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炮姜与姜炭应区别药用



全 文 :炮姜与姜炭应区别药用
林金瑞 , 陈党培
(福建省莆田市医药有限公司  351100)
关键词: 炮姜 ; 姜炭 ; 本草考证 ; 炮制方法 ; 功能
中图分类号: R282. 710. 7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8-0805( 2003) 03-0155-01
  干姜为姜科植物姜 Z ingiber of f icinale Rosc.的干燥根茎 ,历
史上先后有鲜姜、干姜、煨姜、炮姜、姜炭等出现 ,且性味、功效各
不相同。由于人们对炮姜、姜炭的炮制工艺和程度不太了解 ,因而
二者混用的现象十分普遍。 现就二者的混用原因 、本草考证及区
别方法作一浅析。
1 混用原因
炮姜、姜炭皆为干姜的炮制品。 目前市场上仍存在视二者为
一物的现象。 一些医疗单位或药店也仅备一品 ,或炮姜、或姜炭 ,
当然这有其历史渊源。首先体现在许多药学著作的论述方面 ,《中
药大辞典》《中草药汇编》《中药学》 (成都中医学院主编 )均将两者
合为炮姜 ;《中药炮制学》 (成都中医学院编 )《新编中药炮制法》
(马兴民编 )则把炮姜归“炒炭”项下 ; 《浙江炮制标准》更是明言:
“写炮姜、姜炭均付姜炭”。其次体现在中药经营方面 ,有些单位习
惯经营炮姜 ,当有姜炭出现时往往认为炮制不当 ,怀疑“过火”了。
而有些单位习惯使用姜炭 ,当付给炮姜时又认为炮制火候未到 ,
所以购销双方经常在二者使用上出现异议。
2 本草考证
干姜始载于《神农本草经》 ,其炮制品炮姜最早记载于汉《伤
寒论》。 至宋代 ,《太平圣惠方》中所载干姜除“炮”外 ,又出一 “炮
炭”即姜炭。故此可以认为姜炭从宋代开始为干姜的又一炮制品。
明代缪希壅在《炮制大法》中指出干姜: “若产后血虚发热及止血
收稿日期: 2002-08-02; 修订日期: 2002-12-20
俱炒黑 ,温中炮用 ,散寒邪理肺气止呕生用”。《本草崇原》中指出:
“后人以干姜炮黑谓之炮姜 ,姜味本辛 ,炮过则辛味稍减 ,若炮制
太过 ,本质不存 ,谓之姜炭 ,其味微苦不辛 ,其质轻浮不实 ,又不及
炮姜之功能”。 《全国中药炮制规范》明确把两者区分开: “炮姜温
中散寒 ,用于脾胃虚寒腹痛吐泻。 姜炭温经止血 ,主治吐衄崩漏 ,
阴虚失血”。 故可以认为炮姜、姜炭应该是干姜的两种不同炮制
品。
3 两者区别
炮姜与姜炭功能有异 ,且两者炮制方法、程度上也有较大差
异。 炮姜多利用辅料 ,炮制时间短 ,注重药物的膨胀度 ,意在除去
部分挥发油 ,偏于温中。 姜炭炮制火力大 ,制品炭化多 ,注重药物
之颜色 ,意在炒炭存性 ,偏于止血。由于不同的炮制方法决定药物
不同的功能与主治 ,这便是二者的根本区别。
在炮制实践中 ,炮姜多以砂伴炒为佳 ,烫法有受热均匀 ,炮制
程度均一的优点 ,且炮制时间短 ,损耗少。姜炭宜清炒为佳 (炒炭
法 ) ,便于处理。 由于炮制程度不一 ,炮姜炭化少 ,损耗率一般为
20% ,而姜炭炭化多 ,损耗率高达 40% ,导致其成本较高。所以二
者不但规格不一 ,功效各异而且在销售价格上也有高低不同。
综上所述 ,炮姜、姜炭虽属于干姜的炮制品 ,炮制上也有相似
之处 ,然而在炮制程度、效果、价格及临床应用上却有根本区别 ,
可以说二者名不同 ,物也异 ,效更殊 ,故在经营、使用中应严格区
别药用。
临床报道
薯蓣鸡子黄粥治疗久泻 1例
潘振亮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01级硕士研究生 ,山东 济南  250014)
关键词: 薯蓣鸡子黄粥 ; 泄泻
中图分类号: R247. 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8-0805( 2003) 03-0155-01
  薯蓣鸡子黄粥为张锡纯所创 ,在其所著的《医学衷中参西录》
中有如下记载: “薯蓣鸡子黄粥 ,治泄泻久 ,而肠滑不固者。”作者
初识此方 ,见用药如此简单 ,况薯蓣 (即山药 )、鸡子黄随处可得 ,
怎能治愈顽固不化的久泻呢? 令人难以置信。但是张锡纯作为中
西医结合的大家 ,他提出的观点自有其道理。所以牢记心中 ,等待
临床验证。
1 病例
一老年女性 ,年愈七十 ,形体消瘦 ,面色苍黄 ,自述泄泻 10余
年 ,每日大便多则无数 ,少则十余次。 大便量少质稀 ,平日自觉倦
怠乏力 ,睡眠少 ,纳差 ,小便不利 ,舌淡苔白 ,脉细弱。 综合病人脉
证 ,辨证当属脾肾两虚 ,在治疗上当用温补脾肾 ,但是考虑病人病
收稿日期: 2002-07-08; 修订日期: 2002-12-09
久 ,曾采取了多种方式治疗 ,故不宜轻易下药 ,于是嘱其试用薯蓣
鸡子黄粥治疗。方法如下: 生山药 100 g煮粥 ,开锅后加入煮熟的
鸡子黄两枚 ,搅匀食之 , 2次 /d,代饮食。两日后病情好转 ,日后答
复病已痊愈。
2 分析
薯蓣鸡子黄粥 ,只有薯蓣、鸡子黄两味药 ,况且是日常食品 ,
能有如此之功效 ,实感意外。其实 ,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
分析得已经很透彻: “鸡子黄 ,固涩大肠之功 ,且较鸡子白 ,易消化
也。”“山药脾肾双补 ,在上能清 ,在下能固 ,利小便而止大便 ,真良
药也。”山药性本收涩 ,况能滋补脾肾 ,使肾阴足 ,小便利 ,大便无
溏泻之患。 另外张锡纯强调 ,治泄泻 ,必变饮为粥者 ,诚以山药汁
本粘稠 ,若更以之作粥 ,则粘稠之力愈增 ,大有留恋肠胃之功 ,泄
泻则随之可愈。
·155·
LISHIZHEN MEDICIN E AND M AT ERIA M EDICA RESEARCH 2003 VOL. 14 NO. 3 时珍国医国药 2003年第 14卷第 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