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温度 、节位和 BA 对蝴蝶兰花茎腋芽生长的影响
刘 林 ,李淑 兰
(1.临沂师范学院生命科学系 ,山东 临沂 276005)
摘 要:蝴蝶兰腋芽进行试管培养 ,在一定温度范围内 ,高温有利于形成营养枝 , 低温有利于形成花枝。
高节位腋芽不易萌发 ,倾向休眠。从 0到 5 mg/ kg(毫克/公斤)浓度范围内 ,较高温度下 , 高浓度 BA 有利于
腋芽萌发成营养枝。
关键词:蝴蝶兰;腋芽
中图分类号:S681.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0009(2003)05-0050-02
蝴蝶兰属(Phalaenopsis)有原种 40 余种 , 分布于亚洲与
大洋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 多生于阴湿多雾的热带森林中离
地 3 m ~ 5 m(米)的树干上 ,也有长于溪涧旁的湿石上。花形
似蝴蝶 ,特别受人们喜受。
在一定条件下 ,蝴蝶兰花葶上的腋芽能萌发形成不同类
型的新枝。开花后 ,将花茎上部剪掉 , 花茎下部的腋芽就可以
萌发形成新的花枝 ,这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如果不把上部剪
掉 ,腋芽不易萌发 , 个别萌发时往往形成营养枝。 19 世纪 60 、
70 年代 ,人们已经开始用人工培养方法诱导不同种的腋芽成
花枝或营养枝[ 1-3] 。
本试验研究腋芽在花茎上所处位置以及温度对诱导腋芽
萌发形成枝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基本培养基为 VW ,稍有改动 ,如表 1。调整 pH 值到 5。
表 1 改动的 VW 培养基
组分 化学式 1000 ml中含量
磷酸钙 Ca3(PO4)2 0.2g
硝酸钾 KNO 3 0.525g
磷酸二氢钾 KH2PO 4 0.25g
硫酸镁 MgSO4·7H2O 0.25g
硫酸铵 (NH4)2SO 4 0.50g
硫酸锰 MnSO 4·H2O 0.0068g
蔗糖 20.00g
琼脂 8.00g
水 845ml
椰子乳 150ml
乙二胺四乙酸铁
(1 , 14 g/ 100 m l) 5ml
用于取花茎的植株为 4 ~ 5 年生的蝴蝶兰 Phalaenopsis
amabilis。该种原产菲律宾 、印尼 、巴亚新几内亚 、澳大利亚及
中国台湾省。多生于低洼雨林中树干上 ,叶 3 ~ 5枚 ,肉质 , 花
序总状 , 可高达 1 m(米), 有花 5 ~ 10 朵 ,白色 , 花期夏季。
取花茎 , 用市售漂白粉(10%水溶液 , 加 2 ~ 3 滴吐温-
20)消毒 10 min(分钟), 然后将其截成段 ,每一段有一个节 , 一
支花茎从上至下取 4 节 , 依次为节 1、节 2 、节 3 和节 4 ,每段
3 cm ~ 4 cm(厘米)长 , 在无菌条件下去掉苞片 ,垂直植于固体
培养基上 , 节与琼脂平。
培养器皿用 25 mm ×200 mm(毫米)试管 , 每试管加
16 ml(毫升)培养基。接种后 , 用铝薄封口。光照条件:每日
照光 16 h(小时), 光照强度 500 lx(勒克斯)。
培养室温度设 20 ℃和 28 ℃, 每一温度处理用 10支花茎 ,
做好节位标记。 84 d(天)之后检测腋芽萌发情况 , 观察产生的
营养枝数目、花枝数目 、休眠的数目和污染的数目(表 2)。
培养基中不用椰子乳 , 代替以 BA , 其它成分浓度不变。
BA浓度分别为 0、0.01 、0.1 、1 和 5 mg/kg(毫克/公斤)(如表
3)。
2 结果与分析
2.1 温度和节位对花茎腋芽生长的影响
花茎腋芽离体培养时 , 腋芽生长受温度和节位的影响。
表 2 显示温度和节位的影响效果。 28 ℃温度倾向诱导营养
生长 , 20 ℃的温度则容易诱导生殖生长 , 只有一些低节位腋
芽形成营养枝。表明在离体培养条件下 ,低温有利于成花基
因的启动。如果离体培养的目的是获得花枝 , 同时应有一定
时间的低温;如果是以获得幼嫩营养枝为目的 , 则应保持较高
温度。高节位上的腋芽不论温度高低都倾向保持休眠状态 ,
休眠期长达 90 多天。在生产中以芽生芽方式繁殖时 ,最好不
用最上一节。
表 2 温度与节位对腋芽生长的影响
温度
(℃)
营养枝 成花枝 保持休眠 污染
节 1 节 2 节 3 节 4 节 1 节 2 节 3 节 4 节 1 节 2 节 3 节 4 节 1 节 2 节 3 节 4
28 ℃ 4 7 7 7 0 1 1 0 6 2 1 1 0 1 1 2
20 ℃ 0 0 0 2 3 7 6 6 7 2 2 1 0 1 2 1
收稿日期:2003-04-04
2.2 不同浓度 BA 对腋芽生长的影响
从表 3可知 , BA 浓度为0、0.01、0.1 mg/ kg(毫克/公斤)时,
50
·试验研究· 北方园艺 2003(5):50 ~ 51
表 3 不同浓度 BA对腋芽生长的影响
BA浓度
(mg/ kg)
营养枝 成花枝 保持休眠 污染
节 1 节 2 节 3 节 4 节 1 节 2 节 3 节 4 节 1 节 2 节 3 节 4 节 1 节 2 节 3 节 4
0 0 1 3 3 0 0 0 0 10 9 6 4 0 0 1 3
0.01 1 1 4 5 0 0 0 0 9 8 6 2 0 1 0 3
0.10 1 2 7 6 0 0 0 0 9 8 3 3 0 0 0 1
1.00 3 7 8 7 2 0 0 0 5 3 2 2 0 0 0 1
5.00 8 10 10 7 1 0 0 0 1 0 0 0 0 0 0 3
休眠芽多 ,花枝极少,营养枝也不多。 1 和 5 mg/ kg(毫克/公斤)
可使休眠芽减少,大部分生长为营养芽 ,只有高节位上腋芽进行
生殖生长。显然, BA有利于打破离体培养条件下腋芽的休眠。
3 结论与讨论
离体培养蝴蝶兰花茎 ,诱导腋芽萌发 , 不同的温度条件下
可产生不同类型的枝。要获得营养枝 ,应当用较高的温度 , 在
20 ℃~ 28 ℃范围内 ,以 28 ℃效果最好;相反 ,若要获得花枝 ,
则以较低温度为好。与花直接相邻的节上的腋芽不容易萌
发 , 向下第 3 、4 两节上的腋芽相对较容易诱导。 BA 对于诱导
营养芽有促进作用 , 以第 2 、3 节的效果最好。
瓜类枯萎病的发生与防治
武 兴 丽
1 病害症状
枯萎病是西瓜的毁灭性病害 ,甜瓜被害较轻。近几年来 ,
黄瓜发病也严重并造成瓜蔓枯萎 ,结果率低。病害主要发生
在蔓茎和根部。从幼苗开始直到生长后期 ,特别是结果期间 ,
最易被害。
西瓜和黄瓜枯萎症状 ,表现在幼苗定株以后 , 开始出蔓到
果实半大期间。这时茎的内部变为褐色 , 全蔓或部分支蔓白
天萎蔫 ,夜间恢复正常 , 5 d ~ 6 d(天)后即枯死。
黄瓜苗期很少发病 , 一般在结果时期才发生。病株由下
而上萎蔫。枯萎的黄瓜病株茎蔓和根部为水浸状腐烂 , 并变
为褐色 ,有时出现红色粘质物。
2 发病原因
瓜类枯萎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病菌能在土壤里营腐生
活达 5~ 6 年之久。附着在种子外部的少数孢子也有越冬能
力。病菌主要从根的伤口(虫伤和松土时造成的伤口)或根毛
侵入。种子 、肥料 、农具 、水流都能传带病菌 , 特别是使用带菌
瓜蔓沤成的厩肥和堆肥 ,在传播病害上 , 更起着重要作用。
3 流行条件
西瓜 、甜瓜苗期发病的土壤温度在 16 ℃~ 18 ℃左右。
成株发病的土壤温度 22 ℃左右。一般土壤温度超过30 ℃以
上时 ,病势趋于减退。黄瓜茎蔓和根部腐烂 , 常常发生在低洼
潮湿的土壤里。一般土质粘重排水不良的连作地 , 以及使用
不腐熟的厩肥发酵伤根时 ,发病较重。
4 防治方法
利用抗病品种和改进栽培措施 , 提高植株的抗病性是防
病的关键。选育适应地种植的抗病品种 , 利用杂交一代。轮
作是防病的重要环节 , 在我国很早就有实行 8 年以上的轮作
制 ,并选择了不十分粘重便于排水的地块种植西瓜的防治措
施 ,因而大大减轻了病害的发生。防治黄瓜枯萎病轮作 3~ 4
年有效。用福尔马林 100 倍液浸种 30 min(分钟), 50%多菌
灵 500倍液浸种 1 h(小时), 2%~ 4%漂白粉溶液浸种30 min
~ 60 min(分钟), 可防治种子带菌。
5 加强栽培管理
5.1 瓜地选择 枯萎病在排水不良过于潮湿的粘重土壤内 ,
最易发病 , 因此种瓜时要选择排水良好的土壤。
5.2 合理施肥灌水 避免过度施用氮肥 , 因为施用氮肥过
多 , 会降低植株的抗病性。要避免施用不腐熟的有机肥 , 以免
发酵时伤根 , 病菌侵入。在结瓜初期防止大水浇灌 , 要小水勤
浇 , 病情严重应减少或暂停灌水 , 可减轻病害。
5.3 治虫 枯萎病菌主要从伤口侵入 , 因此要防治地下害
虫。
5.4 清洁田园 在生长期间及时拔除病株。收获后要注意
收集残余病株烧毁 , 并进行翻地 , 以减轻枯萎病的传播。
6 药剂防治
6.1 播前施用药土预防。用 50%多菌灵 、70%甲基托布津 、
70%敌克松 , 各以 1∶100 的比例与细土配成药土施入定植沟
内 , 每 667 m2(平方米)用农药 1 250 g(克)。
6.2 发病初期 , 见病株应立即拔除并烧毁 ,并在病穴用石灰
乳或 50%代森铵 400 倍液进行土壤消毒。 同时瓜田用 70%
甲基托布津 、50%多菌灵 、活性促根剂 、抗枯灵 500 ~ 1 000 倍
液 , 或 70%敌克松 、50%代森铵各 1 000 ~ 1 500 倍液 ,土壤消
毒剂 1 000 倍液 ,均有一定治疗效果。
(沈阳市农业科学院 , 110034)
欢迎订阅 2004年《黑龙江农业科学》
《黑龙江农业科学》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主办的综合性
学术期刊 ,是全国优秀期刊 、黑龙江省优秀期刊、“中国期刊方
阵”期刊 、《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 主要报道
作物育种 、耕作栽培 、植物保护 、土壤肥料 、果树蔬菜 、植物生
理 、农业气象等方面以黑龙江省为主 ,其他省区为辅的最新农
业科研成果 、科学技术、发展趋势以及新产品 、新品种等。设有
科研报告 、实用技术 、调查总结 、专题综述 、品种选育 、国内外科
技动态 、科技简讯 、农业信息等栏目以及各类广告业务宣传。
本刊发行面广 ,读者群大:农业科研工作者 、农业院校师生 、国
营农场及各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的科技人员 、管理干部和广大农
民群众等。
本刊为国际大 16 开本 , 彩色四封, 52 页 , 双月刊 , 刊号:
ISSN1002-2767 , CN23-1204/ S ,邮发代号 14-61 ,单月 10 日
出版 ,每期定价 5.00元 ,全年为 30.00元。全国各地邮局(所)
均可订阅。漏订者可汇款至本刊编辑部补订(不另收邮费)。
地址:哈尔滨市南岗区学府路 368 号《黑龙江农业科学》编
辑部 ,邮编:150086
电话:0451-86668373 E-mai l nykx13579@sina.com
51
北方园艺 2003(5):50~ 51 ·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