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牡丹、芍药花文化与我国的风景园林



全 文 :第 10 卷 第 3 期
2011 年 9 月
北 京 林 业 大 学 学 报 (社 会 科 学 版)
Journal of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Vol. 10 No. 3
Sep. 2011
收稿日期:2011-03-17
第一作者:苑庆磊,硕士生。主要研究方向:花文化。电话:15810050531 Email:yql. 1985@ yahoo. com. cn 地址:100083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
学院 834 信箱。
责任作者:于晓南,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园林植物应用。电话:010-82371556 Email:yuxiaonan626@ 126. com 地址:100083 北京林
业大学园林学院。
牡丹、芍药花文化与我国的风景园林
苑庆磊,于晓南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
摘要:牡丹和芍药是我国传统名花,具有丰厚的文化意蕴,对我国赏花传统的形成起着重要推动作用。通过考证古
今文献,分别从牡丹和芍药对我国赏花传统的贡献、二者所具有的文化意蕴及其在园林中的应用等方面,论述了牡
丹和芍药对我国风景园林发展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牡丹;芍药;花文化;赏花传统;风景园林
中图分类号:TU986. 1;S6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6116(2011)-03-0053-05
Flower Culture of Peony and Chinese Herbaceous Peony with
Landscape Garden in China
YUAN Qing-lei,YU Xiao-nan
(College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100083,P. R. China)
Abstract: Peony and Chinese Herbaceous Peony are two traditional flowers in China and have profound
cultural implications. These two flowers play the key promoting roles in the tradition formation of
appreciating flower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significance of Peony and Chinese Herbaceous Peoni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landscape garden in China from aspects of the contribution to tradition of appreciating
flowers,cultural implications of the two flowers,and the application of them in landscape garden based
on textual research of a large amount of ancient and present literatures.
Key words: Peony;Chinese Herbaceous Peony;flower culture; tradition of appreciating flowers;
landscape garden
牡丹和芍药是芍药科芍药属植物,是我国重要
的观赏花卉,在历史上都曾经统领群芳。牡丹贵为
“花王”,芍药世称“花相”,二花并称“花中双绝”,
对我国赏花传统的形成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在
风景园林中,牡丹和芍药良好的观赏性和丰富的种
植方式为我们创造了优美的景观,其文化意蕴加深
了园林审美的层次,成为人们美好愿望的寄托。
一、牡丹、芍药与赏花传统
(一)牡丹和芍药推动了赏花传统的形成
花卉是园林中必不可少的元素,赏花是园林观
赏的重要内容之一。我国具有丰富的花卉资源,一
直以来种花赏花都是我国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
活的重要内容[1]。花文化和赏花传统的形成对园
林中的花卉配植和花卉景观的欣赏具有重要影响。
我国赏花传统源远流长,但早期的花卉观赏一般规
模较小,或者仅仅作为知识分子寄寓个人情怀的方
式[2],如梅、兰、竹、菊等被赋予君子品格的同时,往
往也披上了一层超凡脱俗、落落寡合的色彩。牡丹
和芍药的兴盛则使赏花成为一种社会性活动,对我
国赏花传统的延续和发扬贡献良多。
唐代牡丹观赏热潮,宋代洛阳牡丹花展、扬州
DOI:10.13931/j.cnki.bjfuss.2011.03.004
的芍药花展,以及唐宋时期以牡丹和芍药为重要题
材的簪花习俗都在我国赏花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唐朝都城长安(今西安市) ,每到谷雨时节,人们的
内心就随着牡丹蓓蕾的萌动、花瓣的绽放而进入一
种迷狂的状态,“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
狂”(白居易《牡丹芳》) ,“家家习为俗,人人迷不
悟”(白居易《买花》)。人们对牡丹的喜爱达到痴狂
的程度,并演变为一种集体狂热。这种巨大的轰动
效应对后世赏花活动有很大的影响。到宋代,牡丹
和芍药的花卉经济也颇为兴盛。《东京梦华录》记
载宋都汴梁(今开封市)花市的盛况:“牡丹、芍药、
棣棠、木香种种上市,卖花者以马头竹篮铺排,歌叫
之声,清奇可听。”[3]至南宋,则进一步发展为大型
的花展。据《墨庄漫录》记载:“西京牡丹,闻於天
下,花盛时,太守作万花会,宴集之所,以花为屏障,
至於梁、栋、柱、拱,悉以竹简贮水,簪花钉挂,举目
皆花也。”[4]芍药也不例外:“扬州芍药为天下冠,蔡
繁卿为守,始作万花会,用花千万余枝”(胡仔《渔隐
丛话》)。这种由官方举办的大型花展对赏花风气
和花卉经济的推动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牡丹和芍药还是唐宋时期簪花风俗的重要材
料。当时不论男女皆好簪花,宋代李格非在《洛阳
名园记》中记载:“洛阳花甚多,而独名牡丹为
花……春时,城中无贵贱皆插花,虽负担者亦
然。”[5]普通百姓如此,皇帝也倡导此风。“春色何
须羯鼓催,君王元日领春回。牡丹芍药蔷薇朵,都
向千官帽上开”(宋代杨万里《德寿宫庆寿口号》)。
牡丹、芍药成为达官显贵身份的象征。扬州有“四
相簪花”的传说,在一个宴会上簪芍药花的 4 人先
后官至宰辅,于是芍药便成了“花瑞”,成为美好吉
祥的象征。正是牡丹和芍药所带来的持续性的大
规模赏花热潮,才使赏花作为一种生活习惯“飞入
寻常百姓家”(唐代刘禹锡《乌衣巷》) ,形成一种自
上而下的赏花传统,并为花卉在园林中更广泛的运
用打下基础。
(二)牡丹是赏花艺术的完美标本
牡丹和芍药是我国早期主要的园林观赏植物。
我国最初的园林植物学知识和花卉鉴赏经验就是
从牡丹和芍药等少数花卉中得到的。赏花是一种
高雅的活动,古人有所谓“赏花三品”之说,即“茗赏
为上,谈赏为次,酒赏为下”,只有品茶这种高雅的
活动才与赏花格调相当,相互映衬。“赏”花不仅意
味着观看花卉的颜色、姿态,嗅其芳香,获得形式美
感和生理愉悦,还包括对花卉韵致和精神文化内涵
的体悟,唤起人们内心深处对幸福生活和高尚品格
的追求,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审美体验,也是我国赏
花传统的主流导向。
唐宋时期,牡丹和芍药得到大量应用。在牡丹
和芍药的栽培、欣赏过程中也产生了大量的诗词歌
赋、谱记和故事传说,包含着丰富的事件、情感和理
念等信息,是我国花文化和赏花传统的重要载体。
仅就牡丹而言,自唐至清就有诗词曲赋上千篇[6],
所涉内容非常广泛:就观赏部位看,有叶、枝、花(蓓
蕾)、根、植株;就观赏时期看,有未开牡丹、半开牡
丹、盛开牡丹、牡丹残花;就观赏的环境看有风中牡
丹、雨中牡丹、夜色牡丹、月下牡丹;就花事看有种
牡丹、移栽牡丹、买卖牡丹、簪牡丹花、宴席赏花赋
诗等。其丰富性基本上涵盖了赏花活动的所有内
涵和外延。
二、牡丹、芍药的文化意蕴剖析
我国花卉的文化意蕴是儒家“比德”思想的产
物。所谓“比德”就是从伦理道德的角度来体验自
然美,自然之物的形象表现出与人的高尚品德相类
似的特征。作为审美客体的花木可以与作为审美
主体的人进行品格上的类比、联想,人们从对花木
的欣赏中可以体会到某种人格美。由于牡丹的丰
姿、抗拒皇命的传说以及春末开花的习性,人们赋
予它富贵、国运昌盛、不畏权贵、虚怀若谷等文化意
蕴。芍药则因为《诗经》中士女离别时互赠芍药的
典故和殿春而开的习性,而被赋予了离别、爱情和
惜春的文化意蕴。
(一)牡丹和芍药是富贵吉祥的象征
牡丹雍容华贵、富丽端庄、芳香浓郁,素有“国
色天香”“花中之王”的美称,长期以来被人们视为
富贵吉祥、繁荣兴旺的象征。“锦帏初卷卫夫人,绣
被犹堆越鄂君。垂手乱翻雕玉佩,招腰争舞郁金
裙。石家蜡烛何曾剪,荀令香炉可待熏。我是梦中
传彩笔,欲书花叶寄朝云”(李商隐《牡丹》) ,将牡丹
富贵娇艳的姿态描写得淋漓尽致。古往今来,牡丹
被当作繁荣盛世的象征,牡丹的兴盛往往伴随着国
运的昌盛和人民生活的富足安乐。牡丹成为盛唐
气象的一种表征。“去年春夜游花市,今日重来事
宛然。列肆千灯争闪烁,长廊万蕊斗鲜妍。交驰翠
幰新罗绮,迎献芳樽细管弦。人道洛阳为乐国,醉
归恍若梦钧天”(宋代文彦博《游花市示元珍》)。诗
文描写了洛阳牡丹花市之盛,传达出盛世乐国中,
人们的兴奋与惬意。同时,芍药也因其状类牡丹,
且有“四相簪花”的传说,也具有了富贵祥瑞的含
义。宋代陆佃《埤雅》中形成了这样的说法:“今群
芳中牡丹为第一,芍药为第二,故世称牡丹为花王,
芍药为花相。”无论花王还是花相,均是富贵、权势
45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 10 卷
的象征。
(二)牡丹和芍药是品德与情意的寄托者
牡丹、芍药均暮春开放,民谣曰:“谷雨三朝看
牡丹,立夏三朝看芍药。”芍药花期紧接牡丹,有“殿
春”俗名。此时桃、李、杏花都已败落,二花迟开不
争春,展现出“敢殿三春后,乐让百花先”的恬退谦
逊、不媚俗流的高尚品格和气质。这一点赢得无数
文人墨客的赞美。“千红万紫吐芳香,羌独生成洁
自身。似厌繁华存太真,甘抛富贵作清贫。琼葩到
底羞色艳,国色原来不染尘。昨夜月明浑似水,只
疑琼岛集仙真”(明代潘韶《咏白牡丹》) ,歌颂了牡
丹崇尚高洁、不落俗流的高风亮节。
另外,芍药象征爱情的意蕴也相当浓厚,多表
达恋人之间依依不舍之情及盼君归来的思念之意。
早在《诗经·郑风·溱洧》中便有关于芍药传递爱
情的记载:“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可
见其文化的悠久。从唐代姚合《欲别》中亦不难看
出这种情怀:“山川重叠远茫茫,欲别先忧别恨长。
红芍药花虽共醉,绿蘼芜影又分将。鸳鸯有路高低
去,鸿雁南飞一两行。惆怅与君烟景迥,不知何日
到潇湘。”[7]相爱的人不能在一起,内心的痛苦,借
芍药、鸳鸯、鸿雁,曲折委婉地表达出来。“闲吟芍
药诗,怅望久颦眉。盼眄回眸远,纤衫整髻迟。重
寻春昼梦,笑把浅花枝。小市长陵住,非郎谁得知”
(唐代杜牧《旧游》) ,诗中的女子吟着《诗经》中的
芍药诗思念情郎,时而蹙眉怅望,时而把花浅笑,描
绘了恋爱中的女儿情态。“芍药斩新栽,当庭数朵
开。东风与拘束,留待细君来”(唐代卢储《官舍迎
内子有庭花开》)。作者面对庭中鲜开的芍药,欣赏
的同时,却希望春风放慢催花的脚步,“拘束”芍药
不要一次开完,等待妻子回来再开放,好与之共赏。
此中真情,比《诗经》中溱洧河边的折枝相赠又细腻
了几分。由此可见,芍药可谓唐宋时的爱情花,其
娇美的姿态、深厚的寓意,使其成为当时男女之间
的赠花。
除爱情之外,芍药还寓意着深厚的友情。古代
很多诗文中,都是用芍药表达对友人的不舍之情。
例如:“去时芍药才堪赠,看却残花已度春。只为情
深偏怆别,等闲相见莫相亲”(唐代元稹《忆杨十
二》)。作者寓情于芍药,表达与友人的难舍之情。
(三)牡丹和芍药是美丽女子的象征
“有意洁身独秀美,无意妆饰压群芳”,花中牡
丹可谓出类拔萃。唐代诗人李正封《牡丹诗》中有
“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之句,来形容牡丹的雍
容之色、浓郁之香,使牡丹获得了“国色天香”的美
名。而国人素有以鲜花喻美女的传统,所以后来这
一成语又被用来形容容貌美丽、气质高贵的女子,
于是牡丹便常与美丽女子相提并论,成为后者的象
征。以牡丹暗喻美女的例子比比皆是,如杨贵妃、
洛神等,均被认为是牡丹的化身[7]。李白《清平调》
中以牡丹形容杨贵妃的句子可谓传唱千古:“云想
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红楼梦》中,刻有
牡丹花的签子被薛宝钗掣中,牡丹也成为她容貌和
性格的写照。《聊斋志异》中有《香玉》与《葛巾》两
篇,写牡丹花精化身为“裙袖飘拂,香风洋溢”的香
玉,以及“宫装艳绝,宛若天仙”的葛巾,到人世间寻
找爱情[8]。古人用“立如芍药,坐如牡丹”来形容女
子仪态娴雅、气质出众。牡丹品种‘二乔’,则源自
同胞姐妹———三国时期孙策之妻与周瑜之妻,二人
皆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同时,人们也
喜欢将芍药比作娇美的女子,男赠女芍药,称赞其
美丽;女赠男芍药,表达自己的芳心。
三、牡丹、芍药与园林景观的结合
(一)牡丹、芍药与园林建筑的结合
唐宋以来,牡丹和芍药在古典园林中的应用日
盛[9]。能直接体现牡丹和芍药富贵含义的,就是它
们与宫殿和名园的结合。“有名园而无佳卉,犹金
屋之鲜丽人。”[10]牡丹和芍药就是这样的佳卉,与宫
殿和名园相互映衬,相得益彰。宫殿是帝王居所,
是政治地位至高无上的象征,名园则是社会名流的
游憩之地,是世俗声望的代表。二者所选用的多是
与其地位相当的花卉,牡丹和芍药往往成为不二之
选。南朝谢朓《直中书省》中即有“红药当阶翻,苍
苔依砌上”之句。至唐代,“开元中,禁中初重木芍
药,即今牡丹也”(唐代李浚《松窗杂录》) ,并且喜爱
牡丹的风气很快从都城风靡全国。宋代曹勋《禁中
赏芍药口占》:“千壶芍药霭祥云,一部箫韶合曲新。
三圣临轩听歌舞,端知造物款留春。”王珪《宫词》中
亦有“洛阳新进牡丹丛,种在蓬莱第几宫?压晓看
花传驾人,露苞先拆御袍红”[6]。元代《大都宫殿
考》说:“棕殿少西……四处尽植牡丹,有百余本,高
可五尺。”明清两朝,宫殿园林中都有专门的牡丹
台,周围以芍药配植。
皇家园林对牡丹和芍药的钟爱,也引发了达官
贵人对它们的追捧。他们在自己的园林中广植牡
丹、芍药,邀约四方游客共同赏玩。宋代李格非《洛
阳名园记》所记多所名园中都有牡丹和芍药的身
影。如“天王院花园子”,“洛中花甚多种,而独名牡
丹曰‘花王’。凡园皆植牡丹,而独名此曰‘花园
子’,盖无他池亭,独有牡丹数十万本”[5]。私家名
园虽然不及皇家园林气势恢宏,然而风景秀丽,富
55第 3 期 苑庆磊等:牡丹、芍药花文化与我国的风景园林
于文化色彩,且游人众多,比皇家园林更为贴近大
众的生活。
(二)牡丹、芍药与其他植物景观的结合
牡丹和芍药往往搭配种植,并配以其他树木、
花草,并与园林建筑和园林小品相互结合,营造优
美景观。这些种植方式以写意的方法,在空间景象
上按山水画论的艺术,审美构图,在把握牡丹生态
习性、季相变化、审美魅力的同时,通过对种植环境
的精心呵护和植物配植上的映衬手法,凸显牡丹的
富贵气质。明代文震亨《长物志》云:“牡丹称花王,
芍药称花相,俱花中贵裔,栽植赏玩,不可涉酸气,
用文石为栏,参差数级,依次列种,花时设宴,用木
为架,张油幔于上,以蔽日色,夜则悬灯以照,忌二
种并列,忌置木桶中。”[11]
牡丹、芍药可以与高大乔木配置。唐代徐夤
《牡丹花二首》中有“不随寒令同时放,倍种双松与
辟邪”。宋代李格非《洛阳名园记》中记载景园:“阶
下古松一,海榴一,台作半剑环,上下种牡丹、芍药,
隔垣见石壁二松,亭亭天半。”[5]清代李斗《扬州画
舫录》载扬州禅智寺:“左序通芍药圃,圃前有门,门
内五楹。中为甬路,夹植槐榆。”[12]挺拔苍翠的松柏
和葱郁蓊蔚的槐榆与牡丹配植,尽显富贵、高洁和
繁盛之象。
牡丹和芍药也可与小乔木、灌木进行配植。
《南渡行宫记》中记载了宋代皇家园林:“廊外即后
苑,梅花千树曰‘梅岗’……。牡丹曰‘伊洛传芳’,
芍药曰‘冠芳’,山茶曰‘鹤’……”[9]《洛阳名园记》
中记载:归仁园“北有牡丹芍药千株,中有竹百亩,
南有桃李弥望”;李氏任丰园“广桃李、梅杏、莲菊,
各数十种。牡丹、芍药至百余种。而又远方奇卉,
如紫兰、茉莉、琼花、山茶之俦,号为难植独植之洛
阳,辄与其土产无异,故洛阳园囿花木有至千种者,
甘露院东李氏园,人力甚治,而洛中花木无不有”;
景园“庭前多奇石,室隅作两岩,岩上植桂,岩下牡
丹、垂丝海棠、玉兰、黄白大红宝珠山茶、磬口腊梅、
千叶榴、青白紫薇、香橼,备四时之色……”[5]可与
芍药、牡丹配植的灌木种类繁多,搭配方式多样,大
大丰富了园林景观的内容。
牡丹、芍药可与竹类和草本植物配植。清时陈
淏子《花镜》也称:“牡丹、芍药之姿艳,宜砌雕台,佐
以嶙峋怪石,修篁远映。”[10]《扬州画舫录》:“雨轩
种牡丹数千本,春分后植竹为枋柱,上织芦荻为帘
旌,替花障日。”[12]以芦苇和荻花来为牡丹遮阴。此
外,牡丹和芍药周围往往配以草坪。
人们还往往直接利用牡丹和芍药的文化象征
意义进行景观配置。我国的很多植物都被人们赋
予了美好的象征意义,它们与牡丹、芍药一起,成为
人们表达内心美好愿望的园林素材。如颐和园慈禧
寝宫院内,三五株牡丹丛植于路旁,建筑前对植玉兰、
海棠和迎春,后面有山石相配,体现玉、堂、春、富贵含
义。现代牡丹和芍药的种植方式更加丰富多样,可以
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专类园、花台、花带、花境等方式,
使牡丹和芍药的文化意蕴得到充分体现。如中国园
林工作者总结的“庭园名花八品”,包括玉兰、海棠、牡
丹、桂花、翠竹、芭蕉、梅花和兰花 8 种花卉,搭配种植
后可简称为“玉棠牡桂,竹芭梅兰”,谐音即为“玉堂
富贵,竹报平安”的吉祥之语。
(三)牡丹、芍药与动物景观的结合
园林景观中不但要有静态美,还应有动态的生
命变化之趣。牡丹和芍药都有着沁人心脾的芳香,
可以招引飞虫的嬉戏,蜂缠蝶绕,呈现出生机勃勃
的气象和生态景观。清代宗元鼎在《拟韩魏公扬州
芍药圃宴客歌》中曾描述:“圃中芍药盈千畦,三十
余里何芳菲。高园近尺灌溉肥,千花万蕊蜂蝶依”,
大片的芍药花丛中飞舞着数不清的蜜蜂和蝴蝶。
“蝶穿密叶常相失,蜂恋繁香不记归”(宋代陆游《牡
丹》) ,蝶与蜂在重重花叶和浓香之间穿梭,忙得双
蝶失伴,蜜蜂忘归。近看时,还可以发现勤劳的蚂
蚁:“蕊繁蚁脚黏不行,甜迷蜂醉飞无声”(唐代李咸
用《远公亭牡丹》) ,充满生动可爱的自然情趣。有
时候,浓郁的香气甚至可以引来捕食的燕子:“海燕
解怜频睥睨,胡蜂未识更徘徊”(唐代徐凝《题开元
寺牡丹》) ,组成一幅鸟语花香的图画。
一些贵族或文人常常在园林中将他们喜爱的
禽鸟放养在牡丹丛中,既富于生活情趣,又能寄寓
自己的人格理想[13]。后世流传较广的牡丹花鸟画
对此有细腻生动的描摹,如唐代名家边鸾的“牡丹
孔雀图”,孔雀贵为灵鸟,是神鸟凤凰的原型,在牡
丹花旁凝神眺望,构建“鸟王与花王”的主题,表达
了一种高远的追求。此外还有宋代徐崇嗣“牡丹鸠
子图”、清代陈淳“双鸽牡丹图”等,或取展翅欲飞之
姿,或取花下双宿之态,寄寓一种闲适、恬淡的心
境。牡丹花鸟画以现实的园林生活为题材,影响了
人们的园林审美观,推动了牡丹、芍药与动物搭配
这种造景方式的应用。
四、牡丹、芍药对风景园林建设的意义
牡丹和芍药花大色艳,香气浓郁,且品种繁多,
应用形式多样,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自古以来就
是备受人们喜爱的花卉。自唐宋以来,牡丹和芍药
在社会上频繁引发观赏热潮,对我国赏花传统的形
成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赏花、爱花的意识深入
65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 10 卷
人心,为我国古典园林中花卉的栽培应用打下了良
好的基础。牡丹和芍药本身就是重要的园林花卉,
丰富着我国的园林景观。我国很多公园中都有牡
丹和芍药的一席之地,建造牡丹和芍药的专类园,
甚至举办牡丹和芍药花展。除了良好的观赏性之
外,牡丹和芍药还有着沁人心脾的芳香,能够招引
昆虫飞鸟,具有良好的生态效应和动态美,达到“情
与景融,天与人合”的审美意趣[14]。
芍药与牡丹是我国的传统名花,不但历史悠
久,还具有一种历久弥新的文化感染力。牡丹能够
让我们联想起大唐盛世,联想起李太白谱写《清平
调》时飞扬的文采和饱满的诗情,联想二者不畏强
权、坚贞不屈的传说和殿春晚开、无私奉献的品格,
进而产生对自身历史和文化的认同。而芍药则代
表着我们民族对爱情美好的向往。因此,牡丹和芍
药不但是植物之花,还是文化之花,而且是最能代
表中华民族品格的文化之花。在呼唤传统文化复
兴的时代背景下,牡丹和芍药可以在现代风景园林
中发挥出其景观和文化的双重功效。
参考文献:
[1] 张启翔 .中国花文化起源与形成研究(一)———人类关于花卉
审美意识的形成与发展[J].中国园林,2001(1) :73-76.
[2] 陈秀中 .中华民族传统赏花趣味[J]. 中国园林,1999(4) :
12-15.
[3]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0.
[4] 张邦基,孔凡礼 .墨庄漫录·过庭录·可书[M]. 北京:中华
书局,2002.
[5] 李格非,范成大 .洛阳名园记·桂海虞衡志[M]. 北京:文学
古籍刊行社,1955.
[6] 肖鲁阳,孟繁书 . 中国牡丹谱[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
社,1989.
[7] 王崇印 .民间“国”字号评选中的民俗文化价值———以牡丹民
俗文化为例[J].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21(2) :
24-29.
[8] 蒲松龄 .聊斋志异[M].长沙:岳麓书社,2009.
[9] 左利娟 . 牡丹在园林中应用的研究[D]. 北京:北京林业大
学,2005.
[10] 陈淏子 .花镜[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79.
[11] 文震亨,汪有源,胡天寿 . 长物志[M]. 重庆:重庆出版
社,2010.
[12] 李斗 .扬州画舫录[M].上海:中华书局,2007.
[13] 郑蔚珊 .中国花鸟画的文化根源[J].装饰,2005(3) :34-35.
[14] 姚亦峰,蒋亮,赵宁 . 中国风景园林起源与古生态观初探
[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2002,16(1) :58-63.
(责任编辑 孔 艳)
75第 3 期 苑庆磊等:牡丹、芍药花文化与我国的风景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