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刺头复叶耳蕨生药鉴定学研究



全 文 :刺头复叶耳蕨生药鉴定学研究
李辉敏,吴 萍,江 和 (九江学院基础医学院,江西九江 332000)
摘要 [目的]对刺头复叶耳蕨进行生药学研究,为开发利用该资源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分别从基源、性状、显微特征方面对刺头复
叶耳蕨进行了系统的鉴别研究。[结果]描述了原植物形态特征、药材性状特征、横切面及粉末显微特征。[结论]这些特征可作为刺头
复叶耳蕨的鉴别依据。
关键词 刺头复叶耳蕨;生药学研究;性状;显微鉴别
中图分类号 S5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 -6611(2015)01 -029 -04
Pharmacognostic Study on Arachniodes exilis Ching
LI Hui-min,WU Ping,JIANG He (Basic Medical College of Jiujiang University,Jiujiang,Jiangxi 332000)
Abstract [Objective]To conduct pharmacognostic study of Arachniodes exilis Ching and thus to afford reference for development and utiliza-
tion of the resource. [Method]Macroscopic and microscopic identification were used to identify Arachniodes exilis Ching. [Result]The mor-
phological feature of original plant,character of crude drug,microscopic characters of transverse section,powder were described. [Conclu-
sion]The study could be applied to identify Arachniodes exilis Ching.
Key words Arachniodes exilis Ching;Pharmacognostical study;Shape and properties;Microscopic identification
基金项目 江西省教育厅资助项目(GJJ12737);江西省卫生厅资助项
目(2012A014)。
作者简介 李辉敏(1974 - ),女,江西九江人,副教授,博士,从事中药
药效物质基础与质量控制研究。
鸣 谢 九江学院基础医学院高春华教授在该研究整个过程中提供
的帮助与指导。
收稿日期 2014-11-21
刺头复叶耳蕨(Arachniodes exilis Ching)为鳞毛蕨科复叶
耳蕨属植物,广泛分布于世界热带和亚热带湿润区域,以亚
洲东部和东南部种类最为丰富,我国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以
南地区及山东、河南等省,具有清热利湿、抗菌消炎、镇静作
用,民间习取其根部入药,用于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关节
炎、腰腿疼、痢疾、烫火伤等[1]。为了更好地鉴别、开发利用
刺头复叶耳蕨,该研究对其进行了基源鉴别、性状鉴别、显微
鉴别研究,从而为今后刺头复叶耳蕨的质量标准制订提供研
究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 1 材料 全草采自江西省九江市星子县,由九江学院基
础医学院高春华教授鉴定为鳞毛蕨科(Dryopteridaceae)复叶
耳蕨属(Arachniodes)刺头复叶耳蕨(Arachniodes exilis Ch-
ing)。样本保存于九江学院基础医学院药学标本室,标本编
号为 F1205;水合氯醛、稀甘油等均为分析纯(AR),天津科密
欧化学试剂公司。
1. 2 仪器 FCI30 /B 型中草药粉碎机(上海中药机械厂),
KL-UP-IV-20型超纯水机(成都唐氏康宁科技发展有限公
司),RM2016型切片机(德国徕卡),AB300 型数码成像显微
系统(Motic)。
1. 3 方法
1. 3. 1 基源鉴定。取采自庐山周边地域复叶耳蕨属的植
物,利用植物分类方法及查阅文献[2]进行原植物鉴别。
1. 3. 2 性状鉴定。取干燥药材根茎,观察其特征,并对其外
观性状进行描述。
1. 3. 3 显微鉴定。
1. 3. 3. 1 制片。取刺头复叶耳蕨叶柄茎、根及叶片,分别进
行徒手制片、组织石蜡切片及粉末制片,以便对该植物的显
微特征进行观察。①徒手制片。分取刺头复叶耳蕨叶柄茎
及根的横切面,进行徒手切片,将薄片置于洁净的载玻片上,
滴加水合氯醛试液加热透化后,滴加稀甘油,盖上盖玻片,制
成显微装片进行观察[3]。取刺头复叶耳蕨叶片,以镊子内侧
的尖端刺破叶片,夹住材料向外撕取,撕下的一层薄膜立即
放到有水的干净玻片上,加水合氯醛试液加热透化后,滴加
稀甘油,盖上盖玻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叶表皮细胞的形态,气
孔类型等。②石蜡切片。取组织进行固定后经冲洗、用递升
浓度的乙醇等脱水、用二甲苯等透明、用石蜡浸蜡,然后用石
蜡将组织包埋成蜡块,再经切片机切片后染色而制成切
片[4]。③粉末制片。取 60 目刺头复叶耳蕨根茎粉末少许,
置于洁净的载玻片上,滴加 1 ~ 2滴醋酸甘油试液,盖上盖玻
片,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中的不溶性物质。另取粉末少许,
置于洁净的载玻片上,用滴加水合氯醛加热透化除去细胞中
的油脂、淀粉等后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
1. 3. 3. 2 显微特征观察。取刺头复叶耳蕨叶柄茎、根及叶
片的组织切片与粉末片,利用显微镜来观察刺头复叶耳蕨的
组织结构、细胞性状及内含物,并对显微特征描述,从而制定
显微鉴别依据。包括组织鉴定和粉末鉴定。
2 结果与分析
2. 1 基源鉴定 利用植物分类方法及查阅文献进行原植物
鉴别可知,本品植株高 50 ~ 60 cm。叶柄长 40 cm,粗约 2
mm,禾秆色,基部密被深棕色、披针形鳞片,向上疏被黑褐色
同样鳞片。叶片阔卵形,长 22 cm、宽 12 cm,顶部略狭缩呈三
角形,长渐尖头,基部阔楔形,充分三回羽状;羽片 8 对,基部
一对对生,向上的互生,有柄,斜展,基部一对最大,三角形,
长 10 cm,下部宽 6 cm,尾状渐尖头,基部圆楔形,二回羽状;
分离小羽片 12 对,互生,有短柄,基部一对斜上,上部的开
展,基部下侧一片小羽片伸长,披针形,长 6 cm,宽 2 cm,渐尖
头,基部阔楔形,羽状;末回小羽片 10 对,有短柄,斜长圆形,
下部的长 1 cm,宽约 5 mm,渐尖头,基部斜楔形,深羽裂,裂
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 of Anhui Agri. Sci. 2015,43(1):29 - 32 责任编辑 黄小燕 责任校对 况玲玲
DOI:10.13989/j.cnki.0517-6611.2015.01.020
片具芒刺,基部上侧一片小羽片阔披针形,长 3. 5 cm,基部宽
1. 5 cm,渐尖头,羽状;第二对羽片披针形,略呈镰刀状,长 9
cm,基部宽 2. 5 cm,渐尖头,二回羽状;基部下侧一(二)片较
同侧第二(三)片为小,基部上侧一片至伸达第三对羽片的基
部。叶干后纸质,棕绿色,光滑,叶轴、羽轴和小羽柄下面有
相当多褐色或棕色、披针形小鳞片。叶可分成营养叶和孢子
叶 2种。孢子囊群每小羽片 6 ~8对(末回小羽片或裂片 2 ~
5对),略近中脉;囊群盖深棕色,宿存(图 1)。生长习性,生
山谷林下,海拔 180 ~520 m。
图 1 刺头复叶耳蕨全草外观(a)和孢子形态(b)
2. 2 性状鉴定 根据对干燥药材外观性状的观察,可知本
品根茎呈不规则扁圆形,长 4 ~35 cm,直径 2 ~ 6 mm;根茎表
面深黄棕色,可见弯曲棕色须根及浅棕色鳞片;质硬而脆,断
面不规则,浅灰白色,并具粉性;气微,味涩(图 2)。
图 2 刺头复叶耳蕨的根茎
2. 3 显微鉴别
2. 3. 1 叶柄茎显微特征。刺头复叶耳蕨叶柄茎显微特征具
有特异性,其横切面可见分体中枢 5,维管组织呈有限外韧
型,其中有2个分体中枢木质部呈喇叭状(图3。)。有的薄壁
细胞可见含细小的砂晶。
图 3 刺头复叶耳蕨叶柄茎的横切面
2. 3. 2 叶显微特征。由图 4 可见,刺头复叶耳蕨叶的表面
薄壁细胞长方形,呈波状弯曲,下表面气孔周围副位细胞 4 ~
5个,多为不定式,偶见不等式。在表皮细胞外壁有角质层,
胞壁可见纹孔,气孔分布密,保卫细胞中含叶绿体;叶片边缘
可见梯纹导管。
2. 3. 3 根茎横切面显微特征。根茎徒手制片难度大,因根茎
含有大量的淀粉,难以有根茎全面的横切面图,无法可见根
茎有多少个分体中枢;石蜡切片也未观察到根茎全面的横切
面图。但从切片的部分(图 5)可知根茎具有周韧型维管束,
作为物种的鉴定依据不充分。
2. 3. 4 根茎的粉末显微特征。取本品粉末少量,置载玻片
上,滴加少量的水合氯醛加热透化,再加数滴稀甘油,盖上盖
玻片,在镜下观察可见螺纹、梯纹导管,有不规则红棕色的细
胞色素块(图 6);另取洁净的载玻片,加少量样品粉末,滴加
醋酸甘油试液,盖上盖玻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具明显的
细胞后含物淀粉粒,其直径 <10 μm(图 7)。
3 讨论
该研究通过对刺头复叶耳蕨的基源、性状及显微特征的
研究观察,为该植物的基础研究提供了依据,便于科学准确
地鉴别该草药,为刺头复叶耳蕨的深入研究奠定了生药学基
础,从而有利于今后对其的综合开发利用。
在显微鉴别制片操作当中,石蜡切片操作复杂,过程较
长,对操作技术要求较高,一步不慎易导致前功尽弃,且处理
过程会引起组织块或多或少的收缩,切片时受环境湿度、温
度等影响较大,而徒手制片操作相对简单、快速,无需贵重切
片机,可观察到植物组织活体结构及自然色泽,应用广泛,为
植物显微鉴别常用的制片方法。从显微鉴别结果可知,刺头
复叶耳蕨叶柄横切面的组织结构特殊,对于刺头复叶耳蕨的
鉴定有一定的科学意义,从叶柄横切面可观察到分体中枢为
5,维管组织有限外韧型,上端 3 个分体中枢环列,下端 2 个
分体中枢较大,形态各异,在其木质部形成明显具拖尾的喇
叭形。而供药用的根茎,由于含有丰富的淀粉类物质,不利
03 安徽农业科学 2015 年
注:a.徒手制片叶下表面;b.徒手制片叶下表面中梯纹导管;c.石蜡切片叶上表面;d.石蜡切片叶下表面。
图 4 刺头复叶耳蕨叶显微特征
注:a.徒手切片中维管束;b.石蜡切片染色后所见维管束。
图 5 刺头复叶耳蕨根茎横切面显微特征
图 6 刺头复叶耳蕨根茎粉末水合氯醛装片中红棕色的细胞色素块(a)和螺纹、梯纹导管(b)
1343卷 1期 李辉敏等 刺头复叶耳蕨生药鉴定学研究
图 7 细胞后含物淀粉粒
于徒手制片进行鉴别,所含分体中枢整体形态难以判断,显
微特征特异性并不突出,因此该部位不适应于对该植物物种
的鉴定。由此可认为选择刺头复叶耳蕨叶柄横切面的显微
特征作为鉴别标准对于刺头复叶耳蕨的鉴定更具有科学意
义。而这种情况在鳞毛蕨科其他药用植物的鉴定中也曾出
现过,如绵马贯众药用部位为其根茎,而药典采用其叶柄横
切面显微特征作为显微鉴别的标准[5]。刺头复叶耳蕨叶的
组织形态,如表皮细胞形态、气孔类型及粉末形态特征均可
作为辅助鉴定的依据。
参考文献
[1]周道年,阮金兰,蔡亚玲.复叶耳蕨地上部分黄酮类化合物[J].中国药
学杂志,2008,43(16):1218 -1220.
[2]高发全.浅论几种植物分类方法[J].陕西林业科技,1990(2):25 -27.
[3]杨汉民,贾敬芬.怎样制作植物徒手切片[J].植物杂志,1978(4):17.
[4]吴立人.生药学实验[M]. 2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2:17 -
23.
[5]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Ⅰ部[S].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231
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
-232.
(上接第 26页)
图 7 过氧乙酸与原料 α-蒎烯摩尔比对环氧化的影响
图 8 SBA-15的焙烧温度对环氧化的影响
好的介孔分子筛 SBA-15。采用浸渍法制备的负载型介孔分
子筛 SiW12 /SBA-15仍保留介孔分子筛的基本结构,且有较
好的热稳定性能。
(2)将自制的负载型介孔分子 SiW12 /SBA-15 用于 α-蒎
烯的环氧化反应,在过氧乙酸与 α-蒎烯的摩尔比为 1. 2,催
化剂加入量为原料质量的 3. 0%,相转移催化剂四丁基溴化
铵浓度为 0. 06 mol /L,温度控制在 4 ℃,以三氯甲烷为溶剂,
反应 3 h,硅钨酸的负载量为 30%时,产物 2,3 -环氧蒎烷得
率为 90. 45%。
参考文献
[1]刁香.双重孔结构介孔分子筛 SBA-15 的合成与表征[J].精细石油化
工进展,2007,7(1):29 -31.
[2]ZHAO D Y,HUO J L,STUCKY G D,et al. Triblock copolymer syntheses of
mesoporous silica with periodic 50 to 300 angstrom pores[J]. Science,
1998,279(5350):548 -552.
[3]ZHAO D Y,SUN J Y,LI Q Z,et al. Morphological control of highly Or-
dered mesoporous silica SBA-15[J]. Chem Mater,2000,12(2):275 -279.
[4]陶文霞. α -蒎烯在合成香料中的应用[J].天然气化工,1986,11(6):42
-49.
[5]顾永康.由松节油制取香料[J].香精香料化妆品,1986(4):11 -20.
[6]FRANCOIS D. Perilla alcohol:German,DE 3541939[P]. 1986:202 -208.
[7]黄文榜,李卫东,孔鸿文. α-蒎烯的环氧化反应[J].化学世界,1992(2):
67 -70.
[8]张剑锋,胡岳华,李晓如,等.相转移催化下蒎烯的环氧化反应[J].中
南工业大学学报,2001,32(1):50 -53.
[9]ORLOV A,KLINOWSKI J. Oxidation of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on
SBA-15 mesoporousmolecular sieves modifed with manganese[J]. Chemo-
sphere 2009,74:344 -348.
[10]杨丽娜,亓玉台,袁兴东,等.磷钨酸改性介孔分子筛SBA-15催化剂的
酸性及水热稳定性的研究[J].石油化工,2005,34(3):222 -225.
23 安徽农业科学 2015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