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齿 缘 苦 荬 菜 的 栽 培
○邸文静 (吉林省吉林市农业科学院 132101)
○徐 舶 (吉林省吉林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132011)
○刘志江 (吉林省吉林市草原管理站 132013)
○薛 萍 (吉林省吉林市动物检疫站 132013)
近年来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饮食结构也发生了
很大变化 ,特别是对蔬菜品质 、种类的要求 ,已由大路菜向
鲜 、嫩 、珍 、稀 、特方面转化;同时 ,要求蔬菜无公害 、无污染 、
营养丰富 、有益健康 ,并能预防和辅助治疗某些疾病。特菜
本身具有特殊香辛气味 , 不易生虫 、不易得病 , 很少使用农
药 ,是名符其实的无污染 、无公害的绿色食品 , 深受消费者
喜爱。
齿缘苦荬菜(Ixeris denticulata Stebb.)为菊科 1年生或越
年生草本植物 , 别名氨基酸草 , 亦称苦麻菜 、盘儿草 、苦苣 、
八月老 、洋莴苣。在中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
齿缘苦荬菜作为保健型蔬菜 ,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鲜嫩多汁的茎叶中 ,矿物质含量丰富。 在蛋白质的组成
上 ,氨基酸种类齐全 ,有人体必需的蛋氨酸 、赖氨酸等 ,还
含有较多的胡萝卜素 、核黄素 、VC 等。 据测定 ,齿缘苦荬
菜分枝期的干物质中含蛋白质 29.83%、蛋氨酸 0.18%、
赖氨酸 0.78%、粗脂肪 5.26%、粗纤维 10.98%、无氮浸出物
42%、粗灰分 13.98%(其中钙 2.34%、磷 0.65%)。
齿缘苦荬菜主要食用部位为绿色的叶片及嫩茎。鲜
茎 、叶含有乳白色汁液 , 有促进食欲 、助消化 、祛火 、消炎等
作用。当叶片长达 30cm 时 , 脆嫩多汁 ,味微苦 , 商品性好 ,
叶片可炒 、炝拌 、蘸酱生食、做汤或做菜团 ,清新鲜美 , 风味
独特;30~ 50cm 长的叶片可做火锅食料 ,颇受欢迎。
1 植物学特征
株高 1.5~ 2.5m ,主根呈粗纺锤形 ,侧根多 , 入土深 1~
2m。茎直立 ,茎粗 3~ 4cm , 分枝 7~ 18个。叶长 30~ 50cm 、
宽 3~ 10cm ,叶片全缘或齿裂呈羽裂 ,绿色 ,成熟前全株含乳
白色汁液。 7~ 8月抽薹开花 , 花舌状 , 淡黄色 , 头状花序排
列成圆锥状。瘦果椭圆形 , 长约 6mm , 黑色或黑紫色 , 上具
冠毛 ,千粒重 1.3g。 10月以后 , 气温 10℃以下时停止生长 ,
霜后枯萎。
2 生物学特性
喜温耐寒 ,抗旱耐涝性强。苦荬菜种子发芽起始温度
为 5~ 6℃, 需 10天以上才能出苗 , 最适生长温度为 25~
35℃。耐热性很强 , 在 35 ~ 40℃的高温下也能正常生长。
20℃以上时出苗快。经多年驯化选育而成的人工栽培种适
宜全国各地栽培。
3 栽培技术
3.1 整地 、播种
3.1.1 整地 齿缘苦荬菜对
土壤要求不严 ,各种土壤都可种
植 ,但在排水良好 、富含腐殖质、
疏松肥沃的土壤上生长最佳。齿
缘苦荬菜的种子小而轻 、顶土能
力弱 , 因此 ,播种前要精耕 、深耕
土地 ,整平耙细 ,结合整地每亩施
入优质有机肥 3 000~ 4 000kg。保
护地栽培时 , 一般做宽 1 ~ 1.2m 的畦 ,畦面开 8cm 深的小
沟 ,沟距 10~ 12cm。要注意土壤墒情良好 , 以保证出苗齐
全。齿缘苦荬菜不宜连作 ,宜选择豆类 、麦类作为前茬。
3.1.2 播期 北方地区露地栽培在 4月下旬至 5月上
旬开始播种 ,生育期约 150天。保护地栽培生育期可提前或
延后 30~ 60天。南方地区春 、夏季皆可播种。
3.1.3 播种 一般进行直播,也可育苗移栽。多采用条
播 、机播和耧播,也可撒播或穴播。播前浇透底水 ,将种子用
足量的细沙土拌匀 ,水渗后将种子播于沟内, 用细土将沟覆
平。畦面加盖塑料薄膜保温 ,并在膜上加盖草苫 ,以防日晒高
温而影响发芽。条播一般行距 20~ 30cm、株距 10~ 15cm ,播
深 2~ 3cm ,播后及时镇压 ,亩播种量 0.5kg 左右。一般 5~ 7
天可出全苗。出苗后要定期除草 ,适时浇水 、施肥。
育苗移栽时 , 1分地(67m2)的苗床播种 200~ 300g ,可供
1~ 2亩(667m2)栽植之用。小苗长出 4~ 5片叶时移栽。
3.2 田间管理
齿缘苦荬菜宜适当密植 ,条播时一般不间苗 ,苗密时可
适当疏苗 , 2~ 3株 1丛。 苗高 4~ 6cm 后要及时中耕除草 ,
每次收割后都要及时追肥 、灌水。
3.3 采收
株高 30cm、叶片长 30cm 、宽 2~ 5cm 、茎叶鲜嫩时即可收
获 ,此时叶片鲜绿脆嫩 、商品性好 , 可连续收割数茬。露地
栽培时如果水肥供应及时 ,20~ 25天便可收割 1茬。
采收时既可采用收割的方法 ,也可只采摘叶片。收割
时 ,留茬 5~ 6cm。如果水肥供应不及时 , 不仅产量降低 , 而
且叶片粗纤维含量多 、苦味浓 、商品质量差。保护地栽培
时 , 15~ 20天即可收割 1茬 , 不仅产量高, 而且叶片始终嫩
绿如初 ,叶片收割长度可根据需要放宽至 30~ 50cm。收获
后要及时浇水 、施肥 ,促使再生,一般 1年可收获 4~ 6茬。
·27·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06年第 5期 ·特种蔬菜·
茼蒿大棚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彭春梅 杨春梅 马金荣 (黑龙江省伊春市农业技术研究推广中心 153000)
茼蒿为 1年生草本植物 ,以幼苗或陆续采摘的嫩茎 、叶
供食。茼蒿适应性强 ,生育期短 ,容易栽培。在伊春市棚室
可四季栽培生产 ,播后 40~ 50天即可采收。因此 ,可保证
市场周年供应和调剂餐桌蔬菜品种。伊春市保护地栽培主
要是利用大棚在早春与黄瓜 、番茄间作 ,即副行栽培。
1 品种选择
应选择高产优质、粗细均匀 、纤维少 、香味浓 、生长快 、
耐寒 、成熟早的优良品种。伊春市以小叶茼蒿 、光杆茼蒿为
主 ,光秆茼蒿是适合周年栽培的优良品种。
2 播前准备
茼蒿对土质要求不严 ,但土壤肥沃有利于获得高产优
质的茼蒿。选择土层深厚 、土质疏松 、富含有机质 、排水良
好的地块 ,播种前每亩(667m2 ,下同)施充分腐熟的有机肥 3
000~ 5 000kg ,深翻细耙 ,平整土地。根据主栽作物做垄 ,垄
宽 50cm 、高 10cm ,沟宽 50cm。将垄沟搂平 ,待播。副行采用
1∶1模式 ,即播 1副行空 1副行 ,空行利于田间管理。
3 播种
3.1 播种期
在大棚内可在 4月 1日左右播种 ,秋后可在 9月 5日左
右播种 ,亦可根据市场行情适时播种。
3.2 播种
茼蒿以果实为种子 ,每亩播种量 2kg ,通常大棚垄沟 12
×0.5m 用种量为 0.15kg。可撒播干种或将种子处理后播
种 ,最好用清水浸泡 12 ~ 24 小时 , 沥干水分后播种。 因为
茼蒿属于密植作物 ,生育期短 ,生长快 ,不必进行封闭除草。
播种时需要浇足底水 , 覆土 1cm , 用 0.7m 宽的白色地膜覆
盖 ,以利快出苗。
3.3 田间管理
3.3.1 苗期 播后有 2/3露头时 ,揭去地膜 ,并用喷壶
浇 1次齐苗水。出苗后要及时中耕除草 、保墒。齐苗后 ,若
幼苗过密 ,可用 10齿耙轻搂 1遍 , 疏去一部分幼苗 ,或结合
除草进行间苗。疏苗或间苗后应及时浇水 ,防止透气死苗。
3.3.2 水 、肥 春季大棚通风量小 , 肥 、水过多易烂
苗。因此,可视苗情追肥。 若土壤养分不足 , 茎叶呈淡绿
色 ,影响商品价值 ,可在齐苗后 7 ~ 10天追施 1次腐熟好的
稀薄人粪尿 300kg/亩。水分不足 , 茎叶纤维增多 ,影响品
质;在潮湿环境下 ,茎叶舒展 ,叶色深绿 ,生长茂盛;所以 ,生
长期间要保持土壤湿润。 旱时要及时浇水 ,一般保持土壤
湿度为 70%~ 80%。
3.3.3 温度 茼蒿生长的最适温度:白天 15~ 20℃,
夜间 10~ 15℃。早春大棚栽培要有保温措施 ,例如用草苫
子围大棚四周或扣拱棚增温保暖等 ,努力营造良好的生长
环境 ,以促进茼蒿高产 ,提高品质。
3.3.4 病虫害防治 一般情况下 , 茼蒿具有特殊香
味 ,病虫害发生较少。常见病害为病毒病 ,可选用 1.5%植
病灵乳剂 1 000 倍液喷雾防治。虫害主要是蚜虫 , 可选用
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1 000倍液或24.5%爱福丁乳油
3 000倍液喷雾防治。
4 采收
当茼蒿高 10~ 20cm 时即可采收 , 随时上市。采收前 2
天 ,不要浇水。早春棚内湿度大 , 最好上午揭棚边放小风 ,
在下午无露珠时收割。如有露珠 , 收割后可平铺于地面上
阴凉通风处晾晒 ,避免收后因水分过大而腐烂 ,以保证商品
价值。大棚春茬可于 5月 1日前收获。
5 产量及效益
早春茼蒿与黄瓜 、番茄间作 , 每亩大棚内 1 茬可播
138m2 ,产鲜品 590kg ,单价 2.00元/ kg , 产值达 1 180 元。 茼
蒿 1年可几种几收 ,能有效利用大棚空闲地。早春茼蒿基
本上不发生病虫害 ,故不用农药 ,商品性好 ,无污染 、无农药
残留 ,属无公害绿色蔬菜。因此 , 不但经济效益显著 ,而且
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
采收叶片时 ,每次不能采摘太多 , 至少要留 8片叶;收割时
不能将菜心割掉。为了提高经济效益 、不断供应市场 ,可采
取分期播种 、分批采收的办法延长利用时间。
3.4 产量
露地栽培一般亩产鲜菜 5 000~ 8 000kg ,保护地种植产
量可成倍增长。
4 病虫害防治
齿缘苦荬菜抗病虫害能力很强 ,很少有病虫害发生, 个
别的会有蚜虫为害 ,可采用如下几种方法进行无公害防治。
4.1 黄板诱蚜 将 20×20cm 的纸板涂上黄色机油
或将黄色粘虫胶纸悬挂于田间 ,每亩 30~ 40块 ,每 7~ 10天
更换 1次。
4.2 银灰膜避蚜 银灰色对蚜虫有较强的驱避
性 ,可采用银灰色地膜覆盖栽培或在田间悬挂银灰色塑料
条驱蚜。
4.3 植物驱蚜 韭菜的气味对蚜虫有驱避性 , 因
此 ,可适当搭配种植韭菜。
·28·
·特种蔬菜·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06年第 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