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苣荬菜的生药学研究



全 文 :药 物 研 究
The medicine study
基金项目:该研究内容来自于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编号:20090601,名称:粤西地区药用植物资源调查、评价及粤西特色种质资源
库建设。
苣荬菜的生药学研究
郭巧玲
广东省新兴中药学校,广东 新兴 527400
【摘 要】 目的:通过对苣荬菜的生药学研究,为苣荬菜的开发利用、质量标准的制定及生药学方面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
性状鉴定、显微鉴定、理化鉴定的方法进行研究,并对其主要成分黄酮进行含量测定。结果:苣荬菜性状、显微、理化特
征明显,与同科属苦荬菜等有明显的不同,且不同产地的黄酮含量有差异。结论:研究结果可作为苣荬菜生药质量标准制
定的依据。
【关键词】 苣荬菜;生药学研究;总黄酮含量
【中图分类号】R284. 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 - 8517 (2011)13 - 0037 - 04
Research of Pharmacognosy on Herba Sonchae arvensae
Guo Qiao - Ling
Schoo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Guangdong,Xinxing 5274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provide the evidence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quality standard,pharmacognostic studies and the further
utilization of the herba Soncha arvensa,through the study on their pharmacognostic characteristics. Methods:The characters and mi-
croscopy characteristics of herba Sonchae arvensae were identified according to their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and their physico-
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were identified. and determine the content of flavonoids. Results:The characteristics,microscopic and
physicochemistryof the herba Sonchae arvensae were much different from such as the herba Ixerae polycephalae. Determined the content
of flavonoids from two batches sample of herba Sonchae arvensae ,the results were 0. 7136mg /g and 0. 7834mg /g. Conclusion:
The study outcomes can be taken as the basis for setting up the quality standard of the herba Sonchae arvensae. Flavonoids content is a
high flavonoid content in Zhongshan city. There was a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ccumulating of active ingredients and latitude.
Key words:herba Sonchae arvensae;Pharmacognosy research;Determined the content of flavonoids
苣荬菜是菊科植物苦苣菜属苣荬菜 (Sonchus arvensis
L.)全草,具有凉血利湿、消肿排脓、化瘀解毒之功效,
常用于急性咽炎、急性痢疾、阑尾炎、肠炎、产后淤血、
痔疮肿痛等症,民间也作野菜食用。因此,苣荬菜在药用
和保健方面均有使用价值。苣荬菜资源丰富,分布广泛,
但其与苦荬菜 (Ixeris polycephala Cass.)、全叶苦苣菜
(Sonchus transcaspicus Nevski)、南苦苣菜 (Sonchus lingia-
nus Shih)、长裂苦苣菜 (Sonchus brachyotus DC.)等植物
形态近似,临床用药时易混淆。因此本课题对其进行生药
学的研究,以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同时,为更深入认
识、研究和利用苣荬菜资源提供参考。
苣荬菜资源分布广泛、丰富易得,但是目前对苣荬菜
生药学的研究较少。通过其生药学研究,为对苣荬菜化学
成分、药理作用和资源应用等方面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基础,
进一步开发其药用及营养价值。
1 材料与仪器
1. 1 材料
菊科植物苦苣菜属苣荬菜 (Sonchus arvensis L.)全草,
采于云浮市新兴县水源山。经高级实验师田素英老师鉴定
为菊科植物苦苣菜属苣荬菜 (Sonchus arvensis L.) ;槲皮素
对照品 (UNO,UNO -000337) ;番红 (天津市永大化学试
剂开发中心,20070405) ;固绿 (国药集团化学有限公司,
20070308) ;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
1. 2 仪器
套式恒温器 (TC - 15,南宁市新华医疗器械厂) ;电
子天平 (广州仪通兴仪器仪表有限公司) ;紫外可见分光光
度计 (UV1102,上海天美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双频数控
超声波清洗器 (KQ3200VDB,昆山市超声仪器有限公司) ;
数显鼓风干燥箱 (GZX - 9246MBE,上海博迅实业有限公
司医疗设备厂) ;摇摆式高速中药粉碎机 (DFY - 400,温
岭市林机械有限公司) ;暗箱式紫外分析仪 (ZF - 20D,上
海顾村电光仪器厂) ;显微成像系统 (BK - DM320,奥特
光学;320v摄像头) ;循环式多用真空泵 (SHB -Ⅲ,郑州
长城科工贸有限公司)。
2 方法与结果
2. 1 药材性状
苣荬菜干燥叶灰绿色,卷缩或皱缩,质脆,叶片边缘
可见小锐齿;茎外皮灰黄色或灰绿色,具纵纹,质韧,不
易折断,断面类白色,多中空;主根多弯曲,表皮棕褐色
或棕黄色,被须根,具纵纹,质硬,不易折断,皮部黄白
色,木部类白色,断面具放射状纹理。
2. 2 显微特征
2. 2. 1 根横切面 木栓层细胞 2 - 4 列,皮层较宽,薄壁
细胞较大,类圆形或方形,排列不甚紧密,可见乳汁管成
群分布,内含乳汁结晶。韧皮部有较多乳汁管群放射状分
布,常与木质部相对。形成层可见,但不甚明显。木质部
导管单个或数个成群,放射状排列,木射线细胞 3 - 6 列
(见图 1、2)。
·73·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Chinese journal of ethnomedicine and ethnopharmacy
药 物 研 究
The medicine study
2. 2. 2 茎横切面 表皮细胞一列,类方形,排列整齐。
厚角组织细胞 2 - 4 列,类圆形,径向排列整齐。皮层薄
壁细胞类圆形,排列不甚紧密。茎横切面可见多个维管
束,维管束外韧型。韧皮部可见纤维束,乳汁管沿韧皮部
外侧成群或散在分布。形成层明显。木质部可见导管、木
纤维、木薄壁细胞。髓部细胞类圆形,多中空 (见图 3、
4)。
2. 2. 3 叶横切面 叶为两面叶,上下表皮可见气孔分布。
上表皮细胞一列,细胞大小相间排列。下表皮细胞一列,
类圆形,细胞大小较为均一,排列整齐,主脉下方表皮细
胞可见缢缩现象。主脉维管束 3 枚,外韧型,构造与茎大
致相同,韧皮部外层细胞可见乳汁结晶。主脉下方厚角组
织明显,细胞 2 - 4 列 (见图 5、6)。
2. 2. 4 粉末显微特征
粉末灰绿色,可见多数无色透明方晶和褐色乳汁碎片
·83·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Chinese journal of ethnomedicine and ethnopharmacy
药 物 研 究
The medicine study
散布于粉末中。导管多为螺纹,有少数网纹导管和梯纹导
管。粉末中可见厚角组织碎片,纤维多成束存在。木射线
细胞较长,细胞壁增厚。非腺毛淡黄棕色,呈丁字形,偶
见鞋底形腺毛存在于粉末中,由 4 个细胞组成,呈淡黄绿
色 (见图 7)。
2. 3 理化鉴别
2. 3. 1 黄酮类定性鉴别
盐酸镁粉反应:取试管 2 支,分别向其中加入 1mL 上
述样品溶液,一支加入少量镁粉,另一支不加镁粉,再分
别向 2 支试管中滴加浓盐酸数滴,溶液显红色。
三氯化铝纸片反应:于滤纸片上滴加 1 滴上述提取液,
再滴加 1 滴 1%三氯化铝,使两液滴有重叠区域,置 256nm
紫外灯下观察,重叠区域显蓝绿色荧光,荧光加强。
浓硫酸反应:取 2 支试管,分别加入 1mL 上述样品溶
液,向其中一支试管中加入 1 - 2 滴浓硫酸,提取液颜色从
淡黄色转为紫黑色。
薄层鉴别:精密称取槲皮素对照品 10. 06mg 置于 50mL
容量瓶中,以 70%乙醇定容至刻度,备用。取样品粗粉
5g,索氏回流至浸出液无色,粉末用 50mL 70%乙醇超声提
取 20 分钟,2 次,过滤,浓缩至适量,95%乙醇溶解,备
用。用甲苯 -乙酸乙酯 -甲酸 (5∶ 4∶ 1)展开,待溶剂前沿
线离薄层顶端 2cm时取出,晾干后用碘蒸气熏显色,在与
对照品色谱相对应的位置上,显相同棕黄色斑点 (见图
8)。
2. 3. 2 香豆素类定性鉴别 取样品粗粉 5g,索氏回流至浸
出液无色,粉末用 50mL 70%乙醇超声提取 20 分钟,2 次,
过滤,浓缩至适量,95%乙醇溶解。取上述溶液 2mL,加
1%氢氧化钠颜色加深,加入 2%盐酸溶液颜色褪去,加入
5%氢氧化钠颜色加深,可能存在内酯环。在滤纸片上滴 1
滴上述溶液和 1 滴 5%氢氧化钠甲醇溶液,使两滴溶液有重
叠部分,于紫外灯 (365nm)下观察,不重叠部分呈蓝色,
液滴重叠部分呈黄绿色。说明样品中含有香豆素类化合物。
2. 3. 3 槲皮素的含量测定
2. 3. 3. 1 制备供试品溶液 称取苣荬菜粉末 10. 2g,置索
氏回流装置中,用氯仿:石油醚 (1 ∶ 1)回流至浸出液无
色,取出,保留药材粉末,将粉末放置于 100mL锥形瓶中,
向锥形瓶中加入 70% 乙醇 50mL,超声提取 2 次,每次
30min,过滤,合并滤液,滤液置旋转蒸发器中浓缩至适
量,定容至 50mL备用。
2. 3. 3. 2 制备对照品溶液 准确称取槲皮素标准品
10. 06mg于 50mL容量瓶中,并以 70%乙醇溶液定容至刻
度,作为对照品溶液备用。
2. 3. 3. 3 紫外光谱吸收曲线的绘制及测定波长的确定 精
密量取槲皮素对照液 0. 20mL于 10mL容量瓶中,以 70%乙
醇溶液定容至刻度。以 70%乙醇溶液为参比液,在 200 -
500nm范围内扫描,得到其吸收光谱,最大吸收波长 λ =
256nm (见图 9)。
2. 3. 3. 4 标准曲线绘制 分别准确量取 0. 2mL、0. 4mL、
0. 6mL、0. 8mL、1. 0mL、1. 2mL 的槲皮素对照液,注入
10mL容量瓶中,以 70%乙醇溶液定容至刻度,以 70%乙
醇溶液为参比液在其最大吸收波长下分别测定其吸光度值
并且给出 A值,记录浓度和吸光度值。得回归方程为:y =
33. 614x + 0. 055,(r = 0. 9994) ,其中 y 为吸光度,x 为浓
度 (mg /mL)。表 明 槲 皮 素 标 准 品 溶 液 在 0. 0039 ~
0. 0276mg /mL与吸光度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2. 3. 3. 5 稳定性实验 精密量取 0. 4mL“2. 3. 3. 2”对照
液置于 10mL 容量瓶中,按 “2. 3. 3. 4”项法测定 10min、
20min、40min、60min、80min、120min 的吸光度值,RSD
为 1. 15% (n = 6)。表明槲皮素对照品在 120min 内基本
稳定。
2. 3. 3. 6 精密度实验 精密量取 0. 4mL“2. 3. 3. 2”对照
液 0. 2mL于 10mL容量瓶中,按“2. 3. 3. 4”项法测定吸光
度值,连续测定 6 次,RSD为 0. 271%,仪器精密度可信。
2. 3. 3. 7 供试品槲皮素含量测定 从供试品溶液中精密量
取 0. 4mL储备液置 10mL容量瓶中,按“2. 3. 3. 4”项法测
定吸光度值,计算槲皮素含量。三批苣荬菜样品的槲皮素
含量分别为 0. 0744mg /g、0. 0783mg /g、0. 0773mg /g,平均
为 0. 0767mg /g。
2. 3. 3. 8 回收率实验 配制 3 个不同浓度、已知含量的样
品,每个浓度各 3 份 (共 9 份) ,按样品制备方法制备样
品,分别准确加入对照品适量,按“2. 3. 3. 4”项法测定吸
光度值,平均回收率为 103. 21%,RSD 为 0. 75% (n = 9,
见表 1)。
3 讨论
3. 1 苣荬菜主要特征 上部叶短剑形,叶中下部不规则浅
裂。中下部叶长椭圆形或倒披针形,基部下延左右呈耳状
或呈楔形,叶片边缘可见小锐齿,全草均有乳汁管分布。
叶主脉维管束 3 个,均为外韧型。叶上表皮细胞大小差别
较大,常大小相间排列。下表皮副卫细胞壁波浪形相对上
表皮而言较为明显。鉴别特征明显。
(下转第 41 页)
·93·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Chinese journal of ethnomedicine and ethnopharmacy
药 物 研 究
The medicine study
峰号
保留
时间
化合物名称 分子式
相对百分含量 (%)
酸藤子 白花酸藤子
20 17. 56 戊酸叶醇酯 cis - 3 - hexenyl valerate C11H20O2 1. 27 -
21 18. 28 2 -葵烯酮 2 - Decenal C10H18O 1. 49 1. 34
22 19. 80 十一烷酮 2 - Undecanone C11H22O - 1. 31
23 21. 16 n -癸酸 n - Decanoic acid C10H20O2 1. 46 -
24 21. 51 己酸叶醇酯 Cis - 3 - hexenyl caproate C12H22O2 1. 44 -
25 22. 64 丁子香烯 Caryophyllene C15H24 0. 71 1. 83
26 22. 79 α -紫罗兰酮 α - Ionone C13H20O 0. 74 -
27 23. 36 香叶基丙酮 Geranyl acetone C13H22O 2. 88 1. 72
28 24. 26 紫罗兰酮 α - Ionone C13H20O 1. 34 1. 04
29 24. 73 α -麝子油烯 α - Farnesene C15H24 2. 61 1. 32
30 25. 20 柠檬醛 cis - Citral C10H16O 2. 21 2. 01
31 26. 02 正十二烷酸 Dodecanoic acid C12H24O2 2. 15 1. 14
32 26. 06 2 -橙花叔醇 Nerolidol - 2 C15H26O 0. 72 -
33 26. 27 丁子香烯 Caryophyllene C15H24 1. 11 -
34 26. 60 环十二酮 Cyclododecene C12H22 0. 91 -
35 26. 68 石竹烯氧化物 α - Caryophyllene oxide C15H24O - 0. 71
36 29. 44 十五酮 Pentadecanal C15H300 - 1. 34
37 32. 19 六氢法呢基丙酮 Hexahydrofarnesyl acetone C18H36O 1. 24 1. 92
38 33. 21 9,12,15 -十八碳三烯酸 9,12,15 - Octadecatrienoic acid C18H30O2 - 1. 59
39 34. 61 棕榈酸 n - Hexadecanoic acid C16H32O2 11. 25 21. 33
40 36. 46 叶绿醇 Phytol C20H40O 0. 89 0. 69
41 36. 65 亚油酸 Linolic acid C18H32O2 1. 28 1. 73
42 36. 73 亚麻酸 9,12,15 - Octadecatrienoic acid,(Z,Z,Z) - C18H30O2 5. 67 8. 90
3 讨论
由表 1 可知,酸藤子和白花酸藤子挥发油中共鉴定出
42 个化合物,2 种酸藤子属植物挥发油化学成分大致相同,
主要成分为棕榈酸、2 -己烯酮、3 -己烯醇、辛烷、亚麻
酸等,共有成分分别占了总体含量的 72. 49%和 79. 17%。
但不同植物其共有成分在挥发油中所占的相对含量存在差
异。如酸藤子挥发油中棕榈酸的相对含量为 11. 25%,白花
酸藤子中的含量为 21. 33%。由于 2 种植物挥发油成分含量
各有偏重,其药效作用亦可能各不相同。因此,在临床用
药时应注意区分,其化学成分和药效关系也有待进一步的
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 江苏新医学院. 中药大辞典 [M]. 下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2] 国家药典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S] . 一部. 北京:中国医药科
技出版社,2010:附录 XD 63.
[3] 丛浦珠,苏克曼. 分析化学手册 [M]. 第九分册. 化学工业出版
社,2000.
(收稿日期:2011. 05. 12
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
)
(上接第 39 页)
表 1 加样回收率
样品序号
样品量
(mg /mL)
加入量
(mg /mL)
理论值
(mg /mL)
实际值
(mg /mL)
回收率
%
1
2
3
0. 00291 0. 00276
0. 00291 0. 00276
0. 00291 0. 00276
0. 00639 0. 00276
0. 00639 0. 00276
0. 00639 0. 00276
0. 00955 0. 00276
0. 00955 0. 00276
0. 00955 0. 00276
0. 00568
0. 00916
0. 01231
0. 00576 103. 069
0. 00580 104. 626
0. 00576 103. 093
0. 00923 102. 775
0. 00921 101. 922
0. 00924 103. 193
0. 01238 102. 703
0. 01242 103. 913
0. 01241 103. 631
平均值 - - - - 103. 214
标准偏差 - - - - 0. 00776
RSD% - - - - 0. 752%
3. 2 黄酮含量 苣荬菜黄酮以槲皮素为主,本实验对采集
于中山市五桂山的三批次苣荬菜样品的黄酮成分进行了含
量测定,结果为中山市五桂山的苣荬菜中黄酮含量远高于
鞍山市棚栽苣荬菜、野生苣荬菜的黄酮含量。可能其中的
黄酮含量与纬度有关。
3. 3 苣荬菜资源虽然分布广泛易得,但苣荬菜与其同属的
植物在形态上均有相似之处,在临床用药上容易混淆。如
与苦荬菜 (Ixeris polycephala Cass.)、全叶苦苣菜 (Sonchus
transcaspicus Nevski)、南苦苣菜 (Sonchus lingianus Shih)、
长裂苦苣菜 (Sonchus brachyotus DC.)等植物形态近似。
因此本课题对其进行生药学的研究,以保证临床用药安全
有效,也为更深入认识、研究和利用苣荬菜资源提供参考。
(收稿日期:2011. 05. 16)
·14·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Chinese journal of ethnomedicine and ethnopharma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