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加拿大披碱草×老芒麦杂种新种质的研究



全 文 :收稿日期:2009-08-28
基金项目:“十一五 ”科技支撑 ,牧草远缘杂交育种技术研究(编号:2008
BADB3B02);内蒙古自治区重大科技项目 “优质全价草产品
开发 ”(编号:20071923);2010年教育部重点项目:加拿大披
碱草与老芒麦远缘杂交后代不育机理的研究。
作者简介:李景环(1972-),女 ,内蒙古赤峰市人;讲师, 博士 ,主要从事
牧草植物分子生物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通讯作者:云锦凤 ,女 ,教授 ,博士生导师 , 主要从事牧草育种的教学与
科研工作。
加拿大披碱草 ×老芒麦杂种新种质的研究
李景环 1, 2 ,  云锦凤1
(1.内蒙古农业大学生态环境学院 ,  呼和浩特 010019;
2.内蒙古师范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  呼和浩特 010022)
摘要:对加拿大披碱草 ×老芒麦杂交后代的农艺学性状进行了比较研究 ,结果表明:F1和 C1Ⅱ的生育期比母本加拿大披
碱草短 ,其他杂种后代生育期偏向加拿大披碱草;在植株高度上 , 双亲和后代的株高排序依次为 C
1
Ⅱ >老芒麦 >F
1
>
C1Ⅰ >加拿大披碱草 >C0Ⅰ >C0Ⅱ;从分蘖数来看 , C1Ⅱ >老芒麦 >C1Ⅰ >C0Ⅱ >C0Ⅰ >F1 >加拿大披碱草;产草量排
序为 C1Ⅱ >C0Ⅱ >C1Ⅰ >F1 >C0Ⅰ >老芒麦 =加拿大披碱草 。杂交后代在产草量方面都体现了较强的杂种优势;在叶
长 、叶宽 、叶面积 、节间数和节间粗等方面 , F1的各项指标介于双亲之间 , C0Ⅰ 、C1Ⅰ 、C0Ⅱ和 C1Ⅱ的茎叶指标也很高 , 接
近或者超过了加拿大披碱草的指标;穗型上 ,杂种 F
1
代 、C
0
Ⅰ 、C
0
Ⅱ介于双亲之间 , 半弯穗。 C
1
Ⅰ和 C
1
Ⅱ的穗形发生分
离现象;杂种后代的蛋白质 、粗脂肪的含量不同程度的体现了杂种优势。
关键词: 加拿大披碱草;老芒麦;杂种新种质;农艺性状
中图分类号: S54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1-4705(2009)12-0005-05
StudyonNewGermplasmofElymuscanadensis×Elymussibiricus
LIjing-huan1, 2 , YUNJin-feng1
(1.Colegeofecologyenvironment, InnerMongoliaAgriculturalUniversity, Hohhot010019, China;
2.ColegeofLifeScienceandTechnology, InnerMongoliaNormalUniversity, Hohhot010022, China)
Abstract:AgronomytraitsofhybridsofElymuscanadensis×Elymussibiricuswasstudied.Theresultsshowed
thatgrowthperiodofF1 andC1Ⅱ wereshorterthanE.canadensis.Growthperiodofotherhybridstendedto
E.canadensis.ThesequenceofplantheightformhightolowwasC1Ⅱ , Esibiricus, C1Ⅰ , C0Ⅱ , C0Ⅰ , F1 and
E.canadensis.AndtileringabilityformhightolowwasC1Ⅱ , E.sibiricus, C1Ⅰ , C0Ⅱ , C0Ⅰ , F1 andE.cana-
densis.YieldofgrassfromhightolowwasC1Ⅱ , C0Ⅱ , C1Ⅰ , F1 , C0Ⅰ , E.sibiricusandE.canadensis.Hybrids
exhibitedstrongheterosisinyieldofgrass;Theleaflength, leafwidth, leafarea, numberofinternodeandthick
ofinternodeofF1 werebetweenparents.C0Ⅰ、C1Ⅰ、C0ⅡandC1ⅡwereclosetoorhigherthanE.canadensis.Spike
typeofF1 , C0ⅠandC0Ⅱbelongedtose-mi-curedwhichwasbetweenparents.Charactersegregationwerefoundin
SpiketypeofC1Ⅰ andC1Ⅱ.Heterosisofhybridsshowedincrudeproteinandfatatdiferentdegrees.
Keywords: E.canadensis;E.sibiricus;newgermplasm;agronomytraits
  加拿大披碱草(Elymuscanadensis)是禾本科披碱
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 ,产于北美。茎杆直立 ,疏丛型 ,
叶宽大 ,直立粗壮;适应性强 ,抗旱 、抗寒 、耐盐碱 、抗风
沙 ,适口性好 ,是优良的牧草 。老芒麦 (Elymussibiri-
cus)别名:西伯利亚披碱草 、叶老芒麦 ,是禾本科披碱
草属多年生疏丛型禾草 。根系发达 ,呈须状 , 茎杆直
立 。主要分布于北半球寒温带 ,西伯利亚 、远东以及蒙
古 、日本等国 。在中国东北 、华北 、西北和西藏高原等
地都有分布 。抗寒力强 、能耐湿 、抗旱力稍差 、土壤适
应性较广 、分蘖力强 。春 、夏 、秋播均可 ,年可刈割 1
次 ,产量可达 50 ~ 100kg/667m2。适口性好 ,草食家畜
喜食。最宜调制干草 。因此加拿大披碱草与老芒麦都
是适应性强 、综合生产性能好的优良牧草 ,适合作为远
缘杂交的原始材料。我国生态建设和畜牧业发展急需
耐寒 、耐旱 、产量高的优质牧草品种 ,远缘杂交育种是
从根本上改良牧草的有效手段 。
加拿大披碱草与老芒麦杂交已获得 F1代植株 ,并
且通过育性恢复手段获得了 F1加倍株系 Ⅰ (C0Ⅰ )、
F1加倍株系一代 Ⅰ (C1Ⅰ)、F1加倍株系 Ⅱ(C0Ⅱ)以
及 F1加倍株系一代 Ⅱ(C1Ⅱ)。这些牧草从形态学上
表现了优良性状 ,有利用的潜力。为了科学选择具有
·5·
研究报告  李景环 等:加拿大披碱草 ×老芒麦杂种新种质的研究
DOI :10.16590/j.cnki.1001-4705.2009.12.061
优良性状的植株 ,对供试材料进行分析非常重要。本
试验从农艺性状角度对加拿大披碱草 、老芒麦及其 F1
加倍株系Ⅰ (C0Ⅰ )、F1加倍株系一代 Ⅰ (C1Ⅰ)、F1加
倍株系 Ⅱ(C0Ⅱ)以及 F1加倍株系一代Ⅱ(C1Ⅱ)进行
比较分析 ,以便能有目的地选择优良单株作为育种材
料 ,为培育优质的牧草新品种奠定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设在内蒙古农业大学牧草试验站。该站地
处内蒙古呼和浩特市 ,位于东经 111°42′,北纬 40°49′,
海拔 1 063m,属典型大陆性气候 ,年平均降水 400mm
左右 ,无霜期 140d。试验地属暗栗钙土 ,砂壤质 ,肥力
条件中等 ,土壤 pH值 7.5左右 ,具备灌溉条件 。
1.2 试验材料的准备
2005年 10月 , 将供试的 7种材料 ,加拿大披碱
草 、老芒麦 、杂种 F1 、C0 Ⅰ 、C1Ⅰ 、C0Ⅱ 、C1Ⅱ从原株丛
中分株栽培 ,栽种在内蒙古农业大学牧草试验站 ,每穴
4株 ,株行距为 60cm×60cm。 4个重复区组 。
表 1 材料的基本情况
材料 来源 染色体数 基本特征
加拿大披碱草(♀)Elymuscanadensis 北美 2n=28 高产叶量大 抗寒抗虫抗病
老芒麦(♂)Elymussibiricus 中国 2n=28 结实率高 抗寒抗旱草质好
F1代 2n=28 生长势好
F
1
加倍当代Ⅰ (C
0
Ⅰ ) 2n=56 茎叶量丰富
F1加倍一代Ⅰ (C1Ⅰ ) 生长势好
F1加倍当代Ⅱ(C0Ⅱ) 生长缓慢
F
1
加倍一代Ⅱ(C
1
Ⅱ) 生长势好
1.3 测定项目和方法
(1)生育期的观测:从 2006年春季返青开始 ,不
定期的去试验地观测 ,记录每一个生育期的时间。
(2)植株高度的测量:从 2006年春季返青开始 ,
每隔 7d测定 1次株高。从加拿大披碱草 、老芒麦 、杂
种 F1、C0Ⅰ 、C1Ⅰ 、C0Ⅱ、C1Ⅱ的每个区组中随机选取 5
丛株丛(共 20株),并且分别编号 ,每个群体要定株测
量 ,测量绝对高度 ,直至每种植物成熟期结束 ,最后 1
次高度为最终株高 ,记录测定日期和高度。计算各次
测量平均值 ,绘出生长动态曲线图 ,用于分析比较。每
种植物最后 1次高度测量值的平均数表示其群体植株
的平均高度 。
(3)植株生长速率的测量:按照(1)的测量方法 ,
每两次测量的高度差除以 7所得到的数值为两次测量
之间植株的生长速度 ,最后再求生长速度的平均值即
为每个群体植株的生长速率。
(4)分蘖能力的测量:把用于测量植株高度的植
株也作为分蘖测量的对象 ,到种子成熟后 ,测量每 1株
丛的地上分蘖数 。
分蘖数 /株 =(每一株丛的地上分蘖数 -4)/4(因
为最初每穴 4株小苗)。
(5)叶面积的测量:在植株进入成熟期后 ,每个物
种选择 20个单株 ,选择顶端倒数第二片完好的叶子 ,
用叶面积仪测定叶长 、叶宽和叶面积 。
(6)穗部形态:在种子成熟期 ,从供试材料群体中
取 20个穗子 ,记录每穗的穗长 ,穗宽(中间宽度),每
穗小穗数 、每小穗小花数 [ 1] 。
(7)茎部特征:种子成熟期 ,从供试材料群体中取
20个单株 ,记录节间数和节间直径 ,以平均值记。
(8)鲜草产量的测定:在植株进入成熟期后 ,刈割
每种材料 20丛其地上部分称鲜重 ,留茬高度在 5cm
左右 ,每种草以株丛为单位计算平均值 。然后计算杂
种优势 。
杂种优势(Hp)=(杂种后代一双亲平均值)/双
亲平均值 ×100%。
(9)茎叶比:称取每种鲜草 300 g左右 ,将茎和叶
分开 ,自然风干 ,称干重。每种 3次重复。
(10)营养物质的测定:在成熟期刈割牧草 ,将材
料的茎和叶分开 ,在 60 ℃烘箱中烘 72h,用粉碎机分
别粉碎 ,分类 、装袋并做相应的标记。蛋白质的提取用
微量凯氏定氮法 [ 2 ~ 4] ;粗脂肪的提取用索氏抽提
法 [ 2 ~ 4] ;粗纤维的提取采用现代植物生理学实验指
南 [ 16] ;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用蒽酮比色法 [ 3 ~ 6] ;淀粉
含量的测定用酸解法 [ 3 ~ 6] 。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育期的观测
对加拿大披碱草和老芒麦及其杂种后代的株丛生
育期观察比较结果见表 2。由表 2可看出 , 7个群体的
返青期基本一致 ,随着生育期进程的发展 ,进入有性生
殖阶段的进程差异变大。从拔节期开始 ,就出现差异 ,
加拿大披碱草比老芒麦晚 12d拔节 ,杂种后代比老芒
麦拔节早 2d,而且 ,在后面的孕穗期 、抽穗期 、开花期
及成熟期母本加拿大披碱草和杂种后代都相应的延
迟 ,但是 F1和 C1Ⅱ更接近于父本老芒麦 。从整个生
育期来看 , 7种材料中 ,老芒麦的生育期最短 ,明显早
熟 ,而加拿大披碱草的生育期最长 ,明显晚熟 ,杂种后
代介于二者中间 ,但是 F1和 C1Ⅱ更偏向于父本老芒
麦 。其它杂种后代的生育期除了拔节期接近于父本老
芒麦外 ,其余生育期都接近于母本加拿大披碱草 ,但是
比母本加拿大披碱草的生育期稍早。
·6·
第 28卷 第 12期 2009年 12月            种 子 (Seed)             Vol.28 No.12 Dec. 2009
表 3 加拿大披碱草和老芒麦及杂种后代农艺学特性
材料 植株高度(cm)
生长速率
(cm/d)
分蘖数
(棵 /株)
鲜草产量
(g/丛)
茎叶比
(%)
产量杂种优势
Hp(%)
加拿大披碱草 149.10b±2.40 1.63d±0.03 11.94c±1.05 302.01b±18.4 4.78b±0.35 —
老芒麦 157.95a±1.24 2.46a±0.05 26.21a±3.24 302.01b±18.4 6.01a±0.35 —
F1 153.15a±1.30 1.73d±0.05 12.50c±1.10 310.05a±27.24 5.68bc±0.35 2.6
C0Ⅰ 121.05c±1.52 1.78d±0.05 12.79c±1.04 304.25b±10.16 5.42de±0.35 0.7
C1Ⅰ 151.95b±3.71 1.83c±0.05 19.41b±1.17 312.90a±7.02 4.94cd±0.35 3.5
C0Ⅱ 117.60c±2.43 1.58d±0.05 16.88bc±1.40 315.40a±10.93 4.00e±0.35 4.4
C1Ⅱ 162.35a±3.57 2.04b±0.07 26.64a±1.48 324.30a±13.66 4.94b±0.35 7.3
表 2 加拿大披碱草和老芒麦及杂种后代生育期(日 /月)
材料 返青期 拔节期 孕穗期 抽穗期 开花期 成熟期
加拿大披碱草 24/03 22 /05 14 /06 01 /07 09/07 02/08
老芒麦 24/03 10 /05 16 /06 19 /06 23/06 20/07
F1 24/03 08 /05 12 /06 23/6 26/06 23/07
C0Ⅰ 24/03 08 /05 12 /06 26 /06 07/07 28/07
C1Ⅰ 24/03 08 /05 12 /06 26 /06 07/07 28/07
C0Ⅱ 24/03 08 /05 12 /06 26 /06 07/07 28/07
C1Ⅱ 24/03 08 /05 12 /06 24 /06 26/06 26/07
2.2 植株高度 、生长速度 、分蘖数 、鲜草产量和生长
动态
  由表 3可知 ,从植株高度 、生长速度 、分蘖数和产
草量及茎叶比来看 ,除了产草量外 ,加拿大披碱草的各
项指标都低于老芒麦 , F1 、C0Ⅰ和 C0Ⅱ基本处于中间
状态 , C1Ⅱ的各项指标都很高 ,并且表现出明显的差
异 ,体现了一定的正向杂种优势 , C1Ⅱ群体表现更为突
出 。因此这些杂种都有利用的潜力。
在植株高度上 , C1Ⅱ的株高最高(162.35cm),老
芒麦株高次之(157.95cm), F1和 C1 Ⅰ的株高接近老
芒麦的株高 ,比加拿大披碱草的高 , C0Ⅰ和 C0Ⅱ的株
高则较低 ,生长明显缓慢。依次双亲和后代的株高排
序为 C1Ⅱ >老芒麦 >F1 >C1 Ⅰ >加拿大披碱草 >
C0Ⅰ >C0Ⅱ 。
从分蘖数来看 , C1Ⅱ的分蘖数最多 ,为 26.64株 /
株丛 ,老芒麦次之 ,为 26.21株 /株丛 ,加拿大披碱草最
低 ,为 11.94株 /株丛 ,其它杂种处于中间状态 ,排序为
C1Ⅱ>老芒麦 >C1Ⅰ>C0Ⅱ>C0Ⅰ>F1 >加拿大披碱草。
由鲜草产量的比较结果可知 , C1 Ⅱ的产草量最高
为 324.30g/株丛 ,双亲的产草量最低 ,都比杂交后代
的低 ,排序为 C1Ⅱ>C0Ⅱ>C1Ⅰ>F1 >C0Ⅰ>老芒麦 =加拿
大披碱草。杂交后代在产草量方面都体现了较强的杂
种优势 , C1Ⅱ的产草量杂种优势最强 ,为7.3%。
在茎叶比方面 ,父本老芒麦的比值最大 , C0Ⅱ的最
小 ,其余杂种的茎叶比处于中间状态 。
由生长曲线图可知(图 1),在整个生育期内 ,双亲
及杂种的株高变化呈现出近 “S”形的生长曲线 ,符合
普遍存在的植株生长规律 。从株高生长动态上可以看
到 ,七个群体植株的高度在初期没有差距 ,随着生育期
的延长 ,株高差距越来越大 ,老芒麦 、F1、C1 Ⅰ和 C1Ⅱ
生长较快 ,生育期较短 ,而加拿大披碱草 、C0Ⅰ和 C0Ⅱ
的生长相对较慢 ,生育期相对较长。
图 1 加拿大披碱草与老芒麦及其杂交后代的生长动态曲线
图 2 加拿大披碱草与老芒麦及其杂交后代的生长速率曲线
  由生长速度曲线(图 2)可知 ,双亲和后代的生长
速度 ,在孕穗期之前 ,一直增加 ,到孕穗和抽穗期达到
最高 ,从抽穗期以后 ,生长速度逐渐下降 ,到成熟期株
高基本不增长。 7个群体的生长速度顺序 ,依次为老
芒麦 >C1Ⅱ>C1Ⅰ>C0Ⅰ>F1 >加拿大披碱草 >C0Ⅱ。
2.3 茎和叶片数量特征
从表 4可看出 ,在叶长 、叶宽 、叶面积 、节间数和节
间粗等方面 ,加拿大披碱草表现突出 ,叶片既长又宽 ,
叶面积高达 31.81cm2 ,远高于老芒麦的叶面积 ,加拿
大披碱草的节间多又粗壮 ,使得其株丛显得高大 ,叶量
丰富 。而老芒麦则略显纤细 。F1的各项指标介于二
·7·
研究报告  李景环 等:加拿大披碱草 ×老芒麦杂种新种质的研究
表 4 加拿大披碱草和老芒麦及杂种后代的茎叶数量特征
材料 叶长(cm) 叶宽(mm) 叶面积(cm2) 节间数(个) 节间粗(cm)
加拿大披碱草 26.35bc±0.61 16.49a±0.025 31.81a±0.69 6.55a±0.114 0.40c±0.014
老芒麦 22.68d±0.83 11.56c±0.028 18.37c±0.68 4.00c±0 0.33d±0.002
F1 25.82bc±0.67 13.99b±0.051 26.77b±1.12 4.00c±0 0.34d±0.004
C0Ⅰ 27.67b±1.16 13.27b±0.059 26.45b±1.73 4.65b±0.109 0.45b±0.004
C1Ⅰ 32.38a±1.02 14.09b±0.059 32.31a±1.98 3.90c±0.05 0.44b±0.009
C0Ⅱ 27.84c±0.66 17.04a±0.036 29.79ab±0.82 4.00c±0 0.40c±0.004
C1Ⅱ 27.55b±0.96 13.91b±0.047 28.35ab±1.76 3.50d±0.17 0.51a±0.004
者之间 ,体现了杂种的特征。
C0Ⅰ 、C1 Ⅰ 、C0 Ⅱ和 C1Ⅱ的茎
叶指标也很高 ,接近或者超过
了加拿大披碱草的指标 ,它们
的植株也很粗大 。
2.4 穗部特征
加拿大披碱草与老芒麦在
穗部形态上有较大差异(表 5
和图 3)。从穗型上看 ,加拿大披碱草穗子稍弯曲 ,老
芒麦穗子弯曲而下垂 ,而杂种 F1代 、C0Ⅰ 、C0Ⅱ介于双
亲之间 ,半弯穗。 C1Ⅰ和 C1Ⅱ的穗形发生分离现象 ,
有的偏向母本加拿大披碱草 ,有的偏向父本老芒麦 ,还
有一部分界于二者之间。就穗部数量特征而言 ,加拿
大披碱草较为粗大 ,穗长为 27.05cm,穗宽为 1.2cm,
而老芒麦显得稍细 ,但是长度与加拿大披碱草相当。
杂种 F1代的穗部数量特征界于双亲之间 ,接近于加拿
大披碱草 。C0Ⅰ 、C0Ⅱ、C1Ⅰ和 C1 Ⅱ穗子明显短于双
亲的穗子 ,但是穗宽 、小穗数和小花数 /小穗接近于加
拿大披碱草 ,明显高于父本老芒麦。
图 3 加拿大披碱草与老芒麦及其杂种后代的穗部形态 注:1:加拿大披碱草;2:老芒麦;3:F1;4:C0Ⅰ;5:C1Ⅰ ;
6:C0Ⅱ;7 ~ 9:C1Ⅱ的三种穗形。
2.5 营养成分
由表 6和图 4可知 ,两亲本的含糖量 ,老芒麦高于
加拿大披碱草 ,且二者的可溶性糖含量都高于其杂交
后代 , C1Ⅱ的可溶性糖含量最低 ,在 0.05显著水平下进
行显著性分析 , C1Ⅱ的可溶性糖含量与双亲比较差异显
著 ,其余杂种接近于低值亲本加拿大披碱草 ,与双亲的
差异都不显著。所以从可溶性糖上看无杂种优势。
  F1代 、C0Ⅰ 、C1 Ⅰ 、C0Ⅱ、C1Ⅱ蛋白质含量均比亲
本高 , C0Ⅱ蛋白质含量最高 ,其中 C0Ⅰ 、C1 Ⅰ 、C1Ⅱ的
茎 、叶蛋白质含量与亲本茎 、叶蛋白质含量差异显著 ,
杂种优势在 C0Ⅰ 、C1Ⅰ和 C1Ⅱ中均表现明显;F1代的
蛋白质含量比其它几种杂种后代的低 ,差异也比较明
显 。由此可知 ,蛋白质的含量的杂种优势在 F1代并没
有充分体现 。
图 4 加拿大披碱草与老芒麦及其杂种后代的营养成分
  F1代 、C1 Ⅱ茎 、叶粗脂肪的含量都比加拿大披碱
草和老芒麦的茎 、叶含量高 , C1Ⅱ的粗脂肪含量与双亲
的差异特别显著 ,远高于双亲 。 C0Ⅰ粗脂肪的含量略
高于加拿大披碱草但低于老芒麦 , C1 Ⅰ粗脂肪的含量
最低。由此可见 ,粗脂肪的含量在 C1 Ⅱ中体现的最
好 。可以通过无性繁殖加以利用。
纤维在中的含量在 C1Ⅰ 、C0Ⅱ和 C1Ⅱ中均比加拿
大披碱草和老芒麦的高 ,与双亲有显著差异 ,其余杂种
纤维素的含量低于双亲。
3 结 论
3.1 7个群体的返青期基本一致 ,随着生育期进程的
发展 ,它们进入有性生殖阶段的进程差异变大。加拿
大披碱草比老芒麦晚 12d拔节 ,杂种后代比老芒麦拔
节早 2d,而且 ,在后面的孕穗期 、抽穗期 、开花期及成
熟期母本加拿大披碱草和杂种后代都相应的延迟 ,但
是 F1和 C1Ⅱ更接近于父本老芒麦 。从整个生育期来
看 ,老芒麦的生育期最短 ,明显早熟 ,而加拿大披碱草
的生育期最长 ,明显晚熟 ,杂种后代介于二者中间 ,但
是 F1和 C1Ⅱ更偏向于父本老芒麦 。其它杂种后代的
生育期除了拔节期接近于父本老芒麦外 ,其余生育期
都接近于母本加拿大披碱草 ,但是比母本加拿大披碱
草的生育期稍早 。
4.2 在植株高度上 ,双亲和后代的株高排序依次为
C1Ⅱ >老芒麦 >F1 >C1Ⅰ>加拿大披碱草 >C0Ⅰ>C0Ⅱ;
·8·
第 28卷 第 12期 2009年 12月            种 子 (Seed)             Vol.28 No.12 Dec. 2009
表 5 加拿大披碱草和老芒麦及杂种后代的穗部形态特征
穗部形态 穗长(cm) 穗宽(cm) 小穗数(个) 小花数 /小穗(个) 穗形
加拿大披碱草 27.05a±0.266 1.2a±0.002 66.60a±0.93 5.74a±0.031 稍弯
老芒麦 27.30a±0.301 0.9c±0.004 52.75c±1.80 5.07c±0.215 垂穗
F1 27.75a±0.250 1.1ab±0.001 58.50b±0.52 5.27bc±0.044 半弯
C0Ⅰ 23.55c±0.380 1.2a±0.002 64.40a±0.88 5.47ab±0.028 半弯
C1Ⅰ 25.25b±0.547 1.0abc±0.003 57.50b±0.26 5.37bc±0.075 稍弯半弯
C0Ⅱ 23.00c±0.280 1.1ab±0.004 63.50a±1.28 5.34d±0.077 半弯
C1Ⅱ 23.80c±0.478 1.2a±0.006 59.50b±1.38 5.26bc±0.111 稍弯垂穗半弯
表 6 加拿大披碱草和老芒麦及杂种后代的营养成分分析(%)
材 料 可溶性糖 粗蛋白质 粗脂肪 粗纤维
加拿大披碱草茎 14.25±0.0065 3.38±0.496 4.02±0.496 5 34.6±0.1732
加拿大披碱草叶 0.94±0.001 2 5.28±0.141 0 1.60±0.141 0 24.0±0.5161
合计 15.19a±0.003 9 8.66b±0.200 7 5.62bc±0.396 2 58.6a±0.392 9
老芒麦茎 15.10±0.0096 3.19±0.174 7 4.57±.200 2 30.03±0.5686
老芒麦叶 1.11±0.004 4 5.99±0.990 1.39±0.164 7 25.3±0.3605
合计 16.21a±0.007 0 9.18b±0.702 5 5.96bc±0.1961 55.33a±0.520 6
F1代茎 14.30±0.0051 3.83±0.757 0 4.12±0.880 9 31.3±0.2886
F
1
代叶 0.85±0.002 8 6.01±0.228 3 2.05±0.235 8 22.3±0.2886
合计 15.15a±0.004 0 9.84b±0.00 6.17a±0.616 9 53.6a±0.166 6
C0Ⅰ茎 12.80±0.0230 2.65±0.178 5 4.58±0.205 9 30.6±1.3316
C0Ⅰ叶 1.74±0.0013 11.15±1.553 4 1.09±0.262 7 20.3±0.1527
合计 14.54a±0.0122 13.81c±0.507 5 5.68c±0.247 8 50.9a±0.709
C1Ⅰ茎 11.90±0.0157 4.78±0.853 4 4.12±0.350 1 35.00±0.1000
C1Ⅰ叶 0.93±0.004 5 9.32±±0.262 7 1.46±0.195 0 29.±1.734 9
合计 12.83a±0.010 1 14.10a±0.815 4 5.59bc±0.236 9 64a±0.984 8
C0Ⅱ茎 13.00±0.0334 2.67±0.624 4 4.43±0.236 9 40.5±0.5786
C0Ⅱ叶 2.11±0.002 0 12.10±0.228 3 1.05±0.195 0 21.1±0.7453
合计 15.11a±0.017 7 14.77a±0.702 1 5.48bc±0.350 1 61.6a±0.652 8
C1Ⅱ茎 7.55±0.001 2 2.59±0.231 2 3.92±0.235 6 37.6±0.0577
C1Ⅱ叶 0.60±0.002 3 6.89±0.131 8 3.31±0.324 5 30.0±0.0880
合计 8.15b±0.001 2 9.48a±0.624 4 7.23bc±0.433 1 67.6a±1.172 3
从分蘖数来看 , C1Ⅱ>老芒麦 >C1
Ⅰ>C0Ⅱ>C0Ⅰ>F1 >加拿大披碱
草;产草量排序为 C1Ⅱ>C0Ⅱ>C1Ⅰ
>F1 >C0Ⅰ>老芒麦 =加拿大披
碱草。杂交后代在产草量方面都
体现了较强的杂种优势 , C1Ⅱ的
产草量杂种优势最强 ,为 7.3%。
在茎叶比方面 ,父本老芒麦的比
值最大 , C0Ⅱ的最小 ,其余杂种的
茎叶比处于中间状态 。
3.3 在叶长 、叶宽 、叶面积 、节间
数和节间粗等方面 ,加拿大披碱
草表现突出 ,叶片既长又宽 ,叶面
积高达 31.81cm2 ,远高于老芒麦
的叶面积 ,加拿大披碱草的节间
多又粗壮 ,使得其株丛显得高大 ,
叶量丰富 。而老芒麦则略显纤
细 。F1的各项指标介于二者之
间 ,体现了杂种的特征。 C0 Ⅰ 、
C1Ⅰ 、C0Ⅱ和 C1Ⅱ的茎叶指标也
很高 ,接近或者超过了加拿大披
碱草的指标 。
3.4 从穗型上看 ,加拿大披碱草
穗子稍弯曲 ,老芒麦穗子弯曲而
下垂 ,而杂种 F1代 、C0Ⅰ 、C0Ⅱ介
于双亲之间 , 半弯穗。 C1 Ⅰ 和
C1Ⅱ的穗形发生分离现象 ,有的
偏向母本加拿大披碱草 ,有的偏向父本老芒麦 ,还有一
部分界于二者之间。就穗部数量特征而言 ,加拿大披
碱草较为粗大 ,而老芒麦显得稍细 ,但是长度与加拿大
披碱草相当 。杂种 F1代的穗部数量特征界于双亲之
间 ,接近于加拿大披碱草。 C0Ⅰ 、C0Ⅱ 、C1Ⅰ和 C1Ⅱ穗
子明显短于双亲的穗子 ,但是穗宽 、小穗数和小花数 /
小穗接近于加拿大披碱草 ,明显高于父本老芒麦。
3.5 叶片指标和穗部形态可作为杂种鉴定的形态依
据 ,而且杂种后代的表现有偏向母本加拿大披碱草的
倾向 ,少数性状偏向父本老芒麦 ,比如节间的数目。
3.6 营养品质上 , F1代 、C0Ⅰ 、C1Ⅰ 、C0Ⅱ 、C1Ⅱ蛋白
质含量均比亲本高 , C0Ⅱ蛋白质含量最高 ,其中 C0Ⅰ 、
C1Ⅰ 、C1Ⅱ的茎 、叶蛋白质含量与亲本茎 、叶蛋白质含
量差异显著 ,杂种优势在 C0Ⅰ 、C1Ⅰ和 C1Ⅱ中均表现
明显;蛋白质的含量的杂种优势在 F1代并没有充分体
现;F1代 、C1Ⅱ茎 、叶粗脂肪的含量都比加拿大披碱草
和老芒麦的茎 、叶含量高 , C1Ⅱ的粗脂肪含量与双亲的
差异特别显著 ,远高于双亲 , C0Ⅰ粗脂肪的含量略高于
加拿大披碱草但低于老芒麦 , C1Ⅰ粗脂肪的含量最低。
在 C1Ⅱ中体现的最好。纤维的含量在 C1 Ⅰ 、C0 Ⅱ和
C1Ⅱ中均比加拿大披碱草和老芒麦的高 ,其余杂种纤
维素的含量低于双亲 。
参考文献:
[ 1]于卓.小麦族禾草杂交后代农艺及分子细胞遗传学特性
[ D] .内蒙古农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 1999.
[ 2]吴国芳 , 冯志坚 ,马炜梁 , 等.植物学(第二版下册)[ M] .北
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1983:325-327.
[ 3]刘祖洞 , 江绍慧.遗传学实验 [ 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1987, 11.
[ 4]王建波 , 方呈祥 ,章志宏 , 等.遗传学教程 [ M] .武汉:武汉大
学出版社 , 2004:43-49.
[ 5]杨大翔.遗传学实验 [ M] .北京:科学出版社 , 2004:75-81.
[ 6]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研究所 ,上海植物生理学会.现代植物
生理学实验指南 [ M] .科学出版社 , 1992:199-201.
·9·
研究报告  李景环 等:加拿大披碱草 ×老芒麦杂种新种质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