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葛根及其伪品云南葛藤的鉴别



全 文 :复习 CT 资料 , 诊断复合率提高到 83.3%。
4 参考文献
1 Conard C.Ultrasonography of the thyroid.Eu ropean Jour-
nal of Radiology , 1985;5:218
2 Muller N , Cooperberg PL , Suen KCH , et al.Needle aspi-
rat ion biopsy in cystic papillary carcinoma of the thy roid.
AJR , 1985;144:251
3 Hatabu H , Kasagi K , Yamamoto K , et al.Cyst ic papillary
carcinoma of the thyroid gland:A new sonographic sign.
Clinical Radiology , 1991;43:121
1997-11-21收稿 1998-07-31修回)
  ·技术与方法·
葛根及其伪品云南葛藤的鉴别
佟潞芳
(药学部)
葛根为豆科植物野葛或甘葛藤的干燥根 。甘葛藤习称粉葛 , 具有解肌退热 、 生津 、 透疹 、 升阳 、 止泻的作
用。近年来在检验中多次发现伪品葛根 , 经鉴定为豆科植物云南葛藤的根。 本文对此从显微特征 、 薄层层析等
方面 , 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1995 年版所载方法略加改进后进行了比较鉴别。
1 材料来源
材料来源于安国药市 , 经北京中医药大学鉴定。其粉末显微特征比较鉴别见附表 , 野葛 、 粉葛 、 云南葛藤
的粉末显微特征图见附图。
2 薄层层析鉴别
分别取野葛 、 粉葛及云南葛藤粗粉各 4 g , 加甲醇 10 ml , 放置 2 h , 滤过 , 滤液蒸干 , 残渣加甲醇 0.5 ml溶
解 , 作为供试品溶液 。另取葛根素对照品加甲醇制成 1 mg/ ml的溶液 , 作为对照品溶液。各取上述溶液 2 ml ,
呈条带状点于同一块硅胶 G板上 , 以氯仿-甲醇-水 (7∶0.5∶0.75)为展开剂展开 , 展距 8 cm , 取出 , 晾干 , 置
365 nm 紫外灯下检视 , 结果显示 , 野葛 、 粉葛色谱在与葛根素色谱相应的位置上 , 显示相同的绿色荧光斑点。
而云南葛藤在此位置则无斑点。喷以 5%AlCl3-C2H5OH 溶液后 , 此品出现一个黄褐色斑点 , 而野葛及粉葛则不
出现该斑点。
            A                B             C
附图 野葛 、 粉葛 、 云南葛藤粉末的显微图 1 石细胞;2 淀粉粒;3-A 色素块;3-B, C 色素细胞;4 导管;5 
晶纤维;6 草酸钙方晶;7 木栓细胞
325第 4 期              王 武等:CT 诊断甲状腺囊性乳头状癌            
附表 野葛 、 粉葛 、 云南葛藤的粉末显微特征比较
项 目 野  葛 粉  葛 云南葛藤
淀 粉 粒 多 ,单粒球形 , 半圆形 , 多为复粒 , 由 2个 ~ 10个分粒组成。Υ=4μm ~ 40μm 极多 ,单粒少复粒多由 2个 ~ 20个分粒组成 ,Υ=48μm 较少 ,单粒多 ,球形或多角形。复粒极少 , Υ=2μm ~ 30μm
纤   维 多成束 , 细长 , Υ=16 μm ~ 29 μm , 壁厚 ,木化 ,周围细胞大多含草酸钙方晶 ,形成晶纤维
多成束 , Υ=5μm ~ 25 μm ,壁厚 , 非木化 ,周围细胞多含草酸钙方晶 多成束 ,较粗大 , Υ=15 μm ~38μm ,壁厚 ,木化 ,周围细胞同野葛
草酸钙方晶 多 ,呈类双锥形 , Υ=5μm ~ 20μm ~ 33μm 类双锥形 ,Υ=5μm ~ 22μm 多 ,类双锥形 , 长方形及不规则形状 ,多散在或成片聚集 , Υ=9μm ~ 20μm ~ 33μm
导   管 具缘纹孔导管 ,多破碎而成块片状 主要为具缘孔导管另有网纹导管 具缘纹孔管 ,较大且多
石 细 胞 石细胞多 ,散在 ,黄绿色 , 类圆型 ,壁厚 ,Υ=27μm ~ 70μm 石细胞多 , 成群 , 红棕色长圆形, 壁薄 , Υ=20μm ~ 70μm 石细胞散在 , 棕黄色 , 类长方形或不规则形状 ,壁较厚 , Υ=
20μm ~ 60μm
其   它 色素块绿黄色 ,不规则形状 棕色细胞 ,黄棕色或红棕色 ,长圆形 棕黄色细胞 ,长条形
3 结果
葛根与云南葛藤在显微特征上有一定的区别 , 主要表现在淀粉粒的类型 、 草酸钙方晶的大小及数目 、 纤维
的大小 、 石细胞的多少 、 形状 、 大小 、 壁厚度等。薄层层析表现在斑点的数量 、 颜色与 Rf值上的区别。伪品云
南葛藤未见有与葛根素相对应的斑点。因此两种鉴别的结果是可靠的。云南葛藤有毒 , 当地农民用于毒鱼 、 杀
虫。工人在搬运过程中 , 吸入其粉尘后 , 喉部有明显的不适感。所以切不可混入商品葛根中混用。
(1998-03-31收稿 1998-06-16修回)
  ·病例报告·
穴位封闭配合中药汤剂治愈红斑肢痛症 1例
张立新 白彦平   (中医皮科)
  患者女性 52 岁 病案号 271708
患者入院前 5 个月感双足跟行走时灼痛 , 局部从
灰白色变为紫红色 , 休息约半小时后恢复正常皮色。
以后不行走足跟亦感灼痛 , 延及整个足底。 遇热加
重 , 遇冷缓解。双手掌亦出现同样症状 , 伴发热汗
出 , 口干欲饮 , 心烦恶热 , 大便干 、 小便黄等症状。
1985 年 10 月入院。
皮肤科检查示双手小鱼际及指尖 、 双足跖 、 趾弥
漫性潮红 , 触之灼热 , 足背动脉搏动正常。 西医诊
断:红斑肢痛症;中医诊断:温疹余毒症 (热毒羁
绊 , 经络阻隔)。
治疗取肺 、 脾 、 肾三俞为主穴 , 合谷 、 三阴交为
配穴 , 用复方丹参注射液 6 ml分等份穴位封闭 , 隔日
1 次。同时内服汤剂以清热解毒 、 活血止痛。 方用金
银花 20 g、 紫花地丁 30 g 、 公英 30 g、 元参 15 g、 黄
柏 9 g 、 牛膝 9 g 、 赤 、 白芍各 15 g 、 鸡血藤 30 g、 丹
参 15 g、 白蒺 30 g、 陈皮 6 g、 甘草 6 g 。治疗 1 月
后患者诉双足底有少许汗出 , 疼痛缓解 , 红斑变淡。
遂将配穴改为曲池 、 足三里;复方丹参注射液减为 4
ml , 2次/周;汤剂治法调整为清热利湿 , 益气活血 ,
方用金银花 12 g 、 薏苡仁 30 g 、 黄柏10 g、 丹参 15 g、
黄芪 10 g、 党参 30 g 、 牛膝 10 g、 赤 、 白芍各 10 g、
陈皮 10 g 、 鸡血藤 30 g、 红花 12 g。 1 个月后皮损全
部愈合 , 疼痛消失。患者痊愈出院 , 随访 2 a 未发病。
讨论 本病少见 , 病因 、 病理不明。 据观察 , 除
患者机体内部差异外尚与天气骤变有关 , 可能是因环
境温度的急剧波动导致外周血管收缩 、 舒张功能调节
障碍而缺氧 , 血管内皮细胞受损 , 从而影响凝血系
统。中医认为本病是因血分有热 , 脉络阻滞不畅所
致 , 故多采用清热凉血 , 活血通络之品。本病例初期
治以清热解毒 , 后期佐以益气 , 而活血通络之法贯彻
始终。除在方药中加用活血药物外 , 还根据中医经络
辨证理论 , 用复方丹参注射液进行穴位封闭的方法以
加强活血疗效 , 不仅能调节脏腑功能 , 而且能使药物
通过经络系统的循环到达全身 , 使其更好地被吸收利
用。本病例取得良好疗效 , 提示活血化瘀 、 通络可能
是这一少见难治疾病的主要治疗原则。
(1998-03-06收稿 1998-05-08修回)
326                 中 日 友 好 医 院 学 报          1998 年第 12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