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1 匀 92 年5 卷2 期
V o1
.
5 N o
。
2
西 南 农 业 学 报
S o uth we stC h i na J o ur na l ofA g ri e ult ua rS le i e ne e s
西藏大 、 小麦条锈病区域流行规律 `
王 宗 华
摘要 根据1 98 4 ~1 91 9年 系统调查研 究结果 , 结合各地生态和气候条件 , 分析 了西
藏大麦和小麦条铸病的 区域流行规律 , 将西藏区分为条铸病常发 区 、 易发区和偶 发
区等三个流行区 系 ; 探讨 了各区系条铸病流行特点 , 区域间的传播规律 。 发现 了西
藏地方大麦品种稳定流行的作用 ; 而 冬小麦品种肥麦杭性逐年丧失 , 发病区域也在
扩大 ; 除常发 区外 , 易发 区内早 区条锈病流行也具有较大的危害性 。 文章最后初步
探讨 了西藏大麦和 小麦条铸病区域控制的策略 。
关键词 大麦 小 麦 条诱病 区域流行 西 藏
条锈病区域流行规律的研究是分区进行抗病品种布局和综合防治的理论基础 。 欧洲研究
者将 20 个农业气候亚区分为条锈病流行高度风险区和低风险区 。 流行高度风险区包括英国 、
荷兰 、 比利时 、 法国北部以及德国北部等地区 ; 提出在该区严禁种植冬大麦 , 以减轻条锈病
的危害 〔 7 ’ 。 国内研究者在明确了条锈病越冬越夏基地的基础上 , 初步划定了小麦条锈病 的
三大流行区系 , 即西北华北流行 区系 , 西南流行区系和新疆流行区系 , 并进行了长期规律性
的研究 , 明确了区系内和区系间的流行规律 , 以及分区综合防治的措施 〔` , 。 关于西藏 大 麦
和小麦条锈病区域流行规律 , 有西藏农科所植保组多年调查资料 ( 未发表 ) , 以及徐雍皋和
蔡正发于 1 9 7 3~ 1 9 7 6年间在西藏较全面的考察结果 [“ , 。 本工作是在这些基础上进行的 更广
泛更系统的调查研究 , 以期更加明确西藏地 区麦类作物条锈病的区域流行规律 。
1 调奄研究方法
本研究从 1 9 8 4 ~ 1 9 9 1年历经 8 年 , 采用 了点面结合的调查研究方法 。 8 年间系统考察了
西藏各主要农区近 50 个县大麦和小麦条锈病发生与危害的情况 , 调查涉及各地大田和示范试
验 田的生产品种及后备材料 。 此外 , 在拉萨 、 米林和林芝等地设点 , 通过人工接种和诱发的
方法 , 系统研究品种 、 菌源 、 气候条件等因素与条锈病流行的关系 。
2 结果与分析
调查结果表明 , 条锈病几乎遍布西藏所有大麦 ( 青棵 ) 、 小麦种植区 。 青棵 、 小麦是西
藏最主要的农作物 , 分布广泛 , 约占播种面积的 80 %左右 , 从低海拔到高海拔 , 从湿润 、 半
湿润到半干早 、 干早农 区均有种植 , 尤其是青棵分布更为广泛 , 海拔高限可达 4 7 50 m 。 伴
随着的是 , 条锈病对大小麦均造成一定程度的危害 。 从调查中看出 , 条锈病的发生流行危害
程度与地理区域 、 气候条件和栽培制度有着密切的关系 。 因此 , 根据生态和气候条件 以及条
· 本研究承蒙林大武副研究员指导 , 西北农大李 振歧和商鸿生教授 审阅文稿 , 谨此致以衷心的谢忱。
作者工作单位 : 西藏 自治区农科所 , 拉萨 , 8 5 0 0 0 2
收稿 日期 : 19 9 2一 0 4一 0 9
色 0西 南 农 业 学 报 5卷
锈病发生情况 , 可综合地将西藏大麦和小麦条锈病划分为三个流行区 , 即常发区 、 易发区和
偶发区 ( 见图 1 ) 。 基本上支持徐雍皋和蔡正发对西藏裸大麦条锈病流行的分区 结果 〔“ ’ ,
但有些差异 。 同时 , 发现 了常发区内的大麦地方品种之稳定流行的作用 , 易发区内的旱区易
受条锈病危害等规律 。 现结合生态特征和气候条件 [ 2 ’ “ ’ , 分述各区大麦和小麦条锈病 发 生
情况 。
条锈病常发区包括 : i ) 林芝地 区各县 , 山南地区的加查县 ; 2 ) 亚东 、 吉隆等喜玛拉
雅南翼地 区 , 3 ) 三江流域南部部分农区 , 如芒康县的盐井等地 。该区域海拔约 2 0 。~ 3 50 。
m
, 年均温 8 . 5~ 12 ℃ , 气候凉爽湿润或半湿润 , 雨季一般早在 2 ~ 4 月即开始 , 雨 日多 , 年
雨量大 ( 见表 i , 下同 ) 。 条锈菌可以顺利越冬 [ ” 。 区域内垂直分布非常明显 , 山上山下可
以形成菌源循环传播 。 如米拉山东侧山下 2 90 o m 处的林芝县布久乡 , 冬作一熟区制 , 7月上
中旬已全部成熟收获 ; 而山上工布江达县的鹿马岭海拔则达 4 1。。m , 春作一熟制 , 成熟期
可推迟到 8月底或 9月上旬 , 其时条锈病照常发生 。 又如色季拉山东侧的林芝东久乡与波密的
通麦相距不到 l 。。k m , 海拔高差达 1 o 0 m 以上 , 为区域内条锈菌的垂直传播创造了条件 。
常发区位于西藏的东部和南部 , 从大区流行看 , 是主要的菌源基地 。 随着暖流顺着河谷通道
和峡谷缓坡 , 从东到西或从南到北 , 直接为其它区域提供菌源 , 造成春季流行 。 常发 区内条
锈病早在 3月下旬至 4月上旬即越冬复苏 , 与旬最低气温》 0℃始期吻合 , 随后形成发病中心 ,
6 月中下旬可达流行高峰 ( 见图 2和表 2 ) 。 调查发现区域内果洛 、 曲奶 、 扎尼玛 、 米林当地
青棵等具有田间抗性的地方大麦品种体系 , 尽管条锈病常年流行 , 但却比较稳定 , 因条锈病
引起的损失一般年份估计在 5%之内 , 对生产没有显著影响 ( 见图 2 和参考文献 6 ) 。 1 9 8 6~
1 9 9 1年间 , 林芝地区生产部门主要进行了小麦条锈病的大面积化学防治 , 而大麦条锈病基本
上处于自生 自长状态未致严重损失证明了这一点 。 但是 , 即使在一般年份 , 该区若种植育成
书丫七. , _ .` 一 代
女认补
图 1
F 19
.
1 E P i d
e m i e a r e a
西藏大麦和小麦条锈病分布与分区
d i
v i s i o n o f s t r i P
e r u s t o n b a r l e y a n d w h e a t i n T i b e t
注 : 1为常发 区 I 为易发区 , 为偶发区 . 代表条锈病 分布情况
N o t e : I一 r e p r e s e n t i n g t h e a r e a w i t h h三g h e p i d e m i e f r e q u e n e y
I一 r e p r e s e n t i n g t h e a r e a w i t h m e d i u m e p i d e m i e f r e q u e n e y
I一 r e p r e s e n t i n g t h e a r e a w i t h lo w e p id e m i e f r e q u e n e y
· r e p r e s e n t i n g t h e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o f
s t r i P e r u s t
2 期 王 宗华 :西截大小麦条锈病 区域流行规律 8 1
表 1
Ta b l el
西藏大麦和小麦条锈病各流行 区气候概况 来
T h e elim at i e en o dit is n o o ft h e di f fer ent
st riP erust eP i dcm i ea r ea s inT i b et 牵
气候条件
m i l Cat i
e eon dit in os
常 发 区
A ra c wit h hig h印i dem i e fr equ en ey
易 发 区
A r ea wt i hm e dium
epi dem i
e
f
r equ en ey
偶 发 区
A r ea W宜t h l o w
eP i dem i e fr
equ en ey
年平均气温( ℃ )
A n n ua lm
ea nt em P
.
( ℃ )
最热 月平均气温( ℃ )
M
a n et em P
.
o ft h
e
wa rm
s etm
ont ( h℃ )
8
。
5~1 2
。
0 6
。
0 ~8
。
0 一 1 。 0 ~ 5。 0
1 5
。
5~1 8
。
714
。
0 ~1 6
。
0 7
。
0 ~1 0
。
0
最冷月平均 气温( ℃ )
M
ea n 士 em P . o ft h e
eol destm
n ot ( h℃ )
一O 。 9 ~3
.
9 一 5。 0 ~一 2
。
0 一 12 。 0 ~一 5。 0
旬最低气温 )O ℃初终期
B eg 奋n n 全ng
P eri o do f
t em P 李 0℃
& en ding
t h em i
n
.
in 1 0 da ys
3月上 旬至 1 月中旬
zst 1 0 da ys o f
Ma r
。
t oZn d1 0
da ys o fN ov
.
4 月下旬至 1 0月中旬
3 r1 d0 da ys o f
AP r
.
t oZn d2 0
da ys o o f
et
.
6月下旬至 9 月下旬
3 r d1 0 da ys o f
Jn u
.
t os r d2 0
da ys oS f
et P
.
年降水量(m m )
A n n
ua l
a rin fa lm ( lm )
3 6 6~8 7 632 4 ~3 6 5 50 ~4 2 0
l y
` Za
5曰丫
_
>sm m 日降水量始期
B eg in n ingt im e wit h
2 ~4 月
Feb
.
~AP r
.
吃葡骊雍丽面育硬贾耳
4 ~ 6月
a rin f
a l l》sm m p er da yP A r ~ Jun e
.文 中气候资料均引 自西藏 气象局编( 1 9 51 ~1 9 8 0 ), (作者有修改 ) 。
一
T h
e e
l i m
a t i e d a t a q u o t e d i n t h is p a P e r e o m
e
f
r o m t h
e a M e t e o r o l o g i e a l R e e o r d s o f T ib e t
( 10 5 1~ 2 9 5 0 ) ” e d i t e d b y t h e T i b e t M e t e o r o l o g ie a l Bu r e a u ( m o d i f ie d b y t h e a u t h o r ) 。
压泞沈讲J ,!l听1
.l
高感 品种如喜玛拉 6 号 、 藏青8 3 、 8 1 4 01 。等 ,
最终病情指数可高达 80 ~ 1 0 % , 损失可达
3 0~ 4。% , 甚至绝收 ( 米林 、 林芝定点观察
结果 , 并见图 2 ) 。 区域内冬小麦品种主要
为肥麦 。 近年来 , 由于新毒性小种如条中 25
号和条中 29 号的出现 , 造成肥麦及其后代如
藏冬 4号 、 藏春 6号等抗性逐年丧失 , 常年条
锈病大流行 , 产量损失达 2 。~ 4 。% , 成为林
芝地区冬春小麦生产的重要问题 。
条锈病易发区包括 : 1 ) 工布江达和加
查 以西的山南 、 拉萨 、 日喀则整个雅鲁藏布
江及其支流流域农区 ; 2 )藏东三江流域北
部农 区 , 如昌都 、 察雅 、 丁青 、 洛隆等地 ;
3 ) 阿里普兰 、 扎达的部分农区 。 这些地区
海拔在 3 5 0 0~ 4 o o o m 左右 , 气候特点为温
凉半干早 , 年均温 6~ s oC , 年雨量 3 0 0 ~ 6 5 0
m m
, 一般 4 0 m m 左右 , 雨季多集中在 6 ~ 9
月 。 历史上 , 区域内主要是春麦一熟制 ; 7 0
年代以来大面积推广冬小麦 , 80 年代以来开
始发展冬大麦 。 冬大麦抗寒性较差 , 不能绿
色越冬 , 冬小麦虽然在部分地区可 绿 色越
嘴 潇肠贪
“ 吕七日 巴巴一 n d e盆 夕石
矛 峨. 27 日。刀 7 .片 盟
图 2 西藏常发区 内大麦和小麦条锈病春垂滚行惜冷
F 19 2 E p i d e m玉e s o f s t r i P e r u s t o n b a r le y
a n d w h
e a t i n t h
e a r e a w i t h h ig h
e D ld e m i
e
f
r e a u e n e v i n T i b
e t
注 : I为 1 9 8 9年 12 月 14 日人工接种造成的越冬 中心 ,品 种铭贤 1 6身。 林 芝 : 小麦
I 冬大麦品种果洛 , 1 98 5年米林大 田 调查结果 ,
I 和万分别为春 大麦品种藏青 83 和米林 当 地 青 裸 ,
1 98 9年林芝试验小区结果 。
N o t e : I d正s e a s e P r o g r e s s o f t h e s u s c e P t i b l e
w h e a t e v
.
M i n g x i a n N o
.
1 6 9
,
i n n o e u la t e d
i n N y i
n g e h i o n D e e 1 4 t h l匀8 9 。
1 d i
s e a s e p r o g r o s s o f w i n t e r b
a r le y e v
.
G u o l u o o f t h
e e o
m m
e r e i a l f ie ld s i n
M i J盛n g , 1 9 8 5 。
1
a n d丁 r e P r e s e n t i n g d i s e a s 。 p r o g r e s s o f
s P r i n g b a r l e y e v
.
c v . M i l i n g
Z a n g q i n g N o
.
8 3 a n d
L
a n d R a e e o f t h e
t a l P l o t s i
n N y i n g e h i
,
1 9 8 9
,
e x P e r im e n
,
r e s p e c t盆v e l y .
名 2西 南 农 业 学 报
一 -~ -一 -~ -~ 一 ` - - -~ -一—一一 一— 一一 一 — —表 2西旅部分地区条锈病发生为害简况
T” l b
’
e 2Epi d em i s e ofs tri p eu rs ti ndi f f er e ntr aes ai nTi bet
流 行 区
Epi d
em i c
地 点
L O C a
-
ti os n
海拔 (m )
A lti
-
t Ud e
(m )
条锈病始发期
Ru s tO ns et
P hs e a
条锈病盛发期
Ru , t e x P l o s iv e
P h a s e
普遍率 ( % )
I n e i d e n e e
a r e a s ( % )
严重度 (% )
S e v e r i t y
( % )
为害程度
D a m
a g e
察隅
Z a y u
3 月中下旬
Z n d~ 3 r d 1 0
d a y s o f M a r
3月下旬一 4月中旬
3 r d 10 d a y s o f
M a r ~ Z n d 1 0
d a y s o f A p
r
6 月中旬
Z n d 10 d a y s
o f J u n e
6月中下旬
Z n d ~ 3 r d 1 0
d a y s o f J u n e
9 0~ 1 0 0 8 0~ 1 0 0
严重
常发区
A r e a w i t h
h i g h e P id e m i e
f r e q u e n e v
S e v e r e
林芝
N y i
n g
一 30 0 0
e h i
9 0 ~ 1 0 0 8 0 wt 1 0 0
严重
S e v e r e
泽 当
2 id
a n g
6 月中旬
3 5 5 2 Z n d 1 0 d a y s o f
J u n e
易发区
A r e a w i t h
m e d iu m
拉萨
L h a s a
f尽竺忽爵 Q黔 。 3 3“ 6
日喀则
X ig a z e
偶发区
A r ae w i t h
I妙 乡p i d e m se
l r e q u e n c y
定 日
D i n g r i
帕里
P a r i
6月中下 旬
Z n d ~ 3 r d 1 0
d a y s o f J u n e
6 月中旬
Z n d 1 0 d a v s
0 1 J U n e
7月上中旬
l s t~ Z n d 1 0
d a y s o f Ju l
8 月中旬
Z n d 10
d a y s o f A u g
7月中下旬
Z n d~ 3 r d 1 0
d a y s o f J
u l
8 月上旬
1 s t 10 d a y s
o f A u g
8月中下句
Z n d ~ 3 r d 1 0
d a y s o f A u g
8 月上旬
I S t 1 0
d a y s o f A u g
8 月下旬
Z n d 1 0
d a y s o f A u g
9 月 中旬
Z n d 1 0
d a y s o f S e P t
9 月上旬
18 t 1 0
d a y s o f S
e p t
5 0 ~ 6 0 4 0~ 6 5
中度
M e d iu m
6 0~ 8 0 4 0~ 6 5
中度
M e d iu m
6 0~ 8 0 4 0~ 6 5
,朴度
M e d iu m
4 0 or 5 0 2 5~ 4 0
轻一中
5 l i g h t
m e d i u m
5~ 10 2 ~ 5
轻微
5 l ig h t
4 0~ 5 0 2 5 ~ 4 0
轻一中
5 Ii g h亡
冬 , 但常年观察结果未发现越冬菌源 , 主要原因可能是秋冬季节干早不利条锈菌侵染秋苗 ,
冬季寒冷不利越冬等 ( 见表 1 ) 。 因此 , 该区春季流行的菌源应主要是从常发区而来。 阿里普
兰 、 扎达等易发 区以及腹部偶发区受 山脉阻隔 , 远离常发区 , 无冬麦种植 ( 康志鸿同志考察
资料 ) 。 因此可以推论 , 该区与西藏境内菌源交流少 , 主要靠南部的尼泊尔和西部的印巴克
什米尔之菌源顺孔雀河 、 象泉河 、 狮泉河等外流河而来。
该 区条锈病常年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 , 颇受雨季早晚 、 雨量大小 、 品种生育期长短和感
病性等因素影响 。 研究历期中 , 1 9 8 9~ 1 9 9 1年三年连续出现大麦条锈病局部大流行 ; 而冬小
麦肥麦从里9 8 9年在山南地区始见零星发病后 , 1 9 9 1年在 日喀则 、 白朗等地也有发生 , 尤其是
在山南的贡嘎 、 拉萨等地均有一定程度的流行 , 严重地块可达 3一 4亏贡万“ ”的病情 , 这是值得一一川 ~ 之 、 外 ’ ~ 口 万~ 一 , 口 沁 ,占~ 曰 切 ’户 ,“ ’ “ ’ 了 一 ` 目 , 、 , ~ “ ` 1 0 O H 节 产r “ ’ 门 ’ ~ ~ ~ ` q注意的动态 。 该区一般发病较晚 , 6 月中下旬才始见病害零星发生 , 与雨季来临晚吻合 , 一
般年份不致大的危害 。 实际上 , 易发区昼夜温差大 , 保灌地内田间湿度还是比较充足的 , 只
要有一定的菌源成功建立发病中心 , 就可以造成局部流行 , 这样盛发期可提前到 7 月上旬或
中旬 , 造成为害加重 。 笔者于 1 9 8 6~ 1 9 8 7年在拉萨进行田间人工接种的结果证实如此 。 品种
感病也是关键 因素 , 如 8 1 4 0 1 0 、 藏青 83 、 藏青80 、 喜玛拉 6 号 、 昌青 8 号等感病品种 ( 系 )
在拉萨 、 泽当 、 林周等地常年普遍发病 , 受害较重 。 因此 , 该区条锈病发生晚 , 常年危害轻
的主要原因是菌源随雨季而至偏晚 , 大小麦处于生长后期 , 以及大面积种植的地方品种田间
抗性的缓冲作用 。 然而 , 笔者调查发现 , 易发区内含大面积的早地种植区 , 青棵播种期晚 ,
可晚到 5月下旬至6月上旬 。 到雨季来临带来大量菌源建立发病中心时 , 青棵才是拔节或孕穗
2 期 王宗华 :西藏大小麦条锈病区域流行规律
勺一 一 -一 ~ ~一 - ~-一 - ~ ~一 — 一一— ~一 ~一一一一一 - -一 ~. -一 一一一一一一 ~ ~一一 一期 , 温湿度条件极为有利 , 很 易形成大的流行 , 造成严重为害 。 1 9 9 0年 8月间在贡嘎 、扎朗 ,1 9 9 1年在日喀则的曲奴 、 白朗的杜穷等早区调查结果表明 , 大田发病病情指数达 60 % , 而作物正值乳熟中期 , 可以肯定损失不小 ; 而且 , 同样是藏青 3 20 品种 ,早区比河谷灌区发病重 。因此 , 这是发展旱作农业中值得注意的问题 。
条锈病偶发区包括海拔 4 0 o m 以上的高寒农牧交叉区 , 即高原面农区 。 从地理 区域看 ,
应含 : 1) 藏东北农牧区的当雄 、 嘉黎 、 巴青 、 比如 、 索县等地 , 年均温在 一 。 . 2~ 1 . 5℃ , 最
热月 9 . 3~ 1 0 . 8℃ , > 。℃ 积温 1 18 2 . 2 ~ 1 48 6 . 了℃ , 作物有春青棵和部分春小麦 , 降水量偏
多 , 达 48 0~ 6 90 m m , 2) 藏南高原农牧区的隆子 、 错那 、 措美 、 洛扎 、 浪卡子 、 帕里 、 岗巴 、
定结 、 定日、 聂拉木等 , 海拔可高达 4 4 0 m , 年均温。~ 3 ℃ , 最热月 10 ~ 13 ℃ , 该区多处于
喜玛拉雅雨影区 , 降雨少 , 但部分地区雨量达 60 Om m 以上 , 春青棵是主要作物 , 3) 藏西北
农牧区的革吉 、 噶尔 、 文部 、 萨噶、 日土 、 改则等地 , 以及普兰 、 扎达的大部 , 海拔可高达
4 7 0 0m
, 是青棵分布最高限地区 , 该 区年均温 0。 1~ 3 . 0℃ , 雨量 50 ~ 1 70 m ln , 干早 , 最热月
均温为 1 1。 2~ 1 3 . 5 ℃ 。
偶发区一般远离常发区 , 菌源少 ; 又由于海拔高 、 温度低 , 锈病发生流行慢 。 藏西北地
区以及藏南喜玛拉雅雨影区是比较干燥的地区 , 一般发病轻 。 但是 , 藏南高原的部分农区如
帕里等地 , 雨量较大 , 达 40 0m m 以上 , 又离常发区近 ; 以及藏东北的索县 、 嘉黎局部地区 ,
也由于雨水多 , 有利于条锈病发生 , 常年也可见到条锈病局部流行危害 。
结论 与讨论
在研究明确了西藏条锈病周年侵染循环的基础上 〔 `」 , 本文又基本明确了其区域流 行 规
律 。 这就可以组建起西藏大麦和小麦条锈病区域流行与周年侵染循环图 ( 见图 3 ) 。 从而基
本掌握条锈病在西藏的菌源基地 , 区域间的传播 、 越冬越夏等规律 , 可 以认为西藏考一个相
对独立的条锈病流行区系 。 至于藏西北农区的菌源问题 , 以及与国外或国内川滇青等接壤地
区区域间的菌源交流等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 。
调查研究证明 , 西藏条锈病区域流行中发病早晚的差异是有无越冬菌源 , 以及菌源随气
流传播降水沉落而至的时间等因素造成的 。 一旦建立了发病中心 , 进一步的流行发展主要受
各地降水条件 , 品种感病性等影响 。 降雨始期早 , 发病早 ; 降雨 日数多 , 雨量大 , 品种感病
或处于不利的生育时期 , 就造成条锈病发生危害重 。 这些因素的差异 也就引起了同一区域不
同年度或同一年度不同区域间发病流行程度的差异 。
常发区是西藏各主要流行区的菌源基地 , 尤其是对于 “ 一江两河 ” 流域这一西藏重要的
农业生产基地而言 。 因此 , 通过控制常发区和中间地带等关键区域的发病 , 从而达到全区大
麦和小麦条锈病的防治 , 保证农业生产的稳定发展具有现实的和经济的意义 。 鉴于常发区内
地方大麦品种体系稳定锈病流行的作用 , 所以应充分利用地 方品种的抗性 , 一般无需进行化
学防治 , 以节省农药费用 ; 而以在品种更换时注意抗性基因的引入为最关键 。 该区小麦品种
肥麦抗性的丧失 , 造成了条锈病的连年大流行 ; 目前应当在继续抓好粉锈宁防治工作的基础
上 , 加快抗条锈品种的选育和推广 , 做好区域间的品种 ( 抗性基因 ) 的布局 , 从而控制易发
区内更大面积肥麦品种的抗性丧失和锈病流行 , 以继续发抨其生产效益 。 此外 , 应适当注意
易发区内旱区和晚熟感病品种条锈病的防治 。
4 6西 南 农 业 学 报 5卷
1磊茹面函侵染 ( 1。一 1 1月 )
A ut um ni nf e et io ni n
!
_t h
s eo ut hs e at er n
r e gio ns (O et ~No v )
个
}俪乡参蔺亩瓜不 )〕司
! _
、 U e c一 r e代, 二 1
亨
ù③引ù锅Oc区菌xEit病流行 7~ 9月 )一 t h e n o r t h -
r e g 10 n s
、 S e P t ) 卜· ②正灭兀二以。 ~ ~ L’ 二 , , _ 丁口_ 一 {趟冷发办 , 艰议灰汹 甲 尹甘 、 J ~ 及月 扣R u s t r e e o v e r i n g a n d o n -s e t i n g o n w i n t e r b a r l e ya n d w h e a t (M a r ~ A P r )
S p O
叫
r C S
幸
。
|
一生草ld相,
一野杂vi!e一,尸认W一
一 坐④一专自生麦苗发病( 7 ~ 1 0月 )R u s t i n go f v o l u n -t e e r i n g s( J u l e O e t ) 冬麦流行盛期 , 春麦发病中心 迅速扩展 (5R u s t e x P ] o s i n g o n w i n t e r c r o P sd e v e l o P i n g r a P i d l y o n s P r i n g 0 1( M a y ~ J u n ) 二 1 1 ` Jl e s
图 3 西藏大麦和小麦条锈病区域流行和周年侵染循环
F 19 3 T h e a n n u a l i n f
e e t io n e i r e l e a n d r e g i o n a l e P i d e m i
e s o f
s t r i P s r u s t o n b a r l e y a n d w h e a t i n T i b e t
注 . 实线是 已证实的循环路线 , 虚线为可能存在的循环 。 ①西藏为其 它地区 那供越夏菌源 ,
③其它地 区为西藏提供越冬菌源 , ④与其它地 区 交流 菌源 。
N o t e : 一干 r e p r e s e n t龙n g t h e d e f i n i t e e i r e l e , 一 卜 t h e p o s s i b j e
①②p r o v i d i n g t h e o v e r s u m m e r i n g a n d o v e r w i n t 。 r i n g s p o r e s f o r o t h e r
T i b e t r e s P e e t iv e l y
.
③ o t h e r r e g i o n s p r o v i d i n g o v e r w i n t e r i n g s P o r 。 5 f o r T i b e t .
④ s P o r e e x e h a n g i n g b e t w e e n T ib e t a n d o t h e r r e g io n s .
②为区外提供越冬 菌源 ,
r e g i o n s b e y o n d
参 考 文 献
2
3
4
5
6
7
王宗华 . 条锈菌在西藏越夏越冬规律的初步研究 . 西南农业学报 , 1 9 92 , 5 ( 1) : 6这~ 6 6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 队 . 西藏自然地 理 . 科学出版社 , 1 9 8 2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 队 . 西藏农业地理 . 科学出版社 , 1 9 8`
李振歧 , 商鸿生 . 小麦条锈病及其防治 . 上海科学 技术出版社 , 19 8 9
徐雍皋 , 蔡正发 . 西藏的作物病害 . 中国科学 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 . 西藏作物 . 科学 出版社 , 19 8 4
彭云 良等 .西藏大麦品种对条锈病抵抗性的初步研究 . 西南农业学报 , 1 9 9。 , 3 (2 ) : “ ~ 74
S t u bb
s
R W
.
S t r i p
s r u s t
,
I n
:
T h
e C e r e a l R u
s t s
.
E d i t
e d b y R o e l f s
,
A
.
p
.
a n d W
.
R
.
B u s h n e l l
,
A e a d e m i
c P r e s s I n e
.
( 责任编辑 王 先明 )
2 期 王宗华等 .西藏大 、 小麦条锈病区域流行规律
R EGI O NA L EP I D EMIC S S O FT I RP ERUST O N
B A RL EA YN DWH A ET I NT IB ET
Wa n gZ on ghu
a
(T ib
e tI n3t 王t ute oA f gr笼e ult u ra lS e ie ne es , L h a s a 5 5 0 0 0 2 )
A B S T R A C T
W i t h t h
e r e s u l t s o f i n v e s t i g a t
; o n s m a d
e
f r o m 1 9 5 4 t o 1 9 9 1
a n d t h
e e e o l o g i
e a
l a n d
e
l i m a
-
t ie a l e o n d i t io n s
s t h e r
e g io n a l e P i d
e m i e s w e r e a n a l y 么 e d o f s t r 王P e r u s t o n b a r l e y a n d w h e a t
i n T i b e t
.
A e e o r d i n g t o t h e e P i d e m i
e f r e q u e n e y
,
t h e r e g i o n w a s d iv i d e d i n t o t h r e e e P i d
e m i e
a r e a s
.
T h
e e p id e m i
e
l
a w s a n d d i s e a s e d i s p e r s a l a m o n g t h
e e p id
e m i e a r e a s w e r e a l s o d i s e u
-
s s e d
.
I t w
a s f o u n d t h a t t h e b a r l e y Ia n d r a e e s s t a b l i艺 e d t h e r u s t e p i d e m ie s , h o w e v e r , t h e
i n t r o d u e e d w i n t e r w h
e a t e v
.
H
e i” e s h夕 d e h a d l o s t r e s i s t a n e e a n d t h e a r e a r u s t e d w a s e x -
p a n d i n g
,
t h e e p i d e m i
e s o f s t r ip e r u s t m
a d e g r e a t a a m a g e t o t h e e r o p s i n t h e d r o u g h t a r e a
a s w e l l a s i n t h
e a r e a w i t h h 盆g h e p i d e m i e f r e q u e n e y . A t r a s t t h e r e g i o n a 一 m a n a g e m e n t o f
s t r i P e r u s t w a s d i s e u s s e d
.
K e y w o r d s B a r le y W h
e a t S t
r
ip
e r u s t ( P
“ e e f” 犷。 s r r f f f o r m is W e s t . ) R e g io n a l e p i d e -
m i
e s L a n d
r a e e , T i b e t
( 责任编辑 王先明 )
一、产 、 曰门、 口、 产、 J、 州 , `户 、 沪、卢` 产 、 J曰 、 产、六 护 , .八 产、 叭 、乃沪 、 产 、 八副、 z ~ 气沪
、 尹、 、 、 、 、 、一、 八 .入八产户 、 ~ 喇 、 入一 ` 人~ 内~ 八 乃户~ 沪~ ~ 八润卜沪、 尸一、一一 , 户了、 、 乃 z~ 目~ ~ 入 、 、 户~
. 简 讯
四川烟草侵染性病害调查研究通过鉴定
烟草是我国的重要经济作物 , 四川每年因病害损失烟叶产量 3 6 . 7 5 万担 , 经济损失达 5 8 3 7 . 5万元 , 研究防治烟草病害
是提高烟叶产量和品质的关键 。 四川省烟草公司与省农科院植保所共同承担了中国烟草总公 司下达的 《 全国烟草俊染性病
害调查研究 》 课题 , 经过三年调查研究 , 完成 了 “ 四川烟草侵染性病害调 查研 究 ” , 并已 通过了成果鉴定 。
该项研究全面系统地调 查了全 省5 个产烟县的烤烟 、 晒烟、 白肋烟侵染性病害发生危害的基本情况 。 查 出倪染性病害
共 3 6种 , 已鉴定的 34 种 , 其中 : 真菌类病害 13 种 , 细菌类病害 7 种 , 线虫病害 6 种 , 病毒 8 种 , 寄生性种子植物 i 种。 编
写 了 《 四川省烟草侵染性病害名录 》 , 摄制了可供教学 、 科研 、 生产应用的各种病原物及症 状照片 、 幻灯片 , 制作了相应
的实物标本 。 深入地研究了烟草主要病害的流行规律 , 经小区和大田试验对烟草花叶病 、 青枯病 、 赤星病等 8 种病害进行
了损失估计研究 , 建立了估计模型和公式 , 并对大 田损失作了估算 。 制订和完善 了病毒病 、 根结线虫病、 黑睦病的综合防
治配套技术 , 经各烟 区生产实践证实有效 、 可行 , 经济效益显著 。 病原鉴定中发现了国 内在烟草上未见报道的番茄斑葵病
毒 ( T SW V ) , 同时还探讨了中草药对防治晒烟病毒病的作用 , 取得了可喜的苗头 。
鉴定认为 , 该项成果填补了省内空 白 , 达到国内同类研究先进 水平 。 晒烟花叶类病毒种类 与流行 因素及预侧预报研究
居国内领先水平 , 具有较高学术价值和重要的实践意义 。
( 本刊编辑部 杨 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