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金钱草本草考证
金 玲 1 , 居明秋 1 , 居明乔 2
( 1.江苏省高邮市药品检验所 225600; 2.江苏省中医药研究院 210028)
提要 对金钱草本草基源及功效进行了考证 ,认为《中国药典》收载的金钱草 ,即报春花科植物过路黄 Lysimachia
christinae Hance与本草基源不同 ,是以功效而定名。
关键词 金钱草 ; 基源 ; 功效 ; 考证
中图分类号: R282. 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0805( 2000) 06-0527-01
金钱草因其叶近圆形而似钱 ,故名。 历代书籍记载 ,各地以金
钱为名的品种不下有 8科 11种之多 [1]。笔者对《中国药典》收载的
金钱草 ,考证如下。
1 本草基源考证
1. 1 金钱草之名最早见于明代兰芷庵《滇南本草》 ,但其所述 ,无
论植物形态疗效方面的记载均与以下考证的各科植物不同。
1. 2 《本草纲目》收载为积雪草 [2] ,经后人考证 ,积雪草是唇形科
植物活血丹 ,伞形科植物天胡荽 [3]。
1. 3 《本草纲目拾遗》 [4 ]: “金钱草为一名遍地看……遍地金钱。其
叶对生 ,圆如钱 ,钹儿草叶形圆 ,二瓣对生 ,像铙钹 ,生郊野湿地 ,十
月 ,二月发苗 ,蔓生满地 ,开淡紫花 ,间一二过则生二节 ,节布地生
根 ,叶四围有小缺痕 ,皱面 ,以叶大者力胜 ,干之清香者真。三月采 ,
勿见火 ,纲目有积雪草 ,即此。”《本草与纲目》相同。
1. 4 《本草纲目拾遗》 [4 ]论神仙对座草 ,“一各蜈蚣草 ,山中道旁皆
有之 ,蔓生两叶相对 ,青圆似佛有耳草 ,夏开小黄花 ,每节间有二
朵 ,故名。”经考证为药典收载品种 ,不以金钱草命名。
2 功效考证
早在四川百草堂验方抄本 [清代乾隆年间 ( 1736~ 1795) ]中就
有金钱草治疗“黄痧走胆”的记载。黄痧走胆周身黄 ,金钱草是救命
王 ,炕干为末冲甜酒 ,草药更比官药强”这里说的金钱草就是四川
传统应用的金钱草 ,迄今至少已有 200余年的应用历史了。
《中国药典》 1963年版Ⅰ 部末曾收载本品 ,后来以其能治结石
症而确认。《中国药典》 1977年版Ⅰ 部开始收载 ,本品清热退黄 ,化
湿通淋 ,主治黄疸尿赤 ,淋症等 ,对肝胆结石、尿路结石有效 ,其功
效与四川百草堂验方抄本一致。
3 讨论
3. 1 金钱草异物同名甚多 ,从本草基源考证明代是以唇形科植物
活血丹 ,伞形科植物天胡荽 ,即积雪草。清代认为积雪草为金钱草 ,
而药典收载的金钱草称神仙对座草 ,与药典不同。
3. 2 从功效考证 ,其名称与功效与清代乾隆年间百草堂验方一
致 ,因此说 ,目前《中国药典》收载的金钱草是以功效而定名。
参考文献:
[1] 谢宗万 .中药材品种论述 [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1984∶
389~ 398
[2 ]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 ,校点本 [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 1995∶
919
[3 ] 刘小平 .积雪草本草考证 [ J] .中药材 , 1997( 8)∶ 420
[4 ] 清· 赵学敏 .本草纲目拾遗 ,第 2版 [ M ]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 , 1983
∶ 86, 151
收稿日期: 2000-01-20; 修订日期: 2000-02-21
作者简介:金 玲 ( 1950-) ,女 (汉族 ) ,江苏省常州市人 ,现任江苏
省高邮市药品检验所副主任药师 ,主要从事中药研究 ,中成药检
验 ,中药鉴定 .
芡实 )。 鸡头即芡实的异名 ,鸡头粥即芡实粥。
药酒也是食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药酒的制法是以酒为溶
液 ,药为溶质 ,采用一定的方法制作的饮料。它主要是使药物之性 ,
借酒的力量 ,遍布到全身各个部位。《本草纲目》中明确标明的药酒
有 80种之多。这些药酒中 ,有补虚作用的: 钟乳酒、仙灵脾酒、长松
酒、天门冬酒、逡巡酒、五加皮酒、女贞皮酒、地黄酒、牛膝酒、当归
酒、枸杞酒、人参酒、黄精酒、桑椹酒、仙茆酒、虎骨酒、麋骨酒、鹿头
酒、戊戌酒、羊羔酒、腽肭脐酒、地骨酒、鹿茸酒、青蒿酒 ;有治疗风
湿痹病的:薏苡仁酒、白石英酒、菖蒲酒、术酒、南藤酒、松液酒、松
节酒、柏叶酒、巨胜酒、麻仁酒、蚕沙酒、槐枝酒、花蛇酒、乌蛇酒、蚺
蛇酒、蝮蛇酒 ;有祛风作用的: 百灵藤酒、薯蓣酒、茯苓酒、蜜酒、白
菊花酒、茵芋酒、大麻仁酒、白杨皮酒、菊花酒、茵陈酒、紫酒、豆淋
酒、天蓼酒、濒湖白花蛇酒、世传白花蛇酒、枳茹酒 ;有温中散寒 ,治
疗心腹胃痛的: 蓼汁酒、蓼酒、姜酒、茴香酒、缩砂酒 ;还有葱豉酒、
莎根酒、通草酒、竹叶酒、霹雳酒、牛蒡酒、猪胰酒、愈疟酒、屠苏酒、
百部酒、海藻酒、黄药酒、椒柏酒、桃皮酒、红麦菊酒、神麦菊酒、柘根
酒、磁石酒、龟肉酒等。
为了使食疗药物的药性发挥和保持食物的风味 ,李氏在《本草
纲目》中采用了盐、葱、姜、枣、蒜、薤等调味料和使用了煮、浸酒、粥
食、煮成汁、捣成膏、捣作饼、上盐作羹食等多种烹制药膳的方法 ,
体现了“药食同源”的思想 ,收到 “食助药力 ,药助食威”的效果。 该
书还记载了“饮食禁忌”“服药食忌”“相反诸药” (卷二 )等内容 ,并
记录了我国历代食疗的佚文。 在这些佚文中 ,有孟诜著的《食疗本
草》 ,陈士良著的《食性本草》 ,吴瑞著的《日用本草》等。
《本草纲目》是我国本草学中一部承前启后的伟大著作 ,集明
以前医药学之大成 ,该书中有关食疗的理论和经验值得我们发掘、
整理和借鉴。
参考文献:
[1 ]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 ,第 1版 [M ]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1982
527
LISHIZHEN M EDICIN E AND M ATERIA M EDICA RESEA RCH 2000VO L. 11 NO. 6 时珍国医国药 2000年第 11卷第 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