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基础研究 论著
耀爆慕欢象噢默毅该瑟熊钊器嗓群酬翻刹跳阶事邵冷熬 介黝卜打饭巍摄磊藻黯鑫、茄容七纂续绪峨 户檐一 }救汽之外沦澎 i黔雀t哪臀臀磷卿鸳后毯飞为细秘醉灌 ;滋袄爵淑俄磷藤黔下缘遴劣纂黔黔纂参介次l 明罐馨吐俐 赘碘黔络子护范蜚老津岌 滋岁翱才瞥溥裸流全翎龄翔口. 圈. . .
绵马贯众 、 紫其和单芽狗脊贯众饮片抗菌及凝血试验对比研究
胡昌江 ’ , 叶茂 2 , 邓世蓉 ’ , 李兴华 ’ , 王平 ’ ,杨婷 ’ (l 成都中医药大学 , 成都 , 61 0 72 ;2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 武汉 , 43 0 30 )
摘要 目的 : 为紫其 、单芽狗脊贯众寻找临床用药依据 。 方法 : 以对 9 个菌种的抑菌活性和凝血时间为指标 ,对紫其 、单芽狗脊贯众与绵马贯
众的饮片进行比较研究 。 结果 : 三种药材的生品均有抑菌活性 ,对不同菌种其抑菌活性各有不同。 三种药材的炭品均有凝血作用 , 以单芽狗脊
贯众作用最强 ,绵马贯众次之 ,紫其更次之 。 抑菌活性生品明显强于炭品 ,凝血作用炭品明显强于生品 。 结论 :为市场主流品种紫其 、单芽狗脊
贯众找到了临床用药依据 ,证实了生品长于驱虫 、清热解毒 ,炭品长于止血的传统炮制理论是科学的 。
关键词 绵马贯众 ;紫其 ;单芽狗脊贯众 ;抗菌活性 ;凝血时间
中图分类号 : 9R 3 .2 5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6 72 一8 15 7( 20 4 ) 04 -加52刁3
C om P
a r is o n r e s e a rc h of ht e h e rb P r o e e s s e d rP o d u cts of Os m
u n da 和P o n ic a 、 W沙口J 仲。川勿 u n ige n 阴 a 妞 a nd D 口op te 冶
c r a s s irk ioz
月陀a
H U Ch an g 一i a n g , , Y E M a o Z
H u az h
o n g u n i v e sr i t y o f S e i e n c e
.
U E N G s h i 一or n g , , e t 以 ( 1 C he n gd u Un i v e o i t y o f TC M , C he n多u , 6 1X() 7 2 ; 2 OT n自1 M e d i e al e o l e邵 of
& T e e hn o lo罗 , W u h an , 4 3X() 3 0 )
A B S T R A C T O bj
e e it v e : Th e g o a l 15 t o if n d o u t th e b a s i s o f t h e e lin i e al u s e of Os m
u r以 a j甲 o n i e a an d w o o而耐 i a un 卿 n~ M e t hed :
R e g a r d in g a n t ib a e t e ir al a e t i v i t y a n d e o a , lat i o n ti m e ( C T ) a s th e i n d e x 51邵 , th e h e ht p or e e s s e d por d u e t s of 伪 m u n da j叩 o n i e a , 评 0 0面记犷d沁
u n娜 n anzt
a n d D O w 〕te r臼 e ars s ihr 七 o am we re e o m p a花 d
.
R e s ul t : hT
e 化 s u l t s sh o w e d rh a t th e s e t h re e ki n d s Of me d i e in e o al l h va e an t ib a e t ier al
ac t ivi t y
,
de印 i t e th e i r d ife re n t e fe e t s o n d ife re n t 罗rm s
.
hT
e y al l e an s h o rt e n th e e o a邵 la t i o n t im e , an d W o o面r犷d i a un 妙 凡m创 a 15 the
s伽 n ge s t刀尽叩 te 南 e ars s i rk 众o am we ak e r , Os m u n而 j叩 o n i e a w e ak e st .hT e re s u l t s a l s o t o ld u s th at an t ib a e t e ir al ac t ivi t y Of th e raw prod u e t s was
ob vi ou vsl
份 tYD n ger ht an ht at of hte hc ~
d p r od u ct s
.
H OW ve er
,
hte act io
n of ht e h e m ost 舫15 of ht e ch aI’r de p r o d u cts 15 is gn 击 e a n t ly s t r o n g er ht an
th at of th
e r
aw p odr
u e t s
.
C o n c】u s io n : hT u s w e Can if n d on t th e b a s i s o f th e e lin i e a l u s e o f 伪二刀d 口神 o n ic a a n d 平 o o d叨词必 u n妙 n耐压
hT
e re s e are h h as
v e成 e d ht e t adr i t io n al h e ht p or e e s s in g th e o w th at t he arw p odr u e t s are b et e r th a n th e e h a耽d 卿d u e t s at e x p e lli n g owrms
as w
e ll as
e l e硕 n g a aw y he at 一 t o x in , a n d th e e h ar e d p odr u e t s b et t e r at s t oP P in g b le e d in g .
K E Y WO R D S D协 ,or et r is e o s ikr 七 o anz ; os m u耐 a j甲 o n必 a : W o o面耐£a u n卿 namt : A n ti b ac et ir al Ae t ivi t y ; C o卿 lat i o n ti m e ( CT )
贯众始载于 《神农本草经 》 , 列为下品 。 其品种十分混
乱 ,据不完全统计 ,曾用作贯众的原植物有 n 科 18 属 58 种
之多 川 , 《中国药典》 20 0 版一部收载的贯众品种为鳞毛蔗
科植物粗茎鳞毛蔽 D理 oP et isr 。二 3 ihr 如ma 从认成 ( 绵马贯
众 )。 但通过市场调查发现 , 全国大部分地区使用的贯众并
不是我国药典所收载的绵马贯众 , 而大多是紫其贯众与狗
脊贯众 。 因此 , 选择紫其贯众之紫其 、 狗脊贯众之单芽狗
脊蔽的饮片与绵马贯众饮片从抑菌和药效学的角度进行对
比研究 , 寻找临床用药依据 , 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 现报道
如下 :
1 样品制备
L l 药材来源
绵马贯众 : 于 20 03 年 5 月从黑龙江牡丹江市购进 , 经四
川省药品检验所黎跃成老师和成都中医药大学卢先明老师
鉴定为鳞毛威科植物粗茎鳞毛旅 刀理叩 et isr c asr 、 ihr 众o ma
八飞认面 . 的干燥根茎及叶柄残基 。
紫其 : 于 20 3 年 5 月采自四川省峨眉山 , 经成都中医药
大学贾敏如教授鉴定为紫其科紫其属植物紫其 os m un da
j op on ic
a 跳 un b .的干燥根茎 。
单芽狗脊蔽 : 于 2 003 年 5 月采自四川省峨眉山 , 经成都
【作者简介 ] 胡昌江 ,男 , 副教授 , 主要从事中药的炮制制剂研究 eT l : ( 0 28 ) 8 81 94 6% E一m目 : hu cj 19 52 卿ak o .c o m . cn
52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2 00 4 年第 4 期
论著 基础研究
,层巧勉妒勇罄拳玲酷咭罐阳划加爵曲袒陀嵘攀遥终鳅刻 l黔 员渭匀努歹鹭百当!货乡雄澎象裂象雍缝喂色黔弘岌孰, 份黔奴嘴臻编撇 厂塑黔督豁 粗户巍曝只络纂偏赢巍墓纂戴哪鲁笋护靴辫羹饭酬茹 之感协事歹编毙孰报笋履户嘱熟之鬓粥即薪磋夔魂肠舞履端嘴砂迢曰显欲胭拔翔韶鱿翩嘟彝 ;
中医药大学贾敏如教授鉴定为乌毛孩科狗脊藏属植物单芽狗
脊藏 W o dw 山-d ia un 妙 m m at a( M ak ion )刃滋瓦的干燥根茎 。
12 药材的炮制
绵马贯众片 :取药材 ,除去杂质 ,洗净 , 润透 ,切厚片 , 干
燥 ,筛去灰屑 ,即得。 紫箕贯众片 、单芽狗脊贯众片的工艺同
绵马贯众片 。
绵马贯众炭 :取净绵马贯众片 ,大小分开 ,炒药机锅内温
度为 35 0℃时投料 , 翻炒 7m in ,炒药机转速 23 转 /m in , 炒至饮
片表面焦黑色 、内部焦褐色时 , 喷淋清水少许 , 熄灭火星 ,取
出 ,放凉 , 即得 。 紫其贯众炭和单芽狗脊贯众炭按照绵马贯众
炭工艺炒制 。
L 3 样品溶液的制备
抗菌试验取绵马贯众生品 、炭品 , 紫箕生品 、 炭品 ,单芽
狗脊贯众生品 、 炭品各 6飞 ,参考饮片标准煎剂的制法 ( 见
“第一部分 生品 .2 3 . 1 . 1” 项下 )煎煮 , 滤过 , 滤液浓缩至 19
生药lm L 药液 。 药理试验同法煎煮 ,滤液浓缩至 0 . 15 9 生药 /
m L药液 , 同时将阳性对照药维生素 K 3制备成 .0 2 m岁m L 混
悬液 ,用时摇匀 。
2 抗菌试验
.2 1 实验材料
.2 L I 菌种
金黄色葡萄球菌 ( A T C C25 92 3 ) 、 大肠杆菌 ( 0 川 B 4 ) 、类
白喉杆菌 、小肠结肠炎耶氏菌 、肺炎克雷伯氏菌 , 以上菌株由
四川省卫生干部进修学院提供 ;表皮葡萄球菌 、 卡他球菌 、 鸭
沙门菌 、福氏痢疾杆菌 , 以上菌株由成都中医药大学微生物
学教研室提供 。
.2 L 2 培养基
营养琼脂培养基 、牛肉浸汤培养基 、 M 一H 琼脂 。 各种培
养基均按方配制 ,分装灭菌后待用 。
.2 L 3 其他
无菌生理盐水 、无菌吸管 、无菌培养皿 、无菌试管等 。
.2 2 实验方法
采用琼脂二倍连续稀释法 。 将各菌种接种营养琼脂平
板活化 , 挑取典型菌落接种 肉汤管 , 置 37 ℃温箱中培养
24 h
, 做活菌计数 , 并用无菌生理盐水稀释成 l xl o气fu m/ L
浓度待用 。
将 M一 H 琼脂加热溶化 , 加人药液混匀 , 倾注无菌平皿
中 , 分别做成含不同浓度药物琼脂平板 。 药物浓度依次为
10() %
、
5 0%
、
2 5%
、
12
.
5%
、
6
.
2 5%
、
3
.
125%
。
用灭菌接种环取上述稀释菌液 l 环 , 接种于含各药物浓
度的琼脂平板 , 置 37 ℃温箱中培养 2h4 , 观察结果。 含最小量
药物琼脂平板没有细菌生长 , 则为药物最小抑菌浓度 ( M IC ) 。
.2 3 实验结果
样品 (经间隙灭菌 )最小抑菌浓度见表 1 。
表 l 药物最小抑菌浓度 ( M IC )结果
菌 名 绵马贯众 紫其生品 炭品
1
.
2 5% 1
.
2 5%
1 2 5% 1
.
2 5%
2
.
5% 5%
1
.
25% 2 5%
1 2 5% 2
.
5%
0 6 2 5% 2
.
5%
2
.
5% 10%
0
.
6 2 5% 2
.
5%
0
.
6 2 5% 1
.
25%
单芽狗脊贯众
金黄色葡萄球菌
表皮葡萄球菌
卡他球菌
类白喉杆菌
大肠杆菌
福氏痢疾杆菌
鸭沙门菌
小肠结肠炎耶氏菌
肺炎克雷伯氏菌
生品
0
.
6 2 5%
1
.
2 5%
0
.
6 2 5%
0
.
6 2 5%
1
.
2 5%
1
.
2 5%
5%
1
.
2 5%
1
.
25 %
炭品
1
.
2 5%
1
.
2 5%
1
.
2 5%
l
,
2 5%
2 .5 %
2
.
5%
1 0%
2 5 %
1
.
2 5%
生品
0
.
6 2 5%
1 2 5%
0
.
6 2 5%
0
.
6 2 5%
2 .5 %
1
.
2 5%
5%
l
,
2 5%
0
.
6 2 5%
炭品
2 .5 %
5%
2 .5 %
2 .5 %
5%
2
.
5%
10%
5%
0
.
6 2 5%
注 :抗菌力大小一般分为四级 ,抗菌力强 :稀释法抑菌效价 ) 1/邸O( 1 .5 6 m g ) ; 抗菌力中等 : 18/ O ( 12 5 m g ) <稀释法抑菌效价 1< /份刃( 1 .56 m g) ;
抗菌力弱 :稀释法抑菌效价 ` 1180 ( 1.2 s m目 ;无抗菌力 :无抑菌作用 叽
实验结果表明 ,各样品对上述 9 个菌种均具有中等或弱
的抗菌作用 。 在相同的浓度下 , 生品的抑菌活性明显强于炭
品 。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 ,就生品而言 ,绵马贯众与
单芽狗脊贯众相当 ,强于紫其 。 就炭品而言 ,绵马贯众与紫其
相当 ,强于单芽狗脊贯众 ;对表皮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 ,就生
品而言 , 三种药材相同。 就炭品而言 ,绵马贯众与紫箕相当 ,
强于单芽狗脊贯众 ;对卡他球菌的抑菌活性 ,就生品而言 ,绵
马贯众与单芽狗脊贯众相当 ,强于紫其 。 就炭品而言 ,绵马贯
众最强 ,单芽狗脊贯众次之 ,紫其更次之 ;对类白喉杆菌的抑
菌活性 ,就生品而言 ,绵马贯众与单芽狗脊贯众相当 , 强于紫
其 。 就炭品而言 ,绵马贯众最强 ,紫箕与单芽狗脊贯众相当 ;
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活性 ,就生品和炭品而言 ,均为绵马贯众
与紫其相当 ,强于单芽狗脊贯众 ;对福 氏痢疾杆菌的抑菌活
性 ,就生品而言 ,紫其最强 ,绵马贯众与单芽狗脊贯众相当。
就炭品而言 , 三种药材相同 ;对鸭沙门菌的抑菌活性均较弱 ,
就生品而言 ,紫其最强 ,绵马贯众与单芽狗脊贯众相当。 就炭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 04 年第 4 期 53
基础研究 论著
恶昌瀚濒报然剔翔绷困嘿幽毅黔黔 l拟簇石留翻 , 妇夕 琳闪兮之角条妞哗澎狱 , 味荆曙赘 `嘴 ;护耀翼曝群节键粼爵撰肇醉黔料缨 i辨豁督酬多子弋熬哪摆耀鞘臀黔 {默汁脚{裁两爹 )夔 攀匆象黔镶 ,)毅龚瓣 涵场纂巅娜囊鬓端;最男妇毅象留翻 }呈襄貂墓黔创秘拥翻 . .
品而言 , 三种药材相同 ;对小肠结肠炎耶氏菌的抑菌活性 , 就
生品而言 ,紫其最强 ,绵马贯众与单芽狗脊贯众相当。 就炭品
而言 ,绵马贯众与紫其相当 , 强于单芽狗脊贯众 ;对肺炎克雷
伯氏菌的抑菌活性 ,就生品而言 ,紫其与单芽狗脊贯众相当 ,
强于绵马贯众。 就炭品而言 ,单芽狗脊贯众最强 ,绵马贯众与
紫其相当 。
3 凝血时间测定
取昆明种小鼠 140 只 , 雌雄各半 ,按体重 、性别随机分成
14 组 ,分别为绵马贯众生品高低剂量组 、炭品高低剂量组 ,紫
其生品高低剂量组 、炭品高低剂量组 ,单芽狗脊贯众生品高
低剂量组 、 炭品高低剂量组 , 阳性对照组 ( 维生素 K 3 3沙g
体重 ) , 空白对照组 ( 等容量生理盐水 ) 。 各组小鼠连续灌胃
给药 3d ,第 d3 给药 h1 后以毛细管法测定小鼠凝血时间。 给
药剂量及结果见表 2 。
表 2 药物对凝血时间的影响 (牙七 )
组别 动物数(只 ) 剂量 ( g 生药j kg 体重 ) 凝血时间(s )
绵马贯众生品高剂量组
绵马贯众生品低剂量组
绵马贯众炭品高剂量组
绵马贯众炭品低剂量组
紫箕生品高剂量组
紫其生品低剂量组
紫其炭品高剂量组
紫箕炭品低剂量组
单芽狗脊贯众生品高剂量组
单芽狗脊贯众生品低剂量组
单芽狗脊贯众炭品高剂量组
单芽狗脊贯众炭品低剂量组
阳性对照组 (维生素 K 3 )
空白对照组
l 0
l 0
2
.
2 5
0
.
7 5
l 0
l 0
2
.
2 5
0
一
7 5
l 0
l 0
2
.
25
0
一
7 5
l 0
l 0
2
.
25
l 0
l 0
l 0
I 0
0
.
75
2 2 5
0
.
7 5
2
.
2 5
0
.
7 5
l 0
l 0
3妙 g 体重
等容量
15 5
.
5土 2 8 . 2 4
164
.
2士 2 5 . 7 2
12 8
.
6士2 3名0林
14 1
.
0士2 2 . 9 5*
15 7
.
8士2 1 . 4 0
16 1
.
6士2 4
.
0 2
13 8
.
8士2 3 3 6 .
14 3
.
4土 5 . 4 8 .
15 8
.
2士2 7
.
0 1
16 9
.
4士2 6 . 7 8
12 4
.
3土2 9 . 5 4 .
1 3 8
.
2土 16 . 5 6 .
8 1 7土 13 . 2 1.
16 9
.
3士2 3
.
12
注 :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 , ,戈 .0 05 厂尸兮0刀 1 , ’ .入 .0 0 1。
实验结果表明 , 与空白对照组相比 , 三种药材炭品均有
显著性差异 , 而生品则没有显著性差异 。 三种药材缩短凝血
时间的作用 , 以单芽狗脊贯众最强 , 绵马贯众次之 , 紫其更
次之。
4 结论与讨论
结果表明 , 三种药材的炮制品均有抑菌活性 ,对不同菌
种其抑菌活性各有不同。 三种药材的炮制品均有凝血作用 ,
以单芽狗脊贯众作用最强 ,绵马贯众次之 ,紫其更次之。 为紫
其 、 单芽狗脊贯众找到了临床用药依据 。 结果亦表明 ,抑菌活
性生品明显强于炭品 , 凝血作用炭品明显强于生品 ,证实了
生品长于驱虫 、 清热解毒 ,炭品长于止血的传统炮制理论是
科学的 。
参考文献
【l] 楼之岑 ,秦波 .常用中药材品种整理和质量研究 (北方编第 2 册)
I川北京 :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 , 1995 :91
2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典委员会 .中国药典 I部 s[] .北京 :化
学工业出版社 , 20 0 : 27 1 .
3[ ] 周邦靖 .常用中药的抗菌作用及其测得方法【M] .重庆 :科学技术
文献出版社重庆分社 , 19 8 .7
( 收稿 日期 : 2《X) 4一 08一30 )
+
一
+
.
+
一十 一十 . 十 一十~ + 二+ 一+ 一+ ’. + . 十 . 十~ + 一+ 一+ 一+ 一+ 一十叶 一十 一十 一十 ·十一十一十 一+ 一十 一+ · + 一+ ~ + 一+ 一+ · + ·+ ·十一+ ·+ ·十一十一十一十一、十干欢迎订阅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杂志 : }干丰
叫卜 .十 一十 一+ 一+ · + “十一 + 一十 一+ 一+ 一+ 一十 一十 .十 一+ 一+ _十 一+ 一+ 一十 “ + 一十一十一十一十一十一 + 一+ 一+ 一 + 一+ 一+ _+ . 州卜 . + 一+ 一+ 一十 . + 一十 . .十 . 神~ .十洲
广!+.:十士.又
54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20 4 年第 4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