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小兴安岭地区东北茶藨子生物学特性观察



全 文 :收稿日期:2015-02-06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财政厅自拟科技项目(ZNKT1404)
作者简介:刘跃杰(1984-),男,营林工程师,研究方向为森林培育,E-mail:lyj1984@126.com。
DOI.:10.13268/j.cnki.fbsic.2015.02.009
小兴安岭地区东北茶藨子生物学特性观察
刘跃杰1,陈慧2,滑福建1,李国强1
(1.黑龙江省带岭林业科学研究所,黑龙江 伊春 153106;2.带岭林业实验局东山种子园)
摘 要:以伊春带岭当地的野生东北茶藨子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的物候观测,来达到深入了解伊春带岭东北茶藨
子的生物学特征和生态适应性,从而为该野生资源的引种栽培及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带岭;东北茶藨子;物候观测
中图分类号:S663.9     文献标识码:A
The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Ribes mandshuricum
of Xiaoxing’anling Area Observation
Liu Yuejie1,Chen Hui 2,Hua Fujian1,Li Guoqiang1
(1.Dailing Institute of Forestry Science,Heilongjiang Province,Yichun 153106;
2.Dailing Forestry Experiment Bureau Dongshan seed orchard)
Abstract:This paper takes Yichun Dailing local wild Ribes mandshuricumas the object of study,the phenological ob-
servation on the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ecological adaptability,to achieve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Yichun
Dailing Ribes mandshuricum,thus for introduction and cultiv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the wild resources and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Key words:Dailing;Ribes mandshuricum;Phenological observation
  东北茶藨子(Ribes mandshuricum),虎耳草科,
别名山樱桃、灯笼果。1994年5月颁布的国家重点
保护野生植物名录首次将东北茶藨子列为国家二级
保护植物[1]。我国所处东南亚区是茶藨子属的现代
分布中心[2],世界上东北茶藨子的主要产地在小兴
安岭、长白山、完达山、张广才岭及老爷岭山地[3],但
是由于对茶藨子的研究、利用和开发还很薄弱,导致
东北茶藨子正以较快的速度逐渐减少。由此看来,
加大对东北茶藨子的研究力度还是十分必要的。本
文以小兴安岭带岭林业实验局辖区内的野生东北茶
藨子为观测对象,对其萌动、展叶、开花及果熟等各
个物候期进行观测,以达到深入了解带岭当地东北
茶藨子的生物学特征和生态适应性,从而掌握其季
相变化,为该野生资源的引种驯化及开发利用提供
科学依据。
1 观测地自然概况
观测地位于带岭林业实验局内的秀水林场,带
岭林业实验局属高寒地区,46°50′8″~47°21′32″N,
128°37′56″~129°17′50″E,本区为北温带大陆性季
风气候,冬季漫长,干燥寒冷。年均气温1.4℃,极
端最低气温-40℃,≥10℃的有效积温2156℃,无
霜期110d左右,年降水量660mm。
2 观测方法
参考《中国物候观测方法》[4],在观测区选取有代
表性、生长正常、无损伤、无病虫害、开花结实3年以上
中龄东北茶藨子10株作为其物候观测的标准株,对植
株上叶、花、果所呈现的状态和发生的时间进行观察记
录,按照统一的物候特征标志,制定物候观测表。
根据东北茶藨子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安排不同
32
第2期(总第135期) 中 国 林 副 特 产 No.2(Total No.135)
2015年4月 Forest By-Product and Speciality in China  Apr.2015

的观察次数,物候观测以树液流动为起点,叶芽萌动
期和花、果期每1天或2天观测1次,其它生长期每
5天观测1次。
3 结果与分析
3.1 东北茶藨子的形态特征及生境特点
东北茶藨子为落叶灌木,株高1~3m,枝条褐灰
色有光泽,皮纵向或长条状剥落,叶宽大,长5~
10cm,掌状分裂,基部心形,上面散生细毛,下面甚密,
成长时逐渐脱落。总状花序2.5~6cm,花可达40朵
以上,浆果近球形,直径6~9mm,红色,无毛,味酸甜
可食;种子多数,褐色较大,圆形,直径2.8mm左右。
根据调查,该生物种群多生于海拔高度较低的
地区,海拔超过800m,种群呈现衰退的趋势,仅有零
星分布,而超过1000m,则毫无分布。
3.2 东北茶藨子物候规律
带岭地区分布的东北茶藨子2013~2014年连
续两年的物候观测结果见表1。
表1 2013~2014年东北茶藨子物候期
年份
叶芽萌
动期
展叶期
开花
始期
开花
盛期
开花
末期
坐果
日期
果熟
日期
2013  04-19  05-01  05-12  05-20  05-27  05-27  09-12
2014  04-17  04-28  05-09  05-17  05-22  05-22  09-05
图1 东北茶藨子物候期观测图
3.2.1 东北茶藨子叶的观测。据2013~2014年对
东北茶藨子的物候观测表明,每年的4月中旬气温
回升后,叶芽进入萌发期,叶芽开始膨大,苞片分离,
历时约10d左右。展叶后叶子的最大长度达到5.5
~9.0cm,宽度7.5~10.0cm,期间5~6月份叶子
生长最快。
3.2.2 东北茶藨子花的观测。通过对花的观测,花
期为每年的4月下旬至5月中旬,在茎上部叶腋抽出
花芽,再由花芽发育成总状花序,花期较短,一般4~
5d,花两性,雌雄蕊异熟,多以风媒传粉为主。花萼叶
片倒卵形,由基部向外反卷,花冠钟状,胚珠多数。
3.2.3 东北茶藨子果的观测。定期观测东北茶藨
子果的情况发现,每年的5月下旬开始坐果,并且不
断膨大,到9月初成熟果的数量达到最多,通过对不
同植株随机选取的种子进行测量发现,果实的平均
直径在6.8~8.9mm,单果重量在0.3~0.76g,平均
每个果实含种子3~4枚。
3.2.4 坐果率分析。对10株东北茶藨子选取10
个标准枝进行观测,统计花序数和坐果率。
表2 东北茶藨子花序及果的观测
标准枝
编号
花芽
个数
花序
个数
每花序
花朵数
总花
朵数
坐果数
坐果率
/%
1  36  5  22  110  59  53.63
2  23  3  17  51  24  47.05
3  18  3  19  57  27  47.36
4  35  6  20  120  73  60.83
5  40  7  21  147  85  57.82
6  25  2  13  26  18  69.23
7  28  3  15  45  29  64.44
8  17  2  15  30  21  70.00
9  14  1  9  9  7  77.77
10  21  3  18  54  41  75.92
  由上表可见,每个花序上的花朵数在9~22朵,
花朵比较多,但是由花转化为幼果的比例并不高,坐
果率仅为60%左右,当遇到大风暴雨等恶劣天气
时,坐果数量就会更少。
4 结论
4.1 通过2013~2014年连续两年的观测,获得了
带岭地区东北茶藨子的物候数据。叶芽于4月中旬
开始萌动,进入生长期,5~6月生长最快;5月9~
12日进入开花始期,约10天后达到开花盛期,随后
进入果实生长期;5月下旬为果实初熟期,9月上旬
果实达成熟期。
4.2 通过对东北茶藨子坐果率的分析可知,由花转
化为幼果的概率仅为60%左右,这个比例偏低,严
重的影响了果实的产量。因此,在今后应加强水、肥
和光照的管理,尝试采用一些可以提高坐果率的药
物来提升东北茶藨子的产量。
4.3 东北茶藨子树形优美、枝叶繁茂,具有果用和
观赏的双重价值,其利用前景较为广阔。本研究着
重对东北茶藨子叶、花、果的观测,为其今后的引种
栽培和造景观赏提供了科学依据。
参 考 文 献
[1]董世林.植物资源学[M].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
1994.
[2]中国新生代植物编写组.中国新生代植物化石-中国植物
化石(第3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1978.
[3]周以良.黑龙江树木志[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
版社,1986.
[4]宛敏渭,刘秀珍.中国物候观测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
社,1979:136.
42
2015年 中 国 林 副 特 产 第2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