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HPLC测定虎耳草中没食子酸的含量



全 文 :[收稿日期 ]  2009-08-13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0371738)
[通讯作者 ]   *丁家欣 , Tel:(010)64014411-2503;E-mail:
dingjiaxin06@126.com
HPLC测定虎耳草中没食子酸的含量
丁家欣* , 张秋海 , 李淑莉 , 刘泓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 , 北京 100700)
  [摘要 ]  目的:建立虎耳草中没食子酸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 , KromasilC18色谱柱 , 流动相为甲醇-
0.1%磷酸水(10∶90), 紫外检测波长 271 nm;结果:没食子酸在 0.117 2 ~ 0.703 2 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 , 平均回收率为
96.48%;结论:该法简便 、快速 、重复性好 , 可作为虎耳草药材的质量控制方法。
[关键词 ]  虎耳草;没食子酸;高效液相色谱法
[中图分类号 ]  R284.1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号 ]  1005-9903(2010)03-0019-02
DeterminationofGalicAcidinSaxifragaStoloniferaCurt.byHPLC
DINGJia-xin* , ZHANGQiu-hai, LIShu-li, LIUHong
(InstituteofChineseMedicineBasicTheory, ChinaAcademyofTraditional
ChineseMedicine, Beijing100700, China)
[ Abstract]  Objective:ToestablishamethodfordeterminationofgalicacidinSaxifragastoloniferaCurt.
Method:TheanalysiswasperformedonaKromasilC18 column, withthemixtureofmethanolandwaterwith0.1%
phosphoricacid(10∶90)asmobilephase.Thedetectionwavelengthwasat271nm.Result:Thelinearrangeofgal-
licacidwas0.117 2 ~ 0.703 2 μg.Theaveragerecoverywas96.48%.Conclusion:Themethodissimpleandre-
peatable, anditcouldbeusedforthequantitativeanalysisofgalicacidinSaxifragastoloniferaCurt.
[ Keywords]  SaxifragastoloniferaCurt;galicacid;HPLC
  虎耳草为民间常用中药 ,收载于 1977年版 《中
国药典 》[ 1] 。虎耳草具有祛风 、清热 、凉血解毒之功
效 。临床上用于治疗风疹 、湿疹 、急性中耳炎 、风热
咳嗽等疾病;外治大泡性鼓膜炎 ,风疹瘙痒[ 2] 。虎耳
草中的主要有效成分有没食子酸 、原儿茶酸等 ,文献
报道的有岩白菜素(bergenin)、槲皮素 -3-鼠李糖
苷(quercetin-7-rhaminoside)、槲皮素 、原儿茶酸 、没
食子酸 、琥珀酸 、反甲基丁烯二酸等 [ 3] 。为控制虎耳
草药材的质量 ,我们选择没食子酸为指标成分对虎
耳草药材进行研究 ,建立了虎耳草药材中没食子酸
的含量测定方法 。
1 仪器与试药
仪器:美国 Agilent1100高效液相色谱仪(包括
G1311A四元泵 、 G1315B二极管阵列检测器 、
G1313A自动进样器 HPChemstation化学工作站);
对照品:没食子酸对照品(批号 0831-9501)由中国
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虎耳草药材有市场购买
和采集 ,经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谢宗万研究
员鉴定为虎耳草科植物虎耳草 Saxifragastolonifera
Curt.的全草 。
2 方法与结果
2.1 色谱条件  色谱柱:KromasilC18 (4.6 mm×
250 mm5 μm);流动相:甲醇-0.1%H3PO4 水溶液
(10∶90);流速:1mL·min-1;检测波长:271 nm;柱
温:35 ℃。理论板数按没食子酸计应不低于 3 000,
色谱图见图 1。
2.2 标准曲线的绘制 精密称取没食子酸对照品
2.93mg,置于 25 mL量瓶中 ,用甲醇溶解并稀释到
刻度 ,摇匀;精密吸取0.117 2mg· mL-1的没食子酸
对照品溶液 2.5 mL于 5 mL容量瓶中 ,用甲醇稀释
·19·
第 16卷第 3期
2010年 3月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hineseJournalofExperimentalTraditionalMedicalFormulae
Vol.16, No.3
Mar., 2010
DOI :10.13422/j.cnki.syf jx.2010.03.049
至刻度 ,摇匀 ,即得0.058 6 mg· mL-1的没食子酸对
照品溶液 。分别取对照品溶液 2, 4, 6, 8 , 10, 12 μL
进样 ,按上述色谱条件测定峰面积 ,以峰面积积分值
为纵坐标 ,对照品进样量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计
算得回归方程:Y=3 047.12X+4.486 7, r=
0.999 8,线性范围 0.117 2 ~ 0.703 2μg。
2.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虎耳草药材粉末(60
目)约 1.0 g,精密称定 ,置 100 mL锥形瓶中精密加
入 40%乙醇溶液 25mL,称定重量 ,水浴加热回流 90
min,放冷 ,再称定重量 ,用 40%乙醇补足减失的重
量 ,摇匀 ,澄清后 ,滤过 ,取续滤液 ,通过 0.45 μm微
孔滤膜 ,作为供试品溶液。
2.4 精密度试验 吸取供试品溶液 10 μL,重复进
样 6次 ,没食子酸峰面积的 RSD为 0.34%。
2.5 稳定性试验 取虎耳草供试品溶液 ,在 0, 1,
2, 4, 6, 24h分别进样测定 ,结果 6次进样 ,没食子酸
峰面积的 RSD为 0.976%。
2.6 重复性试验  对同一批样品 (产地:安徽广
德)6份 ,分别制备样品供试液 ,测定 ,结果虎耳草药
材中没食子酸平均含量为0.865 4 mg· g-1 , RSD为
2.09%,试验结果表明 ,重复性良好。
2.7 回收率试验  取已知含量的虎耳草药材(产
地:安徽广德 ,没食子酸含量为 0.865 4 mg.g-1的药
材)约 0.5 g,精确加入没食子酸对照品溶液适量
(0.464 mg),按上述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制备 ,并按
上述色谱条件测定 ,计算回收率 ,结果见表 1。
表 1 没食子酸回收率试验结果
编号 称样量(g)
样品中
含量(mg)
实测含
量(mg)
回收率
(%)
平均回
收率(%)
RSD
(%)
1 0.501 5 0.433 8 0.887 7 97.82
2 0.500 8 0.433 4 0.889 7 98.34
3 0.503 7 0.435 9 0.877 9 95.26
96.48 1.334 0.502 0.434 7 0.878 9 95.73
5 0.501 3 0.433 8 0.877 1 95.53
6 0.501 0 0.433 6 0.880 0 96.21
  注:没食子酸加入量均为 0.464mg。
2.8 样品测定 按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制备 ,在上
述色谱条件下测定了 6批虎耳草药材中没食子酸的
含量 ,每个样品平行测定 3次 ,结果见表 2。
表 2 虎耳草药材中没食子酸的含量测定(n=3)
药材来源 没食子酸含量(%)
安徽广德(采集) 0.085 8
浙江莫干山(采集) 0.021 0
江苏苏州(采集) 0.109 8
湖北红安(采集) 0.114 0
安徽亳州(购买) 0.054 4
实验室(种植) 0.175 3
A对照品;B样品
图 1 虎耳草色谱图
3 讨论
3.1 检测波长的选择 应用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在
190 ~ 400 nm对没食子酸进行扫描 ,在 271 nm有最
大吸收 ,故检测波长选择为 271nm。
3.2 流动相的选择 实验过程中考察了甲醇-磷酸
水溶液不同比例及甲醇-甲酸水溶液不同比例的流
动相 ,当流动相为甲醇-0.1%磷酸(10∶90)时 ,分离
情况良好。
3.3 提取溶剂的选择 实验中对不同溶剂的提取
进行了对比研究 ,选用 30%乙醇 、60%乙醇 、30%甲
醇 、50%甲醇 、70%甲醇 、乙酸乙酯为提取溶剂 ,实验
结果表明 , 30%乙醇提取效果较好 ,但是 30%乙醇
提取液过滤较慢 ,又考察了 40%乙醇和 50%乙醇作
为提取溶剂时没食子酸的含量 ,结果 40%乙醇和
30%乙醇提取的结果差别不大 ,但解决了过滤问题 ,
因此选择 40%乙醇作为提取溶剂。
本文建立的虎耳草中没食子酸的含量测定方法
简便 、快速 、干扰少 ,可用于虎耳草药材的质量控制。
[参考文献 ]
[ 1]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 S] .一部 , 北
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1977:339.
[ 2]  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 [ M] .上册 , 上海:上海科
学技术出版社 , 1986:1335.
[ 3]  罗厚蔚 , 吴葆金 , 陈节庵 , 等 .虎耳草有效成分的研究
[ J]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 1988, 19 (1):1.
·20·
第 16卷第 3期
2010年 3月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hineseJournalofExperimentalTraditionalMedicalFormulae
Vol.16, No.3
Mar.,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