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西藏小麦品质及其改良途径的探讨



全 文 :· 总第 0 8期 · 1 9 9 8. 2西藏科技口
西藏小麦品质及其改良途径的探讨
文,! ,+. 海
(西藏自治区农科所 )
〔提要〕 改 良小麦品质势在必行 , 从种子工程入 手是正确的技术路线 。 研究认清环境因
素对 品质的影响 ,米取 相应的栽培措施提高或保持籽 拉的蛋 白质含蚤 ;以 合理的价格政策调
动生 产优质小麦的积极性 。
关健词 : 小麦品质 影响因素 改 良措施
蛋白质是人体营养最重要的物质 ,而蛋 白质不足在多数人中存在 . 现今世界人均每天
得到的蛋 白质不足 60 克 ,实际需要为 1 0 克 。 中国人均每夭得到的蛋白质也在 60 克左
右 ,其中动物蛋白占 9 . 1% ,植物蛋白占 90 . 9% 。 中国医学科学院予测 。 随着我国人们食
物结构的改进 ,人均每天摄取的蛋白质将逐渐增加到 70 克以上 ,其 中动物蛋 白质比例将
增加到 23 . 0%以上 , 其余将仍然依赖植物 。 所以 , 提高农作物的蛋白质含量势在必行 。 小
麦是人们获得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主要农作物之一 ,种植面积在我国仅次于水稻 , 在西
藏仅次于青棵 ,均属第二大农作物 。 目前西藏小麦种植的品种 , 多数籽粒中蛋白质及其相
关的面筋含量低 ,加工成面粉后做馒头粘牙 , “ 煮面条成段 , 烙饼成片 , 包饺子漏馅 。 ” 每年
需从内地运进大量优质面粉以满足人们生活的需求 , 花费大量资金和运力 。 是长期以来需
要解决而未解决的问题 。对这一问题 ,多年来也有不同看法 , 有的认为是品种品质问题 ,有
的认为是生态环境影响的 , 有的认为与栽培措施不当造成的 , ,但都没有进行过认真系统的
研究来澄清来解决这一间题 。 现在自治区科委以列入重点攻关项 目 ,并加大了力度 , 引进
了大量品种 , 并从中选出了硬粒小麦品种 ,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 本人虽已退休 ,作为在西藏
工作多年的科技工作者 ,也辱为此尽点微薄之力 。 何况 ,在小麦品质间题上 ,本人也有一定
责任 , 也愿将过去的一些经验教训 、 调查试验材料及学习他人的研究成果整理成文 ,虽是
一些粗陋浅见 ,望能对有关人员有些启发 ,以补内疚 。
1 小麦籽粒品质
小麦籽粒品质分加工品质和营养品质 . 加工品质又分麦粒加工成面粉和面粉加工成
食品 ;营养品质主要是麦粒中的蛋白质含量及其氨基酸的组成 。 面筋含量是用来划分制作
各种不同食品的标准 . 我国各地根据当地人们的传统习惯对小麦籽粒品质虽然有不 同的
独特要求 ,并分别选育出了品质各异的地方品种 ,但营养品质是共识的 ,蛋 白质是小麦籽
粒营养价值的主要物质 。
5 9
口西藏科技 1 9 98. 2· 总第 80期 ·
1
.
1蛋 白质 :小麦籽粒中的蛋 白质含量变幅很大 , 据现在所知可达 9一 26 % 。 其类型
有清肮 、 球肮 、 醇溶谷蛋白及麦蛋白等 。 清阮又名白蛋白 ,溶于水 ,占小麦籽粒总蛋 白质的
5一巧写 ;球阮又名球蛋 白 , 溶于 中性盐液 , 占籽粒蛋 白质含量的 1 0一20 % ;醉溶谷蛋白类
溶于 70 环故乙醇 , 占籽粒蛋 白质含量的 20 一40 蜕 ,这类蛋白质又称麦胶阮或麦胶蛋白 ;麦
谷蛋白溶于弱碱溶液 ,占籽粒蛋 白质含量的 乃一 40 % 。 麦胶蛋白和麦谷蛋白合并称谷胶
蛋白 。
1
.
2 面筋 : 面筋又称蛋白质凝块 ,主要成分是谷胶蛋白。面筋是面粉加水揉合时形成
的凝块 ,这种凝块有弹性 、 粘结性 、 延伸性 ,这些特性取决于籽粒品质及加工成面粉的质
量 。 面筋分湿面筋和干面筋两种 . 面粉中的湿面筋数量变幅也很大 ,可达 巧一 50 % . 干面
筋变幅较小 ,为 5一 18 % 。 湿面筋中三分之二是水 。 在高蛋 白质籽粒加工优良的面粉中湿
面筋含量可达 35 一40 % ,而低蛋白质籽粒加工又差的面粉中湿面筋含量仅有 15 一 20 % 。
面筋的主要成分是麦胶蛋白和麦谷蛋 白 ,也有少量的球蛋白和核蛋白 。在面筋的蛋白质中
谷氨酸及脯氨酸较多 ,赖氨敌及色氛酸很少 . 在揉面筋时有种滑腻的感觉 , 这是因为面筋
中含有油脂 ,这油脂主要也是以脂蛋白的形态存在其中 。面筋中也含有搪和淀粉及非蛋白
质的含氨化合物 ,但数量不多 ,与面筋特性无关 。
面粉中含面筋的数量与食物的品质关系甚为密切 . 由于面筋具有弹性 、粘性及延伸
性 , 当面团发酵时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保存在面团中并使其澎胀 ,经蒸或供烤释放出二氧
二碳气体 , 便可得到多孔疏松柔软可 口的面包和馒头等多种食品 。 故小麦面粉中含面筋的
量和质成为国际上划分制作各种食品的专用粉 。
我国对小麦籽粒的面筋含量近年来十分重视 ,商业部谷物油脂化学研究所对我国 n
个省区的冬春小麦进行测定 ,三年平均面筋含量值为 24 . 3% ,最高 34 . 5% ,最低 13 . 1% 。
冬小麦以河北省的最高 , 平均值为 28 . 7% , 依次 为山东 、 陕西 、 江苏 、 安徽 、 河南 、 湖北 、 四
川等省 ; 四川平均值为 21 . 0% ; 春小麦以黑龙江省最高 ,平均值为 25 . 4% , 宁夏次之 ,新疆
最低 。 西藏小麦面粉中湿面筋含量多为 16 一 23 % ,面团在酸酵过程中淀粉酶活性大 , 生成
的糊精多 ,所以蒸出的馒头粘牙 。
笔者统计分析了西藏冬春小麦 18 个品种 ,籽粒中的粗蛋 白质含量与面筋含量之间呈
直线正相关 ,且达到极显著程度 ( N ~ 1 8 , r 一 0 . 7 9 1 , r o . 。 , ~ 0 . 5 6 1 4 。 )籽粒 中粗蛋白质含量
越高 ,制成的面粉中含面筋越多 。这样 ,我们便可运用西藏小麦籽粒粗蛋质含量的资料 ,粗
.略估计不同小麦品种籽粒的面筋含量 , 自治区农牧厅在这方面 已做了大量工作 ,可利用其
不同品种的特点树作木同的食品 。例如 ,肥麦品种蛋白质 、 面筋含量低 , 蒸馒头煮面条等食
韶均不佳 ,迫制饼干却是不错的 。
1
.
3 碳水化合物 : 小麦籽粒中的碳水化合物有淀粉 、糖 、 维生素等 , 同样是小麦籽粒
的重要组成部分 。
1
.
3
.
1 淀粉 : 在小麦籽粒中淀粉含量可从 49 %变化到 73 % 。 在一般情况下 , 小麦籽
粒中的淀粉含量与蛋白质含量呈负相关 , 淀粉含量多 , 蛋白质含量则少 。 这里需要提及的
是淀粉酶 , 它包 括 d— 淀 粉酶和 B— 淀粉酶 , d— 淀 粉酶可将淀粉分解 为糊 精 ,B— 淀粉酶可将糊精分解成麦穿糖 ,为发酵酶所利用 。 酶对小麦面粉制品有着重要的作用 ,可使面包的风味变好 、 体积增大 、 表皮色泽鲜艳 、 内部组织细腻可 口 , 还可阻止面皮硬
6 0
· 总第 8 0期 · 1 9 9 8一 2西藏科技口
化 , 延长存放时间 。在小麦籽粒加工成的面粉中一般都会有充足的 B— 淀粉酶 ,而 a—淀粉酶在籽粒发芽时才产生 ,加工面粉并不是等籽粒发芽而是干籽粒 ,故在以面粉制作面
包 、 馒头时 ,加进适量的优良淀粉酶是必要的 。前些年 , 西藏也有人想在这方面来改进面粉
的加工品质 ,但没有取得成效 。
1
.
3
.
2 糖 : 小麦籽粒中含有单糖 (通常是葡萄糖和果糖 ) 、 双糖 (蔗糖 )及麦芽糖 。含糖
量平均为 2一 5 % 。 蔗糖含量不少于总含量的一半 ,几乎全部存在于胚中 。
1
.
3
.
3 维生素 : 在小麦籽粒中维生素含量具有重要的食用和饲用价值 。 一般在每克
籽粒千物质中平均含维生素 B l 0 . 5 毫克 , B : 为 0 . 1一 0 . 3 毫克 , B 。 为 0 . 5 毫克 , 泛酸为 1一
1
.
5 毫克 ,维生素 E 为 1 毫克 。
1
.
4 鉴别小麦籽粒品质的直观方法 : 以直观方法鉴别小麦籽粒 品质可分为三类 : 粉
质 、 角质 、 半角质 。
1
.
4
.
1 粉质类 : 小麦在正常的生育成熟的情况下 , 籽粒胚乳部分淀粉质较多 , 易于截
断捻碎 , 不透明 。具有这种籽粒品质的小麦属于粉质小麦类群 。 西藏当前栽培的小麦品种 ,
多数属于此类 。
1
.
4
.
2 角质类 : 在小麦正常生育成熟的情况下 ,籽粒很硬 , 又称硬粒小麦 。 胚乳质地
似兽角故称角质或玻璃质 ,有透明感 ,粉碎有响声 。 籽粒多为淡黄色 ,好似墟拍 。
1
.
4
.
3 半角质类 : 在小麦正常生育成熟的情况下 , 籽粒胚乳部份介于上述二者之间
则属于此类 。
上述三类小麦籽粒的不同 ,是 由于籽粒结构和面筋含量不同引起的 。 粉质籽粒的胚乳
细胞之间空隙较多 ,面筋含量少 ; 角质籽粒的胚乳细胞之间空隙较少 ,紧密连接在一起 , 面
筋含量多 。
2 小麦籽粒品质与品种 、 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
西藏小麦蛋 白质含量低是什么原因形成的 ,有人说是品种 , 有人说是 生态环境 , 认为
有品质好的品种 、种几年也会变差 ,有人认为与土壤中缺某种元素及栽培措施不当有关 ,
各说木一 ,都能从理论上说出点道理 ,从实践中找出点例证 , 但多年来在追逐高产的形势
下 ,没有认真注意这个间题 ,虽然也进行过一些调查研究 ,积累了一些资料 , 没有系统深入
的进行 ,研究资料寥寥无几 ,当现在需要解决这个 问题的时候 ,造成许多困难 ,事事要从头
作起 。
2
.
1 品种与品质 : 品种是决定小麦籽粒品质的内因 ,在同一环境及栽培措施大致相
同的条件下 ,不同品种的籽粒蛋白质及面筋含量是有差别的 , 如 目前西藏种植的冬小麦肥
麦 ,其粗蛋白质含量为 9 . 1一 n . 9% , 湿面筋含量为 16 . 4一 23 . 0 % ;藏冬 4 号粗蛋白质含
量为 10 . 6一 12 . 1% ,湿面筋含量为 18 . 6一2 . 8% , 藏冬 7 号粗蛋白质含量为 10 . 5一 14 .
1%
,湿面筋含量为 20 , 3一 32 · 5写。 春小麦日喀则 12 号粗蛋白质含量为 .8 4一 n · 9吓 ,湿
面筋含量为 13 . 0一 2 .1 0 % ;藏春 6 号粗蛋白质含量为 9 . 7一 1 1 . 4% , 湿面筋含量为 1 .7
6一 23 . 6% 旧 喀则 5 号粗蛋白质含量为 10 . 4一 1 3 . 8% ,湿面筋含量为 20 . 2一 28 . 7% (详
见表 1 ) 。 从表 1 资料可见 、目前西藏种植的冬春小麦品种 , 在品质上虽有差别 , 但多数为
粉质 ,粗蛋 白质 、湿面筋含量低 。 冬小麦 8 个品种 , 籽粒中粗蛋质含量中的低值差别幅度为
8
.
8一 1 0 . 6% ,高值差别幅度为 n . 2一 14 . 1% , 湿面筋含量中低值差别幅度为 1 4 . 9一 20 .
6 1
口西藏科技 19 9 8一 2· 总第 80期 ·
3 %,高值差别幅度为 19 . 2一 32 . 5% 。
表 l 西截小麦部份品种品质状况
橇碱 粗蛋白质 赖氨酸 { 湿面筋 { 降落值 { ” 重 } 出粉率% 克 / 1 0 0 克 1 % 1 秒 1 克 /升 } %冬 肥 麦 9 . 1一 1 1 . 9 0 . 2 6一 0 . 3 1 ! …1 2 9一 3。 ’ 73 2一 7朋 6 8。 0一 7 5。 7,J、 1` 6· `一 2 3· 。

截冬 2号 1 0 . 3一 1 1 2 0 . 2 8一 0 . 3 1】1 7一 9· 2 11 6 4一 2 7“ 7 0 6一 7 1 9 7 0 . 0一 7 2 . 1藏冬 4号 1 0 . 6一 1 2. 1 0 . 2 9一 0 . 3 2
1
1 8一 8 1 0 7一 2 2 2 7 3 0一 7 81 7 1. 2一 7 4 . 4
中引 6号 9 . 7一 1 2. 0 0 . 2 6一 0 . 3 1 1 8 . 1一 2 4 . 1 1 4 9一 24 6 7 4 0一 8 0 1 6 6 . 7一 7 4 . 6
纽根思 8 . 9一 1 2. 4 0 . 2 7一 0 . 3 3 1 5。 2一 1 9。 9 1 0 4一 1 7 9 6 7 8一 7 6 6 6 6 . 7一 7 4 . 6
藏冬 7号 I n 哎 se l 」 1 0 . 2 9一 0 . 3 4 2 0 . 3一 3 2 . 5 1 6 2一 1 82 7 1 2一 7 6 8 70。 0一 7 6。 71 , J . J 占 , . 1
藏冬 9号 8 . 8一 1 1 . 5 0 . 2 6一 0 . 29 14 . 9一 2 1 . 6 18 3一 2 17 75 0一 76 9 7 0 . 0一 7 4 . 1
裁冬 10 号 1 0 . 3一 1 2 . 1 0 . 2 8一 0 . 3 1 1 9 . 6一 2 0 . 5 1 6 2一 2 8 8 7 2 8一 7 3 5 6 9 . 5一 7 1 . 8
}
平 均 9。 8一 1 2 . 2 0 . 2 7一 0 . 3 1 1 7 . 6一 2 3 . 0 1 4 5一 2 3 9 7 2 2一 7 6 5 6 9 . 0一 7 4 . 2
春 日喀则 3 号 1 0 . 7一 1 2 . 0 0 . 3 3一 0 . 3 6 1 6 . 2一 2 2 . 6 2 0 9一 3 3 9 7 4 9一 7 7 6 6 7 . 0一 7 2 . 5
,J

目甘 日喀则 5号 1 0 . 4一 1 3 . 8 0 . 3 2一 0 3 6 2 0 . 2一 2 8 . 7 2 7 4一 3 5 9 7 3 3一 7 6 5 6 7 . 0一 7 1. 6
阿 勃 1 1 . 0一 1 2. 9 0 . 3 6一 0 . 3 8 2 4 . 2一 2 7. 0 么28一 3 0 3 7 6 5一 8 0 4 6 6. 9一 6 7 . 5
藏春 6号 9. 7一 1 1. 4 0 . 3 0一 0 . 3 6 1 7. 6一 2 3 . 6 1 4 4一 3 2 9 7 5 5一 7 7 8 6 8 . 6一 7 1 . 4
藏春 17 号 9 . 4一 1 0 . 2 0 . 3 0一 0 . 3 4 1 3 . 7一 1 9 . 6 2 4 2一 2 5 8 6 8 2一 7 3 2 6 5 . 4一 6 9 . 2
多 t 日喀则 12 号 8 . 4一 1 1. 9 0 . 3 0一 0 . 3 8 1 3. 0一 2 1. 0 1 88一 3 9 0 6 6 7一 7 5 9 6 4 . 6一 6 9。 2
日喀则 54 号 1 0 . 3一 1 1. 5 0 . 3 3一 0 . 3 6 1 8 . 4一 2 6. 0 2 9 1一 3 5 5 7 5 8一 7 6 4 7 2 . 7一 7 5 . 9
平 均 1 0 . 0一 1 2. 0 0 . 3 2一 0 . 3 6 1 7. 6一 2 4 . 1 2 2 5一 2 9 0 7 3 0一 7 6 8 6 7. 5一 7 1。 0
内地各省 、 区栽培的小麦不同品种之间也是有差别的 , 如河北省有的品种籽粒粗蛋 白
质含量只有 1 3 . 0一 14 . 0 % , 有的 巧 . 0一 16 . 。% , 有的高达 18 . 。%以上 ,湿面筋含量变化
在 2 8 . 。一 32 . 。%之间 。
6 2
· 总第 8 0期 · 19 9 8. 2西藏科技口
以上卖事说明 ,通过选育品种 ,可以提高小麦籽粒品质 , 而且也需要从这个内因 (基因
型 )入手 。 选出之后是否能保持其优良品质 ,这是下文谈及的问题 。
2
.
2 环境因素与品质 : 如果说不同基因型的小麦品种是籽粒品质的内因 ,则小麦的
环境条件是影响籽粒品质的外因 。
2
.
2
.
1 气象与品质 : 气象条件包括天气与气候两部份 , 所谓天气是指一个地区的短
期气象变化 ,如某一天 、 一月 、 一年 ;气候是一个地区多年的气象状况 。 天气和气候条件均
与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有着密切关系 。 一个地方在不同年份种植同一个品种 ,籽粒中的蛋
白质量也有变化 , 一般来说干旱 、温度偏高的年份籽粒蛋 白质含量高一些 , 潮湿 , 阴雨天
多 , 温度偏低的年份低一些 ,这种影响大致在 1 . 5%左右 d 苏联 N · M · M an 。 山 H u k o aB
等 1 9 6 8一 1 9 8 2 ,年在顿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对冬小麦品种 的籽粒品质与夭气条件的关
系进行了分析 ,在天气有利的年份籽粒蛋 白质含量为 1 4 . 3% (前茬为休闲地 )和 12 . 6%
(前茬为青贮玉米地 ) , 湿面筋含量分别为 28 . 3%和 25 . 8% , 在夭气条件不利的年份籽粒
粗蛋 白质含量反而提高到 15 . 4%和 14 . 7% , 湿面筋含量提高到 30 . 4%和 28 . 6吓。 前者有
利天气条件指的是春夏季节降水较多 ,平均为 Z14 m m , 气温较低 n . 8℃ , 后者不利天气条
件指的是降水较少 gn m m ,气温较高 1 3 . 7℃ 。 可见 , 春夏季节的天气 比较干燥温暖的年份
籽粒蛋 白质含量较高 。 iL kn e M ar ia en 、 B · eB nz ia n 等的试验得 出的结果 : 在干旱年份虽籽
粒蛋白质含量高 ,但籽粒产量下降 ,所获蛋白质总量干旱年份不如湿润年份 。我国杜景智 、
王大明等人 1 9 8 2一 1 9 8 5 年将中国 12 个地区的 14 个冬 小麦 品种在新疆乌鲁木齐的沙壤
土上种植 ,其籽粒蛋 白质含量均 比当地品种表现高并比原产地有所提高 。 北方的品种均高
于南方品种 。 这是因为乌鲁木齐晴天多 , 日照 充足 , 空气 干燥 , 在小麦生育后期气温在
Z o C 以上 ,我国北方的这种天气条件也多于南方 。 A · H · 四 eP BQ H K O 在 1 9 8 9 年出版的
著作 中就夭气 、 气候条件对小麦籽粒蛋 白质形成的影响认为 , 春夏季节天气比较干操温
暖 , 适合于积累较多的蛋白质 , 寒冷多雨则相反 ,这是因为干 旱年份有利于土壤中氮的积
累 , 小麦植株的吸收率也较大 。 因此 , 春夏季节是小麦品质形成的重要时期 ,而其 中影响较
大的是抽穗期和乳熟期的土壤有效贮水量 。 秋季生长时期的天气条件对植株中的含氮量
和籽粒中的蛋白质 、面筋含量也有一定影响 。 冬季冬小麦越冬期间 , 主要是 1一 2 月的旬平
均气温低于一 7 ℃ (月平均不低于一 16 ℃ ) , 有利于提高籽粒 品质 。 依据上述分析西藏冬小
麦主要产区的气候条件 , 1一 2 月越冬期间的旬平均气温均高于一 7℃ ,拉萨为 一 2 . 7一 .2
S C
, 泽当为 一 1 , 3一 3 , 4 C ,林芝为 0 . 1一 3 . 5℃旧 喀则为一 4 . 1一 1 . 1℃ , 昌都为 一 3 . 。 一
1
.
5℃ 。 春季干旱 、 气温回升缓慢 ,夏秋季雨水较多 ,温度偏低 , 影响籽粒蛋白质含量 。 笔者
认为 , 就夭气 、 气候条件而言 , 小麦抽穗扬花至成熟时期的低温 、 阴雨 , 特别是温度偏低的
气象条件是不利于籽粒蛋白质形成的 。
2
.
2
.
1 水分与品质 : 不少研究者或农民经验都指出 : 在小麦能正常生育成熟的前提
下 , 天气干燥的年份籽粒蛋白质含量均有提高的趋势 。 S m ik a 和 G r e b 发现美国 内布拉斯
加冬小麦的籽粒蛋 白质含量与成熟前 40 一 50 天之间的: 15 天 (孕穗初期至芒 出现 )的总降
水量以及播种时 1 . Zm 或 1 . s m 土层中可给态水含量呈负相关关系 。 J · S · B ar b er 等在
重粘土上进行的灌溉试验结果表明 ,增加灌溉次数降低 了籽粒中的蛋白质含量 , 只灌溉一
次或不灌水时施用氮肥提高了籽粒蛋白质含量 。对这个问题 ,普 良尼施可夫将小麦种在不
6 3
口西藏科技 1 9 98一 2· 总第 8 0期 ·
同湿度的土壤上 , 当土壤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 30 %时 ,小麦籽粒中含氮 2 . 86 % , 40 %时含
氮 3 . 0% , 50 %时含氮 2 . 7% , 60 %时含氮 2 . 6% , 70 写时含氮 1 . 84 % 。 影响土壤湿度主要
是灌溉 。 一般在灌溉地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较之非灌溉地要低一些 。 有的学者认为 ,夏天
越炎热千旱 ,小麦籽粒 中蛋 白质含量越高 ,影 响的时间主要是中后期 ,特别是在水分临界
期 。 在小麦生育的中后期干旱缺水 ,若氮素供应充分 ,则可使籽粒蛋白质合成增加 ,抑制碳
水化合物的合成 ,产量降低 ; 相反 ,若在这一时期降水多 , 小麦植珠生长良好 ,产量高 , 由于
土壤中硝氮因降水而流失 , 造成氮素相对不足 , 结果是籽粒中蛋白质含量下降 。 H · r 一
P a K un
o B 等的试验也证明抽穗后 20 夭内缺水可提高籽 粒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 ,特别是
在增加无机肥料的条件下增加更多 。 在缺水条件下籽粒蛋白质中的白蛋白和球蛋白含量
略有下降 ,而麦胶蛋白和谷蛋白的含量有所增加 , 从而使人类 必要的氨基酸减少 , 也就是
营养价值降低 。 对于这类 间题还需进一步研究 。 有的研究从定量上确定水分指标 、 影响时
期 , 据最近文献报导 , 各研究者所用的指标有 : 降水量 、 蒸发量 、 气候学水分平衡 、 土壤含水
量 、 湿润系数 、 水热系数和水分保证率等 。 但由于籽粒中蛋白质的积累决定于土壤中氮的
积累 ,在土壤干燥时有利于氮的积累 ,反之 ,土壤中有效氮因淋溶或硝化作用而减少 ,影响
籽粒 中蛋 白质的形成 。 A · D · 凯拉撒那西等在 《国际试验点上土壤性质及其他环境因素
与冬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关系 》论文中指出 ; 季节性降雨加灌溉与籽粒蛋白质含量呈负
相关 。
西藏冬春季干旱少雨 , 东南部察 隅从 10 月到翌年 4 月份降水量占全年降水总量的
3 7
. 。% , 东部林芝 占 n . 6% , 中部拉萨占 9 . 7 % ,西部 日喀则占 0 . 9% ,降水量也是从低海
拔的东南部向高海拔的西北部逐渐减少 . 如东南部的察隅 、 林芝 ,中部的拉萨 、 西部的日喀
则 , 年降水总量分别为 76 0 、 65 0 、 4 50 、 4 o m m ,不同年份间变化也很大 ,如拉萨有的年份不
足 3 6 Om m ,有的年份多于 50 o m m 。 降水量的 70 一 80 %集中在 6 、 7 、 8 三个月 ,正是小麦抽
穗至成熟时期 , 对籽粒蛋白质的形成不利 。 但是 ,有不少地方的群众在这一时期有灌水的
传统习惯 , 即便是下雨也灌 ;有人肯定这一经验 , 认为有利籽粒灌浆 ,有人否定这一经验 ,
认为造成土壤养分流失 ,土壤不缺水还灌水也谈不上有利于籽粒灌浆 , 对籽粒蛋白质的形
成是不利的 ,但都没有进行实验 ,缺乏有理有据的试验材料 。
2
.
2
.
3 温度与品质 : 在一定的范 围内 , 随着温度 的提高 , 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增加 ,
这一论点 , 已被不少研究者的试验材料所证实 。 B · eB n z ia n 等根据英国 17 年的试验资料
进行分析表明 ,气温平均增加 1℃籽粒含氮量提高 0 . 07 % 。 S im K a 和 G r eb 发现 , 当土温
由 8℃增至 2 0 ℃时 , 每增加 1℃ , 籽粒蛋白质含量增加 0 . 4% , 温度超过 32 ℃时 , 蛋白质含
量不再增加而开始下降 。至于温度影响小麦那个生育时期则说法不一 ,有人认为任何时期
的高温都有增加蛋白质的作用 。 有人认为成熟期的高温影响较大 。 有人提出开花至成熟
期的温度是关键 。 有 人更进一步明确提出影响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关键时期是成熟前
的 15 一20 天 。 H · N · K a : “ 1 , , 为了评价温度对 小麦籽粒品质的影响 ,确定影响的关键
期 ,用春小麦进行了试验 ,结果表 明气温对小麦籽粒蛋白质形成有明显影响 , 巧一 20 ℃对
生育最适宜 ,千粒重最高 ,但籽粒蛋 白质含量最低 。 出苗至孕穗期高于或低于最适温度时 ,
籽粒蛋白质含量均高于最适温度的含量 ,前者高 1 . 9% , 后者高 3 . 3 % 。 孕穗至抽穗期 、 抽
穗至腊熟期 ,温度均高于最适温度时 ,籽粒蛋白质含量均有提高 ,并随温度的提高而增加 ,
6 4
· 总第 8 0 期 · 1 9 9 8 一 2 西藏科技口
在温度低于最适温度之下 ,也随温度的提高而增加 , 但增加较少 。 抽穗至腊熟期间的作用
最大 ,是小麦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 。 我国曹广才等人的研究表明 , 小麦自播种到生理拔节
期间较高的温度对蛋白质含量提高是间接作用 ,开花至成熟期 间温度是直接作用 ,昼夜温
差小 ,夜间温度高 ,呼吸消耗大 ,有利于籽粒中蛋白质的积累 。汪永钦等人的研究对昼夜温
差表明了相反的结论 , 认为小麦开花至成熟期间的气温 日较差大有利于籽粒蛋 白质的合
成与积累 。 西藏小麦主要产区开花至腊熟期间的温度情况列于下表 2 。
表 2 西藏小麦主要产区孕穗至成熟期间的气温谈 平 均 平均最高 平均最低 平均 日较差6 7 8 6 7 . 8 6 7 8 6 7 8昌 都 1 4 . 9 1 6 . 1 1 5 . 3 2 2 . 9 2 4 . 1 2 3 . 4 8 . 7 1 0 . 3 9 . 6 1 4 . 1 1 3 . 8 一 1 3 . 8
林 芝 1 4 . 4 1 5 . 5 1 5 . 1 2 0 . 9 2 2 . 1 2 2 . 1 1 0 . 0 1 0 . 2 1 0 . 7 1 1 . 0 1 0 . 9 1 1 . 4
拉 萨 1 5 . 4 1 5 . 1 1 4 . 3 2 2 . 5 2 1 . 7 2 0 . 7 9 . 2 9 . 9 9 . 4 1 3 . 3 1 1 . 8 1 1 . 3
泽 当 15 . 4 15 . 4 1 4 . 6 2 2 . 9 2 2 . 5 2 1 . 5 8 . 9 1 0 . 1 9 . 5 1 4 . 0 1 2 . 4 1 1 . 9
日 喀 则 1 4 . 5 1 4 . 1 1 3。 0 2 2 . 1 2 1 . 0 1 9 . 6 7 . 6 8 . 7 8 . 1 1 4 . 5 1 2 . 3 1 1 . 5
表 2 中的资料为西藏自治区 30 年的平均值 。 抹这些资料对应上述研究结果不难看
出 , 西藏小麦抽穗至成熟期间的温度条件对籽粒形成蛋 白质是偏低的 。 月平均气温刚到最
适宜温度 ( 15 一 20 ℃ )下限 ,有的地方还不足 ,平均最高气温超过的也很少 。这种温度条件 ,
对小麦籽粒千粒重的提高是有利的 ,对籽粒中蛋白质的形成与积累是不利的 , 生产中现存
的状况也证实了这点 。
2
.
2
.
4 日照与品质 : 日照对籽粒蛋 白质形成的影响在小麦整个生育期都存在 ,但在
不同生育时期影响不同 。 据 : . T . n M ar , aB 的研究 , 小麦出苗至完熟期间的光合有效辐射
与蛋白质含量关系密切 , 以 1 05 x 10 7 J/ m 2 时的含量最高 ; B . eB n iz a n 等在英国的试验结果
是 : 在小麦籽粒灌浆早期和中期入射辐射强度有较小的负作用 , 入射强度每增加 1 . o M J/
耐 · d ,籽粒含氮量下降 0 . 03 % 。 我国曹广才等在北京的试验表明 : 在播种至生理拔节期
的长 日照有利于蛋 白质含量的提高 ,开花至成熟期则随着日照时数的减少而蛋白质含量
增加 。 西藏的 日照条件 ,在小麦抽穗至成熟期间 , 与高纬度低海拔的北京比较 ,在海拔
3 5 0 0 m 以上的泽当 、 拉萨 、 日喀则与其相当 ,而东部的林芝 、 昌都还 比北京少 94 . 54 小时 。
与纬度相近而低海拔的杭州相比较 , 也是如此趋势 。 . 就辐射强度而言 , 拉萨比北京 、 杭州
多 , 昌都与北京相当 , 比杭州只多 1 . 8 千卡 c/ m , 。 由于西藏气象台 (站 )缺乏太阳辐射方面
的资料 ,不能详述 , 仅从现有资料分析 ,就同平时印象中的西藏日照多 ,太阳辐强在小麦抽
穗至成熟期这段时间里就不一样 ,这里因为这段时间阴雨天气多的缘故 。如果确定影响小
麦籽粒蛋 白质含量的 日照条件主要在这一时期 ,西藏的 日照条件也不处于优势 。 日照对小
6 5
口西藏科技 1 9 9 8 · 2 · 总第 8 0 期 ·
麦籽粒蛋白质形成的影响 目前研究的不多 ,有许多问题 尚需农业气象工作者研究 ,如 日照
时数 、 辐射强度在小麦生育不同时期的影响以明确其关键时期及临界值等 。
表 3 西藏小麦主要产区抽德至成熟期日照亲件与内地比较
沪) 是 北纬 海拔 日照时数 (小时 ) 平均太阳总辐射 (千卡 c/ m 之 )n 1 6 月 7 月 8 月 6 月 7 月 8 月
昌 都 3 1 0 1 1少 3 2 4 0 19 2 . 2 1 9 0 . 8 1 9 4 . 3 1 4 . 5 7 1 5 . 0 9 1 4 . 2 4
林 芝 2 9 0 3 3 , 3 0 0 0 1 4 0 . 2 1 5 2 . 3 1 6 2 . 7 一
一一
泽 当 2 9 0 1 5 , 3 5 0 0 2 6 4 . 9 2 3 7 . 9 2 3 2 . 0
拉 萨 2 9 0 1 2` 3 6 5 8 2 5 7 . 2 2 2 4 . 8 2 2 1 . 4 } ` 9
·
2 ` 1 8 . 1 3 1 6 . 8 5
日喀则 2 9 0 1 3 , 3 8 3 6 2 9 0 . 5 2 3 6 . 5 2 2 4 . 3
北 京 3 9 0 3 5` 3 l 2 7 5 0 2 3 7 . 6 2 2 9 . 4 1 6 . 1 0 1 4 . 0 1 1 2 . 8 6
杭 州 3 0 0 1 9 , 7 1 5 8 . 0 2 4 2 . 2 2 5 4 . 3 1 0 . 3 0 1 4 . 0 3 1 4 . 1 1
上述均为单因素对小麦籽粒蛋白质形成的研究结果 , 但在自然条件下并不是一个或
二个因素影响着小麦籽粒蛋白质的形成 , 而是多个因素影响的结果 。 所以 ,近年来有些研
究者试图分析综 合因素影响的效应 。有人在研究分析温度和降水的综合影响时发现 ; 在干
旱地 区籽粒蛋白质含量和温度呈正比 ,与降水量呈反比 ; 在湿润地区则没有相关性 。 在低
土温条件下 ,蛋白质含量随土壤湿度的增加而降低 ,而在高土温下则较稳定 。 在土壤湿度
大的情况下蛋 白质含量随温度升高而增加 。 1 98 1年 C a m p be l 发现小麦籽粒的高蛋 白含
量是在小麦孕穗至成熟期间高温 、高氮肥的干旱条件下能较好地向籽粒转移氮所形成 。笔
者 1 98 1一 1 9 8 2 年在拉萨自治区农科所以沙 布做遮光试验 , 并在同一麦田内设对照 , 土壤
状况 、栽培措施完全相同 , 现将遮二层沙布者与对照列于下表 4 。 从表 4 资料可见 ,遮二层
纱布者光照度比麦田 中的自然光照度减弱 68 . 6% 旧平均温度增加 。 . 7℃ ,最高温度增加
0
.
8 ℃ ,最低温度增加 1℃ , 昼夜温差增加 0 .1 ℃ 。 麦田植株各层次光温变化不同 ,上层为小
麦的穗部 , 中层为小麦植株中间 ,下层为麦 田中距地面 2 c0 m 处 。 上 、 中 、 下三层光照变化
最大 ,从上到下依次递减 , 日平均温度上 、 中层较对照增加而下层降低 ,最高温度也是这种
趋势 , 最低温度三层均 比对照增加 , 昼夜温差 只有上层加大 , 中 、下层均变小 ,在这种光温
条件影响下 , 直观检查通常为粉质的藏冬 4 号籽粒胚乳 , 角质多余一半以上为角质粒 ,遮
二层纱者比对照多 81 . 2 ,粗蛋质含量高 1 . 7 % 。 以上光温变化及籽粒变化与当时的夭气状
有密关系 。 当年小麦抽穗后阴雨夭多 ,占总夭数的 80 一 90 % ,空气湿度早 8 点和晚 8 点均
在 8 0 %以上 , 中午 2 点在 5 %上下 。 土壤含水量保持在占烘干土重的 18 一 20 % 。
· 总第 50 期 · 1 9 98一 2 西藏科技口
表 4 冬小麦遮光处理光温变化与籽粒品质的关系 品种 :藏冬 4 号汽植株高 光照度 日平均温度 最高温度 最低温度 昼夜温差 籽粒品质度部位 千勒 占对只食 ℃ 比对照 ℃ 比对照 ℃ 比对照 ℃ 比对照角质籽粗蛋白〔克斯〕 % 粒% 含量 %
对 照 上层 97 . 1 1 0 0 1 6. 1 2 6. 7 8. 5 1 8. 0
( 自然麦田 )
中层 64 . 1 50 0 1 6. 327 . 7 7 . 0 20 . 68. 1 1 3. 5
下层 5 1 3 30 0 1 6. 1 2 6. 68. 0 1 9, 4
平均 7 1 . 6 1 0 0 1 6 . 2 2 7 . 0 7 . 8 1 9 . 0
遮二层 上层 3 9 . 2 4 0 . 2 1 8 . 0 一 1 . 9 3 0 。 7 + 4 . 0 8 . 6 + 0 . 1 2 2 . 2 + 4 . 2
纱布
中层 2 0 0 3 1 . 0 1 7 . 6 一 1 . 3 2 8 . 6 十 0 . 9 8 . 5 + 1 . 5 2 0 . 2 一 0 . 4 8 9 . 5 1 3 . 2
{ 1 0
.
3 1 9
.
3 1 5
.
0 一 1 . 1 2 4 . 2 一 2 . 4 9 . 4 十 1 . 4 1 4 . 9 一 3 . 5下层
平均 2 3 . 2 3 2 . 4 1 6 . 9 + 0 . 7 2 7 . 8 + 0 . 8 8 . 8 + 1 . 0 1 9 . 1 十 0 . 1
2
.
3 栽培措施与品质 : 栽培是根据小麦品种的特性及所处环境条件来进行调节的措
施 , 尽力使 品种处于良好的环境之中 , 以便能正常生育并发挥 出优良特性 , 以达高产优质
之目的 。 在提高产量方面 , 已有众多的资料与经验 , 而在提高品质方面却注重不够 ,故而资
料与经验都较缺乏 ,现将笔者接触到的介绍如下 :
2
.
3
.
1 改变行向与品质 : 据朱履宽等 1 9 7 5一 1 9 7 8 年的试验 ,小麦播种南北向比东西
向的籽粒蛋白质含量增加 0 . 84 %一 1 . 39 % , 面筋含量增加 2 . 8%一 4 . 0 % 。 这是 由于内地
当时麦田株数较多 ,不同行向改变了麦田 中的光温条件所致 。
2
.
3
.
2 施肥与品质 : 由于这一措施使用性较强 ,研究的也较多 , 许多试验资料证明 :
氮肥对小麦籽粒蛋白质的积累有 良好作用 ;磷肥几乎没有多少影响 ; 钾肥则因施用量而
异 , 在施用氮磷肥的基础上 ,适量的钾肥可增加籽粒中的蛋 白质含量 ,施用过量将降低籽
粒中的蛋白质含量 。 白俄罗斯农业科学院在森林灰化土上进行过大量田间施肥试验 , 得出
的结果是在土壤有效磷及代拾性钾含量均较低的土壤中施用磷钾肥提高了籽粒产量 ,籽
粒中的蛋 白质变化甚微 ;在磷钾肥的基础上增施氮肥 , 不仅产量增加 ,而且籽粒蛋 白质 、 面
筋含量均增加 ,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 ,但达到一定数量时则增加量减少 , 如下表 5 。
表 5 施肥对小麦籽较产 t 及品质的影响淞 产 量 蛋白质 湿面筋 籽粒透明率公担 /公顷 % % %不 施 肥 2 2 . 2 10 . 3 3 0 . 6 6 8
N 3 o P
, o
K
4 o 3 0
.
7 1 4
.
6 3 9
.
0 8 7
N
6o
P
12 o
K
4。 3 6
.
9 1 6
.
3 4 5
.
6 9 9
N g。 P
l s o K 。 o 3 9
.
5 1 6
.
9 4 7
.
0 1 0 0
口西藏科技 1 9 9 8 一 2 · 总第 8 0 期 ·
不同施肥时期增施氮肥与籽粒蛋白质含量有密切关系 , 苏联有的学者在森林灰化土
上对冬小麦进行追施氮肥试验 ,在每公顷施 N 3。 、 K 90 公斤作基肥的基础上 , 于分孽期每
公顷追施尿素 30 、 60 、 1 20 公斤 ,结果表明 : 随着施氮量的增加 , 籽粒产量 、蛋白质含量及必
需的氨基酸总量均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 。 有的学者对春小麦在抽穗 、 开花期追施氮肥 ,
籽粒中的蛋 白质含量均有增加 , 尤其在灌浆初期追施氮肥 ,可显著的提高籽粒蛋白质及面
筋含量 ,分别增加 2 . 8%和 10 . 0% 。 陈立勇等人在拉萨沙壤土上以正交方法对春小麦进行
了不同品种 、 施氮肥时期 、 磷肥三个因子 、 四个水平的综合试验表明 :籽粒 中蛋白质极差最
大的是施肥时期 ,正确施选 择氮肥的时期 ,可提高蛋白质含量 , 以灌浆期施氮肥效果最佳 ,
粗蛋 白质含量为 n . 72 % , 于分孽期 、 拔节期 、 抽穗期施氮肥 , 籽粒中的粗蛋白质含量分别
为 1 0 . 8 9% 、 1 0 . 1 6% 、 1 0 . 4 6 ;石。
3 西藏小麦品质改 良的途径
从上述前人的研究成果中使我们认识到影响小麦品质的因素很多 ,归结起来不外乎
品种 、 环境及人为三个方面 。 若改 良西藏小麦品质 ,也应从这三方面根据西藏的现状及发
展前景 ,采取相应的技术路线和相应的政策 。 如选育 、 引进优质小麦品种 ,改进栽培技术 ,
提高人们对优质小麦的认识并制定有关优质优价政策 , 才能保证其顺利发展 。
3
.
] 选育优 良品种 : 小麦籽粒品质是小麦品种本身 , 是内因 ,是改进小麦籽粒品质最
重要 的环节 ,在众多农业技术措施中 ,优 良品种是比较经济和具有实用性的 , 先从此入手
无疑是正确的技术路线 。 选育优 良品种 ,首先应根据西藏的自然条件 、 生产条件及社会需
要制定明确的育种 目标 .这是选育品种成败的关键 , 也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工作 。 需要育
种工作者深入调查当地的土壤 、 气候 、 病虫害 、 耕作栽培制度 ,了解现有品种的分布 、 特点 、
演变历史及生产 、 人们生活对品种的要求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 再找出几个本地区栽培面积
较大的品种进行分析 , 那些优 良性状应该保存 , 那些缺点应该改进提高 , 使育种 目标具体
化 , 并用来指导选育品种工作的全过程 . 才能选育出超越当前生产的用种而适应市场需要
的优 良品种 。根据过去的经验教训育种 目标应是高产 、 稳产 、 优质 、 低耗 ,抗逆性强 ,适应性
广 。 过去对畜产 、 稳产考虑得多 ,对优质低耗考虑得少 。 在高产与稳产问题上对高产考虑
得多 ,对稳产考虑少 。 其实 , 高产与稳产不是截然分开的 ,构成产量 因素中有许多稳产成
分 ,高而不稳或稳而不高都是站不住脚的 ,要在稳产的基础上争取高产 。 现在品质成为要
解决的突出问题 ,高产与优质也存在着矛盾 , 不少品种产量高而品质差 , 品质好的又往往
产量低 ,高产与优质如何统一在一个品种上 , 内地已有这方面的实例 , 不过 比较难得 。在解
决这对矛盾时 . 可把高产的指标暂时放低一些 , 如放到亩产 5 0 公斤上下 ,重点放在品质
的选育上 。 当然 , 只重品质 ,不重视产量 , 也是一种偏差 ,没有一定的产量 ,品质再好 ,也难
以在生产上应用 ,而且获得的蛋白质总量也少 。 所谓抗逆性强 ,主要是抗病虫害 ,病害中主
要是锈病 、 白秆病 、 黑穗病 、 黄条花叶病 . 还应注意个别地 区的特殊病害 。 有些地方品种款
壳上有茸毛 , 对蚜虫 ,红蜘蛛的抗性优于肥麦 ; 加查的尼玛顿珠由于芒长 、 芒散而硬 , 受鸟
害较其它品种轻 。所谓适应性主要是指适应西藏麦区的春早 、 春季温度回升缓慢的气候特
点和耕作制度 、 施肥水平 。 肥麦能大面积推广并在生产中站住脚 ,是它具有高产 、 稳产 、 适
应性广的突出优点 ,但它品质差 、 不抗腥黑穗和黄条花叶病 。 日喀则 54 号能替代藏春 6 号
是因为它在春麦 中具有抗 白秆病的突出优点 。 下面对育种方法也谈几点看法 。
6 8
· 总第 8 0 期 · 1 9 9 8 一 2 西藏科技口
3
.
2 系统选育 : 小麦的系统选种又 叫“ 一穗传 ” 或 “ 一株传 ” ,这是因为小麦在生产中
不断产生 自然变异或 由于生态环境的改变而引起性状上的改变 ,为系统选种提供了材料 。
这种方法虽然古老 , 仍然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 而且省时省 力 。 选种的对象主要是当地和引
进成功的优良品种 , 这些品种对当地的自然条件 、 耕作栽培水平及管理有较好的综合适应
性 ;有些品种品质也不错 , 如林芝 白麦 、 拉萨的无芒偏白 、 山南桑 日的江乡白麦等 ,均为半
角质品种 ,可从中进行系统选育或用作杂交亲本 。 · 例如 日喀则 5 号春小麦品种就是从当
地品种中系统选育出来的 ,现在生产中应用的冬春麦优良品种众多 , 有引进的也有杂交选
育出来的 ,都可视为当地品种 。要按育种 目标选优 ,优中选优 ,发扬其长 ,克服其短 ,步步提
高 ,连续选育出新的品种 。 过去在选育高产品种的思想指导下 ,在杂交品系的高代材料 中
已形成了稳定的纯系 ,也有不少半角质的品种系而被忽视 ,在新的育种 目标要求下 ,也可
进行系统选种 , 以便选育出新的优良品种用于生产 。过去对优良品种基因型的异质性和适
应性认识不足 ,没有充分利用系统选种方法发挥当地品种和优良品种的作用 ,是应当注意
的问题 。
3
.
3 引进品种 : 当地没有或缺乏合乎育种 目标要求的品种时 , 要引进新的品种 ,这项
工作本应该是育种者经常重视和进行的 , 尤其是在品种水平较低 、 品种资源缺乏的地区更
为重要 。我国在小麦引种中取得了很大成就 ,如五十年代从意大利引进的南大 2 4 1 9( M e n -
t a n a )
、 甘肃 9 6 (M e r i t x T h a t e h e 的 ) ,六 + 年代又从意大 利引进的阿夫 ( F u n o ) 、 阿勃 ( A b -
bo dn an
z a )
,均在长江流域 、 黄淮平原 、 东北 、 西北春麦区起了很大作用 。 并从中进行系统选
种 、 杂交育种 ,选育出了许多优 良品种 ,如杨麦 1 号是通过系统选种从阿夫中选出的 ,杨麦
3号又从杨麦 l 号夭然杂交后代中经三次单株选择育成的 。 至于用引进品种作亲本杂交
选育出的品种则更多 。西藏 自治区农科所从中国农科院作物所引进的肥麦 , 原名亥恩亥德
( H ie n e H v e d e )
,产于北欧 ,经试验在生产中应用 , 群众看其穗大粒多起名肥麦 。 不仅在生
产上发挥了巨大作用 ,用其做亲本进行杂交选育成的优 良品种也很多 , 如藏冬 4 号 、 藏春
6号 、 日喀贝乡5 4 号等 。
小麦引种要注意研究比较原产地与西藏各生态区域的 自然 (土壤 、 气候 ) 、 耕作栽培及
管理条件 ,一般说来 ,从生态条件相似的地 区引种容易获得成功 。 生态条伴中温度和光照
是主导因素 , 品种对温度 、 光照的反应集中在生育期 上 ,并形成具有一定特点的春化阶段
和光照阶段 ,这点是不能忽视的 。 过去华南一些省份盲 目大量引种北方强冬性品种到南方
种植 , 由于 南方冬春季温度高 、 日照短 。 度过春化阶段和光照阶段 比较慢 ,表现晚熟甚至
不抽穗而造成损失 , 已有过沉痛教训 。 由南向北引种 , 由于北方冬春温度低 、 日照长 , 度过
春化和光照阶段 比较快 ,表现早熟 ,但冬季不能安全越冬 ,表现低产 。 据研究 ,我国冬小麦
南北引种 ,纬度每相差一度 ,小麦生育期提早或延迟 6 夭 。 所以 , 引种时还要注意研究生态
与品种遗传方面的关系 ,品种在原产地表现的优良和不 良性状以及抗逆性 、抗病性等综合
适应性与原产地表现不同 , 有时遗传上异质性也表现 出来 , 所以在引种驯化试验工作中 ,
要根据基因型和性状的分离情况 ,连续进行系统选育工作 , 在引进选出的优良品种中选出
更好的新品种 。 西藏小麦当前面临着要解决籽粒品质的突出问题 ,现介绍一些优质小麦品
种 , 以供引种者参考 。 河北省的霸王鞭籽粒蛋白质含量高达 2 . 0 % , 黑龙江省的农家春小
麦品种北安大青芒 、 南风麦籽粒蛋 白质含量在 1 9 . 0 %以上 。 现在中国农科院品资所的小
6 9
口西藏科技 9 9 18 02· 总第 80期 ·
麦优异性状种质圃材料择录于下表 6
表 6内地小麦部分优质品种简价爪议 冬 株高 千粒重 粒色 粗蛋白 供 种 单 位春 (e m )(克 )质性 (% )
衡水大粒红 半冬 5 6.7红 18. 6
}
河“匕” “ 地区农” 所
阿特拉斯 “ 冬 2 3 1 15 . 1红 7 1. 1中国农科院品资所麦类室国外组
荷兰 8号 冬 2 14 0 1.5红 18.7作
拍科夫 冬 142 5 8.7红 18. 3刀
Tro nd冬 2 2 5 1 1. 1红 18. 0I,
品 春 n 春 7 5 3 6 . 5 白 2 0 . 3 中国膛科院品资所麦类室
品 春 16 春 7 2 4 9 . 3 红 1 9 . 9 介
品 春 18 春 8 0 5 1. 7 红 1 9 . 0 介
7 9一 5 0 4 9 8 0 3 5一 3〔 红 1 6 . 7 中国农科院品资所遗传室
7 9一 4 1 5 7 8 5 3 7一 3 9 红 1 7 . 2 ,I
中 7 9 0 6 春 8 5 3 7 . 5 红 1 7 . 3 ( 0 . 5 2 ) 祖 中国农科院作物所
8 1 3 1一 l 春 8 0 3 5 , l 红 2 0 . 6
综抗矮 2 号 春 3 5一 6 C 4 6 . 1 红 1 9 . 1 贵州农学院
金沙 5 号 春 8 5 6 1 . 0 红 1 8 . 3 四川渡 口市农科所
7 6一 1 春 1 1 5 3 6 . 0 红 1 8 . 1 青海省贵德县农科所
B S一 9 1 1 春 白 2 0 . 1 云南临地区农科所
京 7 7 1 春 4 2 . 6 白 1 7 . 5 ( 0 . 4 ) . 中国农科院作物所
, 赖氨酸
上述优质品种仅是大海 中的几点水 ,说 明我国各地均有优势小麦的品种资源供西藏
引进利用 。 引进品种首先要认真检疫 ,防止引进新的病害和虫害 。 从不同生态区引进的品
种要经过试验 ,研究其适宜性 , 基本成功之后进行系统选种试验 。 有的可直接用于生产 ,有
的可从中选育出新的品种 , 有的可作为杂交育种的亲本材料 。
3
.
4 杂交育种 : 欲改进西藏小麦籽粒品质 、 杂交育种是不可缺少的环节 , 因为它能够
7 0
· 总第 0 8期 · 1 9 9 8. 2 西藏科技口
为目标的创造丰富的材料以供选拨 。
3
.
4
.
1 选配亲本 : 这是杂交育种的关键 。 根据以往经验 , 首先应重视地方品种 , 因为
地方品种土生土长 ,久经考验 ,对当地 自然环境和 生产条件具备了最好的适应性 ,如 日喀
则 7 号 、 8 号 (当地红麦 x 南大 2 4 1 9 )旧 喀则 54 旧 喀则 5 号 x 肥麦 ) 。 日喀则 5 号就是从
当地红麦系统选种而成的 。 这些品种均在春小麦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 日喀则 7 、 8 号
还在海拔低的温暖湿润地区用作冬种 。 日喀则 54 前期耐旱 、 后期耐湿 , 口紧不落粒 ,高抗
锈病和白秆病 ,这些特性与当地红麦作亲本有密切联系 ,特别是抗 白秆病这点更为明显 。
用当地的优良品种作杂交亲本与其他优质综合性状较好的品种杂交 , 容易选育出合乎育
种目标要求的品种 。 其次是要应用骨干品种作新本 , 优良的地方品种虽是后代性状形成的
奠基石 , 但就不同时期或具体的杂交组合而言 ,外来 品种的作用也不能忽视 ,外来品种如
果优点多 ,缺点少 ,不但可以直接 用于生产 ,也是选育优 良品种的好亲本 , 如肥麦 , 不但用
于生产发挥了很大作用 ,至今仍然是小麦生产中的骨干品种 ,用它作杂交亲本选出的冬春
麦优良品种是众所周知的 。这些品种是在谋求高产品种指导思想下育成的 , 如今育种 目标
变了 , 以改进品质为主要任务 , 也可以说冬麦以改进肥麦 、 藏冬 4 号 、 10 号等品质为主要
任务 ,春麦以改进藏春 6 号 、 日喀则 54 号 、 12 号等骨干 品种为主要任务 。 这些骨干品种 已
在西藏种植多年 , 同样具有适应性强的的优点 。 这些骨干品种的特徽 、 特性 已被西藏育种
工作者所了解 , 比用其他引进的品种要研究 了解其适应性及其他优缺点省时 、 省力得多 。
用作亲本与品质突出好 、 抗病强的其他品种选配杂交组合 ,也容易选育出合乎育种 目标的
优良品种 。 第三是选配其他品种 。 尽 力选择优点多 、 缺点少 、 综 合性状好 、 对西藏生态条件
比较适应的品种作杂交组合 ,不管来自何方 , 只要选配得当 , 优缺点能够互补 , “ 青出于兰
而胜于兰 ” 自在预料之中 。有些外来品种虽然缺点多 , 只要优点突出 ,例如品质特好且遗传
力强 ,也可选作亲本 ,通过一系列育种措施 ,使其一技之长得到发挥 。 也可考虑野生 、 半野
生小麦作亲本 , 因野生的一粒 、 二粒小麦有蛋白质含量高 、 抗病力强的突出优点 ,特别是二
粒小麦蛋 白质含量最高 ,据英国剑桥大学植物育种所报道为 43 . 。% , 一般报道为 23 . 4一
31
.
6%
。 并且杂交后变异范围广 ,与普通小麦杂交不存在任何障碍 。 第四 ,西藏高原具有
低纬度高海拔的气候特点 ,区内各地气候差异较大 , 为冬春小麦杂交开辟了天地 。冬 、春小
麦杂交的特点是可将冬小麦的丰产性 、抗寒力 、 抗病性与春小麦蛋白质含量高的特点相结
合 ,但冬小麦的抗寒力 、 越冬力降低 ,育出的品种在海拔 3。。。 米以下可冬种 ,在海拔 3 0 0 0
米以上可春种 。 藏春 6 号 、 日喀则 8 号就具有这个特点 。 作冬小麦种植抗寒力减弱 ,越冬
困难 。
3
.
4
.
2 选拔杂交后代 : 有了好的杂交组 合 , 对其产生的后代还要精心选拔培育才可
难得到合乎育种 目标的好品种 。 在早代的群体中如何把籽粒中蛋 白质含量高 、 加工品质
好 , 其它农艺性状又 合乎育种 目标要求的后代株系选拔出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 掌握不好
会出现高蛋 白质低产量或高产量低蛋白质的弊端 。为解决这一矛盾 ,有的主张在分离的群
体中根据粒重选出大粒株系 ,再从大粒材料中选拔蛋白质含量高的株系 , 在选拔过程中要
兼顾其他农艺性状 , 从解决产量与品质之间的矛盾 ; 有的主张用隔代选择法 , 而单数世代
测产分析 品质 ,双数世代选株 ;有的主张 F : 代稀植选株 ,选出株高 、抗病性 、成熟期等合乎
要求的株系 , F : 、 F ` 代条播测产并分析群体品质 ; 有的主张在 F : 、 F 。 选穗 , 混合处理后测品
7 1
口西藏科技 9 9 18 一 2 · 总第 8 0 期 ·
质 ,从 F ` 代开始单株选拔 。 总之 , 无论那种方法 ,后代的选拔在考虑高产 、 秋产 、 抗逆性的
前提下 ,都要和品质性状结 合起来才能收到予期效果 。
长期 以来 , 不仅是西藏 ,在全国其他省市也有不少忽视品质育种的偏向 , 在品质育种
方面还没有成套成熟的经验 。 西藏的小麦育种工作者 ,应结合西藏的实际 ,在现有条件下
探索积 累自己的经验 。
有的人认为 , 费很大劲选育出了合乎要求的优 良品种 , 在西藏生态环境的影响下 ,过
不了几年也会变差 , 对这种看法 , 目前还缺乏有力的研究资料加以证明 ,即便是这样 ,还可
不断地选育出新品种而替代变质的旧品种 , 不断更替品种 ,既有利于提高产量又利于提高
品质 , 何乐而不为之 。 笔者认为 ,通过选种 , 引种 、 杂交育种是 目前解决小麦品质的重要途
径 。小麦籽粒的变化 , 也有一个过程 , 不想所说的那么快 ,据奥利亚悉尼斯大学的研究结果
表明 : 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具有较高的遗传力 ,广义遗传力最低为 n . 0一 13 . 7 % ,多数为
3 2二 2一 74 . 0 % ,最高达 82 . 0% ,狭益遗传力最低为 5 . 5 % , 多数为 30 . 0一 45 . 5% , 最高达
70
.
0 %
。 何况还有许多适应改变生态环境的栽培措施来提高小麦的籽粒产量和蛋白质含
量 。
3
.
5 合理施肥 : 笔者 1 9 7 8 年在拉萨沙壤土上对冬小麦进行追肥时期 、追肥量试验 ,
结果表明 , 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 ,不仅籽粒产量增加 ,而且蛋白质含量也增加 。 在抽穗期
增力。氮月巴施用量 ,可明显增力口籽粒的角质 (籽粒胚乳角质部份占普以上 )粒数及蛋白质含
量 ,分别 比对照增加 87 %和 3 . 9 % ,详见表 7 。 1 98 5 年南京农业大学俞仲林的试验资料指
出 , 每亩增施 5 公斤纯氮 ,旱花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 由 9 . 49 一 1 0 . 81 %提高到 12 . 0一 13 .
。% ,继续增施氮肥到 17 . 5一 2 . 5 公斤时籽粒蛋白质可提高到 1 4 . 0%以上 ,湿面盘也由
18
.
1一20 . 7%提高到 28 . 0一 32 . 0% ,施用量超过每亩 2 . 5 公斤以上 , 蛋白质含量增加缓
慢 ,经济效益降低 。
表 7 追肥对冬小麦籽粒产量 、 品质的影响
追肥 总量 追肥时期及用量公斤 /亩 籽粒 角质粒 粗蛋 白质
公斤 /亩 产量 数% %
春季分孽期 拔节期 抽穗期 公斤 /亩
对照 3 3 4 0 9 . 7
7
.
5 7
.
5 } 4 1 1 14 1 0
.
6
15
.
0 7
.
5 7
.
5 5 4 7 6 5 1 1

5
2 2
.
5 7
.
5 7
.
5 7
.
5 6 7 5 8 7 1 3
.
6
肥料 :尿素 品种 : 肥麦 基肥 : 羊粪 5 0 公斤 /亩
根据前述及上述资料可知 , 施肥对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主要是氮肥 ,而且在后期施
用效果最明显 , 所谓后期是指抽穗或灌浆初期 。 突出氮肥的作用 ,并不是意味着磷 、 钾把及
7 2
· 总第 8 0 期 · 1 9 9 8 . 2 西藏科技口
其他微量元素对小麦籽粒 中蛋白质的全成不重要 , 而是同等重要的 、 缺乏其中之一 , 也会
影响小麦生育对氮肥的吸收利用 , 甚至产生缺素病症 .不但影响籽粒品质 , 也会影响产量 。
只有在全面满足小麦生长发育需要的各种营养元素的前提下 ,增施氮肥才能收到 良好效
果 。
西藏小麦在后期施用氮肥改 良籽粒品质时 , 在高海拔地 区或晚熟品种应注意贪青晚
熟 , 以免遭受霜害 ,而海拔 3 9 0 0 米以下地区正常天气条件下 ,对小麦一般不会出现霜冻危
害之灾 。
3
.
6 合理灌溉 : 西藏有些地方的农 民在小麦 灌浆期间不断的灌溉 , 有时边下雨边灌
溉 , 说是有利于籽粒灌浆 ,前述的试验资料证 明 , 土壤 中过多的含水量会使硝态氮大量流
失 ,对籽粒中的蛋白质合成不利 。 土壤缺水时灌溉 , 不缺水勿需灌溉 。 小麦籽粒灌浆也用
不着土壤过多的水分 。
3
.
7
.及时收获 : 西藏农民群众有过完 “ 望果节 ” 统一收割的传统 习惯 ,这个统一不是全
区而是一个村或一个乡多为一乡 ,理由是便于将牲畜放到地里 。 这一统一过节统一收获的
习惯 ,使许多该收割的小麦得不到收割 、 致使麦秆变白麦穗发黑 ,既影响产量又影响品质 。
据中国农科院作物所在四川沪州 、 黑龙江海伦县测定 ,在小麦籽粒处于糊熟至完熟期间 ,
遇 10 一 30 毫米降雨 , 千粒重降低 2一 3写 。 以腊熟末期为准 ,提早三 、 四天与推迟三 、 四天
收割相比 , 千粒重基本相近 , 当粒重达到高峰以后 , 每迟收一 天 , 平均千粒重约递减 0 . 1
克 , 最高可达 0 . 2 克 , 籽粒含氮量平均减少 1 . 6% ,茎秆平均减少 2 . 5 % , 如果遇雨水淋溶
则影响更大 。 小麦在腊熟期粒重 、 品质及秸秆品质最好 ,现将四 川省沪州地区农科所用山
农 5 02 品种在不同时期测定的结果列于下表 8 。 从表中资料可见 , 腊熟期籽粒 ,秸杆含氮
量最高 ,分别为 2 . 45 9%和 0 . 4 7 5% .也就是说这时期蛋白质含量高 , 也是最适宜的收割时
期 。有的农民对小麦收割时期也有这方面的经验 , 农谚说 : “ 七成熟八成收 ,九成熟十成收 ,
十成熟一成丢 。 ” 九成熟就是腊熟期 ,十成收就是完熟期 。 在腊熟期要抓紧收割 , 不能拖延
耽误 , 不仅有表 8 资料说明 , 而且也有农谚说明 , 例如 ” 麦收一晌 , 龙 口 夺粮 ” 、 “ 收麦如救
火 。 ”等等 ,充分说明及时收割小麦的重要性 。 “ 望果节 ” 是藏族农民的传统节 日 , 不能不过 。
在当今的太平盛世不但要过 , 而且要过好 , 笔者的意见是把 “ 望果节 ”提前过 , 不一定要等
到麦类作物成熟时过 ,而且这个节 日每年也没有固定的 日期 ,是根据作物成熟情况由乡政
府暂时决定的 , 何不组织群众提前过 ,到小麦腊熟期集中力量收割呢 。 有的乡政府已开始
这样做了 ,是值得提倡的 。
表 8 小麦籽粒不同熟期植株的含氮量 ( % )
部 位 乳 熟 糊 熟 腊 熟 完 熟 完熟四天
籽 粒 2 . 0 7 9 2 . 2 3 8 ! 2 . 3 9 7 2 . 3 3 4
1 2
.
4 5 9
{楷 杆 0 . 9 2 0 0 . 6 3 4 l ! 0 . 2 7 4} { }
{ …。 · 3 3 9一{
提高认识 ,制定政策 : 从长期重产量忽视品质转变为重产量又重品质不是一件容
7 3
口西藏科技 19 9 8 一 2 · 总第 8 0 期 ·
易的事 , 不仅牵涉到各级领导的政绩 . 也涉及到广大科技人员及农 民群众 , 因为这关系到
粮食产量指标 , 广大农业科技人员的工作方 向 ,工作经验及所积累的知识和资料 ,涉及到
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需要通过讲市场需求及算经济账来提高认识 。 从上述情况可知 ,选
育出一个合乎育种 目标要求的优 良品种不易 , 生产 出优质小麦籽实更不易 ,需要把各项措
施落实到 田块上 , 只提高认识是不够的 ,还应有 合理的收购 、 市场价格 ,来调动广大生产者
生产优质小麦的积极性 , 如果是 同现在高产的粉质小麦一样价格 , 谁又来生产优质小麦
呢 ? 运用价格政策推广一项技术措施西藏有这种先例 ,如七十年代初期推广冬小麦时 ,冬
小麦的收购价格高于青棵 ,八十年代初期压冬小麦时又把青棵的收购价格高于冬小麦 ,均
收到了互压的效果 ,但是 , 在当今市场经济的条件下 , 就没有那么简单 , 何况冬小麦 、 青棵
籽粒径渭分明 ,谁都认得出 , 如果把小麦籽粒分清角质半角质 、 粉质并不是许多人所能掌
握的 ,而且 ,各类品质的小麦籽粒还涉及到各类加工业 、 食品行业的需求量及发展趋势 ,所
以 ,要发展优质小麦生产还需要制定营养品质的规格要求 、 制定统一检验测定制度 ,经过
多方面的调查研究 ,制定各类品质不同的收购及市场价格 。
总之 , 西藏小麦籽粒品质的改进势在必行 ,从种子这个内因工程入手是正确的途径 ;
耕作栽培是调整种子与生态环境不可缺少的措施 ; 加强领导 ,制定合理的粮食生产指标 、
价格是发展优质小麦生产的保证 。
参考文献
1
. 刘东海等 :冬小麦杂交后代与双新性状关系的初步分析 , 西藏科技 1 9 8 2 . 1
2
. 刘东海 :对我区冬小麦生态区划及其育种目标的研究 , 西藏科技 西藏科技 1 980 . 2
3
. 中国农科院 品资所麦类室 : 1 9 8 6 年小麦优异性状种质圃简介
4
. 刘东海 : 光温条件与冬小麦干物质积累及粒重关系的研究 , 中国农业气象 1 9 9 2 · 8 · 4
5
. 王玉 山等 : 西藏农作物品种图谱简介 , 西藏人民出版社 1 9 8 9 · 8
6
. 郭海军等 :西藏农作物良种利用及发展 , 西藏自治区农业局 1 9 8 8 · 1
7
. 陈立勇 :西藏小麦品质现状分析与改良途径的探讨 , 西藏农业科技 1 9 8 8 · 4
.8 强小林 :西藏农科所农作物育种研究工作的历史成就与发展 19 1 . 2
9
. 刘东海 :我区小麦品种演变及其特点 , 西藏科技 1 98 8 . 1
10
. 刘东海 :西藏冬步麦的发展 及经验教训 , 西藏农业科技 . 1 9 1 . 3
1
. 刘东海 :冬小麦在我区粮食生产中的地位 , 西藏科技情报 , 1 9 9 1 . 1
12
. 刘东海译 : 国际试验点上土壤性质及其环境因素与冬小麦籽实产量和品质的关系 ,西藏科技 1 9 8 7 . 3
13
. 刘东海 : 在冬小麦育种工作中的几点认识 , 西藏农牧科研成果论文选 1 9 8 5
14
. 刘东海 : 我区冬小麦发展概况 , 西藏农牧科研成果论文选 1 9 8 5
1 5
. 陈立勇 : 冬小麦六 个性状的配 合力分析 . 西藏农牧科研成果论文选 。 1 9 8 5
16
. 杜景智等 : 不同地区小麦在乌鲁木齐种植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变化 ,新强农业科学 。 1 98 7 . 4
17
. 王世敬等 : 环境条件对小麦蛋白质含量和品质的影响 。
18
. 曹广才等 : 温光条件对小麦籽粒蛋白质 含量的影响 , 小麦生态研究 ,浙江科技出版社 。 19 90
19
. 国淑惠 ,苏联硬粒小麦品质性状的研究概况 . 国外农学一麦类作物 。 1 9 9 0 . 2
20
·
eB
n iz a n B 等 · 英国 片 年冬小麦试验中气候和土壤因素与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关系 。
J
·
eS i
·
F o o ( 1 A g
r ie
·
1 9 8 6
.
4 3 5一 4 4 4
21
.
M an
o
w h
n
ko b
a N M 等不同天气条件下冬 小麦的籽粒品质和改善措施 国外农学一 1 9 85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