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白茅根的研究概况



全 文 :白茅根的研究概况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全 红 周 涛
哈尔滨市普宁医院 方东海 刘晓瑞*
关键词 白茅根 化学成分研究 药理作用研究
 临床应用研究 综述
  白茅根为禾本科植物白茅 Imperata cylindrica
(L.)P.Bcauv.var.major(Nees)C.E.Hubb.的根
茎。始载于《神农本草经》 ,味甘 , 性寒 ,具有凉血止
血 、清热利尿之功。用于治疗吐血 、淋病 、小便不
利 、水肿和黄疸等。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白茅根的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作了许多研究工
作 ,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 笔者就近年来的研究概述
如下:
1 化学成分研究
  近年来国内对白茅根化学成分的研究陆续有
报道。到目前为止已从白茅根的根茎中分离得到
16 个化合物。王明雷等[ 1]根据其理化性质及波谱
分析鉴定了其中 5 个化合物 ,分别为:α-联苯双酯
(Dimethy l 4 , 4 -dimethoxy - 5 , 6 , 5 , 6 -
dimethy lenedio xybiphenyl-2 , 2 -dicarboxylate ,
Ⅰ),对羟基桂皮酸(p -Coumaric acidⅡ), 芦竹素
(Arundoin , Ⅲ), 白茅素(Cylindrin , Ⅳ)和棕榈酸
(Palmitic acid , Ⅴ)。其中化合物(Ⅰ)、(Ⅱ)、(Ⅴ)均
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得。 刘耕陶等[ 2] 报道 , α-
联苯双酯具有显著的降低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
而从白茅根临床用于治疗急慢性肝炎的良好疗效
提出 , α-联苯双酯可能为白茅根治疗肝炎的有效
成分。路金才等[ 3]对白茅根所含主要成分芦竹素
(arundoin)和白茅素(cylidrin)的含量进行了测定 ,
并对不同产地的白茅根加以比较。结果表明 ,湖北
产白茅根含量最高 , 其次为贵州产 ,而天津产印度
白茅根不含有芦竹素和白茅素。
2 药理作用研究
  白茅根的利尿作用与抗菌作用早已被肯
定[ 4] 。于庆海等[ 5] 认为 , 白茅根煎剂对小鼠自发
活动无明显作用 ,对乙醇引起的小鼠自发活动增加
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可能与经典文献报道白茅根解
酒毒的功效相吻合 ,并为其作用提供了一定的现代
药理学依据。白茅根能抑制醋酸引起的相体反应 ,
表明对化学性刺激的疼痛有抑制作用。白茅根煎
剂对小鼠利尿作用明显 ,可能与含钾有关。吕世静
等[ 6]观察了白茅根对实验小鼠巨噬细胞吞噬功能 、
脾细胞产生滴血抗体能力 、TH细胞和白细胞介
素-2产生等免疫功能的影响 , 探讨了白茅根对免疫
调控的作用。认为白茅根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
吞噬功能有加强效应 ,提出有增强机体的非特异性
免疫作用 。还能使 TH细胞的百分数明显增加 , 并
能显著提高 IL-2 的水平。临床上用白茅根治疗
急性肝炎效果显著 , 可能与提高 TH细胞数和促进
IL-2 的产生有关。
3 临床应用研究
3.1 治疗肝炎 临床关于应用白茅根治疗肝病的
报道很多 。魏中海[ 7]应用白茅根煎剂(白茅根 、茯
苓 、茵陈蒿 、炙黄芪 、甘草等)治疗乙型肝炎表面抗
原(HBsAg)阳性 31例 , 6 例用药后 30 天 HBsAg 滴
液显著下降 , 15 例 60 天后 HBsAg 转为阴性 , 4 例
90 天后 HBsAg 转为阴性 ,总共有 11 例半年后复查
HBsAg为阴性 , 6 例无变化 , 有 6 例下降后又有回
升。治愈率为 35%,好转率为 45.2%,总有效率为
80.7%。耿振江等[ 8]应用三根汤(白茅根 、山楂根
各 30g ,六月雪根 60g)治疗急性黄疸性肝炎 31 例 ,
连续服药 10 天为 1 疗程 , 服药后黄疸均有显著消
退 ,食欲渐增 ,肝区压痛 、畏寒消失 , 其中治疗 1 个
月诸证消失者 13 例 , 2 个月 10 例 , 3 个月 8 例 , 总
有效率为 100%。郭玉刚等[ 9]应用白茅根汤(白茅
根 、丹参 、车前草各 20g , 柴胡 、薏苡仁各 15g , 郁金 、
赤芍 、炒枳壳 、大黄炭各 10g ,杏仁 6g)治疗甲型肝
炎200 例 , 188 例分别于治疗后 2 ~ 6 周症状及体
征消失 , 肝功能恢复正常 , SGPT 大部分在治疗 3
周内恢复正常 , 治愈率占 94%。曾力昆[ 10] 应用大
剂量鲜白茅根治疗肝硬化腹水 3 例 ,疗效颇佳。
3.2 急慢性肾炎 刘加宽[ 11]应用白茅根汤(白茅
*哈尔滨师范大学
收稿日期:1998-12-16
60          
     中 医 药 学 报
ACTA CHINESE M EDICINE AND PHARMACOLOGY
           
1999年 第 1期
根800g , 白糖20g ,加水煎汁 1000ml)治疗急性肾炎
4 0 例 , 1 年后 治愈 3 2 例(8 0 %), 显效 5 例
(12.5%), 好转 2 例(5%), 无效 1 例(2.5%),总有
效率为 97.5%。杨宏志等[ 12] 应用大剂量白茅根
治疗急性肾炎 30 例 , 效果理想。按辨证与辨病相
结合原则为二期用药 , 即急性水肿期与水肿消退
期 ,结果治愈 28例 , 好转 2 例 , 6 个月后随访 20 例
复发 3例 , 消肿时间平均 10 天。胡克杰等[ 13]应用
以白茅根为主的煎剂治疗急性肾炎 46 例 , 1 个月
内临床治愈 27 例 , 有效率为 58.7%;1 个月以上 , 2
个月以内治愈 11 例 , 占 23.8%;显效 4 例 ,占 7%,
临床治愈率为 82.5%。徐东兰[ 14] 应用白茅根与
鹿角胶为基本方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 42 例 , 效果
显著 ,对气虚或脾虚下陷者加补中益气汤;阴虚者
加熟地黄 、五味子 、阿胶;阳虚畏寒者加补骨脂;湿
热重者加滑石 、鱼腥草 , 经治 1 个月后显效 21 例 ,
有效 16 例 , 无效 5 例。 康长明[ 15] 应用白茅根与
ATP联用 , 治疗功能性水肿 , 取得较好的疗效。 有
重用白茅根随证加减治疗肾炎蛋白尿及特发性水
肿的报道[ 25] 。
3.3 治疗淋证及血尿 刘汉兴[ 16] 应用白茅通淋
汤(白茅根 、金钱草各 30g , 扁蓄 、滑石 、瞿麦各 15g ,
木通 、栀子 、黄柏 、连翘 、香附各 10g , 车前子 12g , 甘
草 3 g)治疗 淋证 5 1 例 , 服 药 4 剂有 效率 为
96.80%。田桂丽等[ 17]应用大剂量白茅根治疗顽
固性血尿 100 例 , 全部病例均给予白茅根 100g 水
煎 ,分早晚空腹服用 , 15 天为 1 疗程 , 其中 7 天治
愈 66 例 , 15 天治愈 87 例。高伟[ 18]应用茅藕血余
煎液(白茅根 100g ,藕节 150g ,血余炭 6g)治愈血尿
患者 34 例 ,其中男性 22例 , 女性 12 例;年龄最小 4
岁 ,最大 55 岁;病程最长为 5 年 , 最短为 1.5d;服
药剂数量少为 2剂 , 最多为 28 剂。孙胜菲[ 19]采用
白茅根伍仙鹤草治疗 1 例间断血尿 ,疗效满意。 吴
志华[ 20]应用金钱茅根汤治疗泌尿系结石(石淋)
429 例 , 取得满意疗效。
3.4 治疗儿科疾病 吴雪玲[ 21]应用茅根蝉苓汤
(白茅根 、赤小豆 、玉米须 、连翘 、茯苓 、山药各 10g ,
车前子 6g ,蝉蜕 、甘草各 3g)治疗小儿急性肾炎 32
例 ,治愈 21 例(65.6%), 好转 10 例(31.1%),总有
效率 96.9%。 李英鸾[ 22] 应用白茅汤(鲜白茅根
30g ,百部 、旋覆花 、竹茹 、半夏 、桔梗 、前胡各 6g , 代
赫石 20g ,甘草 3g)加减治疗百日咳 100 例 , 显效 40
例 ,有效 55 例 ,无效 5 例 ,总有效率 95%。
  此外 ,白茅根在临床中的用途报道甚多 , 如用
于过敏性紫癜的治疗[ 22 , 25] , 在眼科热病中的应
用[ 23]如巩膜炎 , 酒精中毒性弱视 、玻璃体出血等报
道很多[ 25] 。文献中也有白茅根能以药护药的报
道[ 24] 。
4 小结
  对白茅根的基础与临床应用研究证实了白茅
根可靠的药效。药理研究证实具有利尿与抗菌作
用及增强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作用。临床用于治
疗急慢性肝炎 、肝硬化 、急慢性肾炎 、血尿及蛋白
尿 、过敏性紫癜及眼科疾病等 。白茅根资源广泛 ,
药效稳定可靠 ,具有很大的开发利用前景 , 有待进
行深入的研究。
5 参考文献
1 王明雷 ,等.白茅根化学成分的研究.中国药物化学杂
志 , 1996 , 6(3):192~ 193
2 刘耕陶 ,等.联苯双酯 、二苯乙烯 、五仁醇及灵芝对小
鼠实验性肝损伤保护作用的比较.药学学报 , 1979 , 14
(10):598
3 路金才 ,等.白茅根中芦竹素和白茅素的含量测定.沈
阳药科大学学报 , 1996 , 13(4):290~ 291
4 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1977 , 721~ 723
5 于庆海 ,等.白茅根药理研究.中药材 , 1995 , 18(2):88
6 吕世静 ,等.白茅根对 IL-2和 T 细胞亚群变化的调
节作用.中国中药杂志 , 1996 , 21(8):488~ 489
7 魏中海.白茅根煎剂治疗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的临
床疗效观察.中医药研究 , 1992 ,(4):30
8 耿振江 ,等.三根汤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 31 例.河北
中医 , 1994 , 16(2):39
9 郭玉刚 ,等.白茅根汤治疗甲型肝炎 200例.新中医 ,
1996 ,(5):47
10 曾立昆.大剂鲜白茅根治疗肝硬化腹水.浙江中医杂
志 , 1993 , 28(9):415
11 刘加宽.白茅根汤治疗急性肾炎 40例.安徽中医学
院学报 , 1994 , 13(3):27
12 杨宏志 ,等.大剂量茅根为主配方治疗急性肾炎.广
州医药 , 1993 , 24(3):23
13 胡克杰 ,等.清热利湿活血抗敏法治疗急性肾炎 46
例.黑龙江中医药 , 1995 ,(1):17
14 徐东兰.白茅根 、鹿角胶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 42例.
61
       
1999年 第 1期   
     中 医 药 学 报
ACTA CHINESE MEDICINE AND PHARMACOLOGY
            
中医药治疗再障进况概略
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姜长玲 薄红 郭劲松
  近 30 年来 ,随着对再障中医发病机理认识的
日趋统一 ,其中医辨证治疗亦逐渐规范化 、客观化 ,
疗效逐渐提高。笔者将近几年积累资料作一概述 ,
供临床参考。
1 辨证治疗
  60 年代 , 根据再障病人临床症状如:头晕 、气
短 、乏力 、面色口唇及爪甲苍白 、舌淡 、脉细或弱等
气血虚弱表现 , 多以气血辨证 , 分为气虚 、血虚 、气
血两虚三型 ,常用方剂为补中益气汤 、当归补血汤 、
八珍汤等 ,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 开辟了中医治疗新
途径。继后在气血辨证的基础上增加了心脾辨证 ,
多以补益心脾为主 ,施以归脾汤等方药治疗;70 年
代发现补气养血或补益心脾之法 ,远不能概括再障
的全部临床见证 , 出现了补肾及补肝肾的治疗方
法 ,当时大致分为[ 1] :(1)肾阴虚型:采用滋补肾阴
之法 , 予以六味地黄丸 、左归丸 、大菟丝子饮 、生髓
补血Ⅰ号方等治疗。(2)肾阳虚证:治以温补肾阳 ,
予以金匮肾气丸 、右归饮 、生髓补血Ⅱ号方 、补肾助
阳方等。(3)肾阴阳两虚证 ,使用补肾阴阳之法 , 补
肾阴与补肾阳方剂合用之。(4)肝肾阴虚证:以滋
补肝肾 , 予杞菊地黄汤 、归芍地黄汤 、一贯煎等。
(5)脾肾阳虚证:以温补脾肾 , 予十四味建中汤 、金
匮肾气丸合四君子汤等。 80 年代以来 , 又逐渐认
识慢性再障的中医分型形式上复杂 ,内容上重叠 ,
随着对再障发病机理的深入研究 ,人为病机关键是
肾虚 , 60 年代的益气养血 、补益心脾的方法 , 疗效
较低 ,因此 80年代以来 , 几乎均以补肾为主 , 或兼
补脾 、补肝或兼补气血或兼清热解毒 、或兼活血化
瘀。病机关键为肾虚 , 其本质为精髓枯竭无以生
血 ,而至血虚。治疗大法应以补肾填精为主 , 临床
分为肾阴虚型 、肾阳虚型 、肾阴阳两虚型[ 1 ~ 4] 。 近
年来 , 补肾为主治疗慢性再障的方法已被广泛应
用。另外活血化瘀法治疗再障[ 6] , 均取得了前所未
有的疗效。
2 中医药治疗慢性再障的疗效
  近 30 年来 , 随着治疗方法的不断改进 ,疗效逐
步提高。据统计四种主要治疗方法的有效率依次
为:双补气血组为 48%, 健脾养血组为 50%, 滋阴
补肾组为 62.5%,温补肾阳组为 75%,后两者均为
补肾组 , 有效率均较前两组为优 , 且温补肾阳法有
效率高于滋补肾阴法。有人[ 8]对 215 例再障患者
的生存率及远期疗效进行观察 ,总结补肾中药治疗
  云南医药 , 1992 , 13(4):207
15 康长明.白茅根与 ATP联用.实用中西医结合
杂志 , 1992 , 5(8):486
16 刘汉兴.白茅通淋汤治疗淋证 51 例.陕西中
医 , 1992 , 13(11):510
17 田桂丽 ,等.大剂量白茅根治疗顽固性血尿.中
华肾脏病杂志 , 1992 , 8(4):252
18 高伟.茅藕血余煎液治疗尿血的体会.中国药
学杂志 , 1993 , 28(5):293
19 孙胜菲.白茅根任仙鹤草治血尿.长春中医学
院学报 , 1996 , 12(3):42
20 吴志华.金钱茅根汤治疗泌尿系结石 429 例.
广西中医药 , 1995 , 18(6):8
21 吴雪玲.茅根蝉苓汤治疗小儿急性肾炎 32 例.
湖南中医杂志 , 1998 , 14(2):38
22 吕自翠 ,等.五根汤治疗过敏性紫癜 30 例.山
东中医杂志 , 1994 , 13(5):203
23 张燕萍.白茅根在眼科热病中的应用.贵阳中
医学院学报 , 1996 , 18(2):50
24 黄红良.白茅根能以药护药.中药材 , 1992 , 15
(6):9
25 阳立.白茅根临床应用体会.浙江中医杂志 ,
1995 , 30(2):86~ 87
收稿日期:1998-11-10
62          
     中 医 药 学 报
ACTA CHINESE M EDICINE AND PHARMACOLOGY
           
1999年 第 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