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山羊甘肃棘豆中毒临床病理学研究



全 文 :第 1 8卷第 3期
1 9 9 0年9月
西北 农业大学学报
A e ta U ni v
.
Ag r i e
.
B o r a el i一 o e eid e n ta l i s
Vo l
.
1 8N o
.
3
S er t

19 9 0
山羊甘肃棘豆中毒临床病理学研究 ’
顾百群 段得贤 崔中林 曹光荣
(兽 医系 )
摘 奥 每天以 1 0 9 / kg的剂量 , 经瘤胃疾管给山羊甘肃棘豆 ( O x y t r o p i s k a n s u e n s i s )
粉 , ZOd后受试羊 (n 二 8 )陆续出现与自然病例相同的中毒症状 , 中毒羊血清碱性磷酸酶 、 谷
草转氨酶 、 精氨酸酶 、 肌酸磷酸激酶 、 乳酸脱氢酶活性和尿素氮含量明显升高 , 尿低聚糖及
其中甘璐糖含量明显升高 , 血清 a 一 甘礴糖昔酶活性和 E 一 玫瑰花环形成率明显下降 , 脑脊液
乳酸脱氢酶 、 谷草转氨酶 、 肌酸磷酸激酶活性明显升高 。 表明甘肃棘豆对山羊 脑 、 肝、 肾、
心和其他脏器有不同程度的损害作用 , 并能降低机体细胞免疫功能 , 其有毒成分属子叫噪 兹
定生物碱。
关 . 询 甘肃棘豆 , 病理学 , 临床病理学 , 甘露糖昔酶 , 叫噪兹定生物碱 , 疯草病
甘肃棘豆 ( O x 夕 t r o P i s 左a n : “ e o s ` 5 B a n g e ) 又称 a 马绊肠 , 、 a 团巴草 , , 为豆
科棘豆属的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 , 其广泛分布于我国西北牧区 , 能引起多种家畜中毒 ,
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 ” “ 」。 国外学者将棘豆属和黄茂属 ( A st r “ ga l u 。 ) 有毒植物 统 称 为
疯草 ( L oc o w e d) , 并将其引起的家畜中毒称为疯 草 中 毒 ( L oc io s m ) 或 称 疯 草 病
( L o co d i s e a s e ) 〔 3 ’ ` ’ 。 关于甘肃棘豆对山羊的毒性作用以及中毒山羊的临床病理 学 变
化 , 尚未见到较为详细的报道 。 本研究试图通过对山羊甘肃棘豆中毒过程中的临床症状
观察和临床病理学检验 , 为该中毒病的诊断与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
1 材料和方法
1
.
1 甘庸棘豆
1 9 8 7年 1 1月采于甘肃省天祝县牧场 , 晾千后贮于干燥处 , 用前粉碎 。
,

2 实验动物及处理
14 只西农改 良奶山羊 , 体重 30 士 3 . g k g , 年龄 2 ~ 4 岁。 经临床观察一周后 , 被认定
为临床健康羊 , 然后行瘤胃赓管术 。 术后 3周 , 经临床检查无异常 , 随机分为 试 验 组
(n
= 8 ) 和对照组 (n 二 6 ) 。 两组羊分别圈养 , 自由采食和饮水 , 并每日每只羊平均喂
给混合精料 3 0 9 . 试验组每日以 1 09 / k g体重的剂量 , 通过瘤胃廖管一次给予甘肃 棘 豆
粉 , 每天观察临床症状 。
1
.
3 血 、 尿 、 脑脊液样品的采集及处理
血样 、 尿样在试验开始的当天及第 2 , 4 , 7 d 各采一次 , 以后每 7 d 采一 次 。 脑
脊液在试验开始 的当天采集 , 以后每 1 4 d 采一次 。 采样至试验的第 56 d 结束 。
文稿收到 日期 . 1 9 8 9一 1 1一 1。 。
. 本研究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第 3 期 顾百群等 : 山羊甘肃棘豆中毒临床病理学研究 63
1
.
3
.
1 血液检验项 目及方法
血清碱性磷酸酶 ( AK P), 磷酸苯二钠法 ; 血清谷草转氨酶 (S G O T ) 及血清 谷丙
转氨酶 ( SG PT ) , 赖氏法 ; 血清总蛋 白 、 白蛋白 、 球蛋白 , 双缩腺法 , 血清乳酸脱 氢
酶 ( L D H ) , 比色法 ; 乳酸脱氢酶同工酶 , 醋酸纤维薄膜电泳法 ; 血清尿素 氮 (B U N ) ,
二 乙酞 一厉 显 色法 , 血清肌酸磷酸激酶 ( C P K ) , 无机磷酸法 ; 血清精氨酸 酶 ( A RG ) ,
荀三酮显色法 ; 血清淀粉酶 , 比色法 ; 血清 a 一甘 露 糖 昔酶 , H ea r ly 法 〔 5 ’ , 血清钙 , 乙
二胺四乙酸二钠滴定法 ; 血清无机磷 , 硫酸亚铁磷钥蓝 比色法 ; 血液丙酮酸 , 比色法 。
1
.
3
.
2 脑脊液检验项目及方法
脑脊液乳酸脱氢酶 ( C S F一 L D H ) , 比色法 ; 脑脊液肌酸磷 酸激酶 ( C SF一 C P K ) ,
无机磷酸法 ; 脑脊液谷草转氨酶 ( C S F一 G Q T ) 赖氏法 。
1
.
3
.
3 尿液检验项目及方法
尿液低聚糖含量 , D u b io ,法 〔” ’ ; 尿液低聚糖中甘露糖含量 , 气相色谱法 。
1
.
3
.
4 免疫学检验项 目
T 淋巴细胞 E 一玫瑰花环形成试验 。
2 结 果
2
.
1 中毒症状
从实验第 20 d 起 , 试验组羊陆续出现精神沉郁 ,食欲降低 , 头部震颤 , 颈部僵硬等症
状 。 以后症状逐渐加重 , 表现为四肢僵硬 , 步态强拘 , 容易摔倒 ( 给毒 4 d0 左右 ) 。 最
后全身僵硬 , 四肢麻痹 , 卧地不起 , 濒临死亡 ( 给毒 5 d0 左右 ) 。 体质好 的山 羊 , 出现
中毒症状较早 , 症状较严重 。
2
.
2 血液检验结果
试验组 A K P , SG O T 活性分别从试验的第 Z d和第 4 d开始明显升高 , 与对照组比 较
差异极显著 , 见表 1 。 至第 7 d , 试验组B U N 含量开始明显升高 , 而 a 一甘 露 糖普酶 活
裹 1 血清喊性确吸醉谷草转奴醉洲定结果
A K P ( 金 氏单位 ) S G O T (核 氏单位 )
时间
( d )
对照组
( 又士 S )
5 。 5 0 士 0。 8 0
5 。 6 0 士 3 。 9 4
6

50 士 2 。 2 2
9 。 7 0 士 3 。 2 7
10 。 6 2 士 1 。 0 4
6 。 3 3 土 l 。 9 6
6

0 0 士 l 。 7 6
6

58 士 5 。 0 4
6

1 2 士 1。 3 9
8

9 1士 2。 49
5

5 8 士 2。 7 4
试验组
(又士 S )
t检验
对照 组
( 又士 S )
试验组
(又士 S )
5 1

6 士 7。 9
5 0

4 士 2 0。 6
9 2

8 士 1 6 。 3
1 0 7
。 2 土 3 5 。 9
1 3 5

7士 2 9。 8
1 6 0

3 士 1 9 。 0
1 4 1

6土 14 。 3
1 2 5

5 土 8。 5
1 3 0

4 土 1 1。 3
1 4 9

1 土 1 5 。 5
15 4

S 土 1 6 。 8
t检验
5
。 4 5士 0 。 7 2
15

0 土 3 。 3 9
25

5 士 8 。 6 9
4 5 。 3 士 5 。 0 5
4 1

7 2 士 4 。 8 3
4 0
。 2 5 士 9。 5 1
4 4

1 2 士 1 2。 9 0
3 0

9 3 士 1 5 。 7 8
3 4

1 6 土 8 。 3 5
4 5

1 0 士 3 。 40
3 7
。 4 7士 4 。 5 0
尸 > 。。 05
尸 < 。 . 01
尸 ( 0 . 0 1
尸 < 0 . 01
P < O

0 1
尸 < 。 。 01
尸 < 0 . 01
P < 0

0 1
P < 。 . 01
尸 < 0 . 01
尸 < 0 . 01
5 4

2 土 2 1。 5
5 9
。 3 士 2 1。 3
5 3

6 土 24 。 2
6 3
。 1 士 O。 6 2
6 2

1 上 1 6 。 0
6 3

5士 17 。 3
6 1
。 1 士 1 6 。 2
6 4
。 1 士 10 。 5
6 7

3 士 1 1。 2
7 1

3士 2 7 。 6
6 4

8 士 1 6。 9
户 > 0 。 0 5
P > o

0 5
P < O

01
尸 < 。 。 01
尸 < 。 . 01
尸 < 。 . 01
P < 。 。 01
尸 > 。 . 01
尸 < 0 . 01
尸 < 。 . 01
P < 。 。 01
0247142835们如6
6 4 西北农业大学学报
则开始持续下降 ,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 , 见表 2 。
1 8卷
衰 2 血清尿素氮、 a 甘耳粉普醉侧定结果
B U N ( m m o l / L ) a 一 甘摇糖替醉 ( 活性单位 )
时间
( d )
对照组
( 又士 S )
7

4 0 士 0 。 87
7

4 1土 2 。 6 2
7
。 5 2 土 1。 64
7

6 2士 2。 8 2
7

5 3 士 1 。 3 5
7

3 4士 0。 9 0
7
.
2 1 士 2 。 18
7

3 2 士 0。 67
7

6 0 士 1。 6 1
7

6 4 士 0。 5 4
7

6 4 士 0。 60
试验组
(又士 S )
t检验 对照组
(又士 S )
试验组
( 又士 S )
t检 验
7

4 6 士0 。 5 2
8

5 2 士 1。 9 1
8
。 6 4 士 1 。 7 4
1 1
. 16 士 1 5 6
9

7 5 士 2 。 4 3
1 2

0 5 士 2 。 6 8
1 3

57 士 2 。 4 8
12

5 7 士 1。 9 2
1 1
。 10 士 0 。 9 3
1 1

10 士 0 。 7 5
1 1

8 2 士 1 。 5 1
P ) 0
.
0 5
尸 > 。 . 05
尸 > 。。 05
P < o

0 5
P ( 0
.
0 5
尸 < 。 . 01
尸 < 。 . 01
P ( 0
.
0 5
尸 < 。 . 05
尸 < 0 . 05
P < 。 . 05
9 9

5 2 士 17 。 9
9 8

4 土 10 。 6
9 2

6 士 1 7 . 9
9 3
。 5 士 3 。 9
9 4
。 7 士 1 1。 0
9 7

1 士 17 。 8
1 00

5 士 1 2。 5
9 4

8 士 1 5。 9
1 0 1

7 土 1 0 。 2
9 6

4 土 7 。 0
9 8
。 2 士 8 。 4
9 8

3 4 士 1 5 。 3
87

7 士 2 1。 1
8 1

9 士 1 7 . 0
7 9

6 士 1 5 。 2
6 1

1 士 2 0 。 8
52

6 士 9。 1
4 7
。 3 上 8 。 3
4 6

4 士 7 。 8
4 4 。 2 士 5 。 8
4 3

4 士 1 。 8
4 3

1 士 2 。 4
P > O

05
尸> O。 0 5
尸> 0 。 0 5
尸 < O。 01
P ( 0

0 1
尸 < 。 。 01
尸 < 。。 01
P < 0
.
01
尸 < 0 . 01
P < 0
.
0 1
尸 < O。 01
八“
2
Jq
7
月ql二ó托ùōbo自O.Uh,1
2
叮`吐d月组4勺
试验组C P K活性在试验的第 o d为 3 1 . 42 士 5 . 8 1活性单位 , 至第 1 d4 及第 2 d1 , 活性分
别上升为 6 3 . 3 6士 9 . 82 和 6 0 . 7 3士 6 . 67 活性单位 , 与对照组 ( 3 1 . 64 士 6 . 89 活性 单 位 ) 比
较差异极显著 (尸 < 0 . 0 1 ) 。 至第 28 d ,活性迅速下降 ,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 (尸 > 0 . 05 ) 。
试验组 A RG活性在试验的第 d0 为 5 . 6 8 士 4 . 56 活性单 位 , 至 第 4 d , 活 性 上 升 为
12
.
54 士 5 . 4 5 7舌性单位 , 与对照组 ( 5 . 68 士 2 . 8 6活性单位 )比 较 差 异 极显 著 (尸 < 0 . 0 1 ) 。
至第 7 d , 活性迅速下降 ,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 (尸 > 0 . 0 5) 。
试验组 L D H活性在第 o d为 3 2 5 . 0士 5 1 . 3 7活性单位 , 至第 14 , 2 1 , 2 5 , 3 5 , 4 2 , 4 9 ,
5 6d
, 其活性分另IJ上升为 5 5 9 . 3士 4 1 . 6 8 , 5 2 8 . 1士 4 1 . 3 9 , 6 8 8 . 7士 5 7 . 1 3 , 8 1 0 . 1士 6 5 . 3 8 ,
9 6 0
.
3土 8 0 . 4 5 , 8 2 2 . 5士 7 3 . 3 9 , 7 9 3 . 5士 4 0 . 3 0活性单位 , 而同时测定的对照组 L D H活性
则在 5 4 0 . 7士 6 0 . 2 9~ 4 5 3 . 3士 8 7 . 8 5活性单位之间 , 两组比较 , 差异极显 著 ( P < 0 . 0 2 ) 。
L D H同工酶百分数变化为 , L D H S从试验的第 7 d已开始逐渐升高 , 与对照组 比 较
差异显著或极显著 。 至第 2 1d , L D H Z出现下降趋势 。 至第 2d8 , L D H , 明显升 高 , L D H ;
明显下降 ,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或极显著 。 L D H 3无明显变化 。 见表 3 。
L D H同工酶谱由试验开始时的 L D H , > L D H Z > L D H 。 > L D H ` > L D H 。 , 逐渐变化为
L D H ; > L D H
3
> L D H
Z
> L D H
6
> L D H
`
( 第 1 4d ) , L D H ; > L D H 。 > L D H 。 > L D H Z >
L D H
;
(第 3 5d ) 及 L D H ; > L D H 。 > L D H 3 > L D H Z > L D H ` (第 4 9d ) 。
试验组 SG P T 、 血清淀粉酶活性和血液丙酮酸 、 血清总蛋白 、 白蛋白 、 球蛋白以 及血
钙 、 血无机磷含量均无明显变化 ,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 (尸 > 。 . 05 ) 。
2
.
3 脑脊液 ( C S F ) 检验结果
试验组 C S F一 L D H , C S F一 G O T , C S F一 C P K活性在试验第 1 d4 就已明显 升 高 , 以
后持续处于高水平结段 ,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极显著 , 见表 4 。
2
.
4 尿液检验结果
试验组尿低聚糖含量在试验的第 Z d就开始升高 , 以后持续升高 , 与对照组比 较 差
异极显著 , 见表 5 。
第 3 期 顾百群等 : 山羊甘肃棘豆中毒临床病理学研究 6 5
裹 3 血清乳暇脱氮醉同工醉洲定结果 %
L H D
z
L DH Z L DH , L D H L D H
时间
( d )
对照组
( 又 士 S )
试验组 对照 组 试验 组 对照组 试验组 对照组 试验组 对照组 试验组
( 又土 S ) ( 又士 S ) ( 又士 S ) ( 又士 S ) (又士 S ) ( 又士 S ) ( 又士 S ) ( 又 士 S ) ( 又士 S )
8 。 13 8
_
5 3 8
_
4 2 7
_
4 2 7
_
4 15

0 1 6

1 1 0

6 9

9 9

4 2 8

1
士 6。 3 6
3 8

7
士 5 。 8 1
.1,口,11tl八U
:
,二O甘
0
1了J任n
14

3
士 1 1

9
士 1 2
。 8
士 6 。
。 7
士 1。

8
ùb`d.a,J吸曰,曰
,.一R
勺`,é
4 , 3 7
·
5 6 3 6
·
士 4。 8 6
9
士 1 。 6 1
6
土 4 。 2 9
士 5。 7 8 士 6 。 56 士 5 。 8 2 士 7 。 28 , 7 . 2 8
4 0

3 2 6

9 19
。 5 15

4 17

8
士 2 1。 5 0 士 4 。 3 2 士 5 。 7 6 士 3 。 18 士 7 。 3 0
4 6

7 1 9

8 14
。 1 1 6

6 5 1 8
。 1
士 1 7 . 7 1 士 5 。 9 6 士 8 。 1 1 士 7 . 3 1 士 1 4 . 0 5
47

3 2 5

4 13

3 1 5
。 4 1 8

4
士 1 3。 1 9 士 3。 2 8 士 9 。 2 3二 士 5 . 1 7 士 6 。 2 3
4 4
。 6 2 5

9 1 2
。 9 1 8

4 17

2
士 6。 5 3 . 土 6。 4 1 士 3 。 7 9二 士 3。 7 2 士 7 。 24
4 4

2 1 9

2 1 3

6 18

8 1 7

8
士 1 1 。 0 9二 士 2 。 5 2 土 7 。 8 6 士 2 。 7 2 士 3。 5 4
4 3
。 3 1 9 。 9 14

7 1 8

8 1 2

9
士 5 。 8 1 . 士 3 。 1 3 士 6 。 5 8 士 6。 4 3 士 5 。 6 9
4 3

3 2 1
。 4 1 2

3 1 8

3 15

4
士 2 。 0 3 . 士 3 。 8 1 士 6 。 7 2二 士 6 。 3 1 士 3。 2 4
4 3
.
7 2 3

8 1 2

0 1 7 。 4 1 4

2
士 1。 93 . 士 9 。 2 8 士 0 。 9 5二 士 7 。 2 1 士 3。 13
士 9 。 67 士 4 。 2 1
10

2 1 0

l
士 8 。 3 1 士 4 。 8 3
1 4
。 1 9 , 3
士 7 。 9 0 士 1 。 9 2
1 1 。 0 7
。 6
士 9 。 98 士 4 。 8 2
1 1

2 4

8
士 4。 2 8 士 0 . 3 9二
1 5

5 9

1 1
士 1 。 6 3 土 4。 7 2二
1 5 。 3 7
。 2
士 6 。 5 1 士 5 。 3 6 .
1 2

2 5

4
士 4 。 2 8 士 l 。 1 8 . ’
1 4

6 9

3
士 3 。 1 2 土 2 。 0 2 .
士 3 。 0 3 士 3 。 3 1
8

7 12

2
士 3 。 1 1 士 2 。 4 3 .
9

1 1 1
。 9
士 2 。 4 9 士 2。 19 .
1 0
.
8 13

5
士 l 。 6 0 士 3 。 8 1 ’
8 。 7 10

5
士 1 。 9 0 士 2 。 3 0 .
1 1

7 14

2
士 1 。 1 6 士 2 。 4 5 .
10

1 2 1

3
士 10 。 l 士 1 1一 3 2 .
10
。 1 2 3

6
士 3 。 2 9 士 1 。 3 2 . ’
7

6 2 0
。 8
士 2 . 1 4 士 4 . 1 8二
甘月吮`内O通ō
注 : · 差异显著 ( P < 。 . 0 5) , 二 差异极显 著 ( P < 。 。 01 ) 。
表 4 C S F一 C P K , C S F一 L D H , C S F一 G O T洲定结果又 ( 士 S )
时间 C S F 一 C P K ( 活性单位 ) C S F 一 L D H (活性单位 ) C S F 一 G O T (赖 氏单位 )
( d ) 对 照组 试验组 对照组 试验组 对照组 试验组
0 0
。 4 2 士 0 。 2 1 0 。 4 2 士 0 。 28 2 0 。 1 士 3 。 5 2 0 。 4 土 1 . 5 2 2 。 4 士 1 。 5 2 3 。 1 士 4 。 1
14 0
。 ` 3士 0 . 2 1 0 . 9 2 士 0 . 4 8 . 2 0 . 0 士 1 . 5 1 0 0 . 0 土遵。。 83 . 2 2 . 1 士 1 . 8 8 3 . 1士 1 8 。 2 .
25 0 . 4 3 士 0 . 3 5 1 . 10 士 0 . 7 1二 2 1 . 4 士 3 . 4 12 4 . 5 士 5 7 。 3 8二 2 8 . 1士 3 . 2 7 1 。 2 士 9 . 8 9”
4 2 0
。 4 5 士 0 . 0 7 1 . 2改士 0 . 0 5二 2 5 . 2 士 1 . 4 1 1 9 . 。士 4 2 . 2 0 ’ . 2 5 . 3 士 i 。 6 5 5 . 3 士 ` 。 i e . ’
5 6 0
。 4 0士 0 。 3 4 1 。 2 9 士 0 。 5 6二 2 4 。 3 土 2 。 1 10 8 。 6 土 3 0 。 1二 2 4 。 4 士 2 。 1 4 5 。 4 士 8 。 3 8二
注 : 各组 n = 4 , . 差异显 著 ( 尸 < 。。 。5 ) , 二 差异极显 著 ( 尸 < 。 . 01 )
试验组尿低聚糖中的甘露糖含量 在 试 验 的 第 。 d 为 。 . 0 2 7士 0 . 0 03 ( m g / m L ) ,
至第 7 , Z r , 3 5 , 4 9d , 含量分别增 高 为
0
.
0 7 0士 O。 0 0 9 , 0 。 1 9 0士 0 . 0 1 1 , 0 . 3 3 0士
0
.
0 1 7 , 0
.
4 2 0士 0 . 0 2 1 ( m g / m L ) , 与对 照
组 ( 0 . 0 2 4士 0 . 0 0 3 ~ 0 . 0 3 0 士 0 . 0 0 7 m g /
m L ) 比较差异极显 著 ( P < 0 . 01 ) ; 而
同时测定的葡萄糖含量极微 , 无 明 显 变
化 。
2
.
5 E
一玫瑰花环形成率
试验组 E 一玫 瑰 花环形成率在试 验 的
第 o d为 ( 4 1 . 3 4士 3 . 1 )% , 至第 2 8 , 4 2 , 5 6d ,
该形成率分别下降为 ( 3 4 . 0 0士 1 . 2) % ,
( 2 8
.
4 2 士 3 . 6 ) % , ( 2 1 . 9 5 士 2 . 1 ) % ,
与对照组的形成率 ( 4 2 . 6 5士 3 . 4) % 比较 ,
裹 5 尿低澳箱含 t 洲定结果 ( m g / m L )
时间 对照组 试验组
t检 验
( d )
0
2
(了 士 S )
1 。 1 0士 0 。 14
1
。 1 0 士 0 。 17
l

1 8 士 0 。 24
1 。 12 士 0 。 2 5
1 。 1 0 士 0 。 19
1 。 2 3 士 0。 2 1
1 。 1 8 士 0。 1 9
1 。 0 7 士 0 。 24
1

04 士 0 。 18
1

1 2 士 0 。 4 5
1

13 士 0 。 3 2
(又士 S )
1
.
1 0 士 。。 2 4 P > 0 . 0 5
2 。 6 3 土 0 . 1 4 尸 < o 。 0 1
3 。 6 7 士 0 。 3 5 P ( 0 。 0 1
4 。 0 4 士 0 . i 3 P < 0 . 0 1
` . 5 2 士 0 . 2 5 尸 ( 0 . 0 1
5
。 0 2 士 0 . 3 1 尸 ( o 。 0 1
6
.
0 1 士 0 . 6 3 P ( 0
.
0 1
6
.
0 8 士 o 。 1 9 P ( 0 . 0 1
6 . 0。 士 0 。 4 8 P ( 0。 0 1
7
。 15 士 0 。魂O P ( 0 . 0 1
7 . 1 9 士 0 . 2 0 P ( 0 . 10
4714红加35296
差异极显著 ( 2〕 < 0 . 0 1 ) 。
西北农业大学学报 1 8卷
3 讨 论
3
.
1 甘肃棘豆中毒症状
本试验所观察到的山羊甘肃棘豆中毒症状主要是以 中枢神经系统机能紊乱为特征 ,
该症状与 自然中毒 的症状基本一致 , 与国内报道的小花棘豆 ( 0 . 川 a b : a D C . ) 、 黄花
棘豆 ( 0 . 。 。 hr 。 。 e P ha la B ge )中毒症状也基本一致 〔 ` , 2 1 。 另外 , 甘肃棘豆 中毒症状与
aJ m es 等人所报道的北美疯草中毒症状以及 H u Xt a b le 等人所报道 的 澳 大 利 亚 苦 马 豆
( Sw a i n s o n a ) 中毒症状十分相似 〔” ` ” ’ 。
3
.
2 甘肃棘豆的毒性
在试验的头 7 d内 , 试验组山羊 A K P , SG O T 和 A R G活性急剧增高 , 同 时 , B U N 含
量也明显增高。 随后 , C P K和 L D H活性开始增高 , S G O T 活性则持续增高 。 这表明甘肃
棘豆首先使肝脏 、 肾脏受到明显损害 , 然后再累及心脏和其他组织器官 。
L D H同工酶谱的变化也表明了这个结果 。 L D H : 主要存在于心脏 , L D H 。主要 存 在
于肝脏 。 在试验的第 7 d , L D H S百分数就明显增高 , 而 L D H I百分数在试验的 第 28 d 才
开始明显增高 。
L D H

G O T 和C P K广泛分布在中枢神经组织中 , 但灰质中含量较丰富 。 通过 测 定
脑脊液 L D H 、 、 G O T 和C P K的活性变化 , 表明中毒羊 C S F一 L D H 、 C S F一 G O T 和 C S F一
C P K活性均已明显升高 , 从而证实甘肃棘豆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损害作用 。
血清总蛋白 、 白蛋 白和球蛋白含量以及血 钙 、 血无机磷含量均无明显变化 , 表明甘
肃棘豆对山羊肝脏制造蛋 白质的功能和钙磷代谢影响不明显 。
3
.
3 甘肃棘豆的有毒成分与中毒机理的探讨
D o r l i n g ( 一9 8 0 ) 证实吗}噪兹定生物碱可 以抑制 a 一甘 露 糖昔酶 活性 仁 8」 。 M o 1Y n e u x
等 ( 2 9 5 2 )从斑荚黄民 ( A . l e n t i 夕萝n o : 。 s ) 和绢毛棘豆 ( o . s e r 才e e a ) 中分离出呜}垛兹定
生物碱 , 并确定其为主要有毒成分 〔’ 〕 。 T ul ia in 等 ( 1 98 4 ) 发现给猪喂疯草后 , 肝高 尔
基体甘露糖昔酶水平降低而组织中低聚糖含量大量增加 〔 ` 。 ’ 。 D a n ie l等 ( 19 8 4 ) 报道含
有叫噪兹定生物碱的苦马豆可以使绵羊尿 中低聚糖排泄增多 〔 “ ’ 。 曹光荣等 ( 1 98 9 ) 通
过分析 , 发现黄花棘豆和甘肃棘豆含有一定量的叫睬兹定生物碱 〔 ’ 2 ’ 。 本试验的中毒山
羊血清 a 一甘露糖昔酶活性随中毒加重而降低 ,尿低聚糖排泄量随 中毒加重而增高 , 从 而
进一步证实 , 甘肃棘豆的有毒成分与斑荚黄茂 、 绢毛棘豆和苦马豆一样属于叫噪兹定生
物碱。
D or il n g ( 1 9 8 0) 认为 , a 一甘 露糖 昔酶是一种溶酶体水解酶 , 当该酶被叫噪兹定生
物碱抑制后 , 不能将富含甘露糖的低聚糖水解为低分子单糖 , 后者可通过溶酶体膜扩散
出去 , 其结果导致溶酶体内积聚大量的低聚糖而形成空泡。 细胞内这种空泡大量形成 ,
最终导致细胞功能紊乱 , 特别是神经细胞功能紊乱而出现一系列神经症状 【8 ’ 。 这 种 发
病机理与安格斯牛和人类的一种遗传病— 甘露糖贮积症 ( m o n on s记 05 15 ) 发病机 理 相似 , 该 病是由于先天性缺乏 a 一甘露糖昔酶基因所致 。
本试验的中毒羊不仅血清 a 一甘露糖昔酶活性下降 、 尿低聚糖排泄量增高 , 而 且 尿
低聚糖中的甘露糖含量也随中毒加重而增高 , 这些结果都支持了上述的观点 。
第 3 期 顾百群等 : 山羊甘肃棘 豆中毒临床病理学研究 67
3
.
4 甘肃棘豆对细胞兔疫功能的影响
中毒山羊 E一玫瑰花环形成率明显降低 , 并随着中毒程度的发展 , 这种现象越来越明
显 。 表明甘肃棘豆可以降低山羊的细胞免疫功能 , 这与 S h ar m a等 ( 19 8 4 ) 对用 斑 荚 黄
茂饲喂的绵羊进行淋巴细胞转化试验所得 的结果很相似 r ’ 3 ’ 。
3
.
5 中毒早期诊断指标的筛选
根据临床实际情况 , 本着采样与检验方法简便 、 中毒早期指标变化明显 以及特异性
强的原则 , 对本试验所测定的 14 项血液检验项 目 、 3 项脑脊液检验项 目和 2 项尿液检验
项 目进行中毒早期诊断指标的筛选 。
在血液检验项 目中 , 虽然 A K P 、 S G O T 、 L D H 以及同工酶 、 C P K 、 A RG活性和B U N
含量变化明显 , 但这些都不是甘肃棘豆中毒的特异性变化 。 另外 , C P K 、 A RG 半 衰 期
非常短 , 在实际测定工作中易受到限制 , 因此不宜单独作为早期诊断的指标 。
脑脊液检验项 目 , 因其采样较为困难 , 酶活性变化又无特异性 , 也不宜选择作为早
期诊断指标 。
血清 a 一甘露 糖昔 酶活性和尿低聚糖 含量 , 在中毒早期变化明显 , 并随中毒程 度 变
化而变化 , 有一定的特异性 。 至今 , 国外仅见患有甘露糖贮积症的安格斯牛 、 北美家畜
疯草中毒和澳大利亚家畜苦马豆中毒具有这种变化 , 国内见有山羊黄花棘豆中毒亦有这
种变化 。 这两项指标测定方法简便 , 不需特殊设备 , 易被临床采用 , 可作为山羊甘肃棘
豆中毒早期诊断的参考指标。
承蒙甘肃天祝县畜牧中心 王英东兽 医师、 西北民族学院李建科讲师 以及本校基础课部马建琪 副教授在试验 中大
力 帮助 , 谨此一并致谢 。
参 考 文 献
1 张生民 , 高其栋 , 侯德 慧等 . 甘肃棘豆 中毒 . 畜牧兽医学报 , 1 9 8 1 , 12 ( 3 ) : 1 45 ~ 14 9
2 李建科 , 杨具 田 , 潘和平 等 。黄花棘豆 、 甘 肃棘豆 中毒的调查研 究初报 . 中国兽 医 科技 , 1 9 87 , ( 5 ) : 2 ~ 23
3 J
a m e o L F
,
S h
u p e J L
,
B i
n g , W
.
A b
o r t iv e a n d * e r a t o g e n i e e f f e e t` o f l o e o w e e d o n s h e e p
a n d e a t t l
e
. 刀 m J 犷 e t R e s , 10 7 6 , 2 5 : 1 3 7 9~ 13 5 5
4 J
a m e o L F
,
H
a r t l
e y W J
,
V
a n
K
a m P e n K R
.
S y
n
d
r o m e s o f A
s t r a g a l u s P o is o n i n g i n l iv e , t o e k
.
J A 犷M A , 1 98 1 , 1 7 8 ( 2 ) : 14 6~ 1 5 0
5 H
e a l y P J
,
B
u t r e j P J
,
U s e o f E D T A
s a m P Ie s f o r m a n n o s i d o s i s t e s t in g
.
A “ , t V e t J , 19 7 9 ,
5 5 ( 9 )
: 5 3 4~ 5 36
6 D
u b o i s M
,
C o l o r i m e t r i e m 护 t h o d f o r d e t e r m i n a t io n o f s u g a r , a n d r e la t e d s u b s t a n e e s
.
A ” a l夕 才I’ -
e a l C h e 爪 15 t r y , 1 9 5 6 , 2 8 ( 3 ) * 3 5 0~ 3 5 6
7 H u x t a b l e C R
,
D
o r l i n g P R
.
P o i s o n i n g o f l i v e s t o e k b y S w
a i n ` o n a s p p : e u r r e n t s t a t u s . A u s 才
V e t J
,
1 9 82
,
5 9 ( 8 )
:
5 0~ 5 3
5 D
o r
l i
n g P R
.
I n h i t i o n o f l y s o s o m a l a

m a n n o s i d a s e b y s w a i n s o n i n e
, a n i n d o l i z i d i
n e a l k a lo id
i s o l a t e d f r o m S w a in s o n a e a n e s e e n s

B f o e h e 拼 J , 19 8 0 , 19 1 : 6 4 9~ 6 5 1
9 M o l y n e u x R J
,
J
a m e s L F
.
L o e o l n t o x i e a t io n
:
i n d o li z i d i n e a l k a l o i d s o f S p
o t t e d L
o e o w e e d
.
S
e f e ” e e , 1 9 5 2 , 2 1 6 ( 4 ) : 19 0~ 1 9 1
1 0 T
u l , ia n i P R P

T i
s s u e g l y e o s i d a , e s a n d o l i g o s a e e h a
r i d e s o f t h
e p i g a r e s im il a r y a f f
e e t e d b y
s w a i n s o n in e a n d l
o e o w e e d
.
F e d e r a t i o n p r o e e e d i” g : , 1 9 5峨, 4 3 ( 6 ) : 1 5` 2
68西北农业大学学报 1 8卷
1 1 D
a ni el F P
,
W
a r r e n n
C D
,
J a m e , L F

S w a i n , o n i n e

i n d
“ e e
d
0 119 0 ` a e o卜a r i d e e x e rt t i o n i n

h
e e P

B f o c 石e m 该c a I J , 19 84 , 2 2 1 ( 3) : 6 0 1~ 6 0 7
12 曹光荣 , 李绍君 , 段得资 等 。黄花棘豆有毒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 西北农业大学学报 , 1 9 89 , 17 ( 3) · 1~ 7
23 S h a r m a R P
,
J a m
e o L F
,
M o l y n e u x R J
.
E f f
e e t o f
r e P e a t e d I
o e o w e e d f
e e l i n g o n P e r i p h e r a l
I y m p h
o e y t ie f
u n e t i o n a n d p la s m a p r o t e i n s i” s 卜e e p 。 A m J 犷 e t R e s , 一5 ( 10 ) : 2 0 , 0~ 2 0, 3
C l i n i e o p a t h o l o g y o f P o i s o n i n g o f O x 夕t r o 夕15
k a n s u e n s f s i n G o a t s
G u B a i q u n g D u a n D e x i a n C u i Z h o n g l i n C a o G u a n g r o n g
( D e P a r t州 e ” t o f 犷 e r e r i” a r夕 材` d` c 犷” e )
A b s t r a e t O x 夕 t r o P i e k a n s u e n s f s w a s g i v e n t o e i g h t g o a t s a t a d o s a g e
o f 1 0 9 / k g p e r d a y v i a R u r n a n F i s t u l a
.
A f t e r t h e 2 0t h d a y
,
t h e g o a t s a p p e a r e d
t o h d v e t o x i e s y m p t o m s s i m i l a r t o n a t u r a l p o i s o n i n g e a s e s i n s u e e e s s i o n

A e t i v a -
t e s f o r s e r u m A K P
,
G O T
,
C P K
,
A R G
,
L D H a n d B U N v a l u e s i n t h e p o i s o n e d
g o a t s i n e r e a s e d s i g n i f i e a n t l y d
, d n d 5 0 d i d t h e o l i g o s a e e h a r i d e a n d m a n n o s e r i e h
o l i g o s a e e h a r i d e i n u r i n e
.
S e r u m a 一 m a n n o s id a s e a e t i v i t y a n d t h e p e r e e n t a g e o f
1了m p h o e y t e s f o r m i n g e r y t h r o e y t e r o s t t e d e e r e a s e d g r e a t l y w h i l e t h e a e t i v a t e s
f o r C SF一 L D H , C SF 一 G O T a n d C SF 一 C p K i n e r e a s e d a p p a r e n t l y . T h e s e r e s u l t s
p r o v e d t h a t o x y t r o p i s k a n s u e n s i s m i g h t d a m a g e b
r a i n
,
l i v e r
,
k i n d n e r y
,
h e a r
a n d o t h e r v i s e e r a i n g o a t a n d a l s o l o w e r t h e e e l l i m m u n e f u n e t i o n s o f b
o d y
e e l l s
, a n d t h a t t h e t o x i n e a n b e i n d o l i z i d i n e a lk a l o i d

K e y w o r d s o
.
k a , s o e n s ` s , p a t h o l o g y , e l i n i e o p a t h o l o d y , m a n n o s i d a s e ,
i n d o l i乞 i d i n e a lk a l o id , l o e o w e e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