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濒危兰科植物独蒜兰的快繁技术研究



全 文 :书濒危兰科植物独蒜兰的快繁技术研究
 收稿日期:2012-11-21
 基金项目:陕西省科技计划项目(2011k01-21),陕西省科学院重点项目(2011-k03),西安市科技项目(NC1115-1)。
 作者简介:张燕(1979-),女,硕士,助理研究员,从事珍稀濒危植物保护研究。
张 燕,黎 斌,祁 桦,李思锋
(陕西省西安植物园,陕西 西安 710061)
摘 要:对独蒜兰的离体快速繁殖技术进行了研究。以独蒜兰种子及种子萌发的无菌苗的原球茎、叶片为外
植体,诱导产生无菌苗。结果表明:独蒜兰种胚萌发最适培养基为1/2MS+6-BA(0.1mg/l)+ NAA(1.0
mg/l)+活性炭2g/l,6-BA、KT有抑制衰老的作用,能促进独蒜兰原球茎直接分化成苗。组培苗的原球茎
经切割后在诱导培养基上培养,可产生增殖分化,形成丛芽。原球茎诱导的最适培养基为1/2MS+6-BA
(5.0mg/l)+NAA(0.2mg/l),增值倍数为2.71。以叶片为外植体,未获得组培苗。在独蒜兰组培快繁研究
中,以种子为外植体生产组培苗是最好的方法。
关键词:独蒜兰;无菌萌发;种胚发育;快速繁殖
   独 蒜 兰 (Pleione bulbocodioides (Franch)
Rolfe)是兰科独蒜兰属植物,在我国多个省份均有
分布[1]。同时,独蒜兰也是生药山慈菇的基原植
物,其球茎入药,具有清热解毒、化痰散结的功效,
近年来因抗癌作用而受到日益关注[2]。其花色鲜
艳,适宜盆栽和悬挂栽培,是一种优良的园林及盆
栽观赏植物。由于人类长期的滥采乱挖和兰花赖
以生存环境的不断恶化,再加上自身繁殖速度极其
缓慢,其野生资源已面临枯竭而成濒危物种。
在自然状态下,独蒜兰种子由于自身不透水、
不透气等原因,野外繁殖非常困难,一般采用分株
法进行繁殖,但繁殖速度缓慢,其野生资源已濒临
枯竭。采用组培快繁技术能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
的植株,从而使这一野生花卉资源得以开发利用,
丰富现有的花卉种类和数量。特别是种子培养对
独蒜兰的进一步育种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有少量关于独蒜兰组织培养方面的报
道,陈之林等人对白花独蒜兰进行了组培快繁研
究,以种子和原球茎为外植体成功获得了组培
苗[3]。黄成林等选用独蒜兰的种子和假鳞茎为外
植体进行组培,认为独蒜兰组织培养最好选用种
子萌发的幼芽体进行,6-BA 2mg/l最适合外
植体为种子萌发的芽的增殖[4]。李洪林等以独蒜
兰假鳞茎为外植体,通过增殖继代培养获得了无
菌苗[5]。吴丽芳等人以滇独蒜兰的不同部位为外
植体进行组织培养方法的研究,结果表明,以种子
为外植体最佳,以叶片和鳞茎为外植体,均未获得
组培苗[6]。于晓娟等人以毛唇独蒜兰的原球茎块
作为外植体进行快速繁殖研究,诱导出了丛生
芽[7]。屈云慧等人以二叶独蒜兰的种子为外植体
成功获得了组培苗[8]。易瑾等人利用疣鞘独蒜兰
和岩生独蒜兰的种子成功获得了组培苗[9]。
研究以独蒜兰种子和组培苗的原球茎、叶片
为外植体,进行独蒜兰的种子繁殖、原球茎的增殖
与分化等组织培养技术研究,为建立和完善独蒜
兰的人工繁育技术提供科学依据,为开展胚萌发
研究和杂交育种奠定了实践基础,为独蒜兰的可
持续利用奠定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植物材料
独蒜兰蒴果采自陕西省洋县华阳镇山王庙。
以独蒜兰种子及其种子萌发无菌苗的原球茎
和叶片作为外植体。
1.2 外植体灭菌方法
首先用流水冲洗蒴果约30min,将蒴果表面
刷洗干净后用蒸馏水冲洗2-3遍,然后在超净工
作台上用75%的酒精消毒1min,用无菌水冲洗
干净,然后用10%NaClO溶液消毒10min,无菌
水冲洗4-6次。将蒴果置于灭菌滤纸上吸干水
分,用解剖刀切开蒴果,用镊子夹取蒴果外壳,将
粉末状的种子轻轻抖落到培养基表面。
1.3 培养条件
1.3.1 培养基 种子萌发培养基:①MS+
NAA(1.0 mg/l);②1/2 MS + NAA(1.0
mg/l);③1/5MS+NAA(1.0mg/l);④6-BA
·75·2013(3) 陕 西 农 业 科 学
书(0.1mg/l)+活性炭2g/l;⑤6- BA(0.1
mg/l)+NAA(1.0mg/l)+活性炭2g/l;⑥6-
BA(0.2mg/l)+ NAA(1.0mg/l)+活性炭2
g/l;⑦KT(0.1mg/l)+活性炭2g/l;⑧KT
(0.1mg/l)+ NAA(1.0mg/l)+活性炭2g/l;
⑨KT(0.2mg/l)+NAA(1.0mg/l)+活性炭
2g/l;⑩ 西 红 柿 汁 10% (v/v)+ NAA
(1.0mg/l);○11马铃薯泥(50g/l)+ NAA(1.0
mg/l);○12香蕉泥(50g/l)+ NAA(1.0mg/l);
○13胰蛋白胨(2g/l)+NAA(1.0mg/l)。
原球茎、叶片诱导培养基:○14 6-BA (1.0
mg/l)+NAA(0.2mg/l);○15 6-BA(2.0mg/l)
+NAA 0.2(mg/l);○16 6-BA(5.0mg/l)+
NAA(0.2mg/l);○17 NAA(1.0mg/l)+GA3
(1.0 mg/l);○18 NAA (1.0 mg/l)+ KT
(1.0mg/l);○19 NAA(1.0mg/l)+6-BA(1.0
mg/l)。
以上培养基除特殊注明外,均以1/2MS为基
本培养基,其中均添加蔗糖30g/l和琼脂粉6
g/l。培养基高温灭菌前调pH值至5.4,121℃下
灭菌15min,每种处理设4个重复。
1.3.2 培养条件 材料置于光强2 000-2 500
1x,光周期16h/8h,温度25℃±2℃条件下培养。
1.4 种胚的显微观察
剩余种子在10倍显微镜下(Nikon ECLIPSE
55i)观察种子发育情况,每个蒴果观察20个视
野。观察种子胚发育状况,统计发育数据,以有胚
率表示,结果取平均值,有胚率=(有胚的种子数/
总种子数)×100%。
2 结果
2.1 种子的无菌萌发
2.1.1 种子的形态观察 将独蒜兰种子灭菌处
理后分别接种到不同的萌发培养基上,显微镜下
观察到独蒜兰种子细小,呈纺锤形,结构简单,由
1层透明的种皮和1个种胚组成,无胚乳。部分
种子可观察到残留的胚柄。种子的有胚率
为88.06%。
2.1.2 种胚萌发过程的观察 野外采集的种子
接种到1-3号培养基的种子,种子大部分均萌动
膨大,形成淡黄色的原球茎,其中有少量原球茎分
化出苗,以原球茎出苗的效果比较,2号培养基效
果出苗最多,1号其次,3号最少。说明,独蒜兰种
子的无菌萌发受培养基中无机盐浓度的影响,1/2
MS基本培养基适合独蒜兰种子的无菌萌发。
在4-9号培养基上,接种60d后,种子颜色
由淡黄色开始转为绿色,接种约90d后,种子的
萌发效果很好,开始形成淡绿色的原球茎,并发育
成绿色原球茎。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大部分原
球茎上将陆续分化出小苗。其中在4-6号培养
基上,5、6号培养基上种子的萌发率比4号高,但
5、6号培养基相差不大,小苗的生长速度也较快。
而在7-9号培养基上的差异不明显,小苗的生长
速度也较4-6号培养基上要慢。实验结果表明,
细胞分裂素的加入有助于独蒜兰种子的萌发,6-
BA比KT的效果要好,活性炭的加入有助于防
止褐化。
在10-13号培养基中分别添加了不同的有
机物,种子大部分均能萌动,形成的原球茎也较
大,其中,尤以10号和12号培养基上萌动的种胚
数量多。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大部分原球体均
逐渐褐化死亡。其中10号培养基上可以观察到
个别原球茎发生了芽的分化,所形成的芽较粗壮。
这表明有机物的添加能够促进种子的萌动,且形
成的原球茎个体较大,但对原球茎的进一步分化
成苗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表1 独蒜兰种子在不同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
培养基
编号
原球茎形成情况(90d) 原球茎生长状况(120d)
① 原球茎颗粒较大,淡黄色 极个别原球茎分化出芽,淡黄色的原球体有褐化
② 原球茎颗粒较大,淡黄色 部分转绿分化,少部分原球茎褐化死亡
③ 原球茎颗粒较大,淡黄色,有褐化 少部分转绿分化,部分原球茎褐化死亡
④ 原球茎绿色,较小 原球茎与淡绿色胚共存,萌发率接近50%
⑤ 原球茎颗粒小,较整齐,绿色,有部分已分化出苗 原球茎颗粒较整齐,饱满,萌发率达60%左右
⑥ 原球茎颗粒较整齐饱满,绿色,有少部分已分化出苗 出芽速度最快,小苗较粗壮,萌发率超过60%
⑦ 原球茎绿色,少部分已分化出苗 萌发率达40%左右
⑧ 原球茎绿色,有部分已分化出苗 萌发率接近50%
⑨ 原球茎转绿,颗粒较整齐 萌发率接近50%
⑩ 原球茎颗粒较大,淡黄色 多数愈伤组织褐化死亡,有个别转绿分化,小苗生长粗壮
○11 原球茎颗粒较大,淡黄色 愈伤组织均褐化死亡
○12 原球茎颗粒较大,淡黄色 愈伤组织均褐化死亡
○13 原球茎颗粒较大,淡黄色有褐化 愈伤组织均褐化死亡
·85· 陕 西 农 业 科 学 2013(3)
书2.2 原球茎的诱导
将种子无菌萌发产生的原球茎纵切,分别接
种到14-19号诱导培养基上(见表2)。培养50
天后,所有的原球茎块都有愈伤组织的产生,并有
芽的分化,其中19号培养基上诱导率较小,形成
的愈伤组织数量少,但其增殖倍数较高,达3倍;
外植体在 16 号培养基上的诱导率最高达
54.84%,增殖倍数达2.71,而且在生长的过程中
基本没有失绿及死亡现象发生,而在其他的培养
基上也能诱导出苗,但诱导率及增殖倍数均较低,
且有的生长状况不好,最佳培养基为16号。实验
结果表明,高浓度的细胞分裂素有助于外植体的
诱导和增殖,这一点与吴丽芳等人报道的结果
相同[6]。
表2 不同激素浓度对独蒜兰试管苗原球茎增殖分化的影响
培养基编号
激素浓度(mg/l)
GA3 KT  6-BA  NAA
诱导率
(%)
增殖倍数
○14 -- -- 1.0  0.2  44.44  1.33
○15 -- -- 2.0  0.2  43.48  1.40
○16 -- -- 5.0  0.2  54.84  2.71
○17  1.0 -- -- 1.0  54.55  1.67
○18 -- 1.0 -- 1.0  28.57  1.75
○19 -- -- 1.0  1.0  14.29  3
2.3 叶片的诱导
将无菌苗的叶片切割为长度在0.5cm左右
接种在叶诱导培养基上,无论在添加激素和未添
加激素的培养基上,均无任何长势,随着培养时间
的延长,叶片逐渐失绿褐化死亡,笔者实验诱导独
蒜兰组培苗的叶片未获得成功。
3 讨论
(1)在独蒜兰组培快繁研究中,不同的外植体
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以种子为外植体生产组培
苗是最好的方法[6,10]。而无菌苗的叶片和原球茎
诱导增殖的能力差异很大,且由原球茎诱导出苗
需要培养基维持较高浓度的细胞分裂素。
(2)实验结果表明,植物生长调节剂能影响独
蒜兰种子的萌发过程,6-BA、KT可有效地抑
制衰老,对独蒜兰原球茎的形成和分化具有良好
的促进作用,细胞分裂素的加入大大加快了个体
发生和形态建成的速度,培养基中活性炭的加入
有助于防止褐化的产生。
(3)在原球茎诱导过程中,在不添加外源激素
时,培养基上没有原球茎的增殖和分化,表明外源
激素在诱导原球茎的增殖和分化过程中起到决定
性的作用。高浓度的细胞分裂素有助于原球茎的
诱导和增殖,这一点与吴丽芳等人报道的结果相
同[6]。在原球茎诱导培养基中只加入生长素
(NAA),而未加入细胞分裂素,原球茎可以诱导
出愈伤组织,但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愈伤组织逐
渐失绿褐化死亡,未见进一步的分化,说明NAA
对独蒜兰芽的分化和生长具有抑制作用,这一结
果与黄成林等的研究相同[4]。
4 结论
通过研究不同激素对独蒜兰种子萌发的影
响,对独蒜兰进行快速繁殖,简单易行,为这一野
生花卉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了技术支持。同
时为开展杂交育种,创造和利用野生花卉新品种
具有重要意义。
参 考 文 献:
[1] 陈心启,吉占和.中国兰花全书[M].北京:中国林业
出版社,1998,145-15.
[2] 白莉.生药山慈菇成分研究(2)[J].国外医学中医中
药分册.1997,19(6):49-50.
[3] 陈之林,叶秀麟,梁承邺,段俊.白花独蒜兰的组织
培养和快速繁殖[J].植物生理学通讯,2004,40
(4):455.
[4] 黄成林,项艳,吴泽民等.独蒜兰快繁技术的研究
[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4,31(1):100-103.
[5] 李洪林,付志惠,杨波.独蒜兰的离体快速繁殖[J].
植物生理学通讯,2005,41(5):632.
[6] 吴丽芳,张素芳,杨春梅等.滇独蒜兰的组织培养研
究[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05,20(5):749-752.
[7] 于晓娟,纳海燕,胡晓丽,魏兴强等.毛唇独蒜兰的
离体快速繁殖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版),2007,44(4):891-894.
[8] 屈云慧,李进昆,张婷等.野生花卉二叶独蒜兰的离
体培养与快速繁殖[J].植物生理学通讯,2008,44
(2):309.
[9] 易瑾,龙春林,程治英.疣鞘独蒜兰和岩生独蒜兰的
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J].植物生理学通讯,2008,44
(3):533-534.
[10] 祝鹏芳,陈长卿.中国兰的无菌播种与茎尖培养
[J].北方园艺,1997,(1):47-48.
·95·张 燕等:濒危兰科植物独蒜兰的快繁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