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石蒜属植物栽培技术研究进展



全 文 :文章编号:1000-2286(2001)03-0375-04
石蒜属植物栽培技术研究进展
张 露1 ,曹福亮2
(1.江西农业大学 林学院 ,江西 南昌 330045;2.南京林业大学 ,江苏 南京 210037)
摘要:石蒜属植物是一类优良观赏植物 ,既可用于园林配置 ,也可用作切花生产;它也是重要的药用植物。本
文综述了光 、温等环境条件对其生长 、发育的系统研究以及各种繁殖方法应用的研究 , 为全面开发利用我国这
一丰富的野生资源提供了理论与技术。
关键词:石蒜属;繁殖技术;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Q949.71+8.25  文献标识码:A
Advance on the Cultural Technology in Genus Lycoris
Zhang Lu1 , CAO Fu-liang2
  (1.College of Forest ry , JAU , Nanchang 330045 , China;2.Nanjing Forest ry University , Nanjing
210037 , China)
  Abstract:The genus Lycoris are excellent ornamental plants which have been applied as cut flowers ,
gardening scenic making plants and medicinal plants.The paper summarized present situation of studies on
the cultural technology and discussed the current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to be taken in Lycoris.
Theo ry and technology are put forw ard for the exploitat ion of wild resources of Lycoris in China.
Key words:Lycoris;propagational technology;cultural technology
1 石蒜属植物概况
石蒜属(Lycoris)隶属石蒜科 ,为多年生草本植物 , 20 余种 ,主要分布于亚洲 ,主产中国 、日本 ,少数
产缅甸和朝鲜 ,其中我国产15种[ 1] ,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地区。因该属植物喜生较阴湿的溪沟石岩旁 ,
鳞茎外包有暗褐色膜质鳞被 ,叶扁长线形或狭线形 ,似大蒜而得名。叶通常于花谢后于花茎旁侧抽出 ,
石蒜类植物依展叶期划分 ,有春叶型(即于 12月下旬~ 1月中下旬展叶)和秋叶型(即于 9 ~ 10月展叶)
二大类。我国石蒜属植物不仅种类繁多 ,而且具有丰富的花型和色彩 ,被誉为“中国的郁金香” 。在花型
上变异很大 ,既有小花型 、也有大花型 ,既有宽瓣 、也有窄瓣 ,既有平瓣 、也有皱瓣 ,有百合型 、长筒型 ,还
有强度翻卷的。色彩有纯白 、白中具红条或红晕 、乳白 、浅丁香紫 、紫中带蓝色晕 、深红 、玫瑰红 、麦秆黄 、
乳黄 、深黄和淡红紫色等多种 ,可谓五彩缤纷 。石蒜在开花时无叶相伴 ,花茎突然从裸露的地面出现 ,并
开放出美丽的花朵 ,颇令人惊奇 ,外国人称它为魔术花 。由于石蒜属植物冬季叶色浓绿 ,夏季花色鲜艳 、
花型奇特 ,作为观花观叶地被植物极大地丰富了园林景观;石蒜不仅有着其独特的花型 ,而且其花梗长
不带叶 ,花朵耐贮运且寿命长 ,是极具市场潜力的切花来源;石蒜植物是传统的药用植物 ,其鳞茎含有石
蒜碱(lycorine),有些种含有加兰他敏(Galanthamine)、力可它敏(lico ramine)等成分 ,它们是临床上治疗
小儿麻痹后遗症的要药。故此植物作为观赏和药用都是极具发展潜力的。
收稿日期:2001-03-21
作者简介:张露(1964-), 女 ,江西农业大学副教授 , 在职在读博士 ,从事植物遗传研究
第 23卷第 3期 江 西 农 业 大 学 学 报 Vol.23 ,No.3
2001年 9月 Acta Agriculturae Universitatis Jiangxiensis Sept.,2001
DOI :10.13836/j.j jau.2001091
2 石蒜属植物的栽培技术研究
石蒜在我国有 1 500年的栽培历史 ,是球根花卉中较早栽培的一种 ,但在园林花卉上的应用一直未
得到应有的重视 。近年来 ,北京 、上海 、南京 、杭州 、广州及福建的厦门 、安徽的马鞍山 、浙江的舟山等地
都相继开展了石蒜属植物的引种栽培 ,尤其是资源丰富 、分布较广的石蒜(L .radiata)和忽地笑(L .
aurea)的野生资源的人工栽培在园林上的应用及其作为药用资源的开发利用已取得了良好效果。由于
石蒜属植物一般能耐土壤瘠薄 、耐旱 、耐涝 、病虫害较少 ,人工栽培管理较简便 ,故栽培技术上的系统研
究相对较少。
石蒜属植物不论是作为地被植物或盆栽 ,还是作为切花材料 ,尤其是作为药用资源开发从鳞茎中提
取生物碱等 ,都需要大量的种球 ,而种球的生长受遗传和环境两方面的影响。其中种球大小 、种球的花
芽分化状态 、光照强度 、温度对植株的生长发育影响较甚。
2.1 光照对石蒜属植物生长和开花的影响
韩国学者 Choi-SK(1991)[ 11 , 12]对石蒜(L .radiata 的不同球茎大小作了梯度试验 ,结果表明随着
球茎增大。叶量和球茎产量也随之增大 ,并且在不同的光照条件(如遮荫 20%~ 95%)下 ,叶和花的特
性及球茎产量也有明显不同 ,随着遮荫强度增加 ,延迟开花并且缩短花期 ,球茎产量以遮荫 35%为最
高 ,而以 95%为最低。吕美丽等人[ 4]认为忽地笑的抽苔率与种球大小有密切关系 ,且认为种球在 50%
遮荫条件下 , 可提高抽苔率 、提早开花期 、增加切花花梗长度及色泽 ,提高切花品质。林定勇等
(1993)[ 5]认为忽地笑经高温处理后 ,定植在弱光控温环境下 ,能将花期提早于 7月中旬 ,且切花品质优
于田间栽培的。
2.2 温度对石蒜属植物生长和开花的影响
沈明山等筛选出适合厦门地区生长的石蒜类栽培种 ,并且对不同的土壤条件和温度的影响作了研
究 ,结果认为石蒜要求高腐殖质 、高土壤肥力的偏酸性土壤 ,日平均气温超过 24 ℃将抑制其叶芽生长 ,
零下低温不影响生长 ,花枝数与鳞茎的营养积累有关 ,也与栽培土壤的肥力和土壤酸碱度有关 。梁素秋
和许圳涂(1992)[ 6]以忽地笑为材料研究温度对开花的影响 ,表明抽苔时间随生长温度升高而延迟 ,开
花时间随温度降低而稍延后 ,但生长在各种固定温度下 ,叶片形成与老化休眠无规律性 ,偏向营养生长
呈常绿状态 ,而采用变温处理可以抑制新叶形成 ,并促使花芽分化。日本学者森源等 1990年[ 10]以夏水
仙及石蒜为材料研究温度对其开花之影响 ,结果两个品种在 10 ~ 30 ℃内均能进入花芽分化 ,但以 20 ~
25 ℃为开花的最佳温度。在日本冬季至春季的不同时期 ,将夏水仙或石蒜移入夜温至少维持 20 ℃的
温室 ,结果表明凡未经自然低温者 ,花芽分化率均为 0%,凡经自然环境低温若干周后 ,夏水仙花芽分化
率可达 70%~ 80%,石蒜可达 100%。可见 ,花芽分化不仅需变温条件 ,还需要低温刺激。但是秋季出
叶者如忽地笑经冬春低温后叶枯萎脱落 ,春季种球内正进行花芽分化 ,当分化完全后遇秋季凉温始抽苔
开花 ,故不可认为落叶后的种球为休眠期。不应以郁金香类温带花卉的栽培模式来处理 ,认为低温可以
打破休眠 ,而以 5 ~ 10 ℃贮藏其种球 。梁素秋(1992)[ 7]和韩锦隆(1991)[ 8] 以 5 ℃冷藏夏季采收的种
球 ,结果抽苔率很低 ,林定勇认为是花苞枯萎所致[ 5] 。
2.3 石蒜属植物无性繁殖方法的研究
石蒜属植物一般以自然分球繁殖为主 ,但其繁殖系数相当低 ,如忽地笑的一个开花球平均每年分生
1 ~ 2个球 ,子球到开花时需 4年左右时间;而种子繁殖却不易正常结实 ,通过人工授粉产生的种子进行
实生繁殖 ,实生苗发育到开花球需 4 ~ 5年时间[ 9] ,也有说 5 ~ 6年[ 4]或3年的[ 5] 。基底切割繁殖法是一
种比较有效的方法 ,如忽地笑以八分割基盘所获取的子球最多 ,平均为 14个子球 ,但子球至开花需 2 ~
4年;利用双鳞片繁殖法 ,可使得一个母球的繁殖倍数达到 40 ~ 70倍 ,但子球至开花需 4 ~ 5年;以 4鳞
·376·  江 西 农 业 大 学 学 报 第 23卷
片及其相连的部分基盘为繁殖体 ,所形成的子球较大 ,一母球的繁殖倍数为 38 倍 ,子球至开花需 3 ~ 4
年[ 4] 。底盘切割和双鳞片繁殖方法是石蒜属植物无性繁殖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值得推广 。
2.4 石蒜属植物组织培养的研究
鳞茎类植物的鳞茎是由叶原基肥大的鳞片所组成 ,因具有特殊的器官 ,所以在组织培养上具有与其
它宿根 、球茎 、块茎植物不同的特点 。已报道过石蒜科(Amary llidaceae)中的一些属的种如水仙 、君子兰
等和其它球根花卉如郁金香 、百合等种通过组织培养法产生再生植株 ,其外植体可以为鳞茎 、花梗 、未成
熟胚 、种子 、花托 、花丝 、叶 、根尖等 ,再生途径可以是直接形成小鳞茎 、不定芽 ,最终形成不定苗或通过愈
伤组织阶段形成小鳞茎和不定芽。而以石蒜属植物为材料进行组织培养的报道仅有几例 ,且局限于个
别种上 。鲁雪花和陈杨春(1986)[ 2]以忽地笑未成熟胚于 MS 培养基上附加 2 , 4-D2mg/L +BA2mg/L
形成愈伤组织后 ,继代培养长出小植株 ,而在 BA0.25mg/ L+NAA0.5mg/ L 上直接分化出小苗 。这种
幼胚形成的愈伤组织有器官分化的现象 , 可以为忽地笑远缘杂种的初期离体培养提供依据。
Zdruikovskaya Rikhter等人(1990)[ 13]以 Brunsvigiaa josephinae 和 Amaryl lis bwladonna 的杂种和换锦
花或血红石蒜进行杂交 ,以其杂交的种子胚芽置于 Monnier s培养基上培养都能产生小鳞茎 ,与血红石
蒜杂交产生的胚芽能形成叶和根。董庆华等(1995)[ 3]以石蒜的鳞芽于 MS 培养基上附加 BA2mg/ L+
NAA 0.2mg/L可以生成完整植株。林纯瑛等(1987)[ 10]以五月采的忽地笑鳞片为培养材料 ,认为 MS+
BA2 ~ 3mg/L+NAA0.5mg/ L为产生芽的最适配方 。但 Li chun huang 等人(1989)[ 14]的试验表明 ,以
NAA3 ~ 30mg/L+BA10mg/L 可大量诱导不定芽 ,并待其长大产生侧芽后取单一植茎置于 NAA3mg/L
的培养基上 ,可诱导出最多根系的完整植株 ,预计一年每球可产生 30 000个植株。尽管由不同的外植
体都能产生小鳞茎 ,但如何在短期内大量繁殖种球 ,提高组培苗的出瓶率及种球的生长速率 ,还有待进
一步探讨 。
3 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3.1 栽培技术落后 ,种球产量不高
石蒜属植物的栽培方式至今仍相当粗放 ,除了台湾将忽地笑作为切花生产 ,有过大规模的人工栽培
和比较系统的研究外 ,国内几乎未见较深入系统的研究。就是现有的研究也只是集中在石蒜和忽地笑
两个种上 ,而中国石蒜 、换锦花 、长筒石蒜以及一些国际市场看好的 、市场潜力极大的乳白石蒜 、夏水仙
等种的栽培和系统研究却极少 ,未能形成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栽培模式 ,造成种球缺乏而未能满足市场需
求。故需从光 、温 、水 、肥等因素的控制和优化入手 ,对市场需求量大的 、花型奇特 、花色艳丽及其大花型
的品种进行研究 ,制定出速生 、丰产 、优质的栽培模式。
3.2 栽培种类单一 ,适用种球数量严重不足
我国石蒜属资源极其丰富 ,约占总种数的 3/4之多 ,但几乎还处于野生状态 ,作为人工栽培的种仅
石蒜和忽地笑两种。现作为地被植物和药用植物应用的种球基本上是采集野生类型 。由于适于石蒜类
植物应用栽培的季节都属枯叶期 ,此时采集野生种球十分困难 ,因此 ,造成了适用种球数量的相对不足。
3.3 种球繁殖系数低 ,生长速率慢
石蒜属植物多是自然分球繁殖 ,只有极少数种有少量种子。虽然底盘切割法 、双鳞片繁殖法及组织
培养法等人工无性繁殖方法都有利于扩大繁殖系数 ,但种球繁殖系数还不高 ,而且生长速率太慢 ,难以
在短期内达到开花和药用的要求。因此 ,解决种球繁殖问题 ,尤其是种球的增殖技术是石蒜类植物产业
化开发的关键。
3.4 园艺上应用不多 ,应用范围较窄
目前 ,石蒜属植物仅在台湾省开始人工栽培 ,部分用作切花生产 ,而且规模还很小。相比之下 ,大陆
·377·第 3 期 张 露等:石蒜属植物栽培技术研究进展
的资源更为丰富 ,但只应用在园林配置上 ,且局限在石蒜 、中国石蒜和换锦花等几个种 ,所使用的种球均
属野生 ,用量也极少 。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 ,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 ,城市园林建设和环境优化的需求 ,对丰富园
林观赏植物资源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为此 ,应开展石蒜属野生植物资源的收集和整理 ,建立起石蒜
属种质资源库;开展现代化栽培技术的研究 ,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石蒜资源优势 ,迅速改变我国目前在
球根花卉生产中完全依赖进口的局面 ,发展自己的优势品种 ,生产出大量的高质量球根 ,培养出具有我
国特色的鲜切花品种 ,建立起“人无我有 ,人有我优”的石蒜属种质体系和技术贮备 ,增强我国球根花卉
产业的后劲。
参考文献:
[ 1]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第十六卷第一分册)[ 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89.16 ~ 17
[ 2] 鲁雪花 , 陈杨春.忽地笑胚外植体的培养[ J] .云南植物研究 , 1986 , 8(4):467 ~ 469
[ 3] 董庆华.石蒜的组织培养[ J] .植物生理学通讯 , 1995(5):54
[ 4] 吕美丽 , 许东晖.金花石蒜栽培技术之研究[ J] .桃园农业改良场特刊 , 1988
[ 5] 林定勇.石蒜属球根花卉之分类 、形态 、生长与开花[ J] .中国园艺(台湾), 1993 , 39(2):67~ 72
[ 6] 梁素秋 , 许圳涂.金花石蒜预生花芽分化与发育特性及其诱导因素探讨[ J] .中国园艺(台湾), 1992 , 38(3):139 ~ 148
[ 7] 梁素秋.金花石蒜花芽分化及体外培养之探讨[ D] .国立台湾大学园艺研究所硕士论文 , 1992
[ 8] 韩锦隆.金花石蒜天然开花期之变温及人工花期调节方法之研究[ J] .宜兰农工学报 , 1991 , 10:105 ~ 121
[ 9] 林纯瑛 , 马溯轩.金花石蒜之鳞片组织培养繁殖[ J] .中国园艺(台湾), 1987 , 33(4):255~ 264
[ 10]森源治郎.石蒜属的开花生理与培养[ J] .农耕与园艺 , 1990 , 12:136 ~ 139
[ 11] Choi SK.Studies on the culture of Lycoris radiata Herb.as a medicinal plant.1.The effect of bulb size a t planting on
plant g rowth and bulb yield[ J] .Reseach Reports of the Rural Development Administration , Upland and Industrial Crops ,
1991 , 33(2):84~ 88
[ 12] Choi SK.Studies on the culture of Lycoris radiata Herb.as a medicinal plant .2.Effect of shading on grow th and bulb
yield[ J] .Reseach Reports of the Rural Development Administration , Upland and Industrial Crops , 1991 , 33(3):64 ~ 68
[ 13] Zdruikoskaya Rikhter.In vitro production of viable plantlets of Brunsdonna tuberg enii from seed developed as a result of in-
tergeneric crosses[ J] .Byulle ten Gosudarstvennogo Nikitskogo Bo tanichcskogo Sada, 1990(1):108 ~ 113
[ 14] Li Chun Huang , Din M ing Liu.Clonal multiplication of Lycoris aurea by tissue culture[ J] .Scientia Hor ticulturae , 1989 ,
40:145~ 152
·378·  江 西 农 业 大 学 学 报 第 23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