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 收稿日期:2003-12-24
作者简介:姚丽娟(1968-),女,浙江永康人,实验师,从事植物组织培养研究。
蝴蝶兰原球茎增殖分化影响因子探讨
姚丽娟,徐晓薇,林绍生,游聚斌,陈中林
(浙江省亚热带作物研究所,浙江 温州 325005)
摘 要:采用 3个月胚龄的种胚播种形成的原球茎,初代培养时间在 2.5~3个月之间换瓶转接,原球茎生长
状况较好,分化形成的芽苗生长健壮;以 1/2MS为基本培养基培养 30d,原球茎增殖率达 332%,MS培养基
更有利于分化,培养 2个月分化发芽率达 90.6%;附加不同细胞分裂素原球茎的增殖率为 6-BA > KT > Ad+KT
> Ad;NAA浓度在 0~1.0mg/L,对原球茎增殖分化影响不明显。
关键词:蝴蝶兰;原球茎;增殖分化
中图分类号:Q94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7791(2004)03-0042-03
Influential Factors on Multiplication and Differentiation of Phalaenopsis
Protocorm-like Body(PLB)
YAO Li-juan, XU Xiao-wei, LIN Shao-sheng, YOU Ju-bin, CHEN Zhong-lin
(The Subtropical Crop Institute of Zhejiang, Wenzhou 325005, Zhejiang China)
Abstract: Rapid multiplication of PLB and inducement into young plant is the key to realized
commercial production of Phalaenopsis. The first generation of PLB grew well after 2.5 to 3 months
cultivation, which were formed from 3 month-old embryo. The young plant grew vigorously after
differentiation. The multiplication percentage of PLB was up to 332% after 30 days cultivation on
1/2 MS medium. MS medium was advantageous to differentiation. The descending of multiplication
percentage of PLB was 6-BA, KT, Ad+KT, Ad, which supplemented with different cytokinins. NAA
0~1.0mg/L gave little effect on multiplication and differentiation of PLB.
Key words: Phalaenopsis; protocorm-like body(PLB); multiplication and differentiation
蝴蝶兰(Phalaenopsis)是热带兰中的珍品,其花型美丽别致,花姿优雅花期长,是当今国内外花卉
市场最受青睐的兰花种类之一[1,2]。由于蝴蝶兰是单茎型气生兰,很难进行分株繁殖,常规情况下种子
发育不完全,极难萌发。因此,目前多采用组织培养和无菌播种两种途径来繁殖种苗[3,4]。
与其它兰花一样,蝴蝶兰主要也是通过诱导形成原球茎(Protocorm-Like Body, PLB),再扩繁建立
快速繁殖体系。因此,快速增殖原球茎并诱导分化成苗是实现蝴蝶兰工厂化生产的关键[5]。近年来,
我们进行了蝴蝶兰原球茎转接周期、不同培养基及不同激素浓度等因子对其增殖分化的影响试验,培
育了多批试管苗。现将主要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选用本所温室大棚栽培的蝴蝶兰杂交种,品种为红花系 085#(红色带条纹)、白花系 0217(白花
红唇)。经人工授粉形成蒴果,再经种胚培养方式形成原球茎。
1.2 方法
2004,33(3):42-44.
Subtropical Plant Science
第 3期 姚丽娟,等:蝴蝶兰原球茎增殖分化影响因子探讨 ﹒43﹒
用无菌播种形成的、胚龄 3~4个月生长一致、性状相近的原球茎,根据不同的试验目的转接到不
同培养基上。所有培养基均添加 0.7%琼脂和 3%蔗糖,pH5.4~5.8,培养温度 25±2℃,光照 12h/d,光
照强度 1 200~1 500 lx。
2 结果与分析
2.1 初代培养时间对蝴蝶兰原球茎增殖与分化的影响
在改良 Knudson C(简称改良 KC)培养基[3]上,蝴蝶兰蒴果播种后一般在 15~20d可见淡绿色膨大
的胚,1个月后形成原球茎。培养 2个月左右,有些原球体已分化出 2片鞘叶;随着鞘叶的生长,在两
片鞘叶之间长出真叶,继续生长并长出第一条根。播种后 2.5个月进行换瓶增殖,换瓶时,将生长健壮
的黄绿色丛生状球茎团块、丛生芽和小植株分开,分别接入相应的培养基。原球茎增殖培养基为MS +
6-BA 0.5~1.0mg/L(单位下同)+ NAA 0~0.2 + 10%椰乳 + 0.1%活性碳。试验表明,初代培养时间在
2.5~3 个月之间换瓶转接原球茎生长状况较好。随着初代培养时间的延长,原球茎增殖情况呈下降趋
势(表 1)。
试验发现,蝴蝶兰原球茎在培养过程中总是可以看到不断有部分团块的顶部或表面分化出芽和苗,
而内部仍处于分生组织状态。所以,在培养瓶里,总是不断增殖,不断分化,既有原球茎,也有小植
株。为达到大量繁殖目的,必须加快原球茎增殖速度,在原球茎状体阶段进行增殖最为理想。原球茎
状体形成后,在无菌条件下取出切成小块,转移到MS + 6-BA 1.0 + 10%椰乳 + 0.5~1.0 ‰活性碳培养
基中继代培养。在切块细小稀疏的培养瓶内,群
体生长较慢,而在切块较大且密集的培养瓶里,
群体生长旺盛,表现出一定的群体生长效应。
试验还表明,采用 3 个月胚龄的种胚播种形
成的原球茎,换瓶增殖时的成活率和增殖速度,
以及分化形成的芽苗长势均达到最佳状态。
2.2 不同培养基对蝴蝶兰原球茎增殖分化的影响
供试品种 0217自交形成的原球茎,在MS、1/2MS、KC和 Vacin&Went(简称 VW)[3]四种基本培
养基中增殖培养 30d。结果表明,在 1/2MS培养基中增殖率最佳,达 332%;分化率则以 VW最高,达
57%(表 2)。继续在上述培养基中培
养 30d,发现培养基中仍保持较高的原
球茎增殖率,MS培养基中分化发芽率
提高到 90.6%,并且分化出的小苗有
45.2%长出一条以上的根,生长旺盛、
整齐,分化发芽率及生根率明显高于其
它三种培养基。
供试品种 085#产生的原球茎在
MS、1/2MS和改良 KC三种培养基中的试验结果也表明,1/2MS培养基对蝴蝶兰原球茎增殖最为有利。
2.3 不同细胞分裂素对蝴蝶兰原球茎增殖的影响
以 1/2MS 为基本培养
基,附加 Ad、KT和 6-BA,
培养 30d 后统计原球茎增殖
情况,结果见表 3。从表 3
可见,附加 6-BA的增殖量明
显高于其他三种。另外,当
6-BA 使用浓度在 1.0~
表 1 初代培养时间对蝴蝶兰原球茎增殖的影响
初代培养时间(月) 增殖情况
2.5 + + +
3 + + +
3.5 + +
4 + +
注:“+++”表示增殖情况很好,“++”表示好。
表 2 不同培养基对蝴蝶兰原球茎增殖分化的影响
原球茎数(个) 基本培养基
增殖前 增殖后
增殖率(%) 分化发芽率(%)
MS 80 228 285 36
1/2MS 80 266 332 53
KC 80 242 303 43
VW 80 240 300 57
注:供试品种 0217自交,培养 30d观察统计汇总,增殖后原球茎数含分化的芽苗数。
表 3 不同细胞分裂素对蝴蝶兰原球茎增殖的影响
细胞分裂
素
浓度
(mg/L)
原球茎增殖前
鲜重(g/瓶)
原球茎增殖后
鲜重(g/瓶)
原球茎增重
(g/瓶)
增重率
(%)
Ad 1.0 3.2 4.5 1.3 40.6
KT 0.1 2.1 3.3 1.2 57.1
Ad+KT 1.0+0.1 2.5 3.7 1.2 48.0
6-BA 1.0 3.2 7.4 4.2 131.3
注:培养 30d观察统计汇总,增重率=原球茎增加的重量/原球茎增殖前鲜重
第 33卷 ﹒44﹒
3.0mg/L范围内,增殖情况无明显差异。
2.4 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原球茎增殖与分化的影响
以MS和 1/2MS为基本培养基,将蝴蝶兰原球茎分别培养在含有 0、0.2、0.5、1.0mg/L NAA的培
养基中,40d统计培养情况表明,无论在MS或在 1/2MS培养基中,NAA浓度对原球茎增殖分化的影
响均不明显。
3 结 论
蝴蝶兰的原球茎状体在继代培养过程中易褐变死亡,不易增殖。在培养基中加入 0.5 ‰~1.0 ‰的活
性碳可以有效防止褐变。
蝴蝶兰原球茎在培养过程中,总是不断增殖,不断分化,同一培养瓶里既有原球茎,也有小植株。
针对这一增殖方式及分化特点,可采用分类移瓶的方法,将原球茎团块挑出接入增殖培养基扩大繁殖,
将丛生芽和小植株分别接入分化和生长培养基,以达到同步化生产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胡松华. 蝴蝶兰[M]. 广东: 广东科技出版社, 2001. 80-84.
[2] 曾宋君,等. 蝴蝶兰的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J]. 武汉植物学研究, 2000,18(4): 334-346.
[3] 潭文澄,等. 观赏植物组织培养技术[M]. 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7. 267-277.
[4] 潘向群. 兰花的试管繁殖[J]. 中国野生植物, 1989,(3): 26-28.
[5] 马子骏,等. 蝴蝶兰工厂化生产技术研究[J]. 浙江林学院学报, 1998,15(2): 192-196.
(上接第41页)
[3] Pierik R L M. Regeneration of leaf explants of Anthurium andraeanum Lind. in vitro[J]. Neth J Agric Sci., 1979,29(3):
221-226.
[4] 岑益群,等. 安祖花离体增殖的形态发生与理化因子效应[J]. 园艺学报, 1993,20(2): 187-192.
[5] Whei-lan Teng. Regeneration of Anthurium adventitious shoots using liquid or raft culture[J]. Plant Cell Tissue and Organ
Culture, 1997,49: 153-156.
[6] 周根余,等. 影响安祖花试管苗生长的若干因素[J].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 1999,28(4): 76-82.
[7] 蔡维藩. 红掌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J].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02,31(3): 66-68.
[8] 兰芹英,等. 红掌愈伤组织诱导和芽分化[J]. 园艺学报, 2003,30(1): 107-109.
[9] 陈华林. 不同培养条件和外植体处理对红掌品种组培效果的影响[J]. 西南园艺, 2003,31(4): 35-37.
[10] 曹孜议,等. 实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教程[M]. 兰州: 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 15.
[11] 梅传生,等. 4PU-30对水稻叶片的保绿效应[J]. 植物生理学通讯, 1989,(1): 17-19.
[12] 徐华松,等. TDZ在植物组织培养中的作用[J]. 广西植物, 1996,16(1): 7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