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木芙蓉叶提取物的抑菌作用研究



全 文 :97
李昌灵,刘胜贵,吴 镝,胡 兴,冯宗谨
(怀化学院生命科学系,湖南怀化 418008)
摘 要:[目的]研究木芙蓉叶提取物的抑菌效果,为其开发利用提供部分参考。[方法]选用不同的提取溶剂提取木
芙蓉叶的活性成分;运用药敏纸片法和二倍稀释法,以大肠埃希氏菌、普通变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及粪肠球菌为供试菌种,对木芙蓉叶的不同提取物的抑菌作用进行了抑菌实验。[结果]木芙蓉叶提取物尤其对大肠
杆菌的抑制效果比较明显,抑菌圈直径最大为 15mm;经二倍稀释法测定木芙蓉叶提取物对大肠杆菌、粪肠球菌和普通
变形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 (MIC)为 0.25mg /mL。[结论]木芙蓉叶不同提取物的抑菌效果存在差异,70%乙醇提取物
的抑菌作用最强。
关键词:木芙蓉叶,提取物,抑菌作用
Study on bacteriostasis of extracts of Hibiscus mutabili leaf
LI Chang- ling,LIU Sheng-gui,WU Di,HU Xing,FENG Zong-jin
(Biology Science Department of Huaihua University,Huaihua 418008,China)
Abstract:Object:The bacteriostasis of extracts from Hibiscus mutabilis was researched to provide some scientific
references.Method:By using the dilution method,with Escherichia coli,Proteus vulgaris,Pseudomonas aeruginosa,
Staphylococcus aureus,Enterococcus faecalis as samples,the experiment studied the bacteriostastic activity of
Hibiscus mutabilis leaf by drug sensitive slips method and tube double dilution method.Result:The extracts of
Hibiscus mutabilis leaf with different solvents could have effects of restrain bacterias on five samples. The
bacteriostasis effect of the extracts of Hibiscus mutabilis leaf was the best at E.coli,which the diameter of inhibition
zone was up to 15mm. The MIC of the Hibiscus mutabilis Leaf to Escherichia coli,Proteus vulgaris and
Enterococcus faecalis was 0.25mg /mL.Conclusion:The extracts of Hibiscus mutabilis leaf with different solvents
had different effects;the bacteriostasis effect of the extracts of 70% alcohol was the best.
Key words:Hibiscus mutabilis leaf;extracts;bacteriostasis
中图分类号:TS201.2 文献标识码:A 文 章 编 号:1002-0306(2009)11-0097-03
收稿日期:2009-02-16
作者简介:李昌灵(1973-) ,男,硕士,讲师,主要从事微生物技术研究。
基金项目:怀化学院科研项目。
木芙蓉(Hibiscus mutabilis) ,属锦葵科,木槿属,
又名拒霜花、木莲、醉芙蓉,为落叶灌木或小乔木。
其花大色艳,花色一日三变,在寒凉的深秋傲霜怒
放,观赏价值极佳。其花、叶、根富含生化药物成分,
是极优良的中药材。研究发现,木芙蓉的有效化学
成分主要为黄酮类和甾醇类[1-4]。中医认为,木芙蓉
性平味辛,有清热、凉血、解毒、消肿、排毒之功效[5],
适用于肺热咳嗽、月经过多、白带过多、痈疽肿毒、疔
疮、水火烫伤等疾病。《本草纲目》言其“治一切大小
痈疽,肿毒恶疮,消肿,排脓,止痛”。目前对木芙蓉
的研究主要有抗非特异性炎症,对肾缺血再灌注损
伤的保护作用等[6]。有关于木芙蓉的抑菌作用方面
还没有报道,因此,本实验对木芙蓉的抑菌效果展开
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仪器
木芙蓉叶 采自湖南怀化学院校园,经鉴定为
锦葵科木槿属落叶灌木;乙醇、乙酸乙酯、丙酮、石油
醚、NaOH、NaCl等化学试剂 均为国产分析纯;金黄
色葡萄球菌(Staphyloccocus aureus)、枯草芽孢杆菌
(Bacillus subtilis)、粪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alis)、
普通变形杆菌(P.vulgaris)、大肠杆菌(E.coli) 均由
怀化学院生命科学系微生物研究室提供;LB 固体培
养基 蛋白胨 10g,酵母膏 5g,NaCl 10g,琼脂 20g,蒸
馏水 1000mL,pH7,121℃高压灭菌 20min;LB 液体培
养基 蛋白胨 10g,酵母膏 5g,NaCl 10g,蒸馏水
1000mL,pH7,121℃高压灭菌 20min。
立式压力蒸汽灭菌器 YXQ-LS-50S1 上海博
迅实业有限公司医疗设备厂;摇床 ZHWY200B 上
海智城分析仪器制造有限公司;电热恒温培养箱
DHP-2000 型 天津市华北实验有限公司;水平层流
净化工作台 苏州洁净技术研究所;SHZ-Ⅲ型循环
水真空泵、旋转蒸发器(RE-52AA) 上海亚荣生化
仪器厂;KQ-500DE 巨型超声波萃取仪 昆山市超
DOI:10.13386/j.issn1002-0306.2009.11.088
98
声波仪器有限公司。
1.2 实验方法
1.2.1 木芙蓉叶提取物的制备 取新鲜采摘的木芙
蓉叶,用水洗净,烘干,然后粉碎备用。各取 20g木芙
蓉叶干粉,分别加入水、70%乙醇、乙酸乙酯、丙酮、
石油醚各 200mL,进行超声波(超声功率为 500W,时
间为 40min)提取,所得滤液进行旋转蒸发浓缩,再加
入蒸馏水 20mL 洗脱后装入锥形瓶中,制成浓度为
1g /mL的药液,高压蒸汽(121℃,10min)灭菌后,置
4℃冰箱中保藏备用。
表 2 木芙蓉叶的 70%乙醇提取物的最低抑菌浓度
供试菌种
阳性对照
(无药液)
阴性对照
(1%链霉素)
70%乙醇提取物的浓度(g /mL)
0.5 0.25 0.125 0.0625 0.03125
大肠杆菌 +++ - - - + ++ ++
枯草芽孢杆菌 +++ - - + ++ +++ +++
粪肠球菌 +++ - - - + +++ +++
金黄色葡萄球菌 +++ - - + ++ ++ +++
普通变形杆菌 +++ - - - + ++ +++
注:“-”表示没有菌落,“+”表示有极少数菌落,“++”表示有少数菌落,“+++”表示有大量菌落。
(下转第 101 页)
1.2.2 菌悬液的制备 将于 37℃培养 24h 的金黄色
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粪肠球菌、变形
杆菌取出,运用麦氏比浊法[7]依次制备上述五种菌种
的 108cfu /mL 菌悬液,再稀释 100 倍,为 106cuf /mL
的菌悬液,操作在无菌条件下进行。
1.2.3 药敏纸片法 用打孔器将滤纸打成直径为
6mm 的圆纸片,高压蒸汽灭菌,将直径为 6mm 的无
菌滤纸片分别浸入木芙蓉提取物中,取出,于 60℃干
燥箱中烘干,制成药敏纸片。分别取制备好的
106cfu /mL的不同供试菌悬液 0.1mL,涂布到直径为
75mm的 LB平板中,再将药敏纸片贴在平板上,每个
平板贴五片,将所有涂布好的平板均置于 37℃恒温
培养箱中培养 24h,测定抑菌圈直径。以上实验重复
3 次。
1.2.4 二倍稀释法 在第一支无菌试管中放入 2 倍
浓度的液体 LB 培养基 1mL,在其余 10 支试管中放
入液体 LB培养基 1mL,并取木芙蓉叶的 70%乙醇提
取物 1mL加入第一支试管中,混合后从中取 1mL加
入第二支试管的 LB培养基中,再取 1mL加入第三支
试管中,依次进行二倍稀释,最后一支试管中取 1mL
弃去,使每支试管都含有 1mL 的不同稀释度药液。
另取 2 支试管,分别加入液体 LB 培养基 1mL,其中 1
支试管加入 1%链霉素 0.03mL 作阴性对照,另一支
不加的作阳性对照。在上述试管中各接种 0.1mL
106cfu /mL供试菌的菌悬液,均置 37℃恒温箱中培养
24h,观察生长情况,并从已培养好的每支试管中取
0.1mL培养物,涂布到固体 LB 培养基中,均置 37℃
恒温箱中培养 24h,观察实验菌生长情况。以上实验
重复 3 次。
2 结果与分析
2.1 药敏纸片法实验结果
根据 1.2.3 的方法进行实验,研究不同木芙蓉叶
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
菌、粪肠球菌、变形杆菌 5 种供试菌的抑菌效果,其
结果见表 1。
表 1 木芙蓉叶提取物的药敏纸片实验结果
实验菌株 木芙蓉叶提取物
抑菌圈直径
(mm)
大肠杆菌
水 10
70%乙醇 15
乙酸乙酯 14
丙酮 13
石油醚 10
枯草芽孢杆菌
水 9
70%乙醇 8
乙酸乙酯 ±
丙酮 8
石油醚 7
粪肠球菌
水 8
70%乙醇 12
乙酸乙酯 10
丙酮 8
石油醚 ±
金黄色葡萄球菌
水 ±
70%乙醇 9
乙酸乙酯 10
丙酮 9
石油醚 8
普通变形杆菌
水 ±
70%乙醇 10
乙酸乙酯 10
丙酮 8
石油醚 ±
注:表中的“±”为抑菌圈不明显。
由表 1 可知,木芙蓉叶对 5 种供试菌均有不同程
度的抑制作用。5 种不同的溶剂提取所得的提取物
中,70%乙醇提取物的抑菌效果最好,其抑菌圈直径
最大,为 15mm,而石油醚提取物抑菌效果较弱,抑菌
圈直径在 6~10mm 之间。木芙蓉叶提取物对革兰氏
阴性和革兰氏阳性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尤其
对革兰氏阴性菌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比较强,抑菌
圈比较明显,直径在 10~15mm之间。
2.2 二倍稀释法实验结果
根据药敏纸片法的抑菌实验结果,得出木芙蓉
叶的不同提取物对以上供试菌种均有不同程度的抑
制效果。在此基础上采用 1.2.4 的方法进行实验,以
进一步了解其最低抑菌浓度(MIC) ,结果见表 2。
由表 2 可知,木芙蓉叶提取物对大肠杆菌、粪肠
球菌、变形杆菌最低抑菌浓度(MIC)均为0.25g /mL,
101
流技术处理后黏度随剪切速率的变化情况。
图 3 超高压微射流均质对 6%花生球蛋白流变性的影响
由图 3 可知,超高压微射流均质对花生球蛋白
的表观黏度有显著的影响,在相同的剪切速率下,经
超高压微射流均质后的花生球蛋白的表观黏度明显
小于未经处理的样品,且未经超高压微射流均质前,
花生球蛋白溶液的流变模型为假塑性流体,而经超
高压微射流均质后,花生球蛋白溶液在剪切速率大
于 30s -1时转变为近似牛顿流体的流变模型。这可能
是因为经过超高压微射流均质后,花生球蛋白的粒
度变小,结晶结构部分被破坏,溶液变得较均一,流
动产生的粘性阻力减小,因而表观粘度大大降低,表
现为花生球蛋白溶液的流变模型趋近于牛顿流体。
3 结论
实验结果表明:经超高压微射流均质后,花生球
蛋白的颗粒分布范围变窄,粒度变小,结晶结构部分
被破坏,这些微观结构的变化说明花生球蛋白质外
观结构受损,蛋白质水合能力增大,从而导致蛋白溶
液乳化性的增大,表观黏度减小和流变模型的改变。
该研究为以后对改性花生球蛋白更深入的研究提供
了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A V Prinz,V Ya.Prinz,V A Seleznev.Semiconductor micro-
and nanoneedles for microinjections and ink - jet printing[J].
Microelectronic Engineering,2003,67:782-788.
[2]Seung-Joon Paik,Sangwon Byun,Jung-Min Lim,et al. In-
plane single- crystal- silicon microneedles for minimally invasive
microfluid systems[J]. Sensors and Actuators A:Physical,2004,
114(2) :276-284.
[3]涂宗财,张雪春,刘成梅,等 .动态超高压均质对花生蛋白
溶解性和乳化性的影响[J].食品工业科技,2007,28(6) :
88-89.
[4]涂宗财,汪菁琴,李金林,等 .大豆蛋白动态超高压微射流
均质中机械力化学效应[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7,28
(11) :2225-2228.
[5]涂宗财,任维,刘成梅 .纳米级大米淀粉的制备及性质
[J].农业工程学报,2008,24(1) :250-253.
[6]Monteiro P V,Prakash V. Effect of proteases on Arachin,
conarachin I and conarachin II from peanut (Arachis hypogaea L)
[J].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1994,42:
268-273.
[7]上官新晨,陈锦屏,等 .籽粒苋蛋白质功能特性的研究
[J].中国粮油学报,2003,2(1) :55-57.
[8]王璋,许时婴,汤坚 .食品化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
版社,1997.
[9]吴高峻 .大豆分离蛋白的功能特性[J].中国食品添加剂,
1998(2) :
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
37-41.
(上接第 98 页)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最低抑菌浓度
(MIC)均为 0.5g /mL。木芙蓉叶的 70%乙醇提取物
在所有菌种的抑菌效果上好于其它提取物。由此可
以得出,用 70%乙醇提取木芙蓉叶是最合适的。
3 讨论
本实验通过对木芙蓉叶水提取物、70%乙醇提
取物、乙酸乙酯提取物、丙酮提取物、石油醚提取物
的抑菌效果的研究,证明 70%乙醇提取物的抑菌效
果最好,石油醚提取物最弱。其中 70%乙醇提取物
的抑菌效果最为明显,抑菌圈直径最大为 15mm。木
芙蓉叶提取物对革兰氏阴性和革兰氏阳性菌有不同
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对革兰氏阴性菌大肠杆菌的
抑制作用最强,抑菌圈比较明显,直径在 10~15mm
之间。木芙蓉叶提取物对大肠杆菌、粪肠球菌、变形
杆菌最低抑菌浓度(MIC)均为 0.25g /mL,对金黄色
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最低抑菌浓度(MIC)为
0.5g /mL。本论文还未对一些常见病原真菌的抑菌
效果的研究,建议今后还可在这方面进一步进行
研究。
从植物提取物抑菌的方法研究表明,药敏纸片
法和二倍稀释法是测定抑菌作用大小的有效方法。
从本文研究的结果可知,这两种方法具有紧密的相
关性,其中药敏纸片法操作简便,但不够准确,可作
为筛选药物之用;二倍稀释法是一种精确定量的方
法,但操作较为复杂,可作为最后精确测定的方法。
另外,实验提取所得的药液为颜色较深的中草药制
剂,若直接采用试管法则可能会因为颜色深而导致
观察不准确,而采用涂平板的方法,能较好地避免这
种现象。
参考文献
[1]朱成兰 .云南常用中草药彩色图谱(第 1 版) [M].海南:
海南出版社,2003:49.
[2]薜申如,刘金旗 .木芙蓉叶化学成分研究[J].基层中药
志,1991,5(4) :37.
[3]陈仁通,陈玲,魏可雄,等 .木芙蓉中的化学成分[J].中草
药,1993,24(5) :227-229.
[4]姚莉韵,陆阳,陈泽乃 .木芙蓉叶化学成分研究[J].中草
药,2003,34(3) :201-203.
[5]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典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药品标准(中药材) [S].第 1 册 .广州:广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2:16-17.
[6]付文或,罗仕华,符诗聪,等 .木芙蓉叶有效组分抗非特异
性炎症的实验研究[J].中国骨伤,2003,16(8) :474-476.
[7]钱存柔,黄仪秀 .微生物学实验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
出社,2005:105-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