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北方园艺 2009(8):215 ~ 216 植物 ·园林花卉 ·
作者简介:陈忠(1968-),男 ,本科 ,副研究员,现为园艺分院园林研
究室主任 ,主要从事园林植物的选育及应用工作。
收稿日期:2009-04-10
哈尔滨地区鸢尾属植物引种及栽培试验
陈 忠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园艺分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69)
摘 要:于2006年 3月 ,从北京市植物园 、长春净月 、绥滨290农场等地引进鸢尾属宿根花卉
23个。经过3 a多引种栽培试验 ,对其生物学特性 、生态学特性 、生长规律及繁殖技术等进行了全
面地试验研究 ,观察 9种鸢尾在哈尔滨地区的生长发育和越冬表现情况。结果表明:9种鸢尾适
应性强 ,花期长达 1个月;分株和种子繁殖苗木成活率均在95%以上 ,耐寒 、抗旱 、易移栽 、抗病虫
害 ,且花形优美 、枝叶繁茂 ,整个观赏期叶子为绿色 ,观赏效果优于其它宿根花卉品种 ,观果效果
极佳 ,是优良的新型绿化花卉品种。
关键词:鸢尾属(Iris);引种;栽培
中图分类号:S 682.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009(2009)08-0215-02
鸢尾属(Iris)花卉属于鸢尾科 ,是一类具有较高观
赏价值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我国约有鸢尾属植物 60个
种、13个变种及 5个变型 ,约占全球鸢尾属植物物种的
1/5 ,主要分布于东北 、西北 、西南等地区[ 1] 。不仅分布范
围广 ,生态类型复杂 ,而且包括了全部鸢尾属 6个亚属
植物物种。鸢尾属花卉是值得开发的宿根花卉种类之
一 ,它具有宿根花卉全部的优点:种类繁多 、花色丰富 ,
可以满足多种需求;适应性强 ,用作背景材料或作为花
坛、花径 、花境 ,一次种植 ,可以连年多次开花;群体功能
强 ,单株种植观赏效果稍差 ,但作为群体 ,成丛 、成片或
与其他花卉 、其他植物材料进行合理搭配种植 ,则可收
到极好的效果;环境效益大 ,由于鸢尾属花卉具有较强
的适应性 ,可在各类型的土壤中大量种植 ,提高了园林
绿地的覆盖率[ 2] 。
为了丰富哈尔滨地区宿根花卉绿化材料 ,提高绿化
水平 ,于2006年在黑龙江省科技厅的支持下开展了鸢尾
属(Iris)引种及栽培试验的研究 ,目的是通过引入新品
种并进行各项指标的测试 ,筛选出适合哈尔滨市栽种的
鸢尾品种 ,为合理栽培和应用鸢尾提供科学依据 ,并填
补鸢尾在黑龙江省栽培应用的空白。对丰富哈尔滨市
宿根花卉品种 ,提高绿化彩化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1 引种地自然概况
哈尔滨市地处黑龙江省东北部 ,地理坐标为东经
126°10′~ 135°5′,北纬 45°47′~ 48°30′。气候属于中温带
大陆性气候 ,历年平均气温 2.9℃,最低气温-41.1℃,
最高气温为 38.1℃;历年平均无霜期为 128.9 d ,气候条
件恶劣 ,园林宿根花卉资源匮乏。
2006年3月下旬开始 ,先后从北京市植物园 、长春
净月 、绥滨290农场及其它地区引进鸢尾属品种 23个 ,
各50芽 ,在分院绿化苗木基地中定植 ,株行距为10 cm×
10 cm ,当年成活率均达到 85%以上 ,部分品种当年开
花。经过几年栽培驯化 ,其中获得初步成功的有 9种。
其形态特征见表1。
2 试验方法
2.1 生物学特性与生态习性研究
植物生长发育与气候条件密切相关 ,尤以当地的小
气候条件对树木生长 、开花 、结果等物候期变化影响更
大。因此 ,尽管对引进的鸢尾的生物学特性有了初步的
了解 ,在试验地内的具体生长情况还应再做进一步观
测。
试验地选在全光下 ,随机种植 ,株行距 30 cm ×
50 cm ,试验地的土壤 、肥力 、光照和水分等因子均一致 ,
试验从早春植株发芽抽叶至晚秋休眠停止 ,生长期间连
续观测。以实地观测数据为依据 ,结合气象资料 ,总结
出鸢尾在哈尔滨市的生长规律[ 3] 。
2.2 适应性评价方法
依据程金水提出的观赏植物引种成功的标准。与
在原产地时比较 ,不需要特殊的保护能够露地越冬或越
夏而生长良好;没有降低原来的经济或观赏品质;能够
用原来的繁殖方式(有性或营养)进行正常的繁殖[ 4] 。
2.3 繁育试验
鸢尾属植物通常用分株繁殖为主 ,亦可用播种等方
法繁殖。采用分株繁殖和种子繁殖 ,通过成活率总结出
鸢尾属在哈尔滨地区最佳的繁殖方法 ,最适合的繁殖时
期 ,为今后促进哈尔滨地区宿根花卉新品种的扩繁推广
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15
·园林花卉·植物 北方园艺 2009(8):215~ 216
表 1 鸢尾属植物形态特征
中文名 形态特征
`典雅 杂种德国鸢尾
Iris germanica-x `Salonique
株粗壮 ,根肉质 ,叶片大 ,质厚 ,剑形有白粉 ,花茎高 60~ 120 cm ,苞片干膜质 ,下绿上部常皱缩并带紫红色,花大形,直径
17 cm ,紫 、淡紫等 ,有香气 ,外3花被裂片中部密生黄色混棒状髯毛 ,有斑纹
`白城 德国鸢尾
Iris(germanica)`White City 株粗壮 ,根肉质 ,叶片大 ,质厚 ,剑形.有白粉 ,花茎高 40~ 80 cm ,花中形 ,直径 15 cm ,紫、淡紫等
`平瓣粉德国鸢尾
Iris(germanica)`Pink Horizon 株形较小,花大 ,直径约14 cm,苞片大部分纸质 ,微有香气
`南奴舞西伯利亚鸢尾
Iris sibirica `Dancing Nanou
叶灰绿色条形 ,无明显中脉 ,花茎高40 ~ 60 cm ,高于叶片,3枚绿色苞片内含2朵花 ,花蓝紫色,直径7.5~ 9 cm ,外花被裂
片上部反折下垂,中央下陷呈沟状,有褐色网纹及黄色斑纹 ,无附属物
`樱花园杂种德国矮鸢尾
Iris `Cherry Garden 株粗壮 ,根肉质 ,叶片大 ,质厚 ,剑形,有白粉 ,花茎高 50~ 90 cm ,花中形 ,直径 15 cm ,紫 、淡紫等
秦岭鸢尾 叶片宽大,株形高,花大 ,直径约14 cm ,苞片大部分纸质 ,微有香气
黄花鸢尾 株形矮小,花小 ,花期早 ,直径约8 m ,黄色
细叶鸢尾 株形较高,叶片纤细 ,花中等大小 ,直径10~ 12 cm ,紫色
3 结果分析
3.1 生物学特性及生长节律
鸢尾属植物均在春季发芽 ,开始生长 ,然后抽出花
葶 ,半个月后开花 ,花期 5 ~ 6月 ,一茎花期 10 d ,1朵小
花可开3 d左右 ,花后2个月蒴果成熟 ,10月下旬后为植
株地上部分枯黄期。鸢尾的果实多为蒴果 ,果皮革质 ,
未成熟时绿色 ,具3~ 6脊 ,圆柱形或卵圆形 ,成熟后果皮
为土黄色 ,室背开裂 ,种子散出。不同种类单果种子粒
数在 6 ~ 120粒间。种子扁平或圆形 ,种皮革质 ,褐色或
棕色。鸢尾属植物的花芽多在当年 8 ~ 9月间已行分
化 ,翌年春季 ,根茎顶芽抽出花序及花。与此同时顶芽
的两侧常生数个侧芽 ,侧芽继续生长形成新的根茎 ,并
在秋季进行花芽分化 ,次年又抽葶开花。根据 2007和
2008年对鸢尾属的各品种展叶期 、现蕾期 、开花期 、果熟
期的物候观测结果 ,可见这几种鸢尾属植物所呈现出的
稳定的物候规律性。
观测结果显示:几种鸢尾能够适应哈尔滨地区气候
条件 ,但是在花期 、花朵大小 、株高等方面又存在许多不
同 ,因此 ,可根据其各自的特点应用于绿化生产中。
3.2 适应性评价
经过 2年的观察 ,无论是德国鸢尾 ,还是法国鸢尾 ,
以及黑龙江省内品种在哈尔滨地区栽植其观赏性都没
有变化 ,应用于景观建设是可行的。但是由于花期较提
供材料有所变化 ,但差异不显著 ,是否是地域的变化所
造成 ,还需进一步研究。
3.3 繁殖方式
通过分株繁殖和种子繁殖的苗木 ,在试验圃中完全
能够正常越冬生长 ,并且分株繁殖的苗木已经开花结
实 ,观赏效果没有变化。根据试验结果可以看出 ,在哈
尔滨地区分株的繁殖系数较高 ,操作方法简便 ,工作效
率高 ,能进行大规模的繁殖。最佳繁殖时间是每年的 4
月中下旬至 5月初。
栽植前施以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及油渣 、骨粉 、草木
灰等。栽植距离30 ~ 50 cm 。生长期宜施 1 ~ 2次化肥 ,
生长茂盛。3~ 4 a后结合繁殖分栽 ,并需要更换栽培地
点 ,因其对土壤肥力消耗较大而不宜连作。冬季应及时
清除枯枝叶并烧毁 ,可减少病虫害发生。
4 结论与分析
鸢尾属(Iris)植物由于具有花姿奇特 ,花色艳丽等
优点 ,近年已被人们视为具有发展前途的花卉而受到青
睐 ,作为绿化 、美化 、香化城市装饰花坛 、花径 、花带 、路
旁 、草地的优良花卉。经过3年的试验 ,对9种鸢尾的生
物学特性 、生长节律 、抗寒力 、生活力 、繁殖方式及观赏
效果进行了调查 ,初步认为这几种鸢尾完全适于哈尔滨
市景观建设应用。虽然在花期 、花朵大小及种籽成熟等
方面与原产地有所不同 ,但是可以根据各自特点进行不
同的景观应用配置 ,从而充分发挥其观赏效果 ,因此 ,认
为部分鸢尾属植物在哈尔滨地区引种初步成功 ,可以作
为宿根花卉在哈尔滨地区试推广应用。
鸢尾属宿根花卉是值得开发的种类之一 ,它具有种
类繁多 ,花色丰富 ,可以满足多种需求;适应性强 ,应用
成本低 ,用作背景材料或作为花坛 、花径、花境 ,一次种
植 ,可以连年多次开花;群体功能强 ,单株种植观赏效果
稍差 ,但作为群体 ,成丛 、成片或与其他花卉 、其他植物
材料进行合理搭配种植[ 2] ,则可收到极好的效果;环境
效益大 ,由于鸢尾属花卉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可在各类
型的土壤中大量种植 ,提高了园林绿地的覆盖率。因而
鸢尾属观赏宿根花卉的研究和利用面临着一个良好的
机遇和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 1] 赵毓棠.中国植物志[M] .16卷.1分册.北京:科学出版社, 1985.
[ 2] 董然 ,赵坚洁.鸢尾属花卉研究进展与应用开发[ J] .北方园艺 , 2006
(2):86-89.
[ 3] 原雅玲.鸢尾属植物的引种栽培[ J] .西北植物学报 ,1994 ,14(5):138-
141.
[ 4] 毛龙生.观赏树木栽培大全[ 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2.
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