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2011年第02期
(总第252期)
吉 林 农 业
JILIN AGRICULTURAL
NO.02,2011
(CumulativetyNO.252)
JILIN AGRICULTURAL 107
欧洲花楸(Sorbus aucuparia L)蔷薇科落叶灌木或小乔
木,是世界著名彩叶树种,观叶、观花、观果,可作庭院、公
园、广场、小区绿化。东北地区由于受寒冷气候的影响,彩叶树
的研究相对滞后,适合东北地区种植的彩叶树还寥寥无几。通
过引种驯化、繁殖育苗、推广应用,筛选并培育适合东北地区栽
培的欧洲花楸品种,可以增加东北地区彩叶树种类,提高绿化效
果,为其他彩叶树种的引种驯化提供理论依据。实验研究在黑龙
江省牡丹江市的黑龙江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组培中心、牡丹江市华
星园艺场、黑龙江汉枫园林科技有限公司彩叶树育苗基地进行,
东经129°33′,北纬44°35′。气候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春季
干旱多风,夏季温暖多雨,冬季寒冷,年平均气温3.5℃,年积
温2757℃,极端最高温度39.5℃,极端最低温度-38.1℃,无霜
期132d,年降雨550mm,年干燥度1.1,年平均相对湿度67%,海
拔272m。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实验材料来源于2005年课题组从加拿大引进的欧洲花楸的
种子。
1.2 研究方法
1.2.1 播种育苗 2005年10月15日进行秋播,播种量100g/m2。
2005年11月开始种子低温层积处理,2006年5月10日春播,播种
量10g/m2。
1.2.2 抗寒性测定 当欧洲花楸播种苗生长2年以上,选取6株,
每株采1年生枝条15个。进行-15℃、-20℃、-25℃、-30℃、
-35℃、-40℃下冷冻24h的6个处理。升温和降温速度为4℃/h。
电解质渗出率的测定。将每一个处理后的1/3枝条分别切成
0.2cm厚的薄片,称1.5g放入试管中,加15g蒸馏水,浸泡12h,
用DDS-11A型电导仪测定溶液的电导值E1。煮沸15min后,冷却测
定溶液总电导率E2及无离子水电导率E0,计算电解质渗出率(P),
计算公式:P(%)=(E1-E0)/(E2-E0)×100%。
组织褐变率的测定。将各处理1/3枝条0-4℃下化冰,并进行
室温恢复,然后放入20-25℃的温室中进行水培,7d后解剖并用显
微镜观察茎切面褐变情况。
发芽率测定方法同组织褐变法, 将各处理1/3枝条0-4℃下
化冰,并进行室温恢复,进行水培,1个月后观测发芽情况。
1.3 组织培养育苗
1.3.1 诱导培养基实验 选取欧洲花楸一年生枝条作为实验材
料。诱导芽分化培养基以MS为基本培养基细胞分裂素采用以
6-BA,浓度分别为1.0、2.0、3.0mg/L,生长素采用NAA、IBA
IAA,浓度分别为0.1、0.5、1.0mg/L,形成不同激素组合。
1.3.2 增值培养基实验 增值培养基以MS为基本培养基,细胞分
裂素采用以6-BA、KT,浓度分别为0.5、1.0、2.0、3.0mg/L根
据诱导生长情况,生长素采用NAA,浓度分别为0.1、0.5、1.0
mg/L。
1.3.3 生根培养基实验 生根培养基以1/2MS为基本培养基,生
长素采用NAA和IBA,浓度分别为0.5、1.0、1.5、2.0、3.0mg/
L,细胞分裂素采用6-BA,浓度分别为0.1、0.5、1.0mg/L。
1.4 栽培应用实验
对欧洲花楸选取2年生苗300株,露地种植栽培,越冬时采
用埋根防寒处理、草帘围护处理、不处理(自然越冬)三种方
式,每种处理方式为100株,翌年春夏观察植株的表现性状。
2 结果与分析
2.1 播种育苗实验结果
对欧洲花楸秋播、春播苗在5月中下旬出苗后进行移植,统
计发芽率、移植成活率见表1、表2,从播种结果看:欧洲花楸
秋播发芽率高于春播,秋播发芽率72.7%,春播发芽率54%,欧洲
花楸种子深度休眠,处理难度大,不但需要低温层级处理,还要
模拟自然条件适当的变温处理才能提高发芽率。秋播虽然发芽
率高但是管理难度大,可以组织培养繁殖方式。欧洲花楸适时
移植成活率高,子叶期移植成活率高于发出真叶后,可以达到
94.5%,适合本地气候条件。
表1 播种育苗结果调查表
表2 移植栽培实验结果统计表
欧洲花楸在东北地区引种栽培的研究
周 鑫,张树宝
(黑龙江林业职业技术学院,黑龙江 牡丹江 157011)
摘要:通过采用生物技术测定欧洲花楸抗寒性,同时进行栽培实验测定其适应性,确定欧洲花楸可以在东北地区引种栽培,对引
进的欧洲花楸进行播种育苗繁殖研究和组织培养育苗技术研究,该项研究可以增加东北地区彩叶树种类,提高绿化效果,为其他彩叶树
种的引种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引种;抗寒性;组织培养育苗
中图分类号: S-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2-0107-3
播种方法 播种量(g/m2)
播种面积
(m2)
千粒重
(湿)
播种理论
株数 发芽数
发芽率
(%)
春播 10 140 7.2 194320 105000 54.0
秋播 10 100 7.2 138800 101000 72.7
移植时间 株行距 移栽株数 成活株数 成活率(%) 生长状态
子叶期 100株/m2 20000 18900 94.5 健壮
长2真叶期 100株/m2 20000 16500 82.5 健壮
长4真叶期 100株/m2 20000 15200 76.0 健壮
108 JILIN AGRICULTURAL
2.2 抗寒性测定实验结果
欧洲花楸抗寒性生物测定实验结果见表3、图1:欧洲花楸在
-15至-35℃电解质渗出率变化均不明显,当温度降至-40℃时,电
解质渗出率增值明显,由39.54%增至47.55%,表明在-40℃时受冻
枝条的细胞质膜开始遭受低温伤害。欧洲花楸在-15至-30℃时未
发生组织褐变,-35℃开始发生褐变,温度降至-40℃时褐变程度
达40%以上。欧洲花楸在-15至-30℃时的发芽率基本在100%,当
温度降至-40℃时,发芽率还保持在40-70%,综合以上结果断定
欧洲花楸可耐-35℃低温,致死临界低温为-40℃以上。
表3 低温处理对电解质渗出率的影响(单位:%)
2.3 组织培养育苗实验结果
2.3.1 诱导培养结果分析 将欧洲花楸的茎段接种在加入不同激
素的诱导培养基上,部分培养基5d后侧芽开始膨大,10-22d分
化芽逐渐形成幼苗,统计生长情况,激素对欧洲花楸芽诱导效果
显著,细胞分裂素6-BA低浓度促进芽生长,高浓度形成愈伤组
织,生长素对芽诱导效果NAA>IBA>IAA,NAA效果最好,综合
诱导芽生长情况以MS+6-BA2.0mg/L+NAA0.5mg/L培养基上生长最
好,见表4、图2。
表4 不同培养基诱导率结果
2.3.2 增值培养结果分析 将欧洲花楸诱导的侧芽接种在含有
不同激素的增值培养基上,15-22d后部分培养基上形成丛生
芽,从生长情况统计可以看出,对丛生芽形成6-BA比KT作用明
显。6-BA浓度在0.5mg/L时,无丛生芽形成,6-BA浓度在1.0-
3.0mg/L时形成丛生芽;低浓度NAA促进生长,高浓度NAA促进愈
伤组织,综合芽分化率、丛生芽数量、生长情况,增值以MS+6-
BA2.0+NAA0.1生长最好。
表6 芽分化数量统计表
2.3.3 生根培养结果分析 欧洲花楸嫩芽长到2-3cm长度时,接种
到生根培养基上,经20d培养后,统计生长情况,结果表明(图
5),IBA、NAA对生根有显著影响,低浓度的生长素有利根的形
成,浓度过高会抑制根的形成,0.1-1.5mg/L的生长素浓度才能
有效地促进根的形成。可以看出,NAA促进生根效果好于IBA,
1/2MS+NAA0.5培养基生根率达83.33%,效果最佳,根系生长良
好。
表7 不同培养基生根率统计表(%)
2.3.4 组织培养育苗实验小结 欧洲花楸组培育苗,芽诱导
最佳培养基为:MS+6-BA2.0mg/L+NAA0.5mg/L,增值最佳培
养基:MS+6-BA2.0mg/L+NAA0.1mg/L,生根最佳培养基:
1/2MS+NAA0.5mg/L。
2.4 栽培应用结果分析
埋根处理,植株生长健壮、花多;草帘围护处理,植株生
长健壮、枝梢回缩3-4cm、花较多;不处理,植株生长健壮、枝
梢回缩5-6cm、花较多。从实验结果中可以看出:欧洲花楸在露
地栽培不加任何防护的条件下,能很好地越冬,具有较强的抗寒
性,可以在东北地区推广应用。
3 结论与讨论
3.1 结论
(1)欧洲花楸由于种子深度休眠,春季播种时,种子必须
进行处理,只进行低温层积,发芽率低于秋播。
(2)利用生物技术验证抗寒性能的研究结果表明:欧洲花
楸抗寒性较强,可耐-35℃的低温,致死临界低温为-40℃以上。
因此,在我国北方寒冷地区种植欧洲花楸较适宜。
(3)欧洲花楸组培育苗选用的最佳培养基为:
芽诱导最佳培养基为:MS+6-BA2.0mg/L+NAA0.5mg/L,增
值最佳培养基:MS+6-BA2.0mg/L+NAA0.1 mg/L,生根最佳培养
基:1/2MS+NAA0.5mg/L。
(4)欧洲花楸在露地栽培不加任何防护的条件下,能很好
处理温度(℃) -15 -20 -25 -30 -35 -40
电解质渗出率 36.54 38.32 38.42 39.32 39.54 47.55
组织褐变率 0.0 0.0 0.0 0.0 6.4 31.6
芽萌发率 100.0 100.0 100.0 100.0 98.7 65.1
BA1.0 BA2.0 BA3.0
NAA0.1 50 70 40
NAA0.5 55 75 25
NAA1.0 15 30 15
IBA0.1 40 55 10
IBA0.5 30 45 15
IBA1.0 10 15 15
IAA0.1 20 35 0
IAA0.5 0 0 0
IAA1.0 0 0 0
生长素(mg/L) 0.1 0.5 1.0
BA 0.5 0
BA 1.0 2.2 2.27 0
BA 2.0 3.62 3.25 2.55
BA 3.0 3.91 3.50 3.00
KT0.5 0
KT1.0 0 0
KT2.0 0 0 0
KT3.0 2.00 2.25 0
生长素
(mg/L) 0.1 0.5 1.0
BA 0.5 0
BA 1.0 25 55 0
BA 2.0 80 60 45
BA 3.0 60 70 30
KT0.5 0
KT1.0 0 0
KT2.0 0 0 0
KT3.0 15 20 0
0
20
40
60
80
100
-15℃ -20℃ -25℃ -30℃ -35℃ -40℃
处理温度
百
分
率
% 电解质渗出率
组织褐变率
芽萌发率
图1 低温处理对欧洲花楸的影响
芽萌发率
0
20
40
60
80
100
0.1 0.5 1
NAA浓度(mg/L)
丛
生
芽
分
化
率
(
%)
BA 1.0
BA 2.0
BA 3.0
KT3.0
0
50
100
BA1.0 BA2.0 BA3.0
BA浓度(mg/L)
诱
导
率
(
%)
NAA0.1
NAA0.5
NAA1.0
IBA0.1
IBA0.5
IBA1.0
IAA0.1
0
1
2
3
4
5
0.1 0.5 1
NAA浓度(mg/L)
丛
生
芽
分
化
平
均
数
BA 1.0
BA 2.0
BA 3.0
KT3.0
表5 丛生芽分化率统计表
生长素(mg/L) 0.1 0.5 1.0 1.5 2.0 3.0
NAA 80.0 83.3 76.7 63.3 0 0
IBA 46.7 56.7 43.3 36.7 0 0
0
50
100
0.1 0.5 1 1.5 2 3
激素浓度
生
根
率 NAA
IBA
(下转106页)
图2 不同激素组合培养基诱导率
图3 从生芽分化率
图5 不同生长素种类及浓度对生根率的影响
图4 从生芽分化数量
,R
106 JILIN AGRICULTURAL
(1)细菌性叶斑病防治:细菌性叶斑病是甜瓜主要病害之
一,在整个生育期都能发生,严重影响甜瓜的品质和产量。病原
为丁香假单胞细菌流波动致病菌变种,属细菌性病害。细菌随病
残体在土壤中和种子上越冬。借灌溉水、雨水飞溅,气流和昆虫
的传播。病菌从伤口、自然孔口入侵,造成多次重复侵染。病菌
喜温暖、潮湿环境,田间湿度大时容易发病。
(2)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实行轮作,清洁田园,及
时清除田间病残体,深翻晒垡,施足有机肥。
(3)化学防治:发病初期用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800倍
液、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2%农用链霉素4000倍液、
50%DT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等药剂交替防治。5-7天一次,连喷
3-4次。
4.7.4 叶枯病防治 叶枯病是甜瓜主要病害,属真菌性病害。病原
为半知菌亚门链格孢属链格孢菌。病菌主要以休眠菌丝体、分生
孢子在种子和病残体及其他寄主上越冬。发病适温为25-32℃,相
对湿度80%以上,尤其在高湿闷热时有利病害的发生和蔓延。
(1)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深沟高畦,加强温、湿度
调控和肥水管理。
(2)化学防治:发病初期用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
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75%百
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交替防治,5-7天一次,连喷2-3次。
4.7.5 蔓枯病防治 蔓枯病是甜瓜栽培中危害最普遍的病害之一,
属真菌性病害。病原菌为半知菌亚门壳二孢属瓜蔓割病菌。病菌
以分生孢子器和子囊壳在病残体和土壤中越冬,种子也可带菌。
发病适温为20-24℃。分生孢子借雨水和气流传播,或由种子带菌
引起发病,形成中心病株。病菌由茎蔓节间、叶缘的水孔和伤口
侵入。在高温高湿、通风不良、密度大时发病重。
(1)农业防治:轮作,清洁田园,降低田间空气湿度,增
施有机肥,生长后期增施磷、钾肥。整枝在晴天时进行。
(2)化学防治:发病初期用70%甲基托布津700倍液、64%
杀毒矾5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交替防治,
5-7天一次,连喷3-4次。也可在茎蔓病部用甲基托布津和杀毒
矾各50%混合后调成糊状涂抹。
4.7.6 枯萎病防治 枯萎病是甜瓜主要病害之一,真菌性土传病
害。病原为镰刀菌。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厚垣孢子或菌核在土
壤、病残体和未腐熟的有机肥中越冬。种子也可带菌,成为翌年
发病的初侵染源。病菌通过伤口、灌溉水和土壤耕作等传播。在
空气湿度大、排水不良、连作时发病严重。
(1)农业防治:种子用55℃温水消毒,后用50%多菌灵500
倍液浸种2小时,清洗干净后催芽。
(2)土壤消毒:用50%多菌灵和干细土按1:100倍的比例拌
成毒土,先撒于植穴内,定植后再撒于四周。
4.7.7 白粉病防治 白粉病是在甜瓜生长中后期较易发生,真菌性
病害,由子囊菌亚门白粉菌科白粉菌属的真菌引起,病菌以菌丝
体、分生孢子及闭囊壳随病残体在土壤和寄主植物上越冬。分生
孢子借气流、雨水传播。发病适温为20—25℃。通风不良、光照
不足、湿度大时容易发病,且蔓延快。
(1)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合理轮作,深翻晒垡,清
洁田园,加强通风降湿。
(2)化学防治:发病初期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0倍
液、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10%世高水分散颗粒剂1200-1500
倍液交替防治,5-7天一次,连喷2-3次,也可用百菌清烟熏剂
于傍晚密闭大棚后熏烟。
4.8 采收
采收依据:一是天数,二是看颜色,三是闻香味。早熟品
种开花后30-35d成熟,中晚熟品种35-40d,果实即可成熟,香
味浓郁,具有本品种特性特征。
采收应在晴天上午进行,将瓜柄剪成“T”型,果柄两侧分
别留5cm左右的子蔓,然后分级包装(包装用塑料网)。
5 结论
通过对东川冬季气候条件的分析结果与甜瓜的生物学特性
相比较,得出在东川冬季种植甜瓜具有独天得厚的条件,以生物
学特性为依据,采取相应的农业技术措施和栽培技术,能够生产
出高产、稳产、优质的甜瓜,并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将是东川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成为冬季农业开发的主要增收项目。
参考文献
[1] 苏正国.东川农业气候资源及农业区划[R].东川农牧局,
1987,4.
[2] 张继文.瓜类精品蔬菜[J].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178.
[3] 张振贤.蔬菜栽培学[J].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3:
191.
[4] 黄学森.西瓜优质高效栽培新技术[J].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1:119.
作者简介:阳厚才(1978-),云南东川人,昆明市东川区
汤丹镇农科站农艺师,研究方向:农业技术推广。
地越冬,具有较强的抗寒性,可以在东北地区推广应用。
3.2 讨论
在城市园林绿化中,彩叶树发挥了生态效益和美化效益的
双重作用,弥补了东北地区林木品种较少、色彩单一的缺憾。但
在彩叶树的引种驯化和应用发展中,应注意以下几点事项:谨慎
引种,防止盲目引种所带来的病虫害泛滥、不良生物入侵等后
果。适地适树合,配植要遵循彩叶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创造最佳
景观效果。避免彩叶树种生产与应用的脱节,规范苗木市场,促
进生产应用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 周以良,等.黑龙江树木志[M].哈尔滨:黑龙江科技出版
社,1986.
[2] 卓丽环,等.城市园林绿化植物应用指南(北方本)[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3.
[3] 刘祖祺.电导法鉴定柑桔耐寒性的实验[J].南京农学院
学报,1981,(2):32-37.
[4] 刘祖祺,张石城.植物抗性生理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
版社,1994.
[5] 董丽,黄亦工,贾麦娥,等.北京园林主要常绿阔叶植物
抗冻性及其测定方法[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2,(3).
[6] 谢孝福.植物引种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4.
(上接10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