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能不全 ,无出血倾向及出血性疾病 ,无新近手术史 ,无急性重大
疾病 ,两组均具有可比性 (P> 0. 05)。
1. 2 方法 治疗组:丁咯地尔注射液 200 mg加入生理盐水 250
ml注射液中 , 1次 /d静脉点滴 ,连续 14 d;奥辛康 250 ml、 2次 /d
静脉滴注 , 10~ 20滴 /min,要求 BP < 180 /110 mm Hg ,共用 14
d。对照组:奥辛康 250 m l、 2次 /d静脉滴注 14 d;川芎嗪 100 ml、
1次 /d,静脉点滴 14 d。
1. 3 疗效评价 根据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
《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 ,治疗结束后根
据患者功能改善及病损程度进行评定。 基本痊愈: 功能缺损评
分减少 90% ~ 100% ,病残程度 0级 ;显著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
少 46% ~ 89% ,病残程度 1~ 3级 ;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或增
加在 18%以内 ;恶化:功能缺损评分增加 18%以上 ;死亡。
2 结果
2. 1 临床疗效 治疗组总有效率 81. 2% ,显著高于对照组
54. 2% (P < 0. 05)。 结果见表 1。
表 1 两组疗效比例 (例 )
组别 例数 基本痊愈 显著进步 进步 无变化 死亡 总有效率 (% )
治疗组 48 16 23 6 3 0 81. 2
对照组 48 8 18 13 9 2 54. 2
2. 2 不良反应 治疗组泌尿道出血 1例 ,皮肤出血点 1例 ,对
症处理后均好转 ,余无不良反应。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是一种发病率高且致残率很高的疾病 ,因其病
因不同 ,病变范围及部位不同及就诊时间不同 ,导致预后及神
经功能的恢复也不同。因此采取一种有效的治疗脑梗死措施已
成为当务之急。 丁咯地尔是一种新型的血管活性物质 ,它可以
通过阻断 a-肾上腺素能受体 ,导致中枢和周围血管舒张 ,缓解痉
挛血管 ,改善末梢血管和缺血部位的血流动力学和氧供 ,同时
可以降低血黏度和血小板聚集 ,增加红细胞变形能力而改善血
液流变学 [2] ,丁咯地尔只有效增加缺血区域的血流灌注量 ,缺血
越严重区域 ,血液供应量增加越多 ,可恢复缺血区脑灌流 ,不发
生一般血管扩张剂所引起的脑内窃血现象 [3] ,故可以明显缩小
脑梗死范围。
奥辛康主要成分是奥扎格雷钠 ,它是强有效的血栓素 A2
( TX A2 )合成酶抑制剂 ,能抑制 TX A2生成 ,具有抗血小板聚集
和扩张血管的作用 ,有利于改善缺血区微循环灌注 ,促进缺血
组织功能修复和代偿 [4] ,达到抗血栓目的。 二者联合应用增加
协同作用 ,达到扩张脑血管、改善半暗带血流、改善血黏度、增
强红细胞变形能力 、早期恢复神经功能、缓解临床症状的目的 ,
从而降低致残率 ,改善预后。本文结果显示 ,治疗组总有效率明
显高于对照组 ,且无明显副作用 ,是值得临床广泛推广的经典
联合用药。
【参考文献】
[ 1 ] 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 .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
度评分标准 ( 1995) [ J ].中华神经科杂志 , 1996, 29( 6): 381-382.
[ 2 ] 常冰玲 .赛莱乐联合丹参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观察 [ J ].
中国误诊学杂志 , 2003, 3(10): 1503-1504.
[ 3 ] 吴笃礼 ,吕传真 ,余慧贞 ,等 .丁咯地尔治疗脑梗死的多中心研究
[ J] .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 1998, 17( 3): 161.
[4 ] 刘军 .丹奥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 J] .中国误诊学杂志 ,
2004, 4( 12): 2015-2016.
收稿日期: 2006-07-12;修回日期: 2006-08-13 责任编辑:郭怀勇
中药白茅根联合强的松治疗慢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疗效观察
杨克利 ,杜伟
作者单位:河南省漯河市中心医院血液科 462000
【主题词】 白茅根 /治疗应用 ;泼尼松 /治疗应用 ;紫癜 , 血小板减少性 , 特发性 /中西医结合疗法
【中图分类号】 R554. 605. 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6647( 2006) 20-3924-02
我科用中药白茅根联合强的松治疗慢性血小板减少性紫
癜 ( ITP)疗效满意 ,现报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 1 对象 306例均为我院 1998-03~ 2005-03门诊及住院患
者 ,均符合 1986-12首届中华血液学会全国血栓与止血学术会
议修订标准 [1]。年龄 4~ 54岁 ,中位年龄 21. 5岁。按双盲法将其
分为治疗组 164例 ,男 51例 ,女 113例 ,复发 21例 ;对照组 142
例 ,男 36例 ,女 106例 ,复发 6例。临床表现: 按皮肤出血斑点、月
经量过多、血尿、龈血、鼻衄、黑便、两部位以上出血统计 ,治疗
组分别是 43、 23、 20、 17、 5、 3、 53例 ;对照组分别为 40、 17、 10、 6、
15、 6、 48例。
1. 2 方法 所有患者均用日本东亚公司生产的 SYS多项目血
球计数仪 ( kx-21)反复检查血常规 2次以上 ;用 ELISE+ 免疫酶
标仪检测 PAIgG;所有患者均作骨髓细胞分类。 并常规进行肝
功能、 B超、抗 “ O”、血沉、类风湿因子、血浆酸化溶血试验
( Hamb)、抗人球蛋白试验 ( Coom )等相关检查。 两组患者 PL T
(× 109 /L )下降情况按轻度 ( 99~ 50)、中度 ( 49~ 20)、重度 (≤
20) ,治疗组分别是 98、 45、 21例 ,对照组分别为 84、 40、 18例。两
组骨髓增生度均为活跃或明显活跃。 骨髓分类巨核细胞计数
(个 /片 )分为 ( 10~ 40)、 ( 41~ 200)、 (≥ 200) ,治疗组分别是 15
例、 89例、 60例 ;对照组是 8例、 76例、 58例 ;并对上述数据进行
统计学处理。 治疗组与对照组的血小板下降和骨髓分类情况 ,
两组比较i2分别为 3. 41、 4. 27, P均> 0. 05,无差异。 306例 ITP
患者中 , PAIgG > 103 ng /107血小板的有 201例 ( 65. 68% ) ,脾
轻度肿大 77例 ( 25. 16% ): 乙肝五项阳性 21例 ,但没有门脉高
3924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6年 10月第 6卷第 20期 Ch in J Misdiagn, Oct 2006 V ol 6 No. 20
压 , 肝功能完全代偿 ,所有患者 Hamb、 Coom试验均阴性。
1. 3 治疗 两组均给予强的松按 1 mg /( kg· d)分 3次口服 ,治
疗组在此基础上每天加白茅根 50 g水煎服 ,并每周查血常规 1
次 , 1个月为 1个疗程。 3个月评定疗效。
1. 4 疗效判断标准 [1 ] 显效 : PLT≥ 100× 109 /L;良效: PLT
较治疗前上升 30× 109 /L以上 ;进步: PL T有所上升但较治疗前
上升 < 30× 109 / L,出血症状改善 ;无效: PLT及出血症状无改
善或恶化。
2 结果
两组组疗效比较见表 1。
表 1 两组疗效比较 [例 (% ) ]
组别 显效 良效 进步 无效
治疗组 80( 48. 78) 40( 24. 39) 21( 12. 8) 23( 14. 03)
对照组 68( 47. 89) 24( 16. 9) 16( 11. 27) 34( 23. 94)
由表 1可见 ,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显著性 (χ2=
16. 71> 12. 84, P < 0. 005)。
3 讨论
ITP是临床常见疾病 ,它是由于免疫紊乱自身产生抗血小
板抗体 PAIg G和 PAIgC3 ,这些抗体附着在血小板表面后 ,被单
核巨噬系统破坏 [2]。
从中医角度将 ITP分为血热型和脾虚型。 血热型是指阴
虚、血热、破血外溢 ,临床表现为皮肤出血点及瘀斑 ,阴液不足
引起的口干、五心烦热 ,月经量多 [3]。
白茅根性寒偏入血分 ,功能善清热、凉血止血 ,为治血热诸
出血证之要药。凡吐血、衄血、血瘀、血淋、血崩等证属血热妄行
者 ,皆可使用。我们对 164例 ITP患者在激素治疗基础上加用白
茅根 50 g /d水煎服后 ,患者出血及血小板减少情况迅速改善。
其总有效率占 87. 28% ,高于单药强的松的 76. 06%。总之 ,白茅
根联合强的松能提高慢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疗效 ,值得临床
推广。
【参考文献】
[1 ] 张之南 .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 [M ] .第 2版 .北京:科学出版社 ,
1998: 279-282.
[ 2 ] 陈斯一 ,郑鑫 ,林新富 ,等 .地塞米松、丙种球蛋白治疗特发性血小
板减少性紫癜的细胞免疫功能变化及临床意义 [ J] .中国误诊学杂
志 , 2005, 5( 9): 1670-1671.
[ 3 ] 中医内科学编委 .中医内科学 [M ] .第 6版 .上海:上海科技出版
社 , 2000: 294-295.
收稿日期: 2006-05-11;修回日期: 2006-06-06 责任编辑:魏建
术前钻颅引流对脑疝患者预后的影响
马凯中 1 ,林柏和 2
作者单位: 1.吉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 ,吉林吉林 132013; 2.吉
林市第二中心医院神经外科
【主题词】 引流术 ;脑疝 /治疗 ;预后
【中图分类号】 R651. 10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6647( 2006) 20-3925-02
对我院术前钻颅引流对脑疝患者预后的影响探讨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 1 对象 我科 2001-07以来收治重型颅脑创伤脑疝且有明
确外伤史者 106例 ,男 82例 ,女 24例 ,年龄 17~ 76(平均 41. 8)
岁。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 GOS): 3~ 5分 41例 , 6~ 8分 65例。 CT
检查: 急性硬膜下血肿合并脑挫裂伤 68例 ,弥漫性轴索损伤 7
例 ,脑挫裂伤合并脑内和脑室内血肿 31例。 根据患者入院时瞳
孔大小分成: 单瞳孔散大组 62例 ,双瞳孔散大组 44例。 其中术
前呼吸不规则或停止 10例。 脑疝与钻颅引流时间:单瞳孔散大
组 < 60 min 21例 , 61~ 120 min 30例 ,≥ 120 min 11例 ;双瞳孔
散大组 < 60 min 23例 , 60~ 120 min 15例 ,≥ 120 min 6例。
1. 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即行理发并设计开颅皮瓣 ,在局
麻下先行微创血肿抽吸术 ,根据头 C T定位选择血肿层面最厚
的部位 ,用 Y-LI型颅内粉碎针钻孔进入颅内 ,接引流管并用 20
ml注射器抽吸血肿 ,并转运手术室进行常规开颅手术。 对于血
肿破入脑室内或脑室扩大者改为脑室外引流术。所有患者进行
标准脑外伤大骨瓣开颅和颞肌下减压术 ,术后常规给予脱水
剂 ,神经营养药 ,钙离子阻断剂和保持呼吸畅通等治疗措施。
1. 3 预后评定 全部生存患者随访 3个月~ 3 a,平均 14个月。
疗效评定 (自动出院按死亡统计 )按格拉斯哥预后评分 ( GOS)
标准评定。
2 结果
2. 1 引流量 引流量单瞳孔散大组为 ( 52. 89± 13. 27) ml,双
瞳孔散大组为 ( 59. 03± 9. 45) m l。 两组差异有显著性 ( P <
0. 05) 。
2. 2 瞳孔回缩率 引流后单瞳孔散大组瞳孔缩小 55例
( 88% ) ,双瞳孔放大组缩小 41例 ( 70% ) ,与引流前比较差异有
显著性 (P < 0. 05)。
2. 3 GOS评分比较 引流后 GOS比引流前提高 ( 2. 69±
1. 90)分 (P < 0. 01)。 见表 1。
表 1 106例脑疝患者引流前后 GO S评分比较 [例 (% ) ]
组别 例数 引流前
GO S≤ 5 GOS 6~ 8
引流后
GO S≤ 5 GOS 6~ 8 GOS≥9
单瞳孔散大组 62 17( 27) 45( 73) 5( 8) 20( 32) 37( 60)
双瞳孔散大组 44 27( 62) 17( 38) 19( 43) 18( 41) 7( 16)
2. 4 两组脑疝患者治疗结果 21例双瞳孔散大时间> 60 min
患者的治疗结果:良好 /中残 4例 ,重残 /长期昏迷 5例 ,死亡 12
3925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6年 10月第 6卷第 20期 Chin J Misdiag n, Oct 2006 Vol 6 No.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