全 文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1,17(5) :1256 - 1261
Plant Nutrition and Fertilizer Science
收稿日期:2010 -10 -17 接受日期:2011 -04 -01
基金项目:“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课题(2006BAD24B08) ;农业成果转化资金项目(2008GB24320414)资助。
作者简介:麻文俊(1984—) ,男,甘肃陇西人,博士研究生,从事楸树遗传育种研究。E-mail:mwjlx@ sina. com
* 通讯作者 E-mail:wangjh@ caf. ac. cn
楸树无性系苗期氮素分配和氮素效率差异
麻文俊1,王军辉1* ,张守攻1,马建伟2,董菊兰2
(1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国家林业局林木培育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91;
2 甘肃省小陇山林业科学研究所,甘肃天水 741022)
摘要:为开展氮素高效型楸树(Catalpa bungei)无性系的选育,选取 10 个楸树无性系进行了高氮 (+ N)和低氮
(-N)条件下植株体内氮素的分配和氮素效率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低氮下,大部分氮的分配为根 >叶 >茎;而高
氮下则相反,氮素的分配为叶 >茎 >根,且无性系间差异较小。高氮下无性系的氮素效率极显著高于低氮,且低氮
下无性系间的变异程度较高;氮素吸收效率和氮素利用效率都是低氮下的变异程度较高,增加氮素用量可显著提
高氮素吸收效率,但氮素利用效率显著降低。相关性分析可知,氮素吸收效率对氮素效率的贡献大于氮素利用效
率。在两种氮条件下,无性系 2 -7 和 015 -1 的氮素效率较高。
关键词:楸树;无性系;氮素分配;氮素效率
中图分类号:S722. 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 -505X(2011)05 -1256 -06
Nitrogen distribution and efficiency difference of
Catalpa bungei C. A. Mey. clones at nursery stage
MA Wen-jun1,WANG Jun-hui1* ,ZHANG Shou-gong1,MA Jian-wei2,DONG Ju-lan2
(1 Research Institute of Forestry,Chinese Academy of Forestry /Key Laboratory of Tree Breeding and Cultivation,
State Forestry Administration,Beijing 100091,China;2 Xiaolongshan Forestry Research Institute,Tianshui,Gansu 741022,China)
Abstract:In order to develop the high nitrogen efficiency Catalpa bungei C. A. Mey clones,an experiment was car-
ried out to observe nitrogen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nitrogen efficiency of ten Catalpa bungei C. A. Mey
clones treated with the high(+ N)and low(-N)nitroge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more nitrogen distributed to the
underground part (root > leaf > stem)under the low nitrogen treatment,while situations under the high nitrogen
treatment was contrary (leaf > stem > roo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n nitrogen distribution between
clones. Nitrogen efficiency of clones significantly higher under high nitrogen than low nitrogen,but variation degree
among clones under low nitrogen was higher than that under high nitrogen. Variation degree of both of nitrogen ab-
sorption efficiency and nitrogen utilization efficiency was much higher under low nitrogen. Increasing nitrogen appli-
cation rate could improve nitrogen absorption efficiency significantly,but declined nitrogen utilization efficiency.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correlation analysis,nitrogen absorption efficiency contributed more to the nitrogen efficiency
than nitrogen utilization efficiency. Nitrogen efficiency of 2 -7 and 015 -1 clones were higher than others under both
high and low nitrogen treatments.
Key word:Catalpa bungei C. A. Mey;clones;nitrogen distribution;nitrogen efficiency
氮是植物生长必需的大量营养元素之一,在植物
生命活动中处于代谢活动的中心地位[1-2]。世界上大
部分农业土壤和森林土壤氮素匮乏,是作物高产和林
木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3-4]。在林业生产实践中,人
工林抚育较少采取施肥措施。在贫瘠的土地上植树
造林,即使通过施肥来提高人工林的生长,也会造成
5 期 麻文俊,等:楸树无性系苗期氮素分配和氮素效率差异
土壤和水体的严重污染。长期以来,在林木育种研究
中,较少注意营养性状的遗传差异,忽视了对耐土壤
营养胁迫基因型的评价和筛选[5],因此,对高效营养
林木基因型的选育显得尤为重要[6]。
楸树(Catalpa bungei C. A. Mey)属紫葳科梓树
属,属速生丰产和珍贵用材树种,在我国已有 2000
多年的栽培历史。其中心分布区为河南西部,而这
些地区的土壤含氮量普遍较低,因此楸树人工林生
长受到严重制约[7-8]。目前主要通过增施氮肥的方
式来提高楸树人工林的生长,但这不仅需要较高的
经济成本,而且还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为此,进
行了两种氮素条件下楸树无性系氮素分配和氮素效
率的差异研究,旨在为氮素高效型楸树无性系选择
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 1 试验地概况
试验设在甘肃省天水市小陇山林业科学研究所。
该地位于秦岭北坡,渭河支流川台区(E 105°54,N
34°28) ,属典型的黄土高原地貌特征,海拔 1160 m。
气候类型属半干旱半湿润气候过渡带,年降雨量为
600 ~800 mm,且主要集中在 7、8、9月,年蒸发量 1290
mm,年平均气温 10. 7 ℃,≥10 ℃积温 3359 ℃,极端
高温 39 ℃,极端低温 -19. 2 ℃。正常年份 4 到 9 月
晴天日平均光照时数 13 ~14 d,夏季日最高光照强度
2500 μmol /(m·s) ,无霜期约 190 d。
试验在温室内进行,所用的温室面积为 400 m2,
高 3 m,温室顶部覆盖材料为 PC透光板,夏季温室内
部光强可达 800 μmol /(m·s) ,温室四周围墙高 1. 2
m,为使温室内部通风透气良好,围墙以上至顶部未
加装隔离材料,温室内夏季温度最高为 39 ℃。
1. 2 试验材料
试验为新选楸树杂种无性系:1 -1、1 -3、2 -6、2
-7、2 -8、13 -1、9 -1、001 -1、008 -1 和 015 -1 共 10
个,苗木为 2007 年河南省洛阳市林业科学研究所培
育的扦插苗,2008 年 3 月运到小陇山林业科学研究
所,并定植于高 25 cm、上口直径 20 cm、下底直径 15
cm的塑料盆中,定植后对苗木平茬,正常管理。
1. 3 试验设计
试验前于 2009 年 3 月 15 日将苗木定植至高
22. 5 cm、上口直径 30 cm、下底直径 17 cm 的塑料
盆,每盆装入风干的黄绵土 10 kg,每盆 1 株。所用
土壤为缺磷贫氮的黄绵土,其基础养分含量为 pH
9. 07、有机质 8. 9 g /kg、全氮 0. 93 g /kg、速效钾
86. 77 mg /kg、速效磷 5. 99 mg /kg、有效铁 1. 683
mg /kg、有效锌 32. 665 mg /kg、有效锰 0. 808 mg /kg。
移栽时将苗木根部洗净,对根系进行修剪,剪去须
根,使苗木根系大小较为一致。3 月 20 日对苗木进
行平茬,正常管理。
氮素用量设两种处理:高氮 (+ N) ,每盆施入
N 2. 0 g (尿素 4. 31 g) ,并配施 P 0. 5 g(过磷酸钙
9. 58 g)和 K 0. 5 g (硫酸钾 1. 12 g) ;低氮 (-N) ,不
施氮,仅施 P 0. 5 g(过磷酸钙 9. 58 g)和 K 0. 5 g
(硫酸钾 1. 12 g)。每个无性系每处理 8 株。
施肥于 5 月 9 日和 5 月 25 日分 2 次进行,各占
50%。尿素和硫酸钾溶于 200 mL水后施入,过磷酸
钙穴施,每盆在相对位置挖 4 个深 15 cm的穴施入。
整个生长季对苗木进行正常管理,所有苗木进行统
一浇水,每次浇水量为 800 mL。
1. 4 测定项目与方法
采用全株收获法,于 9 月中旬将试验苗木从盆
中挖出,洗净根系,分根、茎、叶分别在 105 ℃烘箱中
杀青 15 min,75 ℃烘至恒重,测定各部分生物量。
用凯氏定氮法测定各部分氮素含量。
单株生物量估算方法:由于苗木定植时已经存
在根系,但根系很小,且进行了统一修剪,所以在定
植前进行幼苗根系鲜重测定,在收获后进行鲜重和
烘干重测定,按照定植前根系的鲜重在收获后根系
鲜重中所占的比例计算幼苗根系生物量。由于幼苗
定植时平茬,所以幼苗生长的叶片和茎即为生长季
内叶片和茎的生物量。单株生物量为根系、叶片和
茎生物量总和。
氮素效率等计算方法如下:
氮素效率 =生物量 /供氮量(土壤和肥料的氮)
氮素吸收效率 =全株氮素增加量 /供氮量
氮素利用效率 =生物量 /全株氮素增加量
重复力计算方法[9]:
R = 1-1 /F
上式中 F为方差分析的 F值。
各指标数值为单株平均值。采用 Excel 2003 和
SPSS 16. 0 进行数据分析处理 [10]。
2 结果与分析
2. 1 两种氮素条件下无性系生长差异
在高氮条件下,无性系苗高和地径平均为
111. 9 cm 和 12. 78 mm,变异系数为 10. 2% 和
8. 0%;低氮条件下,平均值分别为 68. 6 cm和 9. 62
mm,变异系数为 18. 1%和 6. 9%(表 1)。
7521
植 物 营 养 与 肥 料 学 报 17 卷
表 1 不同氮素条件下无性系生长性状差异
Table 1 Growth differences of clones under two nitrogen treatment
无性系
Clones
苗高 Height(cm) 地径 Diameter(mm) 生物量 Biomass(g /plant)
低氮
Low
nitrogen
高氮
High
nitrogen
低氮
Low
nitrogen
高氮
High
nitrogen
低氮
Low
nitrogen
高氮
High
nitrogen
增加值
Increment
(g /plant)
比例
Ratio
(%)
1 -1 50. 5 ± 3. 32 92. 2 ± 0. 44 8. 99 ± 0. 18 12. 00 ± 0. 16 32. 31 ± 1. 16 ab 61. 34 ± 1. 93 abc 29. 02 89. 8
1 -3 52. 9 ± 2. 27 99. 3 ± 0. 49 8. 50 ± 0. 10 10. 85 ± 0. 62 28. 28 ± 1. 37 a 56. 85 ± 3. 48 ab 28. 58 101. 1
2 -6 71. 9 ± 4. 74 117. 4 ± 2. 90 9. 60 ± 0. 50 12. 71 ± 0. 44 35. 77 ± 3. 13 abc 70. 05 ± 3. 14 cde 34. 28 95. 8
2 -7 91. 2 ± 3. 38 127. 3 ± 2. 36 10. 30 ± 0. 30 14. 30 ± 0. 10 50. 82 ± 3. 08 d 76. 96 ± 1. 44 de 26. 14 51. 4
2 -8 79. 8 ± 3. 42 118. 9 ± 1. 66 10. 17 ± 0. 27 13. 29 ± 0. 45 41. 11 ± 1. 37 bc 73. 42 ± 2. 60 de 32. 30 78. 6
13 -1 69. 5 ± 2. 85 107. 4 ± 8. 30 9. 75 ± 0. 17 11. 79 ± 0. 73 31. 56 ± 2. 59 a 51. 50 ± 2. 31 a 19. 94 63. 2
9 -1 73. 8 ± 3. 01 124. 0 ± 2. 90 9. 77 ± 0. 36 12. 80 ± 0. 31 42. 76 ± 3. 47 cd 66. 71 ± 3. 04 bcd 23. 95 56. 0
001 -1 72. 5 ± 2. 30 119. 8 ± 2. 42 9. 58 ± 0. 21 12. 90 ± 0. 43 42. 90 ± 0. 78 cd 71. 60 ± 5. 33 cde 28. 70 66. 9
008 -1 57. 9 ± 1. 47 108. 7 ± 3. 59 10. 63 ± 0. 25 13. 17 ± 0. 27 43. 41 ± 1. 13 cd 66. 59 ± 1. 77 bcd 23. 17 53. 4
015 -1 65. 8 ± 0. 66 103. 8 ± 3. 21 8. 89 ± 0. 14 13. 95 ± 0. 17 43. 17 ± 3. 50 cd 81. 495 ± 1. 29 e 38. 32 88. 8
均值 Avg. 68. 60 111. 9 9. 62 12. 78 38. 88 67. 98 28. 44 74. 5
CV(%) 18. 1 10. 2 6. 9 8. 0 16. 8 12. 8 18. 4
注(Note) :不同字母表示差异达 5%显著水平 Different letters mean significant at 5% level.
表 1还看出高氮下,无性系生物量均值为 67. 983
g /plant,其中无性系 015 -1 生物量最大,是最小无性
系 13 -1 的 1. 58 倍;低氮下无性系生物量均值为
38. 875 g /plant,生物量最小无性系 1 -3 是最大无性
系 2 -7的 55. 6%。低氮下无性系间的变异程度(CV
=16. 8%)大于高氮(CV = 12. 8%)。高氮下无性系
生物量较低氮的净增加量平均为 28. 441 g /plant,净
增加量最高的无性系为 015 -1,是最低无性系 13 -1
的 1. 92倍。高氮处理的生物量较低氮处理平均增加
了 74. 5%,其中,无性系 1 -3 较低氮增加了 101. 1%;
无性系 2 -7较低氮增加了 51. 4%。
2. 2 两种 N素条件下无性系的 N素分配差异
两种氮素条件下,植株各器官间氮素含量的
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表 2)。低氮下,各器官氮素
含量顺序为根 > 叶 > 茎,茎的氮素含量仅是根和
叶氮素含量的 47. 14%和 60. 00%;高氮下各器官
氮素含量顺序为叶 > 茎 > 根,叶的氮素含量是根
和茎氮素含量的 2. 06 和 1. 90 倍。说明植株体内
氮素分配模式不同,低氮下植株将有限的氮素分
配给根,向茎分配的氮素最少;而高氮下,植株由
于氮素供应充足,较多的氮素分配给叶片,分配给
根的氮素较少。
两种氮素条件下,根、茎和单株氮素总含量在无
性系间差异极显著,而叶片氮素总含量在无性系间
的差异不显著。低氮下,无性系根、茎、叶、单株氮素
总含量平均值分别为 0. 140、0. 066、0. 110 和 0. 316
g,变异系数分别为 25. 0%、28. 1%、16. 2% 和
18. 7%;高氮下,氮素总含量为 0. 268、0. 291、0. 552
和 1. 110 g,变异系数分别为 20. 4%、15. 7%、
11. 0%、11. 4%。在两种氮素条件下,叶片氮素总含
量在无性系间的变异程度最小,根和茎氮素总含量
在无性系间的变异程度较高素含量的 2. 06 和 1. 90
倍。说明植株体内氮素分配模式不同,低氮下植株
将有限的氮素分配给根,向茎分配的氮素最少;而
高氮下,植株由于氮素供应充足,较多的氮素分配给
叶片,分配给根的氮素较少。
两种氮素条件下,根、茎和单株氮素总含量在无
性系间差异极显著,而叶片氮素总含量在无性系间
的差异不显著。低氮下,无性系根、茎、叶、单株氮素
总含量平均值分别为 0. 140、0. 066、0. 110 和 0. 316
g,变异系数分别为 25. 0%、28. 1%、16. 2% 和
18. 7%;高氮下,氮素总含量为 0. 268、0. 291、0. 552
和 1. 110 g,变异系数分别为 20. 4%、15. 7%、
11. 0%、11. 4%。在两种氮素条件下,叶片氮素总含
量在无性系间的变异程度最小,根和茎氮素总含量
在无性系间的变异程度较高。
8521
5 期 麻文俊,等:楸树无性系苗期氮素分配和氮素效率差异
表 2 两种氮素条件下无性系各器官含氮量(g)
Table 2 Nitrogen content differences of organs under two nitrogen treatment
无性系
Clones
低氮 Low nitrogen 高氮 High nitrogen
根 Root 茎 Stem 叶 Leaf 单株 Tree 根 Root 茎 Stem 叶 Leaf 单株 Tree
1 -1 0. 108 0. 050 0. 110 0. 269 0. 163 0. 284 0. 583 1. 030
1 -3 0. 095 0. 044 0. 087 0. 227 0. 200 0. 205 0. 487 0. 892
2 -6 0. 097 0. 069 0. 113 0. 279 0. 294 0. 305 0. 491 1. 090
2 -7 0. 179 0. 116 0. 149 0. 444 0. 236 0. 373 0. 568 1. 176
2 -8 0. 135 0. 074 0. 117 0. 327 0. 275 0. 315 0. 673 1. 264
13 -1 0. 103 0. 061 0. 123 0. 287 0. 248 0. 242 0. 487 0. 978
9 -1 0. 172 0. 065 0. 098 0. 336 0. 291 0. 301 0. 522 1. 114
001 -1 0. 180 0. 060 0. 089 0. 329 0. 354 0. 273 0. 551 1. 178
008 -1 0. 149 0. 060 0. 093 0. 302 0. 286 0. 270 0. 519 1. 075
015 -1 0. 180 0. 060 0. 119 0. 359 0. 330 0. 343 0. 634 1. 306
均值 Avg. 0. 140 0. 066 0. 110 0. 316 0. 268 0. 291 0. 552 1. 110
CV(%) 25. 0 28. 1 16. 2 18. 7 20. 4 15. 7 11. 0 11. 4
2. 3 两种氮素条件下无性系氮素效率差异
两种氮素条件下,无性系间氮素效率差异极显著
(图 1)。低氮下无性系氮素效率均值为 4. 220 g /g,
变异系数为 17. 7%,以无性系 2 -7 氮素效率最高,
015 -1 次之;高氮下无性系氮素效率均值为 5. 991
g /g,变异系数为 13. 5%,015 -1 氮素效率最高,2 -7
次之。低氮下无性系间的氮素效率变异高于高氮水
平。两种氮素处理和相同氮素处理不同无性系间氮
素吸收效率和氮素利用效率差异均达显著或极显著
水平。增加土壤氮素含量后,无性系氮素吸收效率增
大,但氮素利用效率不仅显著降低,而且无性系间氮
素利用效率的差异也明显减小。表 3 看出,低氮下,
无性系的氮素吸收效率和利用效率分别为 0. 035 g /g
和 119. 714 g /g,变异系数为 18. 5%和 6. 4%;高氮
下,无性系的氮素吸收效率和利用效率均值分别为
0. 106 g /g和 57. 038 g /g,变异系数为 11. 1%和 4. 6%。
图 1 两种氮素下无性系氮素效率差异
Fig. 1 Nitrogen efficiency differences of clones under
two nitrogen treatment
[注(Note) :柱上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同一处理无性系之间差异达
5%显著水平 Different small letters above the bars significant among
clones at the 5% level,respectly]
表 3 两种氮素条件下无性系氮素吸收和利用效率差异
Table 3 Differences of nitrogen absorption and utilization efficiency of clones under two nitrogen treatment
项目
Item
处理
Treatment
均值
Mean
最大值
Max
最小值
Min
极差
Range
变异系数
CV(%)
F值
F value
氮素吸收效率(g /g) 低氮 Low nitrogen 0. 035 0. 050 0. 026 0. 024 18. 5 3. 455**
N absorption efficiency 高氮 High nitrogen 0. 106 0. 122 0. 085 0. 038 11. 1 2. 652*
氮素利用效率(g /g) 低氮 Low nitrogen 119. 714 130. 700 104. 773 25. 927 6. 4 2. 575*
N utilization efficiency 高氮 High nitrogen 57. 038 61. 622 53. 882 7. 740 4. 6 1. 661
9521
植 物 营 养 与 肥 料 学 报 17 卷
2. 4 无性系氮素效率重复力和相关性
重复力是指基因型方差和一般环境方差之和在
表型方差中所占的比例[9],如某一性状的重复力越
高说明该性状受环境影响越小。两种氮素条件下,
无性系氮素吸收效率的重复力均高于 0. 6(表 4) ,
说明受中度以上遗传控制,而氮素利用效率受氮素
环境影响较大。对氮素效率与氮素吸收效率和利用
效率进行相关性分析可知,氮素效率与氮素吸收效
率显著正相关,低氮和高氮下的相关系数为
0. 889**和 0. 830**,与氮素利用效率无显著相关
关系。由此可见,氮素吸收效率在无性系间存在显
著差异,且受遗传控制较强,所以氮素吸收效率的差
异是造成氮素效率差异的主要因素。
表 4 无性系氮素效率重复力计算
Table 4 Repeatability calculation of nitrogen efficiency of clones
项目
Item
氮素效率 NE(g /g) 氮素吸收效率 NAE(g /g) 氮素利用效率 NUE(g /g)
低氮
Low nitrogen
高氮
High nitrogen
低氮
Low nitrogen
高氮
High nitrogen
低氮
Low nitrogen
高氮
High nitrogen
重复力 Repeatability 0. 822 0. 852 0. 711 0. 623 0. 612 0. 398
注(Note) :NE— N efficiency;NAE—N absorption efficiency;NUE—N utilization efficiency.
3 讨论与结论
不同品种植物生物量的差异是氮素效率差异最
直接体现,植物生物量与氮素效率的相关密切[5]。
不同氮素条件下,楸树幼苗生物量积累在无性系间
有差异。低氮下,生物量在无性系间的变异大于高
氮,低氮和高氮下生物量极差分别为 22. 545 和
29. 987 g。樊瑞怀等[11] 对马褂木(Liriod-endron
chinense)的研究表明,虽然在低氮处理下马褂木家
系苗木的干物质积累量不及高氮处理下的 50%,但
家系间的遗传差异更大;周志春等[12]研究表明,低
P胁迫下马尾松(Prnus massunia-na)苗高和干物质
积累量的家系效应达到极显著水平。说明在低氮
下,氮素成为植株生长的限制性因子。不同的无性
系对氮胁迫的适应性不同,在生物量积累上表现出
了较大的差异;而在高氮下,氮素对植株生长的限
制解除,植株能够充分发挥其生长潜力,所以无性系
在生物量积累上表现出了较小的差异。
土壤中养分供应状况的改变会导致吸收的养分
在植物体内不同器官中的分配比例发生变化[13]。
低养分供应时,在已吸收的养分总量中,根系向地上
部转运量所占的比例总是小于养分供应充足时所占
的比例,即分配到根系的比例会明显增加[14]。于爽
等[15]对落叶松研究表明,不同氮处理的落叶松幼苗
在不同生长时期,氮向地上部的分配比率随氮水平
的增加而增加,而向根的分配比率随氮水平的增加
而减少。本研究表明,两种氮素条件下,植株吸收的
氮素向不同器官分配的比例不同。低氮下,根部所
含的氮素最多(0. 140 g /株) ,分别为叶和茎的
127. 3%和 212. 1%;高氮下,根部所含的氮素最少
(0. 268 g /株) ,分别为茎和叶的 92. 1%和 48. 6%。
说明当受到氮素胁迫时,无性系植株将较多的氮素
分配给根部,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扩大根系吸收面积,
吸收更多的氮用于生长,但不同的无性系向根部分
配氮素的能力不同。
对小麦(Triticum aestivum)、水稻(Oryza sativa)
和玉米(Zea mays)的研究结果[16-18]表明,氮素效
率、氮素吸收效率和利用效率随土壤含氮量的增大
而降低;对林木的研究中,樊瑞怀等[4]认为,低氮下
马褂木植株各器官及全株氮素吸收效率较高氮下
低,但家系间的遗传变异系数却较大,低氮下全株氮
素利用效率较高。本研究结果表明,高氮下无性系
的氮素效率和吸收效率极显著高于低氮,而氮素利
用效率在低氮下极显著高于高氮。氮素效率和吸收
效率在两种氮素条件下无性系间的差异均达显著水
平,而氮素利用效率在低氮下无性系间差异显著。
无性系氮素吸收效率受较强的遗传控制,而氮素利
用效率受遗传控制较弱,氮素环境对其影响较大。
对氮素效率与其两个子性状—氮素吸收效率和
氮素利用效率进行相关性分析可知,在低氮和高氮
下,氮素效率与吸收效率呈极显著的相关关系(r =
0. 889**和 r = 0. 830**) ,而氮素效率与利用效率
无显著相关关系。说明氮素吸收效率对氮素效率的
贡献大于氮素利用效率。楸树无性系间氮素效率差
异主要是由氮素吸收效率差异所致。Li 等[19]对火
炬松(Pinus taeda)的研究结果看出,火炬松在高氮
0621
5 期 麻文俊,等:楸树无性系苗期氮素分配和氮素效率差异
水平下氮效率的家系差异主要归因于对氮素利用之
变异,在低氮水平下氮素吸收和利用效率的贡献相
同;樊瑞怀等[4]对马褂木的研究表明,氮素吸收和
利用效率的家系差异都达到极显著水平,受较强的
家系遗传控制,且氮素环境对之影响较小。
由于楸树氮素效率在无性系水平上存在着较大
的差异,为满足我国对珍贵材种的需求,开展氮素高
效型速生品种筛选极为必要。但是由于楸树无性系
氮素吸收效率和利用效率与氮素效率之间的关系与
其他树种在无性系和家系水平上的研究结果不同,
有待进一步从无性系和家系水平上进行研究,以便
为氮素高效型速生品种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参 考 文 献:
[1] 王忠. 植物生理学[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Wang Z. Plant physiology [M]. Beijing:China Agriculture
Press,2002.
[2] 黄建国. 植物营养学[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3.
Huang J G. Plant nutrition[M]. Beijing:China Forestry Publish-
ing House,2003.
[3] 王新超,杨亚军,陈亮,阮建云. 不同品种茶树氮素效率差异研
究[J]. 茶叶科学,2004,24(2) :93 -98.
Wang X C,Yang Y J,Chen L,Ruan J Y. Genotypic difference of
nitrogen efficiency in tea plant[J]. J. Tea Sci.,2004,24(2) :
93 -98.
[4] 樊瑞怀,周志春,金国庆. 马褂木 N 素吸收和利用效率家系遗
传及 N素影响[J]. 林业科学,2009,45(11) :70 -75.
Fan R H,Zhou Z C,Jin G Q. Family variation and inheritance of
nitrogen absorption and utilization efficiency of Liriodendron
chinense related to nitrogen supply[J]. Sci. Silv. Sin.,2009,
45(11) :70 -75.
[5] 严小龙,张福锁. 植物营养遗传学[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
社,1997.
Yan X L,Zhang F S. Genetics of plant nutrition[M]. Beijing:
China Agriculture Press,1997.
[6] 管玉霞,王军辉,张守攻,等. 林木营养性状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34(1) :51
-55.
Guan Y X,Wang J H,Zhang S G et al. Research progress and
prospect on nutrient characteristics of forest tree[J]. J. Northwest
Sci-Tech Univ. Agric. For.(Nat. Sci. Ed.) ,2006,34(1) :51
-55.
[7] 潘庆凯,康平生,郭明. 楸树[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
社,1991.
Pan Q K,Kang P S,Guo M. Catalpa bungei[M]. Beijing:Chi-
na Forestry Publishing House,1994.
[8] 郭从俭. 楸树速生丰产技术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 河南林业
科技,1996(1) :1 -3.
Guo C J.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spects of fast-growing and
high-yielding techniques of Catalpa bungei[J]. J. Henan For.
Sci Tech.,1996(1) :1 -3.
[9] 续九如. 林木数量遗传学[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6.
Xu J R. Quantitative genetics foresty[M]. Beijing:China Forestry
publishing House,2006.
[10] 卢纹岱. SPSS for Windows统计分析[M]. 北京:电子工业出
版社,2002.
Lu W D. SPSS for Windows—statistics analysis[M]. Beijing:
Publishing House of Electronics Industry,2002.
[11] 樊瑞怀,杨水平,周志春,金国庆. 氮素营养对马褂木家系苗
木生长效应分析[J]. 林业科学研究,2009,22(1) :85 -90.
Fan R H,Yang S P,Zhou Z C,Jin G Q. Effect of nitrogen on
the seedling growth of Liriodendron Chinense families[J]. For.
Res.,2009,22(1) :85 -90.
[12] 周志春,谢钰容,金国庆,等. 马尾松磷效率及相关性状的家
系遗传和变异[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4,26(6) :1 -5.
Zhou Z C,Xie Y R,Jin G Q et al. Inheritance and variation of
phosphorus efficiency and its related traits in families of Pinus
massoniana[J]. J. Beijing For. Univ.,2004,26(6) :1 -5.
[13] Ibrahim L,Proe M F,Cameron A D. Interactive effects of nitro-
gen and water availabilities on gas exchange and whole-plant car-
bon allocation in poplar[J]. Tree Physiol.,1998,18 (7) :481
-487.
[14] Maillard P,Guehl J M,Muller J F et al. Interactive effects of el-
evated C02 concentration and nitrogen supply on partitioning of
newly fixed 13C and 15N between shoot and roots pedunculate oak
seedlings(Quercus robur) [J]. Tree Physiol.,2001,21(23) :
163 -172.
[15] 于爽,张永乐,曲秀春,张静. 落叶松幼苗生物量及氮含量对
氮素的响应[J].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2) :3 -4.
Yu S,Zhang Y L,Qu X C,Zhang J. Effect of nitrogen on bio-
mass and nitrogen content of Larch seedlings[J]. J. Mudanjiang
Normal Univ.(Nat. Sci. Ed.) ,2008(2) :3 -4.
[16] Dhugga K S,Waines J G. Analysis of nitrogen accumulation and
use in bread and durum wheat[J]. Crop Sci.,1989,29:1232
-1239.
[17] Singh U,Ladha J K,Castillo E G et al. Genotypic variation in
nitrogen use efficiency in medium-and long-duration rice [J].
Field Crops Res.,1998,38:35 -53.
[18] 刘建安,米国华,陈范骏,张福锁. 玉米杂交种氮效率基因型
差异[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2,8(3) :276 -281.
Liu J A,Mi G H,Chen F J,Zhang F S. Genotype differences on
nitrogen use efficiency among maize hybrids[J]. Plant Nutr.
Fert. Sci.,2002,8(3) :276 -281.
[19] Li B,Mckeand S E,Allen H L et al. Genetic variation in nitro-
gen use efficiency of loblolly pine seedlings [J]. For. Sci.,
1991,37(2) :613 -626.
1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