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The patterns innovation of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prog ress in the Western Regions

西部地区农业技术进步的模式创新研究



全 文 :第 10卷 第 2期
2 0 0 2年 6月
中 国 生 态 农 业 学 报
Chinese Journal of Eco—Agriculture
Vo1.10 No.2
June, 2002
西部地区农业技术进步的模式创新研究
王文 昌 赵 保红
(山西农业 大学社 会科学 部 太谷 030801)
摘 要 农业技术进步的基本模式可分为机械性技术进步模 式和生物化学性技术进步模式。我国西部地 区的传
统农业技术进步模式实际上是一种机械性技术进步模式。在西部地区大开发中要实现农业技术进步首先必须进
行模式创新,创建一种适合西部地区区情特点和国际国内经济环境变化要求的新模式——“主辅型双轨制”农业技
术进步模式,该新模式在实践中的推广实施应以调整技术结构、体现发展进程 、拓宽应用领域等为切入点。
关键 词 西部地 区 农业技术 进步 模 式创 新
The patterns innovation of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prog ress in the Western Regions.WANG W en—Chang,ZHAO Bao-
Hong(Social Science Department of Shan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Taigu 030801),CJEA,2002,10(2):133~135
Abstract There are two patterns in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progress.One is mechanical technology progress,and the
other is bio—chemical technology progress.The traditional pattern in the western regions of China is the~rmer one,and it
has been proved not tO be successful in practical use.So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progress in the
western exploitation,a new pattern—double track system with principal and subordinate type must be created tO fit the
regional features and the changes of the international and domestic economical environment.The wide use of the innova—
tive pattern must focus on adjusting technology structure,displaying the developing process and widening its applying
ranges·
Key words The western regions,Progress of agricultural technology,The innovation of pattern.
现代发展经济学和国际经验表明,在贫困而不发达的地区农业是经济增长的最重要源泉,农业技术进步又
是农业增长的最重要源泉。而要积极有效地推动农业技术进步,必须遵循农业技术变革的客观规律 。因此 ,根
据西部地区的区情特点 ,选择切实可行的农业技术进步模式已成为西部农业大开发 中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1 农业技术进步的基本模式及其选择依据
依据农业技术开发对象的不同,农业技术进步的基本模式可分为两大类,即机械性技术进步模式和生物
化学性技术进步模式。机械性技术进步模式又称劳动替代型技术进步模式,是指对农业机械、农业生产设施
等固定性生产资料的开发改良,其显著效果是缩短单位产品的劳动时间,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效率。生物化
学性技术进步模式又称土地替代型技术进步模式 ,是指对种子 、化肥、农药等流动性生产资料的改 良与开 发
以及栽培 、饲养方法 的改善 ,其显著效果是能够提高 土地生产效率 ,稳定农业生产水平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不同技术进步模式 的选择并非 由人们的主观愿望所决定 ,而主要取决于农业资 源的相对稀缺性 。著名 的 Et
本经济学家早见 雄次郎和弗农 ·拉坦于 2O世纪 7O年代初提 出了诱 导技术变革理论 ,其核 心内容是科 学研
究和投资应先于导致技术进步的科学发现 ,而科学研究和投资是 由市场力 引导 的。在农业 中为促进用 相对
不太稀缺的较廉价资源代替更稀缺 、更 昂贵的资源 ,改变资源特别是土地与劳动 的相对稀缺性 ,便导致 对技
术进步的需求。如在劳动比较稀缺的经济中相对较高的劳动力价格将会诱导劳动替代型技术即农业机械技
术的发明、创新及应用 。农业技术进步就会偏向于替代劳动的机械性技术进步模式;在土地比较稀缺的经济
中相对较高的土地价格将会诱导土地替代型技术即生物化学性技术的发明、创新及应用,农业技术进步就会
偏向于替代土地的生物化学性技术进步模式。诱导技术变革理论可在以美国为代表的机械性技术进步模式
和以Et本为代表的生物化学性技术进步模式上得到很好的证实。美国的土地资源丰富,劳动力资源短缺,在
生产要 素市场上土地和机械价格相对于劳动力价格而言有长期下降的趋势 ,该市场价格信号诱发 了农 民对
*山西农业大学科技创新基金项 目(200017)部分研究内容
收稿日期:200卜04—08 改回日期:2001—05—14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134 中 国 生 态 农 业 学 报 第 10卷
生产工具 的不断改进 ,故美 国的农业技术进步是从机械技术开始的 ,走的是 以节约劳动为特点的机械型技术
进步道路。而H本的土地资源稀缺 ,劳动力资源丰富,在生产要素市场上土地价格相对高于劳动力价格,该
市场价格信号会诱发农民更多地选择采用劳动的技术和节省土地的技术,故 H本农业技术进步是从生物化
学性技术开始,走的是以节约土地为特点的生物化学型技术进步道路。
2 西部地区传统农业技术进步模式的选择及其失误
我国西部地区的农业技术进步模式和全国各地一样 ,是在 20世纪 60年代之后毛泽东主席提出的“农业
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1980年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目标的驱使下逐渐形成和确定的 ,该模式实际上是
一 种与“美国模式”相近的以发展机械性技术为主的农业技术进步模式 ,所不同的是美国的农业技术进步模
式根据其土地资源丰富、劳动力资源短缺的实际选择,符合农业技术变革的客观规律并最终取得成功;而我
国农业技术进步模式则是违背农业技术变革的客观规律,未根据西部地区农村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人均耕
地资源十分有限的实际情况加以选择,而是根据政府的主观偏好加以选择,其“政治”色彩较为浓厚,也决定
它最终只能以牺牲巨大的经济效益为代价而告失败。西部地区的农业机械化道路未能获得成功并不是机械
化技术本身的问题,而是其根本未结合我国西部地区区情特点选择适宜的农业技术进步模式所导致,这种因
制度约束等制约因素而作出的代价高昂的技术选择 ,本应因制度变迁和经济原因等而被彻底淘汰,改革开放
后西部地区虽逐渐调整了过去那种过分强调机械性技术的农业技术进步模式 ,开始将发展生物技术和“选择
性”机械技术相结合,但西部地区农业技术进步至今仍未完全跳出机械性技术为主的传统模式窠臼,有人甚
至认为西部大开发仍应以农业机械化作为切入点,这不能不引人深思,也从一定意义上说明研究和探讨这一
问题的必要性 和重要性 。
3 模式创新是西部地区实现农业技术进步的关键环节
江泽民主席在关于西部大开发的重要讲话中强调指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快开发西部地
区,要有新的思路,充分考虑国内外市场需求的新变化,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这为研究和探讨西部地区农
业技术进步的模式指明了方向和提供了方法 ,即只有实现模式创新才能从根本上推动西部地区的农业技术
进步。这种模式创新的动力来源于三方面的压力 :一是 国际环境 变化给 西部 大开发带来 的压力 。改革开放
前期 ,我 国东部地 区抓住 了发达国家将资本密集型产业 、新兴工业化 国家将劳动密集型产业 和低技术产业 向
外转移的机遇,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使沿海地区经济得以持续高速增长。但以亚洲金融危机为转折世界经
济出现 了新 的情况 ,西部地 区开发面临 的国际经济环境相当严峻 。现在发展中国家相继走上市场经济道路 ,
把劳动密集型和低技术产品打入国际市场,造成全球性的初级产品价格下降,这对产品加工层次低、以出口
初级产品为主的我国西部地区是严峻的挑战!加之我国加入 wTo后的新形势,西部地区在大开发中将面
临着“主动出击”与“被动冲击”的两难选择,这是对西部地区大开发的巨大考验。二是国内环境变化给西部
大开发带来的压力。首先是制度环境发生了变化,与过去计划经济时代不同,西部大开发成功与否关键取决
于西部能否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中取胜,绝不能再用行政命令的办法解决西部问题。其次是市场供求关系发
生了变化,目前西部大开发是在我国市场供求关系发生质的变化条件下进行的,许多商品供求已从以往的卖
方市场变为买方市场,需求约束变得越来越强烈。再次是发展内涵发生了变化,建国后 30年发展解决的是
从无到有的问题 ,改革开放后 20年发展解决的是从少到多的问题,进入 21世纪后发展将要解决的是从量到
质的飞跃问题,这无疑对西部大开发提出了更高水平和更高标准的要求。三是西部地区在追求 自身发展过
程中遇到诸多问题和矛盾而带来 的压力。如人 口剧增 与资源锐减之间的矛盾 ,西部地 区国土面积 占全 国的
57%,但真正能够适合人类居住的面积不足其 1/2,且每年正以 1560km 的速度被沙漠化侵蚀。西部地区人
均耕地面积仅有 0.095hm。,与全国平均数基本持平。同时西部 10省(区)、市中有 9省(区)市农村人 口出生
率普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人地矛盾、人水矛盾等问题已成为制约西部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再如可持续发
展与生态环境脆 弱之间的矛盾 ,现代农业 系统是由生态 系统 、技术 系统 、经济系统 等诸多 系统构 成的有 机整
体,该有机整体中生态系统是基础,技术系统是手段,经济系统是目的,三者之间相互制约密不可分,因此西
部农业 大开发必须走可持续 发展的道路 ,但西部地 区大多数农村地处山区 ,气候干旱 、植 被稀 疏、灾害频繁 、
水土流失和沙漠化问题有增无减,其脆弱的生态环境和恶劣的自然条件使西部地区出现自然条件严酷一植
被减少一水土流失一土质下降一千旱缺水一灾害频繁一产出率少一收入水平低一加速开垦砍伐一 自然条件
更为严酷的恶性循环 ,西部农业大开发 面临的首要问题是把西部地区从生态环境 的恶性循环中解脱出来 ,而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 2期 王文昌等:西部地区农业技术进步的模式创新研究 135
这并非朝夕所达 ,加之农村劳动者素质较低,农业发展资本严重短缺等,均给西部大开发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因此,结合目前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巨大变化和西部地区的区情特点,西部地区的农业技术进步既不能再走传
统农业技术进步的老路 ,也不能完全效仿美 国或 日本的“机械型”或“生物型”单轨制农业技术进步模式 ,必须
在此基础上实现其独具个性 的模式创新 ,即发展以生物技术 、有机技术为导 向的生物一机 械型 的“主辅 型双轨
制”农业技术进步模式。
4 西部地区实现农业技术进步模式创新的切入点选择
西部地区要使“主辅型双轨制”的农业技术进步模式加以推广应用并具有可操作性,必须注意其切入点
的选择 ,具体对策一是从调整技术结构人手 ,使新模式在技术结构上做到主次分明且选择准确 ,生物技术 、有
机技术和机械技术并举、交错发展,必须以发展生物技术和有机技术为重点,机械技术要配合生物有机技术
有选择地发展,重点发展小型化、实用化、多门类 、多功能的机械技术。二是从体现发展进程人手,使新模式
成为在农业发展的不同时期技术发展有所侧重的动态优化的技术进步模式,在具体发展过程中实现生物、有
机 、机械技术之间的动态优化 ,大致经历侧重于生物有机技术一生物有机技术 与选择性 机械技术 相结合一生物
有机技术与基本 的全盘机械化相结合 3个 阶段。三是从拓宽应用领域人手 ,使新模式成为可应用于农业产
业化全过程各环节的宽泛化技术进步模式,农业技术进步要渗透到生产各领域,且延伸到农产品保鲜、加工 、
贮运 、抗旱 、蓄水 、保土等众多领域。四是从侧重实践运用人手 ,使新模式成为既有基本要求又适应不同地 区
实际的原则性与灵活性 相结合的技术进步模式 ,故新模式应因地制宜进一步分解演化为适应不 同分地 区有
特色的子模式。五是从降低运作成本人手,使新模式成为既能迅速提高农业高科技含量,又相对运作成本较
低廉的技术进步模式,这对非农产业落后,财政入不敷出,农业生产较落后,农户拥有结余资本少的西部地区
显得尤为重要。六是从完善运作目标人手,使新模式成为追求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位一体”的
技术进步模式。七是从注重发展趋势人手,使新模式成为既要考虑眼前生存和脱贫致富,进行适度资源开
发 ,又顾及长远发展和生态平衡 ,保持生态 良性循环的可持续技术进步模式 。八是从转换运行机制人手 ,使
新模式成为既靠政府力量推动,更靠市场机制运作和广大农民群众积极参与,包括政府力量的推动也必须基
于市场机制调节之上 的技术进步模式 ,这对西部地区主动适应国际 国内经济环境 的巨大变化尤为重要 。
参 考 文 献
1 马述忠 ,黄祖辉 论我 国农业科 技进步 的模式 选择 科技导报 ,2001(2):43~46
2 吴国庆 选择适合中国特色的现代农业技术进步模式及方向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0(3):18~20
3 吴敬学 略论农业技术进步模式的选择.农业经济问题,1996(8):40~43
4 早见 雄次郎,弗农·拉坦 农业发展:国际前景.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3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