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萱草优良单株花茎离体快繁



全 文 :书第 42 卷 第 2 期 东 北 林 业 大 学 学 报 Vol. 42 No. 2
2014 年 2 月 JOURNAL OF 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 Feb. 2014
1)农业部“948”项目(2012(Z32) ) ;吉林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
(20100259)。
第一作者简介:张洁茹,女,1986 年 8 月生,吉林农业大学园艺
学院,硕士研究生。
通信作者:顾德峰,吉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教授。E - mail:gu.
df@ 163. com。
收稿日期:2013 年 7 月 2 日。
责任编辑:潘 华。
萱草优良单株花茎离体快繁1)
张洁茹 刘晓嘉 陈丽飞 赵春莉 董 然 顾德峰
(吉林农业大学,长春,130118)
摘 要 以 4 个萱草材料优良单株的花茎为试材,接种于不同激素组合的培养基中,对花茎不同部位的启动、
不定芽分化及增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最佳外植体为花茎上部和中部,其中花茎上部在启动培养中只呈现出间
接不定芽发生途径;而中部呈现出间接和直接不定芽发生两种途径。4 个萱草材料在启动培养、增殖培养中呈现
出差异性,其中 CC627 较其它 3 个材料呈现出较强的优势,启动率最高为 62. 53%、增殖率可高达 100%。WNF和
L - 1 最适启动培养基为 MS + 6 - BA1. 0 mg /L + NAA0. 5 mg /L + 2,4 - D1. 0 mg /L;RBH 最适启动培养基为 MS + 6
- BA3. 0 mg /L + NAA1. 0 mg /L;CC627 最适启动培养基为 MS + 6 - BA2. 0 mg /L + NAA0. 5 mg /L + 2,4 - D1. 0 mg /
L。WNF和 L - 1 最适增殖培养基为 MS + 6 - BA2. 0 mg /L + NAA0. 2 mg /L;RBH最适增殖培养基为 MS + 6 - BA3.
0 mg /L + NAA0. 2 mg /L;CC627 最适增殖培养基为 MS + 6 - BA1. 0 mg /L + KT1. 0 mg /L + NAA0. 2 mg /L。
关键词 萱草;优良单株;花茎;组织培养
分类号 S682. 1 + 9;Q945. 51
Rapid Propagation in vitro of Hemerocallis Pedicels in the Superior Individuals /Zhang Jieru,Liu Xiaojia,Chen
Lifei,Zhao Chunli,Dong Ran,Gu Defeng(JiL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Chang Chun 130118,P. R. China)/ / Journal
of 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 - 2014,42(2). - 73 ~ 77
The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to inoculate four kinds of Hemerocallis materials’superior individual pedicel explants
into mediums for different hormone combination to study initiation from different parts of the pedicels,differentiation and
proliferation of adventitious bud. The best explant is the pedicel of upside and middle part,the initiation way is indirect
adventitious bud for upside pedicel,while the initiation way is both indirect and direct adventitious bud for middle pedicel.
Four kinds of Hemerocallis present otherness during initiation and proliferation culture. Compared with other three kinds of
materials,CC627 presents a stronger advantage,the maximum of initiation rate is 62. 53%,and the proliferation rate can
get to 100% . The optimum initiation medium of WNF and L - 1 is MS + 6 - BA 1. 0 mg /L + NAA 0. 5 mg /L + 2,4 - D 1.
0 mg /L,the optimum initiation medium of RBH is MS + 6 - BA 3. 0 mg /L + NAA 1. 0 mg /L,and the optimum initiation
medium of CC627 is MS + 6 - BA 2. 0 mg /L + NAA 0. 5 mg /L + 2,4 - D 1. 0 mg /L. The optimum proliferation medium of
WNF and L - 1 is MS + 6 - BA 2. 0 mg /L + NAA 0. 2 mg /L. The optimum proliferation medium of RBH is MS + 6 - BA
3. 0 mg /L + NAA 0. 2 mg /L. The optimum proliferation medium of CC627 is MS + 6 - BA 1. 0 mg /L + KT 1. 0 mg /L +
NAA 0. 2 mg /L.
Keywords Hemerocallis;Superior individuals;Pedicels;Tissue culture
萱草(Hemerocallis spp.)作为百合科萱草属的
极具经济价值和广阔前景的宿根花卉[1 - 2],越来越
受到人们的青睐。但由于其自然分蘖繁殖的速度
慢,远不能满足城市绿化日益增长的需求,而利用组
培快繁技术可以极大地提高萱草的繁殖倍数,加快
繁殖速度,实现规模化生产。目前,国内关于萱草组
培快繁的研究诸多,主要是对国外引进的萱草新品
种进行组培快繁的研究[3 - 6],而对萱草品种杂交后
选育的优良单株再进行离体快繁无性系研究少见报
道[7];并且很多研究中,多数以花茎作为外植体,但
由于萱草整株花茎很长又有分蘖,具体哪个部位启
动效果好,并未做出细节上的研究。因萱草品种间
差异大,不同品种的诱导途径、所需的激素种类及浓
度存在差异性,所以针对每一品种系统地展开组培
快繁的研究。
为能充分利用我国优质的萱草种质资源、降低
由国外引种产生的高额成本,本试验以北京引进的、
资源有限的 2 个萱草新品种和自行杂交后代优选出
的 2 个萱草单株为试材,通过萱草花茎诱导愈伤组
织和不定芽的途径对 4 个萱草材料分别建立有效的
离体快繁体系,并对花茎不同部位的启动效果做了
较详尽的研究,还比较了 4 个萱草材料在启动培养、
增殖培养中的差异性,以期为不同萱草品种的工厂
化育苗提供技术支撑,弥补品种单一的空缺,为我国
的园林景观多添新彩;并且还可以建立具有自主品
种产权的萱草新品种,为下一步品种审定及品种推
广奠定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以北京引进的萱草新品种及吉林农业大学萱草
试验田经多年栽培选育出的萱草杂交后代优良单株
为试材。选用的 4 个萱草材料,分别编号为 WNF
DOI:10.13759/j.cnki.dlxb.2014.02.018
(无名粉)、L - 1(绿色眼睛)、RBH、CC627,其中
WNF和 L - 1 为北京引进的新品种:花为粉红色系、
花冠大,直径约 14 cm;RBH和 CC627 为选育出的优
良单株:植株矮化、花茎高约 25 cm、花单瓣双色。
本试验于天气晴朗的清晨,截取抽葶 20 cm、未开
花、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萱草花茎作为外植体。
外植体灭菌:将抽葶 20 cm的萱草花茎分为上、
中、下 3 个部位,即距花托 1. 5 ~ 3. 5 cm处为花茎分
枝处的“Y”型茎段,作为花茎上部;距花托 3. 5 ~
10. 0 cm 处分节部位作为花茎中部;距花托 > 10. 0
cm分节部位作为花茎下部。将取回的材料根据上、
中、下部位分别剪切成 2. 0 ~ 2. 5 cm的小段(图 1 中
A、B)。因其幼嫩程度不同,对花茎上、中、下部位分
别采用不同的方法灭菌,即花茎上部用 75%酒精浸
泡 10 s后再用 0. 1% HgCl2 浸泡 13 min;花茎中部用
75%酒精浸泡 20 s后再用 0. 1% HgCl2 浸泡 14 min;
花茎下部用 75%酒精浸泡 30 s后再用 0. 1% HgCl2
浸泡 15 min,最终无菌水冲洗 6 ~ 7 次,备用。
启动培养:将灭菌完毕的外植体分别接种于不
同激素质量浓度配比的启动培养基上(表 1) ,每次
处理 100 瓶,每瓶 1 个外植体,3 次重复。接种后观
察萌动时间、愈伤着生位置、愈伤类型等,30 d 后统
计启动率,以期筛选出 4 个萱草材料的最佳取材部
位、最适启动培养基。启动率 =(萌动的外植体数 /
接种的无污染外植体数)× 100%;出愈率 =(形成
愈伤组织的外植体数 /接种的无污染外植体数)×
100%;不定芽分化率 =(愈伤组织分化不定芽的外
植体数 /形成愈伤组织的外植体数)× 100%;出芽率
=(直接诱导出不定芽的外植体 /接种的无污染外
植体数)× 100%,见表 2 所示。
继代增殖培养:将分化不定芽的愈伤组织分切
成 0. 5 cm ×0. 5 cm小块(图 1 中 J)和直接诱导出的
不定芽(图 1 中 K)接种于不同激素质量浓度配比的
增殖培养基上(表 3) ,每次处理 5 瓶,每瓶 10 丛,1
丛 3 个芽,3 次重复。30 d 后统计不定芽的增殖率
及系数,以期筛选出 4 个萱草材料各自的最适增殖
培养基。增殖率 =(增殖的不定芽愈伤块 /接种总
块数)× 100%;增殖系数 =增殖瓶数 /接种总瓶数。
数据分析:试验数据均用 Excel 2003 和 DPS
v7. 05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培养条件:试验所用基础培养基为 MS 培养基,
添加蔗糖 30 g /L、卡拉胶 8 g /L,pH =5. 8,培养温度为
(23 ±2)℃,光照强度为 2 000 lx,光照时间为 14 h /d。
2 结果与分析
2. 1 不同激素质量浓度配比对外植体启动效果的
影响
接种 30 d后,在不加任何激素的 Q1 处理下,4
个萱草材料启动率均为 0,可见适宜外源激素添加
对启动培养的重要性。NAA 质量浓度的高低对 4
个萱草材料的启动效果无显著影响,而 6 - BA和 2,4
-D质量浓度的高低对 4 个萱草材料的启动效果存
在显著差异。其中 WNF、L - I 表现出一致性,适合
二者的培养基 6 - BA质量浓度均为 1. 0 mg /L,随质
量浓度的不断增加,启动率逐渐降低,只在添加 1. 0
mg /L 2,4 - D 的 Q3 处理下启动率最大,分别为 45.
00%和 37. 60%;CC627 随 6 - BA 质量浓度增加,启
动率先升高后降低,当 6 - BA质量浓度为 2. 0 mg /L、
添加 1. 0 mg /L 2,4 - D的 Q5 处理下启动率达到最大
值 62. 53%;RBH 在添加 2,4 - D 的培养基中均未出
现萌动现象,而在未添加 2,4 - D,6 - BA 质量浓度
为 3. 0 mg /L 的 Q12 处理下启动率达到最大值 28.
30%。
表 1 不同激素组合中外植体的启动状况
培养基
代号
6 - BA质量浓
度 /mg·L -1
NAA质量浓
度 /mg·L -1
2,4 - D质量浓
度 /mg·L -1
4 种萱草的外植体启动率 /%
WNF L - 1 RBH CC627
Q1 — — — 0hH 0gG 0eE 0iI
Q2 1. 0 0. 5 — (25. 20 ± 0. 06)eE (20. 27 ± 0. 15)eE 0eE 0iI
Q3 1. 0 0. 5 1. 0 (45. 00 ± 0. 06)aA (37. 60 ± 0. 16)aA 0eE (50. 17 ± 0. 09)eE
Q4 2. 0 0. 5 — (19. 70 ± 0. 35)gG (17. 80 ± 0. 15)fF (17. 80 ± 0. 15)dD (55. 23 ± 0. 15)cC
Q5 2. 0 0. 5 1. 0 (35. 13 ± 0. 09)cC (30. 30 ± 0. 17)cC 0eE (62. 53 ± 0. 15)aA
Q6 3. 0 0. 5 — 0hH 0gG (21. 03 ± 0. 09)bB (55. 23 ± 0. 12)cC
Q7 3. 0 0. 5 1. 0 0hH 0gG 0eE (57. 57 ± 0. 18)bB
Q8 1. 0 1. 0 — (27. 83 ± 0. 12)dD (24. 90 ± 0. 03)dD 0eE 0iI
Q9 1. 0 1. 0 1. 0 (37. 83 ± 0. 12)bB (32. 53 ± 0. 20)bB 0eE 0iI
Q10 2. 0 1. 0 — (22. 73 ± 0. 15)fF (25. 17 ± 0. 07)dD (19. 80 ± 0. 06)cC (40. 50 ± 0. 29)hH
Q11 2. 0 1. 0 1. 0 (25. 17 ± 0. 17)eE (25. 13 ± 0. 09)dD 0eE (52. 70 ± 0. 15)dD
Q12 3. 0 1. 0 — 0hH 0gG (28. 30 ± 0. 16)aA (45. 03 ± 0. 03)gG
Q13 3. 0 1. 0 1. 0 0hH 0gG 0eE (47. 23 ± 0. 09)fH
注:表中数据为同一处理 3 次重复的平均值 ±标准误;小写字母表示 P < 0. 05 显著水平,大写字母表示 P < 0. 01 极显著水平。
47 东 北 林 业 大 学 学 报 第 42 卷
启动培养中发现,以花茎为外植体出现间接和
直接不定芽发生型[8]两种途径。不同激素质量浓
度配比下诱导的愈伤组织类型多样,其中两类较优
质的愈伤组织为:①乳白或黄色,质地紧实,表面凹
凸不平,有颗粒感,剖开无褐化(图 1 中 E) ;②绿色,
质地较软,表面凹凸不平,有黄白色小芽点(图 1 中
F)。当 6 - BA与 NAA配比时易诱导出①号愈伤组
织,而在 6 - BA、NAA和 2,4 - D三者共同作用下易
诱导出②号愈伤组织;并且在添加 2,4 - D 诱导出
的愈伤组织较不添加 2,4 - D 诱导出的愈伤组织质
地疏松,分化不定芽的速度快、数量多,可见 2,4 - D
是影响愈伤组织诱导的一个重要因素。综合考虑,
WNF 和 L - 1 最适启动培养基为 MS + 6 - BA1. 0
mg /L + NAA0. 5 mg /L + 2,4 - D1. 0 mg /L;RBH最适
启动培养基为 MS + 6 - BA3. 0 mg /L + NAA1. 0 mg /
L;CC627 最适启动培养基为 MS +6 - BA2. 0 mg /L +
NAA0. 5 mg /L +2,4 - D1. 0 mg /L。
2. 2 外植体取材部位对启动效果的影响
接种 1 周后,外植体均有不同程度的翻卷,其中
上部“Y”型茎段分叉处及切口与培养基接触部位
(图 1 中 C、D)、中部茎段分节处及切口与培养基接
触部位均略有白色瘤状突起。随培养时间增加,白
色瘤状突起逐渐变大,5 周后,“Y”型茎段分叉处及
切口处的瘤状突起形成团状愈伤组织;中部茎段分
节处的瘤状突起直接形成不定芽(图 1 中 H、I)、切
口处形成团状愈伤组织,而下部茎段无萌动现象。
由表 2 显示,花茎上部只呈现间接不定芽发生
途径,而中部呈现间接和直接不定芽发生两种途径。
不同萱草材料、不同部位愈伤和不定芽诱导率差异
较大,其中 CC627 花茎上、中部出愈率最高,分别达
到 86. 30%和 65. 73%,而 RBH 出愈率最低,仅为
36. 56%和 20. 30%。CC627 花茎上、中部不定芽分
化率分别高达 91. 30%和 58. 30%,RBH 花茎上部
愈伤分化率最低为 52. 47%,而中部愈伤组织无分
化现象。4 个萱草材料均只在花茎中部直接诱导出
不定芽,其中 RBH出芽率最高为 48. 57%,而 CC627
出芽率最低为 32. 87%。综合考虑,花茎上部愈伤
组织形成与分化能力较花茎中部强,但花茎中部直
接诱导出不定芽的能力较强,省略了脱分化环节,可
以大大的缩短繁育周期,故花茎上部和中部为萱草
离体快繁的最佳外植体。
表 2 外植体不同取材部位的启动状况 %
材料
花茎上部
出愈率 不定芽分化率 出芽率
花茎中部
出愈率 不定芽分化率 出芽率
花茎下部
出愈率 不定芽分化率 出芽率
WNF (66. 33 ± 0. 09)bB (79. 00 ± 0. 12)cC 0 (43. 33 ± 0. 09)bB (38. 57 ± 0. 07)cC (40. 30 ± 0. 25)cC 0 0 0
L -1 (59. 23 ± 0. 12)cC (83. 33 ± 0. 19)bB 0 (21. 57 ± 0. 19)cC (50. 47 ± 0. 20)bB (46. 93 ± 0. 03)bB 0 0 0
RBH (36. 56 ± 0. 19)dD (52. 47 ± 0. 09)dD 0 (20. 30 ± 0. 16)dD 0dD (48. 57 ± 0. 20)aA 0 0 0
CC627 (86. 30 ± 0. 12)aA (91. 30 ± 0. 12)aA 0 (65. 73 ± 0. 12)aA (58. 30 ± 0. 12)aA (32. 87 ± 0. 12)dD 0 0 0
注:表中数据为同一处理 3 次重复的平均值 ±标准误;小写字母表示 P < 0. 05 显著水平,大写字母表示 P < 0. 01 极显著水平。
2. 3 不同质量浓度激素配比对增殖状况的影响
由表 3 显示,(1)WNF和 L - 1 呈现出一致的趋
势,NAA质量浓度为 0. 1 mg /L或 0. 2 mg /L时,细胞
分类素 KT添加与否,对 WNF 和 L - 1 的增殖率差
异显著。当单独添加 6 - BA2. 0 mg /L 与 0. 1 mg /L
或 0. 2 mg /L NAA配比时,WNF 在增殖率上无显著
差异,但比较增殖系数,添加 0 . 2 mg /L NAA 在 P
< 0. 05 水平上显著差异于添加 0. 1 mg /L NAA;而 L
- 1 增殖率在 P < 0. 01 水平上存在极显著差异。
(2)当确定 NAA质量浓度后,RBH的增殖率随细胞
分裂素质量浓度升高而不断增大,但当细胞分裂素
质量浓度(6 - BA + KT)为 4. 0 mg /L 时,增殖率明
显下降。在 Z4 处理下添加(6 - BA + KT)3. 0 mg /L
与 Z5 处理下单独添加 6 - BA3. 0 mg /L 虽不存在显
著差异,但 Z4 处理的增殖率明显低于 Z5 处理,并且
Z4 处理下易出现增殖苗不整齐现象。当 6 - BA3. 0
mg /L,NAA0. 2 mg /L时,RBH 增殖率和增殖系数均
达到最大,分别为 95. 17%和 3. 28。(3)CC627 增殖
能力极强,只要细胞分裂素在 1. 0 ~ 3. 0 mg /L时,无
论单独添加 6 - BA或 6 - BA 与 KT 共同作用,增殖
率均为 100%,比较增殖系数,Z8 处理下的增殖系数
在 P < 0. 05 水平下显著差异于其它各处理。4 个萱
草材料的增殖状况不尽相同,综合考虑,WNF 和 L
- 1 最适增殖培养基为 MS + 6 - BA2. 0 mg /L +
NAA0. 2 mg /L;RBH 最适增殖培养基为 MS + 6 -
BA3. 0 mg /L + NAA0. 2 mg /L;CC627 最适增殖培养
基为 MS +6 - BA1. 0 mg /L + KT1. 0 mg /L + NAA0. 2
mg /L。
3 结论与讨论
以抽葶 20cm的萱草花茎为外植体进行启动培
养,研究发现同一花茎上、中、下不同部位在诱导途
径、启动效果上存在差异性。其中,花茎下部未见启
动,花茎上部和中部启动能力强,视为最佳外植体,
这与倪新等[9]研究有一些出入;并且花茎上部呈现
间接不定芽发生途径,中部呈现间接和直接不定芽
57第 2 期 张洁茹等:萱草优良单株花茎离体快繁
发生两种途径,即花茎上部在分叉处和切口接触培
养基处先形成愈伤再分化产生不定芽,这与高
凤[5]、兰丽婷[10]、毕晓颖[11]的研究结果一致;花茎
中部在分节处和切口接触培养基处也可先形成愈伤
再分化产生不定芽,但愈伤量少于花茎上部分叉处,
不过花茎中部还可以在分节处直接诱导出不定芽。
这可能是由于花茎上部较中部存在更多的幼嫩组
织,而幼嫩组织更有利于形成大量的愈伤组织。而
花茎中部存在的组织正好处于幼嫩组织和成熟组织
之间,一部分幼嫩组织可形成少量的愈伤组织,另一
部分较成熟的组织可不经过愈伤组织阶段直接从外
植体上产生不定芽。
启动培养中发现,花茎分叉处、分节处及切口处
3 个不同位置均可形成较好愈伤组织(①号和②
号) ,这主要与不同激素质量浓度的组合有关,而与
愈伤着生位置无太大关系。其中,6 - BA和 2,4 - D
质量浓度的高低显著影响启动率的高低,而 NAA质
量浓度的高低对其无显著影响,这一结果与兰丽婷
等[10]的研究相同。而过高质量浓度的 6 - BA(质量
浓度大于 3. 0 mg /L时)易产生水渍状愈伤和畸形不
定芽(图 1 中 G) ,故应控制其用量;添加一定量的
2,4 - D 对愈伤组织的疏松程度及分化有着一定影
响,但应与其它生长素类物质配合使用效果才明显,
这与宋雪莲[12]、杨丽莉[13]、时颂[14]的研究一致。
表 3 4 种萱草在不同培养基中不定芽增殖状况
培养基
代号
6 - BA质量浓
度 /mg·L - 1
KT质量浓
度 /mg·L - 1
NAA质量浓
度 /mg·L - 1
WNF
增殖率 /% 增殖系数
L - 1
增殖率 /% 增殖系数
RBH
增殖率 /% 增殖系数
CC627
增殖率 /% 增殖系数
Z1 1. 0 - 0. 1 (91. 43 ± 0. 29)cC (2. 37 ± 0. 07)fF (95. 10 ± 0. 10)cC (2. 20 ± 0. 12)dC (81. 17 ± 0. 17)fE (2. 03 ± 0. 12)eH (100. 00 ± 0)aA (2. 97 ± 0. 09)fF
Z2 1. 0 1. 0 0. 1 (98. 67 ± 0. 33)bB (4. 30 ± 0. 12)bB (96. 17 ± 0. 15)bB (4. 07 ± 0. 09)aA (89. 60 ± 0. 21)eD (2. 45 ± 0. 08)dE (100. 00 ± 0)aA (3. 91 ± 0. 06)deDE
Z3 2. 0 - 0. 1 (100. 00 ± 0)aA (4. 30 ± 0. 12)bB (96. 93 ± 0. 07)aAB (4. 07 ± 0. 03)aA (90. 27 ± 0. 15)dD (2. 40 ± 0. 06)dEF (100. 00 ± 0)aA (4. 18 ± 0. 06)cBCD
Z4 2. 0 1. 0 0. 1 (80. 83 ± 0. 17)fDE (3. 77 ± 0. 09)cCD (78. 50 ± 0. 29)gG (3. 67 ± 0. 07)bB (92. 17 ± 0. 15)bB (2. 74 ± 0. 06)cD (100. 00 ± 0)aA (4. 40 ± 0. 05)bB
Z5 3. 0 - 0. 1 (81. 37 ± 0. 15)eDE (3. 93 ± 0. 09)cD (80. 27 ± 0. 15)eE (3. 60 ± 0. 06)bB (92. 27 ± 0. 17)bB (3. 09 ± 0. 05)bAB (100. 00 ± 0)aA (4. 10 ± 0. 05)cdCD
Z6 3. 0 1. 0 0. 1 (73. 43 ± 0. 30)gF (2. 23 ± 0. 03)fF (72. 77 ± 0. 15)hH (2. 23 ± 0. 09)dC (78. 57 ± 0. 23)iG (2. 13 ± 0. 06)eGH (86. 27 ± 0. 15)cC (3. 77 ± 0. 08)eE
Z7 1. 0 - 0. 2 (90. 37 ± 0. 19)dC (2. 77 ± 0. 09)eE (93. 23 ± 0. 15)dD (2. 37 ± 0. 03)dC (80. 40 ± 0. 31)gEF (2. 34 ± 0. 02)dEFG (100. 00 ± 0)aA (2. 87 ± 0. 03)fF
Z8 1. 0 1. 0 0. 2 (97. 89 ± 0. 26)bB (4. 37 ± 0. 07)bB (96. 08 ± 0. 31)bB (4. 17 ± 0. 12)aA (90. 43 ± 0. 07)dD (2. 79 ± 0. 02)cCD (100. 00 ± 0)aA (5. 44 ± 0. 03)aA
Z9 2. 0 - 0. 2 (100. 00 ± 0)aA (4. 70 ± 0. 06)aA (97. 33 ± 0. 09)aA (4. 28 ± 0. 04)aA (91. 27 ± 0. 15)cC (3. 01 ± 0. 05)bBC (100. 00 ± 0)aA (4. 25 ± 0. 07bcBC
Z10 2. 0 1. 0 0. 2 (81. 97 ± 0. 61)eD (3. 53 ± 0. 07)dD (79. 40 ± 0. 31)fF (3. 63 ± 0. 09)bB (92. 10 ± 0. 21)bB (3. 08 ± 0. 04)bAB (100. 00 ± 0)aA (4. 03 ± 0. 03)cdCDE
Z11 3. 0 - 0. 2 (80. 60 ± 0. 31)fE (3. 83 ± 0. 09)cCD (80. 73 ± 0. 37)eE (3. 36 ± 0. 09)cB (95. 17 ± 0. 09)aA (3. 28 ± 0. 02)aA (100. 00 ± 0)aA (4. 43 ± 0. 12)bB
Z12 3. 0 1. 0 0. 2 (71. 50 ± 0. 29)hG (2. 13 ± 0. 07)fF (72. 43 ± 0. 23)hH (2. 15 ± 0. 08)dC (79. 73 ± 0. 37)hF (2. 16 ± 0. 05)eFGH (90. 07 ± 0. 03)bB (4. 03 ± 0. 09)cdCDE
注:表中数据为同一处理 3 次重复的平均值 ±标准误;小写字母表示 P < 0. 05 显著水平,大写字母表示 P < 0. 01 极显著水平。
A、B.预处理的花茎;C、D.“Y”茎段分叉处及切口处诱导出愈伤组织;E.①号愈伤组织;F.②号愈伤组织;G.水渍状愈伤组织;H. RBH 花茎中
部直接诱导出不定芽;I. L - 1 花茎中部直接诱导出不定芽;J. CC627 分化不定芽的愈伤组织转入增殖培养;K. L - 1 花茎中部直接诱导出的不
定芽转入增殖培养。
图 1 萱草外植体处理、启动培养、增殖培养
67 东 北 林 业 大 学 学 报 第 42 卷
激素配比是试管苗增殖的关键,细胞分裂素起
主导作用[15 - 16],增殖培养中发现,KT 与 6 - BA 相
互作用配合低质量浓度的 NAA 对萱草不定芽增殖
有一定影响,但要视不同品种而定,CC627 在 KT 与
6 - BA相互作用下呈现出较好的增殖效果,而 RBH
却呈现出增殖苗长势不一致的现象。这可能与 KT、
6 - BA二者促进不定芽形成的效力不同及不同植株
体内所含内源激素的差异性有关。
4 个萱草材料在启动培养、增殖培养中差异显
著,其中 CC627 无论启动还是增殖培养均呈现出较
强的优势,而 RBH在启动与增殖培养中较其它 3 个
材料均处于劣势,但其花茎中部直接诱导不定芽的
能力最强。这可能与激素质量浓度配比和品种基因
型有关[12],表明不同品种的生长适应性存在一定的
差异。
参 考 文 献
[1] 费砚良.宿根花卉[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3.
[2] Tomkins J P,Wood T C,Bames L S,et al. Evaluation of genetic
variation in the daylily (Hemerocallis spp.)using AFLP markers
[J].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2001,102(4) :489 -496.
[3] 李艳梅,王桂兰,陈超,等.大花萱草新品种“红运”快繁体系的
建立[J].河南农业科学,2006(8) :120 - 122.
[4] 吕秀立,施季森,吕光明,等.“双玫瑰”萱草的离体培养和快速
繁殖[J].杂草科学,2009(1) :31 - 33.
[5] 高凤,王雪,张婷婷,等.萱草引进新品种“Forgotten Dreams”的
组织培养技术[J].江苏农业科学,2012,40(8) :60 - 62.
[6] 杨丽莉,张晓,杨睿,等.大花萱草‘莎蔓’的组织培养技术研究
[J].北方园艺,2012(19) :134 - 137.
[7] 储博彦,尹新彦,赵玉芬.萱草新品种“粉红宝”和“金红星”的
选育[J].北方园艺,2013(8) :63 - 65.
[8] 巩振辉,申书兴.植物组织培养[M]. 北京:化工工业出版社,
2007:52.
[9] 倪新,马毓. 多倍体萱草的组织培养及繁殖[J]. 园艺学报,
1984,11(3) :202 - 205.
[10] 兰丽婷,李冲,任爽英,等. 萱草新品种组培再生体系的建立
[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1,39(4) :14 - 17.
[11] 毕晓颖,王宁.萱草花茎离体培养与快速繁殖[J]. 东北林业
大学学报,2012,40(11) :56 - 60.
[12] 宋雪莲,董然,赵和祥,等. 五种新品种多倍体萱草离体快繁
技术研究[J].北方园艺,2011(7) :127 - 129.
[13] 杨丽莉,张晓,晋凡生,等. 激素对萱草组织培养参数的影响
[J].山西农业科学,2012,40(8) :815 - 818.
[14] 时颂,李青,赵霜,等. 不同切花菊品种及处理对愈伤组织诱
导和分化的影响[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3,41(1) :77 -
81.
[15] 王汉海,程贯召,杜延飞.大花萱草新品种“金娃娃”的组织
培养和快速繁殖[J]. 植物生理学通迅,2002,38(5) :458 -
460.
[16] 谭文澄,戴策刚.观赏植物组织培养技术[M]. 北京:中国林
业出版社,

1999.
(上接 72 页)裂期和展叶期之间相关性显著,且均
为极显著正相关。芽期前后气温越高萌芽期越短,
越早进入芽开裂期。由于实验观察的芽为混合芽,
芽萌发开裂后,除抽生花序外还可抽生枝叶,所以不
仅展叶期会提前,雌花期也会相应提前。因此看出
萌芽期、芽开裂期、展叶期和雌花盛期依次紧密相
连,这与实际情况相符合。
表 5 2011 年 4—5 月份和 2012 年 3—5 月份日均温 ℃
日 期
2011 年
日均温
2012 年
日均温
日 期
2011 年
日均温
2012 年
日均温
3 月 22 日 6. 9 4 月 14 日 19. 4 14. 1
3 月 23 日 9. 0 4 月 15 日 21. 4 17. 5
3 月 24 日 7. 1 4 月 16 日 18. 0 17. 5
3 月 25 日 10. 2 4 月 17 日 19. 0 16. 0
3 月 26 日 11. 0 4 月 18 日 16. 4 16. 2
3 月 27 日 12. 3 4 月 19 日 15. 8 15. 3
3 月 28 日 10. 9 4 月 20 日 13. 9 16. 8
3 月 29 日 13. 6 4 月 21 日 17. 4 17. 7
3 月 30 日 13. 5 4 月 22 日 17. 8 17. 9
3 月 31 日 11. 9 4 月 23 日 18. 2 18. 3
4 月 1 日 14. 1 13. 3 4 月 24 日 18. 0 17. 0
4 月 2 日 9. 8 15. 4 4 月 25 日 22. 0 16. 1
4 月 3 日 6. 8 11. 1 4 月 26 日 25. 4 17. 3
4 月 4 日 7. 4 15. 0 4 月 27 日 20. 0 20. 2
4 月 5 日 7. 7 14. 3 4 月 28 日 18. 3 20. 8
4 月 6 日 94. 0 14. 2 4 月 29 日 22. 6 19. 2
4 月 7 日 11. 2 15. 5 4 月 30 日 22. 3 18. 2
4 月 8 日 12. 1 15. 8 5 月 1 日 12. 8 17. 2
4 月 9 日 14. 0 16. 4 5 月 2 日 13. 6 16. 3
4 月 10 日 15. 7 15. 2 5 月 3 日 15. 6 17. 9
4 月 11 日 12. 7 16. 6 5 月 4 日 18. 6 20. 0
4 月 12 日 15. 0 9. 9 5 月 5 日 20. 0 20. 9
4 月 13 日 16. 9 12. 2 5 月 6 日 21. 8 20. 9
参 考 文 献
[1] 竺可桢,宛敏渭.物候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73:1 - 4.
[2] Root T L,Price J T,Hall K R,et al. Fingerprints of global war-
ming on wild animals and plants[J]. Nature,2003,421:57 - 60.
[3] Defila C,Clot B. Phytophenological trends in Switzer-land[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meteorology,2001,45(4) :203 - 207.
[4] Parmesen C,Yohe G. A globally coherent fingerprint of climate
change impacts across natural systems[J]. Nature,2003,421:37
- 42.
[5] Schwartz M D,Ahas R,Aasa A. Onset of spring starting earlier
across the northern hemisphere[J]. Global Change Biology,2006,
12(2) :343 - 351.
[6] Shutova E,Wielgolaski F E,Karles S R,et al. Growing seasons
of Nordic mountain birch in northernmost Europe as indicated by
long-term field studies and analyses of satellite images[J]. Inter-
national Journal of Biometeorology,2006,51(2) :155 - 166.
[7] Ge Q S,Dai J H,Zheng J Y,et al. Advances in first bloom dates
and increased occurrences of yearly second blooms in eastern China
since the 1960s:further phenological evidence of climate warming
[J]. Ecological Research,2011,26(4) :713 - 723.
[8] Schwartz M D. Phenology:An integrative environmental science
[M]. Berlin:Springer,2003.
[9] 李长海,裴顺祥,郭泉水,等.哈尔滨市 3 种灌木物候对气候变
化的响应[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1,39(5) :58 - 62.
[10] 王谋,李勇,黄润秋,等. 气候变暖对青藏高原腹地高寒植被
的影响[J].生态学报,2005,25(6) :1275 - 1281.
[11] 郗荣庭,张毅萍.中国果树志:核桃卷[M].北京:中国林业出
版社,1994.
[12] 刘庆忠,张力思,艾呈样,等. 核桃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
标准[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49 - 50.
[13] 荀守华,孙蕾,王开芳,等.黑核桃年生长发育规律研究[J].
落叶果树,2004,36(4) :8 - 10.
[14] 郗荣庭,张毅萍. 中国核桃[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2.
[15] 陕西省果树研究所.核桃[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0.
[16] 张志华,高仪,王文江,等.核桃雌雄异熟性研究[J]. 园艺学
报,1993,20(2) :133 - 138.
77第 2 期 张洁茹等:萱草优良单株花茎离体快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