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栽培密度和深度对一叶兰生长的影响



全 文 :北方园艺2012(20):41~43 植物·园林花卉·
第一作者简介:邱崇洋(1980-),男,江西赣州人,硕士,研究方向为
生物统计。E-mail:qiuchongyang80@yahoo.com.cn.
责任作者:郭和蓉(1964-),女,湖北天门人,硕士,副教授,现主要
从事草坪与园艺植物营养与管理方面的研究工作。E-mail:guo-
herong@scau.edu.cn.
基金项目:国家‘948’资助项目(2008-Z19)。
收稿日期:2012-06-06
栽培密度和深度对一叶兰生长的影响
邱 崇 洋1,2,高   敏3,曾 瑞 珍3,张 志 胜3,郭 和 蓉3
(1.江西理工大学 应用科学学院,江西 赣州341000;2.华南农业大学 信息学院,广东 广州510642;3.华南农业大学 农学院,广东 广州510642)
  摘 要:以一叶兰为试材,采用大田试验的方法,研究栽植行距、株距、深度3个因素9个处理
对一叶兰生长性状的影响,以提高一叶兰的产业化生产,寻找一叶兰合理栽培的密度和深度。结
果表明:不同栽培密度和深度会对青叶一叶兰的生长产生影响,当以行距、株距、深度为40、30、
6cm栽培时,一叶兰生长的最好。
关键词:一叶兰;密度;深度;生长性状
中图分类号:S 68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009(2012)20-0041-03
  一叶兰(Aspidistra elatior Blume)为百合科蜘蛛抱
蛋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广泛分布于亚热带地区[1]。我国
盆栽一叶兰有长久的历史,各地栽培普遍,是室内和地
铁绿化的最佳种类,无论单独摆放,还是成行排放,都很
美观大方,是室内理想的盆栽观叶植物[3-5],近年来,随着
人们对一叶兰研究的深入和需求量的增大,急需解决人
工栽培中存在的技术问题[6-9]。但是目前,关于一叶兰
栽培管理方面的研究报道较少,该试验就栽培密度和深
度对一叶兰生长性状的影响和养分需求进行了研究,以
期为改善一叶兰的生长环境、提高栽培技术以及提高一
   
叶兰切叶的品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于2008年4~12月在广东省河源市东源县船
塘镇老围村进行。试验土壤中有机质含量26.30g/kg,
有效磷含量68.13mg/kg,有效钾含量192mg/kg,碱解
氮含量为197.13mg/kg,土壤pH 5.13。
1.2 试验材料
试验材料为一叶兰(Aspidistra elatior Blume)。
1.3 试验方法
采用大田试验,进行栽培模式(密度和深度)试验,
设栽植深度、行距、株距3因素3水平正交设计(表1),9
个处理,3次重复,共27个小区(S小区=9.6m2=8m×
1.2m)。栽植深度设为3个水平,分别为2、4、6cm;行
距设为3个水平,分别为20、30、40cm;株距设为3个水
平,分别为 20、30、40cm。其中遮光度 1 层为
70.5%。

 
  虫害:猿叶甲、黄曲条跳甲和菜青虫,此类成虫和幼
虫皆日夜食取菜叶和花蕾,致使菜叶千疮百孔,严重时
吃成网状,仅留叶脉。可选用48%乐斯本乳油1 000倍
液,或5%锐劲特悬浮剂2 000倍液,或2.5%敌杀死乳
油3 000倍液等。蚜虫以成虫和幼虫在菜叶上刺吸汁
液,造成叶片卷缩变形,植株生长不良,以致减产。对菜
蚜设黄板,首选诱蚜药为50%抗蚜威2 000~3 000倍液
或者10%吡虫啉可湿粉1 000~2 000倍液等。菜螟,以
幼虫钻蛀、取食幼苗心叶和花蕾,并吐丝结网,受害苗因
生长点被破坏而停止生长,甚至萎蔫死亡,不仅造成缺
苗,而且其老龄虫还能钻蛀茎髓和根部,传播软腐病,导
致菜株腐烂。选21%灭杀毙乳油、20%氰戊菊酯乳油和
20%灭扫利乳油各6 000倍液等。
5 适时采收
采收时期:芥蓝采收的标准是“齐口花”,即菜薹顶
部与基叶长平,并有1~2个花蕾开花时为采收适期,若
采收过早产量低,采收过晚则纤维增多品质下降。
采收方法:用1%高锰酸钾水消毒小刀的轻轻割取
采收芥蓝,切口要斜切,以免伤口积水发生软腐病。收
获主茎时基部需保留4~5片真叶,以利于侧枝的形成
和生长,增加产量。
参考文献
[1] 王冬梅,陈深,王庆彪,等.一个支持芥蓝起源于中国的分子证据[J].
中国蔬菜,2011(16):15-19.
[2] 孙勃,方莉,刘娜,等.芥蓝不同器官主要营养成分分析[J].园艺学
报,2011,38(3):541-548.
14
·园林花卉·植物 北方园艺2012(20):41~43
  表1 三因素三水平正交实验
试验处理 栽植行距/cm 栽植株距/cm 栽植深度/cm
T1  20  20  2
T2  30  30  2
T3  40  40  2
T4  20  30  4
T5  30  40  4
T6  40  20  4
T7  20  40  6
T8  30  20  6
T9  40  30  6
1.4 项目测定
测定时间为2008年6月22日、9月23日、12月5
日,每个小区测10株。
1.4.1 营养生长指标的测定 叶片数量:数植株叶片的
数量。叶片长:用直尺测量最大片叶基部到叶尖的距
离。叶片宽:用直尺测量最大片叶最宽处的距离。株
高:用直尺测量土壤表面到植株叶尖的高度。
1.4.2 叶片叶绿素含量SPAD值的测定 用叶绿素计
SPAD-502测定,每片叶3次重复。
2 结果与分析
不同栽植行距、株距和深度影响-叶兰植株的生
长。一叶兰的不同栽植行距、株距和深度直接影响其光
合叶面积的大小和植株个体的水肥供应,从而影响产量
与品质。因此,合理的栽植行距、株距和深度是一叶兰
栽培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栽植过密易徒长,商品性差;
而栽植过稀则导致总产量不高。叶片数、叶片长、叶片
宽、株高等是衡量一叶兰品质的很重要的形态指标。
2.1 对叶片数的影响
叶片数的增加属于营养生长范畴,是植株生长更新
复壮的主要形式。由表2可知,叶片数总体呈上升趋
势,在6和9月,不同栽培密度和深度间叶片数差异不显
著,但在12月,处理3的叶片数最多。可见,不同栽培密
度和深度对青叶一叶兰前期叶片数影响不显著,但在后
期却有显著性差异,这可能是因为在生长前期,植株较
小,占用空间不大,到了后期,个体间竞争加剧,栽培密
   表2 栽植密度和深度对青叶一叶兰叶片数的影响
处理
不同时间的叶片数/片
2008.6.22  2008.9.13  2008.12.5
T1  1.70±0.26a 2.10±0.20a 3.33±0.11ab
T2  1.77±0.32a 2.13±0.11a 3.37±0.55ab
T3  1.67±0.32a 2.17±0.40a 3.80±0.17a
T4  1.63±0.23a 2.13±0.15a 3.50±0.36ab
T5  1.57±0.57a 2.00±0.00a 3.19±0.32ab
T6  1.53±0.57a 2.00±0.20a 3.00±0.62b
T7  1.47±0.11a 1.97±0.15a 2.97±0.25b
T8  1.63±0.37a 2.10±0.10a 3.02±0.36b
T9  1.63±0.37a 2.20±0.17a 3.27±0.41ab
  注:表中数据为3次重复的平均值,“±”后数据为3次重复的标准误(SE),同一
时间数据后标有相同字母表示差异不显著(P≥0.05)。下同。
度合理的处理3(栽植行距、株距、深度分别为40、40、
2cm)叶片数最多。
2.2 对叶片长的影响
叶片长是切叶的重要指标之一。叶片长只有超过
一定的长度才能作为切片在市场流通。不同栽培密度
和深度对青叶一叶兰叶片长的影响显著(表3)。由表3
可知,处理9从栽植初期到后期一直保持着优势。对于
叶片长来说,处理9(栽植行距、株距、深度分别为40、30、
6cm)为青叶一叶兰合适的栽培密度和深度。
表3 栽植密度和深度对青叶一叶兰叶片长的影响
处理
不同时间的叶片长/cm
2008.6.22  2008.9.13  2008.12.5
T1  21.73±2.02ab  30.08±1.70ab  31.42±2.31ab
T2  20.37±2.35b 27.67±2.10b 29.16±1.53b
T3  20.07±0.77b 29.96±2.39ab  30.61±2.04b
T4  20.80±2.10ab  28.81±1.44ab  30.11±1.02b
T5  22.97±1.20ab  32.18±1.91a 32.37±2.83ab
T6  22.13±1.84ab  30.65±0.52ab  31.70±1.42ab
T7  21.90±0.88ab  31.02±1.02ab  32.14±1.38ab
T8  22.20±0.43ab  30.52±2.27ab  31.88±0.96ab
T9  24.27±2.92a 32.04±1.60a 34.19±1.13a
2.3 对叶片宽的影响
由表4可知,不同栽培密度和深度对青叶一叶兰叶
片宽的影响明显,在6月,处理9表现最好;9月以后,处
理5表现最好。由此可见,不同栽培密度和深度对植株
的叶片宽影响亦显著,最合适栽培密度和深度为加深移
栽深度和适中密度的处理5(栽植行距、株距、深度分别
为30、40、4cm)。
表4 栽植密度和深度对青叶一叶兰叶片宽的影响
处理
不同时间的叶片宽/cm
2008.6.22  2008.9.13  2008.12.5
T1  7.03±0.47ab  7.91±0.35abcd  8.03±0.25bc
T2  6.87±0.68b 7.24±0.28d 7.70±0.19c
T3  6.87±0.20b 7.65±0.08cd  7.85±0.21bc
T4  6.90±0.72b 7.75±0.61bcd  7.90±0.35bc
T5  7.60±0.20ab  8.52±0.30a 8.62±0.20a
T6  7.27±0.49ab  7.94±0.62abc  8.12±0.35bc
T7  7.27±0.20ab  8.08±0.08abc  8.15±0.09bc
T8  7.30±0.10ab  8.19±0.40abc  8.26±0.17ab
T9  7.83±0.51a 8.45±0.25ab  8.58±0.20a
2.4 对株高的影响
由表5可知,不同栽培密度和深度对青叶一叶兰的
株高产生影响。植株株高在6月处理9与处理1、2之间
有显著性差异,9月各处理之间株高没有显著性差异,到
12月,处理9的植株株高与处理2、3和4之间有显著性
差异。试验表明,在不同栽培密度和深度下,处理9(栽
植行距、株距、深度分别为40、30、6cm)加深种植深度和
适中的密度下植株生长最好。
24
北方园艺2012(20):41~43 植物·园林花卉·
表5 栽植密度和深度对青叶一叶兰株高的影响
处理
不同时间的株高/cm
2008.6.22  2008.9.13  2008.12.5
T1  28.20±2.97ab  42.62±3.71a 44.72±3.14ab
T2  26.03±2.82b 39.95±3.18a 42.08±2.72b
T3  26.73±0.86ab  42.52±3.99a 43.93±3.13b
T4  26.77±2.19ab  40.43±2.76a 41.75±2.12b
T5  29.60±1.76ab  44.84±3.56a 45.96±4.70ab
T6  28.43±2.85ab  43.58±1.60a 44.75±1.96ab
T7  26.97±1.30ab  43.56±0.50a 45.62±1.19ab
T8  28.73±1.15ab  43.97±3.91a 45.46±0.22ab
T9  31.53±4.78a 45.18±1.60a 49.01±1.03a
3 讨论与结论
合理的栽培密度和深度能够促进一叶兰的生长发
育,使植株长势健壮。栽培密度过大,植株之间会出现
争水争肥现象,植株长势细长瘦弱;并且不利于通风降
温,易引起病虫害。反之,密度太小,又会出现浪费空
间,造成土地等资源不能充分利用等,增大生产成本,不
利于产业化生产。因此需要改变传统的栽培技术为“足
肥、足水、小播量”的高产栽培技术。实质是在土壤、水
肥条件好的高产地块上,通过降低播量(精确株、行距)
处理好群体与个体发育的矛盾,改善群体内有效分蘖的
光照和营养条件,实现分蘖数多,单株叶片更长更宽,从
而达到更高产的目的。
该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栽培密度和深度对青叶一叶
兰的生长产生影响,在以栽培行距、株距、深度为40、30、
6cm时植株生长最好。在栽植深度为6cm时,植株叶
片数、叶片长、叶片宽和株高的生长更有优势。其原因
可能是深栽比浅栽更能发挥根茎潜在的生根能力,促进
不定根的大量发生,从而使植株吸收更多的养分和水
分,保证青叶一叶兰产质兼优。在9个处理中,随着行
距、株距的减小,即密度的增加,叶片数、叶片长、叶片宽、
株高呈上升之势,但超过6株/m2的密度,即行距、株距
为40、30cm时,叶片数、叶片长、叶片宽、株高反而下降。
这是因为在超过一定的密度后个体之间竞争剧烈导致。
因此,青叶一叶兰的栽培不应盲目加大密度。至于在其
它地区最佳栽培密度和深度,还需要根据当地的具体情
况来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郎楷永.林下阴生奇草[J].植物杂志,1997(6):28-29.
[2] 李秋杰.室内观叶植物陈列时限的研究[J].湖北农学院学报,2002,
22(4):312-315.
[3] 李玉萍,余丰,汤庚国.遮光和栽培密度对石蒜生长及切花品质的影
响[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4,28(3):93-95.
[4] 樊金萍,龚束芳,王云云,等.不同摆放位置对三种常见室内观叶植
物的影响[J].北方园艺,2008(4):186-188.
[5] 谢慧慧,王弹,戴斌,等.一叶兰抗冻性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2011
(1):217-219.
[6] Xu X C,Wu C F,Liu C.Purif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 mannose-
binding lectin from the rhizomes of Aspidistra elatior blume with antiprolif-
erative activity[J].Acta Biochim-Icaet Biophysica Sinica,2007,39(7):
507-519. 
[7] Arnautov N N.New species of Aspidistra(Convalariaceae)for flora of
Vietnam[J].Botanicheski Zhurnal(St.Petersburg),2002,87(7):123-125.
[8] Stamps Robert H.Efects of shade level and fertilizer rate on yield and
vase life of Aspidistra elatior Variegata’leaves[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Horticulture,1995,13(3):137-139.
[9] Yang Q X,Yang C R.Steroidal constituents of Aspidistra elatior from
Yongshan,Yunnan[J].Acta Botanica Yunnanica,2000,22(1):109-115.
Effects of Planting Density and Depth on the Growth Characters of Aspidistra elatior
QIU Chong-yang1,2,GAO Min3,ZENG Rui-zhen3,ZHANG Zhi-sheng3,GUO He-rong3
(1.Colege of Applied Science,Jiang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Jiangxi,Ganzhou 341000;2.Colege of Information,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Guangzhou,Guangdong 510642;3.Colege of Agricultural,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Guangzhou,
Guangdong 510642)
Abstract:Using Aspidistra elatior as test material,and employed with a field experiment,and with planting linewidth,
colwidth and deepness three factors nine types case,the efect of the growth characters of Aspidistra elatior were
studied.In order to improve the industrialized production of Aspidistraelatior,looking for rational cultivation technology
on planting density and depth.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lanting density and deepness could make influence on the
growth of Aspidistra elatior.When the planting linewidth,colwidth and deepness separately equal to 40,30,6cm,
Aspidistra elatior grew the best.
Key words:Aspidistra elatior;density;depth;growth characters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