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蝴蝶兰原球茎诱导研究进展



全 文 :蝴蝶兰原球茎诱导研究进展
范树国 1, 2 , 李应安 1 , 邱 璐 1, 2 , 李国树 1, 2 , 杨海艳 1 , 李易洲1 , 谢美华 1 , 胡 超 1
(1.楚雄师范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系 ,云南楚雄 675000;2.滇中高原生物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所 ,云南楚雄 675000)
  摘要:对影响蝴蝶兰原球茎的诱导因素 ,包括外植体 、培养基 、生长调节剂 、添加物和活性炭等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蝴蝶兰;原球茎;诱导
  中图分类号:S682.310.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1302(2009)05-0054-04
(上接第 53页)
[ 10]詹慧琴 ,额尔和花 ,张淑君 ,等.鸡催乳素基因内含子 2RFLP检
测及与产蛋性能关系的初步研究 [ G] //吴长信.家禽研究最新
进展.青岛: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 2003:30-32.
[ 11]崔建勋 ,杜红丽 ,张细权.鸡催乳素基因序列多态及生物信息学
分析[ J] .遗传 , 2005, 27(2):208-214.
[ 12]陈兴勇.皖西白鹅催乳素基因(PRL)编码区序列克隆及多态性
分析的研究 [ D] .合肥:安徽农业大学 , 2005.
[ 13]王寿昆 ,吴 旭 ,王 宏 ,等.鸭催乳素基因外显子 4单核苷酸
多态性与就巢性状的相关分析 [ 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
学版, 2008, 26(4):282-285.
[ 14]吴 旭 ,李 昂 ,王寿昆 ,等.鸭催乳素基因外显子 5多态性与
就巢性状的关联分析 [ J] .福建畜牧兽医 , 2008, 30(5):6-9.
[ 15] MarchJB, SharpPJ.Efectofactiveimmunizationagainstrecombi-
nant-derivedchickenprolactinfusionproteinontheonsetofbrood-
inessandphotoinducedegglayinginbantamhens[ J] .Journalof
ReproductionandFertility, 1994, 101:227-233.
[ 16] JiangRS, XuGY, ZhangXQ, etal.Associationofpolymorphisms
forprolactinandprolactinreceptorgeneswithbroodytraitsinchick-
ens[ J].PoultryScience.2005, 84:4351-4357.
[ 17] BhatacharyyaN, BanerjeeD.Tanscriptionalregulatorysequences
withinthefirstintronofthechickenapolipoproteinAI(apoAI)gene
[J].Gene, 1999, 234(2):371-380.
[ 18] ClementJQ, WilkinsonMF.Rapidinductionofnucleartranscripts
andinhibitionofintrondecayinresponsetothepolymeraseⅡinhib-
itorDRB[ J].JMolBiol, 2000, 299(5):1179-1191.
[ 19] MatickJS.lntrons:evolutionandfunction[ J] .CurrOpinGenet
Dev, 1994, 4(6):823-831.
[ 20] HoweKJ, AresMJr.Intronself-complementarityenforcesexon
inclusioninayeastpre-mRNA.ProcNatAcadSci, 1997, 94
(23):12467-12472.
[ 21]王金玉 ,陈国宏.数量遗传与动物育种 [ M].南京:东南大学出
版社 , 2004.
[ 22]吴井生 ,朱孟玲 , 邢 军 ,等.猪骨素 OPN基因多态性的研究
[ J] .江苏农业科学, 2008(5):65-68.
  蝴蝶兰(Phalaenopsis)为兰科(Orchidaceae)蝴蝶兰属植
物 。蝴蝶兰是热带气生兰 ,其株型美观 ,姿态高雅;花大如蝶 ,
形态美妙;花色艳丽 ,色泽丰富 。蝴蝶兰花期持久 ,一朵花可
开放数月 ,适于家庭摆设或作切花用于花篮、花束等 。蝴蝶兰
在热带兰中素有 “兰花皇后 ”之美称 ,是兰科植物中栽培最广
泛的四大观赏热带兰之一 ,也是全球最具有商业价值的兰花
之一 。
蝴蝶兰原产于台湾 、菲律宾 、印尼 、马来西亚等地 。我国
云南南部 、西藏南部 、广东南部 、海南及台湾为该属植物的最
北分界线 。蝴蝶兰多生于阴湿多雾的热带森林中离地 3 ~ 5
m的树干上 ,也有长于溪涧旁湿石上的 ,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
和经济价值 。目前栽培的蝴蝶兰均为优良的杂交品系大花型
收稿日期:2009-02-09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30660091);云南省应用基础研
究计划(编号:2006C0084M, 2006C0086M);云南省中青年学术技
术带头人后备人才培养计划(编号:2006PY01-61);楚雄州学术
技术带头人项目(编号:200401);楚雄师范学院重点学科建设项目
(编号:05YJJSXK03);楚雄师范学院学术带头人专项资助项目(编
号:05YJDTR08)。
作者简介:范树国(1965—),男 ,河北青县人 ,博士 ,教授 ,主要从事生
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研究。 Tel:(0878)3101953;E-mail:fansg@
cxtc.edu.cn。
通讯作者:邱 璐 ,硕士 ,副教授 ,主要从事植物组织培养及转基因研
究。 Tel:(0878)3100507;E-mail:qiulu@cxtc.edu.cn。
或多色型 ,色彩丰富而艳丽 ,栽培容易 ,生长强健。随着人们
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 ,市场需要大量的蝴蝶兰种苗 。蝴蝶兰
为单轴型兰花 ,很少有侧芽萌发 ,自然无性花梗繁殖率极低 。
应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进行蝴蝶兰快速繁殖可以缩短繁育周
期 ,获得大量成株 ,并且可以保持优良性状 ,维护种质资源 。
从蝴蝶兰大量的繁殖后代中得到一定数量的突变体 [ 1 ] ,随之
对其特殊性状进行较为深入的分子水平上的研究 ,可获得更
为有价值的成果 。目前 ,蝴蝶兰快繁途径主要有:利用各种外
植体诱导类原球茎 ,进而诱导分生苗实现快繁 [ 2-3 ];不经愈伤
组织直接诱导丛生芽 [ 2, 4] 。近年来 ,也出现通过诱导愈伤组
织途径进行植株再生的研究 [5 -9]以及花葶培养 [10] 、试管分
株 [ 11]等方法 。
蝴蝶兰的人工繁殖主要通过种子无菌发芽和组织离体培
养 2条途径进行 ,离体茎尖 、叶片等经培养后产生原球茎
(protocorm-likebody, PLB)。原球茎的发生途径可通过愈伤
组织 [ 12]或由茎尖 [ 13-14 ] 、幼叶 [ 3 , 6 , 14 ]等器官直接产生 ,再通过
原球茎的增殖 、分化培养而得到大量幼苗 [ 13, 15 ] 。由于蝴蝶兰
属杂交品系 ,因此前者虽然简单易行 ,短期内可获得大量幼
苗 ,但是有性后代变异率高 ,除了少数自花系列较稳定以外 ,
难以形成品质划一的大规模栽培 。而通过离体器官诱导原球
—54— 江苏农业科学 2009年第 5期
DOI :10.15889/j.issn.1002-1302.2009.05.107
茎快繁法获得试管苗品质基本一致 ,增殖系数较高 ,变异型较
少 ,适合大规模繁殖 [ 6 , 13-14 ] 。以上 2种快繁方法都有不少报
道 ,但以不同激素 、培养基和添加物组合进行蝴蝶兰茎尖诱导
原球茎的系统研究却不多见 [ 16] 。
有关兰花的组织培养在国外研究较早 。 1949年利用花
梗休眠芽在无菌条件下发育成完整的植株 ,此法经改进后曾
一度成为蝴蝶兰的主要繁殖方式 ,但限于外植体数量繁殖系
数难以提高 [ 17 ] ;1960年 Morel最先成功进行了兰花的茎尖培
养并得到小植株 ,在此基础上 Wenda进一步研究了较容易的
无性繁殖兰花苗的方法 , 1956年后在美国 、法国 、日本先后出
现了利用组培繁殖兰花的专业种苗商 [ 18] ;1974年 Intuwong
等利用蝴蝶兰茎尖诱导出原球茎状体 ,再分化成植株 [ 19] ;
1975年日本学者田中以兰花实生苗叶片为外植体诱导出原
球茎 ,然后形成再生苗 [ 19 ];1992年 Knudson首次使兰花种子
在无菌条件下发芽并良好生长 [ 17 ] 。这些研究都为以后通过
组织培养快繁蝴蝶兰打下了基础 。此后兰花的快繁技术发展
很快 ,目前已有 70个属 200 ~ 300种兰花可通过组织培养方
式进行快速繁殖 ,形成了规模宏大的 “兰花工业 ”。
国内对蝴蝶兰的组织培养研究起步较晚 , 20世纪 80年
代才开始有少量报道 ,近年来出现了不少以蝴蝶兰的茎尖 、花
梗 、叶片 、根尖等外植体进行组培快繁的报道 [ 2, 20 -21] ,但快繁
效果不甚理想 ,尚有许多环节需要改进 。原球茎试管苗生产
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 ,尚未进入大规模工厂化育苗蝴蝶兰 ,因
此研究蝴蝶兰的快速繁殖十分必要 。在蝴蝶兰的快速繁殖
中 ,如果能提高原球茎的增殖率 ,就会大大提高蝴蝶兰的繁殖
系数 。
1 不同外植体对原球茎诱导的影响
1.1 叶片诱导原球茎
早在 1975年 ,日本的田中道男便利用不同的花宝培养基
和 MS培养基 ,附加鲜苹果汁或椰乳或胰蛋白胨等及高浓度
的 NAA和 KT进行蝴蝶兰实生苗叶片诱导原球茎试验 ,结果
表明幼叶比老叶的诱导率高 、叶中部比叶顶和叶基部的诱导
率高 ,诱导培养条件为培养温度 25 ℃、光强 500 lx, 光照 16
h/d;黑暗或低温(20 ℃)不能诱导原球茎 [ 21] 。张秀清等以蝴
蝶兰实生苗叶片接种在 MS+3mg/L6-BA培养基上进行培
养 ,结果未经切割的幼叶诱导率高达 90%,叶基部比叶中部
和叶尖切块的诱导率高 ,叶片表面朝下几乎诱导不出原球茎 。
黄恩平等以叶片作外植体 ,接种于以 MS附加不同浓度 KT和
NAA的培养基中诱导原球茎 [ 22] ,但诱导率较低 。曾宋君等
认为叶片诱导原球茎最佳基本培养基为 B5、6-BA,附加浓
度为 3 ~ 5 mg/L时诱导的原球茎最多 、速度最快 ,而 NAA对
叶片诱导原球茎无明显作用 ,低浓度 2 , 4 -D(浓度低于 0.5
mg/L)可促进愈伤组织形成 ,但抑制原球茎分化 [ 23] 。杨美纯
等研究认为 6-BA是决定叶片原球茎发生的主要因子 ,无附
加 6-BA的情况下则诱导不出原球茎;6 -BA浓度为 1 ~ 3
mg/L时叶片原球茎诱导率低 ,叶片上出现的原球茎颗粒少 ,
但个体比较大;随着 6-BA浓度的升高 ,原球茎诱导率也升
高 ,但个体较小 ,其中以 6-BA浓度为 5 mg/L时的诱导效果
为佳 ,浓度太高容易出现玻璃化现象导致原球茎变褐死
亡 [ 16] 。有研究认为 ,以 MS作基本培养基 ,附加苹果汁 、香蕉
汁或椰乳可明显促进原球茎形成 ,在 MS+5 mg/L6-BA+
15%椰子汁培养基上培养的叶片原球茎诱导率可达 61.1%,
而添加适量活性炭可有效防止外植体叶片褐变死亡 。
1.2 根诱导原球茎
目前有关以蝴蝶兰根诱导原球茎的报道较少 。其中 ,日
本的长谷川 、古川仁朗等曾有过报道 ,但诱导率很低 。张秀清
等在 MS+0.5mg/L6-BA培养基上获得 75%的根尖原球茎
诱导率 ,但在根尖分生区以外的根段上诱导不出原球茎 ,且根
尖过小易褐化死亡 [ 24] 。李进进等将大棚蝴蝶兰苗根段接种
在 B5+1.5mg/LNAA+0.2mg/LKT+150 mg/LCM培养基
上诱导原球茎 [ 25 ]获得成功。曾宋君等研究认为 , MS培养基
最适宜蝴蝶兰根尖原球茎诱导 , 6 -BA浓度为 5mg/L较好 ,
低浓度(0.5mg/L)的 2 , 4-D可明显促进原球茎形成 , NAA
则对根原球茎诱导无明显效果 [ 23 ] ;剪取根尖对母体影响甚
微 ,外植体多 ,取材不受季节限制 ,是最理想的外植体来源 。
2 不同培养基对原球茎诱导的影响
适宜蝴蝶兰组织培养中使用的基本培养基有 10多种 ,其
中以 MS基本培养基最为常用 。在蝴蝶兰组织培养中 ,基本
培养基的种类也较多 ,如 1/2 MS[ 26 ] 、改良 MS[ 27 ] 、MS[ 3 , 19 , 28] 、
KC或改良 KC[ 3 , 29] 、B5[ 27] 、改良 Kyoto配方 [ 30 ]等 。蝴蝶兰原
球茎的增殖效果与基本培养基的选择有相当大的关系 。有研
究表明 , VW培养基对原球茎的增殖效果最好 [31] ,其他不同
浓度大量元素的 MS培养基对增殖效果的影响随大量元素浓
度增加而增殖效率降低 。兰科植物组织在组织培养过程中容
易产生褐化现象 ,据报道降低培养基的无机盐浓度可减轻褐
变 [ 32] 。 MS培养基成分中含大量氮 、钾 ,尤其是硝酸盐及铵盐
对蝴蝶兰原球茎细胞分裂增殖有抑制作用 [ 32] 。蝴蝶兰在原
球茎增殖阶段对矿质盐需求量小 [ 14 ] 。改良 VW培养基以及
减少了大量元素的 MS培养基对蝴蝶兰原球茎的增殖培养较
为合适 。周俊辉等以红花品种为试材 , 研究比较了 MS、
1 /2MS和改良 KC3种基本培养基 ,发现改良 KC的效果最好 ,
1 /2MS次之 , MS最差 [ 33 ] ;张秀清等 [ 3 ] 、马子骏等 [ 29 ]的研究结
果也显示出蝴蝶兰的原球茎增殖培养以较低的无机盐浓度为
好 。王静等以红花系 085和白花系 0217的杂交品种作为试
验材料 ,研究了大量元素对蝴蝶兰原球茎增殖与分化的影响 ,
研究结果表明了大量元素对原球茎增殖有很大影响 , 1/2MS
对原球茎增殖最有利 [ 34 ] 。姚丽娟等在 MS、1 /2MS、KC和 VW
的试验结果也表明 , 1 /2MS对蝴蝶兰原球茎增殖效果最
好 [ 35] 。鲁雪华等在花梗节间切段诱导原球茎的实验过程中
对培养基进行筛选 ,也发现 1/2MS或改良 MS较 MS效果好 ,
减少 MS中大量元素和部分微量元素及有机成分 ,适当增加
少量的叶酸和生物素有利于原球茎的增殖生长 [ 12 ] 。陈勇等
认为 , 1 /2MS培养基对原球茎的增殖和分化效果均好于 MS
培养基 , MS培养基中较高浓度的无机盐不利于原球茎的增殖
和分化 [ 36 ] 。杨美纯等则认为 , MS培养基最适合蝴蝶兰种子
的萌发 [ 37] 。另外 ,也有报道 B5培养基更有利于蝴蝶兰根段
原球茎的诱导和增殖 [ 25 ] 。
3 不同激素及组合对原球茎诱导的影响
目前 ,蝴蝶兰组织培养中常用的细胞分裂素为 6-BA,较
—55—范树国等:蝴蝶兰原球茎诱导研究进展
高浓度(1 ~ 8 mg/L)的 6 -BA能促进蝴蝶兰原球茎增殖 ,较
低浓度(0.1 ~ 0.5 mg/L)的 6-BA则能促进原球茎分化 。也
有研究认为 ,低浓度 6-BA更有利于原球茎的增殖 ,而高浓
度(6 mg/L)的 6-BA刺激多酚氧化酶作用 ,使原球茎容易产
生褐化 [ 33] 。姚丽娟等研究发现 ,附加 6-BA后 ,原球茎增殖
量明显高于附加 Ad或 KT的 ,增殖效果为 6-BA>KT>Ad
>KT+Ad;当 6-BA使用浓度在 1.0 ~ 3.0 mg/L时 ,增殖情
况无明显差异;同时还发现 NAA对原球茎增殖分化影响不明
显 [ 35] 。周俊辉等则认为 ,低浓度的 NAA对原球茎增殖和出
苗均有促进作用 ,高浓度的则不利 。王静等 [ 34 ]研究结果也表
明 ,适宜浓度的 6-BA配合较低浓度的 NAA,更有利于原球
茎的增殖 , 2.0 mg/L6-BA和 0.3 mg/LNAA配合使用是蝴
蝶兰原球茎增殖的最佳组合 [ 33 ] 。叶晓青等也发现 ,在添加
6-BA和 NAA的培养基中 ,原球茎的增殖系数比单独添加
6-BA或 NAA的高;单独使用 2.0mg/LNAA的处理组 ,其繁
殖系数也较高 [ 17] 。而陈勇等认为 ,高浓度的 NAA对蝴蝶兰
原球茎增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 NAA浓度从 1 mg/L增加到
3 mg/L,增殖率相应从 98.3%下降到 38.3%;其试验结果同
时还表明 ,单独添加 3 mg/L6-BA,原球茎的增殖率与平均
每块增殖数要高于其他各激素浓度的配比 ,且原球茎增殖迅
速 [ 36] 。彭立新等在蝴蝶兰组培快繁研究中 ,采用 3.0 mg/L
6-BA+0.2 mg/LNAA配方 ,能够有效的诱导原球茎 ,同时
还发现提高激素配比(5.0mg/L6-BA+0.2mg/LNAA+活
性炭 1.0g/L),则有利于原球茎的增殖 ,提高增殖系数 [ 19] ,且
不用转接就可直接生根成苗 ,避免转接过程带来的污染损失 ,
简化了培养过程 ,因而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方法 。此外 ,在培养
基中加入 1.0mg/LGA3对原球茎分化成芽有一定的抑制效
果 ,为获得大量原球茎而避免分化成芽 ,适当添加 GA3是有
一定作用的 [ 34 ] 。
激素种类和浓度的选择使用 ,是影响组织培养结果和效
率的关键因子 。有试验表明 ,原球茎增殖效果最佳的激素组
合是 3.0mg/L6-BA+0.2 mg/LNAA,对诱导细胞分裂 、原
球茎组织分生达到预期的效果 。对于未加任何激素的处理 ,
原球茎仍能增殖 ,但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 ,部分原球茎开始分
化 。这种现象可能是在诱导启动培养阶段原球茎已积累一定
量的内源激素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之故 [ 38 ] 。并且随着增殖
继代次数的增加 ,植物组织对外源激素的需量也会降低 [ 31] 。
当 IAA的浓度为 0.1mg/L、6-BA为 0.5 mg/L的组合时 ,原
球茎的增殖速度最快 [ 39 ] 。
4 不同添加物浓度和活性炭对原球茎诱导的影响
椰乳 、马铃薯 、香蕉等有机添加物是组织培养中常用的有
机添加物 ,含有氨基酸 、激素、酶等复杂成分 ,它们对细胞的增
殖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一些氨基酸类添加物 ,也可以作为培
养基中的有机氮源 ,例如甘氨酸能促进离体根的生长 ,丝氨酸
和谷氨酰胺有利于花药 、胚状体或不定芽的分化 。水解酪蛋
白和水解乳蛋白对胚状体或不定芽或多胚的分化有良好的促
进作用 。而在培养基中加入一些天然有机物 ,如椰乳 、香蕉
泥 、番茄汁等 ,也能提供一些必要的微量营养成分 、生理活性
物质和生长激素等 ,如加入 100 ~ 200mg/L香蕉泥 ,具有较大
的 pH缓冲作用 ,对幼苗发育有促进作用 。在不同添加物对
蝴蝶兰原球茎增殖和分化影响的研究中发现 ,水解酪蛋白对
蝴蝶兰原球茎增殖有明显促进作用 ,而水解酪蛋白和香蕉匀
浆相结合却对原球茎增殖有抑制作用 ,有机添加物之间的相
互作用或有机添加物与培养基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对原球茎
增殖有影响 [ 34 ] 。许多研究也表明 ,添加适量的香蕉泥 、椰乳
或含胶质的果菜汁等均对原球茎增殖有明显促进效果 [40-41] 。
培养基中添加活性炭 ,低浓度(0.5 ~ 1.0 g/L)时对原球茎增
殖影响不明显 ,高浓度(2.0 ~ 3.0 g/L)时对原球茎增殖有促
进作用 ,但原球茎有黄化现象 [ 33 ] 。蔗糖作为培养基的能源物
质和渗透调节剂 ,对原球茎的增殖生长影响较大 。有试验表
明 , 2%的蔗糖浓度有利于原球茎生长 , 2% ~ 3%蔗糖促进芽
的形成 , 5%的蔗糖有利于根的分化和生长 [ 42] 。陈勇等也认
为蔗糖浓度对原球茎分化有明显的影响 ,当分化培养基含
1%或 2%蔗糖时 ,原球茎 100%分化 ,尤其蔗糖为 2%时 ,分
化速度最快;蔗糖含量为 3% ~ 5%时 ,抑制原球茎的分化和
生长 ,分化质量和分化速度都显著下降 [ 36 ] 。许多研究人员在
天然有机物添加的选择与应用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 12 , 23, 43-45] ,
在上面的几种添加物中 , 150 ml/L椰乳对蝴蝶兰 PLB增殖的
影响效果最好 ,其次为马铃薯和香蕉 。添加苹果与不加任何
添加物的影响效果差异较小 [31] 。
活性炭可以防止植物酚类物质的排泄和褐化 ,对形态发
生和器官有良好的效果 ,同时活性炭还有利于植物生长生根 。
周俊辉等以改良 KC为基本培养基 ,添加 1 mg/L的 6-BA和
0.1mg/L的 NAA,再分别添加不同浓度的活性炭以观察活性
炭对蝴蝶兰增殖的影响 ,结果表明 ,活性炭浓度(0.5 ~ 1 g/L)
低时 ,对原球茎增殖没影响;而活性炭浓度(2 ~ 3 g/L)高时 ,
对原球茎增殖有促进作用 ,且愈伤组织增多 ,但原球茎较纤
弱 ,略带微黄色 [ 33] 。因此 ,在培养基中可适当加入活性炭 ,有
助于减轻原球茎培养中的褐化程度 ,对增殖影响不大 [ 33 ] 。活
性炭对蝴蝶兰原球茎增殖有良好的作用 ,试验用 0.3%浓度 ,
活性炭在兰科植物组织培养中被广泛应用 ,因其强大的吸附
能力 ,可抑制植物组织中酚类物质产生 ,减轻褐变老化现象 。
但活性炭的加入会削弱琼脂的凝固能力 ,因此需要加入更多
的琼脂 [ 31] 。
5 存在的问题和前景
蝴蝶兰组织培养是 20世纪 60年代末才发展起来的技
术 ,在 40多年的时间里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世界各国纷纷进
行研究与生产 ,目前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 ,建立了较为完善的
技术体系 。同时 ,对于蝴蝶兰繁殖系数的提高也取得了很大
的进步 ,但对于某些外植体的增殖系数仍然不是特别理想 ,需
要进一步研究和完善 。众多研究结果表明 ,蝴蝶兰的组织培
养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如蝴蝶兰类原球茎诱导培养中所加
入的添加物及其浓度对类原球茎的影响 ,虽然蝴蝶兰的繁殖
系数有很大的提高 ,但组织培养中类原球茎增殖的稳定性不
强 ,试验结果重复性不十分理想等 。因此 ,对蝴蝶兰快速繁殖
技术中一些影响因素应该进行更加细致的研究 ,建立更加完
善和科学的体系 ,用以更好地 、快速地 、大量地繁殖蝴蝶兰的
稀有优良品种 ,进而保护和维持蝴蝶兰的原生种及丰富的品
种资源 。
目前 ,蝴蝶兰的数量急剧上升 ,但规模化 、系统化的生产
—56— 江苏农业科学 2009年第 5期
技术还未完善 ,国内许多商家或企业盲目追求产量规模 ,品质
与进口的质量相差较大 。而且 ,随着蝴蝶兰近年来生产量的
逐年增大 ,已经不再是名贵品种 ,市场上的销量也趋于平缓 ,
甚至可能具有下降的趋势 。所以 ,国内蝴蝶兰快速繁殖的研
究更应该加紧完善现有的技术体系 ,提高质量 ,开发稀有品种
或精品 ,来获得市场青睐 。在我国 ,蝴蝶兰的研究方向应以快
繁为基础 ,拓宽研究 ,如基因工程 、抗性育种等 ,提高学术价值
和经济价值 。
参考文献:
[ 1] ChenYH, TsaiYJ, HuangJZ, etal.Transcriptionanalysisofpelo-
ricmutantsofPhalaenopsisorchidsderivedfromtissueculture[ J].
CelRes, 2005, 15(8):639-657.
[ 2]王怀宇.蝴蝶兰快速繁殖研究 [ J].园艺学报 , 1989, 16(1):73-
77.
[ 3]张秀清,王志武 ,刘玉敬 ,等.蝴蝶兰实生苗不同器官的离体培养
[ J] .植物学通报 , 1996, 13(1):50-53.
[ 4]刘荣维 ,梅庆超 , 崔元方.丛生芽———蝴蝶兰无性快速繁殖的新
途径 [ J] .热带作物学报 , 1993, 14(12):105-107.
[ 5] TseAT, SmithRJ, HachetWP.Adventitiousshootformationon
Phalaenopsisnodes[ J].AmOrchidSocBul, 1971, 40:807-810.
[ 6] IshiY, TakamuraT, GoiM, etal.Calusinductionandsomaticem-
bryogenesisofPhalaenopsis[ J] .PlantCelReports, 1998, 17:446-
450.
[ 7]李向英,尹同萍 ,牛蕴华 ,等.蝴蝶兰的快速繁殖及栽培管理研究
[ J] .山东农业科学 , 2000(4):13-14.
[ 8] TokuharaK, MiM.Inductionofembryogeniccallusandcelsuspen-
sionculturefromshoottipsexcisedfromflowerstalkbudsofPhalae-
nopsis(Orchidaceae)[ J].InvitroCelular&DevelopmentBiology,
Plant, 2001, 37(4):457-461.
[ 9]伍成厚 ,叶秀粦 ,梁承邺.蝴蝶兰愈伤组织诱导研究 [ J].亚热带
植物科学 , 2004, 33(4):29-31.
[ 10]陈之林 ,叶秀粦 ,梁承邺.蝴蝶兰花葶的离体培养 [ J] .园艺学
报 , 2003, 30(2):242-244.
[ 11]代容春 ,朱锦懋 , 陈由强 , 等.蝴蝶兰试管分株快速繁殖研究
[ J]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03, 32(1):23-25.
[ 12]鲁雪华 ,郭文杰 ,徐立晖 ,等.蝴蝶兰花梗节间段培养繁殖的初
步研究 [ J] .园艺学报, 2002, 29(5):491-492.
[ 13] IntuwongO, SagacusY.ClonalpropagationofPhlaenopsisbyshoot
tipculture[ J] .AmOrchidSocBul, 1975, 93:894-895.
[ 14]秦 凡 ,周吉源.不同生长调节剂对蝴蝶兰快速繁殖的影响
[ J] .武汉植物研究 , 2003, 21(5):452-456.
[ 15]王 献 ,鲁 琳 ,刘保国 ,等.培养基和添加物对蝴蝶兰原球茎
分化幼苗的影响 [ J] .中南林学院学报 , 2003, 23(5):11-13.
[ 16]杨美纯 ,周岐伟 ,许鸿源 ,等.外部因子对蝴蝶兰叶片原球茎状
体发生的影响 [ J] .广西植物 , 2000, 20(1):42-46.
[ 17]叶晓青 ,谢 东 ,魏 书.不同激素水平对蝴蝶兰原球茎状体增
殖影响 [ J] .江苏林业科技 , 2000, 27(增刊):42-44.
[ 18]鲁涤非.花卉学 [ 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 1998:298-300.
[ 19]彭立新 ,王 姝 ,孟广云.蝴蝶兰组织培养快繁研究 [ J] .天津
农业科学 , 1999(5):27-29.
[ 20]谭文澄 ,戴策刚.观赏植物组织培养 [ 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
社, 1991:247-258.
[ 21]李 军 ,柴向华 ,曾 宝 ,等.蝴蝶兰组培工厂化生产技术 [ J].
园艺学报 , 2004, 31(3):413-414.
[ 22]黄恩平 ,张云峰.蝴蝶兰无性繁殖初探 [ J] .云南教育学院学
报, 1995, 11(5):63-65.
[ 23]曾宋君 ,彭晓明 , 张京丽 , 等.蝴蝶兰的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
[ J] .武汉植物学研究 , 2000, 18(4):344-346.
[ 24]潘学峰 ,王安石 ,李海珠.蝴蝶兰组培快繁技术的研究进展 [ J].
热带林业 , 2005, 33(1):45-47.
[ 25]李进进 ,廖俊杰 ,柯丽婉 ,等.蝴蝶兰根段的组织培养 [ J].植物
生理学通讯 , 2000, 36(1):37.
[ 26]傅莲芳.蝴蝶兰的快速繁殖 [ J].热带作物研究 , 1990(2):24-
26.
[ 27]张秀清 ,王志武 , 王春英 , 等.蝴蝶兰实生苗原球茎诱导研究
[ J] .莱阳农学院学报 , 1995, 12(1):44-46.
[ 28]王亦菲 ,杨竹平.蝴蝶兰和嘉德利亚兰的离体快速繁殖 [ J] .上
海农业学报 , 1996, 12(4):59-62.
[ 29]马子骏 ,王鲁彤 ,卢宇广 ,等.蝴蝶兰工厂化生产技术研究 [ J].
浙江林学院学报 , 1998, 15(2):192-196.
[ 30]黄敏展.兰花栽培技术 [ M] .台北:银禾文化事业公司印行 ,
1985:282-283.
[ 31]刘晓燕 ,向青云 ,刘玲玲 ,等.基本培养基及附加物对蝴蝶兰原
球茎增殖效果的影响 [ J] .种子 , 2005, 24(6):18-21.
[ 32]谭文澄 ,戴策刚.观赏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 M] .北京:中国林业
出版社 , 1997:150-156, 234-241.
[ 33]周俊辉 ,叶超宏 ,陈旭高.蝴蝶兰原球茎增殖培养的研究 [ J].
仲恺农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02, 15(3):13-17.
[ 34]王 静 ,娄玉霞 ,郝再彬 ,等.大量元素、有机添加物、激素对蝴
蝶兰原球茎增殖的影响 [ J] .上海农业科技 , 2004(3):21-23.
[ 35]姚丽娟 ,徐晓薇 ,林绍生 ,等.蝴蝶兰原球茎增殖分化影响因子
探讨 [ J] .亚热带植物科学 , 2004, 33(3):42-44.
[ 36]陈 勇 ,林开县 ,王君晖.蝴蝶兰的快速繁殖和规模化栽培技术
研究 [ J]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 2004, 31(11):84-88.
[ 37]杨美纯 ,周岐伟 ,许鸿源.蝴蝶兰的种子培养 [ J] .广西农业生
物科学 , 2002, 21(4):258-260.
[ 38]刘晓燕 ,向青云 ,蔡永强 ,等.食用仙人掌米邦塔试管快速繁殖
试验 [ J] .贵州农业科学 , 2004, 32(6):58-60.
[ 39]张 伟 ,曾伏虎 ,张苏锋.蝴蝶兰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 [ J].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04, 17(3):335-337.
[ 40]梁宏伟 ,王锋祥.蝴蝶兰瓶播培养小试验 [ J] .生物学通报 ,
2004, 39(10):57.
[ 41]顾伟民 ,曹春英 ,丁世民 ,等.蝴蝶兰组培快繁技术的研究 [ J].
山东林业科技 , 2004(5):12-13.
[ 42]曹孜义 ,刘国民.实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教程 [ M] .兰州:甘肃
科学技术出版社 , 2002:179-181.
[ 43]潘学峰.海南蝴蝶兰的组织培养研究 [ J] .海南大学学报:自然
科学版 , 1997, 15(3):206-210.
[ 44]苏家乐 ,陈尚平 ,何小弟 ,等.蝴蝶兰类原球茎增殖影响因子初
探[ J] .江苏农业学报 , 2008, 24(6):979-982.
[ 45] ArditiJ, ErnstR.Micropropagationoforchids[ M] .NewYork:
JohnWiley&Sons, Inc, 1993:446-485.
—57—范树国等:蝴蝶兰原球茎诱导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