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伊春林区蓝靛果种质资源调查研究



全 文 :第 30 卷 第 1 期
2014 年 1 月
森 林 工 程
FOREST ENGINEERING
Vol. 30 No. 1
Jan.,

2014
伊春林区蓝靛果种质资源调查研究
张 巍1 ,王洪学1 ,王洪刚1 ,王 冶2
(1. 黑龙江省伊春林业科学研究院,黑龙江 伊春 153000;2. 黑龙江省伊春市资源林政局,黑龙江 伊春 153000)
摘 要:小兴安岭伊春林区是蓝靛果的主产区之一。通过对伊春林区蓝靛果资源调查发现,其主要分布的品种为蓝靛
果忍冬,但同时还分布着另一个变种,即宽叶蓝靛果忍冬,这一品系在伊春林区的分布范围相对狭窄。另外,还在海拔
623 m左右发现宽叶蓝靛果忍冬的一个变异。通过生物学特性与形态特征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三个品系差异较大。
关键词:蓝靛果忍冬; 宽叶蓝靛果; 种质资源; 形态特征; 差异比较
中图分类号:S 58;S 602. 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 - 005X (2014)01 - 0046 - 03
The Research on Germplasm Resources of Indigo Fruit in Yichun Forest Region
Zhang Wei1,Wang Hongxue1,Wang Honggang1,Wang Zhi2
(1. Yichun Academy of Forestry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Yichun 153000,Heilongjiang Province;
2. Yichun Forest Resources Administration Bureau,Yichun 153000,Heilongjiang Province)
Abstract:Xiaoxinganling Yichun forest region is one of the main producing area of Lonicera edulis.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of
Yichun forest Lonicera caerulea resources in Xiaoxinganling,We found that the major species is Lonicera edulis,but there was also
another variant,that is broad-leaved Lonicera edulis. The strain in Yichun forest distribution is relatively narrow. In addition,we al-
so found a variation of the broad-leaved Lonicera edulis at altitude of 623m. Through the comparison on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we found that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neces among the three strains.
Keywords:lonicera edulis atifolia;landian fruit;germplasm resources;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differences comparison
收稿日期:2013 - 05 - 23
第一作者简介:张 巍,硕士,工程师。研究方向:森林特产
和森林经营。Email:zw81025259@ 163. com
引文格式:张 巍,王洪学,王洪刚,等. 伊春林区蓝靛果种
质资源调查研究[J]. 森林工程,2014,30 (1):46 - 48.
蓝靛果忍冬是伊春林区浆果资源中比较典型的
品种,鉴于其良好的经济价值和开发前景,我们近
年来分别对伊春林区多个林业局的野生蓝靛果种质
资源进行了系统调察。
1 种质资源调查
小兴安岭伊春林区广泛分布的蓝靛果品种主要
为蓝靛果忍冬(Lonicera caerulea L. var. enulis Turcz
et Herd)。但近年,通过野外调查发现,在带岭大菁
山海拔 1 120 m 左右还分布着宽叶蓝靛果忍冬(va.
venulosa(Max)Rehd.)这一变种(如图 1所示)。
另外在南岔石头河林场海拔 550 ~ 650 m 发现
有蓝靛果的一个种源存在,在野生情况下与蓝靛果
忍冬混生。经分析查证,初步证明为宽叶蓝靛果忍
冬在不同海拔的变异(如图 2 所示)。通过对 3 种
蓝靛果进行比较及分析发现,其在形态学特征上存
在着一定差异。
1. 1 3 种蓝靛果形态特征差异比较
蓝靛果忍冬全株被毛。叶长卵形或倒卵状披针
形[1],叶片长 3. 0 ~ 4. 6 cm;宽度为 1. 0 ~ 1. 3 cm。
苞片狭披针形,密生长毛,上面中肋下陷,下面明
显突起。
宽叶蓝靛果忍冬全株无毛,叶较宽,3 叶迹,
宽卵形或近圆形,先端钝圆或稍短尖状,叶缘无毛
或略被毛。叶片宽度一般为 2. 8 ~ 3. 1 cm。最宽可
达到 3. 4 cm 左右,叶长 5 ~ 5. 5 cm;叶柄长 3 ~
5 cm,叶先端钝圆或稍短尖(如图 3 所示)。
图 1 宽叶蓝靛果忍冬
Fig. 1 Broad leaf deep-blue honeysuckle
第 1 期 张 巍等:伊春林区蓝靛果种质资源调查研究
图 2 宽叶蓝靛果忍冬变异
Fig. 2 Broad leaf deep-blue honeysuckle variations
图 3 宽叶蓝靛果变异种叶片 (左)
宽叶蓝靛果叶片 (右)
Fig. 3 The leaf of broad leaf deep-blue fruit mutant (left)
and broad leaf deep-blue fruit leaf (right)
南岔石头河林场发现的蓝靛果形态特征与宽叶
蓝靛果忍冬相近,其全株无毛,但新生枝常被毛。
叶广卵形,叶缘有明显整齐的绒毛,但只存在于叶
缘。叶片长 5. 5 ~ 6. 5 cm;宽度一般为 2. 5 ~
2. 8 cm,最宽为 3. 0 cm 左右,叶柄长 2 ~ 4 cm;
叶先端钝尖或近卵形(表 1)。
其次,石头河蓝靛果忍冬花鲜黄色,而蓝靛果
忍冬和宽叶蓝靛果忍冬花淡黄色。花冠长 1. 4 cm
左右,与宽叶蓝靛果相近,略短于蓝靛果忍冬;蓝
靛果忍冬和宽叶蓝靛果双花常呈 “11”型并列,
石头河蓝靛果忍冬双花常呈 “V”型并列。
周以良等在对宽叶蓝靛果忍冬的记录中记载的
特征之一,是宽叶蓝靛果忍冬果实先端钝圆或稍短
尖状(非尖头),而蓝靛果忍冬为果实尖头[1,3]。但
通过对伊春林区的蓝靛果进行的观察发现正好相
反,即蓝靛果忍冬果实先端内凹,少有尖头。而宽
叶蓝靛果先端常尖头,少有内凹现象。至于这一现
象是否属于地域差异,还将继续观察。
1. 2 3 种蓝靛果果实差异比较
忍冬属起源较晚,目前处在进化的活跃
期[4 - 5]。通过对 3 种蓝靛果果实分析发现,其果多
项指标均显示出一定差异,详见表 2。
表 1 不同品系蓝靛果指标对比
Tab. 1 Comparison between different strains of lonicera edulis
品 系
各指标综合分析
海拔分布 /m 株 高 /m 叶面积 / cm2 花 色 叶 迹 特 征 口 感
蓝靛果忍冬 各海拔均有不同程度分布 1. 0 ~ 1. 5 4. 74 淡黄 1 全株被毛,枝灰褐色 酸甜
宽叶蓝靛果忍冬 1 000 ~ 1 200 1. 4 ~ 1. 7 8. 65 淡黄 3 全株无毛,枝红褐色 苦涩
宽叶蓝靛果忍冬变异 550 ~ 750 1. 3 ~ 1. 6 6. 33 鲜黄 2 ~ 3 全株无毛或略被毛,枝红褐色 苦涩
表 2 3 种蓝靛果果实相关性分析
Tab. 2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lonicera caerulea fruits
品 系
各指标相关性分析
纵径 /mm 横径 /mm 最大单粒重 / g 最大纵径 /mm 最大横径 /mm 千粒重 / g 果形指数
蓝靛果忍冬 16. 31 8. 69 0. 84 20. 1 9. 22 639. 4 1. 88
宽叶蓝靛果 19. 33 8. 11 0. 98 20. 5 10. 15 651. 6 2. 38
宽叶蓝靛果变异 16. 33 9. 37 0. 95 22. 34 10. 44 674. 5 1. 74
另外发现,在野生状态下,宽叶蓝靛果果实一
般具有细长形或稍短粗形两个自然型态。但这两个
形态会随当年的气候因子的变化而随机出现变化,
即某一植株第一年果食或全株细长,第二年或全株
稍短粗,但全株果型会始终保持一至。如:于
2011 年在大菁山挖下的宽叶蓝靛果成年植株进行
栽植,其中的 K4 单株就出现了第一年为短粗果,
第二年为瘦长果这种情况(第一年采果于大菁山第
二年在田间)。同时,这一情况在蓝靛果的其它品
种中也广泛存在。这也从一个侧面证明蓝靛果在果
实成熟期其性状并不十分稳定,受外界条件影响很
大[4,6]。另外,虽然性状发生改变,但口感却没有
改变。这也排除了宽叶蓝靛果口感受地理条件影响
的假设[2]。
宽叶蓝靛果在大菁山上 5 月下旬开始萌发,初
花期一般为 6 月中旬,果期为 7 月中。但移植下来
后,初花期最早提前到 5 月 10 日左右,5 月 15 日
左右花期全部结束。果期提前到 6 月 7 日左右,比
74
森 林 工 程 第 30 卷
在大菁山上的蓝靛果期提前 20 d 左右,比正常的
蓝靛果提前 1 周左右。对于这一变化,目前只能解
释为地力及气候因子的变化所导致,但这一现象是
否具有持续性,以后还将做下一步观测及分析。
1. 3 花粉性状比较
由于花粉粒性状是极为稳定的遗传性状,较之
营养器官来说,不容易受环境饰变的影响,因而依
据其大小、形状等特性的变异可以进行物种的分类
与鉴定[7]。
对花粉进行观测得知,宽叶蓝靛果变异种花粉
形态近于圆形,密部毛状突起,有多个生殖孔。其
半径为 82 ~ 88μm(如图 4 所示),宽叶蓝靛果花粉
半径为 84 ~ 90μm,两者十分相近。普通蓝靛果花
粉常为椭圆形,花粉半径为 62 ~ 71μm 左右,两者
有所区别。
2 结论与讨论
目前国际上认定蓝靛果亚组只包含了 16 ~ 17
个种类。前苏联植物志将这些种类都当作种来处
理。而包括我国在内的大多数国家则是将包括宽叶
蓝靛果在内的其余种类作为 L. caerulea 这个复合
多态型种的内部分类群[5],都当作变种或变形。
本文也采用了这一分类方法,将宽叶蓝靛果做为一
个变种处理。
2. 1 对于宽叶蓝靛果的调查
国内对于宽叶蓝靛果的记载及研究相对较少,
但通过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宽叶蓝靛果与蓝靛果忍
冬的差别很大,且性状稳定。其主要特征有:株高
1. 4 ~1. 7 m左右、叶片较大、全株无毛但叶缘有整
齐绒毛,株型大、果大、口感略苦涩、花鲜黄色等。
图 4 蓝靛果变异种花粉 (× 40)
Fig. 5 Deep-blue fruit mutant pollen (× 40)
这一品种在带岭林业局大菁山上首次发现。但
大菁山的生态环境这几年因风力发电等受到严重破
坏,直接影响到宽叶蓝靛果这一种源的生存。以目
前调查情况来看,宽叶蓝靛果在大菁山只剩三处天
然分布,其中只有一处分布区相对较大,面积约
0. 6 hm2。所以有必要对这一资源加以保护。
2. 2 石头河蓝靛果定位
对于南岔石头河林场发现的另一蓝靛果品系,
以目前观测分析,更偏向于是宽叶蓝靛果不同海拔
的变异,主要根据为:
(1)叶片宽大,叶宽平均在 2. 5 ~ 2. 8 cm 之
间,叶长平均为 5. 5 ~ 6. 5 cm 之间。叶先端近卵
形,钝圆或稍短尖。两者相对接近,但与普通蓝靛
果相差很大。
(2)花冠长 1. 1 ~ 1. 45 cm 左右,更接近宽叶
蓝靛果 1. 28 cm花冠长度,略短于普通蓝靛果 0. 9
~ 1. 2 cm的花冠长度;
(3)单粒重为 0. 54 ~ 0. 84g,果长为 14. 89 ~
18. 97 mm之间,千粒重为 674. 5g 左右。大菁山蓝
靛果 单 粒 重 为 0. 66 ~ 0. 98,果 长 17. 06 ~
22. 21 mm,千粒重为 651. 6g 左右。其与普通蓝靛
果差别很大,与宽叶蓝靛果稍有差别。
(4)石头河发现的蓝靛果口感苦涩,与宽叶
蓝靛果十分接近,与蓝靛果忍冬相差巨大。
目前,已对上述品种开展了人工繁殖试验,以
观测其遗传稳定性。
3 结束语
伊春属于小兴安岭末端,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适合开展小浆果方面的研究。而蓝靛果以其适生性
强、出汁率高、易加工及营养丰富等特点在各类小
浆果品种中尤为突出。开展蓝靛果方面的研究,即
可以扩展地区经济,增加伊春地区的生态多样性,
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又可以丰富市场,推动地方
经济发展。同时,为伊春地区的产业化发展做出贡
献,带来巨大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 考 文 献】
[1] 周以良,董世林,聂绍荃.黑龙江树木志[M].哈尔滨:黑龙江科
学技术出版社,1986.
[2] 黄普华,邵忠文,卓丽环.我国东北地区蓝靛果初步研究[J].自
然资源研究,1982(3):57 - 60.
[3] 颜承云,杨治伟,刘 娟.黑龙江省蓝靛果忍冬的资源调查[J]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2,21(2):18 - 19.
[4] 朱 颖,董玉芝,昝少平.基于 ITS 序列探讨蓝靛果忍冬(Loni-
cera caerulea var. edulis)的系统位置[J].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10,25(3):28 - 31.
[5] 霍俊伟.蓝靛果忍冬(Lonicera L. subsect. Caeruteae)生物学特性
及种质资源的 RAPD研究[D].哈尔滨:东北农业大学,2004.
[6] 林淑玲.生态因子对蓝靛果忍冬生长发育及果实品质影响的初
步研究[D].长春:吉林农业大学,2003.
[7] 霍俊伟,睢 薇,杨国慧,等.东北地区野生蓝靛果忍冬花部形
态变异研究[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8,39(7):21 - 24.
[责任编辑:李 洋]
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