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收稿日期: 2000-03-03; 修订日期: 2000-03-30
作者简介: 张树人 ( 1967-) ,男 (汉族 ) ,江苏宝应人 ,现任江苏省宝
应县医药公司执业中药师 .
千里及与千里光的本草考证
张树人
(江苏省宝应县医药公司 225800)
摘要: 经考证 ,始载于《本草拾遗》的千里及与《本草图经》载的千里光应为一物 ,为菊科植物千里光 Senecio scandens
Buch. -Ham.的全草 ;然《本草图经》所附的天台千里急植物图与千里光植物图相异 ,却与锦葵科植物黄花稔 Sida acu-
ta Burm. f.相符。
关键词:千里及 ; 千里光 ; 本草考证
中图分类号: R281. 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8-0805( 2000) 08-0737-01
千里及始载于《本草拾遗》 ,然千里光载于《本草图经》 ,《本草
纲目》中时珍将两者合而为一 ,后之本草学述之各疑 ,而今中药学
专著只载千里光 ,千里及为其别名 ,两者是否一物 ,现作一本草考
证。
1 千里及的本草记载
《本草拾遗》载: “千里及 ,藤生道旁篱落间 ,叶细而厚。” [1 ]《本
草图经》载: “千里急 ,生天台山中。春生苗 ,秋有花。彼土人并其花
叶采入药用 ,治眼有效 [2]。 《本草品汇精要》载: “千里及 ,味苦 ,平 ,
小毒。主天行疫气结黄 ,疟瘴、蛊毒 ,煮服之吐下 ,亦捣傅疮、虫蛇犬
等咬处 ,藤生道旁篱落间有之 ,叶细厚 ,宣湖间有之” [3]。 《本草纲
目》千里及条校正项载: “千里及并图经千里光” [4]。 时珍对其性状
描述、功能主治与以上本草记载相同。《花镜》载: “千里及生宣湖与
天台山中。春生苗 ,蔓延于篱落间。叶似菊 ,细长而厚 ,背有毛 ,枝杆
圆而青 ,秋开黄花 ,不结实” [5]。《植物名实图考长编》载: “李时珍以
千里光、千里急并为一种 ,极确。惟黄花演花与此草同 ,而叶异。南
安人以其花洗目 ,呼为黄花母 ,云有毒 ,不可入口 ,非此草也” [6]。从
以上本草的记述 ,我们可知千里及原植物: “蔓生 ,叶似菊 ,细长而
厚 ,背有毛 ,枝杆圆而青 ,秋开黄花 ,不结实”。 功能主治: “治眼疾 ,
疫气结黄 ,疟瘴 ,蛊毒 ,捣傅疮 ,虫蛇犬蛇伤等”。
2 千里光的本草记载
《本草图经》载: “千里光 ,生筠州浅山及路旁。 味苦、甘、寒 ,无
毒。叶似菊叶而长 ,枝杆圆而青 ,背有毛 ;春生苗 ,秋生茎叶 ,有花黄
色。不结实 ,花无用。彼土人多与甘草煮作饮服 ,退热明目 ,不入众
药用” [3 ]。《本草纲目拾遗》载: “千里光 ,一名九里明。一名黄花草。
纲目附见千里及下。按:千里光为外科圣药 ,俗谚云: 有人识得千里
光 ,全家一世不生疮。纲目不载 ,入外科用。百草镜云:此草生山土 ,
立夏后生苗 ,一茎直上 ,高数尺 ,叶类菊 ,不对生” [7 ]。 《滇南本草图
谱》载: “《滇本草》九里光治症略同于《本草拾遗》之千里及 ,而《图
考》千里及条云 ,滇医以洗疮毒 ,正与《滇本草》合。 与今湘、 之九
里明 ,滇之九里光 ,形态治症相同 ,《图考》所图尤肖。据此诸名之为
一物 ,而此物必是本种可无疑义。` 光’ `明’ 义同 ,`千’ `九’音近 ,而
`及’ `急’ `芨’ ,并比一声转讹 ,以`及’ 为正 ,喻其恢复目力可及千
里也” [6]。 从以上本草的记述 ,我们可知千里光原植物与千里及原
植物的本草描述及功能主治较吻合 ,特别是《滇南本草图谱》的记
载更具说服力 ,千里光与千里及只是字意的代替之讹 ,其植物应为
一物无疑。
综上所述 ,始载于《本草拾遗》的千里及与载于《本草图经》的
千里光应为一物 ,时珍将两者合并是正确的 ,因从本草学记载的两
者形状描述、功能主治来看 ,两者极相似 ,再就是“光”与 “及”字意
相同 ,字体相异 ,正如《滇南本草图谱》所述一样 ,本草应以“及”为
准。 将《本草拾遗》载的千里及形状描述及《本草图经》所附和筠州
千里光图与《中药大辞典》千里光形状、图谱相比较 ,完全相符。 然
《本草图经》所附天台千里急图与之相反 ,其形状无菊科植物特征 ,
另是一物。 如此 ,根据千里及与千里光的古本草学记载来断定 ,千
里光和千里及是一物 ,为菊科植物千里光 Senecio scandens Buch.
-Ham.。
3 讨论
3. 1 《本草图经》所载的千里急其形状描述和功能主治与千里及
相同 ,“急”与“及”音声相近 ,古代可相互替代运用 ,然所附天台千
里急图与千里及相差甚远 ,其图示植物特征: “叶互生 ,不对称 ,披
针形 ,花腋生 ,先端短尖和渐尖 ,基部纯圆 ,分枝状”。 将此特征与
《中药大辞典》锦葵科植物黄花稔 Sida acuta Burm. f.相比 ,较吻
合。
3. 2 《植物名实图考长编》所载的黄花演、黄花母 ,笔者认为与现
代中药专著收载的锦葵科植物白背黄花稔 Sida rhombifolia L.相
同。
3. 3 江苏苏州将毛茛科植物女萎 Dema tis apiifolia DC.的带叶茎
藤作千里光药用是错误的 ,应纠正这一错误的药用习惯。
参考文献:
[1 ] 梅全喜 .蕲州药志 [M ] .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 , 1993∶ 118.
[2 ] 宋· 苏颂 .本草图经 [ M ] .合肥: 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 1994∶ 653,
638.
[3 ] 明· 刘文泰 .本草品汇精要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1982∶ 245.
[ 4 ]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 ,上册 [M ]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1985∶
1343.
[5 ] 清初·陈氵昊子 .花镜 [M ].北京:农业出版社 , 1985∶ 303.
[6 ] 江苏新医学院 .中药大辞典 ,上册 [ 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1977
∶ 215.
[7 ] 清· 赵学敏 .本草纲目拾遗 [M ]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1986∶ 84.
737
L ISHIZHEN MEDICIN E ANDM ATERIA M EDICA RESEARCH 2000 V OL. 11 NO. 8 时珍国医国药 2000年第 11卷第 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