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豆蔻叶斑病发生与防治的初步研究



全 文 :· 药用植物栽培 ·
豆藏叶斑病发生与防治的初步研究
中国医科院药植所云南分所 朱 纯 张珍秀 宁 玲
北 京 农 业 大 学 植 保 系 石 蕴涟
摘要 西双版纳地区爪吐白豆落苗期叶斑病发生极其严重 , 发病率一般 为 80 % 。 适温条件下 , 相
对湿度大于 80 %病害蔓延迅速 , 荫蔽度低 于 叨 % 也有利于病害的发生 , 给大面积推广带来了影响。 经
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证明 ,使用 50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50 倍浓 , 防效达 82 % ,效果十分显 吕。
爪哇白豆兹叶斑病由姜叶点霉 (P h y l los it -
e t a z sn g i b e , i H份 i )〔 ` ’引起 , 严重时种苗 1 0 0%
受害 , r最终导致全部死亡 。 我们从 1 9 83年以来
对叶斑病的发生及其防治进行了初步研究 , 报
道如 、下 。
无菌水为对照 。 计算抑菌率。
抑菌率 (% ) 二 C K组生长速率 一处理组生长速率
C K组生长速率 又 1 0 0
材 料 和 方 法
. ’一 、 发病条件观察
1
. 温 、 湿度 温室内做沙苗床和盆 栽 育
苗。 土壤 、 栽培条件相 同 , 保温并控制湿度条
件 , 观察萌芽期发病情况 。 每处理 6 次重复。
气象观察记录 。
芒果林下和裸露地带设苗床 , 后者用钢架
和草搭棚创造高温 、 高湿 环 境。 荫 蔽 度 、 土
壤 、 栽培条件相同 。 长期观察幼苗分孽期发病
情况 。 每处理 6个苗床 。 气象观察记录 。
2
. 荫蔽度 相同温湿条件的裸露 地 带 ,
用钢架和草排搭棚 , 分 别 形 成 70 % 、 80 % 、
90 %

10 0%荫蔽环境 〔 2 , , 置病情基数基 本 一
致的盆育小苗于不同荫蔽条件下 , 每处理 4盆 ,
裸露环境为对照 。 定期观察发病情况 。
二 、 药荆防治试验
一 1 . 供试药剂 20 %三环哇 ( 日本进 口 ) 、
8 0 ; `代森锌 ( 天津产 ) 、 70 %托布津 (国产 ) 、
80 %炭疽福关 ( 天津产 ) 、 50 %多菌灵 ( 上海
产 ) 。
2
. 室内毒力测定 准确称取各药剂用 无
菌水配成使用浓度 , 吸管吸取药液 l m l 注入培
养皿内 , 再用移液管吸取 g m l P D A 培养基注入
培养皿 , 摇匀制成平板 , 接直径。 。 3 5Cm菌块于
中心卜 5 天后测量菌落直径 , 每处理重复 4皿 ,
3
. 田 间药效试验 在本所豆落苗床 进 行
试验 。 用 3W B一 1 6 喷雾器均匀喷雾 。 了天喷一
次 , 连喷 3 次后调查病情 。 清水对照 , G处理
3 重复 , 随机区组排列 。 计算防效 。
防效 ( % ) 二 g K区病指增姆奎二处只1区卫茜查耸坷勺兰率
C K区病指增长率
X 1 0 0
结 果 和 分 析
一 、 发病条件
1
. 与温湿度的关系 每年两次发病 高峰
期 。 第一次出现于萌芽期 , 1 1月至翌年 2 月 ,
温度 1 7 . 9~ 2 ℃ , 相对湿度大于 80 % , 病情 日
趋严重 ( 见图 1 , 2 ) 。 温室沙床幼苗和盆育
苗相对湿度大于 80 % , 病情指数分别增至 5 2 . 7
和 51 . 6。 第二次高峰期出现于 5 至 8 月幼苗分
孽期 , 温湿度高于 2 5 . 0 ℃ , 相对粼度大 〕二9 2% ,
病害便迅速蔓延 ( 见图 3 ) 。 草排初U卜溢湿度
条件适宜 , 病指曲线一直上升达 4艺. 4 ; 芒果林
均旬门自Rt J

LL

R(%)O日U口Q6乳月,比J曰
`UOn6后.冶
指病ǎ%à
角11` ..1且.氏乃庵匕0nn月自q`,二
11
·
2 7 J Z叹]忿J才1 2之乒 于一 ;可一 , 一气布 一一习了 9吕 6
图 1 沮宣沙床幼苗病情指数与温湿度关系
1
.湿度 1 .温度 王 .病寸扮
中药材第 13卷第 2期 1 9 9 0年 公月
DOI : 10. 13863 /j . i ssn1001 -4454. 1990. 02. 001
n门吕ū一 6
病指ǎ%)
::
旬均冈国ē%à
的即eSO7 00
口O n、代幻时办叫,

即动的加幼病指ē%à
户 、 。 ~ .一 ·一 ~ 、 `
日期
3 〔-
2 O 泛廿几
’ 、 . 、 洲尸
, ` 一 ~ ` 多
二三警
日 2 沮宜盆裁幼苗病情指数与盆湿度关系
I
。 旬均 R H 1 . 旬均温 1 . 病指
《 ,卜
J吕8 6 L 2 1
一 · 一一 - · -一 - · - - 一一一 E
玄蹄一 ~ 习 飞厕 万二 4 3泛子 人如
旬均淘昌ǎ%è
::
右ō刀确
病指ǎ%)
,夕口重6 乙 5 .咨7 5 . 2 3 `户 瓦史4 一 么 .` 8· 夕一石万亏
圈 3 田间不同通湿条件发病情况
I
。湿 I 。温 1 .病指 A . 草 B 。 芒
下苗床 , 6 月下旬后 , 相对湿度才增大并保持
在 93 % 以上 , 病指曲线随之明显上升 。
西 双版纳地区湿度增大多由于雨 季 的 出
现 , 一年里发病高峰期与雨季吻合 , 1 1月下旬
到翌年 2 月上旬为毛毛雨期 , 5 月下旬到 8 月
底为主要降水期 , 病情指数曲线呈上升趋势。
病菌的成熟抱子器遇水释放大量分生抱子 , 借
雨水的溅落传至健体 , 因而病情剧增 。
2
. 与荫蔽度的关 系 如图 4 所 示 。 裸 露
条件下幼苗长势差 , 病情指数大 , 最终全部死
亡 ; 60 % ~ 80 %荫蔽度幼苗长势一般 , 病情指
衰 2 田 间 药 效
图 4 不同荫蔽条件下病情指致
A
. 裸露 B . 60 % C . 7O% D . 8 0% E . gO%
数升降幅度小 , 但最终病情指数均大于 1 9 . 7% ,
90 %荫蔽度幼苗长势浓绿 , 病情指数 2 月中旬
明显降低 , 浮动于 4 . 了一 6 . 4 之 间 , 病指小于
10
。 可见 , 幼苗期低于 90 %荫蔽度为病害的蔓
延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 、 药荆试验
1
. 室内毒力测定 见表 1 。 50 吓多 菌 灵
i 0 0 0 p p m
, 5 0%炭疽福美 i s 3 3p pm , 7 0%托布
津 1 0 0 0 、 14 0 0p pm , 5 0%代森锌 z 6 o o p pm , 抑菌
百分率均大于 90 % 。 抑菌作用明显 。
衰1 童内每力浦定结果
处 理 浓 度 菌落直径 抑菌率
( P m ) (m m )
* ( % )
8

3 7 2

2 4
2

8 9 0

6 4
0 1 0 0

0 0
0 1 0 0

0 0
1

0 9 6

6 6
0 1 00

0 0
2 0

9
朴为 四次重复平均俘
侧 定 结 果
t o

0 5
20 %三环哇 w p
8 0%代森锌 w p
7 0%托布津w p
70 %托布津w p
8 0%炭疽福美 w p
5 0%多菌灵 w p
用药量 调查株数 病株数 病株率 ( % ) 防治效果 ( % ) t 值
6 00倍 8 8 2 7 6 3
5 00倍 1 0 8 1 9 2 0
5 00倍 9 1 1 8 2 4
8 0 0倍 1 0 0 7 9 0 6
6 00倍 7 84 5 9 8
5 00倍 8 42 4 70
8 8 5 8 5 5
2

2 0
中药材第 1 3卷第 2 期 1 9 9 。不幻 J
2
。 田 间防效
详见表 2。 5 % 0多菌灵 5 0倍防治效果较
为显著 , 80 %炭疽福美 60 。倍 、 80 %代森锌 5 0
倍也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 与统计分析结果基
本相符 。
小 结
针对豆落叶斑病主要发生于幼苗期 , 在西
双版纳出现 于 1 月下旬至翌年 2 月上旬毛毛雨
期和 5 月下旬至 8 月底主要降雨期的特点 , 在
生产上可采用防治结合的办法 。
1
. 当豆范播种出苗 ( 叶片展开 ) 后 , 每 7
夫喷一次 50 %多菌灵 7 0 倍液进行预防 , 连续
三次 ; 在雨季来临前每 5 ~ 7 天喷一 次 50 %多
菌灵 50 0倍液 , 连续三次 。
2
. 在发病期间 , 每 5 ~ 7 天喷一 次 5 0%
多菌灵 5 0 倍液 , 连续 3 次 ; 可交替使用 8 0%
炭疽福美 6 0 倍液 , 80 %代森锌 5 00倍液 。
3
. 调整荫蔽度 达 90 %左右 , 可控制病害
的蔓延速度 , 提高药剂的防治效果 。
今 考 文 献
【1〕 朱纯等 : 植物保护 , ( 4 ) , 1 95 ,
〔 2〕 韩德聪等 : 中山大学学报 ( 自然科学版 ) ,
( 3 )
: 1 0
,
1 98 4
栽培与野生茅苍术质量产比较研究
南京市药材公 司 黄 驰 徐友贵
中国药科大学 王旭敏
摘共 本文通过对一年生栽培及野生茅苍术的原 植 物形态 、 药材性状 、 组织特征 、 粉末特征 、 化
学成分等方面的比较研究 , 结果表明栽培茅苍术与野生品的 质 量基本一致 , 为推广应用人工栽培茅苍
术提供依据。
中药茅苍术是南京地区的地道药材 , 品质
优良 , 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 由于历年来无计划
地开发利用 , 致使其野生资源濒临灭绝 。 近年
来 , 我们进行了野生转家种的研究 。 为了对栽
培茅苍术进行系统的品质评价 , 为其推广应用
提供科学依据 , 我们从植物形态 、 药材性状 、
组织特征 , 粉末特征 、 化学成分的定性和定量
等方面对栽培及野生茅苍术进行了比较研究 。
茎 、 茎较野生的粗壮 , 分枝较野生的为多 , 二
者比较见表 1 。
表 1 野生与栽培茅苍术植物形态比较
栽培
根茎 横走
, 节节状或长块状 , 褐色 , 长约 3 ~ z Z e m , 直 径约
0

s or Z e m

较粗壮 , 直
径 1~ 2 . s e m ,其它同野 生 。
直立 , 不分枝或上部稍有分枝 , 具纵棱 。
实 验 材 料
野生茅苍术 A t r a c t y l o d e S l a n e ca ( T h u n b , )
DC
·
1 9 8 8年 1。月采自南京雨花台区铁心桥乡 ;
栽培茅苍术 1 9 8 8年 1 月采自沧波门和江心洲栽
培点 ( 均为一年生 ) 。
碗一尹…濡-
同野生?。一实花一能才一果
方 法 与 结 果
一 、 植物形态
据观察 , 栽培茅苍术的原植物形态与野生
的基本相同 , 只是由于生境的改变 , 栽培的根
一 ’中药材第 1 3卷第 名期 1 , 9 0 年 2 月
互生 , 革质而厚 , 基部叶为
3 ~ 5 ( 6 ) 裂 , 裂片先端尖 ,顶端一裂片特大 , 多数无柄而
略抱茎 ; 叶缘均有刺状齿 ; 表面青绿色而有光泽 , 背面绿色 。
头状花序直径 1 ~ Z c m , 叶状苞片羽状深裂 , 总苞钟形 , 7~
8 层 , 花冠白色或稍带红紫色 ,
雄蕊五枚 , 聚药。
瘦果圆筒形 , 长约 4m m , 有棕黄色的软毛 , 冠毛棕黄色 ,
长 6 一 s m m o
同野生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