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 收稿日期:2006-12-11
基金项目:科技部社会公益基金(项目编号:2004DIB3J074)
作者简介:方哲 , 1974年生 ,男 , 海南琼海人 ,助理研究员 ,主
要从事热带海洋生物养殖及病害研究。 E-mail:fzzysh@yahoo.
com.cn
琼枝麒麟菜的生物学特性与养殖试验
方 哲 ,鲍时翔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研究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 ,海南 海口 570228)
摘要:为了更广泛地养殖琼枝麒麟菜 , 研究了琼枝麒麟菜的生物学特性及摸索其新型的养殖模式。结
果发现 , 水泥棒可以代替珊瑚枝作为琼枝麒麟菜的生长基;通过施缓释肥 ,琼枝麒麟菜生长良好 ,藻体颜色鲜
艳 、枝条粗大 ,施肥区产量是不施肥区的 2.34倍。
关键词:琼枝麒麟菜;生物学特性;养殖技术
中图分类号:S968.43, S91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278(2008)02-0055-02
琼枝麒麟菜(Betaphycusgelatinum)隶属于红藻门
(Rhodophyta)、真红藻纲(Florideae)、杉藻目(Gigartina-
les)、红翎菜科(Solieriaceae)、琼枝藻属(Betaphycus)。在
海南 , 民间将其称为 “菜仔” ,与另一种被称为 “菜母”的江
蓠属(GracilariaHaiv)海藻———凤尾菜 ,外形非常相似 [ 1] 。
琼枝麒麟菜是生产卡拉胶的重要原料之一 。含有丰
富的多糖 , 主要由半乳糖组成 , 同时还含有少量的葡萄
糖 、木糖 、塔罗糖和艾杜糖等 , 在食品 、医药 、日化及其它
科研领域有着极为重要的应用。 近年来研究表明麒麟菜
多糖具有抗病毒 、抗菌作用 , 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 琼枝
麒麟菜晒干后 , 全藻可入药。从琼枝麒麟菜中提取的凝
集素相对分子质量为 29 000, 对人 A、B、O和 AB4种类型
血细胞均显凝血活性 ,生物活性显著。另外 , 琼枝麒麟菜
富含调节人体生理作用的活性物质 , 如海藻氨酸 、多不饱
和脂肪酸及重要的微量元素等。吴显劲等 [ 2] 2006年通过
研究发现 , 琼枝麒麟菜多糖(EGP)还对辐射损伤小鼠脾
细胞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由于琼枝麒麟菜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 国内外市场
需求量大。目前 , 世界上琼枝麒麟菜主要来源于海南省 ,
大部分为野生种。由于采捞过度 , 以及采捞过程中对珊
蝴礁的不断破坏 , 野生麒麟菜的资源日益减少。因此 ,我
们对琼枝麒麟菜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养殖技术展开研究 ,
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1 生物学特性
1.1 形态特征
琼枝麒麟菜藻体表面光滑 , 扁压到扁平 , 肥厚多汁 ,
软骨质。藻体颜色可以随养殖环境的不同而改变 , 但大
多数为紫红或黄绿色 ,腹面多数为紫红色 , 夏季有些藻体
还会呈现黄色。藻体呈团块状 , 直径 10 ~ 25 cm, 平卧于
生长基质上 , 有不对称的背腹面 ,不规则对生 、互生或叉
状分枝 , 偶有羽枝。分枝扁平 , 宽 3 ~ 5 mm, 厚 1 ~ 2 mm,
向四面伸展 , 分枝上或小枝顶端有圆盘状固着器 , 在藻体
的腹面较多 , 可以附着在珊瑚或其它固体上 , 分枝基部稍
有缢缩 , 也会互相附着在一起而呈愈合现象。
1.2 繁殖与生活史
琼枝麒麟菜是多年生海藻 , 其生活史经历孢子体 、配
子体及果孢子体 3个交替的世代。孢子体与配子体在外
形上无甚区别 , 而果孢子体则寄生在雌配子体上。
成熟的麒麟菜雌 、雄配子体的外表相似 , 这时雌配子
体的枝端皮层细胞发生变化 , 由皮层细胞内侧生出果孢 ,
在侧面产生辅助细胞 ,果孢的外面生有受精丝 ,突出藻体
外面以备受精。雄性配子体和孢子体在外表上无甚区
别 , 雄配子体成熟后 ,在小枝的两端形成精子囊群 , 每个
精子囊只含 1个精子。精子囊破裂后 , 精子游离水中 ,漂
流到雌配子体果孢的受精丝上 , 沿受精丝进入果孢 , 与卵
核结合 , 产生长的连接管到达辅助细胞 ,结合后的合子核
移入辅助细胞并与辅助细胞融合 , 并在其顶端分裂生成
原产孢丝 , 接着发育成为放射状的产孢丝 , 产孢丝的顶端
细胞形成果孢子囊。囊外由次生营养细胞所包围。成熟
的囊果突出在藻体侧面 ,单生或群生 , 即为寄生在雌配子
体上的果孢子体 。
果孢子体上有一小孔 , 称为囊果孔。果孢子体成熟
后 , 由此放出果孢子附着在珊瑚礁上萌发成孢子体。孢
子体成熟时 , 部分皮层细胞发生变化 ,形成四分孢子囊 ,
散生在藻体表面皮层细胞中。在海南琼枝麒麟菜的孢子
囊一般在 4月 ~ 6月形成 , 从孢子囊切面观察 , 幼时呈卵
圆形 , 成熟期呈长柱形 ,大小为 13 μm×5 μm, 层形分裂 ,
与边缘营养细胞有纹孔联结 , 囊周皮层细胞加厚并延长。
孢子囊内含有 4个孢子 , 呈层形排列。四分孢子体与营
养体或雌 、雄配子体均同型 , 但四分孢子体的刺突或乳突
稀少。成熟后 , 四分孢子直接放出体外 , 附着在珊瑚礁
上 , 萌发成为雌雄配子体。
1.3 生活习性
琼枝麒麟菜为印度—西太平洋热带性海藻 , 在我国
主要产于海南岛 、东沙群岛以及台湾的澎湖列岛;在国外
主要分布于菲律宾 、日本 、印度尼西亚等。琼枝麒麟菜主
要生长于低潮线附近碎珊瑚上 ,深可达低潮线下 2 ~ 4m,
但以低潮线下 1 m处生长最为旺盛 , 也有少数生长在阴
暗的石缝中。藻体的再生能力很强 , 采捞后残存的基部
·55·第 28卷第 2期 水 利 渔 业 2008年 3月DOI :10.15928/j.1674-3075.2008.02.035
仍能继续生长。琼枝麒麟菜的适宜生活条件为:水温 25
~ 30℃, 海水的相对密度 1.020以上。
2 养殖试验
2.1 材料
琼枝麒麟菜种苗为在该海区养殖的种苗;珊瑚枝长
15 ~ 20 cm, 直径 1 ~ 2 cm, 重 50 ~ 100 g;水泥棒为 “丫”字
形 , 直径 1cm, 长 10 cm;其它有橡皮筋 、电子称 、缓释肥
料。
2.2 方法及结果
2.2.1 选址 养殖的海区选择在海南省文昌市铺前镇
的一个港湾 , 海水透明度大 、水质清澄 、水流通畅 , 海水相
对密度常年达到 1.025。而且珊瑚礁群面积大 , 海底平
坦 , 最低潮时藻体离海面 1 m左右。
2.2.2 选苗及处理 在本地养殖的海区选择纯净不含
杂藻 、长势较好 、颜色鲜艳 、腹面紫红 、背面黄绿色或红绿
色的藻体作为种苗。把作为种苗的琼枝麒麟菜按枝条生
长的层次撕开 , 要尽量减少藻体的断截面 , 减少创伤 , 每
株重 100 g,共 100株。把其中 50株已分成小棵的种苗用
橡皮筋绑于珊瑚枝上 , 珊瑚枝长 15 ~ 20 cm, 直径 1 ~ 2
cm,重 50 ~ 100g;另外 50株则用橡皮筋绑于直径 1 cm、
长 10cm的自制 “丫”字形水泥棒上 , 准备进行播植。绑
苗时一棵苗绑一块附着基 , 松紧要适中 ,红色的腹面面向
附着基。注意绑苗时尽量避免阳光直接照射 , 要经常泼
洒海水 , 保持种苗湿润 ,最好在阴暗处操作。
2.2.3 播植 把绑好的苗集中放在船上 , 洒些海水 , 运
往养殖区投放 , 投放时 , 潜下海水 ,找有标记的 10个点投
放 , 其中 5个点以珊瑚枝作为生长基 , 5个点以水泥棒作
为生长基 , 试验时间 1个月。投下 25 d后就开始长出固
着器 , 牢固地附着在生长基上。试验结束时 , 称重并计算
平均值。结果见表 1。
表 1 2种投植法对琼枝麒麟菜生长的影响
生长基 试验起始苗重 /g
试验结束
苗重 /g
日增长率 /
%
珊瑚枝 100 156.1 1.87
水泥棒 100 154.0 1.80
2.2.4 施肥试验 将试验区划分为 A、B两个区 , 每区面
积为 667 m2 ,均采用水泥棒投植法养殖。 A区施肥期为
当年的 4月 ~ 10月。 将自制的缓释肥装入尼龙袋(50
目),每袋 200 g并加入少量砂子 , 用绳吊在珊瑚礁枝上 ,
每个月施肥 2次 , 每次 50袋。 B区为对照组 , 不施肥。试
验结束时 , 称重并计算平均值。结果如表 2。
表 2 投植法结合施肥养殖琼枝麒麟菜试验
试验区 苗重 /kg
试验结束
苗重 /kg
日增长率 /
%
A区 300 5 600 4.84
B区 300 2 391 1.91
2.3 讨论
选用珊瑚枝和水泥棒作为生长基 , 琼枝麒麟菜均生
长良好。琼枝麒麟菜的养殖可以选用水泥棒作为生长
基 , 不必依赖珊瑚枝 ,有利于保护珊瑚资源。
施肥区琼枝麒麟菜生长良好 , 藻体颜色为紫红色 ,枝
条粗大。施肥区产量是不施肥区的 2.34倍 , 日增长率是
不施肥区的 2.53倍 , 可增收 9.3万元 /hm2。具有较高的
经济效益。
选用水泥棒作为生长基 , 最终还是要在珊瑚礁区养
殖 , 不利于珊瑚礁的保护 , 而且限制了琼枝麒麟菜养殖的
面积 , 不利于推广。我们正在探索一种新的养殖模式 ,以
解决此问题。
另外 , 缓释肥料在海里的成功实施 ,为以后在异枝麒
麟菜或其它海水养殖藻类等的施肥增产提供了一定的理
论基础和借鉴。
参考文献:
[ 1] 匡梅 , 曾呈奎 ,夏邦美.中国麒麟菜家族的分类研究
[ J] .海洋科学集刊 , 1999, 41:168 ~ 236.
[ 2] 李来好 , 戚勃 , 杨贤庆.麒麟菜膳食纤维对 SD大鼠
30天喂养实验和致畸作用 [ J] .中国水产科学 ,
2006, 13(1):65 ~ 72.
(责任编辑 杨春艳)
(上接第 54页)
参考文献:
[ 1] 丁瑞华.四川鱼类志 [ M] .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
版社 , 1994.
[ 2] 杨瑞斌 , 边书京 ,周洁 , 等.梁子湖麦穗鱼食性的研
究 [ 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 2004, 23(3):331 ~
334.
[ 3] 苗志国.中华间吸鳅食性及年龄生长的初步研究
[ J] .水生生物学报 , 1999, 23(6):604 ~ 609.
[ 4] 黄永春.汀江大刺鳅食性和繁殖生物学 [ J] .水产
学报 , 1999, 23(增刊):1 ~ 6.
[ 5] 湖北省水生生物研究所第二室引种驯化组.细鳞
斜颌鲴食性的研究 [ J] .水生生物学集刊 , 1977, 6
(2):119 ~ 122.
[ 6] 谢刚 , 范阳 ,杨红波 , 等.卡特拉鱼形态 、食性和生长
的研究 [ J] .水生生物学报 , 1993, 17(1):66 ~ 73.
[ 7] 杨代勤 , 陈芳 , 李道霞 , 等.黄鳝食性的初步研究
[ J] .水生生物学报 , 1997, 21(1):24 ~ 30.
[ 8] 朱邦科 , 谢从新 , 王明学 , 等.保安湖沙塘鳢的食
性 、繁殖 、年龄及生长的研究 [ J] .水生生物学报 ,
1999, 23(4):316 ~ 323.
[ 9] 梁象秋.水生生物学(形态与分类)[ M] .北京:中
国农业出版社 , 1996.
[ 10] 张觉民 , 何志辉.内陆水域渔业自然资源调查手册
[ M] .北京:农业出版社 , 1991, 12 ~ 170.
(责任编辑 张俊友)
·56· 2008年 3月 水 利 渔 业 第 28卷第 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