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同的种质资源 , 桑叶总黄酮含量相近。
参考文献:
[ 1] 宋立人 ,洪 恂 ,丁绪亮 , 等.现代中药学大辞典 [ M] .北京:人民
卫生出版社 , 2001:1821.
[ 2] 高学敏.中药学 [ 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2000:309.
[ 3] AndaluB, SuryakanthamV, LakshmiSrikanthiB, etal.Efectof
mulbery(MorusindicaL.)therapyonplasmaanderythrocytemem-
branelipidsinpatientswithtype 2 diabetes[ J] .ClinChimActa,
2001, 314(1~ 2):47.
[ 4] AndaluB, VaradacharyuluNCh.Controlofhyperglycemiaandretar-
dationofcataractbymulberry(MorusindicaL.)leavesinstreptozoto-
cindiabeticrats(J)[ J] .IndianJExpBiol, 2002, 40(7):791.
[ 5 ] DoiK, KojimaT, FujimotoY.Mulberyleafextractinhibitstheoxida-
tivemodificationofrabbitandhumanlowdensitylipoprotein(J)[ J] .
BiolPharmBul, 2000, 23(9):1066.
[ 6 ] KimSY, GaoJJ, KangHK.TwoflavonoidsfromtheleavesofMorus
albainducediferentiationofthehumanpromyelocyticleukemia(HL-
60)celline[ J] .BiolPharmBull, 2000, 23(4):451.
[ 7 ] 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中国桑树品种志 [ M].北京:农业出
版社 , 1993:5.
[ 8 ]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 , Ⅰ 部 [ S]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2002:244.
收稿日期:2007-09-29; 修订日期:2007-12-29
基金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No.0575023)
作者简介:周吴萍(1979-),女(仫佬族), 广西宜州人, 现任广西工学院生
物与化学工程系讲师 , 硕士学位 , 主要从事中药成分分析及质量研究
工作.
*通讯作者简介:李军生(1963-), 男(汉族),广西临桂人 , 现任广西工学
院生物与化学工程系教授 ,博士学位 ,主要从事生物分子的结构与功能研
究工作.
广西一点红总生物碱的提取和抗菌活性研究
周吴萍 , 韦媛媛 , 李军生* , 阎柳娟 , 赖雪芬
(广西工学院 ,广西 柳州 545006)
摘要:目的 考察广西一点红总生物碱的分离提纯及其抗菌活性 。方法 通过 95%乙醇回流提取一点红药材中的生物碱
类物质 , 利用酸水提取法及有机溶剂萃取对其进行分离纯化 , 同时用化学检识法与薄层色谱法进行定性鉴别。采用滤纸
片法研究一点红生物碱类物质的抗菌活性。结果 一点红生物碱浓度在 600 ~ 800 mg/ml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 、大肠杆菌
及枯草杆菌中度敏感 , 随着药物(生物碱)浓度的增大 ,抗菌作用越明显。结论 说明一点红生物碱类物质对供试菌有一
定的抑菌活性。
关键词:一点红; 总生物碱; 提取分离; 抗菌活性
中图分类号:R28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805(2008)08-1835-02
StudyontheExtractionandAntibacterialActivitesoftheAlkaloidsinEmiliasonchifolia
fromGuangxi
ZHOUWu-ping,WEIYuan-yuan, LIJun-sheng* ,YANLiu-juan,LAIXue-fen
(GuangxiUniversityofTechnology, Liuzhou, 545006 , 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extractionandseparationmethodsandantibacterialactivitiesofthealkaloidsinEmilia
sonchifoliafromGuangxi.MethodsThealkaloidsinEmiliasonchifoliawererefluxextractedby95% alcohol, andseparatedby
acidwaterextractionandorganicsolventextractionmethod, atthesametimequalitativeidentificationwasperformedbythechem-
icalmethodsandthethinlayerchromatographymethods.TostudytheantibacterialactivitiesofthealkaloidsinEmiliasonchifolia
byfilterpapermethod.ResultsTheresultshoweditwasmediumsensitivetoEscherichiacoli, BacilussubtilisandStaphylococus
aureuswhentheconcentrationsofthealkaloidswereintherangeof600 ~ 800 mg/ml.Theantibacterialfunctionwasmorere-
markablewiththemedicineconcentrationsincreased.ConclusionThealkaloidsofEmiliasonchifoliahascertainantibacterialac-
tivitiesagainsttheselectedmicrobes.
Keywords:Emiliasonchifolia; Totalalkaloids; Extraction-Separation; Antibacterialactivity
一点红 Emiliasonchifolia(Linn.)DC属菊科植物一点红的
干燥全草 , 主产于广东 、广西 、福建 、贵州 、江西 ,具有清热解毒 、活
血散瘀的功效 , 用于治疗急性扁桃体炎 、肺炎 、急性阑尾炎 、传染
性肝炎 、痢疾 、尿路感染等疾病 [ 1] 。一点红是妇科临床常用药广
西特产中成药花红片的主要原料药 [ 2] , 其主要含有黄酮类 [ 3] ,生
物碱类 [ 1] , 甾醇类 [ 4]等化学成分。据文献报道 , 一点红提取物有
一定的抗氧化和抗炎作用 [ 5 , 6] , 并且对金黄色葡萄球菌 、绿脓杆
菌和痢疾杆菌有一定抑制作用 [ 1] 。国内外仅对一点红的种植和
临床应用方面有少量研究 , 对活性成分抗菌性能未见有相关报
道 , 而生物碱常常是很多中草药的有效成分 , 具有抗炎抗菌的药
理作用 。故实验分离提纯一点红总生物碱类物质 ,进行体外抗菌
活性研究 , 为寻找一点红抗菌的活性成分提供一定参考 , 为有效
利用广西草药资源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中药一点红干燥全草(由广西花红药业提供), 阳性
对照硫酸链霉素粉针剂(购自柳州市中医院), 甲醇 、乙醇 、丙酮 、
氯仿 、醋酸乙酯 、环己烷等试剂均为分析纯。
供试菌种:大肠杆菌 Escherichiacoli, 枯草芽孢杆菌 Bacillus
subtilis, 金黄色葡萄球菌 Staphylococusaureus, 以上菌种由广西工
学院生物与化学工程系微生物实验室提供。培养基:营养琼脂
粉 , 营养肉汤。
1.2 一点红生物碱的提取分离 称取一点红药粉约 100 g, 加
95%乙醇 1 000ml水浴回流提取 2 h, 减压抽滤得到提取液 , 药渣
加入新溶剂反复提取 3次 ,合并提取液 , 用旋转蒸发仪回收乙醇 ,
挥干溶剂得到生物碱粗提物浸膏。浸膏加 1%盐酸溶解 , 减压过
滤 , 滤液用氯仿萃取至氯仿层无色 , 弃去氯仿层 , 水层用 10%氨
水调节 pH值为 9 ~ 11, 用氯仿萃取 3次 , 合并氯仿层(加入少量
K2CO3 ,脱水),回收氯仿得到总生物碱提取物 , 干燥称重 , 计算提
·1835·
LISHIZHENMEDICINEANDMATERIAMEDICARESEARCH 2008VOL.19NO.8 时珍国医国药 2008年第 19卷第 8期
取率 , 产品于干燥器中保存。在提取与纯化过程中适时用生物碱
检测试剂同时追踪检识生物碱。
1.3 生物碱的鉴别 取出待测液各 1 ml置于试管中分别做生物
碱 、黄酮及甾醇类物质的化学检识试验 [ 7] 。将所提得样品溶解
于无水乙醇中 , 点样于硅胶 G薄层色谱板上 ,分别采用环己烷 -
甲醇(9∶1);醋酸乙酯 -甲醇 -氨水(9∶1∶0.3)及丙酮三个极
性大小不同的展开系统对一点红生物碱提取物进行薄层色谱分
离 , 用碘化铋钾试剂显色 ,电吹风吹干 ,观察现象。
1.4 体外抑菌实验
1.4.1 培养基的制备 营养琼脂:称取 33g营养琼脂粉 , 加 1 000
ml蒸馏水溶解 , 分装 , 包扎 , 于 121℃, 0.1MPa条件下 , 灭菌
20 min。
生理盐水:称取 0.9 g氯化钠 , 加 100 ml蒸馏水溶解 , 于
121℃, 0.1 MPa条件下 , 灭菌 20 min。
1.4.2 菌悬液的制备 取原菌种在无菌室的净化工作台上用接
种环对每种菌轻刮取一环 ,划线接种于营养琼脂培养基上 , 置于
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 24 h, 以平板培养计数法测定其生长浊
度 , 然后将菌液稀释至 106 ~ 108个菌 /ml备用 [ 8] 。
1.4.3 测试溶液的配制 用 10%的吐温溶液将提纯的生物碱样
品配制为 100, 200, 400, 600, 800 mg/ml的溶液作为待测液 , 同时
用 10%吐温配制浓度为 0.25mg/ml的硫酸链霉素溶液作为阳性
对照液 , 用孔径为 0.45 μm的微孔滤膜过滤器滤过除菌。
1.4.4 抑菌实验 抗菌实验采用滤纸片法 [ 9] 。 选择吸水性强的
滤纸 , 用打孔器打成若干直径为 6 mm的滤纸片 , 经干热灭菌后
浸在测试溶液中 , 备用。 在培养皿中倒入已灭菌的培养基 , 冷凝
后 , 将配置好的 3种细菌的菌悬液用无菌移液枪分别吸取 0.2ml
均匀涂布在对应的培养皿上 , 于 37℃培养箱中正面培养 1 h。用
无菌镊子分别夹取含有 0.25 mg/ml硫酸链霉素溶液的滤纸片 ,
10%吐温溶液的滤纸片 、含待测液及空白的滤纸片置于同一培养
皿中 , 每种浓度的药物平行做两皿 , 1 h后 , 把培养皿倒置 , 于
37℃培养 24h,取出 , 测量抑菌圈直径的大小。
2 结果
2.1 一点红总生物碱提取率及鉴别结果 95%乙醇回流提取的
平均提取率为 0.17%。同法提取的 4份提取物用 3种典型的生
物碱试剂进行化学检识均呈明显的生物碱阳性反应 ,同时进行黄
酮 , 甾醇类物质的检识均呈阴性反应。通过采用 3个不同极性展
开系统的薄层色谱鉴别 , 可以看出 1, 3号样品有明显的拖尾现
象 , 2, 4号样品为清晰的单一斑点 , 选用分离纯度较高的样品进
行抗菌试验。结果见图 1。
a-丙酮展开系统 b-醋酸乙酯∶甲醇∶氨水(9∶1∶ 0.3)
c-环己烷:甲醇(9∶1) 展开系统 4次提取分离的总生物碱类物质依次
编号为 1, 2, 3, 4
图 1 生物碱样品薄层色谱图
2.2 一点红生物碱的抑菌实验结果 药敏试验判断标准以抑菌
圈大小为依据 ,抑菌圈大于 20 mm为高度敏感 , 10 ~ 20 mm为中
度敏感 , 10 mm以下为低度敏感。一点红生物碱对 3种菌有一定
的抑制作用 ,浓度在 400 ~ 800 mg/ml之间时金黄色葡萄球菌及
大肠杆菌的抑菌圈介于 10 ~ 20 mm之间 , 属于中度敏感。生物
碱浓度在 600 ~ 800 mg/ml之间对枯草杆菌中度敏感。结果显示
一点红生物碱类物质对 3种细菌的抑菌强度没有太大差异。
3 讨论
3.1 生物碱的提取鉴定 曾试用丙酮作为回流提取剂 ,平均提取
率为 0.16%, 低于乙醇。 由于氯仿 、丙酮 、乙醚和甲醇具有一定
毒性 , 乙醇毒性较小且提取率较高 , 故实验选用 95%乙醇对一点
红进行生物碱提取。回收溶剂后得到生物碱粗品 ,利用生物碱在
酸性条件下成盐溶于酸水的特性 , 加入氯仿去除脂溶性杂质 , 再
将酸水液碱化使生物碱游离 ,利用游离生物碱一般溶于脂溶性有
机溶剂的性质 ,用氯仿将其萃取出来 , 去除水溶性杂质。实验中
分离提纯得到的几个样品经化学检识和薄层色谱鉴别后确定为
生物碱类物质 , 由于一点红主要含有黄酮 、生物碱 、甾醇等成分 ,
同时检识样品中的黄酮 、甾醇成分均呈阴性结果。 2号和 4号样
品在 3个不同极性的展开系统下均为单一清晰的薄层色谱斑点 ,
说明分离得到的总生物碱较纯 , 用此法分离提纯生物碱类成分
较好。
3.2 体外抗菌实验 实验中排除了抗菌实验的相应干扰。不加
菌液的阴性对照培养皿无菌落生长 ,说明全过程无菌技术的可靠
性较强;在无抗菌药物的培养基上实验菌生长良好 ,说明所配制
培养基无质量问题;实验用 0.25%硫酸链霉素溶液作为阳性对
照 , 该已知抗菌药物对实验菌株出现了预期的抗菌效果;无菌水
的空白对照无抑菌圈;10%的吐温溶液的溶剂对照无抑菌圈 , 说
明溶解样品的溶剂无抗菌作用;同时测定生物碱待测液的 pH值
为 7 ~ 8之间 ,排除了药物本身 pH值对实验菌生长的干扰。
3.3 活性成分研究 实验结果表明一点红生物碱对金黄色葡萄
球菌 、大肠杆菌及枯草杆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目前国内外有少
量有关一点红提取物抗菌性能的研究 [ 5, 6] , 但是关于一点红的药
效活性成分与疗效关系方面的研究仍然十分缺乏 ,一点红的具体
化学成分仍未明确 ,其抗炎抗菌的有效成分也尚未确定 , 故所含
的其它成分是否也有抑菌作用尚待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 1 ] 广西壮族自治区革命委员会卫生局.广西本草选编(下册)[M] .南
宁:广西人民出版社 , 1974:940.
[ 2 ] 韦飞燕.花红片薄层色谱鉴别研究 [ J] .广西中医学院学报 , 2000,
17(1):65.
[ 3 ] 李秀信 ,王荣花 ,杨秀萍.一点红黄酮成分的分析及含量测定 [ J] .
西北植物学报 , 2003, 23(4):671.
[ 4 ] 高建军 ,程东亮.一点红化学成分的研究[ J] .中国中药杂志 , 1993,
18(2):102.
[ 5 ] B.SShylesh, J.Padikkala.Antioxidantandanti-inflammatoryactivity
ofEmiliasonchifolia[ J] .Fitoterapia, 1999, 70:275.
[ 6 ] K.N, Muko, F.C.Ohiri.Apreliminarystudyontheanti-inflamimatory
propertiesofEmiliasonchifolialeafextracts[ J] .Fitoterapia, 2000,
71:65.
[ 7 ] 肖崇厚.中药化学 [ 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1997:93.
[ 8 ] 周德庆.微生物学实验手册 [ 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1986, 12(1):65.
[ 9 ] 郑钧镛 ,王光宝.药品微生物学及检验技术 [ M] .北京:人民卫生出
版社 , 1989:89.
·1836·
时珍国医国药 2008年第 19卷第 8期 LISHIZHENMEDICINEANDMATERIAMEDICARESEARCH2008VOL.19NO.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