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樟树、柑橘、冬青卫矛炭疽病病原学比较研究



全 文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06, 21( 3): 78~ 80
Journal of No r thw est Fo r estry Univ e rsity
樟树、柑橘、冬青卫矛炭疽病病原学比较研究

王柏泉1 , 邹东霞 1 , 卢宗荣 2 , 余兴主 2
( 1.湖北民族学院 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 ,湖北 恩施 445000; 2.恩施市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 ,湖北恩施 445000)
摘 要:采用组织分离法 ,对樟树 (Cinnamomum camphora )、冬青卫矛 (Euonymus japonicus )、柑橘
(Citrus reticulata ) 3个树种炭疽病进行病原分离 ,经纯化培养 ,在此基础上进行寄主接种试验。 结
果表明 , 3种炭疽病的病原均为炭疽菌属的胶孢炭疽菌 (Colletotrichum gloesporioides )。3个炭疽菌
的分生孢子萌发、附着孢的形态学特征以及纯化培养的菌落均存在一定的差异。致病性测定结果显
示 , 3个菌种分别对同一寄主的致病性存在一定的差异。
关键词: 炭疽病 ; 病原 ; 胶孢炭疽菌 ; 致病性
中图分类号: S763. 150. 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1-7461( 2006) 03-0078-03
Comparison o f the Pathogen of Cinnamomum camphora , Euonymus japonicus
and Citrus reticulata Anth racnose
WANG Bai-quan
1 , ZOU Dong-xia1 , LU Zong-rong2 ,  YU Xing-zhu2
( 1. Depar tment of B iolog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 y, Hubei Inst itu te for N ational ities, Ensh i , Hubei 445000,China;
2. Forest Pest Management and Quarantin Sta tion of Ensh i City, Ensh i , Hubei 445000,Ch ina )
Abstract: The pathogens of anth racno se f rom 3 tree species,Cinnamomum camphora , Euonymus japonicus,
Citrus reticulata were isolated by using tissue isolation method . The inoculation experiment on the host
w as conducted. It w as proved that the pathogen o f 3 kinds o f anthracnose w as 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
oides. There existed some di fferences among the 3 iso lates on conidia germination, mo rpholo gical charac-
teristic and pure cultured co lony. The result of pa thogenic test show ed tha t the 3 iso lates had dif ferent
pathogenici ties on the same host.
Key words: anthracnose; pathogen; 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athogenici ty
  炭疽病是针阔叶树上一类很普遍的病害 ,通常出
现在春季和夏季 ,主要为害木本植物地上部分的叶片
和果实 ,引起早期落叶、落果。炭疽菌是一类多变性的
真菌 ,其分布广泛 ,寄主繁多 ,是植物病害中重要病原
真菌之一。木本植物炭疽菌病原菌主要有 3种 ,即胶
孢炭疽菌 (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 ,有性阶段
为 Glomerella cingulata ( Arx , 1957、 1970)、梭孢炭
疽菌 (C. acutatum ) ( Sut ton, 1980)、壳皮炭疽菌 (C.
crassipes ) ( Sutton, 1980)。其中胶孢炭疽菌寄生范围
广泛 ,可引起许多树种的炭疽病 ,如冬青卫矛、泡桐、
油茶、杉木、油橄榄、杨树、柑橘等 [ 1~ 3]。
由于炭疽菌属真菌在形态学方面存在较大差
异 ,胶孢炭疽菌在我国地理分布和寄主范围广泛 ,可
能存在分化现象 [4~ 6 ]。笔者对樟树炭疽病、柑橘炭疽
病以及冬青卫矛炭疽病病原进行了比较研究 ,分析
3种胶孢炭疽菌分生孢子形态特征、培养特征以及
致病性等种内的差异 ,为该病害的进一步研究奠定
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 1 材料
1. 1. 1 供试材料 病叶采自湖北民族学院桂花园
校区内冬青卫矛 ( Euongmus japonicus )、樟树 (Cin-
namomum camphora )和柑橘 (Citrus reticulata)。
1. 1. 2 仪器设备  高压灭菌锅 ( CRD× -280型 ,上
海申安医疗器械厂 ) ,恒温培养箱 ( HW. B-2型 ,中国
厦门医疗电子仪器厂 ) ,超净工作台 ( LC-2型 ,上海
沪新净化设备厂 ) ,显微镜 ( YS2-H) ,显微测微尺 ,手
⒇ 收稿日期: 2005-10-08 修回日期: 2005-11-20
作者简介:王柏泉 ( 1955-) ,男 ,湖北咸丰人 ,高级实验师 ,主要从事植物保护教学与科研工作。
提式喷雾器。
1. 2 方法
1. 2. 1 病原分离培养 用 PDA培养基 ,采用常规
的植物真菌病害组织培养法进行。将培养的病原用
转接法培养 ,获得纯培养。将纯培养的菌种接种在
PDA平板上 ,于 28± 1℃左右恒温箱中培养 3 d。在
无菌条件下 ,用直径 4 mm的打孔器在各菌株平板
培养的菌落上打若干菌片 ,各菌片分别取 2~ 3片 ,
放入 PDA培养基上 ,于 25± 1℃恒温箱中培养 ,每
天观察记录各菌落形态、大小、颜色和产孢情况等性
状。
1. 2. 2 分生孢子萌发实验 将病原菌孢子用灭菌
水配制成孢子悬浮液 (镜检每个视野不少 50个孢
子 ) ,然后将溶化 1%琼脂液滴 1滴在无菌载片上 ,
趁热迅速擀平成片 ,再滴 1滴孢子悬液在琼脂片上 ,
放入有保湿滤纸的培养皿内保湿 ,并置 25± 1℃恒
温箱中 , 24 h后观察分生孢子萌发及产生附属孢的
情况。
1. 2. 3 病原鉴定 根据培养的菌落特性 ,分生孢子
的形态特征及附着孢的特点 ,参考有关资料进行病
原鉴定。
1. 2. 4 病原菌的接种试验  ( 1)针刺法。 将病原菌
加灭菌水稀释 (低倍镜下每视野 20个左右孢子即
可 ) ,对无病枝和叶用 70%的酒精棉球擦洗 ,再用消
毒过的解剖针在叶片上刺 5~ 10个点 ,然后用喷雾
器将配好的孢子悬浮液喷洒在枝叶上。另一组材料
用灭菌水喷洒作为对照。将两组材料挂上标签各用
塑料袋套上 (同一菌株接种的各寄主放入同一塑料
袋内 ) ,保温 12~ 24 h,再拿去塑料袋 ,插入盛有清
水的三角瓶中培养 ,每天进行观察和记载 ,同时每天
喷清水 , 3~ 5 d换一次水 ,连续观察和记载 ,直到出
现典型症状。
( 2)喷洒法。 将病原菌加灭菌水稀释 (低倍镜下
每视 20个左右孢子即可 )。用消过毒的喷雾器装上
孢子悬液喷洒在用 70%酒精棉球擦洗过的无病枝
叶上 ,并设对照 ,将两组材料贴上标签 ,各用塑料袋
装上 (同一菌株接种的各寄主放入同一塑料袋内 ) ,
保温 12~ 24 h。拿去塑料袋 ,插入盛有清水的三角
瓶中 ,每天进行观察和记载 ,同时每天喷洒清水 , 3~
5 d换水一次 ,连续观察和记载 ,直到出现典型症
状。
1. 2. 5 致病性判定 采用目测法判定致病性。发病
叶片在 1 /3以下者为弱 ,在一半左右为中等 ,超过一
半者为强。
2 结果与分析
2. 1 菌落培养特性
各菌株在 PDA培养基上的培养性状有明显差
异。3种炭疽菌在 28± 1℃恒温下 , 3 d时樟树炭疽菌
平均直径为 3. 8 cm ,柑橘炭疽菌平均直径为 3. 9
cm ,冬青卫矛炭疽菌平均直径为 3. 5 cm。 除冬青卫
矛炭疽菌生长较慢外 ,其他 2种炭疽菌生长较快 ,尤
其是柑橘炭疽菌。前 2 d各炭疽菌菌落均为白色。 3
d时 ,冬青卫矛炭疽菌中部为褐色 , 4 d时柑橘炭疽
菌、樟树炭疽菌中部为褐色。各菌种的结构也存在着
明显差异 ,樟树炭疽菌可观察到明显轮纹结构 ,其他
2个菌种没有明显结构特征。3种菌种都产生红色的
分生孢子堆 ,均没有产生色素。
2. 2 分生孢子和附属孢的形态特征
从表 1可以看出 , 3种炭疽菌均为单胞 ,无色。
樟树炭疽菌、冬青卫矛炭疽菌分生孢子为椭圆形 ,柑
橘炭疽菌分生孢子为圆柱形 ,且 3种炭疽菌分生孢
子大小存在差异。冬青卫矛炭疽菌附属孢为黄褐色 ,
樟树和柑橘炭疽菌附属孢为褐色 ,且附属孢的大小
存在差异。
表 1  3个菌株的分生孢子和附属孢的形态及大小
Table 1  Form, length and w idth of the conidium and appresso ria of th e 3 isolates
菌名 分生孢子 附属孢形态 长×宽 /μm 形态 长×宽 /μm
樟树炭疽菌 椭圆形 14. 2~ 16. 7× 5. 0~ 5. 2 褐色椭圆形 6. 7~ 9. 2× 5. 0~ 7. 5
柑橘炭疽菌 圆柱形 13. 3~ 15. 8× 5. 0~ 5. 2 褐色椭圆形 6. 7~ 9. 2× 5. 8~ 7. 5
冬青卫矛炭疽菌 椭圆形 13. 3~ 19. 2× 4. 2~ 5. 0 黄褐色椭圆形 5. 8~ 9. 2× 3. 2~ 6. 7
2. 3 病原鉴定
将樟树、柑橘、冬青卫矛炭疽病病原菌分别用
PDA培养基在 28± 1℃下培养 2~ 3 d,即可见菌
落 ,且菌丝呈白色棉絮状。 樟树、冬青卫矛炭疽菌培
养 5 d即出现桔红色孢子堆 ,而柑橘炭疽病病菌则
是在 6 d后出现桔红色孢子堆。经显微镜观察 ,分生
孢子集生 ,单孢、无色、长卵圆形 ,常含 1~ 2个油球。
用目镜测微尺测定 50个孢子大小 ,测得樟树炭疽病
病原菌孢子大小为 ( 10~ 17. 5) μm× ( 4. 2~ 5. 8)
μm,柑橘炭疽病病原菌孢子大小为 ( 10. 2~ 18. 3)
μm× ( 3. 8~ 5. 8) μm,冬青卫矛炭疽病病原菌孢子
大小为 ( 11. 6~ 19. 2)μm× ( 4. 2~ 7. 5)μm。根据上
79第 3期 王柏泉等 樟树、柑橘、冬青卫矛炭疽病病原学比较研究
述特征 ,对照植物病原真菌分类资料 [ 7~ 9] ,鉴定该病
原菌为半知菌亚门腔孢纲黑盘孢目黑盘孢科炭疽菌
属的胶孢炭疽菌 (C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它
的有性阶段为子囊菌亚门的小丛壳属的围小丛壳菌
( Glomerel la cingulata ( Stonem. ) Spauld. et
Sch renk)。
2. 4 接种试验结果
将 3种炭疽菌进行交叉接种 ,结果表明 (表 2、表
3)。 3种胶孢炭疽菌菌株均能侵染其他 2种寄主 ,且
致病性以及寄主发病率存在一定差异。结果显示 2种
方法寄主发病率相差不大 ,致病性存在一定差异。
表 2 针刺法接种的病原在不同寄主上的发病率和致病性
Table 2  Incidence and path og enici ty of inoculated anth ran os e by needle-spu rning method on di fferen t hos ts
菌名 樟树 柑橘 冬青卫矛 CK发病率 /% 致病性 发病率 /% 致病性 发病率 /% 致病性 发病率 /% 致病性
樟树炭疽菌 100 强 60 中 70 强 0 无
柑橘炭疽菌 100 强 45 弱 60 强 0 无
冬青卫矛炭疽菌 100 强 50 中 70 中 0 无
表 3 喷雾法接种的病原在不同寄主上的发病率和致病性
Table 3  Incid ence and pathogenicity of inoculated anthranose b y spraying m ethod on dif ferent h ost s
菌名 樟树 柑橘 冬青卫矛 CK发病率 /% 致病性 发病率 /% 致病性 发病率 /% 致病性 发病率 /% 致病性
樟树炭疽菌 100 中 65 中 70 中 0 无
柑橘炭疽菌 100 中 60 中 60 中 0 无
冬青卫矛炭疽菌 100 弱 60 中 75 强 0 无
  从表中可以看出 ,针刺法中 , 3种菌株侵染樟树
时 ,其发病率为 100% ,致病性强 ;柑橘发病率为
45%~ 60% ,致病性中到弱 ;冬青卫矛发病率为
60%~ 70% ,致病性中到强。喷雾法中樟树发病率为
100% ,致病性中到弱 ;柑橘发病率 60%~ 65% ,致
病性中 ;冬青卫矛发病率为 60% ~ 75% ,致病性中
到强。
3 结论与讨论
研究表明 ,樟树炭疽病、柑橘炭疽病、冬青卫矛
炭疽病病原经鉴定均为半知菌亚门腔孢纲黑盘孢目
黑盘孢科炭疽菌属的胶孢炭疽菌 (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3个炭疽菌分生孢子和附属孢在形
态与大小方面存在一些差异 ,其培养性状也存在较
大的差异 ,但没有超出种的范围。将 3个菌种交叉接
种试验 ,结果发现每个菌种对同一寄主致病性及发
病率也不同。从而可以看出 ,胶孢炭疽菌种内存着一
定差异。
从形态上看 , 3种炭疽菌病原孢子大小及分生
孢子和附属孢形态和大小均存在一些差异。在培养
性状方面 , 3种炭疽菌培养性状差异表现在菌落直
径及菌落结构上。在菌落颜色及产孢情况方面 , 3种
炭疽菌无明显差异 ,对不同寄主的致病力的表现也
不一致。由此可见 ,胶孢炭疽菌的种内存在一定的差
异 ,但这些差异不足以证明胶孢炭疽菌种内存在明
显的群体或亚群体 ,也有可能是形态学、培养性状及
寄主范围不能正确反映胶孢炭疽菌种内群体的变
化。如果后者成立 ,则对胶孢炭疽菌种内群体的划分
应在其他方面如分子生物学等方面进一步做更深入
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 王建伟 ,赖顺钱 ,徐晓明 ,等 . 冬青卫矛炭疽病的初步研究 [ J ].
浙江林学院学报 , 1986, 6( 2): 73-77.
[2 ] 王建伟 ,钱显明 ,张炳欣 ,等 . 浙江省山茶花病害 [ J ]. 植物病理
学报 , 1998, 25( 2): 89-92.
[ 3 ] 贺 伟 ,杨 旺 ,沈瑞祥 . 北京杨炭疽病的初步研究 [ J ]. 森林病
虫通讯 , 1991( 4): 7-9.
[ 4 ] 王晓鸣 ,李建义 . 陕西省炭疽菌的研究 [ J ].真菌学报 , 1987, 6
( 4): 211-218.
[ 5 ] 刘晓云 ,景 耀 ,杨俊秀 .植物炭疽菌研究文献综述 [ J ]. 西北林
学院学报 , 1995, 10( 4): 105-111.
[ 6 ] 徐红梅 ,管兰华 ,韩正敏 . 不同胶孢炭疽菌菌株的比较 [ J] . 南
京林业大学学报 , 2004, 28( 3): 67-69.
[7 ] 邵力平 ,沈瑞祥 ,张素轩 ,等 . 真菌分类学 [M ] .北京:中国林业
出版社 , 1992. 100-325.
[ 8 ] 吴文平 ,张志铭 . 炭疽菌属 (Col letotrich um Cda)分类学研究
Ⅱ .种的划分 [ 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 1994, 17( 2): 31-37.
[ 9 ] 石蕴琏 ,李景平 . 米兰炭疽病病原鉴定及其防治方法的探讨
[ J ]. 北京农业大学学报 , 1984, 10( 2): 151-159.
80 西北林学院学报 21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