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禹白附与关白附别名相同异药辨



全 文 :第26卷 第2期
2007年6月
Vol.26 No.2
Jun.2007
天 津 中 医 药 大 学 学 报
JournalofTianjinUniversity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
禹白附与关白附别名相同异药辨
张加英,陆肇中
作者单位:300193 天津中医药大学
作者简介:张加英(1984-),女,天津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2003级本科生。
禹白附与关白附的别名相同均为白附子。禹白附是天南
星科植物独角莲(TyphoniumgiganteumEngl.)的干燥块茎,
功偏祛风痰、熄风止痉,适用于破伤风抽搐及中风痰壅、半身
不遂之证;而关白附系毛莨科植物黄花乌头[Aconitumcore-
anum(Levl.)Raipaics]的干燥块根,其祛寒湿、止疼痛功能强,适
用于中风头痛、寒湿痹证等。禹白附与关白附是两种不同的药
物,不能混淆。
因历史原因至今仍有人将此两者混淆,辨认不清,甚至个别
名家名著也对此没有明确的认识,混为一谈,这必然会引起误解。
《中药志》(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主编,1979年
出版)中记载:“历史上关白附以白附子命名始载于《名医别
录》。苏秦曰:‘此物本出高丽,今出凉州(今甘肃武威)以西,形
似天雄。’李洵曰:‘徐表南州异物记云,生东海新罗国及辽东,
苗与附子相似。’而李时珍曰:‘根正如草乌头之小者,长寸许,
干者皱纹有节。’”由此可以看出以前本草记述之白附子为毛
莨科植物黄花乌头(的块根),即今药材所称之关白附。
1977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将禹白附以白
附子之名收录,在171页云:“白附子(禹白附)为天南星科植
物独角莲的干燥块茎。”在243页又记载了关白附:“本品为毛
莨科植物黄花乌头的干燥子根及母根。”到2005年版《中国药
典》(一部)则直接记载:“白附子为天南星科植物独角莲的干
燥块茎。”所以笔者在此可以非常明确,今之白附子即指禹白
附,绝非关白附。
历史上确有将关白附用作白附子的记载,那么将禹白附明
确为白附子究竟始于何时?由马清均、王淑玲主编的《临床实用
中药学》(2002年5月第1版)第562~563页对此作出了解答:
“《名医别录》中所载之白附子系历代医家所沿用的关白附,为
毛莨科植物黄花乌头的块茎,习称关白附。20世纪50年代以前
所用之白附子多为此药。20世纪50年代《中药志》收录的白附
子为天南星科植物独角莲的干燥块茎,又称禹白附、牛奶白附、
鸡心白附。”目前,全国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药学》也明确了
白附子即禹白附。由此可知关白附以白附子命名是20世纪
50年代以前的事,而20世纪50年代及以后所用的白附子应为
禹白附,即今临床上使用的白附子实际为禹白附。但时至2003年
9月出版的由朱良春弟子编著的《朱良春用药经验集》(18~
19页)仍将关白附作为白附子介绍给读者(此与药典的规定是
不相符的),这必然会引起读者误解,这也是笔者作此陋文的必
要性原因之一。禹白附与关白附的区别要点见表1。
故今临床用之“白附子”应明确为“禹白附”,绝非“关白
附”,与其别名相同的“关白附”,在科属、性状、化学成分、临床
应用、配伍禁忌等方面均不相同,两药不能混用。笔者将两药混
为一谈的历史原因及两者区别要点叙述如上,仅供同道参考。
关键词:禹白附;关白附;白附子
中图分类号:R289.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9043(2007)02-0095-01
·雏鹰之窗·
表1 禹白附与关白附的区别要点
项目
品名来源
形状
色泽
外表面
横切面
粉末显微结构
主要产地
化学成分
性味
功效
临床应用
配伍禁忌
禹白附(别名白附子、牛奶白附、鸡心白附)
天南星科植物独角莲的干燥块茎
卵圆形或椭圆形,形似芋头茎基
黄白色或白色
有环纹和小麻点,即根痕,顶端有凹窝、茎根或芽根
类白色,富粉性,部分黄白色,可见成环的筋脉点
即维管束群
粉末主体为淀粉粒,单粒球形或类球形
河南禹县,四川,湖北等地
脂肪酸及β-谷甾醇、葡萄糖苷等
辛、甘,温,有小毒
燥湿化痰,祛风止疼,解毒散结
中风痰壅、半身不遂、破伤风

关白附(别名白附子、竹节白附)
毛莨科植物黄花乌头的干燥块根
子根长卵圆形或卵形,无茎基;母根倒长圆锥形顶端有茎基
灰褐色或暗棕色
有明显的紫色环纹及横向突起的根痕
类白色,子根充实显粉性,母根有蜂窝状空隙,切面外缘暗棕色内层
部分黄白色,可见成环的筋脉点。
淀粉粒主要包含于皮层的薄壁细胞中
黑龙江,吉林,辽宁,甘肃等地
关附甲素等生物碱类
辛、甘,温,毒性较禹白附稍大
逐寒湿止疼痛
寒湿痹证
反半夏、栝楼、贝母、白蔹、白及、天花粉
(收稿日期:2006-09-19)
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