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三叉耳蕨的显微鉴定



全 文 :三叉耳蕨的显微鉴定
王 冰① 洛英霞② 郑太坤① 徐兴家①
① 辽宁中医学院 ,沈阳  110032; ② 沈阳市沈河区中医院 ,沈阳  110013
提要 对三叉耳蕨组织及粉末的鉴定特征进行研究。
关键词 三叉耳蕨 ; 组织特征 ; 粉末特征
Microscopical Identif ication of Polystichum Tripteron
Wang Bing , Luo Yingxia, Zheng Taikun, et al.
Liaoning College o f Tradi tional Chinese M edicine, Shenyang  110032
Abstract  The tissues and pow de r indentificational char acteristics of Polystichum tripteron are repor ted.
Key words  Po ly stichum triter on;  Tissues charac teristic;  Powder cha racteristic
  三叉耳蕨 Po lystichum tripter on ( Kunze) Presl为鳞毛蕨科耳
蕨属植物 [1]。 在我国北方广泛分布 ,其根及叶柄残基入药 ,用来治
疗内热腹痛、痢疾、淋浊等 [2, 3 ]。为进一步开发利用并能准确鉴定三
叉耳蕨 ,我们对其组织特征、粉末特征进行了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实验材料采于辽宁千山 ,标本存于辽宁中医学院植物标本室 ,
原植物特征参见参考文献 [1]。 选取植物根、叶柄、叶片分别制成永
久切片 ,观察组织特征。再将选取的材料自然干燥后粉碎 ,过 80目
筛 ,制片观察粉末特征。另用 5%氢氧化钠水溶液对各部分组织进
行解离 ,配合粉末观察 ,确定细胞 ,组织形态 ,然后用显微描绘器绘
图。
2 实验结果
2. 1 根横切面特征:最外由 1~ 2层大小相似、排列紧密的类方形
栓化细胞组成。 皮层由 10~ 16层类圆形薄壁细胞组成 ,靠近表皮
的细胞较小 ,排列紧密 ;皮层中部细胞较大 ,排列疏松 ,具明显的细
胞间隙 ;皮层内侧细胞近等径 ,排列整齐 ,间隙小。维管组织为管状
中柱 ,直径约占横切面的 1 /4;韧皮部在木质部外侧 ,成环状排列 ,
由 4~ 6层细胞组成 ,细胞形状不规则 ,由筛胞及少量纤维、薄壁细
胞组成 ,无形成层。木质部由管胞、纤维和少量的纤维管胞组成。髓
腔明显 ,细胞类圆形 ,排列紧密 ,见图 1。
图 1 三叉耳蕨根横切面简图   图 2 三叉耳蕨叶柄横切面简图
   1.木栓层 2.皮层 3.韧皮部     1.表皮层 2.皮层 3.内皮层
   4.木质部 5.髓         4.韧皮部 5.木质部 6.小维管束
2. 2 根粉末特征:粉末灰黄色 ,薄壁细胞形状多样 ,有的呈类长方
形 ,整齐 ,长 48~ 164μm,宽 32~ 54μm,有不规则的多角形 ,直径
85~ 123,还有具较大胞间隙的薄壁细胞组成的组织 ,细胞直径 32
~ 78μm。 管胞多为梯网纹 ,还可见到螺纹和孔纹 ,多为碎片 ,直径
20~ 52μm。 纤维长梭形 ,成束存在 ,细胞腔狭小 ,可见稀疏的纹孔
及孔沟 ,长 304~ 586μm,宽 12~ 24μm。草酸钙晶体形状不规则 ,有
类圆形、长方形等 ,大小不一。纤维管胞少见 ,壁厚 ,具疏散纹孔 ,直
径 14~ 26μm,见图 2。
2. 3 叶柄横切面特征:横切面轮廓为“ V”形 ,表皮由 1层排列紧
密近等径或略呈切向延长的细胞组成。皮层外部由 10~ 16层不规
则或类圆形薄壁细胞组成 ,靠近表皮的细胞类圆形 ,间隙大 ,皮层
中部细胞形状不规则 ,排列紧密 ,内皮层明显 ,由 1层呈切向延长
的类圆形细胞紧密地排列成环状。基本组织中有 5个维管束 , 3个
较大 , 2个较小 ,彼此相间排列成“ V”形 ,维管束为有限外韧型 ,大
维管束韧皮部由 5~ 7层细胞组成 ,木质部发达 ,约占维管束的 3 /
4。 在内皮层与维管束之间有 1~ 3层尚未分化的薄壁细胞 ,见图
3。
2. 4 叶柄粉末特征: 粉末灰黄色。表皮细胞类长方形 ,排列紧密无
间隙 ,长 124~ 240μm,宽 20~ 44μm。薄壁细胞形态变化较大 ,有长
方形 ,长 69~ 180μm,宽 36~ 88μm ,还有松散排列的薄壁细胞 ,直
149
SHIZHEN JOU RNAL O F TRADITION AL CHINESE M EDICIN E RESEARCH 1998 VO L. 9 N O. 2 时珍国药研究 1998年第 9卷第 2期
应加强鸡内金的质量优劣控制
廖杭莹① 李水福②
①浙江省云和县药品检验所  323600; ② 浙江省丽水地区药品检验所  323000
  鸡内金 ,原名月囟比月至里黄皮 ,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丹雄鸡项下 ,
列为上品 ,味甘性平 ,归脾、胃、小肠、膀胱经 ,属常用中药。 其质量
问题历来较严重 ,但以往均只注重真伪 ,极少考虑到因其为沙囊内
壁可能残留致病菌、传染病源等问题 ,现笔者综述如下。
1 真伪鉴别
1. 1 正品:为雉科动物家鸡 Ga llus ga llus domesticus Brisson的
健康沙囊内壁。 呈不规则囊片状 ,完整者长 4~ 7cm,宽约 3cm,厚
约 0. 5mm。 表面黄色、黄绿色或黄褐色 (老鸡微发黑 ) ,薄而半透
明 ,具明显的条状皱纹。 质脆 ,易碎 ,断面角质样 ,有光泽 ,气微腥 ,
味微苦。
1. 2 伪品:
1. 2. 1 鸭内金: 为鸭科动物家鸭 Anas pla ty rhynch os dom estica
( L. )的沙囊内壁。 与鸡内金不同处: 类圆形蝶片状 ,多破碎 ,表面
暗绿色、黄棕色或紫黑色 ,皱纹较少且不明显 ,断面厚约 1. 5mm,
无光泽。
1. 2. 2 鹅内金:为鸭科动物鹅 Anser cygnoides o rientalis ( L. )的
沙囊内壁。与鸡内金不同处:圆片状或破碎的片块状 ,直径约 3cm,
完整者较大 ,长 7~ 10cm,宽 5~ 7cm ,表面黄白色或灰黄色 ,边缘
略向内卷曲 ,边上有齿状短裂纹 ,平滑 ,无光泽 ,质坚而脆 ,厚约
1mm。
2 优劣控制
2. 1 来源: 应加上“健康”两字 ,凡是动物药均应有此两字限定。后
再写“除去黑绿色、紫红色或有溃烂斑点等异色异样异气味者”。
2. 2 性状: 病鸡的鸡内金多为破碎的片状 (不易剥离所致 )。 鸡瘟
病死者多为黑绿色 ;霍乱、白痢致死者多呈紫红色 (有的残存砂屎
及白色物质 );沙门氏杆菌感染致死者多呈黑色 (还有明显的溃烂
斑点 )。 质地较硬 ,不呈半透明 ,气味多污浊腥臭。
2. 3 检查: 这是应加强的项目。因为鸡内金不同于其它一些生药 ,
若质量控制不严 ,带入致病菌或传染病源 ,不但治不好原病 ,反而
添新疾。首先检查的是 2. 2所述的病鸡的鸡内金异样的性状 ,可与
杂质并项检查 ,应不得超过 1% ;其次检查氯化钠含量 ,因为咸味
的鸡内金是加盐所致 ;再次检查总灰分或酸不溶性灰分 ;最后 ,在
可能的情况下做微生物限度检查 ,特别是大肠杆菌或其它致病菌 ,
从根本上保证鸡内金的质量。
3 小结
建议下版《中国药典》增加鸡内金质量控制项目 ,并由此推测
其它动物内脏作药的检测。对鸡内金来讲优劣比真伪更重要 ,鸭科
的鸭内金含的胃蛋白酶、淀粉酶较鸡内金高 ,氨基酸含量稍低 ,是
否可代用值得探讨。希望从鸡内金作为突破口 ,开始对生药做微生
物限度检查。 ( 1997- 10- 13收稿 )
径 32~ 88μm。 气孔器长圆形 ,与被子植物气孔类似 ,具 3~ 4个副
卫细胞 ,多呈不定式及少数的不等式排列。 厚角组织少见 ,细胞壁
厚 ,大小相差悬殊。草酸钙结晶形状不规则 ,大小不同。纤维少见 ,
长梭形 ,成束存在 ,腔小 ,可见疏散的纹孔及孔沟 ,长 328~ 640μm,
宽 18~ 32μm。管胞以螺纹增厚多见 ,少有梯网纹及孔纹 ,直径 8~
46μm,多为碎片 ,见图 4。
2. 5 叶片横切面的特征: 取小羽片做横切片 ,表面无明显凸起及
凹陷 ,上下表皮相似 ,均由一层排列紧密近等径或略呈切向延长的
细胞组成。 叶肉组织无明显分化 ,均由类圆形薄壁细胞组成 ,胞间
隙明显。维管束为有限外韧型 ,其下有不发达的厚角组织 ,见图 5。
2. 6 叶片粉末特征: 粉末灰绿色 ,气孔器圆形或椭圆形 ,副卫细胞
2~ 4个 ,边缘呈不规则波状 ,多呈不定式排列 ,少有直轴式和不等
式。表皮细胞类长方形 ,边缘有浅波纹 ,整齐 ,紧密 ,长 48~ 199μm,
宽 16~ 28μm。厚角细胞少见 ,壁厚 ,类圆形。纤维偶见 ,长梭形 ,成
束。 管胞为螺纹增厚 ,直径 6~ 36μm。 草酸钙晶体不规则 ,类方形
等 ,大小不一。 薄壁细胞类圆形 ,直径 24~ 70μm,见图 6。
3 小结
三叉耳蕨的主要显微鉴定特征是: 根的维管组织为管状中柱 ,
叶柄的维管组织由 3大 2小维管束相间排列成“ V”形 ,并具明显
的内皮层。叶片粉末中多见不定式气孔及直轴式和不等式 ,并有形
状不同的草酸钙晶体。
参考文献
1 李书心 ,王建中 ,刘淑珍 ,等 .辽宁植物志 ,上册 .沈阳:辽宁科技出版社 ,
1988∶ 109
2 中国药材公司 .中国中药资源志要 .北京科学出版社 , 1994∶ 121
3 吉林中医药研究所 .长白山植物药志 .长春: 吉林人民出版社 , 1982∶
159
( 1997- 10- 09收稿 )
150
时珍国药研究 1998年第 9卷第 2期 SHIZHEN JOU RNAL O F TRADITION AL CHINESE M EDICIN E RESEARCH 1998 VO L. 9 N O.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