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国外农学
-
麦类作物
小黑麦形态学和生物学鉴定
任 务:
1
. 以当地小麦品种与原始或当地黑麦品种
相比较 , 描述几种小黑麦形态特征 。
2
. 与黑麦和小麦材料比较 , 判别小黑麦产
量构成 因素 , 特别注意穗子的结实率 。
材料和设备 :
1
. 从所研究的小黑麦中选取 20 个植株 , 2 .
从黑麦 和小麦 的当地品种中备选 20 株 , 3 . 直
尺 , 4 . 天平
任务说明 :
小黑麦是黑麦和小麦的属间杂种 , 是染色
体加倍的双二倍休 , 是异源多倍体类型的一个
代表 。 当前 , 以苏联和其它国家优 良的黑麦和
小麦为基础 , 正在进行大量的创造小黑麦的工
粒 中的酶促过程 , 特别是蔗搪转化为淀粉的酶
促过程是籽粒生长的关键过程 。 J e n n e r ( 1 9 7 2)
的试验表明 , 在超过 蔗糖正常 供应量 的条件
下 , 并不引起淀粉积累约增加 , 也不 引起籽粒
中蔗糖含量此 增加 。 因此 , 他认为限制籽粒中
淀粉再积累的原 因是蔗糖变为淀粉的途径 , 而
不是光合能力 。 J u d e工和 M e n g e l ( 1 9 8 2 ) 在开
花后用细薄棉布遮盖植株降低光照强度 , 发现
遮光后 2一 3周内 , 遮光植株和对照植株的茎杆
中仍有多搪类积累 。 特别是果聚糖类的积累 。
这表明在籽粒灌浆期净光合作用高于同化物的
消耗 。 但由于灌浆期间遮光降低了植株的光合
作用 , 致使植株体内贮藏碳水化合物的水平低
于对照 , 从而降低了贮藏碳水化合物的调动速
度 , 直接影响了每穗粒数和单粒重 。 但遮光处
理的籽粒产量比对照略低 。 同时遮光植株成熟
时已极度耗去茎杆和叶片中非结构碳水化合物
和蔗糖含量的事实证明 , 遮光植株具有高补偿
潜力 , 它比对照植株能更大程度地调动叶片和
茎杆中非结构碳水化合物 。 据 此 , uJ d e l等指
出 , 贮藏碳水化合物 (例如果聚糖类 ) 和淀粉
的调运是限制籽粒生产的主要 过程 , 这与 G i -
红o r d等 ( 1 9 8 1 ) 的观点是一致的 。
作 。 如果小黑麦是用染色 体为 Z n = 28 的 硬粒
小麦 ( T r f t i e “ 扭 d u r u m L . ) 和染色体 为 Z n
= 14的黑麦 ( S e c a l e c e r e a 了e L . ) 杂交 获得
的 , 那么该小黑麦就含 42 条染色体 (六倍体小
黑麦 ) 。 若是小黑麦用染色体 为 Z n 二 4 2 的普
通小麦 ( T . ae st 如 u 机 L . ) 同染色体 为 Z n = 14
的黑麦杂交获得的 , 这种小黑麦则含 56 条染色
体 , 称之为八倍体小黑麦 。 无论是 4 2条染色体
的小黑麦还是 56 条染色体的小黑麦都有春性和
冬性之别 。 在小黑麦的第一个世代 , 由于减数
分裂异常而引起严重的缺粒和形成一些非整倍
体植株 。 在 育种 过 程 中 , A ` 中 . m y 二 二及二丑
( 19 7。 , 1 9 7 6) 成功地创造出给育种带来显著
益处的一些高产类型 。 小黑麦具有明显区别于
尽管许多试验表明 , 光合作用不是限制产
量的因子 , 但也不能低估光合作用在产量形成
中的作用 。 籽粒产量与开花后光合作用的速率
和持续时间有密切关系 。 F i s h e r 阴 试 验结果
表明 。 通过增加 C O Z浓度提高光 合作用就能导
致籽粒产量的增加 。
韧皮部也有可能限 制同化 物 向籽粒 中输
送 , 但估 计 这一 作 用不会 太 大 。 P at ir 。 k
( 1 9 7 2 ) 明确指出 , 韧皮部运输并不限制小麦
的营养生长 。 E v a sn ( 1 9 7 0 ) 也已证明 , 茎杆
内韧皮 部的数量与一系列种和品种的穗的大小
成正比例 , 故在理论上 , 韧皮部能够供应籽粒
发育所需的糖分 。
在籽粒灌浆末期 , 叶片和茎杆中有相对高
的淀粉含量 , 主要贮藏于叶绿体中 , 其调动运
输取决于磷酸丙糖穿过叶 绿体 内被 膜而完成
的 , 这种运输以磷酸 传递物 作 媒介 ( H e b e r
等 , 1 9 8 1 ) , 其运输效率取决于叶绿体被膜两
面磷酸与磷酸丙糖 的比 值 。 W a l k e r ( 1 9 8 0 )
认为磷酸丙糖运出叶绿体可能是限制作物产量
的一个步骤 。
至于各种内源激素对籽粒灌浆的研究 , 则
刚刚起步 。
国外农学— 麦类作物 9 815年第 2期
品种和氮肥对冬大麦分粟动态的影响
L
.
F
.
G
a r e i a d e l Mo r a l
,
J
.
M
.
R a m o s和 L . R e e a l d e
分禁期是大麦最重要的发育阶段之一 , 对 迟播会减少分孽数 ( P fu n d , 19 74 ) 。
于产量有决定性的影响 ( K i br y 等 , 1 9 7 2) 。 分 本试验在西班牙南部的 田间条件下 , 两年
桑数和分萦成穗数取决于分孽期的环境条件 。 调查了 6 个冬大麦品种的分孽 型式 和分 萦成 .
单株分萦数有时在 幼苗定株之后才 能达 最高 穗数 。 试验设计包含不 同的施氮水平和施氮时
值 , 它们在抽穗之前开始迅速减少 , 此后直到 期 , 因为这两个因素对分集数变化的影响可能
收获时 , 几乎没有变 化 ( W a t s o n等 , 1 9 5 5 , 最大 。
C a n n e l l
, 1 9 69 )
。
增施氮肥 , 特别在早期增施氮肥 · 可增加 材料和方法
分禁数和分菜成穗数 ,从而提高产量 ( T h o r n e ,
1 9 6 6 , N e e d h a m等 , 1 9 7 6 ) 。 然 而 , 氮 肥不 z 9 8 G和 1 9 8 1年在西班牙格拉纳达省的典型
足 , 使分孽减少的 原因 有 : ( 1 ) 抑制 侧芽 地区进行试验 。 试材为 6 个大麦品种 , 其中 4
(分孽芽 ) 白代发生 ( H e二 i t t , 1 9 6 3 ) , ( 2 ) 个为六棱大 麦 ( A s t r i x , M o n l o n , A l b a e e t e
限制根 自七生长 ( B r i g g s , 1 9 7 8 ) ; ( 3 ) 茎 和 H a t i f d e G r i g n o n ) , 2 个 为二 棱 大麦
秆纤弱 , 减少了叶片内叶绿素和类叶红素 。勺含 ( P al las 和 L o g r a ) , 播种量 均为 16 斤 /么 , .
量 ( B ir g gs , 1 9 7 8) 。 n 月底播于含碳酸和石灰质的干熟细壤土中 。
如供水延期或严重缺水 , 会减少分巢甚至 土类为 : C a l 。 i x e r o l l i c X e r o e h r e p t 〔注〕 ,
引起分菜 的死 亡 ( J。 。 e s 等 , 1 9 7了; L a w lo r 翌年 6 月底收获 。
等 , 19 8 1 ) 。 播 种 密 度 和播平扣日期 也显著 试验地为 4 . 5亩 , 划分成 24 个小 区 , 每区
地影响着分粟率 。 一般来说 , 稀播会增加单株 0 . 巧亩 (每个品种 4 个小区 ) , 小区 以 1 米宽
分菜数或单位面积分集数 ( K ir b y , 1 9 6 7 ) , 的走道隔开 。 2 x Z析因试验设计 , 即 2 个氮
卜+ 勺叫卜. .十闷~ 队, 卜冲闷 . 州卜. .十月 .呻~ . 十闷 .月~ ·州卜 . .神一 .神一卜十 , .冲~ .叫卜, .斗闷 .斗叫 ~ 卜 , .斗叫 . 叶一 .刁~ ~ 十 . ~ 卜, . ~ 卜, 卜` 一 .刁 ~ ,州卜. ~ 卜 .叫卜. .州卜, .冲叫 ~ 卜 .卜卜 . . ~ 卜 . 十 心 .州卜 . . 一卜· ~ 卜 . . 斗叫 .斗叫 .一十月
正小中育数穗发花每常
黑麦和小麦的形态特征 。 小黑麦的护颖为黑麦
型 , 但比黑麦护颖长些 , 宽些 , 并带有明显的
蜡和长靖钩 。 每个小穗有 3 一 5 朵正常发育的
小花 。 黑麦型外侧小花外俘有长芒 , 特别是第
一和第二个小花 。 小麦型颖果较大 , 穗较长 ,
穗紧或中等 , 有 24 一 30 个小穗 。 茎杆粗壮 , 长
度不一 , 通常小穗下着生很多茸毛 。
小黑麦产量的描述和测定可参照四倍体作
物产量的描述和测定方法进行 。
为此 , 可利用如下春型小黑 麦 B ur in 3 、
B r o n e o 90
、
A r m a d i t l o 1 3 5
、
A r m a d i l l
o 、
T g o g
、
A r m a d i l l
o
P P
一 2 1
, 或具有明显 形态
特征的其它小黑麦 。 要特别注意穗子的结实率
(见下表 ) 。
容性六倍体小黑麦抽子的结实率
(根据 A . A , K y 及 p : 。 双 e o 1 97 7年资料 )
小黑麦 每穗小穗数
每小穗小
花数
} 每穗结
}
一』些笙一
}穗粒 ! 。 /苦 目` 苦 / 0】 哭比 t
B r u i n 3
B r o n e o 9 0
A r m a d是t l o 1 3 5
刀 e 万皿且 r P a 双盆 a
1 8
。
6 3
。
4 66
.
6 5 5
。
9 83
。
9
1 7
。
9 3
。
5 63
。
4 5 5
。
8 88
。
0
1 8
。
7 3
。
2 60
。
7 4 7
。
4 77
。
7
1 5
。
5 3
。
6 5 5
。
8 5 3
。
1 95
。
0
〔魏树韬 、 贾树彪译 自 《 遗传学实验 》 ,
1 0 8一 10 9 (俄文 ) , 张衍文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