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灰树花紫外诱变育种研究



全 文 :灰树花紫外诱变育种研究
徐志祥 , 李 刚 , 李宝健
(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基因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广东 广州 510275)
摘 要:应用原生质体紫外诱变技术 , 对灰树花菌株 Gr1 进行了紫外诱变处理。经过粗筛和精筛后 , 从 50 株诱
变株中选出两株多糖含量和产量明显优于原始菌株的突变株 Gr1a和 Gr1g , 其产量分别为 1.74%和 1.62%, 多糖
质量含量 (w)分别为 11.67%和 12.01%。经过摇瓶试验以及发酵试验 , 两株诱变菌株 Gr1a和 Gr1g菌丝得率和
多糖含量都很稳定 , 表明所得突变株是比原始菌株更优秀的稳定高产 、 高多糖含量的新菌株。
关键词:灰树花;紫外诱变育种;发酵;
中图分类号:S567.0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529-6579 (2004)02-0084-04
  灰树花 Grifola frondosa 是一种珍贵的大型药用
真菌 , 在日 本 俗称 舞茸 。它 隶属 于真 菌 门
Eumycota、 担子菌亚门 Basidiomycotina 、 非褶菌目
Aphyllophorales 、多孔菌科 Polyporaceae 、 多孔菌属
Polyporus
[ 1] 。
大量的药理和临床试验 , 已经证明灰树花的药
效十分广泛 , 且无任何毒副作用。灰树花具有免疫
调节和抗肿瘤作用 , 还可用来治疗肝硬化腹水 、 糖
尿病 、高血压等疾病 。[ 1-5] 。
原生质体诱变技术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育种新方
法[ 6-8] 。到目前为止 , 在许多生物中 , 原生质体诱
变育种被广泛采用。在丝状真菌中也有许多成功的
报道 , 这为丝状真菌的遗传育种开辟了一条更为有
效的途径[ 9-12] 。
本文利用原生质体诱变技术对灰树花菌种进行
了诱变育种 , 并且对诱变株进行了摇瓶培养试验和
发酵罐试验 , 试图培育出生长更快 、产量和多糖含
量更高的灰树花新菌种。
1 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材料
1.1.1 灰树花菌种 灰树花菌种 Gr1为本实验室
保存菌种 。
1.1.2 溶壁酶 (Lywallzyme) 购自广东省微生物
研究所。
1.1.3 PDA培养基 (w %) 土豆 20 , 葡萄糖 2 ,
磷酸二氢钾 0.1 , 硫酸镁 0.05。
1.1.4 灰树花再生培养基  PDA 培养基中加入
0.6 mol L甘露醇 。
1.2 实验方法
1.2.1 灰树花原生质体制备方法 将新鲜的灰树
花菌丝体过滤 , 取适量的菌丝体放于一定浓度的溶
壁酶中 , 在适当温度的水浴中反应 , 每克湿菌丝体
加酶液 1 mL。在酶液作用的不同时间用显微镜检
测原生质体数量。
1.2.2 原生质体诱变方法 取 1.0×106 灰树花原
生质体均匀涂于再生培养基中 , 在紫外线下 (20
W)照射适当时间 , 照射距离为 40 cm , 然后置于
温室避光培养7 d。
1.2.3 菌粉得率计算方法 将诱变菌株切1 cm2 左
右至 100 g PDA 液体培养基中 , 振荡培养 7 d , 过
滤得湿菌丝体 , 烘干称量 , 以 100 g 培养基中得菌
粉干重计算得率。
1.2.4 多糖测定方法 采用硫酸苯酚法测定多糖
含量[ 13] 。
2 结果和分析
2.1 灰树花原生质体制备
采用如下条件制备原生质体 , 温度为 25 ℃,
酶质量分数为 3%, 反应时间为 3 h。用血球计数
板对原生质体进行计数 。制备的原生质体的照片如
图 1所示 。
2.2 原生质体紫外诱变选育优质高产灰树花新菌株
2.2.1 原生质体紫外诱变效应曲线及紫外线诱变
剂量的选择 取 20个 9 cm平皿 , 每皿分别装有新
制备的 106个 mL 的原生质体悬液 5 mL。每两个为
收稿日期:2003-06-13
基金项目:广州市科委重大科技攻关资助项目 (2001_Z_006_01)
作者简介:徐志祥 (1975年生), 男 , 博士;通讯联系人:李宝健;E_mail:xuzhixiang123@163.net
 第 43 卷 第 2 期
2004年 3 月
中山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ACTA SCIENTIARUM NATURALIUM UNIVERSITATIS SUNYATSENI
Vol.43 No.2
Mar. 2004  
图 1 25 ℃ w=3%酶浓度酶解 3 h 条件下
制备的原生质体
Fig.1 The protoplasts after digestion for three hour
at 25 ℃ with w=3% enzyme
1组 , 共分为 10组 。分别照射 0 、 5 、 10 、 15 、 20 、
25 、 30 、 45 、 60 、 150 s , 然后每皿取 1 mL 适当稀
释后涂平板 。平板用黑布包裹后置于黑暗闭光的
28 ℃恒温箱培养 。待平板长出菌落后 , 菌落计数 。
每组以两个皿菌落数的平均值作为该组的菌落数 。
以照射时间为横坐标 , 以再生菌落数为纵坐标 , 画
出灰树花原生质体紫外诱变剂量效应曲线 , 结果如
图 2所示 。
图2 灰树花原生质体紫外诱变剂量效应曲线
Fig.2 The effect curve of UV mutagenesis dosage
on Grifola frondosa protoplasts
由图2可以看出 , 灰树花原生质体经紫外线照
射后 , 再生菌落数开始减少。在 0 ~ 50 s照射时间
内 , 曲线的变化很剧烈 。50 s以后 , 曲线的下降趋
于平缓 。根据上述结果我们测出灰树花原生质体半
致死率时的照射剂量约为 20 s。
原生质体在紫外诱变后的再生情况如图 3所
示 。
2.2.2 灰树花诱变株的初筛 以 20 s (图 3 (b))
作为照射剂量诱变灰树花原生质体 , 连续诱变 10
图 3 无紫外照射和有紫外照射时再生菌落的情况
Fig.3 Regeneration without UV irradiation and with UV irradiation
(a)无紫外照射;(b)紫外照射 20 s;(c)紫外照射 40 s;(d)紫外照射 70 s
85 第 2 期 徐志祥等:灰树花紫外诱变育种研究
批 , 每批稀释后涂 5个平皿 。将再生的单菌落分别
接种至新的平皿中。原生质体诱变后形成的再生菌
落在菌落直径和生长活力方面都有较大差异 , 在新
的平皿中生长的菌株选出 50株菌落直径最大 、 生
长最旺盛的诱变株。
(1)灰树花诱变株的生长比较。将 50株诱变株
每株接两个斜面和两个三角瓶培养 , 26 ℃斜面培
养10 d , 测量每天生长的长度 , 计算出菌丝生长速
率 (cm 日)。摇瓶培养按二级发酵方式培养至发酵
终点 , 计算菌丝得率 。综合菌丝生长速率 、 菌丝得
率两项数据 , 从 50 株诱变株中选出最好的 8株 。
根据诱变时的原始批次和编号 , 这 8株菌分别命名
为:Gr1a , Gr1b , Gr1c , Gr1d , Gr1e , Gr1f , Gr1g ,
Gr1h。
(2)高产 、 高多糖质量分数诱变株的获得 。取
上述 8株灰树花诱变株进行摇瓶发酵试验 , 接种量
相同 , 分别记录发酵周期 、菌粉得率并测定其多糖
质量分数。发酵周期以菌丝量不再增加发酵终点判
断标准 。连续进行 3次发酵试验 , 取其平均值 , 结
果如表 1所示 。
根据表 1 结果 , 从中选出发酵周期 、 菌粉得
率 、多糖含量3项指标都优于原始菌株的两株灰树
花诱变株 , 即 Gr1a和 Gr1g 。而且经方差统计分析 ,
其差异具有显著性 。
(3)灰树花诱变株的遗传稳定性试验。鉴于突
变菌株的性状常常不稳定 , 尤其是在连续继代培养
时 。为了检测所得两株灰树花突变株性状是否稳
定 , 我们将上述两株突变株连续转接 6代 , 每代均
进行摇瓶培养 , 结果如表 2所示。
  由表 2可以看出 , 两株诱变菌株 Gr1a 和 Gr1g
菌丝得率和多糖质量分数都很稳定 , 而且 6批发酵
试验中Gr1a和Gr1g 基本上每次在产量和多糖质量
分数上都显著超过原始菌株 。说明筛选出的这两株
诱变菌种在产量上和质量上都很稳定 。
表 1 8株诱变株的发酵周期 、 菌粉得率和多糖质量分数的比较
Tab.1 The comparison of fermentation cycle , mycelial yield and poly saccharide content of 8 mutants
项目 Gr1a Gr1b Gr1c Gr1d Gr1e Gr1f Gr1g Gr1h 原始菌株
发酵周期 h 180 204 170 240 198 216 160 190 192
菌丝得率 % 1.74 1.16 1.78 1.05 1.32 0.87 1.62 0.79 1.47
w (多糖) % 11.67 12.22 9.66 11.85 8.41 10.23 12.01 7.89 10.05
表 2 Gr1a和Gr1g 连续进行 6代摇瓶培养的菌粉得率和多糖质量分数比较
Tab.2 The comparison of mycelial yield and polysacchride content after 6 continuous shaking bottle culture of Gr1a and Gr1g
项目 1 2 3 4 5 6 平均值
Gr1a菌丝得率 % 1.75 1.59 1.66 1.44 1.72 1.69 1.64
w(Gr1a多糖) % 11.11 12.23 10.55 10.23 11.58 11.76 11.24
Gr1g菌丝得率 % 1.58 1.72 1.44 1.73 1.77 1.64 1.65
w(Gr1g 多糖) % 12.33 11.35 10.90 11.68 12.15 12.21 11.77
3 讨 论
丝状真菌菌丝为多细胞 , 不宜作诱变材料。去
除细胞壁的原生质体对外界环境比较敏感 , 经诱变
剂处理以后容易发生突变 , 而且原生质体诱变技术
一般能保持原有菌种的主要生物学性状特点 , 并且
育种周期短 , 突变株生物学性状比较稳定 , 不易退
化。因此 , 原生质体诱变育种方法已成为当前丝状
真菌育种的一种主要方法 。
诱变法选育菌种工作量较大 , 要筛选到一株性
能优异稳定的菌株 , 需要做大量工作。利用粗筛方
法 , 首先筛选生长旺盛 、 生长速率快的菌株 , 缩小
了筛选范围 , 再利用精筛方法 , 进一步缩小筛选范
围 , 最后对 8株诱变株进行详细 、 系统的研究 , 并
从中筛选到所需菌株。这种筛选方法大大降低了工
作量 , 并且工作效率高 。
本文应用灰树花原生质体作为诱变的材料 , 结
果表明 , 与其他的丝状真菌一样 , 利用这种方法进
行灰树花的菌种改良是可行的。我们用灰树花菌株
Gr1作为出发菌株。采用 20 s作为诱变时间 , 对灰
树花菌株 Gr1 进行了紫外诱变处理 。诱变株 Gr1a
和Gr1g 产量分别为 1.74%和 1.62%, 多糖质量分
数分别为 11.67%和 12.01%。经过 6代 PDA 斜面
继代培养以及摇瓶试验 , Gr1a 和 Gr1g 基本上每次
在产量和多糖质量分数上都明显超过原始菌株 。说
明筛选出的这两株诱变菌种在产量上和质量上都很
86 中山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第 43 卷 
稳定 。而且多糖质量分数和产量均高于文献中报道
的的其他灰树花菌种的产量和多糖质量分数 。
参考文献:
[ 1]  徐锦堂.中国药用真菌学[ M] .北京:北京医科大学 、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 , 1997:707-717.
[ 2]  邢增涛.灰树花多糖研究进展[ J] .食用菌学报 , 1999 ,
6(3):54-58.
[ 3]  徐泽平.灰树花多糖免疫调节和抗瘤活性[ J] .微生物
学通报 , 1999 , 26(2):156.
[ 4]   IWAO S , KOICHI H , SHOZO O , et al.Antitumor and
immunomoduLating activities of a β_glucan obtained from
liquid_cultured Grifola frondosa [ J] .Chem Pharm Bull ,
1989 , 37(2):410-413.
[ 5]  KYOKO A , HIROAKI N , MASAMICHI O , et al.Blood
pressure_lowering activity present in the fruit body of Grifola
frondosa[ J] .Chem Pharm Bull , 1988 , 36(3):1000-1006.
[ 6]  LEE J S.Release, regeneration and mutant induction of
Pleurotus cornucopiae(“Tamogitake”)protoplasts[ J] .Agric
Biol Chem , 1988 , 52(7):1877-1878.
[ 7]  HOMOLKA L.Use of protoplasts in the improvement of
filamentous fungi: Mutagenization of protoplasts of
Oudemansiella mucida for strain improvement enhanced
mucidin production (En)[ J] .Appl Microbiol Biotechnol ,
1988 , 23(2):166-189.
[ 8]  JUNWEI C.Ultraviolet mutagensis of the cellulase producer
Aspergillus niger using protoplast industrial strain improvement
[ J] .FEMS Microbiol Lett , 1988 , 50(1):1-4.
[ 9]  王竞.紫外线诱变原生质体选育柠檬酸生产菌[ J] .天
津微生物 , 1993(1):1-6.
[ 10]  鲁迎新.扩展青霉原生质体的诱变育种[ J] .微生物
学通讯 , 1989(2):11-15.
[ 11]  张泉渡.荨麻青霉原生质体紫外辐射对产量的影响
[ J] .微生物学杂志 , 1988 , 8(1):44-45.
[ 12]  李刚.原生质体紫外诱变选育灵芝新种研究[ J] .微
生物学报 , 2001 , l41(2):229-232.
[ 13]  徐志祥 , 李刚 , 李宝健.苯酚-硫酸法测定灵芝多糖
含量的条件研究[ J] .食用菌 , 2000(1):6-8.
UV Induced Mutagenesis of Grifola frondosa
XU Zhi_xiang , LI Gang ,LI Bao_jian
(Key Laboratory of Genetic Engineering of Ministry of Education ∥
School of Life Sciences , Sun Yat_sen University , Guangzhou 510275 , China)
Abstract:In order to exploit the potential of Grifola frondosas production , a UV induced mutagenesis was carried out
for Grifola frondosa strain “Gr1” using protoplast.By preliminary screening and intensive screening from 50mutants , we
obtained two mutants , production reaching 1.74% and 1.62% and polysaccharides contents reaching 11.67%(w)and
12.01%(w).Results of continued cultivation for 6 generations on PDA slants and subsequent tests of shaking bottles ,
showed that these two mutants are good strains with steady properties , high yield and high content of polysaccharides.
Key words:Grifola frondosa;submerged culture;UV induced mutagenesis
87 第 2 期 徐志祥等:灰树花紫外诱变育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