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不同实验条件对总状绿绒蒿居群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



全 文 :收稿日期:2014 - 10 - 26
基金项目:云南省教育厅基金(编号:2012 Y 23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31460218) ;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省级重点学科、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省
高校重点实验室和西南林业大学大型仪器共享平台基金项目。
作者简介:屈 燕(1979 -) ,女,四川南充人;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园林植物及中草药生物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E-mail:flyersw@ 163. com。
不同实验条件对总状绿绒蒿居群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
屈 燕, 区 智, 尤小婷, 王 盖
(西南林业大学园林学院, 云南 昆明 650224)
The Germin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Meconopsis racemosa Populations
Under Different Experiment Conditions
QU Yan,OU Zhi,YOU Xiao-ting,WANG Gai
摘要:采集处于滇西北不同海拔梯度的 3 个总状绿绒蒿
(Meconopsis racemosa Maxim. Mel. Biol.)居群种子,通过对温
度、湿度和光照设定恒定条件和模拟自然条件对各居群种子进
行萌发实验。结果表明,(1)除发芽启动时间的变化趋势出现
居群差异外,其它萌发指标均表现为恒定条件比模拟自然条件
更有利于种子的萌发。(2)双因素方差分析表明:居群因素对
种子的发芽指数、平均发芽时间和发芽启动时间影响显著(p <
0. 05)。而实验条件则对发芽势、发芽指数、平均发芽时间影响
显著(p < 0. 05)。同时居群因素与实验条件的交互作用对发芽
指数和发芽启动时间影响显著(p < 0. 05)。说明居群是造成种
子萌发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
关键词: 总状绿绒蒿;居群;种子萌发特性;模拟自然条件;
海拔
中图分类号: S 567. 2 R 282. 7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1 - 4705(2015)02-0090-04
总状绿绒蒿(Meconopsis racemosa Maxim. Mel.
Biol.)为罂粟科绿绒蒿属(Meconopsis)一年生草本植
物,为中国特有植物。是绿绒蒿家族中最常见、分布最
为广泛、形态也最典型的种类。生于海拔 3 300 ~
5 300 m的草坡或岩坡上。分布于西藏、云南、四川、青
海和甘肃。花蓝紫色或深蓝色,总状花序,数朵花冠簇
拥在茎上部,亭亭玉立,为云南“八大名花”之一,颇具
观赏价值。它在西方被称为“梦幻之花”,是著名的高
山野生花卉[1,2]。总状绿绒蒿是藏族、纳西族民间常
用的一种草药。其根有补中益气、止咳平喘之功效,全
草有止痛作用。在《中国藏药》、《云南省药品标准》等
本草书籍上均有记载[3 ~ 5],具有很高的开发利用价值。
然而由于目前较低的种子萌发率及幼苗补充,以及生
境的破坏和过度采挖,导致总绿绒蒿属植物以小种群
分布于狭窄的范围内。因此,研究总状绿绒蒿种子的
萌发有利于了解其萌发特性,为总状绿绒蒿栽培、保护
和引种驯化等提供重要依据。
目前,影响植物种子萌发特性的因素很多,外部因
素的研究中,光照、水份、温度等相关研究较多[6 ~ 8]。
而内部因素有种子质量、单宁含量等。Sulaiman[9]研
究了温度、光照、土壤的净提物、生长调节剂(GA-IAA)
以及贮存条件、种子的覆土情况等对绿绒篙属 2 个种
即锥花绿绒篙和单叶绿绒篙的萌发率的影响,发现这
2 个种的种子在 100 mg /L 的 GA 和 10 h /d 的光照以
及(20 ± 2)℃的条件下萌发最好。在种子的重量、水
分的含量、持水量、蛋白质含量及单宁含量方面存在明
显的种间差异,其中种子内单宁含量与休眠有密切关
系。同时还发现,所观察的种都有相似的休眠方式;温
度、光照、黑暗条件或者这三者的结合都不能打破种子
的休眠;在不同温度下的不同贮存方式对打破种子休
眠没有影响;在光照情况下,GA3 能打破休眠。王朝文
等[10]研究了 5 ~30 ℃温度条件对总状绿绒蒿萌发特性
的影响,结果表明,20 ℃最有利于总状绿绒蒿的萌发,同
时赤霉素能明显加快总状绿绒蒿种子的萌发。
但对于采集于不同海拔梯度的居群,其种子的萌
发变异研究较少。有学者对青藏高原东缘不同海拔梯
度糙皮桦和紫果云杉种子经低温贮藏后的萌发进行研
究,结果表明,来自不同海拔的种群,种子的萌发率和
萌发速率随低温贮藏时间的延长而增大。说明海拔是
造成种群间种子萌发能力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11]。
总状绿绒蒿分布于滇西北高山流石滩。高山流石
滩是高山特有的生态系统类型,是垂直分布的特殊地
带,植物形成了多种适应策略[12]。海拔梯度是一个复
合环境梯度,不同海拔的温度、水分、光照、土壤等生态
因子均有很大变化。在不同海拔高山环境下,气候沿
海拔有规律地变化。生长在不同海拔生境的总状绿绒
·09·
第 34 卷 第 2 期 2015 年 2 月 种 子 (Seed) Vol. 34 No. 2 Feb. 2015
表 2 培养箱模拟自然条件的温度、湿度和光照设定值
条件
时间
00:00 03:00 06:00 09:00 12:00 15:00 18:00 21:00
温度(℃) 10 10 15 15 20 20 15 10
湿度(%) 75 75 75 70 65 65 75 80
光照(lx) 0 0 1 000 2 000 2 000 2 000 1 000 0
蒿居群,种子成熟后暴露在不同的温度和冬季积雪条
件下,其萌发能力可能出现差异。因此,研究总状绿绒
蒿种子的萌发有利于了解其萌发特性,为解决总状绿
绒蒿栽培、引种驯化等提供重要依据。
本次实验选取佛山乡、玉龙雪山及白马雪山 3 个
居群的总状绿绒蒿种子作为研究对象,3 个居群种子
在模拟自然条件的培养箱和恒定条件的培养箱中进行
对比,进行种子萌发实验。探讨 2 种实验条件对总状
绿绒蒿居群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 1 材料来源及种源地概况
实验中所用的总状绿绒蒿居群种子于 2013 年 10
月分别采自云南丽江玉龙雪山、德钦县佛山乡和德钦
县白马雪山的自然居群,各居群生境概况见表 1。每
个居群海拔间隔 200 m左右。每一居群种子随机取自
不同个体,采集后的居群种子充分混合均匀,避免单株
植物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表 1 3 个总状绿绒蒿居群采集地生境概况
采样地 生境
地理
经度 纬度 海拔(m)
德钦县佛山乡 高山流石滩 98°43 28°35 4 100
丽江玉龙雪山 高山流石滩 100°12 28°15 4 500
德钦县白马雪山 高山流石滩 98°48 28°37 4 300
1. 2 萌发实验
随机选取 3 个居群的总状绿绒蒿种子各 300 粒,
每 100 粒作为 1 个处理,每个处理重复 3 次。种子用
2%双氧水消毒后用蒸馏水清洗数遍,在 150 mg /L 赤
霉素溶液中浸泡 12 h后,置于铺有 1 层滤纸的培养皿
中,分别于恒定条件和模拟自然条件的培养箱中进行
种子萌发实验。恒定条件设定为温度 20 ℃、湿度
75%、光照 1 000 lx。模拟自然条件按自然变化规律进
行设定。设定条件见表 2。
以根长为种子长作为发芽标准,每隔 24 h 记录种
子的发芽情况。分别计算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
指数、平均发芽时间和发芽启动时间。发芽率代表种
子的发芽力,是指种子在适宜条件下发芽并长成正常
幼苗的能力;发芽势是判断田间出苗率的指标,种子发
芽势表示种子生活力强,发芽整齐,出苗一
致;平均发芽时间是衡量种子发芽快慢的
一个指标,平均发芽时间的数值越小,表示
该种子发芽速度越快,发芽能力也较好;初
始萌发时间是反应种子萌发启动快慢的指
标,计算公式如下[13,14]:
发芽率为种子萌发结束时所有发芽种子数占供试
种子总数的百分率。本萌发试验共用时间 30 d,即:
发芽率(%)= 已发芽种子数 /供试种子总数 ×
100%。
发芽势为种子发芽达到高峰时正常发芽种子数与
供试种子总数的百分比,本实验发芽达到高峰的时间
为第 20 天,即:
发芽势(%)=第 20 天发芽种子数 /供试种子总
数 × 100%。
平均发芽时间 =∑ D × n /∑ n,式中,D为从种
子置床起算的天数;n 为相应各天的发芽粒数。是指
供试种子发芽所需的平均时间。平均发芽速度是衡量
种子发芽快慢的一个指标,其值越小,表示种子发芽迅
速,发芽能力强。
发芽指数 =∑ Gt /Dt;Gt为 t日发芽数,Dt为相
应的天数;
1. 3 数据分析
以设定条件和居群为因子进行双因素分析,对种子
各项萌发指标进行 interaction双因素方差分析。所有数
据处理均在 SPSS 21. 0中完成,显著水平为 p <0. 05。
2 结果与分析
2. 1 不同设定条件下种子的发芽指标
3 个居群的种子在模拟自然条件下,发芽率、发芽
势和发芽指数均小于恒定条件下处理的种子。其中发
芽率增加了 11% ~ 13%,发芽势增加了 30% ~ 46%,
发芽指数增加了 28% ~ 48%。而平均发芽时间均比
恒定条件处理的种子长 2 ~ 4 d。发芽启动时间出现居
群间的差异。佛山乡和玉龙雪山居群种子比恒定条件
下处理的种子提前 2 ~ 3 d。而白马雪山居群种子则比
恒定条件下处理的种子延后 2 d 左右(如图 1)。因
此,从各项发芽指标来看,恒定条件(温度 20 ℃、湿度
75%、光照 1 000 lx)能显著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
速度,有利于种子的萌发。
2. 2 双因素方差分析
从表 3 可以看出,居群因素对总状绿绒蒿种子的
发芽率和发芽势影响均不显著;而对发芽指数、平均发
芽时间和发芽启动时间影响显著。而实验条件因素对
·19·
问题探讨 屈 燕 等:不同实验条件对总状绿绒蒿居群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
图 1 不同实验条件下总状绿绒蒿种子的萌发特性
发芽率和发芽启动时间影响不显著,而对发芽势、发芽
指数、平均发芽时间影响显著。同时居群因素与实验
条件有交互作用,且交互作用对发芽指数和发芽启动
时间影响显著。
表 3 总状绿绒蒿种子萌发特性的居群因子与
设定条件因子的双因素方差分析
因素 因变量 F 值 显著性检验*
发芽率 0. 632 0. 548
发芽势 1. 920 0. 189
居群 发芽指数 12. 442 0. 001*
平均发芽时间 6. 161 0. 014*
发芽启动时间 6. 107 0. 015*
发芽率 3. 176 0. 100
发芽势 16. 861 0. 001*
实验条件 发芽指数 18. 168 0. 005*
平均发芽时间 27. 465 0. 000*
发芽启动时间 0. 143 0. 712
发芽率 0. 026 0. 975
发芽势 0. 118 0. 889
交互作用 发芽指数 1. 584 0. 001*
平均发芽时间 1. 231 0. 326
发芽启动时间 6. 464 0. 012*
注:* 为 p < 0. 05 差异显著。
3 讨 论
本研究采集生长于不同海拔梯度的总状绿绒蒿居
群,其所处生境的水分、温度、光照等外部因素随海拔
发生变化。石慧珍等[15]对种子在 5 个温度(5 ℃、
10 ℃、15 ℃、20 ℃、25 ℃)下的萌发特性进行研究,发
现采自高海拔的全缘叶绿绒蒿和多刺绿绒蒿达到最大
萌发率的温度分别为 5 ℃和 10 ℃;而采自高海拔的红
花绿绒蒿和五脉绿绒蒿只有通过 5 ℃冷处理后才能萌
发,表明种子的最佳萌发温度与采集地海拔相关。本
次研究表明:居群因素对种子的发芽指数、平均发芽时
间和发芽启动时间的影响均显著(p < 0. 05) ,表明居
群差异是造成总状绿绒蒿种子萌发特性差异的原因之
一。同时恒定条件下比模拟自然条件下处理的种子,其
发芽率变化有差异,佛山乡高出 11. 01%,玉龙雪山高出
15. 37%,白马雪山高出 13. 17%,海拔越高,增加的幅度
越大。这可能因为,采集自高海拔的种子,由于环境较
恶劣,总状绿绒蒿种子成熟后经历了较长时间的冬季低
温环境和积雪覆盖,因此,一旦条件达到其萌发要求,即
能通过提高萌发率来保证其萌发的成功和个体的形成,
以顺利完成其生活史。同时,虽然本次种子采集的主要
因素考虑了海拔梯度的变化,但居群的差异还与其它气
候及土壤因素有关。因此,是否海拔差异引起了种子内
部生理生化指标的差异,还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从恒定条件与模拟自然条件对种子萌发特性的影
响来看,恒定条件处理(温度 20 ℃、湿度 75%、光照
1 000 lx)对 3 个居群的种子萌发均有不同程度的促进
作用。其中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增加,发芽平均
时间缩短,发芽迅速。而且实验条件对发芽势、发芽指
数、平均发芽时间影响显著(p < 0. 05)。但实验条件
在发芽启动时间上出现了居群间的差异,同时实验条
件对发芽启动时间也无显著影响(p > 0. 05)。值得注
·29·
第 34 卷 第 2 期 2015 年 2 月 种 子 (Seed) Vol. 34 No. 2 Feb. 2015

(上接第 89 页)
[21]韩建国,李敏,李枫.牧草种子生产中的潜在种子产量与实际
种子产量[J].国外畜牧学(草原与牧草),1996(1):7 -11.
[22]Lorenzetti F. Achieving potential herbage seed yields in species
of temperate regions[A]. In:Proceedings of the XVII
International Grassland Congress:1993:1 621 -1 628.
[23]Hampton J,Fairey D. Components of seed yield in grasses and
legumes. In:Forage seed production Volume1:Temperate
species[M]. Edited by Fairey D,Hampton J. Wallingford,
U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8:45 - 62.
[24]王立群,杨静.多年生禾本科牧草种子脱落机制及适宜采
收期的研究[J].中国草地,1996(3) :7 - 16.
[25]蒋龙,尹俊,邓菊芬,等.堆捂处理提高纳罗克非洲狗尾草
种子质量的试验[J].草业科学,2009,25(12) :80 - 84.
[26]邓菊芬,尹俊,张美艳,等.纳罗克非洲狗尾草种子生产关
键技术研究[J].草业与畜牧,2010(5) :1 - 6.
[27]王勃,徐驰,李富萍,等.不同脱粒方法对狼尾草种子数量
和质量的影响研究[J].草业科学,2007(4) :63 - 66.
[28]崔阁英,邓菊芬,尹俊.不同脱粒方法对纳罗克非洲狗尾草
种子产量和质量的影响[J].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09
(3) :369 - 373.
[29]范树高,王彦荣,张妙青,等. 禾本科牧草种子的落粒性
[J].草业科学,2013,30(9) :1 420 - 1 427.
[30]游明鸿,刘金平,白史且,等.老芒麦落粒性与种子发育及
产量性状关系的研究[J]. 西南农业学报,2011,24(4) :
1 256 - 1 260.
[31]刘贵林.先进的牧草种子收获和加工工艺及装备应用前景
探讨[J].草业科学,1999,16(6) :38 - 42.
[32]韩建国. 牧草种子学[M]. 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00:95 - 97.
[33]张建成,王辉.不同成熟度花生种子发芽率及活力差异性
研究[J].种子,2005,24(1) :3 - 4.
[34]邢朝斌,沈海龙,黄剑,等.不同温度,时间层积处理对刺五
加种子发芽的影响[J].辽宁林业科技,2006(5) :9 - 11.
[35]刘金海,王鹤桦,左应梅,等.臂形草 14 品种在滇南的适应
性及其评价[J].草业学报,2013,22(3) :60 - 69.
[36]徐荣,陈君,陈士林.植物生长调节剂在种子生产中的应用
[J].中国种业,2009(12) :17 - 19.
[37]李世忠,谢应忠,徐坤.国内外禾本科牧草种子生产的研究
进展[J].中国种业,2005(7) :17 - 19.
意的是,居群与设定条件产生的交互作用对发芽指数
和发芽启动时间影响显著(p < 0. 05)。说明海拔与种
子萌发时的外界条件这 2 个因子存在相关性,共同调
节着各海拔生境种子萌发的时机,而增大了幼苗成功
建植和存活的概率。因此,在后续引种栽培的工作中
不仅要考虑母体植株之间的生境差异,也同样要考虑
萌发的外界条件,应该选择在气候相对稳定时进行,或
选择条件应与实验中设定的恒定条件差异不大的气候
期进行播种。
总之,种子形态及萌发特性是植物长期适应环境
的表现。位于不同海拔生境的居群所承受的生境选择
压力也有一定的差异,最终可能导致居群间的遗传分
化[16]。但总状绿绒蒿种子形态特点及萌发特性随海
拔变异以及对不同实验条件响应的差异性是否具有遗
传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吴征缢主编. 云南植物志(第二卷) [M]. 北京:科学出版
社,1979:40.
[2]吴征镒,庄璇. 绿绒蒿属分类系统的研究[J]. 云南植物研
究,1980,2(4) :371 - 381.
[3]云南省卫生厅主编.云南省药品标准[M].昆明:云南大学
出版社,1996:54.
[4]青海省藏医药研究所,青海省药品检验所主编. 中国藏药
[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96:384 - 388
[5]郭世民,赵远,王曙光.总状绿绒蒿药效学的初步研究[J].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3:24(1) :25 - 27.
[6]颜启传.种子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97 -102.
[7]方晶.光照、温度等因子对卷丹百合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
[J].北方园艺,2011(4) :91 - 92.
[8]史艳财,邹蓉,韦记表,等. 黄花倒水莲种子萌发特性研究
[J].北方园艺,2013(19) :159 - 161.
[9]Sulaiman IM. Regeneration of plastlets through organogenesis in
the Himalayan yellow poppy,Meconopsisp aniculata[J]. Plant
cell tissue and organ culture,1994,36(3) :377 -380.
[10]王朝文,李兆光,和寿星,等.不同温度对总状绿绒蒿种子
萌发的影响[J].种子,2009,28(2) :25 - 27.
[11]王桔红,张勇,崔现亮,等.不同海拔梯度糙皮桦和紫果云杉
种子的萌发变异[J].生态学杂志,2009,28(4) :589 -594.
[12]邓敏,周浙昆.滇西北高山流石滩植物多样性[J].云南植
物研究,2004,26(1) :23 - 34.
[13]刘宝玉,张文辉,刘新成,等.沙枣和柠条种子萌发期耐盐
性研究[J].植物研究,2007,27(6) :721 - 728.
[14]陈丁红.种子发芽势对作物田间出苗率的重要性探讨[J].
中国种业,2012(3) :49 - 50.
[15]石慧珍,刘明霞,许静,等.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罂粟科植物
种子萌发特性研究[J]. 西北植物学报,2008,28(9) :
1 880 - 1 884.
[16]金则新,李钧敏,蔡琰琳.不同海拔高度木荷种群遗传多样
性的 ISSR分析[J].生态学杂志,2007,26(8) :1 143 -1 147.
·39·
问题探讨 屈 燕 等:不同实验条件对总状绿绒蒿居群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