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阳江地区苦荬菜有机栽培可行性研究



全 文 :安徽农学通报,Anhui Agri.Sci.Bull.2016,22(17)
阳江地区苦荬菜有机栽培可行性研究
黎健华
(阳江市植保植检和种子土肥环保管理站,广东阳江 529500)
摘 要:该研究通过对苦荬菜品种八甲荬作四个不同的处理来进行栽培观察,从株高、叶片数、全株重、叶重、
地上部重以及根重的6个指标进行分析,从而探讨了阳江地区八甲荬春夏季节有机栽培的可行性。经过实验
分析得知,苦荬菜在阳江地区春夏有机栽培是可行的,在有机肥充足的条件下,有机栽培与常规栽培在相同
的技术条件下进行生产,有机栽培有其生产的经济价值。
关键词:苦荬菜;有机栽培;阳江地区
中图分类号 S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17-0071-05
1 研究背景
1.1 苦荬菜特性与生产科研现状 苦荬菜又名麻菜、苣
荬菜,为植物苦苣的全株,叶稍带苦味。茎呈白色或黄白
色;叶片为圆状披针形,分为浅锯齿叶片和深锯齿叶片,
叶表面呈绿色,背面灰绿色;花鲜黄色,舌状。苦荬菜味
苦,性寒凉,无毒,能够清热燥湿、消肿排脓、化瘀解毒。
苦荬菜含有苦味素、蛋白质、维他命B1、维生素C、胡萝卜
素等成分,营养价值很高,苦荬菜富含钾、钙、镁、磷、钠、
铁、锰、锌、铜等元素。在药用方面,苦荬菜水煎浓缩乙醇
提取液,对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急性及慢性粒细胞白
血病都有抑制作用。清朝吴其浚所著的《植物名实图攻
长篇》中云:“苦菜味苦,寒,主五脏邪气,厌壳胃痹,久服
安心、益气、聪察、少卧、轻身、耐老。”本实验选用的苦荬
菜是阳江市特优品种八甲荬,其菜茎粗大、光滑嫩脆,光
泽透明似甘榄色,叶厚光滑布满叶脉,叶色翠绿光润,叶
边缘有规则的锯齿状,特别是以其纤维含量低而口感爽
滑无渣,深受广大的喜爱,而且苦荬菜病虫害少,是人们
的食用放心菜,具有很强的地方特色和发展前景。八甲
荬畅销阳江、广州、深圳等珠三角地区,为农民致富开拓
了新的门路。现阶段,有机苦荬菜的生产科研还比较少,
关于苦荬菜的有机栽培文献还不多。
1.2 苦荬菜有机栽培的现状与意义 有机农业是遵照有
机农业生产标准,在生产中不采用基因工程生物及其产
物,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等物质,遵
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协调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平衡,
采用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以维持持续稳定的农
业生产体系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1]。蔬菜的有机栽培是
有机农业当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近些年来,我国化
肥用量增长很快,已位居世界前列,根据国际肥料工业协
会数据和我国统计数据分析,2007年我国化肥施用量已
占全球用量的 35%左右,但仍处于上升阶段[2]。尽管化
肥施用量逐年增加,但是我国的化肥利用率却越来越低[3],
不合理的盲目地施用和过量投入,给自然环境带来了严
重危害。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
绿色消费,无公害蔬菜要求越来越高[4]。现阶段,我国市
场上的有机蔬菜还是比较紧缺的,发展提速也就是近 10
年时间,有机蔬菜的栽培价值空间还有很大的提高。
1.3 实验地址 本研究在阳江市阳东区新洲镇上六村,
实验地已撂荒多年,周围无工矿污染,水源充足,适合进
行有机栽培实验。
1.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本研究通过苦荬菜春夏有机
栽培与常规栽培的比较试验,探讨苦荬菜在阳江地区春
夏有机栽培的可行性,旨在为苦荬菜有机栽培提供科学
依据。
2 材料和方法
2.1 实验材料 (1)实验品种:阳江苦荬菜(八甲荬),购
自市场;(2)实验肥料:腐熟牛粪(生牛粪购自奶牛场,人
工堆制腐熟)、氮磷钾三元复合肥(山东红日公司生产);
(3)覆盖材料:50目防虫网(日本生产)、60%黑色遮阳网
(浙江生产)、杀虫黄板
2.2 实验设计 试验共设 4个处理,分别为:(1)牛粪施
入量:2kg/m2(20 010kg/hm2);(2)牛粪施入量:4kg/m2
(40 020kg/hm2);(3)牛粪施入量:6kg/m2(60 030kg/hm2);
(4)对照:施牛粪2kg/m2、复合肥50g/m2(502.5kg/hm2)。每
个处理4m2,3次重复。
2.3 实验方法 实验进行前休田 8个月,实验进行前两
个月翻耕晒白。按实验设计,将施入肥料与土壤充分混
匀,做成高 20cm、宽为 100cm的畦面,畦沟深 20cm,宽
30cm(实验面积不包括起畦沟)。八甲荬种子于2014年3
月 9日播种育苗,苗期管理同大田。苗期 24d。2014年 4
作者简介:黎健华(1986—),男,广西梧州人。 收稿日期:2016-07-18
71
DOI: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16.17.032
安徽农学通报,Anhui Agri.Sci.Bull.2016,22(17)
月2日定植,行株距为15cm×15cm。生长期管理同大田,
晴天、多云天每天浇水一次。处理1、2、3植株生长过程中
只浇水不施肥。对照植株生长过程中施追肥两次,每次
施复合肥 10g/m2(100.5kg/hm2),配制成 0.1%液肥施用。
实验过程中测定和记录植株生长量、害虫种类和危害程
度、病害种类和危害程度、防虫网小拱棚的小气候变化、
商品蔬菜产量。苦荬菜有机栽培与常规栽培整个生长期
完全不使用化学农药,采用防虫网、杀虫黄板进行物理灭
杀害虫。实验结束后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
2.4 观察与记载
2.4.1 物候期观察 (1)播种期:2014年 3月 9日;(2)出
苗期:2014年3月17日;(3)定植期:2014年4月2日;(4)
第一次采收期:2014年 4月 9日;(5)最后一次采收期:
2014年5月5日。
2.4.2 实验记载 (1)植株生长量:出苗以后,每 7d取一
次样,时间要固定,每个处理每次取 15株,5株作为一组
(相当于一个重复)进行测定,取每组单株平均数。测定
性状包括株高、叶片数、全株重、叶重、地上部重、根重。
(2)害虫种类和危害程度:详见表1。
表1 虫害指数分级(以一片叶为单位)
虫害等级
0级
1级
2级
3级
4级
5级
6级
7级
8级
9级
为害程度
1片叶完全没有被虫吃
1片叶被虫吃去10%以下
1片叶被虫吃去10%~20%
1片叶被虫吃去20%~30%
1片叶被虫吃去30%~40%
1片叶被虫吃去40%~50%
1片叶被虫吃去50%~60%
1片叶被虫吃去60%~70%
1片叶被虫吃去70%~80%
1片叶被虫吃去80%以上
虫害指数计算公式:
虫害指数=[∑(虫害等级叶片数×等级数值)÷(叶片
数总和×最高等级数值)]×100
(3)病害种类和危害程度:详见表2。
表2 病害指数分级表(以一片叶为单位)
病害等级
0级
1级
2级
3级
4级
5级
6级
7级
8级
9级
为害程度
1片叶完全没有病斑
1片叶病斑面积占10%以下
1片叶病斑面积占10%~20%
1片叶病斑面积占20%~30%
1片叶病斑面积占30%~40%
1片叶病斑面积占40%~50%
1片叶病斑面积占50%~60%
1片叶病斑面积占60%~70%
1片叶病斑面积占70%~80%
1片叶病斑面积占80%以上
病害指数计算公式:
病害指数=[∑(病害等级叶片数×等级数值)÷(叶片
数总和×最高等级数值)]×100
(4)物候期。
(5)商品蔬菜产量。
3 结果与分析
3.1 苦荬菜有机栽培与常规栽培生长动态比较
3.1.1 苦荬菜有机栽培与常规栽培的株高生长动态比
较 由图1可以看出,起初苦荬菜的株高情况基本一致,
随着时间的推移,处理一和处理二折线相差不大,处理三
和对照组与处理一和处理二有较大差异。处理三和对照
组比处理一处理二株高要高,常规栽培比有机栽培总体
要好。



×















×
×
×
×
×
50454035302520151050
处理一
处理二
处理三
处理四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高(
cm)
图1 苦荬菜有机栽培与常规栽培的株高生长动态比较
3.1.2 苦荬菜有机栽培与常规栽培的叶片数生长动态比
较 由图 2可知,叶片数相差不到 2片,各处理与对照组
有相交叉的曲线,说明叶片数之间相差不大。但是对照
组与处理三多于处理一处理二,总体来说,常规栽培比有
机栽培更加发叶。



×
处理一
处理二
处理三
处理四
14121086420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数(
片)







▲▲



◆◆
×
×
×
×
图2 苦荬菜有机栽培与常规栽培的叶片数生长动态比较
3.1.3 苦荬菜有机栽培与常规栽培的全株重生长动态比
较 由图3可得出,第一次、第二次观察数据四组处理变
化不大。从第三次开始,处理一和处理二全株重生长动
态基本相一致,处理三与对照组全株重生长动态相对显
著。而对照组全株重是为全处理组中最重的。



×
处理一
处理二
处理三
处理四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重(
g)

▲ ◆
×120
100
80
60
40
20
0
×
×
×
×


▲▲


■■


◆◆
图3 苦荬菜有机栽培与常规栽培的全株重生长动态比较
3.1.4 苦荬菜有机栽培与常规栽培的叶重生长动态比
72
22卷17期 黎健华 阳江地区苦荬菜有机栽培可行性研究
较 由图4可以得出,各处理从第三次数据观察就开始显
现出显著性差异。处理一、处理二生长较慢,而且重量也
轻于处理三和对照组。处理三和对照组叶重生长速度较
快,对照组优于处理三。总体来说,常规栽培种植叶重优
于有机栽培。
■◆



■■


▲▲


◆◆
×
×
×
××
1009080706050403020100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重(
g)



×
处理一
处理二
处理三
处理四
图4 苦荬菜有机栽培与常规栽培的叶重生长动态比较
3.1.5 苦荬菜有机栽培与常规栽培的地上部重生长动态
比较 由图5可知,地上部重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增加。
处理一和处理二折线图基本一致,生长情况没有太大出
入。处理三和对照组地上部重增加速度比处理一及处理
二要快。对照组在后期也明显快于处理三。从折线图来
看,对照组地上部重增加快于处理一、处理二及处理三。
也就是说,常规栽培地上部重增长高于有机栽培。



×
处理一
处理二
处理三
处理四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重(
g)

×




■■


◆◆
×
×
××


▲▲
120
100
80
60
40
20
0
图5 苦荬菜有机栽培与常规栽培的地上部生长动态比较
3.1.6 苦荬菜有机栽培与常规栽培的根重生长动态比
较 由图6可知,根部的生长在第三次观测前根重基本保
持一致。第三次后,各处理的根重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且增加幅度比前边的观测要大。处理三在第四次观测数
据中高于其他处理组。处理二与对照组基本保持一致,
且大于处理一。在第五次观测中,处理二、处理三和对照
组基本一致,且大于处理一。这说明,有机栽培与常规栽
培的根重无显著性差异。



×




×
×
×
×

◆◆





109876543210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重(
g)



×
处理一
处理二
处理三
处理四
图6 苦荬菜有机栽培与常规栽培的根重生长动态比较
3.2 苦荬菜有机栽培与常规栽培害虫危害程度比较 从
表3看出,苦荬菜受到虫害的指数较低。经过方差分析可
得出,虫害各组处理没有显著性差异,也即是有机栽培与
常规栽培两种种植方式的虫害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表4)。
表3 苦荬菜有机栽培与常规栽培害虫危害程度(%)
处理
处理一
处理二
处理三
对照组
重复1
1.78
3.11
3.49
1.85
重复2
2.83
3.64
3.09
2.64
重复3
1.68
1.85
2.64
3.04
表4 苦荬菜有机栽培与常规栽培虫害指数方差分析
变异来源
处理间
误差
总变异
DF
3
8
11
SS
0.0002
0.0004
0.0006
V
0.00006
0.00004
F
1.2257
F0.05
4.0662
3.3 苦荬菜有机栽培与常规栽培病害危害程度比较 由
表 5~表 7可以看出,各组处理中存在显著性差异。经过
多重比较可以得出,处理二和处理一差异不大,处理三和
对照组相对于处理一差异性极显著。处理三相对于处理
二差异性显著。对照组相对于处理二差异性极显著。而
对照组与处理三差异性不显著。
表5 苦荬菜有机栽培与常规栽培病害危害程度(%)
处理
处理一
处理二
处理三
对照组
重复1
1.56
1.56
3.70
4.63
重复2
2.22
2.42
4.12
4.89
重复3
1.68
2.96
4.71
6.89
表6 苦荬菜有机栽培与常规栽培病害指数方差分析
变异来源
处理间
误差
总变异
DF
3
8
11
SS
0.0026
0.0004
0.0030
V
0.00086
0.00006
F
14.21
F0.05
4.07
表7 苦荬菜有机栽培与常规栽培病害指数多重比较
处理
对照组
处理三
处理二
处理一
平均数
0.05
0.04
0.02
0.02
平均数-0.02
0.04**
0.02**
0.00
平均数-0.02
0.03**
0.02*
平均数-0.04
0.01
注:*表示显著,**表示极显著。
3.4 苦荬菜有机栽培与常规栽培产量比较 由表 8~表
10可以得出,各处理间差异性显著;通过多重比较看出,
处理二和处理一差异性显著,处理三、对照组和处理一相
比差异性极显著,对照组和处理二相比差异性极显著,处
理三与处理二差异性也是极显著,处理三和对照组相对
比差异性极显著。即是,各组处理都存在显著差异,对照
组产量为各处理中的最高值,处理三次之,处理二比处理
三低,处理一为各处理中的最低值,略低于处理二。
73
安徽农学通报,Anhui Agri.Sci.Bull.2016,22(17)
表8 苦荬菜有机栽培与常规栽培产量
处理(kg/m2)
处理一
处理二
处理三
对照组
重复1
1.00
1.40
2.10
2.70
重复2
1.25
1.50
2.15
2.90
重复3
1.25
1.45
2.15
3.20
表9 苦荬菜有机栽培与常规栽培产量方差分析
变异来源
处理间
误差
总变异
DF
3
8
11
SS
5.58
0.17
5.75
V
1.86
0.02
F
85.06(s)
F0.05
4.07
表10 苦荬菜有机栽培与常规栽培产量多重比较
处理
对照组
处理三
处理二
处理一
平均数
2.93
2.13 37.6%
1.45
1.17 150.4%
平均数-0.02
1.77**
0.97**
0.28*
平均数-0.02
1.48**
0.68**
平均数-0.04
0.80**
注:*表示显著,**表示极显著。
4 结论与讨论
4.1 结论
4.1.1 有机栽培和常规栽培均能正常、健壮生长 阳江
市位于广东省西南沿海,紧邻珠三角,扼粤西要冲。地理
坐标为北纬 21°28′45″~22°41′02″,东经 111°16′35″~
112°21′51″,地处北回线以南。气象条件属于南亚热带海
洋性季风气候,常年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
酷热,年平均气温23.4℃,季风明显,夏季主导风向为南风
和东南风,冬季主动风为东北风,年平均风速2.43m/s。年平
均降雨量2 970mm[5]。全年中,4—6月为雨季,8—9月天
气炎热,多台风。平均相对湿度为 68%。适宜的蔬菜种
植气候使得阳江地区一年四季均有各种各样的新鲜蔬菜
上市。通过苦荬菜的常规栽培与有机栽培的6种不同性
状的折线图比较可以看出,有机栽培各项性状相对于常
规栽培略低。处理一和处理二生长情况基本一致,生长
速度较慢。处理三和对照组生长情况大同小异,各项性
质均优于处理一处理二。而对照组优于处理三。总体说
来,常规栽培在各项性状指标中优于有机栽培。
4.1.2 常规与有机栽培苦荬菜病害虫害均发生较轻 阳
江的高温高湿天气使得病虫害发生严重。夏季蔬菜种类
多、品种更多,也是全年中病虫害发生种类最多、危害最
为严重、防治至关重要的一个时期[6]。有机蔬菜栽培的前
提是不施用农药和化肥。根据实验的数据分析结果得
出,苦荬菜受到病虫害的影响较低。病害虫害发生率不
高,对苦荬菜的生产是个良好的环境。常规栽培与有机
栽培的虫害情况基本一致。而病害虽然各组处理差异性
显著,但总体来说,病害指数也是非常的低的。所以,苦
荬菜的有机栽培在阳江地区春夏期间栽培不必特地考虑
病虫害方面的防治。
4.1.3 苦荬菜有机栽培和常规栽培效益比较 在本实验
中,苦荬菜常规栽培产量显著高于有机栽培产量,高出范
围为 37.6%~150.4%。多施有机肥能显著提高有机栽培
苦荬菜产量。从实践来看,有机蔬菜价格是常规蔬菜价
格的 3~5倍,因此在阳江地区春夏季苦荬菜的有机栽培
是可行的。实验中常规栽培的最大产量是有机栽培的
1.5倍,按常规栽培产量15 000kg/hm2来算,有机栽培产量
10 000.5kg/hm2。根据目前市场上的蔬菜价格4元/kg来算,
常规栽培产值60 000元/hm2,有机栽培价格一般是常规栽
培的 3~5倍,按照 12元/kg来算,有机栽培产值可达 120
000元/hm2,经济效益比常规栽培方法提高一倍。经过实
验分析,苦荬菜在阳江地区春夏有机栽培是可行的。在
不考虑栽培的其他的支持费用的情况下,苦荬菜有机栽
培比常规栽培产量稍低,生长情况处理三生长情况更靠
近常规栽培的对照组。也就是说,在有机肥充足的条件
下,有机栽培与常规栽培在相同的技术条件下进行生产,
有机栽培有其生产的经济价值。
4.2 讨论
4.2.1 苦荬菜在阳江地区春夏有机栽培的改进建议 由
于本次实验的田地小,其得出的分析结果还不能全面地
证明有机栽培的经济效益。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可以增
加实验田地来进一步研究,还可以增加不同土质的有机
栽培的对比实验,这样可以全面分析阳江地区不同土质
之间对有机栽培的影响。在肥水管理方面,基肥的施用
量只做了三个分级。从实验结果分析得出,处理三的施
肥量的产出率是最接近对照组的,但是还不能得到有机
栽培的基肥的最佳施用量。在试验田允许的条件下,今
后的研究中要增加实验田块,增加基肥施用量的阶梯,这
样就能够得出有机栽培的肥料的最佳施用量,从而为生
产作业提供预算依据。从分析中发现苦荬菜的栽培在同
一施肥量而生长动态有所偏差的情况,可能是基肥混合
土壤不够均匀所致,今后的研究中可以在整地施肥方面
做得更加仔细来消除其误差。在栽培种植期间,没有进
行特意的除草活动,这也可能是造成实验误差的因素。
在苦荬菜的产品采收方面,实验只设计了对产品产量的
称重记录,这只是单方面的说明有机栽培与常规栽培的
产量方面的差异,而没有对产品品质的检验。有机栽培
和常规栽培之间的品质差异没有体现出来,因此,今后的
研究中,可以对苦荬菜进行品质鉴定,以验证有机栽培的
苦荬菜的优劣,这样更能说明苦荬菜阳江地区春夏有机
栽培的可行性。
4.2.2 关于苦荬菜有机栽培的前景讨论 蔬菜是人们每
日每餐必不可少的食物,是人们日常获得维生素、矿质元
74
22卷17期
素、碳水化合物及其他营养元素的重要来源。随着经济
的发展,人们对于蔬菜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7]。近年来,
在农业种植方面大量地使用化肥、农药等,使得农业生态
环境恶化,生态系统原有的平衡被打破。多年使用化学
物质的结果,使生物天敌锐减,病虫、杂草抗药性增加[8]。
这是与我国确立的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相违背的。有机
栽培,强调农业废弃物如作物秸秆、人畜粪便的综合利
用,既利用了农村的废弃物,也减轻了农村废弃物不合理
利用所带来的环境污染[1]。如果我国绝大部分的农业实
现了有机种植,那么我国的生态环境改善将实现质的飞
跃[9]。作为农户,要减支增收,发展循环经济,即在农作物
生产中增施有机肥,扩大绿肥种植面积,最大限度地减少
化学肥料和农药的使用量[10]。苦荬菜有机栽培是有机农
业范畴,其产品优质绿色健康,与常规栽培相比,更加突
出其健康、原生态无污染的特点,在人们注重吃食无害健
康、营养价值的消费观念下具有很大的市场价值。目前,
我国农业生产经营粗放的情况仍未根本改变,农业自然
经济资源利用率较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较低,农业污染
等问题突出,主要的蔬菜栽培仍以常规为主,而有机栽培
生产规模小、成本高,生产和市场需求脱节。本实验主要
是为苦荬菜在阳江地区春夏季节有机栽培的可行性作简
单论证,在有机肥充足的情况下其产量和常规栽培相差
不大,因此,苦荬菜的有机栽培的前景是无可限量的。绿
色健康的有机蔬菜将会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参考文献
[1]吴斌.我国有机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东方企业文化,
2010(4):67-68.
[2]张智峰 张卫峰.我国化肥施用现状及趋势[J].磷肥与复肥,2008
(6):9-12.
[3]李明哲.农田化肥施用污染现状与对策[J].河北农业科学,2009
(5):65-67.
[4]张道顺,毛爱军,王国栋.浅谈无公害蔬菜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J].山东蔬菜,2004(3):30-31.
[5]阮世巩,谭宝期.阳江市大气污染物中可吸入颗粒物分布特征及
变化规律[J].科技与生活,2010(12):22-23.
[6]赵海棠,石自强,安学君.夏秋季蔬菜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宁波
农业科技,2002(2):20-23.
[7]吕家龙.蔬菜栽培学各论(南方本).第三版[M].北京:中国农业出
版社,2001.
[8]李玉娟.蔬菜有机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2001(09):13.
[9]张青玲.有机农业大有作为[J].科学种田,2010(6):9.
[10]游爱文.农村化肥施用现状的思考[J].现代农业科技,2005(9):
61. (责编:张宏民)
133~200hm2,力争到2020年全区新增香榧、
油茶造林面积1 333hm2,培育发展香榧、油茶龙头企业3~
5家,组建香榧、油茶合作社1~2家,建设香榧或油茶现代
园2~3个,实现香榧或油茶产业总产值1亿元以上。
3.2 加强基地建设 结合“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积极
引导鼓励大户依法流转林地,并通过低产低效林改造、低
产茶园改造、枯死松木山场清理、公益林林下栽植、荒山
荒地造林等优先发展香榧、油茶木本油料林示范基地,为
全区木本油料林基地建设拓展空间、创造条件。同时坚
持以农户为主体、企业为龙头,整合项目资金,加大招商
引资力度,引进重点企业和战略合作伙伴,通过“公司+基
地+农户”、组建合作社等模式、收购小作坊、重组小企业
等形式,建立一批科技示范基地并辐射带动农户在房前
屋后栽种香榧、油茶。
3.3 抓好种苗生产 认真把好省认定的5家油茶长林系
列和香榧细榧等优良嫁接品种的造林苗木关,并建立和
筛选一批良种采穗圃和优良品系,确保良种壮苗供应。
充分调动广大林业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大力开展木本油
料良种选育、集约化栽培、新产品开发等关键技术攻关和
技术质量标准研制,大力推广优良品种和先进实用技术,
努力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高科技特色品牌。
3.4 培育龙头企业 认真落实扶持龙头企业发展的相关
政策措施,积极引导香榧、油茶等木本油料龙头企业入驻
园区,并在厂房建设、设备购置等给予适当的贷款贴息,
支持加工企业采用先进加工设备,实行标准化生产加工,
进一步提升我区香榧、油茶的品质和档次。努力创建香
榧、油茶名优品牌,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参与制定木本油料
相关产品的企业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促进加工企
业做强、做大。
3.5 加强组织领导 为有效保障香榧、油茶等木本油料
林产业发展,建议成立由区分管领导任组长,区林业局、
农委、财政局、科技局、水利局、市场监督管理局、交通运
输局、旅委、移民局、扶贫办、商务局、供销社等部门为成
员单位的领导组。区直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能分工,明确
职责,研究落实促进木本油料产业健康发展的各项配套
措施和发展规划。各乡镇要加强同区直有关部门的衔接
与协调,确保各项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落到实处,推动木
本油料产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3.6 加大政策扶持 制定出台黄山区木本油料林产业发
展扶持办法。区政府每年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重点对
香榧、油茶新造林及示范基地建设、良种采穗圃、省级香
榧、油茶专业合作社创建、香榧、油茶企业龙头企业、名牌
产品、安徽省著名商标、中国香榧之乡申报、香榧企业文
化建设等扶持。 (责编:徐焕斗)
(上接70页)
黎健华 阳江地区苦荬菜有机栽培可行性研究 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