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太行山低山区黄背草群落蒸散研究



全 文 :收稿日期:2007-02-19
基金项目:国家 863重大专项(2002AA2Z405);中日合作”太行山地下水环境研究”项目
作者简介:杨 帆(1972-),女 ,吉林长春人 ,助理研究员 ,主要从事生态水文研究工作。
太行山低山区黄背草群落蒸散研究
杨 帆1 , 2 ,张万军2
(1.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吉林长春 130012;
2.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 ,河北石家庄 050021)
  摘要:通过大型非称重式蒸渗仪方法和小型称重式蒸渗仪法 ,对太行山典型草地黄背草群落蒸散进行研究 , 结果
得出大型非称重式蒸渗仪法整个生长季黄背草总蒸散量为 730.4 mm。小型蒸渗仪法整个生长季总蒸散量为 753.6
mm。由相关分析得出蒸散与叶面积指数呈显著相关 , 建立关系式为 ET=31.672LAI-47.424 , R=0.616。通过两种方
法进行比较 , 调整叶面积指数后 , 测定黄背草的两种方法呈显著性相关 , 相关系数 R=0.854 , 回归方程为 ETm=
0.803ETl+10.916 , R=0.854。
关键词:蒸散;黄被草群落;蒸渗仪
中图分类号:S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091(2007)增刊-0167-05
Study on Evapotranspiration of Themeda japonica Community
YANG Fan1 ,2 ,ZHANG Wan-jun2
(1.Northeast Institute Geography and Agricultural Ecology ,CAS ,Changchun 130012 ,China;
2.Center for Agricultural Resource Research , Institute of Genetics and Developmental Biology ,CAS ,
Shijiazhuang 050021 ,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study evapotranspiration(ET)of typical grassland(Themeda japonica community)using large-
scale non-weighing lysimeter and micro-lysimeter in Taihang Mountain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otal ET was 730.4
mm by large-scale non-weighing lysimeter during entire growing season.But ET of micro-lysimeter was 753.6 mm.By
analysis between ET and leaf area index(LAI), correlation of ET and LAI is significant at the 0.05 level(2-tailed)for
Themeda japonica community ,The questions of ET and LAI was:ET =31.672LAI-47.424 , R=0.616。Comparison
with two measure , correlation of ET of per unit LAI among two measures is significant at the 0.05 level(2-tailed),ques-
tions of two measures was:ETm=0.803ETl+10.916 ,R=0.854.
Key words:Evapotranspiration;Themeda Japonica;Community lysimeter
  蒸散在水分运动过程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
它既是水量平衡 ,又是能量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 。
同时又与植物的生理活动以及生物产量的形成有着
密切的关系。以往对蒸散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作物研
究 ,而对非作物的自然植被研究较少[ 1-4] ,尤其对退
化的植被研究更少[ 5] 。而这方面基础研究的薄弱限
制了应用植被手段去进行环境建设[ 6] 。太行山区水
资源短缺 ,生态环境恶化 ,旱涝灾害频繁 。山上植被
主要是森林破坏后退化的旱生次生灌草丛 ,因此对
太行山区典型草地植被黄被草群落蒸散进行研究 ,
为太行山区经营森林 、恢复植被 、保护环境提供依
据。
1 材料和方法
1.1 研究地概况
本研究在中国科学院太行山山地生态试验站水
循环研究试验基地进行。该站位于石家庄市西南
50 km 的元氏县前仙乡牛家庄村(东经 114°15′50″,
北纬 37°52′44″),属太行山低山丘陵区 ,为华北平原
西侧的太行山地。本区土壤主要为花岗片麻岩(部
分地带为石灰岩和页岩)的土壤母质上发育起来的
山地褐土 。试区的植被类型主要是低山丘陵地带阔
华北农学报·2007 , 22(增刊):167-171
叶林破坏后发育的次生旱生灌草丛。以荆条(V.
negundo var.heterophylla Rehd.)、酸枣(Z .jujuba var.
spinosa Hu)为主的灌丛群落 、以黄背草(T.japonica
(Willd.)Tanaka)、白羊草(B.ischaemum (L.)Keng)
为主的草丛植被群落 。
1.2 蒸渗仪结构
大型非称重式蒸渗仪(又名渗漏型蒸渗仪)主体
是四棱形立方体的栽培池 。池的底部由钢筋混凝土
组成 ,池四周及上部由砖混凝土构成 ,混凝土内掺有
防渗粉以防渗漏 。池的底部有一渗流管 ,排出渗入
到池底的水量。池底是 10 cm厚过滤层 ,由大砾石 、
小石子和沙子组成。过滤层以上装填土壤。为了防
止大雨或暴雨水流溢出 ,土壤装填在池口以下 6 cm
处。为了保持其自然状态 ,在回填土壤时每 10 cm
一层回填 ,拍实 。最后通体灌水。使其自然晾干落
实。在非称重型蒸渗仪(内径尺寸长2.5 ,宽 1.5 m ,
高1.2 m)土体中 30 , 60 ,100 cm 处安装双针式时域
反射仪测定土壤含水量。在土体 10 , 30 ,60 , 100 cm
处安装 DLS-Ⅱ型负压计 ,测定土壤水势 ,研究水的
动态变化。小型称重式蒸渗仪共 3个(高 1 m ,内径
25 cm)。按照蒸渗仪面积 ,选择典型的黄背草群落 ,
于2003年 10月下旬将其切块移栽入蒸渗仪中 。试
验于 2004年 11月结束。
1.3 数据的采集
降雨量:自计雨量计测定 。
土壤体积含水率:采用TDR(Model CS616 ,Camp-
bell Scientific , Inc., Logan , UT , USA)测量 , 传感器与
CR10X数据采集器自动相连 ,每 5 min取样 1次 ,每
20 min取 1次平均值并计数。所得土壤含水量为体
积含水量 。
地下出流量:采用翻斗式流量计 ,用 8 000次的
HOBO计数器记录整个过程。
土壤水势:由负压计测定 ,每日上午 8:00 、下午
17:00 ,1 d观测 2次 ,下雨时根据实际情况加密连续
观测 。
植被覆盖度:采用网格法测定 ,用 1 m×1 m的
样方 ,其中样方中有 10 cm×10 cm的方格100个 ,将
其水平对正摆放在试验地上方(不压实验植被),由
上而下数方格。方格中植被占一半以上即为有 1 ,
否则为0 。每周测定 1次。
株高:用钢卷尺直接测量 。
叶面积测定:首先测量各叶片的叶长和最大叶
宽 ,然后对二者进行相乘并累加求和 ,最后再乘以一
个折算系数 。折算系数的确定:采用剪纸称重法测
定折算系数。即用标准方格纸将每片叶子画在方格
纸上并剪下纸模 ,称其重量。同时在方格纸上剪下
叶长和最大叶宽的面积 ,称其重量 。折算系数就是
二者的比值。
小型称重式蒸渗仪重量:用精度为 1%的小磅
称称量。每周称重 1次。
2 结果与分析
2.1 降水量年变化过程
  由图 1可知 ,全年降雨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 ,主
要的降雨集中在7 ,8月份 。特别是 2次超过 100 mm
的降雨分别在 7 ,8月份。一次在 7月 11 ~ 12日 ,2 d
共降雨 152 mm ,另一次在 8月 9 ~ 14日 ,6 d共降雨
171.3 mm 。2004年全年降雨量为 706.4 mm ,其中 7 ,
8月份降雨占全年的 60%。5 , 6月份降雨占全年降
雨的 20%, 9 , 10 月份降雨相对较小 , 仅占全年的
11%。特别是10月 ,仅一次降雨 ,而且雨量只为 2.8
mm 。因此 2004年全年降雨 ,主要集中在 6 ~ 9 月 ,
其中 7 ,8月份最多 。
图 1 2004降雨年内分配
Fig.1 Precipitation Catchment in 2004
2.2 黄背草蒸散变化规律
图 2是黄背草群落整个生长季蒸散规律 , 5 ~ 10
月共 6个月 。7 d为一个步长 。由图可知 ,整个生长
季 ,黄被草蒸散规律 5 ~ 6月曲线平缓上升 ,7 ~ 8月
曲线波动较大 ,9 ~ 10月缓慢下降 ,5 ~ 6月 、9 ~ 10月
各个时段波动不大 。这是由于在太行山区 , 5 ~ 6
月 、9 ~ 10月都属于干旱时期 ,降雨量小 ,未产生地
下渗流 ,雨水储存在土壤水库中 ,供植被蒸腾和土壤
蒸发 。因此蒸散表现为稳定增加或稳定减少 。而
7 ,8月份 ,各个时段蒸散量波动较大 。这主要是受
降雨影响 ,太行山区 7 ,8月份正值雨季 ,降雨频繁。
而且 2次超过 100 mm 的降雨分别在 7月和 8月份。
这 2次降雨使土壤饱和 ,地下产生渗流。由于地下
渗流具有滞后作用 ,使得时段内计算所得蒸散量变
化较大。因此 7 ,8月份植被蒸散曲线波动较大。由
图可知 ,累计蒸散量也明显分成 3个时段 ,即 5 ~ 6
月累计蒸散量斜率较低 ,7 ~ 8月份斜率最大 ,9 ~ 10
月斜率最小。分析原因 ,黄被草在 5 ~ 6月份植株逐
168  华 北 农 学 报 22卷
渐生长 ,消耗土壤中的水分也逐渐增大 ,蒸散量逐渐
增加 。而雨季的 7 ~ 8月份 ,土壤含水量高。在这种
高温高湿和水分充足的环境下 ,植被生长迅速 ,消耗
大量土壤水分 ,另外土壤蒸发量也较高 ,因此 7 ~ 8
月份蒸散量增加迅速。9月份黄被草已经成熟 ,逐
渐开始衰老。植物消耗的土壤水分减少。此时黄被
草覆盖度高达 95%,阻碍了土壤的蒸发 。因此 9 ~
10月份蒸散量逐渐减少 ,且累计蒸散量增加缓慢 。
图 2 黄被草蒸散变化曲线
Fig.2 Change on ET of Themeda japonica
2.3 土壤水势动态变化
由图 3 可知 , 5 ~ 6月各个剖面土壤水势低 ,变
化较大;7 ~ 8 月份土壤水势高 ,变化不大;9月之后
土壤水势呈平缓降低趋势 。5 ~ 6月是太行山低山
区的干旱时期 ,植株生长需要消耗土壤水分 ,因为黄
背草是多年生草本植物 , 其根系密度大 ,吸收水分
多 ,因此土壤水势在此时段较低 。7 ~ 8月份进入雨
季 ,由于土壤含水量达到饱和状态 ,土壤水势高。尽
管黄背草群落在此阶段蒸散量最大 ,但由于降雨的
补充 ,土壤水势变化不大。9月之后 ,雨季结束 ,随
着黄背草的蒸腾和土壤的蒸发作用 ,消耗土壤水分 ,
土壤水势逐渐降低 。黄背草群落 4 个剖面之间比
较 ,30 cm剖面土壤水势较其他 3个剖面低 ,且波动
较大;10 cm剖面变化趋势基本相似 ,只是略高于 30
cm剖面 。100 cm 剖面土壤水势高 ,上下波动小 ,呈
平稳趋势;60 cm 剖面水势介于它们之间 。原因是
10 cm 剖面属于表层急变型 ,受外界变化和重力影
响大 。30 cm 剖面黄背草变化较其他剖面变化大 ,
且水势明显低 ,由此说明 30 cm 剖面土壤水吸力最
大 ,土壤水分消耗最多。原因是黄背草的根系主要
分布在 10 ~ 40 cm剖面 ,占整个剖面的 87.3%,因此
吸收水分多。从土壤水势变化规律能进一步阐述黄
背草群落蒸散耗水情况 。
图 3 黄背草群落土壤水势等直线图
Fig.3 Water potential isoline of Themeda japonica
2.4 蒸散量与生长指标关系
  由表 1可知 ,黄被草蒸散量与叶面积指数呈显
著性相关 ,相关系数为 0.562。而与株高和覆盖度
均未达到显著相关 。说明叶面积指数是研究蒸散的
增刊 杨 帆等:太行山低山区黄背草群落蒸散研究 169 
重要生长指标。
表 1 黄背草蒸散量与生长指标相关分析
Tab.1 Correlations of ET and growth index of Themeda japonica
相关分析
Pearson correlation
株高
Height
覆盖度
Couerage
叶面积指数
LAI
蒸散量 Evapotranspiration 相关系数 0.139 0.270 0.562*
显著水平 0.508 0.191 0.003
样本个数 25 25 25
 注:*表示在 P=0.05水平显著相关 ,下同 Note:*indicate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at p=0.05 , the same followed
表 2 蒸散与叶面积回归分析
Tab.2 Regression between ET and LAI
模型
Model R R
2 调整 R2
Adjusted R square
估计标准误
Std.error of the
estimate
F值
F value
显著水平
Sig.
ET=31.672LAI-47.424 0.616 0.380 0.291 19.315 1 4.285 0.005
  表2可知 ,由回归分析建立了蒸散与叶面积指
数之间的模型:ET =aLAI -b;a =31.672;b =
47.424 ,且模型通过了 F 检验 ,达到了显著水平 ,模
型具有可靠性。因此可以用生长指标中的叶面积指
数来粗略估计黄被草蒸散量。
2.5 两种方法蒸散量的比较
由图 4可知 ,大型非称重式蒸渗仪法整个生长
季总的蒸散量为 730.4 mm ,小型蒸渗仪法总蒸散量
为753.6 mm。两种方法测定蒸散量的变化趋势基
本相同。均是以 8月为峰值的单峰曲线。两种方法
测定的蒸散量比较 ,5 ~ 8月份小型称重法测定的各
月蒸散量均大于大型非称重式蒸渗仪。原因是小型
仪器土体小 ,受外界气候条件影响大。表现在植株
生长方面 ,与大型相比 ,小型的叶面积指数更大一
些。小型与大型比较 , 9 ~ 10月份小型仪器测定的
蒸散量较低 ,可能原因是小型仪器内土壤体积小 ,在
植被蒸腾和棵间土壤蒸发的双重作用下 ,土壤水分
含量较大型低。其蒸散量则低 。
图 4 两种方法不同月份蒸散量比较
Fig.4 ET of Themeda japonica in different months
由表3可知 ,将两种方法测定黄被草蒸散的 6
个月份做相关分析 , 两种方法相关系数为 R=
0.771 ,双尾检验 ,不具有显著水平。分析原因可能
是由于植被生长状况具有差异性 ,从而导致了蒸散
量的差异[ 7] 。
2.6 单位叶面积蒸散量两种方法比较
  叶面积指数是植被生理特性的重要指标。而植
被的生理特性是影响蒸散的重要因子 。因两种方法
的生理特性不尽相同 ,其蒸散量变化较大。由以上
分析 ,叶面积指数与蒸散呈显著性相关 ,因此将两种
方法的蒸散量除以叶面积指数 ,去除生理特性的影
响。然后将两种方法进行比较。
表 3 黄背草两种方法相关分析
Tab.3 Correlations of two methods for Themeda japonica
相关分析
Pearson
correlation
大型非称重式蒸渗仪
Large no-weighing
Lysimeter
小型称重式蒸渗仪
Micro-weighing
lysimeter
相关系数
显著性水
平样本个数
0.771
0.072
6
表 4 黄背草两种方法单位叶面积蒸散量相关分析
Tab.4 Correlations of ET per-LAI of two
methods for Themeda japonica
Pearson
correlation
相关分析
大型非称重式蒸渗仪
Large no-weighing
Lysimeter
小型称重式蒸渗仪 相关系数 0.854*
Micro-weighing 显著性水平 0.030
lysimeter 样本个数 6
  由表 4可知 ,两种方法呈显著相关 ,相关系数 R
=0.854 ,显著性水平 P=0.03。对于黄背草而言 ,两
种方法显著相关 ,说明两种方法都适合于在山区使
用。用小型称重桶可以验证大型非称重式蒸渗仪的
可行性。用大型非称重式蒸渗仪同样可以验证小型
蒸渗仪的这种尺寸适合于测量山区草类蒸散量 。
对黄背草两种方法进行回归分析 ,建立模型
ETm=aETl+b其中:a=0.803 , b=10.916 , ETm 为小
型称重桶蒸散 ,ETl为大型非称重式蒸渗仪蒸散量。
模型通过 F 检验 ,达到了显著水平 ,模型具有可靠
性。因此可以通过上式来估计两种方法的蒸散量
(表 5)。
170  华 北 农 学 报 22卷
表5 黄背草两种方法单位叶面积蒸散量回归分析
Tab.5 Regression of ET per-LAI of two methods for Themeda japonica
模型
Model
R R2
调整 R2
Adjusted R square
估计标准
Std.error of the estimate F 值F value 显著水平Sig.
ETm=0.803ETl+10.916 0.854 0.730 0.662 6.953 4 10.806 0.030
3 论结
黄背草群落累积蒸散量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
整个生长季蒸散量分为 3个阶段 ,即 5 ~ 6月缓慢增
加阶段 ,7 ~ 8 月迅速增加阶段 ,9 ~ 10 月微增加阶
段。整个生长季 ,黄被草群落蒸散量具有明显的季
节变化 ,均是以 8月为峰值的单峰曲线。
大型非称重式蒸渗仪测定黄被草整个生长季蒸
散量为730.4 mm ,小型称重式蒸渗仪测定的总蒸散
量为 753.6 mm ,略大于大型方法测定的蒸散量。
黄被草蒸散量与生长指标中的叶面积指数呈显
著性相关 ,相关系数为 0.562。回归分析 ,建立模型
ET=31.672LAI-47.424。
两种方法比较 ,小型蒸渗仪法测定的蒸散量 5
~ 8月高 ,9 ~ 10月低 。两种方法蒸散量相关分析 ,
未达到显著水平 。调整叶面积后 ,呈显著性相关 ,相
关系数为 0.854。回归分析 , 建立模型 ETm =
0.803ETl+10.916。
参考文献:
[ 1]  宋克超 ,康而泗 ,金博文 , 等.黑河流域山区植被带草地
蒸散发试验研究[ J] .冰川冻土 , 2004 , 26(3):349-356.
[ 2]  王书功 ,康而泗 ,金博文 , 等.黑河山区草地蒸发量估算
方法研究[ J] .冰川冻土 , 2003 , 25(5):558-556.
[ 3]  宋炳煜.草原区不同植物群落蒸发蒸腾的研究[ J] .植
物生态学报 , 1995 , 18(4):319-328.
[ 4]  宋炳煜 ,杨 洁 , 旭 日 ,等.羊草群落的水分利用[ J] .
植物学报 , 203 , 45(10):1245-1250.
[ 5]  赵 明 ,郭志中.渗漏型蒸渗仪对梭梭和柠条蒸腾 、蒸
发的研究[ J] .西北植物学报 , 1997 , 17(3):305-314.
[ 6]  沈国舫.生态环境建设与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J] .中
国水土保持 , 2001(1):4-8.
[ 7]  李英能.作物与水资源利用[ M] .重庆:重庆出版社 ,
2001.
增刊 杨 帆等:太行山低山区黄背草群落蒸散研究 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