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盐分浓度对小黑麦和燕麦出苗率、芽长
及根长的影响
樊学惠
(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水务局,甘肃 张掖 734000)
摘要:研究燕麦和小黑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对不同浓度盐胁迫的反应。结果表明:燕麦和小黑麦
的种子发芽率、芽长和根长随盐浓度增加而降低,而且盐胁迫对小黑麦发芽率的影响大于对燕麦的影
响。与对照相比,当盐浓度为0.0%、0.2%、0.4%、0.6%、0.8%、1.0%、1.2%、1.6%和2.0%时,燕麦
种子发芽率分别为76%、81%、73%、79%、71%、69%、53%、38%和26%,小黑麦种子发芽率分别为
85%、79%、51%、47%、33%、29%、1%、0%和0%。通过回归分析,燕麦种子发芽率和根长忍受极限盐
浓度分别为3.13%和1.62%,小黑麦种子发芽率和根长忍受极限盐浓度分别为1.82%和1.59%。此
值对盐碱地筛选燕麦和小黑麦品种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燕麦;小黑麦;盐胁迫;种子发芽
中图分类号:S 543;Q 945.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500(2013)03-0026-05
收稿日期:2012-09-24;修回日期:2012-12-20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161090)资助
作者简介:樊学惠(1969-),男,甘肃古浪人,学士,工程师,
从事水利管理工作。
E-mail:fxh_1190@163.com
据统计显示,全球盐碱地面积约为9.54×108
hm2,同时,世界范围内土地盐碱化不断加剧,其中,中
国盐碱地面积约为9.913×107hm2,约占世界盐碱地
的10%,有8.913×106 hm2 盐碱地分布于农田[1],土
壤盐碱化是影响全球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严重问
题。由于不合理的灌溉量、灌溉模式和灌溉管理制度
等因素,盐渍化土壤面积逐年增加,因此,开发利用盐
碱地是我国农业发展不可回避的问题。开发和利用盐
碱地种植粮食、牧草和经济作物,可缓解粮食短缺和环
境破坏等问题。通过筛选耐盐性品种,改良盐碱地,改
善生态环境,可提高盐碱地利用率[2]。
燕麦(Avena sativa)是禾本科燕麦属一年生草本
植物,除籽粒具有较高的营养和医疗保健价值之外,燕
麦还是一种优良的一年生饲用作物,具有耐寒、耐土地
脊薄、耐适度盐碱、抗逆性强、适应性广、食用价值较高
等优点[3]。在盐碱地种植燕麦不仅可以提高土地利用
率、提高粮食作物产量,而且对改良盐碱地和恢复生态
建设具有重要意义[4]。小黑麦(triticosecale)是一种优
质的牧草种质资源,因其丰产性、抗逆性、高品质、广泛
适应性、高饲料转化率、类型多和用途广等特性,从而
深受牧草育种工作者和牧草生产者的喜爱[5]。为此,
试验对燕麦和小黑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对盐胁迫的
反应进行了研究,以期为燕麦和小黑麦耐盐性筛选和
不同盐分盐碱地的种植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供试燕麦品种定莜1号,由甘肃省定西旱农中心
育成和提供,小黑麦品种中饲237号,由中国农业科学
院作物所提供。燕麦和小黑麦收获后安全贮存6个
月,使种子度过休眠期,然后用于试验研究。
1.2 种子耐盐性处理
采用培养皿纸上发芽法,测定燕麦和小黑麦幼苗
对盐胁迫的反应。设定0(对照ck)、0.2%、0.4%、
0.6%、0.8%、1.0%、1.2%、1.6%和2.0%NaCl溶液
9个处理,设3次重复,每个重复50粒种子。取饱满
无残缺和均匀一致的燕麦和小黑麦种子各50粒,分别
用纱布包裹,在4.0%次氯酸钠溶液中浸泡30min,用
蒸馏水冲洗5~6次,再用消毒后镊子将种子均匀摆放
在直径为90mm、洗净、干燥、覆盖2层脱脂棉滤纸的
62 GRASSLAND AND TURF(2013) Vol.33No.3
DOI:10.13817/j.cnki.cyycp.2013.03.012
培养皿中。试验选用NaCl溶液作为种子萌发的培养
液,每个培养皿中加入30mL盐溶液后,称其重量并
做记录,然后将培养皿置于25℃培养箱无光条件下进
行培养,种子发芽后进行定期观察,每天按称重重量,
补充培养皿中所损失的水分,使各处理的盐浓度维持
不变。
1.3 发芽性状测定
当胚芽达到种子长度的一半以上或胚根达到种子
长度定义为发芽。在种子萌发2d后,逐日观察记录
正常萌发种子数、不萌发种子数及腐烂种子数。发芽
7d测量胚根和胚芽长度。发芽率定义为测试种子发
芽数占测试种子总数的百分比,采用公式计算:
发芽率(%)=7d发芽的种子数/供试验的种子数
×100%
当燕麦和小黑麦幼苗生长7d时,把种子胚至最
长叶叶尖的长度定义为芽长,把种子胚至最长根根尖
的长度定义为根长,每个培养皿测定10株,统计平
均值。
1.3 数据分析
采用完全随机设计模型,将3次重复收集的发芽
率、芽长和根长采用SPSS15.0与Excel软件进行显著
性检验和方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盐浓度对燕麦和小黑麦发芽率的影响
燕麦和小黑麦种子发芽率随 NaCl浓度的增加呈
现显著下降的趋势。同一盐浓度下燕麦和小黑麦种子
对盐胁迫的表现有所不同。在9个平均NaCl浓度水
平下,燕麦和小黑麦种子平均发芽率分别为63%和
36%,该值体现燕麦和小黑麦种子耐盐性的差异性。
燕麦种子发芽率随着盐浓度的升高而降低。随着
盐浓度增加,发芽率逐步降低,发芽的整齐程度明显降
低。与对照相比,当盐浓度为0.2%、0.4%、0.6%、
0.8%、1.0%、1.2%、1.6%和2.0%时,燕麦种子发芽
率分别为81%、73%、79%、71%、69%、53%、38%和
26%(图1)。盐浓度0.2%的燕麦种子发芽率大于盐
浓度0.4%的,说明低浓度盐分胁迫对燕麦种子发芽
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当盐浓度达到2.0%时,燕麦种
子发芽率仅为26%,这表明高浓度的盐溶液对燕麦种
子有明显的毒害作用。同时,对9个浓度下燕麦种子
发芽率做回归分析,回归方程y =-27.7x+86.822
(R2=0.868 1),将种子发芽率为零的盐浓度定义为
种子忍受极限盐浓度。通过方程可得燕麦种子忍受极
限盐浓度为3.13%。
与对照相比,当盐浓度 0.2%、0.4%、0.6%、
0.8%、1.0%、1.2%、1.6%和2.0%时,小黑麦种子发
芽率分别为79%、51%、47%、33%、29%、1%、0%和
0%(图1)。当盐浓度达到1.2%时,小黑麦种子发芽
率仅为29%,表明高浓度的盐溶液对小黑麦种子有明
显的毒害作用。对9个浓度下小黑麦种子发芽率作回
归分析,回归方程为y=-46.796x+76.63(R2=
0.884 7)。种子发芽率为零的盐浓度定义为种子忍受
极限盐浓度。通过方程可得小黑麦种子忍受极限盐浓
度为1.64%。
图1 不同盐浓度下燕麦和小黑麦的发芽率
Fig.1 Effects of different salts stress on seed germination of oat and triticale
2.2 盐浓度对燕麦和小黑麦芽长的影响
在盐胁迫条件下,燕麦芽长生长受到抑制(图2)。
燕麦芽长随盐浓度增加而逐渐下降。与对照相比,当
盐浓度为0.2%、0.4%、0.6%、0.8%、1.0%、1.2%、
1.6%和2.0%时,燕麦种子芽长平均值分别为36、26、
20、9、4、4、2和2mm。当盐浓度达到0.8%时,燕麦种
72第33卷 第3期 草 原 与 草 坪2013年
子芽长生长受到显著抑制,燕麦种子芽长为9mm,其
值显著小于对照42mm。说明当盐碱地的盐浓度为
0.8%时,基本无法进行燕麦种子和牧草生产,这时候
需要改良盐碱地,才可以进行种植。与对照相比较,当
盐浓度为0.2%、0.4%、0.6%、0.8%、1.0%、1.2%、
1.6%和2.0%时,小黑麦种子芽长平均值分别为47、
32、24、15、9、5、4和2mm。当盐浓度达到0.8%时,小
黑麦种子芽长生长受到显著抑制,小黑麦种子芽长为
15mm,显著小于对照64mm,说明当盐碱地的盐浓度
为0.8%时,基本无法进行小黑麦种子和牧草生产,需
要改良盐碱地,才可以进行种植。盐胁迫对燕麦和小
黑麦芽长生长产生显著性抑制,同时燕麦和小黑麦芽
长随盐浓度增加而降低。
图2 不同盐浓度下燕麦和小黑麦的芽长
Fig.2 Effects of different salts stress on bud length of oat and triticale
2.3 盐浓度对燕麦和小黑麦根长的影响
燕麦和小黑麦根长随盐浓度增加而降低,图3曲
线的下降程度大于图2,说明盐分对根生长的影响大
于对芽生长的影响。对9个浓度下燕麦种子根长作回
归分析,回归方程为y=18.066x2-65.065x+65.043
(R2=0.977 2)。通过抛物线回归方程可以看出,燕麦
种子根长(y)与盐分浓度(x)之间具有很好的相关性。
将种子根长为零的盐浓度定义为种子忍受极限盐浓
度,为预测燕麦种子根长极限盐浓度,将图3的燕麦种
子根长(y)与盐分浓度(x)的二次抛物线方程求拐点
和极值,得到燕麦种子根长极限盐浓度。计算结果显
示燕麦种子根长极限盐浓度为1.82%,此值对该盐碱
地筛选燕麦品种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通过9个浓度下小黑麦种子根长做回归分析,回
归方程为y=24.156x2-77.018x+61.639(R2=
0.992 7)。通过方程可得小黑麦种子根长极限盐浓度
为1.59%,此值对该盐碱地筛选小黑麦品种具有一定
参考价值。
图3 不同盐浓度下燕麦和小黑麦的根长
Fig.3 Effects of different salts stress on root length of oat and triticale
3 讨论
大量研究资料表明,盐胁迫对作物的地下部分和
地上部分生长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并且随着盐浓度
的升高,抑制作用越强[6-10]。盐胁迫对种子影响机理
主要有2个方面,一是渗透作用,植物细胞内渗透势大
于细胞外渗透势,细胞失水致使植物缺水形成生理干
旱,二是离子毒害作用,Na+等离子渗入细胞后使原生
82 GRASSLAND AND TURF(2013) Vol.33No.3
质凝集和叶绿素被破坏,蛋白质合成受到抑制,蛋白质
水解加强,造成氨基酸积累,这些氨基酸又会转化为丁
二胺、戊二胺等。当丁二胺、戊二胺等达到一定浓度
时,植物细胞就会中毒死亡[11-15]。研究发现,燕麦和
小黑麦种子发芽率、芽长和根长随盐浓度增加而降低,
在相同盐分浓度下,小黑麦的发芽率、芽长和根长小于
燕麦,说明盐胁迫对小黑麦发芽的影响大于对燕麦的
影响。同时研究发现,不仅燕麦和小黑麦种子的发芽
率随着盐分浓度的增加而降低,而且由于盐胁迫而推
迟初始萌发日期,进而延长萌发时间,而且还表现出在
高浓度的盐胁迫下,种子的萌发受到完全抑制。陈火
英等[16]在番茄种子萌发特性的研究中发现,低浓度下
各品种的发芽率均高于对照。贺军民等[17]认为,盐胁
迫会破坏种子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导致代谢紊乱,活
力降低,甚至失去萌发能力。
4 结论
燕麦和小黑麦种子发芽率、芽长和根长随盐浓度
增加而降低,在相同盐分浓度下,小黑麦的发芽率、芽
长和根长小于燕麦,说明盐胁迫对小黑麦发芽的影响
大于对燕麦的影响。与对照相比,当盐浓度为0.2%、
0.4%、0.6%、0.8%、1.0%、1.2%、1.6%和2.0%时,
燕麦种子发芽率分别为81%、73%、79%、71%、69%、
53%、38%和26%。通过方程可得燕麦种子发芽率忍
受极限盐浓度为3.13%。与对照相比较,当盐浓度为
0.2%、0.4%、0.6%、0.8%、1.0%、1.2%、1.6%和
2.0%时,小黑麦种子发芽率分别为79%、51%、47%、
33%、29%、1%、0%和0%。通过方程可得小黑麦种
子发芽率忍受极限盐浓度为1.64%。同理得到燕麦
和小黑麦种子根长极限盐浓度分别为 1.82% 和
1.59%,此值对盐碱地筛选燕麦和小黑麦品种具有一
定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 邹滨,董明辉,杨令宾,等.松嫩平原西部土地盐碱化预测
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2009,24(6):1022-1029.
[2] 丁海荣,洪立洲,杨智青,等.盐碱地及其生物措施改良研
究现状[J].现代农业科技,2010(6):299-301.
[3] 柴继宽,赵桂琴,胡凯军,等.不同种植区生态环境对燕麦
营养价值及干草产量的影响[J].草地学报,2010,18(3):
421-425.
[4] 李倩,刘景辉,武俊英,等.种植模式对盐碱地燕麦生长发
育的影响[J].麦类作物学报,2008,28(4):669-673.
[5] 许庆方.小黑麦的特性及应用研究进展[J].草原与草坪,
2008(4):80-86.
[6] 程红玉,方子森,纪瑛,等.NaCl胁迫对苦参种子萌发和幼
苗生长的影响[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08,43(6):90-
93.
[7] 周兴元,曹福亮.NaCl胁迫对几种暖季型草坪草的影响
[J].草原与草坪,2005(4):66-69.
[8] 高扬帆,吕文彦,王丙丽,等.盐胁迫对高羊茅种子萌发及
幼苗生长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2):5781-
5783.
[9] 贾文庆,陈韵,刘会超.盐分胁迫下高羊茅种子的发芽特
性[J].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8):4670-4671.
[10] 高怀春.盐分胁迫对冷地型草坪草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J].种子,2006,25(2):64-65.
[11] Ungar I A.Ecophysiology of vascular halophytes[M].
Florida:CRC Press,1991.
[12] 刘萍,张广民,赵国柱,等.盐分胁迫对园林植被高羊茅
种子萌发的影响[J].山东林业科技,2006(6):14-16.
[13] 董丽华,姚爱兴,王宁.盐分对草坪草影响研究概述[J].
西北林学院学报,2006,21(1):64-67.
[14] 杨富裕,周禾.草坪草抗盐性研究进展[J].草原与草坪,
2001(1):10-13.
[15] Rodriguez H G,Roberts J K M,Jordan W R,et al.
Growth,water relations,and accumulation of organic
and inorganic solutes in roots of maize seedlings during
salt stress[J].Plant Physiology,1997,113(3):881-
893.
[16] 陈火英,张建华,钟建江,等.番茄愈伤组织和植株耐盐
性的比较研究[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
2001,19(1):49-54.
[17] 贺军民,佘小平,张键.番茄种子吸湿—回干处理对盐胁
迫伤害的缓解效应[J].园艺学报,2000,27(2):123-
126.
92第33卷 第3期 草 原 与 草 坪2013年
Effects of salts stress on seed germination,root
length and bud length of oat and triticale
FAN Xue-hui
(Water Authority of Ganzhou District,Zhangye City,Gansu Province,Zhangye 734000,China)
Abstract:Seed germination,bud length and root length of oat and triticale under different salt stress condi-
tions were studi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seed germination,bud length and root length of oat and triticale de-
creased with concentrations of NaCl solution.And the effects on triticale were greater than oat.Compared with
control(salt concentration was 0.0%),the seed germination rates were,76%,81%,73%,79%,71%,69%,
53%,38%and 26%for oat under 0.2%,0.4%,0.6%,0.8%,1.0%,1.2%,1.6%and 2.0%of NaCl solution
conditions respectively,and 85%,79%,51%,47%,33%,29%,1%,0%and 0%for triticale.The maximum tol-
erant NaCl concentrations for seed germination and root of oat were 3.13%and 1.62%respectively,and they
were 1.64%and 1.44%respectively for triticale.
Key words:oat;triticale;salt stress;seed g
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
ermination
(上接25页)
region by using domestic variety Aohan as control through grey correlation degree metho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nutrition value of Aohan was higher than the introduced varieties in the first and second harvests.A-
mong the introduced varieties,the nutrition value of Alfaking in the first harvest and Golden Empress in the sec-
ond harvest were the highest.The nutrition value of Aohan,Alfaking,Milionaire,Farmers Treasure,Vernal,
WL232and WL232HQ in the first harvest,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second harvest.In consideration of two
harvests,the nutrition value of Aohan was the best,which was folowed by Alfaking and Algonquin and these
two foreign varieties were suitable for extension.
Key words:alfalfa variety;nutrition value;grey correlation degree;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03 GRASSLAND AND TURF(2013) Vol.33No.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