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 [收稿日期] 2004-05-28;2004-08-30修回
[基金项目] 贵州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关键技术研究项目(2001BA701A23-02)
[作者简介] 何元农(1949-),男 ,副研究员 ,从事耕作栽培和中药材人工种植研究。
[ 文章编号] 1001-3601(2004)06-0219-0038-03
艾纳香繁殖苗类型及移栽性能研究
何元农1 , 毛堂芬1 , 冼福荣2 , 潘俊锋2 , 邹纯礼3
(1.贵州省农业科学院 生物技术研究所 , 贵阳 550006;2 .贵州宏宇药业有限公司 , 贵阳 550002;3.贵州省罗甸县外贸油厂 , 罗甸 550100)
[ 摘 要] 对药用植物艾纳香 Blumea balsami fera (L.)DC 的无性繁殖 , 分别从一个生长周期(移栽-收获)和春季(萌发-移
栽)两个阶段分析了分生苗的发生机制 , 越冬条件对两繁殖阶段的关系发生的影响。据此提出幼桩苗 、秋苗 、春苗 、近蔸苗和远蔸苗
5 种苗质分类;对各苗类的生长动态和移栽性能进行了调查和试验;提出了 6 种繁殖系数概念。讨论了繁殖技术改进中种子有性繁
殖和秋苗秋季移栽的可能性。为 GAP 基地艾园建设中提高移栽成活率提供了技术应用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艾纳香;栽培;苗;繁殖;移栽性能[ 中图分类号] S512.102 [ 文献标识码] A
The seedling and Transplanting Characteristics of Blumea balsamifera
HE Yuan-nong1 , MAO Tang-fen1 , XIAN Fu-rong2 , PAN Jun-feng2 , ZHOU Chun-li3
(1.Biotechnology Institute , Guizhou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Guiyang 550006;2.Guizhou Hongyu Medicine
Industry Limited Company , Giuyang 550002;3.Luodian Foreign Trade Oil Factor , Guizhou 550100 , China)
Abstract:For the asexual propagation of pharmaceutic plant Blumea balsami fera(L.)DS , the occurrence mechanism and w intering
conditions of the differentiated tillers in both stages o f whole grow th period(transplanting to harvesting)and spring period (sprouting to
transplanting)were analyzed.And the w intering conditions affecting the rela tion of the tw o propagating stages were studied too.According
to which putting forw ard fiv e kinds of seedlings:young stock seedling , autumn seedling , spring seedling , near sto ck seedling , and far stock
seedling were put forw ard.By surveying and experimenting the g rowth tends and transplanting characteristics for all kinds of seedling , at
the same time , six kinds of propagating coefficient concept , were formed and the possibility for sexual-breeding and autumn seedling trans-
planting in autumn for improving breeding technique w as discussed.All these provided technical and theoretic basis for increasing the sur-
vival rate in developing Blumea balsamifera GAP base.
Key words:Blumea balsamifera ;cultiv ation;seedling;breeding;transplanting characteristics
艾纳香 Blumea balsam ifera (L.)DC是提取优质
天然冰片的药用植物 ,在贵州罗甸有百年以上的人工
种植历史。随着我国中药现代化战略的推进 ,艾纳香
已成为贵州省重点发展的地道药材 ,从农户传统分散
种植向大规模基地化种植转化 。笔者所参与的多个艾
纳香 GAP 基地建设项目都不同程度遇到了移栽定植
成活率极低的障碍。产业化种植下艾纳香移栽成活率
低有较复杂的原因 ,将另文专论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与
艾纳香苗(以下简称艾苗)的类型质量有关。本文仅对
艾纳香无性繁殖特点和移栽苗种类特性的研究结果进
行报道。
1 调查研究方法
1.1 对罗甸县具有艾纳香种植传统的罗苏乡沿河村
农户分散种植艾纳香园(以下简称艾园)的艾苗进行考
查。
1.2 对罗甸县沟亭乡艾纳香 GAP 基地和荔波县板
莪村艾纳香 GAP 基地建园移栽苗的类型及成活情况
进行调查分析。
1.3 2003年在两基地对当年种植艾纳香的分生苗发
生情况和越冬状况进行了跟踪观察 。
1.4 在荔波板莪艾纳香基地进行了不同苗质类型的
对比观察试验。
1.5 2004年春 ,对上年种植艾园的分生苗发生动态 、
分布及各类苗质的数量比例进行了调查 。
2 结果与分析
2.1 艾纳香分生苗的发生机制
多年龄艾园在罗甸低热条件下 , 2月土温回升时 ,
就可出现由水平根上发生的分生苗 。分生苗的发生有
先有后 ,到 4月初春雨的降临 ,可使分生苗的数量快速
增加 , 4月下旬和 5月 ,当年分生苗的数量较多 ,可作
移栽苗 。当年从水平根上发生 ,当年取苗移栽的分生
苗叫春苗 。如果不作苗源 ,分生苗发育成分生茎 ,成为
当年可收生物产量的株体 。
当年 4 ~ 5月种植的艾纳香随着水平根的发育伸
长 ,最早于 7月中旬开始有分生苗发生 , 以后逐渐增
多。
无论是多年龄艾园还是当年种植艾园 ,从开始出
现分生苗起 ,到 12月都在陆续发生新的分生苗 ,使先 、
后发生的分生株高矮 、大小不齐。春夏早发的可高达
2m 左右 ,有分枝 ,成为当年收获量的重要部分 ,在其
水平根可再产生次级分生苗 。晚秋苗仅 3 ~ 10 cm 、4
~ 10叶 ,收获时弃收 ,成为越冬秋苗。
2003年 11月中旬调查(荔波)当年种植的孤立单
株(周围半径 4m 内无其他艾纳香植株 ,株高 2m ,株径
1.7m)发生的不同大小分生株的分布见图 1和表 1。
可见:
(1)一年生艾纳香母株在无株间竞争条件下 ,当年
发生分生株可达48株以上 ,也即无性繁殖系数可达
贵州农业科学 2004 , 32(6):38~ 40 Guizhou Ag ricultural Sciences
图 1 不同大小分生株的分布
50左右 。
(2)从不同等级分生株的分布关系看 ,大中株距主
茎较近 ,小株较远。
(3)后生小株一般是在早生大株另一侧较为空旷
的地方。
(4)能作产量收获的大中分生株约占总分生株数
的一半弱 ,另一半以上小株采收价值较低 ,有的可能弃
收 ,形成越冬秋苗 ,并对冬后苗源的苗质组成发生影
响。
表 1 单株艾纳香发生分生株等级 、规格及数量
(荔波 11月 18日测)
等 级
出土时间
株高
(cm)
叶片数
分枝
株数
各占比例
(%)
夏早株(大)7月下旬~ 8月 >70 >40 有 3 6.3
夏秋株(中) 9月 20 ~ 69 15~ 39 无 20 41.7
晚秋株(小) 10月~ 11 月 <20 <10 无 25 52.1
2.2 越冬条件对分生苗的影响
根据罗甸和荔波的冬季气温条件(表 2),对两县
艾纳香进行了 2次越冬情况观察 ,罗甸地上部能越冬 ,
春后恢复生长;荔波县地表以上被冻死 ,地表以下的根
茎以宿根方式成活 ,春后能萌生新芽(茎)或新苗(根)。
在罗甸 ,秋苗冬季停止生长 ,随入春气温升高 , 2月下
旬又恢复生长形成基部木质化程度较高的老苗;在荔
波 ,秋苗越冬地上茎冻死 ,地下根茎能在休眠状态下保
持活力 ,春后 ,土表以下的茎基又萌发新芽形成簇生幼
桩苗 。
表 2 罗甸 、荔波县冬季气温条件 ℃
地点 12月极低 平均
1月
极低 平均
2月
极低 平均
3月
极低 平均 ≤0℃日数
罗甸 -2.7 11.8 -3.5 10.1 -1.1 11.9 0.9 16.7 1.8
荔波 -4.1 10.4 -6.7 8.4 -3.5 9.9 -0.9 14.4 7.1
2.3 春季分生苗的种类和发生动态
2.3.1 分生苗的种类 2003年 4 ~ 5 月对艾园建设
栽植的艾纳香无性繁殖体(艾苗)从来源上进行了苗质
分类 ,可分为以下几类(图 2):
图 2 艾纳香无性繁殖苗的分类
老桩苗:从上年主茎(桩)地下部休眠芽点次年萌
生成的桩上苗(一般不作繁殖体 ,艾园整体迁移时才发
生整株移栽)。
幼桩苗:上年春夏发生的分生株 ,秋刈后的残桩或
冬季地上部冻死后(荔波),从地下部芽点上长出的桩
上苗 ,一般呈 2 ~ 5芽簇生 。
根生苗:从水平根芽点发生的根上苗 , 又分为 2
类:
(1)秋苗:上年晚秋发生的根生小苗未刈 ,入冬停
止生长 ,春后恢复生长 ,较春苗高大 ,但茎基老化 ,下部
有枯黄叶 ,发新根能力弱 ,移栽成活率较低。
(2)春苗:当年春从水平根上萌生的新苗 ,移栽成
活率高。春苗又有 2种苗质。
近蔸苗:生长于水平根中部 ,靠近主桩 ,取苗后 ,只
带一段无(少)须根的水平母根 。
远蔸苗:生长于水平根远端 ,离主桩较远 。由于水
平根端部下扎生长。取出的苗连带的向下生长的母根
末端形似主根系 ,须根较多 ,成活率优于近蔸苗。
2.3.2 春季分生苗发生和生长动态 从表 2可知 ,
早春 2月 ,气温回升 ,荔波 、罗甸月平均温已达 10℃左
右 ,极高温达 30℃以上 ,艾纳香老桩开始萌发新芽 ,秋
苗恢复生长 ,春苗也开始发生。2004 年 3 月下旬开
始 ,在荔波对芽 、苗发生和生长进行了定株(5株)动态
观测(表 3 、图 3),得出重要的信息:
图 3 春季艾纳香萌发茎芽和分生苗数量 、生长动态
(1)从最大叶片数可知 ,芽苗萌生时间先后是幼桩
苗→主桩地下芽→主桩地上芽→春苗。
(2)从芽苗数可知 ,早期(26/3)的萌生量大小排序
是主桩地上芽>主桩地下芽>幼桩苗>春苗 。
(3)从最大叶数反映的 25 d内生长速度(d/叶)快
慢为春苗 2.1d ,主茎地上芽 2.5 d ,幼桩苗 2.7 d ,主茎
地下芽 3.5 d。
(4)主桩无论地上 、地下芽开始发生虽然较多 ,但
随后部分弱势芽逐渐萎缩消亡 ,于 4月中下旬(19/4)
只保留原最高萌生芽的 27.8%(地上)、35.7%(地
下),地下芽有自身长出新根的条件 ,将成为优势茎保
持恒稳生长 ,地上芽经 2003年观察为弱势茎 ,长势会
衰退 ,茎数还会减少 。
(5)幼桩苗是多芽簇生 ,移栽时不能分离 ,按可整
体移栽的一株苗计数。因此 ,苗数与上年残留的分生
幼桩数有关 ,从开始到最后一般保持恒定。
(6)春苗是远离母桩的根上分生苗 ,开始发生虽然
较晚 ,但数量持续增加。
(7)幼桩苗和春苗尽管移栽成活性能不同 ,但都是
·39· 第 6 期 何元农 等 艾纳香繁殖苗类型及移栽性能研究
表 3 艾纳香春季无性繁殖体的发生和生长动态 荔波 2004年
日/月 老桩地上芽芽数 最大叶数
老桩地下芽
芽数 最大叶数
幼桩苗
芽数 最大叶数
春苗
芽数 最大叶数 分生苗总数
春苗所占
比例(%)
26/3 9 12 7 13 7 14 2 5 9 22.2
1/4 8 15 7 14 7 16 6 7 13 46.2
6/4 5 18 7 16 7 17 9 10 16 56.3
12/4 5 20 6 18 7 19 10 13 17 58.8
19/4 5 22 5 20 7 23 20 17 27 74.1
可移栽部分 ,由于幼桩苗发生早而数量恒定 ,分生苗虽
晚而数量增加持续和快速 ,随着时间的延后 ,春苗在总
苗数中的比例增大 ,本测定春苗比例从 22.2%(26/3)
增加到 74.1%(19/4)。
(8)由于分生春苗是陆续发生 ,本观测的是最大分
生苗的叶数 ,实际很多春苗至 4月中下旬株体还小 ,并
未达移栽标准 ,虽然从田间看实生春苗占总苗数的
74.1%,但从实际达标苗取苗统计看 , 4月中旬(传统
早移期)可取苗中幼桩苗占 72%,春苗仅占 28%。春
苗比例越高 ,总体苗质越好 ,故传统移栽期(5月)是以
春苗发生的数量 、比例和苗体大小而定 。
2.3.3 不同苗质的移栽性能 2003年在荔波对不同
苗质设置移栽试验 ,在浇 1次定根水之后 ,不再与其他
生产艾园一样进行多次人工抗旱 ,观察不同苗质在常
态(高温 、少雨)下的成活率 ,结果(表 4)显示 ,根生春
苗成活率均高于老桩和幼桩苗 ,且远蔸苗又优于近蔸
苗。老桩苗由于蔸体较大 ,根茎内贮物较多 ,耐性较
好 ,成活率较幼桩苗高 ,但老桩一般不作繁殖体用 ,只
有艾园迁移时 ,才有老桩的挖移。幼桩苗虽成苗率较
低 ,但在苗量不够时(大规模建园时常遇苗源不足)也
可作繁殖体用。另 2002年曾调查罗甸一新建艾园 ,成
活率仅达 22%,死苗中 85%为幼桩苗。
表 4 不同苗质移栽的成活率
苗质 统计总株(窝)数 成活株数 成活率(%)
老桩苗 66 43 65.2
幼桩苗 75 34 45.3
远蔸苗 70 51 72.9
近蔸苗 80 54 67.5
另本试验还将仅有芽点的母根段参试 ,观察到仅
有芽点不能出土成苗 ,而芽点幼叶已展开伸长 , 成
2cm 莲状芽团的根芽在浅复土下可出土成苗。
2.4 艾纳香无性繁殖系数
艾纳香无性繁殖系数是以 1母株 1年能产生主茎
(桩)之外的分生株数计算 ,因此不同的层次 、角度 、用
苗时间及标准可对艾纳香繁殖系数给予不同的定义:
(1)冬前最大繁殖系数:入冬停止生长前 ,当年曾
发生的所有分生株数;
(2)冬前有效繁殖系数:冬前最大繁殖系数减去萎
缩消亡分生株数 ,即能对生物产量形成贡献的分生株
数。
(3)春季最大繁殖系数:次年冬后到入夏前曾发生
的所有分生株数 。
(4)春季有效繁殖系数:春季最大繁殖系数减去萎
缩消亡分生株数 ,即能对当年产量形成贡献和能供作
繁殖苗源的分生株数 。
(5)苗源繁殖系数:在移栽期可能作为苗源的所有
分生苗数 。
(6)优质苗源繁殖系数:达到优质苗标准的根生苗
数。
按以上定义 ,取样收集的数据见表 5 ,可见实际可
作苗源的繁殖系数为 13 ,限制于优质苗源的繁殖系数
为 4.8。考虑到非选择苗的成活率较差 ,需补苗或一
窝植双株 ,667m2标准密度的苗源艾园 ,可供新植艾园
0.26(优质苗)~ 0.46(未选苗)hm2 。
表 5 不同繁殖系数测定值
项 目
冬前
最大
冬前
有效
春季
最大
春季
有效
苗源
优质
苗源
测定时间 2003年 11 月17日 2004年 4月 19 日
母株 40 10 5 5 5 5
分生株(苗)总数 518 85 170 125 65 24
繁殖系数 13.0 8.5 34.0 25.0 13.0 4.8
(分生株/母株)
3 讨论与结论
3.1 艾纳香无性繁殖是以根生分生苗为苗源 。非人
工(苗床)控制下 ,苗质的参差不一是苗源群体的一大
特点 ,除了本文所描述的较明确的苗质分类外 ,实际在
同一用苗时间还将面临因位置和发生时间不同导致苗
的大小 、强弱等差异因素 。
3.2 移栽期越晚 ,苗源量越大 ,优质苗的比例越高 ,
民间以 5月为适栽期是根据艾苗发生量 、优质春苗所
占比例和用苗标准确定的 。
3.3 实际可移栽期确定于 4月下旬 ~ 6月上旬 ,严重
的死苗仍然难于避免 ,甚至可能出现建园失败 ,除了与
繁殖苗的优劣有很大关系外 ,还与种植规模 、立地条
件 、土壤墒情 、浇灌条件 、降雨气温以及其他农事劳力
矛盾 、苗源远近有关(将另文专论)。
3.4 由于艾纳香无性繁殖的特点导致苗源地点 、供
苗量和时间以及种苗群体统一标准的可控性极有限 ,
是造成与其他建园要素矛盾的原因 ,也是艾纳香 GAP
规模化基地建设的一大障碍。本研究项目正试图通过
种子有性繁殖 ,以可控性较强的苗床育苗途径 ,克服上
述矛盾。另利用 9 ~ 10月苗量较多 ,气温回落 ,又有近
2月的可生长时间的条件 ,试验用秋苗进行秋季移栽
的可能性 。
(责任编辑:黄贵平)
·40· 贵 州 农 业 科 学 2004 , 32 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