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西藏察隅县小麦种质的种类及分布



全 文 :第 3期
1 9 8 7年 9 月
南 京 农 业 夫 李 李 报 场 . 息
J o u r n a l o f N a n j i n g A g r i e u l t u r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S e p t e m b e r 19 5 7
西藏察隅县小麦种质的种类及分布
诩·福祥 黄亨履
(南京农业大学 小麦品种研究室 ) (中国农业科学院 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 )
2
提要 本文 系根据在西藏察隅县的考察 , 从 察隅县 的小 麦生态环境 , 察隅县 的
小 麦种群和变种群体及它们的生态分布三个方面 , 村小 麦的生态特性与生态环境的
关 系进行探讨 。 有两 个变种是国内未曾报道的 。
关键词 种质资源 ; 变种 ; 小麦 ; 西藏 ; 察隅县
种质资源是人类物质生活源泉的活珍宝 。 广泛收集和保存种质资源 , 不仅为当前的品种
改良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 而且也为选种育种提供较多的遗传种质 。 西藏由于它特殊的地
理位置 , 多种类型的生态环境和古老而悠久的农业历史 , 迄今仍具有多种作物的大量宝贵种
质 , 为世界所瞩 目。 为此 , 国家科委 、 农牧渔业部将西藏作物品种资源的收集 、 考察列为重
点的科研项 目。 中国农业科学院牵头并和西藏农牧科学院共同主持 , 组织全国有关科研、 教
学 、 生产等单位 , 成立西藏作物品种资源考察 队 , 于 1 98 1一 1 9 8 4年深入西藏各农 区收集和考
察作物品种资源 。 本文为 1 9 8 2年对察隅县小麦种质资源的考察报告 。
察隅县的小 麦生态环境
察隅县位于西藏自治区昌都地区的东南隅 , 是喜马拉雅山东段南缘与横断山脉的接壤地
带 , 属藏东南高原边缘农林区。 处于亚热带、 低纬度 、 ` 高海拔地带 , 高低起伏 , 地形地势复
杂 , 高差大 。 气候类型复杂 , 立体气候差异明显 。 作物的垂直分布也有明显 差 异 , 类 型 多
样 。 自然条件有利于小麦生长 , 所以该县栽培面积最大的作物是小麦 。 又由于一直采用传统
的生产方式 , 种植的小麦仍以古老的原始地方品种为主 。
根据中国小麦品种区划 , 察隅县属于青藏春冬麦区 川 。 按金善宝 、 吴兆苏等提 出 `的小
麦生态区划 ” ’ , 该县属于云贵高原生态型 中的云南横断山地生态亚型 。 察隅县东临 “ 三江 ”
(怒江 、 斓沧江 、 金沙江 ) 流域南端 , 东南隅与云南相接 , 南与印度和缅甸交界 。 全县基本
上位于北纬 27 度 40 分至 29 度40 分 、 东经 96 度 30 分至 97 度 30 分之间 。 境内主要有怒江和察隅河
(包括察隅河上游的东支桑曲 、 西支穆河 )两条河流 , 雨季水流湍急 , 10 月 以后基本断流言
受印度洋暖湿气流影响 , 气候温和湿润 。 全年平均温度 12 ℃左右 , 年雨 量60 0 至 1面。毫 :
米 ` 三 、 四月和七 、 八月为雨季 , 一般夜间多雨 , 白天晴好 。 无霜期 2 0 天左 右 。 年 内温差
较小 , 昼夜温差较大 。 吉公站 (海拔 23 0 米 )一月平均气温 4 . 1℃ , 七月平均气 温 18 . 7℃ , 极
本工作得到吴兆苏教授 、 董玉深研究员的关心和支持 , 并对本文稿审阅指正 , 特此谢 忱 。 同时参加考
察的还有王夭云 、 赵永安以及昌都地区 品种资源征集队曾蓉 、 李邦贵等同志 .
李文于 1 ” 8 7年 ” 月 1“ 日收到 ·
3期 谢福祥等 西藏察隅县小麦种质的种类及分布 g
端最高气温 3 1 . 2℃ , 最低气温 一 5 . 5℃ 。 由于高山阻隔 , 境内多地方性小气 候 。 如 上 、 下察
隅 (海拔 1 5 0 0一 2 3 0 0米 )的河谷地 区为亚热带气候 , 暖热湿润 , 有大面积的水稻 , 被称为 “ 西
藏江南 ” ; 海拔 2 310 一 3 0 0 0米左右的地区为温暖半湿润 区 。 而察隅河东支上游的古玉 区、 竹
瓦根区的桑久、 米期及古拉区的大部分 , 为 3 2 0 0一 4 0 0 0米的高山区 , 系温凉半湿润型气候 ,
并有常年的雪山 、 冰川 。 各区间的年平均气温相差 4 ℃左右 。 因雨雪较多 , 日照百分率在 40 肠
以下 , 全年 日照为 2 6 0 0一 1 6 5 0小时 (表 1 ) 。
表 1 察隅县不同海拔地点的气象要素
地 点 …海轰「阵平均气温 多 10 ℃积温 日 照 年蒸发量 年降水量 相对湿度】 (℃ ) (小时 /年 ) ( m m ) ( m m ) (叻 )
洞 冲 1 6 0 0 1 5 。 8 0 4 7 2 0 . 9 1 6 80 . 0 1 6 1 3 . 4 9 9 9 。 6 6 9 . 0
吉 公 路 2 3 0 0 1 1 。 8 7 3 1 4 0 . 4 1 6 0 4 . 0 ] 5 5 7 . 8 8 0 5 。 8 6 8 . 5
. 为 1 9 7 2一 1 9 8 1年气象资料的平均数 。
另外 , 地处怒江边的察瓦龙区和古拉区的木本 (海拔 2 0 0。米左右 )又是另一种气候类型 :
气温较高 , 不亚于下察隅 ; 雨量较少 , 年雨量约 5 0 m m ; 日照充足 , 空气干燥 。 麦熟 期间比
较干早 , 有似暖热千燥的气候类型 。
全县林地面积 2 2 0 0 0平方公 里 , 森林覆盖面积 60 肠 , 多为原始森林 。 海拔 2 7 0 0米 以 下的
河谷区分布有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 , 有桑树、 核桃 、 野桃 , 下察隅还有芭蕉 、 苹
果 , 察瓦龙有柑桔 、 仙人掌 。 海拔 3 0 0 0米左右以云杉林为主 , 4 0 0 0米左右为冷杉 。
土壤分布 : 海拔 2 10 0米以下为森林黄壤 、 红黄壤 , 表层有 5一 10 厘米的腐殖质 , 肥 力 较
高 ; 2 1 0 0一 3 7 0 0米为森林棕色土 , 土层 60 一 80 厘米 。 还有河流冲积 、 山麓坡积的草甸土 。
农田主要分布在河谷阶地 、 平缓山麓坡地 、 冲积扇和山间盆地 。 全县耕地面积 3 3 2 0 0亩 ,
其 中平坝地和坡地各占45 肠 , 山地 占 10 肠 。 海拔 3 0 0 0米以上的高山区因气候寒冷 , 有大面积
的高山草甸草场 , 为半农半牧区 。
作物种类 : 在河谷区有小麦 、 青棵 、 水稻、 玉米 、 大豆 、 谷樱 、 鸡爪谷 、 荞麦等 ; 在高海
拔地 区主要是小麦、 青棵及少量的芜普 、 油菜 、 马铃薯等 。 小麦种植占耕地总面积的36 肠 ,
其中尤以冬小麦为主 , 占90 肠以上 , 青棵面积较少 , 占耕地总面积的29 肠 。
耕作制度有一年两熟 、 两年三熟和一年二熟三种 , 1 大约分别占50 肠 、 10 肠和 40 肠 。 全县
平均复种指数为 12 5 。 水稻田的四分之三为一年一熟 , 仅四分之一左右为稻麦两 熟 。 较 多的
是小麦 (青棵 )与玉米或荞麦复种 (表 2 ) 。 大部分地区耕作比较粗放 , 有的仍保留着原始的耕
种习惯 . 因此 , 保存了较多的原始品种 。
表 2 察隅县不同海拔高度的耕作制度与作物分布
耕作制度 小 麦 生 长 季 节
温凉
作 物 种 类 -
以青

棵 为 主 , 小 麦 、 豌豆 、 油
、 芜著 、 马铃薯等
3 5 0 0一 3 0 0 0米{温凉
3。。。一 2 3。。米…温暖
冬春麦兼种 ,年一熟制
以冬小麦为主 , 春小麦 、 青棵 、豌豆 、 油菜 、 芜著 、 马铃薯
类 、 玉米 、 荞
, 两年三熟制
5 月播种 , 10 月收获
冬麦 9 月播 , 8 一 9 月上旬收 , 春麦 5 月播 , 9 一 10 月收
、 青棵它 杂粮 一 10 月月上旬播种
,
收获
6 月中旬至
l!
-
J
1
1
ō
水杂一青等
麦其一杂
稻复一类
麦一或制
黯一靴2 3 0 0一 1 500米 轮作 (休闲种 ) 制、 玉米复种 覆
、 玉米 、 荞麦 、 豆类 、
、 青棵 、 玉米 、 大豆 、等
棵 、 玉米 、 大豆 、 其它
10 月播种 , 6 月上 、 中旬收获
怒江流域 1 1月播种 , 4 一 5月收获
功 南 京 农 业 大 学 学 报 J期
二 、 小麦种类与分布特点
金善宝 、 吴兆苏等 ( 19 5 9 )在中国小麦种类及其分布的研究中收集到的西藏小麦 , 计有普
通小麦 ( T . 。 。 st 初 u m L . ) 28 个变种 (拟密穗类未作分类变种 ) 、 密穗小麦 ( T . 。 。 m 乡。 : t 。二
H os t
.
) 1个变种 、 圆锥小麦 ( T . 。: , g id o m L . ) 2 个变种 。 而我们在察隅考察中收 集到的
2 6个变种中 , 普通小麦有 10 个变种 (含拟密穗类变种 4 个 。 1 9 5 9年拟密穗未作分类 ) , 密穗小麦 3
个变种 , 圆锥小麦中有 2个变种是 1 9 5 9年以前未收集到的 ; 有 2个变种是国内未报道过的 (表 3 ) 。
表3 察 隅 县 小 安 种 及 变 种 的 海 拔 分 布
甲、洲
无芒 、
无芒 、
无芒 、
无芒 、
长芒 、
长芒 、
…短芒 、
{短芒

}长芒

}短芒 、
光颖 、 白壳 、 红粒
光颖 、 红壳 、 红粒
毛颖 、 白壳 、 红粒
毛颖 、 红壳 、 红粒
光颖 、 白壳 、 红粒
光颖 、 红壳 、 红粒
光颖 、 白壳 、 红粒
光颖 、 红壳 、 红粒
光颖 、 红壳黑边 、
毛颖 、 白壳 、 红粒
勾无芒 、 光颖 、 白壳 、 红粒
勾无芒 、 光颖 、 红壳 、 红粒
勾无芒 、 毛颖 、 红壳 、 红粒
勾曲芒 、 光颖 、 白壳 、 红粒
勾曲芒 、 光颖 、 红壳 、 红粒
拳曲芒 、 光颖 、 红壳 、 红粒
种别 主 要 性 状 变 种 名 称 样 本 数 量 小
计4 0 0 0米 3 5 0 0米 2 5 0 0米 2 0 0 0米
以下 以 _匕 以下 以下
。 a , . 2材 t e s e e n : A l
.
1 2 1 3 5
。 a : . ” ` 1 I t “ : “价 A I . 1 2 1 1 3
、 、 : a , . : e z ,` t公” u观 5 e h u b l . 1 1 2 5 1
: a r
. 尸夕犷 。 ` h r 公戈 A I . 2 1 4 2
。 a r . e r 夕 t h : 0 5厂 e r , “ 机 K b r n . 1 1 1 8
, a :
.
f ` ,
·
: u 叮 i” 。 ;`哪 K 乙r n . 4 2 2 1 0
短 、 , 。 犷 . 名之乙b一 e : y t h ,· 0 5 不e r饥 u那 V a v . 2 1 3 1
, a ,
.
s u 乙一 f e r ,· u 口`” 。 u饥 V a v . 1 1 2 4
红粒 。 a 尸 . 刀h o d o一 e h ` o : ` 介d a o K i n g . 1 1 1 1
、 。 a r . 习 “ 石一万 o s t ` a ” u优 V a v . 2 1 1 1
之a r . h u a ” y a . g 。九吕召 H o s o n o
.
1 2
。 a , . “ m 。” h s “ ” 夕` ” s 口 ” K i n g 2 3
待 定 3 1
、 、 、 v a r
.
l u t i” f z a 亡u 二 F l a k s b . 6
、 、 、 v a , . r u
f `” f l a 才“ 懊 F l a k s b . 8
拳曲芒 、 光颖 、 红壳 、 红粒 。 a r . J u b一 f e r ,· “ 夕艺” 。 u沉 一公” f l a t u 琳 2拟密穗 、 无芒 、 光颖 、 白壳 、 红粒 P a l m . 1
拟密穗 、 无芒 、 光颖 、 红壳 、 红粒 ` a r . 1 u t e s e e ” 。一 e o叨 乡a c 艺` o i d ` 。 K i n g . 1
拟密穗 、 勾曲 、 光颖 、 红壳 、 红粒「 。 a r .机 1 l t u : u 邢一 e o m乡 a e t o i d e s , K i n g . 1
拟密穗 、 拳曲 、 光颖 、 红壳 、 红粒 。 a r 二 r u f 公” f l a t u 爪一 e o 协之: a e 才o i d e o . 1
。 a , . 。 “ b一 f e ; : u夕i ” 。 u m 一 e o “ 不a C t o `de s
K i n g
.
。 a , . w `
r ” e r i a ” u , 一艺” f l a 去u , V a v . e t 1 1 1
K o b
.
1 1
妙 a r . c : e t公e zL m一` ” f l a t : `那 V a v . e t 1份树 K o b
.
小麦 v a r . c r e t茗c 越仇 M a z z .
圆锥长芒 、 光颖 、 白壳 、 白粒 v a r . l u s公t a ” i c u仇 K劝 r n . 1 1
小麦长黑芒 、 毛颖 、 白壳 、 白粒 . a 护 . s a l o m o” `合 K s r n . 1 1
长黑芒 、 毛颖 、 壳蓝色、 白粒 待 定 1 1
总计 变 种 数 1 1 3 1 1 5 1 1 3 } 1 1 {2 6
样 本 数 } ! 3 } 26 } 1 5 } 24 f68
3 期 谢福祥等 ’ 西藏察隅县小麦种质的种类及分布 1
(一 )小麦种和变种的分布
1
. 普通小麦在察隅县占优势的变种有 v a : . l u t e s c e n s A l . , ” a 了 . f e r r u g i ” e u m V a y 一
u a ,
.
l u r i n f l
a t u m F l a k s b
. , v a ,
.
, u f艺n f l a t u m F l a k s b . 和 。 a : . 。 : , t h , 乙s P e , m u m K艺 r n .
五个 。 不仅分布范围广 , 而且种植面积比较大 , 从海拔 1 5 0。一 3 5 0 0米之间 都 有 。 在 稻区以
。 。 , . 1。 t 。 : 。 。 n :和 v a : . l u t f n f l a t u m 的面积最大 。
分布比较集中的是。 a : . f e : : : `g f: e : ` m和。 a : . 5 :`右一 f e : : u g i n e o m , 主要在吉公 (海 拔 2 3 0 0
米 )到古玉 (海拔 3 3 0 0米 )之向桑曲河谷两边 , 特别在古玉的古井有大面积的种植 , 并且 互相
混杂 。
拟密穗类 c( 。 。 Pac ot i d o s) 看来也集中在吉公和桑久 (海拔 3 10 0米 )一带 。
2
. 密穗小麦三个变种都是分布在温暖干燥或半湿润的山区 。
( i )
。 。 : . 1犷 e : n e : i a n : `二 ` i n厂l a t : m V a v . e t K o b采 自下察 I妈, 原产在 怒 江 边 的 察瓦
龙 。 秆矮粗壮 , 穗短而方 , 正面窄 , 呈扁穗 。 穗长 4 . 8厘米 , 有小 穗 2 排 , 穗 密 度 D = 5 。
勾曲无芒 、 光颖 、 白壳、 红粒 , 。 子粒短小 。 -
( 2 )
v a r
.
c : e t i e u m 二 i n厂l a t Z` m V a v . e t K o b .采 自桑曲河谷阶地上 。 株高 1 2 0厘 米 , 穗
长 6 厘米 , 24 排小穗 , 穗 密 度 D 二 4 . 6 . 穗 形 长 方 , 勾 曲 芒 、 光 颖 、 ` 红 壳、 红 粒 。 与
: : e t i c u m 一 f , zf l a t u m 二 c o m P a : t o i d 。 s
、 : u
f i
n
f l
a t : `m ` c o m Pa ` t o艺d 。 s 、 二 i l t u 了 u优一 e o m P a c t o id e s
及 : 可 l’n 厂al t u m形成一个混合群体 , 是当地的原始栽培品种 。 9 月播种 , 6 月下 旬 成 熟 , 或
10 月播种 , 7 月中旬成熟 。
( 3 ) u
a r
.
e r e t 艺e :` n : M a z z采自桑久 (海拔 3 1 0 0米 ) 的山坡地上 。 株高 9 5厘 米 , 穗 长 5 . 5厘
米 , 2 5排小穗 , D 二 5 . 1 。 穗椭圆形 , 无芒 、 光颖 、 红壳 、 红粒 。 混在当 地一 个 拟 猫穗 变 种
(
。 。 : . : 2 ,
f i
:
f l
a t Z` m 二 c o川乡a c t o 云d e s )的栽培品种群体内 。
3
. 圆锥小麦有三个变种 , 都是不分枝的 。 采 自古拉区怒江流域 海拔 2 4 0 0一 2 9。。米之
间 。 熟期较早 , 穗大粒多 , 千粒贡高 , 并可与玉米双作 , 一年两熟 。 1 1月播种 . 6 月上旬收获 。
( i )
v a :
.
1: s了t a : i c u m K 6 r n . 是当地的主要栽培品种 , . 俗称 “ 角洛 ” 。 株高 1 5 0一 16 0 厘
米 。 穗长 8一 10 厘米 , 有小穗 30 排左右 , 穗密度 D 》 3 , 穗形长方或略 尖 。 芒 长 10 厘 米 以
上 , 光颖 、 ·白壳 、 粒色黄白 , 子粒粉质 , 千粒重 5 5 . 8克 。 亩产一般 2 50 一 30 0公斤 。
( 2 )
v 。 : . : 。
lo 二 on 行 K衍 n . 为长黑芒 、 毛颖 、 白壳 、 粒黄白色 , 其它性状与上一变种相
同 , 混在同一群体内 。
( 3 )长黑芒 、 毛颖 、 壳蓝色 、 粒黄白色 , 穗较短 , 呈纺锤形或近椭圆 , 扁穗 。 是国内未见
报道的变种 , 也与上述变种混在同一群体 内 。
(二 )主要性状的地区分布特点
小麦变种的分类 , 主要依据的性状为芒性 、 ·颖壳有无颖毛 、 壳色和粒色等 。 圆锥小麦为
四倍体 , 普通小麦和密穗小麦均为六倍体 A A B B D D , 故将普通小麦 20 个变种与密穗小麦 3
个变种合并夯析如下 : -
1
. 芒性— 以无芒和勾芒为主 。 无芒和拳曲芒的变种共 17 个 , 占73 . 9肠 ; 样本40 份 ,占6 1 . 5肠 。 直芒的变种 6 个 , 样本 25 份 , 分别占26 . 1肠和 3 8 . 5肠 (表 4 ) 。
据前人研究 , 芒的发育与下 列基 因 有关 [” 。 当显性抑制基因 B l 、 B Z和 H d 均处于纯
合时为完全无芒 , 如其中只有一对为纯合显性则为顶芒或曲芒 ; 而隐性促进基因 a为纯合时表
12 南 京 农 业 大 学 学 报 3期3
表 4 察隅县不同芒性的小麦
变种和样本统计
; : ’ 「’ 变 一 杯一 ’ 厂” 一祥 一本 ” ’芒 性 卜丁一 , 万一一甲一 , 了下一一 , 万
{个 数 } 肠 1个 数 { %
. 舍毛若二 } 7

}
30
· `
{
14 卜.15勾四、 .分杏芒 } 4 } ` 7 · 连 } 7 } ` o · 8翌田 亏 ) “ { “ 6 · ` } ’ 9 1 “ 9 · 2粤 贡 … 6 } “ 6 · 1 1 “ 5 、 { 3 8 · 5台 i-r 】 2 3 1 I D o · 0 1 6 5 } 1 0 0 · o
现有芒 。 因此 , 察隅县小麦芒性的主要表现
为显性 。
金善宝 、 吴 兆 苏 等 川 指 出 , 拳 曲芒
仃可la t u m ) 小 麦的分布 , 在世界上以中国
为最多 ; 、 分布地区大部分在高原山岳地带 ,
只有小部分在平原 。 察隅县的曲芒类小麦占
已发现的变种数的 4 3 . 9% , 而且 比较集中地
分布在海拔 2 3 0 0一 3 3 0。米左 右 的 地 带 。 吉
公 、 桑久 、 古玉不仅有大面积的栽培品种 ,
而且绝大多数的曲芒变种采集于此 。 在古玉
还发现在f e : , u g i n e u 。 : 和 s u b一 f e r : u g i n e u m穗上局 部 的 曲芒变异 。
2
. 颖壳茸毛— 以光颖为主 。 光颖有 19 个 变种 , 占8 2 . 6肠 ; 毛 颖 有 4 个 变 种 , 占1 7 . 4肠 。 毛颖变种都分布在海拔 3 0 0 0一 3 5 0 0米间 。 光颖的变种较多 , 这可能与察隅的湿润气
候有关 。 小麦成熟期间 , 河谷地区一般多云雾或阴雨天 , 若颖壳有毛 , 容易持水吸湿 , 引起
穗发芽 。 .另外 , 当地的小麦颖壳都包得比较紧 , 不易透水 。
3
. 壳色— 以红壳为主 。 红壳有 14 个变种 , 占60 . 9肠 。 随着海拔升高 , 红壳颜色由浅变深 , 在海拔 3 1 0 0米的桑久 , 壳色暗红 , 并有黑斑 。 白壳 9 个变种 , 占3 9 . 1肠 。
4
. 粒色— 全部为红粒 。 只有 圆锥小麦是白粒 , 它们分布在麦熟期间比较干燥的怒江河谷区 。 这又反映了粒色与气候条件的密切关系 。
5
. 多花多实性 。 这是我国小麦品种在世界上最突出的特点之一 。 根据 68 个 样本 的 统
计 , 每穗结实小穗最少 17 排 , 多的3 1排 , 平均2 3排 ; 中部小穗的结实粒数 , 春麦一般 2 一 3
粒 , 冬麦一般 4 一 6 粒 。 曲芒类小麦的多花多实性尤为突出 。
根据以上五个性状的分布特点 , 在竹瓦根区桑久生产队发现的勾无芒 、 毛颖 、 红壳、 红
粒 、 圆颖多花的普通小麦新变种是完全与所处的生态环境吻合 , 而且它与。 。 : . “ m en h: i en ge 二
, : 。 ” K in .g (勾无芒 、 光颖 、 红壳 、 红粒 ) 在田间成为一个混合群体 。
6
. 粒重较高 。 千粒重大多在 30 克以上 , 高的达 5 克 。 与上述多花多实性相结合 , 有些
品种表现为较好的丰产性 。 如古拉区贯龙公社 (海拔 3 3 0 0米 )的 “ 竹架 ” 品种 , 较大的穗子有
30 排小穗 , 中部小穗结实 5一 6 粒 , 千粒重5 克 , 亩产 25 0公斤左右 , 群众反映比 “ 肥麦 ” 成
熟早 , 产量高 。 下察隅巴安通公社新村生产 队(海拔 1 8 0 0米 )的所谓 “ 2 4 19 ”小麦 ( T . o es t l’v “ m
v a :
.
f
。 : : 。 g l’n o u m )有 2 0排小穗 , 中部小穗结实 3 一 4 粒 , 千粒重约40 克 , 大面积亩产 2 50 一
30 0公斤 。 竹瓦根区吉公生产队的 “ 比卓 ” (当地俗称西藏小麦为 “ 比卓 ” , 内地引进的叫 “ 甲
卓 ” )为。 。 : . m il t : : 2` m “ 。 m p 。 。 ot 2’d es , 有 2 5一 2 6排小穗 , 中部小穗结实 4 粒 , 千粒重 38 克 ,
耐早耐痔 , 产量稳定 。 .
7
. 株高一般 12 0一 1 30 厘米 , 15 0厘米左右的高秆品种也不少 。
8
. 生育期比较长 。 基本上随着海拔的升高 , 生育期相应延长 。 怒江河谷地区的小麦生
6早育期最短 , n 月播种 , 4一 5月成熟 , 生育期14 0一18 。天左右 。 上 、 下察隅一般 10 月播种 ,
月上 、 中旬成熟 , 生育期 2 40 一 2 60 天左右 。 海拔 3 0 0 0米以上地 区 , 春小麦一般 5 月播种 ,
的 9 月成熟 , 晚的要到 1 0月初成熟 , 生育期禅 O一拓 O天左右 ; 冬小麦 g 月初播种, 8 月上、
3 期 谢福祥等 、 西藏察隅县小麦种质的种类及分布 13
中旬成熟 , 生育期 3 40 天左右 , 由于高海拔地区的小麦是在温凉的气候下灌浆和成熟 , 田间生
长速度较慢 , 一般抽穗到成熟 7 0一 80 天 , 有的更多 , 约比河谷地 区多出近一倍的天数。
(三 )碎穗小麦
邵启全将碎穗 \J/ 麦定名为西藏小麦亚种 ( T . a e s t i v o m 5 5 , . t i b e t i c u m s h a o . ) “ ’ 。 在
海拔 17 0 0一 3 1 0 0米的地区有多处发现 , 有 5 个变种类型 。 一般混杂在冬小麦 、 冬青棵田里 ,
成熟较早 。 成熟后 自然断穗 , 小穗节片下位 。 颖壳紧包 , 不易脱粒 。 年度间田间混杂程度轻
重不同 。 民主改革以前 , 混杂多而普遍 , 群众提早采收作为接口食粮或饲料 , 现已逐年减少 。
,综上所述 , 复杂的地势和气候条件以及多种耕作制度的影响 , 是察隅县形成小麦多种变
种和品种类型 的重要因素 。 高山峡谷对作物的隔离有重要作用 , 它们各自分布在一定的地区
范围 , 不断演化 , 以适应当地的生态环境 。 有的表现了良好的适应性和丰产性 , 成为当地的
主要栽培品种 , 形成一定的生态类型 。 全县以冬小麦为主 ; 以无芒和拳曲芒为主 ; 光颖为主 ;
穗型纺锤或棍棒 , 少数长方或椭圆形 ; 穗密度较大 ; 壳色 以红为主 ; 多花多实 , 子粒较大 。
除圆锥小麦因分布在气候千燥的怒江河谷区子粒为黄白色外 , 全部为红粒 。 在生育特性方面 ,
河谷区与高山区的区别较大 。 河谷区海拔较低 , 暖热湿润 , 适宜小麦 、 水稻或小麦、 玉米和
其它杂粮一年两熟制 , 故小麦品种一般为弱冬性或偏春性 ; 生育期 2 40 一 2 60 天 (怒江河谷区
为 15 0天左右 ) ; 成熟较早 , 耐湿性较好 , 穗较长 , 但穗密度较稀或中等 , 粒重不很高 。 温凉
高山区温度较低 , 昼夜温差大 , 日照时间长 , 强度大 , 为一年一 熟 冬 麦 区 , 冬性较强 , 耐
寒 、 耐早 ; . 生育期一般 3 40 天左右 , 抽穗到成熟 7 0一 80 天 , 甚至更多 ; 穗大 、 粒大 、 穗 密 度
大 。 春小麦则穗细长 、 密度小 , 生育期在 1 50 天左右 。 在海拔 3 0 0。米以下 、 2 5 0 0米左右的温暖
半湿润区 , 品种特性基本上介于以上二者之间 . , 拟密穗类和勾曲芒类的小麦较多 , 壳色较深 。
另外 , 有的品种是多个变种或类型组成的混合群体 , 遗传基础广泛 , 为选种提供了很好的物
质基础 `
参 考 文 献
金善宝主编 , 1 9 8 3 , 中国小麦品种及其系谱 , 26 3一 26 页 : 农业出版社 ·
金善宝 、 吴兆苏等 , 1 95 9 , 中国小麦的种类及其分布 . 南京农学院研究专刊第 2 号 .
西北农学院主编 , 1 9 7 9 , 作物育种学 , 250 一 2 72 页 。 农业出版社 。
安新固 , 1 9吕。 , · 关于西藏不同类型农业区发展方向的初步探讨 。 西藏农业科技 , ( 3 ) : 1一20 。
王泰伦 , 1 9 8 0 , 海拔高程对于西藏耕作制度分布的效应 。 南京农学院学报 , ( 1 ) : 27 一 3氏
邵启全 , . 1 9 84 ,西藏半野生小麦 。 西藏作物 (青藏高原科学考察丛书 ) , 1 0 8一 114 页 . 科学出诗社 .
木原 均编著 , 1 9 5 4 , 小麦的研究 。 ( 日 )养贤堂 , 东京 。
、 .沪、户J1J声
1理 南 、京 农 业 大 学 学 报 3 期 、 U
W H E A T G E R M P L A S M R E S O U R C E S A N U T H E I R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I N C H A Y U C O U N T Y
,
X I Z A N G ( T I B E T )
F
u x i a n g
A U T O N O M O U S R E G I O N 洲
5 i
e
( R
e s e a : e h L a b
o r 五t o r y o f W h e a t V a r i e t i e s 护 `
N a n ji
n g A g r i e u l t u r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
’ ·
a n d H u a n 琶 H e n g l u
( I
n s t i t u t e o f C r o p G e r m p l a s m R e s o u r e e s
,
C h i n e s e A e a d e m y
0 f A g r i e u l t o r a l
`
S e i e n e e 。 , B e i j i n g )
A B S T R A f T
. .
、 1ùé
A n 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 o f w h e a t g e r m p l a s m w a s 亡 o n d u e t e d a t q C h a y u C o u n t y
,
X i z a n g ( T i b
e t ) A
u t o n o m o u s R e g i o n i n 1 0 8 2
. 〔 h r e e a s p e e t s 、 i n e l u d i n g ( i )
t h e l o e a l e e o l
o g i e a l e n v i r o ` m e n t f a e t o r s , 一 ( 2 ) 卜加五e a t o p e e i e s 玄r o u p a n d
v a r i e t a l p o p u l a t i o n
, a n d ( 3 )
e e o l o g i e a l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o f w h e a t a r e d i s e u s s e d
i n t h i s p a p e r
.
T w o v a r i o t i e s h a v e n o t b e e n d i , e o v e r e d i n C h全n a一
K e y w o r d s G e r m p l a s m r e s o o r e e s
;
v a r i e t y {
`
W h
e

a t : C h a y o C o : n t y
;
x i -
z a n g A u t o n o m o u s R e g i o n
、产 z 洲 了 、 一 犷护 甲 , 研 护 一 J , 、 产写 、 、 产 , ~丫 丫 、 ` 丫 , 、 ,丫、 丫 , 矿 一护 、 、 产 . 产 甲 、护 甲一 、 尸广子了 .了厂 、 厂了一厂了产 甲. 丫 训叫厂丫一扩飞了 、 沪犷丫 ~ 了. 丫产犷 了八了、 产 丫一 , ~ 丫~ 丫 、 .、 ~丫产杯产 丫.厂一厂 Z / J 了 护 了~ 2 、丫 ,了一 2 2 2 创 了 、 2 . 曰 、 了、 一 , 、 叼、
. 阅
欢迎订阅南京林业大学学报
一汾.-.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 , 创刊于 1 9 7 9年 、 是以林学 、 森林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学术刊物 ,
每季未月出版 。
主要刊登林学 、 森保 、 园林 、 林业经济 、 人造板 、 木材加工 、 林产化工 、 制浆造纸 、 林
业机械 、 森林采运等专业学术论文 、 科研报告 , 以及有关林学 、 森工各主要学科研究进展的
综合述评和专题论文 。
主要阅读对象 : 高等和中等林业院校师生 , 林业 (包括森工 ) 生产 、 设计 、 科研等单位
以及与林业有关的学科 (专业 ) 、 部门的科技人员 。
本刊在国内外公开发行 。 刊号 : 国内 2 8一 16 , 国外 Q 5 5 o2 国内总发行 : 南京邮局 , 全国
各地邮局 (所 ) 均可订阅 , 每期 1 . 2元 。 国外总发行 : 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 (中国国际书
店 ) , 北京 2 8 2 0信箱 。 欢迎国内外读者订阅本刊 。 国内读者请到当地邮局订阅 , 如当地订阅
不到 , 也可向本刊编辑室订阅 。 国外读者请向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联系办理 。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 编辑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