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第 28卷第 3期 西 南 农 业 大 学 学 报 (自然科学版 ) Vol.28, No.3
2006年 6月 JournalofSouthwestAgriculturalUniversity(NaturalScience) Jun.2006
文章编号:1000-2642(2006)03-0418-04
四川山矾种群在不同群落中空间分布格局研究*
刘青松 ,齐代华* ,桂 俊 ,何彩梅 ,刘迎辉
(1.西南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 ,重庆 400715;2.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重庆 400715;3.重庆市三峡
库区植物生态与资源重点实验室 ,重庆 400715)
摘要:选取了方差均值比(ID)、聚集度大小指数(ICS)、Green指数(GI)、聚集频度指数(ICF)、平均拥挤度指数
(IMC)、聚块度指数(IP)、莫里西塔指数(IM)等 7项指数 ,分析研究了缙云山 4个不同群落中四川山矾幼苗 、幼树 、小
树 、大树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1)四川山矾在常绿阔叶林中多呈聚集分布 , 在针阔混交林中则多呈随机分布;
(2)四川山矾在不同类型的群落中表现出不同的分布格局 , 在同一群落中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层次)的分布格局也不
相同;(3)四川山矾 、大头茶等常绿阔叶树种有取代马尾松 、杉木等针叶树种 , 并使针阔混交林向常绿阔叶林演替的趋
势。
关 键 词:缙云山;四川山矾;种群;空间分布格局
中图分类号:S792 文献标识码:A
STUDYONTHESPATIALDISTRIBUTIONPATTERNSOFSYMPLOCOSSETCHUANENSIS
POPULATIONINDIFFERENTCOMMUNITIESINTHEJINYUNMOUNTAINS
LIUQing-song, QIDai-hua* , GUIJun, HECai-mei, LIUYing-hui
(1.SchoolofLifeScience, SouthwestUniversity, Chongqing400715, China;2.KeyLaboratoryofEco-EnvironmentinThreeGorges
ReservoirRegion(MOE), SouthwestUniversity, Chongqing400715, China;3.ChongqingKeyLaboratoryofPlantEcologyandRe-
sourcesResearchinThreeGorgesReservoirRegion, SouthwestUniversity, Chongqing400715, China)
Abstract:Indexofdispersion(ID), indexofclustersize(ICS), Greenindex(GI), indexofclusterfrequency(ICF), indexofmean
crowding(IMC), indexofpatchiness(IP)andMoristiasindex(IM)wereusedtoanalyzethespatialdistributionpaternsof4 different
communitiesofSymplocossetchuanensis(seedlings, saplingtrees, smalltreesandbigtrees)intheJinyunMountains.Thespecies(S.
setchuanensis)wasfoundtoassumeaclumpdistributionpatterninevergreenbroadleavedforestsandarandomdistributionpaternin
mixedconiferousandbroadleafstands.Diferentcommunitytypesdisplayeddifferentdistributionpatterns, anddistributionpatternsvaried
withtheageofthetrees.Atendencywasobservedfortheevolutionofmixedconiferousandbroadleafstandstoevergreenbroadleavedfor-
estsofsubstitutionofevergreenbroadleavedtreespecies(S.setchuanensisandGordoniaacuminata)forconifers(Pinusmassonianaand
Cunninghamialanceolata).
Keywords:theJinyunMountains;Symplocossetchuanensis;population;spatialdistributionpattern
四川山矾(Symplocossetchuanensis)为山矾科常绿
阔叶乔木 ,其种群为缙云山自然保护区阔叶林中的优
势种群 ,而优势种群决定着群落结构和群落环境的主
要特征 ,从而决定着群落的物种组成。研究森林群落
优势种群的分布格局与动态对于阐明森林生态系统
的形成与维持 ,群落的稳定性与演替规律 ,种群的生
* 收稿日期:2006-01-16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370279)和重庆市生态学重点学科资助项目
作者简介:刘青松(1985-),男 ,河南商丘人 ,西南大学本科生 ,从事生态学研究。
*为通讯作者
DOI :10.13718/j.cnki.xdzk.2006.03.018
态特征和更新具有重要意义 [ 1] 。缙云山森林群落类
型多样 ,本文选取了 4个典型的不同群落 ,分析研究
了四川山矾在不同类型的森林群落中以及群落中不
同层次上的分布格局 ,从而为缙云山自然保护区植被
的生态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
1 研究地概况
缙云山自然保护区位于重庆市北碚区(29°50′N,
106°26′E),平均海拔 850 ~ 895 m,相对高差 640 m
左右 ,总面积约为 1 400 m2。保护区内属于热带季风
湿润气候 ,四季分明 ,热量充沛 ,雨量丰富 。土壤主要
为三叠纪砂岩 ,为母质发育的酸性黄壤 ,其次是中性
或酸性紫色土。地带性植被主要为亚热带湿润常绿
阔叶林 ,并存在次生暖性针叶林 、竹林 、灌丛和灌草
丛 ,具有森林植被次生演替的不同阶段[ 2] 。
2 研究方法
2.1 样方设置与调查
采用相邻格子样方法 ,在青龙寨选取四川山矾
(S.setchuanensis)常绿阔叶林 (SE)和四川大头茶
(Gordoniaacuminata)常绿阔叶林 (GE)样地各 500
m2 ,分别划分为 20个 5m×5m的小样方;在杉木园 、
乌龙背选取杉木(Cunninghamialanceolata)、四川山
矾针阔混交林(CM)与马尾松(Pinusmasoniana)、白
毛新木姜子(Neolitseaauratavar.glauca)针阔混交林
(PM)样地各 200 m2 ,分别划分为 32个 2.5 m×2.5
m的小样方 。为了便于调查数据的比较与分析 ,所选
的 4个群落样地的坡度基本相同(表 1)。野外调查
中分别记录了每个小样方草本层和灌木层植物物种
的种名 、高度和盖度 ,乔木层记录了每株植物的种名 、
高度和胸径 。
表 1 研究样地的基本概况
Table1 Generalconditionsofresearchplots
样 地 群落类型 地 点 经 度 纬 度 坡 度海拔 /m
Ⅰ SE 青龙寨 106°23.931 29°50.01 28° 848
Ⅱ GE 青龙寨 106°22.899 29°49.996 28° 848
Ⅲ CM 杉木园 106°22.805 29°49.88 5° 850
Ⅳ PM 乌龙背 106°23.239 29°56.57 20° 769
2.2 数据处理
依据曲仲湘(1983)的等级划分标准 [ 3]及实际情
况将四川山矾种群划分成 4个层次 ,其中个体的高度
(H)和胸径(DBH):
幼苗层(SD):H<0.5 m
幼树层(SP):0.5m
大树层(BT):H>5m, DBH>7.5cm
利用 PASSAGE1.1软件[ 4]将采集的数据计算分
析得出四川山矾的各种空间分布指数:ID, ICS, GI,
ICF, IMC, IP, IM等。
3 结果与分析
3.1 常绿阔叶林中四川山矾空间分布格局分析
3.1.1 四川山矾常绿阔叶林
四川山矾种群中 , SD, SP, BT呈聚集分布 ,只有
小树为随机分布 ,且幼苗的聚集程度明显高于幼树和
大树 ,具体数据见表 2所示。由于四川山矾是喜阳植
物 ,而幼苗处于群落的最底层 ,为满足光照需求 ,四川
山矾幼苗主要生存于森林空隙中 ,因而聚集度高 。随
着个体逐渐增大 ,由于自疏作用 ,种内竞争加剧 ,种群
个体数量逐渐减小 ,致使从幼苗 -幼树 -小树的聚集
度逐渐降低。而在乔木层中 ,四川山矾的重要值约为
亚优种的 2倍(见表 3),在群落中占绝对优势 ,对环
境的适应性强 ,呈现聚集分布。
表 2 四川山矾常绿阔叶林中四川山矾空间分布格局分析表
Table2 ThespatialdistributionpaternanalysisofS.setchuanensisinSE
层 次 ID ICS GI ICF IMC IP Im 分布格局
SD 4.737*** 3.737 0.197 2.542 4.237 8.474 9.415 聚集分布
SP 1.952** 0.952 0.050 20.947 2.002 1.907 2.002 聚集分布
ST 1.340 0.340 0.018 36.315 0.990 1.523 1.650 随机分布
BT 2.016** 1.016 0.053 15.904 1.866 2.195 2.332 聚集分布
AT 2.260** 1.260 0.066 46.003 4.310 1.413 1.437 聚集分布
注:***:P&lt;0.001偏离随机分布极极显著 , **:0.001&lt;P&lt;0.01偏离随机分布极显著 , *:0.01&lt;P&lt;0.1偏离随机分布显著 ,
AT:整体分布 , Clump:聚集分布 , Random:随机分布(下同)。
Note:***:Deviatefromtherandomdistributionssignificance+++, **:Deviatefromtherandomdistributionssignificance++, *:Deviate
fromtherandomdistributionssignificance+.
3.1.2 四川大头茶常绿阔叶林
在四川大头茶常绿阔叶林中 ,四川山矾种群从幼
苗层到大树层分布格局由聚集分布向随机分布过渡 。
其中 SD, SP, ST为聚集分布 , BT为随机分布。由于
419第 28卷第 3期 刘青松等 四川山矾种群在不同群落中空间分布格局研究
四川山矾种子散播在母树周围 ,直接导致幼苗 、幼树 、
小树的分布格局为聚集型 ,随个体增大种群对环境因
子的需求提高 ,种内竞争加剧 ,自疏强烈 ,最终使大树
阶段的四川山矾表现出随机分布的格局。由重要值
表(表 3)可知 ,在乔木层四川大头茶的重要值是四川
山矾的 2.3倍 ,四川山矾在竞争中处于劣势 ,呈现随
机分布 。
表 3 各样地乔木层和灌木层中主要植物重要值及其排序
Table3 Theimportantvaluesandthearrangmentofmainplantsin
treelevelandbushlevelofthefourplots
群落类型 乔木层种 名 重要值 排序
灌木层
种 名 重要值排 序
SE
四川山矾 0.321 1 川鄂连蕊茶 0.376 1
白毛新木姜子 0.165 2 白毛新木姜子 0.186 2
黄 杞 0.111 3 四川山矾 0.126 3
GE
四川大头茶 0.490 1 四川山矾 0.256 1
四川山矾 0.220 2 栲 树 0.186 2
薯 豆 0.086 3 白毛新木姜子 0.177 3
CM
杉 木 50.148 1 四川山矾 37.749 1
四川山矾 40.067 2 川鄂连蕊茶 29.681 2
光叶山矾 7.211 3 杜茎山 7.406 3
PM
白毛新木姜子 28.114 1 四川山矾 41.606 1
马尾松 23.382 2 杜茎山 10.221 2
四川山矾 15.483 3 杉 木 9.603 3
3.1.3 常绿阔叶林不同群落中四川山矾的分布比较
四川山矾在这 2个不同的群落中整体呈聚集分
布 ,种群结构稳定 。这表明在一定阶段内四川山矾在
这 2个群落中均将是优势种 。但幼苗的聚集度普遍
大于成株的聚集度 ,大多数幼苗在成长过程中 ,由于
密度效应引起的种内和种间竞争增加了种群个体的
死亡率 ,导致种群密度迅速下降 ,成株时聚集强度降
低 。种群在幼年阶段聚集程度高有利于存活和发挥
群体效应 ,而成年时由于个体增大 ,聚集强度降低 ,才
能有利于获得足够的环境资源[ 5] 。四川山矾常绿阔
叶林(SE)中四川山矾大树的聚集程度却明显要高于
四川大头茶常绿阔叶林(GE)中的聚集程度。主要是
因为在 SE中四川山矾是建群种 ,建群种的不同导致四
川山矾大树聚集度的差异 ,而种子主要散发在母树的
周围 ,因此 SE中四川山矾幼苗的聚集度明显高于 GE。
3.2 针阔混交林四川山矾空间分布格局分析
3.2.1 杉木和四川山矾针阔混交林
由表 5知在 CM中 SD, SP, BT均呈随机分布 ,只
有 ST呈聚集分布 ,这与四川山矾在灌木层中的重要
值最大相一致 。而大树呈随机分布 ,它反映了 CM中
杉木占主要优势 ,该群落可能处于由针叶林向阔叶林
演替的早期阶段。
表 4 四川大头茶常绿阔叶林中四川山矾空间分布格局分析表
Table4 ThespatialdistributionpaternanalysisofS.setchuanensisinGE
层 次 ID ICS GI ICF IMC IP Im 分布格局
SD 2.222** 1.222 0.064 57.533 4.922 1.330 1.349 聚集分布
SP 1.597* 0.597 0.031 4.778 0.747 4.977 7.465 聚集分布
ST 3.772*** 2.772 0.146 5.141 3.522 4.696 5.031 聚集分布
BT 1.540 0.540 0.028 56.351 2.140 1.337 1.380 随机分布
AT 1.708* 0.708 0.037 166.390 6.908 1.114 1.123 聚集分布
表 5 杉木和四川山矾针阔混交林中四川山矾空间分布格局分析表
Table5 ThespatialdistributionpaternanalysisofS.setchuanensisinCM
层 次 ID ICS GI ICF IMC IP Im 分布格局
SD 1.290 0.290 0.009 26.694 0.540 2.161 2.470 随机分布
SP 0.961 -0.039 -0.001 -375.390 0.430 0.917 0.983 随机分布
ST 1.691** 0.691 0.022 9.810 0.910 4.160 4.855 聚集分布
BT 0.916 -0.084 -0.003 -115.500 0.229 0.732 0.813 随机分布
AT 1.136 0.136 0.004 286.010 1.386 1.108 1.137 随机分布
3.2.2 马尾松和白毛新木姜子针阔混交林
根据表 6的统计数据知在 PM中只有幼苗呈聚
集分布 ,其余都呈随机分布 。四川山矾从幼苗斑块状
聚集向空间扩大逐步形成大树分散的种群 ,以满足随
个体增大对空间和营养的不断需求 ,从而使其更能合
理的占有和利用环境资源 , 维持种群的延续和发
展 [ 6] 。
3.2.3 针阔混交林中不同群落四川山矾的分布比较
从表 5和表 6所统计的数据可以看出 ,四川山矾
在 2个针阔混交林中主要呈随机分布。各层的聚集
程度也相差不大 ,在马尾松 、白毛新木姜子针阔混交
林(PM)中四川山矾幼苗的聚集度要高于杉木 、四川
山矾针阔混交林(CM)。在演替过程中 ,四川山矾在
CM林中定居以后成功完成了种群增殖的过程 ,聚集
度降低;而在 PM林中 ,四川山矾可能刚入侵不久 ,呈
聚集分布 ,有利于增强对陌生环境的适应性和扩大增
殖 。因此就演替而言 , PM林可能比 CM林处于更早
的阶段。
420 西 南 农 业 大 学 学 报 (自然科学版) 2006年 6月
表 6 马尾松和白毛新木姜子针阔混交林中四川山矾空间分布格局分析表
Table6 ThespatialdistributionpaternanalysisofS.setchuanensisinPM
层 次 ID ICS GI ICF IMC IP Im 分布格局
SD 2.452*** 1.452 0.047 2.669 1.577 12.613 16.817 聚集分布
SP 1.385 0.385 0.012 65.487 1.197 1.473 1.532 随机分布
ST 1.025 0.025 0.001 695.010 0.588 1.045 1.106 随机分布
BT 0.971 -0.029 -0.010 -304.070 0.253 0.898 1.010 随机分布
AT 1.113 0.113 0.004 487.860 1.894 1.064 1.083 随机分布
3.3 不同群落中四川山矾的空间分布格局比较
上述统计分析表明 ,在常绿阔叶林中 ,四川山矾
总体呈聚集分布 ,常绿阔叶林正处于稳定阶段 ,而在
针阔混交林中 ,四川山矾总体呈随机分布 ,前者四川
山矾各层的聚集强度几乎都大于后者 ,种内聚集为竞
争能力弱的植物提供保护 ,聚集能够逃避竞争的排
挤 ,有利于减弱种间竞争 ,从而有利于更多物种的共
存 [ 7] 。
从重要值表中也可以看出 ,常绿阔叶林中乔木层
的物种数目要多于针阔混交林 ,前者的环境异质性要
大于后者。而针阔混交林中马尾松 、杉木等针叶物种
占优势 ,但种群结构表现出断代更替现象 ,有群落演
替趋势 。聚集分布是最稳定的分布类型 ,四川山矾在
针阔混交林中尚处于不稳定的阶段 ,表明了该群落可
能正处于针叶林向阔叶林演替的早期阶段 。
4 结 论
通过对缙云山四川山矾在不同群落空间分布格
局的研究分析 ,本文主要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4.1 四川山矾是常绿阔叶林中的优势种 ,且种群结
构稳定 ,整体表现为聚集分布;在针阔混交林中 ,四川
山矾的优势地位不显著 ,种群结构呈增长态势 ,整体
表现为随机分布 。
4.2 不同群落(SE, GE, CM, PM)中 ,由于建群种的
不同以及群落环境的差异 ,导致四川山矾种群呈现不
同类型的空间分布格局类型 ,整体上表现为四川山
矾 、大头茶等常绿阔叶树种有取代马尾松 、杉木等针
叶树种 ,并使针阔混交林向常绿阔叶林演替的趋势 。
4.3 群落中不同空间层次的四川山矾的聚集度不
同 ,幼苗层的聚集度高于幼树 、小树和大树的聚集度 ,
呈逐渐降低趋势 ,主要与种群结构 、种间竞争 、种内竞
争和环境因子等因素有关 。
4.4 植物由于其固着生活的特性 ,繁殖和扩散的空
间范围受到限制 ,幼苗分布于母体周围或林间空隙 ,
呈现明显的聚集分布。
由于影响植物种群不同分布格局形成的因素复
杂以及所得数据的局限性 ,本文主要就物种之间的关
系和种群结构对四川山矾的种群空间分布格局进行
了定性分析 ,而对于环境因子(土壤 、空气 、水分等)
对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的影响则有待进一步的研究与
分析。
致谢:在论文数据的野外调查中 ,得到了西南大
学生命科学学院 2004级全体同学的帮助 ,论文写作
中还得到了曾波 ,陶建平 ,魏虹等老师给予的大力支
持和指导 ,在此一并深表感谢。
参考文献:
[ 1] 石胜友 , 尚进 , 田海燕.缙云山风灾避地常绿阔叶林生
态恢复过程中优势种群格局和动态 [ J] .武汉植物学研
究所 , 2004, 21(4):321-326.
[ 2] ZHONGZC.Studyonthevegetationgeographyofmajoy
forestsinSichuan.in:ZhongZCed.ecologystudyonev-
ergreenbroadleavedforest[ M] .Chongqing:Southwest
NormalUniversitypress, 1988:142-156.
[ 3] 曲仲湘.植物生态学 [ 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1983:191-198.
[ 4] RESENBERGMS.PASSAGE1.1:PaternAnalysisSpa-
tialStatisticsandGeographicExegesis, Version1.1 Depart-
mentofBiology, ArizonaStataUniversityTempe[ M] .
USA.A.Z, 2001:53-56.
[ 5] 彭丽 , 李绍才 , 王海洋.金发草的种群分布格局和种间
相关 [ 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 , 2004, 26(6):689 -
692.
[ 6] 郑元润.大青沟森林植物群落主要木本植物种群分布
格局及动态的研究 [ J] .植物学通报 , 1998, 15(6):52
-58.
[ 7] 张继义 , 赵哈林.科尔沁沙地草地植被恢复演替进程
中群落优势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研究 [ J] .生态学报 ,
2004, 23(2):1-6.
421第 28卷第 3期 刘青松等 四川山矾种群在不同群落中空间分布格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