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重瓣大岩桐组织培养初报



全 文 :福建果树·总第 114期 FuJian Fruit s 2000.4 ·试验研究
重瓣大岩桐组织培养初报
张丽梅1  徐瑞成2  陈桂信3  赖钟雄3
(1福建省农科院果树所 福州 350013 ,
2漳州市农科所363005 , 3福建农业大学园艺系 福州 350002)
摘 要 以重瓣大岩桐侧芽为外植体 , 进行了组织培养研究。结果表明 , 在附加 NAA 0.1 ~
0.2mg.L-1和 BA 2.0mg.L-1的 MS 培养基上可诱导分化和增殖 , 在含 IBAl.0mg.L-1的 1/2MS 培
养基上诱导生根 , 发育成正常植株 , 为重瓣大岩桐的试管育苗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重瓣大岩桐 侧芽 组织培养
  大岩桐 (S inningia speciosa)又名落雪
泥 、巴西芙蓉 , 原产巴西 , 属苦苣苔科
(Gesneriaceae)苦苣苔属 (Sinningia)的
多年生草本温室盆栽花卉 , 有单瓣和重瓣两
种类型 , 植株巧小玲珑 , 花大 , 色彩丰富 ,
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 。
大岩桐为异花授粉植物 , 种子量少 , 且
种子繁殖的后代难以保持原有的优良种性 ,
加上重瓣类型雌雄蕊的退化导致结实能力低
下 , 种子繁殖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常规的无
性繁殖 , 也因繁殖率低 , 远远不能满足市场
需求 。
组织培养技术的发展 , 为大岩桐的繁殖
提供了新的方法。陈家银等 (1990)[ 1]以重
瓣大岩桐叶片为外植体 , 采用固体培养诱导
愈伤组织 , 然后再诱导植株再生;杨振堂等
(1996)[ 2]在此基础上对重瓣大岩桐快速繁
殖的培养基作了初步筛选;王鸿鹤等
(1999)[ 3] 以重瓣大岩桐的嫩叶为外植体 ,
采用液体振荡培养诱导不定芽进行快速繁
殖。由于通过叶片诱导愈伤组织容易产生变
异 , 通过液体振荡培养易产生植株的玻璃
化 , 因此它们均有一定的局限性。
本研究以重瓣大岩桐侧芽为外植体 , 采
用固体培养诱导丛生芽进行增殖 , 然后诱导
生根 , 发育成正常植株 , 为大岩桐的工厂化
育苗提供技术参考 。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供试材料为 F1代紫花重瓣大岩桐盆栽
苗 (图 1)。
图 1 盆栽紫花重瓣大岩桐
1.2 培养基
L1:MS+NAA0.1+BA2.0 +蔗糖 2.0%
+琼脂 0.8%;L2:MS+NAA0.2 +BA2.0+
蔗糖 2.0%+琼脂 0.8%;L3:1/2MS +
IBA1.0+蔗糖 1.0%+琼脂 0.8%。以上培
养基 pH 值均为 5.8。在 L1 、 L2 培养基上
进行初代培养 , 采用直径 18mm , 长 125mm
试管 , 装入约 10ml培养基;在 L3 培养基
上继代培养 , 进行增殖 , 用 50ml三角瓶 ,
装入 20ml培养基 , 在 121℃、 1.1kgcm-2压
7
力下灭菌 20min。
1.3 培养方法
取大岩桐侧芽用流水冲洗后 , 放在
70%酒精中浸泡 30s , 再以 0.1%升汞 (加
吐温 1滴)消毒 10 ~ 12min , 用无菌水浸洗
5遍后用无菌滤纸吸干 , 剥取 5 ~ 10mm 大
小的芽尖为外植体 , 接种 。
1.4 培养条件
接种后 1 ~ 7d , 置于温度为 15 ~ 20℃下
暗培养 , 第 8d 转到温度为 25±1℃、 光照
强度为 1000Lx 条件下培养 , 光照时间为
12hd-1 。
本试验在福建农业大学园艺植物遗传育
种教研室进行。
2 结果与讨论
2.1 无菌材料的获得
以大岩桐侧芽为外植体 , 经消毒后 , 在
超净工作台上 , 剥取芽尖接种到 L1 、 L2固
体培养基上 , 经 1 ~ 7d的暗培养 , 再经 25d
左右光照培养 , 每个外植体可形成 2 ~ 4个
无菌芽苗 , 芽苗长度为 0.5 ~ 2.0cm 。
在初代培养中观察到 , 使用 L2培养基
大岩桐不定芽分化率比 L1 高 , 芽块数也较
多 (表 1), 经 30d 左右 , L2中芽苗的长度
为 1.0 ~ 2.0cm , L1中芽苗的长度为 0.5 ~
1.0cm 。
从表 1可以看出 , L1 、 L2两种不同激
素组合的培养基对大岩桐不定芽分化的影响
不同。L2 组合的培养基中 , 大岩桐不定芽
的分化率明显高于 L1组合的培养基 , L2培
养基的激素组合更有利于大岩桐不定芽的分
化及芽苗的生长 。
表 1 不同激素组合对不定芽分化及生长的影响
培养基 外植体数
分化
块数
分化率
(%) 芽块数
芽苗平均
高度(cm)
L1 20 11 55.0 1.90 0.89
L2 20 17 85.0 4.10 1.26
2.2 芽丛增殖培养
将上述获得的无菌芽苗切下成芽尖和带
腋芽的茎段 ,转接到新鲜配制的 L1 、L2 培养
基上 ,促使增殖。1 个芽苗一个继代一般可
长出 3 ~ 5 个或更多的丛芽(图 3)。在继代
培养中也发现 ,使用 L2 培养基培养的芽苗
生长势更强 ,芽苗健壮(图 2)。
图 2 L1与 L2培养基中大岩桐芽苗生长势比较
图 3 大岩桐芽苗增殖培养长出丛芽
左:共长出8(2×4)块芽苗 右:共长出约 40(8+13+19)块芽苗
图 4 L3培养基诱导大岩桐芽苗生根
芽苗长出不定根数为 5 ~ 10条 ,部分芽苗已长出须根
8
2.3 诱导生根
当培养基 L1 和 L2 上的小苗长到约
1.0cm高时 ,将其转至 L3培养基上 。经 30d
左右 ,多数苗都可长出 5 ~ 10条不定根 ,有部
分不定根已长出须根 。再生植株形态正常 ,
没有发现玻璃化现象(图 4)。
3 小 结
3.1 重瓣大岩桐侧芽是大岩桐快速繁殖的
适宜外植体之一 。
3.2 L2培养基是较适宜的诱导培养基和增
殖培养基 ,在 L3 培养基上芽苗可诱导生根 ,
再生出正常完整植株。
致谢:本试验的材料 F1 代紫花重瓣大岩桐由福
建科技报记者王木善先生提供 ,特此致谢!
参考文献
1 陈家银 ,朱鹿鸣.大岩桐叶片愈伤组织的诱导和植株再
生.植物生理学通讯 , 1990(3):46.
2 杨振堂 ,胡桂珍 ,刘春华.重瓣大岩桐的组织培养与快速
繁殖 ,植物生理学通讯 , 1997(1):41.
3 王鸿鹤 ,葛欣 ,吴绛云.液体悬浮振荡培养快速繁殖重瓣
大岩桐(简报).植物生理学通讯.1999(2):126-127
福建果树·总第 114期 FuJian Fruit s 2000.4 ·试验研究
橄榄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初探
韦晓霞  宋瑞琳
(福建农科院果树所 350013)
  橄榄 (Canarium album Raeusch.)属
于橄榄科橄榄属 , 为福建的特产名果。可鲜
食 , 也可加工制成各种风味佳美的蜜饯 , 而
且还有药用价值 。由于橄榄树体高大 , 童期
长 , 且缺乏遗传背景研究资料 , 常规育种遇
到很大困难。本文报道诱导橄榄胚性愈伤组
织的有效途径 , 以期为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改
良橄榄品种及快速繁殖苗木打下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花后 40 ~ 50d的橄榄幼果采自闽侯村下
橄榄园 , 供试品种为福建省的主栽品种惠
圆 , 树龄为 20年左右。
橄榄幼果先用 75%的酒精浸泡 1min ,
再用 0.1%的升汞浸泡消毒 10min , 无菌水
漂洗 3 ~ 5 次 , 在无菌条件下将幼果横切 ,
用接种针取出幼胚 , 接种于固体培养基上进
行培养 。培养条件为黑暗 、 25±2℃。采用
的基本培养基为 MS 培养基 , 蔗糖浓度为
30g·L-1 , 琼脂浓度为 7g·L-1 , pH 值为
5.8。
1.1 活性炭 、抗坏血酸 、亚硫酸钠对外植
体褐变的影响
以 MS+2 , 4-D 的培养基为对照 , 分
别加入浓度为 0.2%、 0.5%的活性炭 ,
0.2%、 0.5%的抗坏血酸 , 0.2%、 0.5%的
亚硫酸钠 。每种培养基各接种惠圆幼胚 30
~ 35个 。
1.2 生长调节剂对诱导橄榄胚性愈伤组织
的影响
在 MS +0.5%活性炭的培养基中 , 分
别或同时加入生长调节剂 , 2 , 4 -D 、
NAA 、 IAA 和 KT , 每种培养基接种橄榄幼
胚 30个 , 比较不同生长调节剂对诱导橄榄
胚性愈伤组织的影响。
2 结果与讨论
2.1 活性炭 、抗坏血酸 、 亚硫酸钠对橄榄
幼胚褐变的影响
由于橄榄幼胚多酚类物质含量高 , 在愈
伤组织的诱导中 , 易被氧化引起褐变 , 大大
降低了幼胚的诱导率 , 甚至引起幼胚死亡 ,
也使愈伤组织变得较硬。为减少外植体褐变
的影响 , 本试验在培养基中加入了一定浓度
的活性炭 、抗坏血酸和亚硫酸钠。试验结果
见表 1。
9