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迟眼蕈蚊对蝴蝶兰的危害识别与防治
韩群鑫1, 江秀娜2, 程东美1, 刘光华1, 周翠钻1
(1.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农学院,广东 广州 510225;2. 汕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广东 汕头 515021)
摘 要:迟眼蕈蚊属于双翅目(Diptera)眼蕈蚊(Sciaridae)昆虫,个体小,数量大,繁殖快。 结合田间调查和室内研究结果,首次
报道了迟眼蕈蚊对蝴蝶兰的危害,并阐述了在温室大棚生产中如何识别眼蕈蚊并进行有效防治的方法。
关键词:迟眼蕈蚊; 蝴蝶兰; 危害;防治
中图分类号:S436.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874X(2011)11-0026-02
蝴蝶兰(Phalaenopsis amabilis)又称蝶兰,为兰科蝴蝶
兰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为单轴茎附生兰,茎短而肥厚,没
有假磷茎,叶大,其花姿婀娜,花色高雅繁多,为热带兰中
的珍品,有“兰中皇后”之美誉,是兰科植物中栽培最广
泛、最普及的种类之一[1-2]。
近年来, 在调查广东省蝴蝶兰病虫害发生情况时发
现: 广州、东莞、佛山、深圳、汕头等地温室、大棚中的蝴蝶
兰都不同程度地遭受到迟眼蕈蚊危害, 受害严重的蝴蝶
兰小苗根部变黑、腐烂,叶片全部发黄死亡。 在一些大棚
中,蝴蝶兰受害率高达 100%,但很多种植者不能正确识
别该虫,甚至把眼蕈蚊幼虫误认为“线虫”而使用杀线剂
进行防治而不能有效地控制该害虫的发生危害。
迟眼蕈蚊(Bradysia)属于双翅目(Diptera)长角亚目
(Nematocera)眼蕈蚊(Sciaridae)昆虫,个体小,数量大,繁
殖快。 多数种类以幼虫危害真菌、园林植物的地下根茎部
分 , 如闽菇迟眼蕈蚊 (Bradysia minpleuroti Yang et
Zhang)幼虫咬食菌丝、菇蕾或钻蛀菌柄,是福建省蘑菇和
平菇等的主要害虫 [3];韭菜迟眼蕈蚊(Bradysia odoriphaga
Yang et Zhang)是韭菜的重要害虫,喜食韭菜地下部鳞茎
及嫩茎部分,引起韭菜根部腐烂,甚至造成整株死亡[4]。 幼
虫和成虫能携带螨虫,传播病害 [3]。 目前还没有相关文献
报道眼蕈蚊对蝴蝶兰的危害。 在多次田间调查的基础上,
结合室内研究, 我们首次详细描述了迟眼蕈蚊对蝴蝶兰
的危害和识别并对之提出了有效的防治方法。
1 迟眼蕈蚊的危害与田间识别
1.1 危害特点
迟眼蕈蚊以幼虫危害蝴蝶兰的幼苗和大苗。 在温室
大棚中,常见蝴蝶兰幼苗与水苔基质交接处的单轴茎、幼
根以及与基质接触的叶片被害。 受害单轴茎往往变黑,幼
虫也取食单轴茎相连的叶片基部,食痕呈锯齿状,受害叶
片发黄枯萎,严重时叶片全部掉落;幼虫也取食与水苔基
质相接的叶片,把叶片咬成孔洞或缺刻,最后叶片萎蔫发
黄死亡。 蝴蝶兰小苗的嫩根受害严重时,只留下嫩根的表
皮和中间的根髓,形成烂根和空根,严重制约着蝴蝶兰小
苗的生产。眼蕈蚊幼虫也会危害蝴蝶兰大苗根尖的幼嫩部
分,受害大苗本身往往能恢复生长, 但被害苗的生长比正
常苗要慢很多,影响着受害蝴蝶兰苗的生长和花的质量。
1.2 田间识别
因迟眼蕈蚊幼虫躲在蝴蝶兰根茎部等隐蔽处危害而
不易觉察,往往在造成严重危害时才会引起注意。 因此,如
能在迟眼蕈蚊危害初期就能发现其危害,对蝴蝶兰小苗的
安全生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结合眼蕈蚊的危害特点及
其活动规律,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观察判别有无眼蕈蚊
危害:
(1)水苔基质表面是否有银白色的丝网。 迟眼蕈蚊大
龄幼虫有吐丝结网的习性, 在受害蝴蝶兰的水苔基质表
面,往往可见银白色丝网,这非常直观,很容易观察。 据此
现象,可进一步重点调查是否有眼蕈蚊幼虫躲在蝴蝶兰根
茎部危害。
(2)有无危害症状出现。在温室大棚中巡查时,应注意
幼苗下部叶片是否发黄、是否有被啃食的痕迹,重点调查
蝴蝶兰单轴茎与水苔基质相接的地方是否有幼虫在危害。
(3)在接近蝴蝶兰苗的上方,是否有成虫飞来飞去。眼
蕈蚊成虫体小,外观像蚊,但飞翔力不强,一般在蝴蝶兰上
方飞舞并喜欢停留在苗的附近,如水苔上、植株叶背等地
方。
(4)春季中午时分,在潮湿的水苔基质表面往往可见
白色的眼蕈蚊幼虫,但幼虫一遇惊动,即钻入基质中躲藏
起来。 调查发现,一个口径为 5 cm 的小苗杯基质表面同
时有 5条幼虫在歇息。
2 形态特征
迟眼蕈蚊是完全变态昆虫, 一生发育过程中要经历
卵、幼虫、蛹、成虫 4个不同的阶段。各虫态识别特征如下:
成虫:体长 1.5~5.0 mm。 体黑褐色,复眼具有眼桥,触
角 16节,第四鞭节长大于宽。胸部背面隆起。翅脉简单,径
分脉 Rs无分支, 基部折成直角如一横脉; 中脉 M 分叉,
M柄明显或微弱,M及 Cu脉无毛。 足细长,前足胫梳呈一
连续横排,3 对足的胫距发达。 雄虫外生殖器发达而多呈
收稿日期:2011-05-18
基金项目: 广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创新团队项目
(B3091236);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2010A02050700181)
作者简介:韩群鑫(1972-),女,博士,副教授,E-mail: hqx99@
163.com
汕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和华诚兰业有限公司给本研究提供了
帮助,谨此致谢。
广东农业科学 2011 年第 11 期26
DOI:10.16768/j.issn.1004-874x.2011.11.050
钳状;雌虫腹部多膨大而端渐尖细,尾须 2节,有阴道叉。
卵: 椭圆形,表面光滑。
幼虫:体细长、圆筒形,白色,头部有一明显的黑色头
囊。 腹部白色至半透明,共 12节。
蛹:初期黄白色,后变为黄褐色,羽化前变为黑色,此
时体毛清晰可见。
3 生活习性
在广东, 迟眼蕈蚊在适宜的温室大棚中终年均可发
生,全年均可发现成虫,但以 3~6 月与 9~11 月之间虫量
最多,6~7月由于天气炎热而虫量较少。成虫有趋光性,趋
黄性,不取食,喜在腐殖质多的环境中产卵。卵多产于水苔
基质的缝隙中,多成堆产,产卵量可高达 300粒。幼虫隐蔽
式群居生活,喜阴暗潮湿,大龄幼虫有吐丝结网的习性,常
群集在网下取食、停息。 取食不同食物的幼虫背部中央可
见不同颜色的消化道。 取食蝴蝶兰叶背的叶肉时,背部消
化道为绿色;取食单轴茎上变黑的组织时,消化道为黑色;
在黄色水苔基质中的幼虫,消化道则为黄色。 老熟幼虫在
水苔表面或蝴蝶兰植株基部化蛹。
4 防治方法
蝴蝶兰喜高温、多湿、半阴通风的生长环境,根系为肉
质气生根 [5],正是这种生长环境和肉质根系为迟眼蕈蚊的
发生危害提供了相当有利的条件, 在蝴蝶兰小苗生长期
间,往往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在广东春季蝴蝶兰
幼苗生产期间,应加大温室大棚的巡查力度,及早发现并
控制住害虫的发生危害。
4.1 加强温室大棚的苗期管理
提高蝴蝶兰栽培管理水平,是防治迟眼蕈蚊发生危害
的一项有效措施。搞好环境卫生,栽培前,把栽培床架清洗
干净;大棚内地面上的杂草,大棚内外的残株、废弃的基质
等都应及时清除;种植蝴蝶兰的空棚在移入小苗前,先用
药剂进行熏蒸,消灭或降低虫源基数;苗期管理时,注意适
当浇水,控制湿度,浇水过多造成大棚内湿度过高,往往造
成迟眼蕈蚊的大量发生危害。
4.2 灯光诱杀
迟眼蕈蚊成虫具有趋光性,可采用黑光灯等诱虫灯进
行诱杀。
4.3 黄板诱杀
试验表明接近蝴蝶兰幼苗的黄板底部粘住的眼蕈蚊
成虫数量明显多于黄板上部粘住的成虫数量。 因此,悬挂
黄板时,黄板底部应与蝴蝶兰幼苗接近,不要高出蝴蝶兰
幼苗很多,黄板悬挂位置太高,不利于诱杀成虫。
4.4 化学防治
在广东,迟眼蕈蚊发生危害最为严重时,往往是在幼
苗刚种下不久或换盆时,都是蝴蝶兰最脆弱的时候,因此,
目前蝴蝶兰生产上在防治迟眼蕈蚊时,主要是针对成虫来
进行防治。 可用 10%异丙威烟剂在傍晚施药,用药时关闭
温室大棚门窗,在温室大棚地面均匀布置烟点,从里到外,
点燃药捻,8 h后打开门窗和抽风机通风, 每亩制剂用药
量为 300~400 g。 或在成虫羽化盛期,选用 48%乐斯本乳
油 1 000 倍液 、40%杜邦万灵可溶性粉剂 1 500 倍液 、
2.5%敌杀死乳油 1 500 倍液于上午 9:00~11:00 喷雾,隔
10 d喷 1次,连喷 2~4次。
参考文献:
[1] 王舒藜,吴锦娣,焦雪辉,等.蝴蝶兰盆花设施标准化生产 [J].温
室园艺,2010(8):70-72.
[2] 李军 ,柴向华 ,黄利发 ,等 .蝴碟兰的繁殖技术 [J].汕头科技 ,2001
(3):23-24.
[3] 张学敏,杨集昆,谭奇.食用菌病虫害防治[M].北京:金盾出版社.
1994:16-29.
[4] 梅增霞,吴青君,张友军,等.韭菜迟眼蕈蚊的生物学、生态学及其
防治[J].昆虫知识,2003,40(5):396-397.
[5] 岳桦.园林花卉[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260.
!!!!!!!!!!!!!!!!!!!!!!!!!!!!!!!!!!!!!!!!!!!!!!!
6 月 1 日下午 , 广东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欧广源率领省委
委员推动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专项视察组到广东省农科院
承担建设的省农业现代化科技示范区视察 。 视察组在省农科
院领导班子全体成员及各研究所主要负责人的陪同下 ,视察
了示范区的综合展览区 、茶叶新产品试验中心和农作物良种
研发示范区 。
省农科院院长、 党组书记蒋宗勇汇报了示范区的科研与成
果转化平台建设、科技创新及服务“三农”等情况。欧广源主任对
省农科院农业现代化科技示范区的建设给予高度评价, 认为示
范区面貌变化大、科技含量高、高级科技人才多、科技成果辐射
带动强,发挥了省农业现代化园区的科技支撑与示范作用,希望
继续加快发展。
广东省农业现代化科技示范区是珠江三角洲十大农业现代
化示范区之一,于 1998 年在广东省农科院白云试验基地基础上
创建,核心区位于广州市白云区钟落潭镇,面积 200 多 hm2,是集
科研试验、成果转化、示范推广、技术培训及科普教育于一体的
多功能农业现代化基地。 2010 年通过科技部验收,授予广东广
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
广东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欧广源到省农科院
视察农业现代化科技示范区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