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Adaptability assessment of 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development of Tangshan, Hebei, China.

唐山市经济与环境发展的适应性评价


经济与环境关系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因此,探究经济系统是否适应环境系统非常必要.适应性研究强调人类系统对气候和环境变化的反应和调整,而经济行为是人类主动适应环境系统的集中表现,体现了人地系统的相互作用关系.本文选择典型资源型城市——唐山市,研究了其1992—2011年间经济发展与环境变化的适应性及表现.结果表明: 研究期间,唐山市经济-环境系统的适应力曲线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即系统适应能力不断增强,表明唐山在进行经济生产的同时,加强了对环境质量的重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逐步协调.应用Eviews软件对适应性曲线进行滤波分析,发现经济-环境系统的潜在协调指数不断提升,但20年适应力的缺口总和为负数,暗示高经济增长与高能源消耗、高污染排放的根本矛盾仍然存在.进行适应性研究有利于适应者更好地主动适应环境变化,也对丰富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It is vital to explore whether the economic system adapts to the environmental system a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conomy and environment becomes a gradually concerned problem. Tangshan, a typical resourcebased city, was chosen to study the adaptabilities and performance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s in response to environmental changes from 1992 to 2011. It was found that the economicenvironmental adaptation curve of Tangshan City had an overall fluctuating and increasing tendency. The systematic adaptability kept advancing, reflecting Tangshan paid much attention to environmental development in addition to economic performances, and the two aspects became more and more coordinated. Filtering analysis of the adaptive curve with Eviews software revealed that the potential systematic coordinating index was rising continuously, however, the sum of resilience gap for 20 years was still negative, which implied that fundamental contradictions between high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high energy consumption and high pollutant emission still existed. Carrying out adaptive researches not only helps people to adapt to climate changes better, but also has significances for 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coordination and sustainability research.


全 文 :唐山市经济与环境发展的适应性评价*
韩瑞玲**摇 朱绍华摇 张秋娈
(河北师范大学旅游系, 石家庄 050024)
摘摇 要摇 经济与环境关系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因此,探究经济系统是否适应环境系统非常
必要.适应性研究强调人类系统对气候和环境变化的反应和调整,而经济行为是人类主动适
应环境系统的集中表现,体现了人地系统的相互作用关系. 本文选择典型资源型城市———唐
山市,研究了其 1992—2011 年间经济发展与环境变化的适应性及表现.结果表明: 研究期间,
唐山市经济鄄环境系统的适应力曲线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即系统适应能力不断增强,表明唐
山在进行经济生产的同时,加强了对环境质量的重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逐步协调.
应用 Eviews软件对适应性曲线进行滤波分析,发现经济鄄环境系统的潜在协调指数不断提升,
但 20 年适应力的缺口总和为负数,暗示高经济增长与高能源消耗、高污染排放的根本矛盾仍
然存在.进行适应性研究有利于适应者更好地主动适应环境变化,也对丰富经济与环境的协
调和可持续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摇 经济发展摇 环境保护摇 适应性摇 唐山
文章编号摇 1001-9332(2014)10-2968-07摇 中图分类号摇 X24摇 文献标识码摇 A
Adaptability assessment of 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development of Tangshan, Hebei,
China. HAN Rui鄄ling, ZHU Shao鄄hua, ZHANG Qiu鄄luan (Department of Tourism, Hebei Normal
University, Shijiazhuang 050024, China) . 鄄Chin. J. Appl. Ecol. , 2014, 25(10): 2968-2974.
Abstract: It is vital to explore whether the economic system adapts to the environmental system a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conomy and environment becomes a gradually concerned problem. Tang鄄
shan, a typical resource鄄based city, was chosen to study the adaptabilities and performances of eco鄄
nomic developments in response to environmental changes from 1992 to 2011. It was found that the
economic鄄environmental adaptation curve of Tangshan City had an overall fluctuating and increasing
tendency. The systematic adaptability kept advancing, reflecting Tangshan paid much attention to
environmental development in addition to economic performances, and the two aspects became more
and more coordinated. Filtering analysis of the adaptive curve with Eviews software revealed that the
potential systematic coordinating index was rising continuously, however, the sum of resilience gap
for 20 years was still negative, which implied that fundamental contradictions between high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high energy consumption and high pollutant emission still existed. Carrying out
adaptive researches not only helps people to adapt to climate changes better, but also has signifi鄄
cances for 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coordination and sustainability research.
Key words: economic development;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daptability; Tangshan.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41301122)、河北省教育厅
自然科学研究项目 ( QN20131024 )和河北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
(12457202D鄄54)资助.
**通讯作者. E鄄mail: hr1309@ 163. com
2014鄄02鄄10 收稿,2014鄄07鄄04 接受.
摇 摇 “适应冶的概念源于达尔文的进化论和自由选
择学说,指生物体对寄居环境或特殊环境的反
应[1] .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适应性研究涵盖了自然
科学领域和社会科学领域,但内涵和侧重有所不同,
具体包括对适应内涵、适应性分析框架、适应能力评
价、适应战略与对策等方面的探讨[2] .
在气候变化领域,适应性被认为是系统提高应
对外部压力及增强脆弱系统的恢复力而进行的行为
和特性调整[3],以降低气候变化对人类或自然系统
的危害[4] .国外学者大多将气候变化与环境变化进
行综合研究,认为二者互相促进.减小环境风险对保
护生态的完整性至关重要,所以一些技术和政策支
持非常必要[5],如实施区域性的碳封存战略[6]等.
在生物进化[7-8]的适应性研究中,生物的适应变化
应 用 生 态 学 报摇 2014 年 10 月摇 第 25 卷摇 第 10 期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 Oct. 2014, 25(10): 2968-2974
有 3 种:保持生物种群性质不变;为适应气候变化演
变至生物容忍极限;灭绝.生物种群适应环境的速度
决定了其入侵、增长和灭绝速率[9] . 研究生物适应
性应比较不同环境下种群进化的表现[10],往往极端
条件和压力大的生物的适应欲望较强[11];还应对适
应、减轻、恢复、应对等不同方略进行有针对性的应
用[12] .在人类进化适应性研究中,主要通过基
因[13]、习性[14]等变化来表现适应性.
社会科学领域的适应性被定义为对潜在危险的
反应,是根据社会经济需要和环境系统功能所建立
的可执行的目标[15],其更加强调人类系统对气候及
环境变化的现状及发展目标做出的反应和调
整[16-17] .生物系统的适应是一种被动反应,而人类
系统则存在被动和主动两种反应方式.其中,主动反
应主要表现为人类通过学习能力和改进技术,提高
社会和经济活力以及生活质量[17]、文化演化[18]等.
人类的经济行为是人类主动适应环境系统的集中表
现.经济的快速发展一方面增加了经济与生态环境
系统的复杂性,使系统的不确定性和潜在不稳定性
增加;另一方面在推动经济系统组织结构向更高层
次演进的同时,既保证了系统内在的活性与动力而
具有自组织创新性,又维持了系统运行的内生环境
而具有自适应稳定性[19] .适应不仅是对当前条件和
短期阶段的一种反应,还应包括如何将人类经济与
环境相互作用的经济鄄环境系统转换到更加可持续
的发展道路上.
在地理学领域,研究适应性应该关注不同尺度
的适应过程或行动,实际上是人地系统相互作用的
典型表现,但以往关于人地系统的适应性研究较少.
适应性研究有利于适应者更好地主动适应环境变
化,也对丰富经济系统和环境系统的协调和可持续
研究有重要意义,可为探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
耦合作用机理提供新的研究范式[16],也可为经济鄄
环境系统从整体上进行适应发展提供理论和方法的
深入研究方向[2] . 本文以唐山市为例,统计分析了
1992—2011 年唐山经济系统发展及其与环境系统
的适应性表现,以期为唐山未来城市经济创新转型
及环境质量改善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指导.
1摇 研究地区与研究方法
1郾 1摇 研究区概况
唐山是中国典型综合型特大资源型工业城
市[20],矿产资源丰富,储量大,易开采,主要矿产资
源有铁矿、煤炭等,是国家三大铁矿集中区之一. 唐
山被誉为中国近代工业的摇篮,曾诞生了我国工业
历史上第一袋水泥、第一件工业陶瓷、第一座现代化
煤井等.唐山第二产业结构单一且超重型化(其中,
钢铁工业各项指标的区位商突出[21],钢铁产量约占
全国总产量的 12. 5% ),整体产业链条短,产业可持
续发展能力弱,区域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遭到严重
破坏.矿产资源的长期“群采冶加剧了工业废弃物排
放,而以煤炭为主要生产能源的高能耗、重污染企
业,排放了大量 SO2、粉尘、烟尘等工业废气,影响了
空气质量. 2013 年,环保部对全国 74 个重点城市空
气质量进行排名,唐山平均达标天数 106 d,达标率
为 29% ,一直位居十大污染城市之列. 2013 年,中国
界定了 262 个资源型城市,唐山是河北省唯一被定
性为再生型的资源城市. 在资源特点、产业结构、环
境质量等因素的考虑下,唐山市在经济发展与环境
保护方面的适应发展更值得关注.
1郾 2摇 研究方法
1郾 2郾 1 适应性模型 摇 经济鄄环境系统适应性反映了
系统利用地区内外资源,通过与外界环境主动的反
复交互而不断调整自身结构功能、提高发展能力的
过程.系统适应性的作用因子可以从系统敏感性、应
对能力等方面来表达. 经济鄄环境系统是适应性主
体;系统的敏感性反映了其对内外变化的响应程度,
可从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关系的稳定性来测
定;应对能力主要表现为系统适应外界变化而进行
的自我调整能力,应对能力大,系统遭受的灾害就
小.应对能力指标进一步可拆分为多样性、恢复力和
支撑力 3 部分.其中,多样性可从系统资源多样性和
资源利用形式的多样性 2 方面来表现;恢复力反映
了系统短期内的应对力;支撑力反映了经济鄄环境系
统长远的应对力,主要以科技创新能力来表现.本文
引用适应性评价模型[15]对唐山市经济系统与环境
系统的适应力进行评价:
A=C / S= 3 DRE / S
式中:A为适应力;S 为敏感性;C 为应对力;D 为多
样性;R为恢复力;E为支撑力.
1郾 2郾 2 熵权法摇 信息系统中的信息熵是信息无序度
的度量.信息熵越大,信息的无序度越高,其信息的
效用值越小;反之,信息熵越小,信息的无序度越低,
其信息的效用值越大. 熵权法就是利用评价指标的
固有信息来判别指标的效用价值,在一定程度上避
免了主观因素带来的偏差. 本文主要引用熵权法进
行权重计算,步骤如下[22]:
1)构建判断矩阵 A=(aij)m 伊 n .
969210 期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韩瑞玲等: 唐山市经济与环境发展的适应性评价摇 摇 摇 摇 摇 摇
2)对判断矩阵进行标准化处理,得到矩阵 B.正
向评价指标的函数为: Yij = ( X ij - X j min ) / ( X j max -
X j min);负向评价指标的函数为:Yij = (X j max -X ij ) /
(X j max-X j min).其中,Yij为指标 X ij标准化后的结果,
X jmax与 X jmin分别为指标 X ij所在序列的最大值与最
小值.
3)根据熵的定义,确定评价指标的熵 Hi:
Hi = -
1
lnm(移
m
j = 1
f ij lnf ij)
f ij = bij /移
m
j = 1
bij
当 f ij为 0 或 1 时,f ij lnf ij =0,不切合实际,需要对
f ij加以修正,将其定义为:
f ij = 1 + bij /移
m
j = 1
(1 + bij)
4)计算评价指标的熵权 W:
W=(棕i) 1伊n
棕i = 1 - Hi / n - 移
n
i = 1
Hi
5)求出各指标权重集 R=( rij)m 伊 n:
R=BW
1郾 3摇 指标体系与数据来源
参考已有研究[15],在遵循科学性、可操作性、独
立性和针对性原则的基础上,根据适应性的作用因
子特征,构建 1992—2011 年唐山经济鄄环境系统适
应性研究的指标体系(表 1),且将经济类有关指标
均转换为 1990 年固定价格.本文数据资料主要来源
于 1993—2012 年《唐山统计年鉴》 [23] .
摇 摇 指标层中,排污强度为工业二氧化硫、工业烟
尘、工业粉尘、化学需氧量 4 类污染物排放量排污费
总额与地区工业增加值的比值.产业结构多样化指
数反映城市产业结构多样化状况,该指数值越大表明
产业结构越合理,计算公式为: M = 移 | Ii - Ii -1 | ,
其中,Ii为第 i次产业的增加值占 GDP 的比重,i = 1、
2、3.产业结构高度化为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
业、以及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单位从业人员数总
和与制造业和采矿业单位从业人员数总和的比值;
市场组织结构指数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占工业企
业总数的比例;民营经济发展指数为民营经济实缴
税金占当地全口径财政比重;经济发展水平为人均
GDP和地区 GDP增长率的乘积;科研经费比例为科
研经费与工业总产值的比例;专利发明数比例为专
利发明个数与科学家和工程师人数的比例.
1郾 4摇 唐山市经济鄄环境系统适应性曲线的滤波分析
时间序列包含长期趋势和循环趋势.为了深入
分析唐山经济鄄环境系统适应力表现,对适应力的时
间序列进行趋势要素和循环要素分解. H鄄P 滤波是
经常使用的经济变量长期趋势分解方法.设 Yt是包
含趋势成分 ( St )和波动成分 (C t )的经济时间序
列[24],则有:
Yt =St+C t
利用 H鄄P滤波可得到适应力的趋势成分 St(即
潜在变化率),而 C t实际上围绕趋势线上下波动,可
称之为适应力表现的缺口,即实际变化指数与潜在
变化指数的差额[25-26],它既可以反映唐山经济发展
中经济与环境系统适应力关系的周期波动的变化轨
迹,也可以反映现有适应力的实现程度.若该缺口大
于 0,表明实际变化指数大于潜在变化指数,说明经
济与环境系统的协调能力较强,发展状态良好;若该
表 1摇 唐山市经济鄄环境系统适应性指标
Table 1摇 Economic鄄environmental system adaptability index of Tangshan City
目标层
Target level
准则层
Principle level
指标层
Index level
敏感性
Sensitivity
不稳定性
Instability
地方财政自给率(% )、工业废物排放强度( t·yuan-1 )、钢与铁产量增长率(% )、煤生产
弹性系数(% )、采掘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 )
多样性
Diversity
系统资源
System resources
每万人大学生在校人数、固定资产投资比例(% )、从业人员总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
入(元)
经济结构
Economic structure
就业弹性系数、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市 GDP比重(% )、产业多样化指数、产业结构高度化
指数、市场组织结构指数、固定资产投资密度(104 yuan·km-2)
恢复力
Resilience
全要素生产率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经济效益综合指数(% )、在岗工人平均工资(元)、工业用电量(108 kW·h-1 )、工业排污
总量(104 t)、工业增加值(104元)、全员劳动生产率(yuan·cap-1)、成本费用利润率(% )
对外联系
Connection
外贸依存度(% )、实际利用外资额占 GDP比重(% )、公路密度 (km·km-2)、港口货物吞
吐量(104 t)、邮电业务收入(104元)
抵抗力
Resistance
个体劳动者比例(% )、主导产业产值比例(% )、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化水平、工业废水排
放达标率(% )、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 )、三废产值占 GDP 比重(% )、建成区绿
化覆盖率(% )
平衡力
Balance
创新能力
Creativity
科学技术和教育财政支出比例 (% )、科学家和工程师总数比例(% )、科研经费比例
(% )、专利发明数比例(% )
0792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应摇 用摇 生摇 态摇 学摇 报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25 卷
缺口小于 0,表明实际变化指数小于潜在变化指数,
说明经济与环境系统的不稳定性突出. 通过判定适
应力的缺口,可以追溯唐山经济系统与环境系统各
个要素在不同时期的作用关系与程度,判定经济鄄环
境系统关系的调控方向,进而有助于改善二者的协
调关系及对未来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2摇 结果与分析
2郾 1摇 唐山市经济鄄环境系统的敏感性分析
1992—2011 年,唐山市经济鄄环境系统的敏感性
曲线先递减后缓慢递增,转折点在 2001 年,总体为
减少趋势(图 1),由 0. 57 下降到 0. 46,年均降低
1郾 0% ,曲线变异系数为 28. 3% .敏感性主要反映系
统是否稳定,作为以能源、原材料为主的重工业生产
基地,唐山市的工业污染排放强度直接影响区域环
境系统的稳定性,所以经济发展高速期,往往是敏感
性较突出的时期. 1992—1996 年为唐山经济的恢复
期,经济快速发展增加了环境的敏感性. 1998 年亚
洲经济危机影响了整个东亚地区,尤其是港口城市
的经济活力,加上市场供大于求,城市总体的产业格
局逐步多元化,多种性质的企业进入市场,使得
2001 年之前的敏感性曲线持续走低;2001 年后缓慢
上升,经济鄄环境系统的不稳定性增强. 2003 年之后
唐山进入高速发展期,且 2005 年,唐钢、宣钢、承钢
合并成立河北唐钢集团,成为继上海宝钢之后的全
国第二大钢铁企业,当年钢产量位居全国第二位.资
源型主导产业在唐山经济发展中起到巨大带动作
用,这些产业的生产弹性及增长率,直接影响了城市
经济系统的稳定性和环境系统的敏感性. 2006 年
后,受到产能过剩、国内市场消费不足、国际市场需
求不大、消费物价指数持续走低、居民消费水平增长
空间不大等因素的影响,唐山市经济系统的过度产
出加大了环境系统的压力,加上重工业突出的特点,
使得经济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约束更加严峻,经济
与环境之间的不协调性又逐步显现.
2郾 2摇 唐山市经济鄄环境系统的应对能力分析
1992—2011 年,唐山市经济鄄环境系统的应对力
曲线呈波动上升趋势(图 1),由 0. 26 上升到 0. 70,
年均降低 5. 0% ,曲线变异系数为 0. 4% . 曲线在
1997 年达到最低值,主要是平衡力指标,尤其是科
学技术和教育财政支出比例、科研经费比例相对其
他年份较低;2001 年,由于授权专利数量的减少影
响了指标总体走向. 1997 年之后曲线总体呈平缓上
升趋势,说明唐山市经济鄄环境系统的稳定性不断增
强,其应对系统外部的干扰能力及系统内部的不协
调因素的影响能力逐步增加. 经济与环境系统的协
调发展是区域发展的根本目标,虽然人类社会活动
导致人地关系不断异化,但是在利用自然的过程中,
人类也在对人地关系的耦合性和复杂性认识上不断
完善. 唐山经济鄄环境系统应对能力的增强反映了
此点.
2郾 3摇 唐山市经济鄄环境系统的多样性、恢复力及支
撑力分析
1992—2011 年,唐山市经济鄄环境系统的多样性
曲线呈波动上升趋势(图 2),由 0. 51 增长到 0. 61,
年均增长率仅 0. 9% ,曲线变异系数为 22. 4% .其变
化可分为 3 个阶段:1992—1997 年,多样性主体呈 U
型变化;1998—2007 年呈现较低迷的平缓演变状
态;2008 年后呈明显上升趋势. 总体看,20 世纪 90
年代初,经济回升主要以投资推动为明显特征,使得
固定资产投资密度指标有了较大提高;由于居民消
费开始转向轿车与住宅等领域,因此基础设施和基
图 1摇 唐山经济鄄环境系统敏感性、应对能力曲线
Fig. 1 摇 Sensitivity, response capacity curve of economic鄄envi鄄
ronmental system of Tangshan City.
图 2摇 唐山经济鄄环境系统多样性、恢复力、平衡力曲线
Fig. 2摇 Diversity, resilience and balance curve of economic鄄en鄄
vironmental system of Tangshan City.
179210 期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韩瑞玲等: 唐山市经济与环境发展的适应性评价摇 摇 摇 摇 摇 摇
础工业投资刺激了唐山经济发展,促进了第三产业
发展,带动了就业. 1998 年经济危机之后,经济总体
趋向平缓. 2008 年,首钢搬迁工作正式启动,涉钢系
统 2008 年完成搬迁,带动唐山本地民营钢铁厂遍地
开花,刺激了经济要素的快速发展.由于唐山本身的
港口城市特点,外资对其经济发展自 2000 年以来影
响不断加强.
摇 摇 恢复力曲线总体呈波动提高趋势,研究期间由
0. 17 增长到 0. 76,年均增长率为 7. 7% ,曲线变异
系数为 40. 8% . 1992—2011 年间,唐山经济总体由
恢复阶段转变为快速增长阶段,投资、外贸、消费为
三大主要经济推动力. 外贸增加与对外联系的增长
互相促进,期间,唐山进出口总值由 0. 1 亿美元增长
到 108. 6 亿美元,年均增长 40. 8% . 经济的快速增
长促进经济结构多元化,个体劳动者比例逐步增加,
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环境保护受到逐步重视,表现
为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及建成区绿化覆盖率
的提高.
平衡力反映了经济鄄环境系统长远的应对力.
1992—2011 年间由 0. 20 增长到 0. 74,年均增长率
为 6. 7% ,曲线变异系数为 49. 1% ,为应对力指标中
增长幅度最大的指标. 科技力的投入能最大限度提
升生产效率,而城市综合科技实力也能较好反映城
市的发展潜力.
2郾 4摇 唐山市经济鄄环境系统的适应性分析
1992—2011 年,唐山市经济鄄环境系统的适应力
曲线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图 3),由 0. 46 上升到
1郾 51,年均增长 6. 1% ,曲线变异系数为 0. 5% .具体
可分为 2 个阶段:1992—2000 年,呈不规则“U冶型增
长趋势;2000 年之后呈波动增长趋势,但增长幅度
不大.适应力是敏感性与应对能力的函数,受到二者
共同影响,由于敏感性的总体下降、应对力的波动上
图 3摇 唐山经济鄄环境系统适应性曲线
Fig. 3摇 Adaptability curve of economic鄄environmental system of
Tangshan City.
升,导致适应力的波动增长.适应力走势反映了唐山
市在进行经济生产的同时,日益重视环境质量,与生
态环境的关系逐步协调. 而环境系统则在人类的影
响下,相比以往被污染的程度和速度在放缓,局部环
境也得到一定程度的治理和改善.
2郾 5摇 唐山市经济鄄环境系统适应性曲线的滤波分析
由图 4 可以看出,1992—2011 年,唐山经济鄄环
境系统的适应力缺口小于 0 的年份有 10 个,但这并
未影响适应力曲线的潜在变化指数的平稳上升趋
势,其由 0. 36 增长到 1. 46,年均增长率为 7. 3% ,曲
线变异系数为 41. 4% ,说明经济与环境的潜在协调
指数不断提升,可以预见,未来几年该协调指数仍将
保持这个趋势.但是,研究期间的缺口总和为负数,
说明适应力实际变化指数小于潜在变化指数,且差
额较大,表明高经济增长、高能源消耗、高污染排放
的根本矛盾仍然存在,这也加剧了资源、能源的紧张
程度. 适应力指数发展还有提升空间,经济鄄环境系
统的适应能力亟待改善. 未来应重点降低系统的敏
感性,提高应对能力.由于适应力缺口曲线变化波动
性较大,数据离散程度较大,具体可分为 2 个阶段:
1992—2000 年、2001—2011 年.
1992—2000 年间,多数年份减排缺口小于 0,仅
有 3 个年份大于 0(1992、1993、1994 年),年均缺口
为-0. 05. 从产业结构调整过程看,1992 年后,唐山
市进入重工业主导时期,以钢铁、电力、化工、建材等
工业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
区域间生产要素流动日益频繁,通过市场调节,逐步
向区域优势产业集中. 1992—2000 年,第一产业和
第三产业比重分别下降了 2. 7%和 1. 8% ,第二产业
则增长了 4. 5% ,其中工业增长了 6. 6% . 1997 年以
来 ,唐山钢铁工业投入30亿元 ,其中50 % 以上
图 4摇 唐山经济鄄环境系统适应性曲线滤波分析
Fig. 4摇 Filtering analysis of adaptive curve of economic鄄environ鄄
mental system of Tangshan City.
2792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应摇 用摇 生摇 态摇 学摇 报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25 卷
用于技术改造,这有助于市场竞争能力的提高和适
应力缺口的缩小.但这个时期,由于市场需求拉动了
中小钢铁企业量的无序扩张,且产品结构趋同严重,
能源利用率低,环境污染严重,影响了唐山经济鄄环
境系统的适应性.
2001—2011 年间,多数年份减排缺口大于 0,有
4 个年份小于 0(2004、2005、2006、2009 年),年均缺
口为 0. 04.从 2001 年开始,随着我国居民消费结构
升级,带动了钢铁、能源、建材等产业的高速发展.
2001—2011 年间,唐山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为
7郾 9% ,高于全省平均增速(2. 3% );2004 年唐山经
济总量首次超过石家庄跃居河北省首位,2011 年其
经济总量在全省的比重达到 22. 1% . 2007 年,全部
工业完成增加值 1470. 87 亿元,对国民经济增长的
贡献率达到 59. 7% ,居各产业之首. 工业的发展必
然刺激能源的消耗及工业废物的排放. 由于产品供
过于求导致的通货紧缩,以及原材料上涨等因素,影
响了区域产品利润及对外出口,所以 2006 年经济发
展速度减慢;2009 年,主要受到 2008 年经济危机影
响,经济发展速度和就业弹性系数受到影响,因此,
2006、2009 年出现了较大的负缺口.
将 20 年内曲线缺口进行加和,适应力曲线的缺
口总和为负数,说明其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未来应
重点降低经济鄄环境系统的敏感性,提高应对能力,
以提高综合的适应力.
3摇 讨摇 摇 论
本文利用适应型模型,对唐山市经济与环境系
统的适应性问题进行讨论,并应用 Eviews 软件对适
应性曲线进行滤波分析,判定了唐山经济系统与环
境系统各个要素在不同时期的作用关系与程度. 结
果表明:1992—2011 年,唐山市经济鄄环境系统的适
应能力不断增强.说明唐山在进行经济生产的同时,
加强了对环境发展质量的重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
境的关系逐步协调. 1992—2011 年,唐山经济系统
与环境系统的潜在协调指数不断提升,但适应力缺
口总和为负数,表明高经济增长、高能源消耗、高污
染排放的根本矛盾仍然存在.
当前,唐山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异常突
出.唐山目前处于传统产业升级步伐加快的阶段,区
域产业比较优势进一步增强,发展模式正在由速度
型向效益型转变. 未来,唐山市经济鄄环境系统的适
应发展的调控措施建议主要有:
1)企业重组,建立产业集群. 对原有的主导企
业进行重组改制,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提高主导产业
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利用自身的资源、劳动力、交通
等比较优势,推行技术创新和改造,提高传统产业的
生产效率和技术水平;充分利用曹妃甸港口的区位
优势和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园区的便利,完善以钢铁
为中心的功能区,发展电子信息、新材料、先进制造、
现代农业等新兴高技术产业集群,优化创新产业并
建立循环经济的成长机制.
2)进行源头控制,提高资源利用率. 唐山市区
及周边重点企业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城市环境空气
质量达标还很脆弱,容易出现反弹.对减排重点企业
用煤管理、污染物排放、治污设施运行进行加强管
理,严格煤炭管制,严禁购进使用含硫量超过 1%或
超过设计要求的煤,增加清洁能源的使用和供应,有
效改善区域空气质量. 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降
低能源等原材料的对外依赖程度.
3)淘汰落后产能,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逐步淘
汰钢铁、焦炭、水泥等重污染企业的落后产能,有效
降低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总量.以产品深加工来
实现产业升级;发展替代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形成综合的城市产业体系;扶持新的主导产业[26] .
发展信息旅游、工业旅游、现代物流、金融保险、房地
产等现代服务业.
4)加大工业企业治理力度,提高宣传力度. 环
保部门应定期对市区及周边减排重点企业进行环境
执法检查,对环境违法企业,可实施处罚、通报、停产
整改、行政许可限制等措施强制性.充分发挥媒体作
用,提高环保工作的透明度,强化社会舆论监督. 同
时,开展环境知识普及,提高企业及居民的环保
意识.
适应性分析与评价是一个探索性很强的研究方
向,属于地理学、生态学等学科的交叉领域,目前尚
处在探讨性形成阶段.本文以唐山市为例,初步探索
了经济与环境系统的适应性研究的理论和方法,但
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还有些不足之处,如数据支持
不足等.经济、环境系统涉及资料庞大,但由于现行
社会经济统计体系的限制,一些数据无法获得,有些
指标无法表现,需要在后续研究加以补充、完善.
参考文献
[1]摇 Pahl鄄Wostl C. A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analysing
adaptive capacity and multi鄄level learning processes in
resource governance regimes. 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 2009, 19: 354-365
[2]摇 Qiu F鄄D (仇方道), Tong L鄄J (佟连军), Jiang M (姜
379210 期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韩瑞玲等: 唐山市经济与环境发展的适应性评价摇 摇 摇 摇 摇 摇
萌). Adaptability assessment of industrial ecological
system of mining cities in Northeast China. Geographical
Research (地理研究) , 2011, 30(2): 243-255 ( in
Chinese)
[3]摇 Smithers J, Smit B. Human adaptation to climatic varia鄄
bility and change. 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 1997,
7: 129-146
[4]摇 Scheraga JD, Grambsch AE. Risks, opportunities, and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Climate Research, 1998,
10: 85-95
[5]摇 Kovats RS, Butler CD. Global health and environmental
change: Linking research and policy. Current Opinion in
Environmental Sustainability, 2012, 4: 44-50
[6]摇 Bailis R.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and sustainable de鄄
velopment through carbon sequestration: Experiences in
Latin America. Energy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2006, 10: 74-87
[7]摇 Wilbur HM, Rudolf VHW. Life鄄history evolution in un鄄
certain environments: Bet hedging in time. American
Naturalist, 2006, 168: 398-411
[8]摇 Roda F, Liu HL, Wilkinson MJ, et al. Convergence
and divergence during the adaptation to similar environ鄄
ments by an Australian groundsel. Evolution, 2013, 67:
2515-2529
[9]摇 Davis MB, Shaw RG, Etterson JR. Evolutionary respon鄄
ses to changing climate. Ecology, 2005, 86: 1704 -
1714
[10]摇 Magalhaes S, Blanchet E, Egas M, et al. Environmen鄄
tal effects on the detection of adaptation. Journal of Evo鄄
lutionary Biology, 2011, 24: 2653-2662
[11]摇 Ernande B, Dieckmann U. The evolution of phenotypic
plasticity in spatially structured environments: Implica鄄
tions of intraspecific competition, plasticity costs and en鄄
vironmental characteristics. Journal of Evolutionary
Biology, 2004, 17: 613-628
[12]摇 Millar CI, Stephenson NL, Stephens SL. Climate
change and forests of the future: Managing in the face of
uncertainty. Ecological Applications, 2007, 17: 2145 -
2151
[13]摇 North A, Pennanen J, Ovaskainen O, et al. Local ad鄄
aptation in a changing world: The roles of gene鄄flow,
mutation, and sexual reproduction. Evolution, 2011,
65: 79-89
[14]摇 Hoeksema JD, Forde SE. A meta鄄analysis of factors
affecting local adaptation between interacting species.
American Naturalist, 2008, 171: 275-290
[15]摇 Gao Y鄄C (高迎春), Tong L鄄J (佟连军). Adaptat鄄
ability analysis of industrial system in Jilin Province.
Human Geography (人文地理), 2011, 26(3): 111-
115 (in Chinese)
[16]摇 Shen S鄄S (沈莎莎), Gao Q (高摇 群), Chen S (陈摇
爽), et al. Study and advances in research on adapta鄄
tion under global change.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鄄
nology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2, 35(12): 166-173
(in Chinese)
[17]摇 Fang X鄄Q (方修琦), Yin P鄄H (殷培红). Review on
the three key concepts of resilience, vulnerability and
adaptation in the research of 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 Progress in Geography (地理科学进展) ,
2007, 26(5): 11-22 (in Chinese)
[18]摇 Henrich J, Henrich N. The evolution of cultural adapta鄄
tions: Fijian food taboos protect against dangerous ma鄄
rine toxins. 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B: Biologi鄄
cal Sciences, 2010, 277: 3715-3724
[19]摇 Han R鄄L (韩瑞玲), Tong L鄄J (佟连军), Tong W鄄M
(佟伟铭 ), et al. Space鄄time relationship between
economy and environment of Shenyang metropolitan area
based on decomposition model and VEC model. Acta
Scientiae Circumstantiae (环境科学学报), 2012, 32
(5): 1261-1269 (in Chinese)
[20]摇 Cao M鄄L (曹明兰), Li Y鄄D (李亚东). Ecological se鄄
curity assessment of Tangshan City based on emergy
analysis. 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 (应用生态
学报), 2009, 20(9): 2214-2218 (in Chinese)
[21]摇 Li W鄄J (李文君). The characteristic and mechanism of
the iron and steel industry in Tangshan City, Hebei
Province. Progress in Geography (地理科学进展),
2003, 22(2): 203-210 (in Chinese)
[22]摇 Han R鄄L (韩瑞玲), Tong L鄄J (佟连军), Song Y鄄N
(宋亚楠). Analysis of circular economy of Liaoning
Province based on eco鄄efficiency. Acta Ecologica Sinica
(生态学报), 2011, 31(16) :4732 -4740 ( in Chi鄄
nese)
[23]摇 Statistics Bureau of Tangshan (唐山市统计局). Tang鄄
shan Statistical Yearbook (1993-2012). Beijing: Chi鄄
na Statistics Press, 1993-2012 (in Chinese)
[24]摇 Li M鄄S (李名升), Tong L鄄J (佟连军), Qiu F鄄D (仇
方道). Factor decomposition and reduction effect on the
changes of Industrial wastewater discharge. Environmen鄄
tal Science (环境科学) , 2009, 30(3): 707-712 ( in
Chinese)
[25]摇 Fan H鄄H (樊欢欢), Zhang L鄄Y (张凌云). Statistical
Analysis and Application of Eviews. Beijing: Mechani鄄
cal Industry Press, 2009 (in Chinese)
[26]摇 Gao T鄄M (高铁梅), Wang J鄄M (王金明), Liang Y鄄F
(梁云芳), et al. Econometric Analysis and Modeling:
Application of Eviews and Examples. Beijing: Tsinghua
University Press, 2008 (in Chinese)
作者简介 摇 韩瑞玲,女,1984 年生,博士,讲师. 主要从事区
域规划与开发研究. E鄄mail: hrl309@ 163. com
责任编辑摇 杨摇 弘
4792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应摇 用摇 生摇 态摇 学摇 报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25 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