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作者简介:魏云华(1979 -) ,女,福建福清人,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植物引种栽培研究工作。* 通讯作者 收稿日期:2011 - 11 - 28
香花槐研究现状及福建地区景观应用前景初探
魏云华 林 琰 李章汀*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工程技术研究所,福建福州 350003)
摘 要:香花槐耐寒、耐旱、耐瘠薄、耐盐碱,根系发达,生长迅速,适应性广,是园林绿化中栽培价值较高的优良绿化
香化树种。该文概述了香花槐引种栽培、组培快繁等方面研究现状,并进行了景观应用评价,提出了福建地区发展香
花槐思路及存在问题,以期充实福建彩化、香化苗木高档品种。
关键词:香花槐;研究现状;景观应用
中图分类号 S792. 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 - 7731(2011)23 - 144 - 01
香花槐(Robinia pseudoacacia cv. idaho )属蝶形花豆科
(Fabaceae)刺槐属(Robinia)落叶乔木,刺槐的变种,比刺
槐叶大,原产于西班牙。“红花绿叶满树靓,一年两季盛花
香”描写的就是香花槐,其全株树形自然优美且花期长,芳
香浓郁,是城市园林、道路绿化、美化及环境的优良树种,
入选为北京绿色奥运的主要树种之一。香花槐作为速生
树种,固氮、耐干旱、耐严寒、耐瘠薄、耐酸碱、抗污染和病
虫害少,树叶含粗蛋白 19%,又可用于建设生态林、用材
林和饲料用林。香花槐原产南美洲和西班牙,20 世纪 90
年代我国从朝鲜和韩国引进,在我国东北、西北、西南、中
原和沿海各省得到推广。
1 国内研究现状
刺槐具有较强的适应性、生长的速生性和用途的多样
性,被许多国家广泛引种栽培,刺槐已经成为仅次于杨树
和桉树的第三大阔叶树种 ,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国外刺
槐研究历史长远。目前德国、美国等开展刺槐的多倍体、
转基因和抗性育种,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香花槐最初是从
韩国引入我国的,近年来吉林、甘肃、宁夏、四川、山东和河
南等地均有引种栽培,北京还将其定为北京五大造林树种
之一。有关香花槐的引种栽培试验的文献资料均表明其
对环境条件适应性强,生长快、开花早、花期长、花与叶同
时展放、浓绿繁茂、红花绿叶等优良的生物学特性。许晓
平研究表明,南京地区为香花槐的适应区,培育该树种,种
根粗度以 3 mm以上为宜,土壤以轻壤质较好[4]。祝学范
指出香花槐适合安徽省各地区栽培,且发展前景可观[2];
张茂钦指出香花槐适应于与昆明相似环境的绿化美化[3];
李杰等进行了香花槐大棚营养钵插根繁殖技术试验研究,
指出不同生长素处理的根段与对照相比,对成活率、出苗
的平均高度和根系系数都有影响,以 IBA 200mmol /L处理
的根段的成活率相对较高,根段长度对成活率和整齐度影
响不大,根段越粗成活率越高[3]。近年来,国内进行了一
些香花槐组培快繁方面的试验研究。田成利等指出最佳
诱导培养基为 MS + BA 1. 0mg /L + NAA 0. 1mg /L;最佳增
值培养基为 MS + BA 0. 8mg /L + NAA 0. 3 mg /L;当最佳生
根培养基为 MS + IBA 0. 05mg /L;在愈伤组织分化的过程
中,培养基 MS + BA 0. 5 mg /L + NAA 0. 05 mg /L分化效果
相对较好[5]。张玉翠指出生根香花槐试管苗用多效唑处
理后能明显提高根系活力和移栽成活率[6]。
2 景观应用评价
香花槐具有广阔的景观应用前景。在 2001 年 9 月 6
日中国林业科学院定香花槐为大力发展美化、绿化高档优
良新树种,同时被北京园林部门列为奥运会相关赛场路段
的工程绿化优良新树种。香花槐树形美,树冠开阔,树干
笔直,树景壮观;香花槐叶形美,叶片绿色美观对称,观赏
性强;香花槐花形美,每年 5月、7 月开 2次花,可同时盛开
200 ~ 500朵红花,非常壮观美丽。一串串红色花朵垂挂
满枝,色泽艳丽,优美的树形与繁茂的绿叶,独具特色,具
有很高的观赏价值;香花槐生长快、开花早、多季开花。此
外,香花槐还具有固氮、抗污染的功能,香花槐根与根瘤共
生固氮,每年香花槐林有 50 kg /hm2 N 进入氮循环 ,是其
他植物固氮能力的一倍;其叶绿体厚,吸尘能力超过大多
数树种,吸附灰尘,净化空气,对改善生态环境有特殊作
用。总之,发展香花槐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香花槐耐寒耐热,耐干旱瘠薄,适应性强,南北皆宜,
发展前景极广阔,香花槐是极具推广价值的独特的庭园、
道路、风景区绿化和观赏木本花卉新品种,既可作公路边
坡、水土流失区域的绿化造林先锋树种,更是一个亟待开
发的木本花卉新品种。在景观绿化中的配置方式多样,可
做纯林绿化带,城市景区、乡村田间路径,公路两侧,均可
栽植纯林;也可与其他树种做混交绿化带。
3 福建地区发展香花槐存在问题及思路
由于香花槐原产地使用组培、根系扦 (下转 160页)
441 安徽农学通报,Anhui Agri. Sci. Bull. 2011,17(23)
DOI: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11.23.081
份。雪灾时的最大积雪深度与降雪量和小地形有关,一般
在藏北的地势比较平坦开阔地区,最大积雪深度在 15 ~
20cm;藏南和藏东北地区降雪量较大,一般为 30 ~ 40cm,
但在一些山口地区最大雪深可达 1 ~ 3m。干旱在西藏全
区都可发生,但农区因种植业面积较大,水利基础设施又
相对不够完善,灾害影响往往比西北部大,如日喀则、昌
都、山南等地区的部分县;洪涝灾害多发生在湖盆、河谷地
带,受地形影响,气流易在此抬升,如日喀则、山南、拉萨和
林芝等地区的部分县,较易发生暴雨、大雨等对流性天气。
灾害往往具有伴生性和放大性,一个主灾可诱发次一
级的灾害,形成灾害链。西藏的气象灾害群发性显著,在
年内水、旱、风灾害交替肆虐,多灾并发,有时洪涝、干旱和
雪灾都比较突出,或出现季节不同的此旱彼涝。
3. 3 灾害损失严重,防治投入大 西藏气象灾害种类多,
发生频率大,承灾体复杂而脆弱,容易受到灾害影响,一旦
灾害发生,无论轻重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而近年来
每次因灾害造成的损失都很大,频繁、多样的气象灾害给
社会经济以及人民生命财产带来了巨大影响和损失,因此
政府每年均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用于抗灾、救灾。如
2008 年的风雪灾害,政府不仅发动群众相互救助,而且调
动解放军、武警部队将食品、棉被、药品、饲草料等运往灾
区,救灾投入甚至超过灾害造成的直接损失。洪涝带来的
损失往往也是巨大的,严重时复工、复产都比较困难:干旱
灾害发生具有潜伏性,但是一旦成灾,灾情很难控制,抗旱
投入也会很大。
3. 4 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增多 与历史同期相比出现较
少的小概率天气气候事件,可以称为极端天气气候事件。
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和人为因素的叠加,极端灾害
天气和气候事件出现的频率和强度在西藏都有增强趋势。
“20世纪 70年代穿厚毛衣,80年代穿羊毛衫,现在穿 T恤
衫”,这是那曲当地人们对 6 ~ 9月份天气的形象描述。自
1998年 ~ 2007年,西藏地区连续出现暖冬,冬季平均温度
明显偏高。近 35a,位居前 4位的暖冬都出现在 2000 年以
后。特别是 2009年冬季,西藏地区平均温度距平高出常
年值 0. 5℃ ~ 2. 8℃。可见,雨、旱、冷、雪都有极端化的趋
势,发生极端事件的频率也明显增强,这已经成为近年来
气象灾害的新特征。
参考文献
[1]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编 . 西藏气候[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 1984.
[2]戴加洗 . 青藏高原气候[M]. 北京:气象出版社,1990.
(责编:陶学军)
(上接 144页)插法繁殖,繁殖效率不高,繁殖系数低下,株
高仅 30cm左右的的香花槐小苗市场价达 30元,制约了珍
稀树种香花槐的发展。另外香花槐与其它蝶形花科槐树
种苗很难区分,特别从种根基本无法分辨,利益驱使很多
销苗户鱼目混珠,以其它槐根、槐苗冒充香花槐,致使很多
人上当受骗。所以,现在香花槐处在一个“林业用不起,园
林不敢种”的尴尬境地。
福建省至今尚未发现香花槐的引种报道,不同的外质
体无性繁殖,嫁接、扦插等多种繁殖方式和景观配置方式
的研究更少。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省对园林苗木的需
求将出现新的趋势。一是对苗木的需求量大增。全省“城
乡一体化”工程建设,对苗木需求的数量将增加、种类更丰
富,这为我省园林苗木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
二是彩化、香化苗木高档品种销量大增。园林绿化在加速
发展的进程中,呈现出由普通绿化向高档次绿化转变趋
势。即由单纯要求绿化率阶段向彩化、香化阶段发展,逐
渐体现出花园城市的格调、特色。这必将对园林苗木的彩
化、香化等提出更高的要求。国外有些城市园林植物品种
达 3000 ~ 5000种,相比我省园林植物品种匮乏,用于园林
建设的品种比较单调 ,造成景观效果较差。因此,充分利
用本土资源,开展园林高档特色苗木引进与推广显得十分
重要。因而在福建地区开展香花槐引种栽培与繁育技术
研究很有意义。通过引种驯化探索香花槐在福建省自然
条件下的栽培适应性,提高香花槐繁殖系数,为这一珍稀
树种的大规模发展奠定科学的基础。
4 结语
香花槐为绿化香化树种,壮观、艳丽的花朵,使之具有
较高的观赏价值;一年两季盛花,极具栽培价值;耐寒抗
旱,适应性强,最具推广价值。因此,由于香花槐具有独特
的观赏和园林绿化价值、很高的林业经济价值,在福建地
区引进香花槐,发展前景极其广阔。
参考文献
[1]许晓平,黄 艳. 香花槐引种育苗试验[J]. 江苏林业科技,2004,
31(3) :36 - 37.
[2]祝学范. 香花槐引种栽培技术试验初报[J]. 河北农业科学,
2008,12(3) :38 - 39.
[3]张茂钦. 香花槐引种栽培初报[J]. 河北农业科学,2006,26(5) :
91 - 93.
[4]李 杰,朱文成. 香花槐大棚营养钵插根繁殖技术试验研究[J].
山东林业科技,2010,6(6) :50 - 51.
[5]田成利,傅玉兰. 香花槐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J].中国农学通
报,2008,28(4) :162 - 166.
[6]张玉翠. 多效唑对香花槐组培苗生长的影响[J]. 林业实用技
术,2011,12(3) :60 - 61. (责编:施婷婷)
061 安徽农学通报,Anhui Agri. Sci. Bull. 2011,1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