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长毛香薷的生药学研究及4种香薷显微鉴别性状比较



全 文 : 国药鉴别
收稿日期:2010-07-06; 修订日期:2010-10-21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30960025);
云南省科技计划项目(No.2008ZC097M);
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No.08Z0040)
作者简介:普春霞(1977-),女(汉族),云南大理人 ,现为中国科学院昆明
植物研究所在读博士 ,云南中医学院讲师, 硕士学位 ,主要从事药用植物
资源研究工作.
长毛香薷的生药学研究及
4种香薷显微鉴别性状比较
普春霞1, 2 ,游 春 1 ,姜俊玲1
(1.云南中医学院 ,云南 昆明 650500; 2.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云南 昆明 650204)
摘要:目的 为研究和开发利用唇形科香薷属植物长毛香薷 Elsholtziapilosa(Benth.)Benth.提供生药学理论基础 ,并通
过 4种香薷属药用种类的显微鉴别性状对比 , 为后续研究提出指导意见。方法 采用生药学常用鉴别方法对长毛香薷进
行生药学研究;同时对包括本种在内的 4种香薷属药用种类的显微鉴别性状进行对比。 结果 长毛香薷在基源鉴别和显
微鉴别的茎横切面特征 、粉末特征方面具有一定的专属性。通过 4种香薷属药用种类的显微鉴别性状对比发现 ,茎横切
面特征和叶表皮特征具有更为重要的鉴定价值。 结论 该研究为长毛香薷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了生药学基础资料。
同时 , 初步确定在香薷属药用种类的显微鉴别中 , 茎横切特征和叶表皮特征需重点关注。
关键词:香薷属; 长毛香薷; 生药学研究; 显微鉴别性状比较
DOI标识:doi:10.3969 /j.issn.1008-0805.2011.04.076
中图分类号:R28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805(2011)04-0950-03
PharmacognosyResearchofElsholtziapilosa(Benth.)Benth.andCharacterCompari-
sonofMicroscopicIdentificationofFourSpeciesofELsholtzia
PUChun-xia1, 2 ,YOUChun1 ,JINAGJun-ling1
(1.YunnanUnivesity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 Kunming650500, China;2.KunmingInstituteofBotany,
ChineseAcademyofSciences, Kunming650204, 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providetheoreticalbasisofpharmacognosyforutilizationanddevelopmentofElsholtziapilosa(Benth.)
Benth.andtoprovideguidanceforfolow-upstudybycharactercomparisonofmicroscopicidentificationoffourspeciesofELsho-
ltzia.MethodsCommonmethodsofidentificationofpharmacognosywereadopted, andcharacterofmicroscopicidentificationof
fourspeciesofELsholtziawerecompared.ResultsTherewereexclusiveinoriginalplantmorphologyandcharacterofstemcross-
sectionandpowerofElsholtziapilosa(Benth.)Benth., andtherewasimportantvalueofidentificationincharacterofstemcross
-sectionandleafepidermisbycomparing.ConclusionThestudycanprovidebasisofpharmacognosyforfurtherstudyofElsholt-
ziapilosa(Benth.)Benth., anditwasinitialyassuredthatcharacterofstemcross-sectionandleafepidermisshouldbefocused
infurtherstudy.
Keywords:Elsholtzia; Elsholtziapilosa(Benth.)Benth.; Pharmacognosyresearch; Charactercomparisonofmicroscop-
icidentification
  长毛香薷为唇形科香薷属植物长毛香薷 Elsholtziapilosa
(Benth.)Benth.的地上部分 , 别名大薷(云南会泽),主要分布于
四川 , 贵州及云南;多生于松林下 、林缘 、山坡草地 、河边路旁 、岩
石上或沼泽草地边缘 , 海拔 1 100 ~ 3 200 m[ 1, 2] 。为了扩大本品
药用 , 特对其植物来源 、药材性状 、显微鉴别及理化鉴别特征做了
系统的生药学初步研究。同时在前期的研究中 ,已对本属其他 3
种药用种类进行过生药学初步研究 [ 3 ~ 5] , 针对市售药材较难进行
基源鉴定的特点 , 在本文中还将对此 4种香薷属药用种类的显微
鉴别性状进行对比 , 以期发现显微鉴别性状中对于药用种类鉴定
较有价值的特征 , 为后续研究提出指导意见。
1 材料与设备
本品采自云南漾濞 ,为唇形科香薷属植物长毛香薷 Elsholtzia
pilosa(Benth.)Benth.的地上部分(凭证标本信息:采集人普春
霞 、陈文允 ,采集号 2007158, 鉴定人普春霞 , 凭证标本存放于中
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标本馆)。使用了下述仪器设备:Nikon
ECLIPSE80i型高级研究用正置生物数码摄影显微镜 、 Nikon
SMZ800高级体视显微镜 、 ELECTRONICSCALET500天平 、恒温
电热套 DZTW、超声清洗器 SK3300LH、SHB-III循环式多用真空
泵 、恒温水浴锅等。
2 方法
植物基源鉴别部分为新鲜材料解剖 ,性状鉴别为自然干燥的
地上部分 , 显微鉴别部分采用在野外采集时保存于福尔马林固定
液中的材料 , 取样时考虑到生长时期可能对结果的影响 , 在茎横
切时尽量选取成熟花序下方的部位 ,粉末特征为粉碎的自然干燥
地上部分。显微鉴别部分按常规石蜡切片法 ,经过脱水 、透明 、浸
蜡 、包埋 、切片 , 并经固绿和番红染色 , 制成永久石蜡切片 ,在显微
镜下观察成像。
3 结果
3.1 植物基源鉴别 通过对长毛香薷 Elsholtziapilosa(Benth.)
·950·
时珍国医国药 2011年第 22卷第 4期 LISHIZHENMEDICINEANDMATERIAMEDICARESEARCH2011VOL.22NO.4
Benth.新鲜材料的解剖发现本种在花萼的形态上有较大的变异 ,
《中国植物志》和《云南植物志》 [ 1, 2]对本种的形态描述上有少许
不准确之处 , 为此 , 根据解剖结果 , 以中国植物志的描述为基础 ,
对本种进行植物性状描述(图 1 A、C~ J)。
一年生草本 , 高 0.1 ~ 0.5 m。茎简单或分枝 , 密被灰白色短
硬毛。叶卵形或卵状披针形 , 长 1 ~ 4.5 cm或更长 ,宽 0.3 ~ 2.5
cm,先端钝 , 基部楔形或近圆形 , 下延至叶柄 , 边缘具圆锯齿 , 近
基部全缘 , 叶面被刚毛状疏柔毛 , 背面除沿脉被刚毛状疏柔毛外
其余部分散布淡黄色细小腺点 , 侧脉约 5对;叶柄长约 0.1 ~ 1
cm,被疏柔毛。穗状花序多花 , 生于茎 、枝的顶端 , 长 2.5 ~ 6 cm,
直径约 1 cm, 由紧密的轮伞花序组成;苞片钻形 , 长 2 ~ 4 mm,短
于花冠 , 外面被刺状多节的长缘毛;花小 ,淡紫色;萼钟形 ,最长约
2.5 mm,外面在基部密被白色刚毛状疏柔毛 , 萼齿形态多样 , 为
阔披针形或披针形 , 长约 0.3 ~ 2.0 mm, 先端有或无短芒尖 , 近
相等或上唇中萼齿长于其它萼齿;花冠长约 3 ~ 5 mm, 外面被短
柔毛 , 内面在下唇喉部被柔毛 ,在近花丝基部有不明显的毛环 ,花
冠筒长约 2 ~ 3mm, 冠檐 2唇形 , 上唇微弯 , 先端微缺 ,下唇 3裂 ,
中裂片边缘具齿缺 , 侧裂片半圆形 ,基部边缘紫红色;雄蕊 4, 后
对内藏或长于花冠 , 前对常长于后对 ,两药室贯通 , 分叉;花柱外
露 , 深 2裂。小坚果长圆形 , 淡黄色 , 无毛 , 表面具不规则突起。
花果期 8 ~ 10个月。
本种的花萼形态变异较大 , 基本上可分为 3种类型 , 第 1种
类型萼齿披针形 , 具短芒尖 ,上唇中萼齿长于其它萼齿 , 长约 2.0
mm,其余萼齿长约 1.5 mm,萼筒长约 0.5 mm(图 1C);第 2种类
型萼齿阔披针形 , 上唇中萼齿长于其它萼齿 , 长约 0.8 mm, 其余
萼齿长约 0.5mm, 萼筒长约 0.4mm(图 1D);第 3种类型萼齿阔
披针形 ,近相等 , 长约 2.0mm, 萼筒长约 1mm(图 1E)。虽然 ,本
种的花萼形态变异较大 , 但植株的其他特征相对稳定 , 其中 ,花冠
下唇裂片基部边缘紫红色(图 1 F)的特征 , 在本属中仅出现在长
毛香薷 Elsholtziapilosa(Benth.)Benth.和白香薷Elsholtziawiniti-
anaCraib中 ,而下唇中裂片内面具毛的特征(图 1G)则仅在本种
中出现。
3.2 性状鉴别 茎方柱形 , 有对生分枝 ,表面紫棕色 , 密被白色短
绒毛。质脆 , 易折断 ,断面髓部中空或呈白色。叶对生 , 多脱落 ,
皱缩或破碎 , 完整者展平后呈卵形或卵状披针形 , 长 1 ~ 4.5 cm
或更长 , 宽 0.3 ~ 2.5 cm, 先端钝 , 基部楔形或近圆形 , 下延至叶
柄 , 边缘具圆锯齿 , 近基部全缘 , 叶面被刚毛状疏柔毛 , 背面沿脉
被刚毛状疏柔毛外其余部分散布淡黄色腺点。 穗状花序由紧密
的轮伞花序组成 , 苞片钻形 , 花萼钟形。 气清香而浓 , 味凉而微
苦。见图 1-B。
3.3 显微鉴别
3.3.1 茎的横切面 ①表皮细胞 1列 , 外被角质层及非腺毛 ,散
布小腺毛。 ②皮层薄壁细胞 3 ~ 5列 ,类圆形 , 排列紧密。四棱表
皮内方具 3 ~ 5列厚角细胞。 ③维管束具次生结构 ,于四角处较
发达。韧皮部狭窄;形成层明显 , 细胞 1 ~ 3列;木质部于四角处
较发达 , 由导管 、木射线细胞 、木薄壁细胞等组成。导管大小不
一 , 木射线细胞 1 ~ 5列。 ④髓部宽广 ,约占整个横切片的 3/5,
髓部薄壁细胞类圆形 ,由四周向中央逐渐增大。见图 2。
3.3.2 叶的横切面 ①上下表皮细胞各 1列 ,外被非腺毛。 ②栅
栏组织通常为一列长柱形细胞 ,不通过主脉;海绵组织为 2 ~ 5列
细胞 , 均含黄棕色物质。 ③主脉上下表皮内方有厚角组织。 ④主
脉维管束外韧型 , 木质部导管常 2 ~ 4个径向排列 , 韧皮部细胞细
小。见图 3。
3.3.3 粉末 黄棕色。 ①非腺毛校多 ,多碎断。多细胞非腺毛由
2 ~ 7个细胞组成;具分枝状非腺毛;单细胞非腺毛少见。 ②腺鳞
着生于叶片或单个散离 ,头部扁球形 , 8细胞 , 腺柄单细胞。直径
60 ~ 70 μm。 ③木纤维长条形 ,壁均匀增厚 , 直径 5 ~ 25 μm。 ④
螺纹导管直径 15 ~ 25μm。 ⑤气孔长椭圆形 ,直轴式。 ⑥花粉粒
较小 , 椭圆形 ,直径为 15 ~ 20μm。见图 4。
A长毛香薷植物图 B长毛香薷药材图 C~ E花萼的 3种形态
F花冠形态 G花冠下唇中裂片内面 H花药形态
I坚果形态 J坚果果皮局部 (标尺见图下方)
图 1 长毛香薷性状图
1角质层 2表皮 3厚角组织 4皮层 5韧皮部 6形成层
7木质部 8气孔 9小腺毛 10髓 11维管射线 12导管 13非腺毛
图 2 长毛香薷茎横切面详图
1表皮 2非腺毛 3栅栏组织 4、 10厚角组织
5气孔 6海绵组织 7木质部 8导管 9韧皮部
图 3 长毛香薷叶横切面详图
1气孔 2花粉粒 3导管 4腺鳞 5木纤维 6非腺毛
图 4 长毛香薷粉末图
·951·
LISHIZHENMEDICINEANDMATERIAMEDICARESEARCH2011VOL.22NO.4 时珍国医国药 2011年第 22卷第 4期
3.4 成分 香薷属的有效成分多为其挥发油。据文献报道 ,长毛
香薷的挥发油中含 1, 8-桉叶素 30.74% 、甲基丁香油酚 3.54%、
榄香脂素 2.81%、香薷酮 2.68%、黄樟醚 0.91%等。 1, 8-桉叶
素为调香用香料 , 除用于食品香精中 , 还可用在口腔卫生剂材料
中;甲基丁香油酚和榄香脂素有麻醉镇痛作用;香薷酮为萜类化
合物;黄樟醚为广谱抗霉菌成分 , 尚有致癌作用 [ 6] 。经理化预实
验知长毛香薷中含油脂 、酚类 、鞣质类 、内酯类 、香豆素及苷类等
成分。
3.5 显微鉴别性状比较 香薷属植物多为全草入药 [ 7 , 8] , 有作者
针对香薷的品种鉴定作过总结 , 其中涉及香薷属的 4个种 , 但在
鉴别中多采用花部特征 [ 9] 。在实际的药材鉴定中 , 市售药材较
难进行基源鉴定 ,虽然香薷属植物多为全草入药 , 可观察到的特
征较多 , 但是花果易于脱落 , 且部分花部特征在干燥后不易判断 ,
使得其鉴定依然存在困难。在前期的研究中 ,已对本属的大黄药
(ElsholtziapendulifloraW.W.Smith)、异叶香薷(Elsholtziahetero-
phyllaDiels)和水薄荷(ElsholtziakachinensisPrain)3种药用种类
进行过生药学初步研究 [ 3 ~ 5] , 在此将对这 4种香薷属药用种类的
显微鉴别性状进行对比(表 1),以期发现显微鉴别性状中对于药
材鉴定较有价值的特征 ,为后续研究提出指导意见。
表 1  4种香薷的显微鉴别性状比较
种类 茎横切横切面形态 表皮细胞 皮层 厚角细胞 维管束 髓部
长毛香薷 四棱形 1列 ,外被角质层 3 ~ 5列 ,约占整个横切片的 1/5 表皮内方 具次生结构 ,于四角处较发达 ,连续 ,无韧皮纤维束 约占整个横切片的 3/5
大黄药 蝴蝶状至四棱形 1列 ,外被角质层 多列 ,约占整个横切片的 1/4 表皮内方 具次生结构 ,于四角处较发达 ,连续 ,韧皮纤维束近于连续成环 约占整个横切片的 1/2
异叶香薷 四棱形 1列 ,外被角质层 3 ~ 5列 ,约占整个横切片的 1/5,具通气组织 表皮内方
具次生结构 ,于四角处较发达 ,
连续 ,韧皮纤维束近于连续成环 约占整个横切片的 1/4
水薄荷 近圆形 1列 ,外被角质层 多列 ,约占整个横切片的 3/5 表皮内方 不具次生结构 ,于四角处较发达 ,不连续 ,无韧皮纤维束 约占整个横切片的 1/5
种类 叶横切表皮细胞 维管束类型 栅栏组织 海绵组织 厚角组织
长毛香薷 上下各 1列 外韧型 1 ~ 2列 2 ~ 4列 上下表皮内方有
大黄药 上下各 1列 外韧型 1 ~ 2列 2 ~ 4列 上下表皮内方有
异叶香薷 上下各 1列 外韧型 2 ~ 3列 2 ~ 4列 上下表皮内方有
水薄荷 上下各 1列 外韧型 1列 2 ~ 4列 上下表皮内方有
种类 叶横切非腺毛 腺鳞 导管 气孔 草酸钙结晶
长毛香薷 具分枝状非腺毛 、多细胞非腺毛 、单细胞非腺毛 有 螺纹 直轴式 无
大黄药 多细胞非腺毛 有 螺纹 不定式 无
异叶香薷 多细胞非腺毛 、单细胞非腺毛 有 螺纹 直轴式 、偶有不定式 有
水薄荷 多细胞非腺毛 有 螺纹 不定式 有
通过比较发现 , 在茎横切的特征中 , 横切面形态在 4个种间
存在差异 , 表现为水薄荷的形态近圆形 , 这极可能是由于本种是
香薷属中唯一近于沼生的种类 ,厚角细胞不发达 ,且无次生结构
所致;皮层和髓部占整个横切片的比例在不同种也存在差异 ,但
考虑到植物发育时期的影响 , 此特征作为参考性状更为合适 ,而
异叶香薷在皮层出现的通气组织可能具有种的特异性 , 对于本种
的鉴别意义较大;维管束的特征同样存在差异 , 其中韧皮纤维束
的出现与发育时期无关 , 即在较幼嫩的茎横切中此特征已可观察
到。叶横切面特征中 , 种间差异较小 , 鉴定价值较低。粉末特征
中 , 非腺毛和气孔的类型在不同种类中具有差异 ,但是这两个特
征通过叶表皮特征的观察 ,结果可能更为准确 、可靠 , 草酸钙结晶
也有不同 , 具有一定的鉴别意义。综上所述认为 , 在显微鉴别特
征中 , 茎横切特征和叶表皮特征具有更为重要的鉴定价值 , 应给
予重点关注。在后续研究中 , 应增加叶表皮特征的观察。
4 讨论
香薷属的多个品种均可入药 , 据文献报道:香薷属大部分物
种具有广谱抗菌 、抗病毒 、抗炎镇痛 、增强免疫 、实验性心肌缺血
和心律失常的保护作用等药理作用;香薷属植物可用于天然空气
清新剂 、食品保鲜 、食品添加剂 、珍稀野生植物油等领域 , 具有广
阔的市场应用前景 [ 10]。 通过研究表明长毛香薷在基源 、显微鉴
别的茎横切面和粉末特征方面具有一定的专属特征 , 其生药学研
究为唇形科香薷属的系统演化研究提供组织结构学方面的资料 ,
还为其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部分生药学理论基础。通过比较发
现 , 在茎横切的特征中 ,横切面形态 、皮层和髓部占整个横切片的
比例和维管束的特征在 4个种间存在差异。 非腺毛和气孔的类
型在不同种类中具有差异 ,但是这两个特征通过叶表皮特征的观
察 , 结果可能更为准确 、可靠。因此在显微鉴别特征中 , 茎横切特
征和叶表皮特征具有更为重要的鉴定价值。在后续研究中 ,应增
加叶表皮特征的观察。
参考文献:
[ 1 ]  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 ,第 66卷 [ M] .北京:科学出
版社 , 1977:323.
[ 2 ]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云南植物志, 第 1卷 [ M] .北京:科学
出版社 , 1977:723.
[ 3 ]  张庆芝 ,普春霞 ,孙 娇 ,等.大黄药的生药学研究 [ J] .云南中医中
药杂志 , 2008, 8:20.
[ 4 ]  张庆芝 ,孙 娇 ,普春霞 ,等.异叶香薷的生药学研究 [ J] .云南中医
学院学报 , 2009, 32(4):14.
[ 5 ]  张庆芝 ,普春霞 ,孙 娇 ,等.水香薷的生药学研究 [ J] .云南中医学
院学报 , 2009, 32(6):6.
[ 6 ]  朱甘培.十种中国香薷属植物挥发油的气相色谱 -质谱分析 [ J] .
中国中药杂志 , 1990, 11(15):37.
[ 7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 》编委会.中华本草 ,第七卷 [ M].上
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1999:33.
[ 8 ]  谢宗万 ,余友苓.全国中草药名鉴(上册)[ 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
社 , 1996:913.
[ 9 ]  周慕莲.香薷及其混淆品的鉴别 [ J] .基层中药杂志 , 1997, 11(2):
15.
[ 10] 张忠华 ,殷建忠.唇形科香薷属植物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开发应用
研究进展 [ J]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 2008, 29(8):48.
·952·
时珍国医国药 2011年第 22卷第 4期 LISHIZHENMEDICINEANDMATERIAMEDICARESEARCH2011VOL.22NO.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